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洛陽市宜陽縣樊村鄉有什麼歷史
樊村鄉
樊村鄉位於河南宜陽縣城東南12.5公里的淺山丘陵區,地處北緯°26′,東經111°11′。東臨伊川縣境,西和北與城關鄉相連,南與白楊鄉毗鄰。總面積56.8平方公里,耕地4001畝(含水澆地1708畝)。鄉政府駐地樊村,因明代樊姓從黃河北遷此定居而得名,距縣城13公里,海拔411米。東臨伊川縣境,南鄰白楊,西近趙保,北接城關,處兩縣五鄉結合部。國土面積58.9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67個自然村,142個村民組,總人口2.52萬人,宜陽縣南環線自北向南貫穿全境。
歷史情況
該鄉明清時期一直屬於泊頭保的泊一里、泊二里,歸屬屏陰區。民國25年(1936)屬第一區(城關)。民國32年(1943)屬壽安鄉。解放到1955年先後屬於宜南縣城關區。1956年劃為樊村中心鄉,轄沙坡、宋村兩個一般鄉,1958年實現人民公社化,屬城關公社。1962年成立樊村人民公社,屬城關區。1983年改為樊村鄉至今,1990年轄15行政村,147村民組,64個自然村,4784戶,22702人(非農業人口214人),其中回族2人,余為漢族,平均每平方公里371人,人均耕地1.71畝。 該鄉地處洛河峽谷南部邊沿高嶺地帶的淺山區,石層表露,土壤瘠薄,紅黏土質,水源相當缺乏。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紅薯等。全鄉有小型水庫和機井能澆地近兩千畝。1983年,全鄉實現了有線廣播化,活躍了山區人民的政治文化生活。 該鄉煤田豐富,有鄉辦煤窯1個,還有常年性和季節性建築隊等。 文教衛生:1990年有初中6所,教師56人,學生550人,小學14所,教師126人,學生2881人。鄉有文化站、電影隊,並有醫院1所,醫務人員15人,診所18個,醫務人員80名。 交通:境內東部的牽羊坡和西部的青龍口分別有自北向南的兩條公路通向白楊。洛陽通往白楊、趙保的公路在樊村鄉南部通過。有利於物資文化交流。
行政轄區
轄樊村、北杓柳、宋、鐵爐、王寨、杓柳、姜營、里河、蘇村、沙坡、安古、馬道、老莊、任村、李在15個行政村[1]
發展理念
樊村鄉新的黨政領導班子團結和帶領全鄉人民,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變化最有說服力、創新才能有活力」的理念,以「單項工作奪第一、整體工作上水平」為目標,搶抓機遇,開拓進取,在發展的道路上全面提速,取得了「超常規、跳躍式、大跨度」的發展。
經濟發展
樊村鄉農業發展方面,按照「種養並舉,南種北養」的調整思路,穩定煙葉、大豆兩大產業,建成養豬、綿山羊、肉牛生產、肉蛋雞四大基地,農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快,傳統農業化升級得到落實。該鄉有豐富的煤炭、石灰石資源,石英石、高鋁石的儲量也很大 樊村鄉
。該鄉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在繼續堅持以沙坡煤礦為龍頭的原煤開采業,穩定煤炭行業在該鄉的主導地位的同時,規范前杓石灰石加工業,組建了石灰供銷公司,並想方設法優化投資環境,形成了北黑、南白、中商貿的經濟發展格局。 2008年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5%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
產業結構
樊村鄉 樊村鄉
樊村鄉農業發展方面,按照「種養並舉,南種北養」的調整思路,穩定煙葉、大豆兩大產業,建成養豬、綿山羊、肉牛生產、肉蛋雞四大基地,農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快,傳統農業化升級得到落實。該鄉有豐富的煤炭、石灰石資源,石英石、高鋁石的儲量也很大。該鄉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在繼續堅持以沙坡煤礦為龍頭的原煤開采業,穩定煤炭行業在該鄉的主導地位的同時,規范前杓石灰石加工業,組建了石灰供銷公司,並想方設法優化投資環境,形成了北黑、南白、中商貿的經濟發展格局。 2008年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5%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
