⑴ 歷史上的司馬欣是怎麼死的
司馬欣之死可以說是受到了曹咎的牽連,上面說到曹咎因為中了劉邦的激專將法本不該屬出兵的他卻率兵出擊,最終被劉邦暗算,幾乎全軍覆沒,兵敗的曹咎和司馬欣都心灰意冷,兩人皆自剄於汜水之上。
雖然已經自剄而亡,但是自剄並不是司馬欣的最後結局,在司馬欣死後一個月左右,劉邦把司馬欣的頭砍下來帶去司馬欣的故鄉櫟陽,懸掛在城樓示眾。如此屈辱在古代可是稍有,屍首分離不算,頭顱還要被高高掛起示眾,司馬欣這結局可以說是非常悲慘。
司馬欣其實從某個角度來說也稱得上是個英雄,從一個監獄審判官到秦朝將領,這樣的發展足以說明司馬欣有別人沒有的機智和謀略。但是司馬欣最終結局卻不盡如人意,自剄之後還被斬首,這樣的結局還要歸咎於生前的所作所為,太過識時務的他叛秦投楚,後又叛楚投漢,背漢降楚,這幾次三番最終招致殺身之禍。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然而司馬欣卻因為太識時務最終讓自己成為一顆牆頭草,而最後這顆草被連根拔起。
⑵ 司馬懿簡介,歷史上司馬懿是怎麼死的
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內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容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全權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
嘉平三年八月戊寅(251年9月7日),司馬懿在洛陽去世,享年七十三歲。當年九月庚申,司馬懿被葬於河陰首陽山,謚文貞,追封相國、郡公。沒有記錄司馬懿是怎麼死的,只說了是什麼時候死的。
⑶ 揭秘歷史上曹魏大臣司馬懿最後是怎麼死的
病死,壽七十有二
⑷ 歷史上的司馬懿是怎麼死的
歷史上的司馬懿是病死的,他根本不是傳聞中被諸葛亮毒死的。
關於說被諸葛亮毒死的故事也有所耳聞,說是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之後,讓姜維把自己埋在生前選好的墓,還讓把留下的奇門遁甲給埋到墓裡面。然後司馬懿聽說了就去領兵去追,然後發現自己中毒了,石頭上面寫著司馬老賊命喪於此。這個說法顯然就是非常荒謬的,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還當了好幾年魏國的大都督,如果那個時候死了,怎麼真正的掌握曹魏的兵馬大權。
諸葛亮我們非常的喜歡他,但是編這樣的故事,只會貶低諸葛亮。作為諸葛亮的勁敵司馬懿,不管是在三國演義還是正史裡面都是非常厲害的一個人物。他非常的會隱忍,跟諸葛亮對峙的時候,不管諸葛亮的部隊怎麼叫罵都不出來,等蜀國的糧草耗光了讓他們自己退兵。而且在國內,他的勢力一開始跟曹爽相比,也是處於下風的,但是非常的回隱忍,抓住機會除掉曹爽才獨攬了曹魏的大權。司馬懿死的時候,已經是73歲了,這在古人的年齡里已經是高齡了。所以我認為司馬懿肯定是病死的。當時他在魏國也是權勢滔天,但是他為人並不高調,不像他兩個兒子。但是他這樣獨攬大權,肯定是會受到很多人嫉恨的。但是如果說,有人除掉了司馬懿,我認為這種說法是非常的不合常理的。我們都知道一句話,斬草除根,如果想除掉司馬懿,那肯定要除掉他整個家族。單純的除掉司馬懿,還有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繼續把持朝政。最後司馬氏專權,在司馬炎的時候也是取代了魏國。
⑸ 歷史上司馬懿是怎麼死的呢
嘉平三年八月戊寅(251年9月7日),司馬懿在洛陽去世,享年七十三歲。當年九月庚申,司內馬懿容被葬於河陰首陽山,謚文貞,追封相國、郡公,司馬孚秉承他的遺願,辭讓郡公和殊禮,遺命簡葬,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樹不墳,不設明器。謚號後改為文宣。但《三國志》和《晉書·文帝紀》]均記載謚號為「宣文」,故多以後者為准。同年十一月,有司奏請將各位已故功臣的靈位置於魏太祖廟中,以配享祭祀,排位以生前擔任的官職大小為序。太傅司馬懿因位高爵顯,列為第一。
司馬昭封晉王後,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咸熙二年(265年),司馬昭之子晉武帝司馬炎受魏禪,給司馬懿上尊號為宣皇帝,稱其陵墓為高原陵,廟號高祖。
⑹ 歷史司馬懿是怎麼死的
1.歷史上司馬懿是自然死亡的。
2.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回孝敬里(今河答南省焦作市溫縣)人。
3.司馬懿是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抗拒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謚號宣文;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後,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⑺ 歷史上曹魏大臣司馬懿最後是怎麼死的
司馬懿,來字仲達,河內溫縣源(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出身於東漢以來累世為二千石的豪強家庭,其父司馬防官至京兆尹。司馬懿早年為郡小吏,建安十三年被曹操辟為文學掾。建安二十二年,曹丕立為太子,司馬懿任太子中庶子,與陳群、吳質、朱鑠同列為曹丕的「四友」,是曹丕智囊團的主要人物。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代漢,司馬懿任丞相府長史,又為督軍御史中丞。黃初七年(226年)曹睿繼位,司馬懿以顧命大臣遷撫軍大將軍,統領禁軍。又任驃騎大將軍,都督荊豫二州軍事,坐鎮宛城,主持荊州對吳攻戰。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崩,太子齊王曹芳繼位,司馬懿、曹爽輔政。嘉平元年(249年),司馬懿誅殺曹爽及其黨羽,夷三族。次年司馬懿病逝,其子司馬師、司馬昭輔政。公元265年,其孫司馬炎以晉代魏,追尊司馬懿為「宣帝 」
⑻ 歷史上司馬懿是怎麼死的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內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容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抗拒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謚號宣文;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後,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⑼ 歷史上司馬昭是怎麼死的
咸熙二年,司馬昭病死,葬在崇陽陵,數月後司馬昭被謚為文王。他的兒子司版馬權炎代魏稱帝,國號晉,史稱西晉。西晉建立後他被追封為文帝,廟號太祖。
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說《三國演義》為子尚),河內溫縣(今屬河南)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後張春華次子、晉景帝司馬師之弟、晉武帝司馬炎之父。
司馬昭早年隨父抗擊蜀漢,多有戰功。累官洛陽典農中郎將,封新城鄉侯。正元二年(255年),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受封晉公。次年,進爵晉王。
咸熙二年(265年),司馬昭病逝,年五十四,葬於崇陽陵。數月後,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⑽ 歷史上司馬懿真正怎麼死的
晚年的司馬懿體弱多病,最後病逝。曹芳策命司馬懿為相國,封安平回郡公,孫及兄子各一人為答列侯,前後食邑五萬戶,封侯者十九人。司馬懿固辭相國、郡公之位不受。嘉平三年八月戊寅(251年9月7日),司馬懿在洛陽去世,享年七十三歲。
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