㈡ 中國歷史哪些是洛陽人
洛陽,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先後有商、西周、東周、西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武周、唐、後梁、後唐、後晉「十五個」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都城。帝王輩出。
以下歷史名人,或生於洛陽,或葬於洛陽,或長期生活於洛陽,或功業創立於洛陽。
史前伏羲:人文始祖,洛陽是河洛文化中「河圖」的出現地,「人根之祖」、「人文之祖」伏羲的祭祀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夏朝:
後羿:傳說中射日的英雄,
杜康:造酒祖師,在洛陽造酒。
還有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桀。
商朝:
商湯:滅夏後稱為武湯,是商王朝的建立者。
還有商初名臣:伊尹。
周朝:
周武王,周武王伐紂時,聚八百諸侯於孟津,周武王克商後,遷九鼎於洛邑。
周公: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稱周公。 營建洛陽邑,在洛陽制禮作樂。 伯夷叔齊:勸阻武王伐紂,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 周平王:自周平王東遷洛邑後,史稱周王朝為東周。
老子:道家的創始人。所著《道德經》,亦稱《老子五千文》,簡稱《老子》,是道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作。
孔子:魯國人,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
蘇秦:東周洛陽人,戰國時期倡導合縱說的重要活動家。傳有頭懸梁錐刺股發憤讀書之故事。致力於縱橫之術,先後游說六國,勸其合力抗秦,形成合縱之勢。蘇秦為縱約長,佩六國相印。
還有被歷代商賈尊為鼻祖的白圭,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
秦朝:
呂不韋:秦國相國,史記中稱他為秦始皇生父,著名政治家,主編《呂氏春秋》為秦的統一事業做出了貢獻,封地有河南洛陽十萬戶。
西漢:
劉邦:劉邦稱帝,定都洛陽三個月,置酒洛陽南宮,與群臣論所以取天下之道。
還有西漢名臣,賈誼、桑弘羊。
東漢:
漢光武帝:劉秀,東漢建立者。建都洛陽。25-57年在位。
班超:出使西域,對鞏固我國西部疆域,促進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同時,東漢恢復對西域的統治,保衛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和中西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班固:投筆從戎修《漢書》,《漢書》是我國第一部體例完備、內容豐富的斷代史。
蔡倫:造紙術的發明者,對世界文化發展起了重大作用。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張衡:東漢文學家科學家,張衡在洛陽發明地動儀,這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
還有東漢名將,馬援、竇憲等,東漢文學家,許慎、蔡邕等。
三國:
魏武帝曹操:死後被追封為魏太祖。曹操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學家。
曹植:三國時期魏國的傑出詩人。曹操第三子,《洛神賦》是他賦中的名作。
曹丕:魏文帝,曹操長子。
司馬懿:多次率軍對抗諸葛亮,為魏國重臣。死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專權。後,其孫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懿為宣帝。卒於洛陽。
關羽:蜀漢名將,忠義的化身,封建社會被尊為武聖,與孔子齊名,首級葬於洛陽。
此外三國時在洛陽的名人還有袁紹、董卓、呂布、司馬師、劉禪、鄧艾、鍾會、鍾繇、稽康、阮籍、馬鈞等。
西晉南北朝:
司馬炎:自立為帝,西晉的開國皇帝,建都洛陽。
左思:致使洛陽為之紙貴。
陳壽,楚著作郎,終御史治書,在洛陽撰《三國志》。
祖逖:聞雞起舞,志向宏遠。
劉琨:西晉詩人,軍事家。
還有西晉名將杜預,注《九章算術》的著名數學家劉徽,另外還有裴秀、石崇、綠珠、潘岳、桓溫等。
拓跋宏:北魏孝文帝,是北魏一位傑出的皇帝,實行了許多重要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少數民族的封建化進程,為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魏孝文帝的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出現了歷史上的北魏盛期。
還有檀道濟、高歡、蘭陵王高長恭等。
隋朝:
隋煬帝:隋代第二位皇帝,營建東都洛陽,開掘運河,修築長城,開辟馳道。歷史上有名的暴君。
還有隋朝名將韓擒虎、賀若弼等。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開創唐朝的著名千古一帝,文治武功難有比者,定東都洛陽一戰是其一生最光彩的一幕。稱帝後三次來到洛陽,共兩年時間。
長孫皇後:洛陽人,十三歲時嫁給李世民為妻。李世民升儲登極以後,被立為皇後。
長孫無忌:字機輔,洛陽人,文德皇後之兄。好學,有籌略,佐太宗定天下,以功第一,封齊國公。
玄奘:通稱為唐僧,古今以來,翻譯經典最多的,舍唐僧之外其誰焉。
武則天:自立為則天皇帝,國號為周,在洛陽稱帝,史稱「武周」。
狄仁傑:唐代名臣,不畏權貴,正直無私。民間有廣為流傳的狄仁傑破案(狄公案》一書。在西方可謂家喻戶曉。
上官婉兒:是武則天文筆上的得力助手。
唐玄宗李隆基:生於洛陽,玄宗在位年間,是唐代由盛變衰的關鍵時期。開元年間曾都洛近十年。
王維:唐詩人、畫家。字摩詰。
李白:曾三次到過洛陽,做了多首傳世名作,並與杜甫在洛陽相會。
杜甫:盛唐大詩人,長期生活於洛陽,並以洛陽為家鄉。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
吳道子:中國唐代畫家。被尊為畫聖。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
張旭: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長期生活於洛陽。
顏真卿:創立書法上另一種的新風格,後宋代四大家的書法,皆受顏真卿筆法的影響,因此顏真卿算的上是中國書法藝術史上,一個承先啟後的人物。 葬於洛陽。
郭子儀:唐代著名的軍事家。白居易: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影響極為廣泛。晚年隱居於洛陽。葬於洛陽。
劉禹錫:洛陽人,中唐詩人韓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曾長期在洛陽任職。
李商隱:長期生活於洛陽。杜牧,曾在洛陽任御史。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後人稱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其先太原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後隱居洛陽香山 ,並葬於此。(香山,在龍門山對面)。
還有與洛陽有關的名人有張說、許遠、元稹、孟郊、李賀、韋庄等。
五代:
朱溫:朱溫以梁為國號,都開封,以洛陽為西都。
李存勖:遷都洛陽,以洛陽為洛京。李存勖以繼唐而有天下,故國號唐,史稱"後唐"。
另外還有石敬瑭,滅後唐。建晉,建都洛陽。
宋代:
李煜:宋太祖封他為違命侯, 葬於洛陽。
趙匡胤:北宋開國皇帝。廟號太祖。洛陽人。 趙光義,宋第二代皇帝。
趙普:北宋名臣。字則平。洛陽人。北宋名臣呂蒙正、富弼,洛陽人。
司馬光:北宋名臣,史學家。歐陽修,唐宋八大家,曾在洛陽任西京留守,作《洛陽牡丹記》與《新唐書》。
邵雍:北宋哲學家。後居洛陽。
范仲淹: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成就亦傑然可觀。散文《岳陽樓記》為千古名篇,葬於洛陽市伊川縣。
程顥 :北宋理學家、教育家。洛陽伊川縣人。
程頤:北宋理學家、教育家。洛陽伊川縣人,世稱"伊川先生"。程顥弟。
還有很多歷史名人未選入,比如三國時在洛陽的名人還有袁紹、呂布、司馬師、劉禪、鄧艾、鍾會等 隋朝的王世充,獨孤皇後,單雄信等,唐朝名相姚崇,宋璟,李德裕等以上都是與洛陽關系密切的名人,可以說北宋以前的名人包括秦始皇漢武帝等絕大多數都來過洛陽。
㈢ 洛陽市宜陽縣有幾個鄉鎮分別都叫什麼
宜陽縣轄6個鎮、10個鄉:城關鎮、錦屏鎮【原城關鄉】、柳泉鎮、內韓城鎮、白楊鎮、香鹿山鎮【容原尋村鎮】、鹽鎮鄉、高村鄉、三鄉鎮、張塢鄉、花果山鄉、上觀鄉、蓮庄鄉、趙保鄉、董王莊鄉、樊村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㈣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才子之鄉
您好。
才子之鄉特指撫州,撫州素稱文獻之邦。歷代鄉賢的著述汗牛充棟,被專選入《四庫全書》目錄屬的就有206種。晏殊、晏幾道、陸九淵、王安石、曾鞏、湯顯祖、李覯、吳澄等大家的著作均為文學、哲學史庫中的瑰寶。樂史、李紱、危素、朱思本等在地理、歷史領域留下彪炳千秋的篇章。此外,在醫學、軍事學、文學理論和自然科學方面,古往今來都不乏撫州英才的輝煌篇章。
㈤ 歷史上有哪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真實案件
血濺副食店:
清晨,陳飛提著一保溫桶稀飯來到自家副食店。奇怪的是,副食店還沒有開門。
陳飛剛滿四十歲,妻子王蘭患有嚴重的痛風,行動不便,幾乎足不出戶。副食店是他家唯一的收入來源,白天,陳飛守店,68歲的母親在家裡照看王蘭,午飯晚飯都由母親給陳飛送來。
每晚關了店門後,母親睡在店裡,陳飛回去住。倒不是陳飛不孝,留下老母親守店,自己回家睡大床。老年人睡眠淺,很容易驚醒,陳飛晚上要扶王蘭起來小解,有時王蘭痛得受不了還會呻吟,很影響母親的睡眠。
母親夏季通常7點就會開門,冬季天亮得晚一些,但也不會超過8點,這日陳飛到時已經8點半了,母親從未這么晚還沒開門。
陳飛用鑰匙打開卷簾門,赫然發現地上到處都是血,母親倒在血泊中,毫無動靜。
刑警到場後,確認此為一起惡性搶劫案件。由於當時臨近春節,許多外出務工的人都回來了,消息傳得很快,社會影響惡劣,人心惶惶。
各級公安機關都很重視,一方面加強人員走訪,一方面對現場作進一步勘查取證。然而,陳飛和周邊鄰居都沒有提供對破案有利的線索,現場也僅提取到了疑似嫌犯人的指紋。
案件陷入僵局,雖然此後縣公安局、鎮派出所多次展開對此案的追查,卻遲遲沒有新的進展。
直到15年後,蓉城警方在處理一起交通肇事案件時,提取了肇事者的指紋和DNA信息並錄入信息庫,意外發現其指紋有一起比對成功提示。
在公安部啟動違法人員資料庫建設項目後,各地警方把以往案件中提取到的違法人員的指紋、DNA數據都按要求錄進了系統。陳飛家鄉派出所民警當然也做了這項工作,正是這一舉動,讓潛逃15年的搶劫殺人犯浮出了水面。
經查,交通肇事李某小學文化,未婚,身材矮小,老家與陳飛同地,十多歲就外出務工了,每年春節才回家待上一段時間。
李某的條件和兇手比較吻合,民警對其展開突審,他的心理防線很快就崩潰了。
那年春節前,李某回到家鄉,到陳飛副食店買煙,他認為陳飛賣了他高價,當時沒有指出來(所以陳飛壓根想不到兇手會是他),事後卻越想越不滿,決定夜裡到店裡盜竊。
這天半夜,李某在家裡拿了把水果刀,來到陳飛副食店前,身材矮小的他從通風窗鑽進去,偷東西時被陳飛母親發現,老太上前阻止並喊叫呼救。李某怕被街坊聽見,就用水果刀猛刺老太,致其失血過多身亡。殺人後,李某偷了店裡幾百元現金潛逃。
多年來,李某在外一直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婚也不敢結,他向民警坦言,現在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㈥ 河南省歷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
禹:建立了中國奴隸社會第一個王朝-夏朝,先後定都於河南登封、禹州和偃師,以「大禹治水」而流芳百世。
3.呂不韋: 河南禹州市人,秦朝丞相。編撰了《呂氏春秋》。
4.張 良:河南郟縣人,西漢名相。
7.鄧潁超:河南光山縣人,曾任全國政協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8.李德生:河南新縣人,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防大學政委,北京軍區、沈陽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9.許世友:河南新縣人,曾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南京軍區、廣州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10.尤太忠:河南新縣人,曾任中央軍委紀委書記,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11.韓擒虎:河南新安縣人,隋朝名將。開皇八年(公元588年)十一月,率兵攻下建康城,俘虜陳後主。
12.錢 鈞:河南新縣人,曾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
13.曹剛川:河南舞鋼人,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14.穆 青:河南杞縣人,著名記者,曾任新華社社長。
15.岳 飛:河南湯陰縣人,南宋名將,民族英雄。
16.岳 雲:河南湯陰縣人,岳飛之子,南宋名將。
17.彭雪楓:河南鎮平縣人,新四軍師長。1944年9月11日,死於國軍流彈。
18.楊靖宇:河南確山縣人,東北抗聯領導人,壯烈犧牲於抗日戰場。吉林省靖宇縣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19.吉鴻昌:河南扶溝縣人,抗日名將。
20.張仲景:河南南陽縣人,曾任長沙太守。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21.杜鳳瑞: 河南方城縣人,空軍戰斗英雄。1958年10月10日犧牲於福建前線。
22.薛喜梅:河南許昌市人,知識青年的楷模。
23.吳桂賢:河南鞏縣人,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24.史可法:河南開封市人,抗清名將,民族英雄。
25.李 斯:河南上蔡縣人,古代著名政治家,秦代名相,輔佐秦始皇統一中國。
26.賀若弼: 河南洛陽市人,隋朝名將。
27.袁寶華:河南項城縣人,袁世凱之孫,曾任國家計委主任。
28.黃 忠:河南南陽市人,三國時期蜀國名將。
29.魏 延:河南南陽市人,三國時期蜀國名將。
30.項 淳: 河南人,日本花岡**策劃者之一。
31.陳 勝:河南登封縣(古陽城)人,農民起義領袖。
32.吳 廣:河南太康縣(古陽夏)人,農民起義領袖。
33.侯鏡如:河南永城縣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著名軍事家,革命活動家。全國政協副主席。1927年,參與指揮了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裝起義,經歷了「四·一二」政變,後任賀龍第二十軍教導團團長,參加了南昌起義。1928年,任中共河南省委軍委書記。1943年,任國軍第九十二軍軍長,1948年,任國軍第十七兵團司令。已故。
34.楊水才:河南許昌縣人,農村黨支部書記的楷模。已故。
35.史來賀:河南新鄉縣人,農村黨支部書記的楷模。
36.宋學義:河南沁陽縣人,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之一。已故。
37.范 蠡:河南南陽市人,越國大夫,在吳越爭霸中為越國打敗吳國立下了大功。
38.孫天帥:河南鄧州市人,1995年,珠海市瑞進電子公司的韓國女老闆金珍仙借故要求一百二十名打工者跪下,來自鄭州的孫天帥一個人堅決不跪,遭到女老闆的辱罵和解聘,塑造了一個硬漢形象。
40.危拱之:河南信陽縣人,中共早期女革命家,畢業於黃埔軍校武漢分校。
41.吳煥先:河南新縣人,紅軍名將,曾任紅軍第二十五軍軍長。1934年11月6日,犧牲於長征途中。
42.湯:商朝創始人。一位政治上有遠見,事業上有作為的國王,能知人善任,任人唯賢,他推翻了腐朽的夏王朝,建立了商朝。主要活動區域在今河南商丘虞城一帶。
43.子產:姓公孫,名僑,字子產。河南新鄭縣人,春秋時期鄭國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44.吳起: 河南濮陽市人,戰國前期衛國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著有《吳子兵法》。
45.商鞅:姓公孫,名鞅。河南汲縣人,戰國中期衛國傑出的政治家,他的變法措施使秦國在戰國七雄中獨霸天下,為日後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46.姚 崇:河南陝縣人,三朝為相,一生清謙,為唐王朝的「開元盛世」立下了汗馬功勞。
47.鄧 艾:河南新野縣人,三國時期魏國著名將領,滅蜀主將。
48.謝 安:河南太康縣人,東晉太傅,政治家、文人。謝安為相,施政寬和,不以小察為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任征討大都督,指揮謝玄等取得淝水大捷。
49.謝 玄:河南太康縣人,東晉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曾指揮了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典範—淝水之戰。
50.翟 讓:河南滑縣人,隋末農民起義領袖,農民起義軍—瓦崗軍的創始人。
51.陳元光:河南固始縣人,治理漳洲42年,勤於吏治,政績顯著,受到了朝廷的嘉獎和百姓的愛戴,被尊為「開漳聖王」。
52.王審知:河南固始縣人,後唐時期被封為閩王。
53.曹 謹:河南沁陽縣人,在台灣淡水縣和鳳山縣任職期間,為反抗英國侵略者,保衛祖國神聖領土台灣,立下了卓著功勛。
54.陳星聚:河南臨穎縣人,曾任台北知府。清朝光緒年間率領台灣人民抵禦法國侵略者,取得了台北保衛戰的勝利。
55.司馬光:生於河南光山縣,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學家,編撰了《資治通鑒》。曾主持北宋朝政。
56.司馬懿: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和軍事謀略家,晉王朝的奠基人和開拓者。
57.司馬昭: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主持魏國朝政,消滅了蜀國。
58.司馬炎: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西晉開國皇帝。定都於河南洛陽。
59.聶 政:河南濟源縣人,戰國時期著名三刺客之一。
60.長孫無忌:河南洛陽市人,唐代宰相,輔佐李世民治理國家。
61.長孫皇後:河南洛陽市人,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妻子。
62.晁 錯:河南禹州市人,西漢政治家、散文家,御史大夫。
63.李隆基:生於河南洛陽市,唐玄宗,唐代皇帝。
64.鄧 禹:河南新野縣人,東漢開國勛臣,首任宰相。
65.趙匡胤:生於河南洛陽市,北宋開國皇帝,定都河南開封。
66.姜子牙:河南許昌市人,輔佐周文王伐商滅紂,完成了興周大業。
67.呂蒙正:河南洛陽市人,北宋宰相,以大公無私,任人唯賢而聞名。
68.桑弘羊:河南洛陽市人,西漢大司農丞、大司農、搜粟都尉、御史中丞。以「桑弘羊舌戰群儒」而聞名。
69.上官婉兒:河南陝縣人,唐代詩人,曾輔佐武則天。
70.上官儀:河南陝縣人,唐代詩人,唐高宗時曾任宰相。上官婉兒之兄。
71.蘇 秦:河南洛陽市人,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縱橫家。
72.袁 紹:河南商水縣人,東漢靈帝時任中軍校尉,以後成為諸侯軍的盟主。在官渡之戰中被曹操擊敗。
73.張釋之:河南方城縣人,西漢文帝時任中大夫、中郎將、廷尉。時有「釋之為廷尉,天下無冤民」之說。
74.張 巡:河南南陽市人,唐代名將。平定安史之亂時,在著名的睢陽(河南商丘)之戰中,以身殉國,被詔封為御史中丞、揚州大都督、鄧國公。
㈦ 洛陽市宜陽縣共有幾個鄉鎮鄉鎮的名稱分別是什麼
宜陽縣轄6個鎮、10個鄉:城關鎮、錦屏鎮【原城關鄉】、柳泉鎮、韓城鎮、白楊鎮回、香鹿山鎮【原尋村鎮】、鹽鎮答鄉、高村鄉、三鄉鎮、張塢鄉、花果山鄉、上觀鄉、蓮庄鄉、趙保鄉、董王莊鄉、樊村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㈧ 家鄉有什麼歷史傑出人物
沈伊默
㈨ 洛陽本土的歷史名人有那些
以下的一百位歷史名人,或生於洛陽,或葬於洛陽,或長期生活於洛陽,或功業創立於洛陽。洛陽要想成為世界級旅遊城市就要大打歷史名人牌,或重建其故里故居或墓地,或建其紀念建築,至少也要為其建雕像或浮雕(據說這個計劃正准備進行)。
信史前:
伏羲:人文始祖,孟津龍馬負圖寺始建於晉永和四年,距今有1600多年的歷史,因傳說中伏羲在此降伏龍馬、創制八卦而得名,是河洛文化中「河圖」的出現地,「人根之祖」、「人文之祖」伏羲的祭祀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夏朝:
後羿,傳說中射日的英雄,為東方夷族的一個首領,他乘太康無道、夏民怨憤,入居斟(尋卩),執政,拒太康於外。太康卒,扶仲康即王位,仍居斟(尋卩),後被其親信寒浞殺死。
夏桀:夏朝末位君主,名履癸,約於公元前一八一八年左右即位,履癸文武雙全,赤手可以把鐵鉤拉直,但荒淫無度,暴虐無道,於前一七六六年左右為成湯所敗,死於南巢,夏亡,商湯把他謚號桀(兇猛的意思)。
杜康:字仲寧,相傳為縣康家衛人,造酒祖師,在洛陽造酒。
商朝:
商湯,子姓,名履,滅夏後稱為武湯、成湯或成唐,甲骨文中稱太乙、高祖乙,是商王朝的建立者。 湯原是東方商族部落的首領。始祖契,曾輔佐大禹治水,封於商地,因以為族號。湯任賢臣伊尹為相,委以國政,以亳(在今唯陽區境內)為據點,積蓄力量,准備滅夏而代之。先後攻滅鄰近的葛國(在今寧陵縣境內)及韋(在今滑縣東南)、顧(在今山東省城鄄縣東北)等夏的羽翼國,最後終於利用夏的最後一個君主桀荒淫無道,夏內部矛盾激化的時機,攻滅了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湯在位期間推行善政,減輕征斂,鼓勵生產,安撫民眾,停止人殉以保護勞動力。湯即天子位,定都西毫。位於洛陽市偃師城西、洛河北岸的屍鄉溝一帶。
伊尹 :生卒年待考。商初名臣。名摯,洛陽伊川人(亦說欒川人或嵩縣人)。因官封為尹,故稱伊尹,又稱阿衡或保衡。原為有莘氏女陪嫁於湯的媵臣,因精通治國之道,湯授以國政,在助湯滅夏中所建功勛卓著。湯死後,輔佐外丙、仲壬。仲壬死後,立太甲。太甲無道,伊尹將其放逐桐宮(今虞城南)。3年後,太甲悔過,復得其位。享年百歲,卒後商王沃丁葬以天子之禮,與湯並祀。傳有《伊訓》、《咸有一德》等,已佚。
周朝:
周武王:周武王伐紂時,聚八百諸侯於孟津,周武王克商後,遷九鼎於洛邑。
周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因以周太王所居地為其采邑,故稱周公。 營建洛陽邑,在洛陽制禮作樂。
伯夷叔齊:勸阻武王伐紂,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
周平王:名姬宜臼,一作宜咎(公元前?-前720年)。幽王子。幽王被殺,他被擁立為王。在位51年,病死於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葬於平丘(今河南省太康縣金堆鄉)。姬宜臼,幽王位時,原被立為太子。幽王寵愛褒姒後,廢黜了宜臼,改立為伯服為太子。戎攻破鎬京,殺死了幽王以後退走了。申、魯、許等諸侯國就擁立宜臼為王,於公元前770年在申(今河南省南陽市北)即位。公元前770幽王太子宜臼將都城從鎬京遷至洛邑。自周平王東遷洛邑後,史稱周王朝為東周。
老子:道家的創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謚曰聃。曾為東周王朝"守藏室之史",長期在洛陽管理圖書典籍。所著《道德經》,亦稱《老子五千文》,簡稱《老子》,是道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作。
孔子(前551-前479),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
白圭:生卒年待考。戰國著名商業活動家,魏惠王時大臣。洛陽人。主張用"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辦法貿易致富。遇到豐年,收買穀物,賣出絲漆;遇到荒年,賣出糧食,購進帛絮。被歷代商賈尊為鼻祖。
㈩ 河南歷史上最有名的是什麼人
很多,比如皇帝,老子··· 包拯雖然有名,但並不是河南人。而是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河南由於其悠久的歷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從古至今孕育了眾多的有各種影響力的名人,其中有思想家老子、列子、韓非等;軍事家蘇秦、司馬懿等;水利學家孫叔敖;文學家韓愈、劉禹錫、「詩聖」杜甫、「詩鬼」李賀等。 而近代、當代也涌現了大量的愛國人士,革命志士,文學家,政治家,如吉鴻昌、鄧穎超、馮友蘭、趙紫陽等。 黃帝-五帝之一,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人; 商湯-商朝開國帝王; 老子-原名李耳,著有《道德經》,道教創始人,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 墨子-姓墨名翟。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墨家創始人。戰國初期楚國魯陽人(今河南魯山人); 商鞅-秦國的著名改革家,河南濮陽人; 范蠡-春秋末年越國大夫,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世稱陶朱公。春秋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 列子-戰國前期思想家,河南鄭州人; 蘇秦-戰國時期著名縱橫家。東周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乘軒里人; 韓非-戰國時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著有《韓非子》。韓(今河南鄭州)人; 呂不韋-戰國後期著名政治家,編著《呂氏春秋》。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南)人; 陳勝-大澤鄉起義領導者之一,河南登封人; 吳廣—大澤鄉起義領導者之一,河南上蔡人; 孫叔敖—楚國名相、水利工程鼻祖。河南固始人; 王審知—閩王。河南固始人; 楊行密—吳王。河南固始人; 陳元光—開漳聖王。河南固始人; 吳其浚—清代植物學家、清末河南省唯一的狀元。河南固始人; 祝慶藩—清太傅、禮部尚書。河南固始人; 蔣湘南—清代文學家。河南固始人; 秦樹聲—清末雙科進士、書法家。河南固始人; 丁遜之—清代畫家。河南固始人; 余成斌—開國少將。河南固始人; 余克勤—開國少將。河南固始人; 宋治民—開國少將。河南固始人; 毛和發—開國少將。河南固始人; 楊森—開國少將。河南固始人; 蔣光慈—紅色作家。河南固始人; 張釋之-西漢時執法不阿的知名清官; 賈誼-西漢政治家、文學家,代表作《過秦論》,河南洛陽人; 程顥-世稱明道先生,北宋著名理學家,河南嵩縣人; 張衡-東漢時期科學家,地動儀,河南南陽人; 馮異-東漢將軍,河南寶豐人; 張仲景-東漢名醫,被尊為醫聖,著有《傷寒雜病論》,河南鄧州人; 郭嘉-三國著名謀士,河南許昌人; 徐庶-三國著名謀士,河南許昌人; 司馬懿-三國著名軍事家,河南溫縣人; 荀彧-三國著名謀士,河南許昌人; 荀攸-三國著名謀士,河南許昌人; 鄧艾-三國魏國大將,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人; 蔡邕-東漢末年著名詩人、學者,河南杞縣人; 蔡文姬-三國時代著名詩人、音樂家,河南杞縣人; 謝安-東晉政治家,淝水之戰的指揮者,河南太康人; 謝玄-東晉軍事家,淝水之戰的指揮者,河南太康人; 范縝-南朝傑出的無神論者,河南泌陽人; 范曄-南朝著名史學家,河南省淅川人; 謝靈運-南朝宋著名詩人,河南太康人; 翟讓-隋末瓦崗寨義軍頭領,河南滑縣人; 張巡-唐代名將,安史之亂時期血戰睢陽(今商丘),河南鄧州人; 韓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河南孟州人; 劉禹錫-唐代著名詩人,河南洛陽人; 李商隱-唐代著名詩人,河南沁陽人,後遷居滎陽; 岑參-唐代著名詩人,河南南陽人; 杜甫-唐代著名詩人,「詩聖」,河南鞏義人; 元稹-唐代著名文學家,與白居易齊名,並稱元白,同為新樂府運動倡導者,河南洛陽人; 李賀-唐代著名詩人,「詩鬼」,河南宜陽人; 石守信-宋代大將,河南開封人; 岳飛—南宋抗金名將,河南湯陰人; 戚繼光-明代抗倭名將,河南衛輝人; 史可法-抗清名將,河南開封人; 劉青霞 宋學義—「狼牙山五壯士」之一,河南省沁陽市人; 李德生-政治家,河南省光山縣人; 袁世凱-中華民國大總統,河南項城人; 吉鴻昌-抗日名將,河南扶溝人; 許世友-開國上將,河南新縣許家窪; 楊靖宇-抗日名將,河南省確山縣人; 鄧穎超-河南省光山人; 馮友蘭—河南南陽唐河人 趙紫陽—前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中共總書記,河南滑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