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為什麼詩比歷史

為什麼詩比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2 22:49:17

❶ 為什麼兒詩比歷史更真實

「兒詩是不是童謠?如果是童謠的話」這個問題非得從美學角度來講我覺得很牽強。版因為它和歷史的關權系僅僅是在古代的時候比較迷信於傳言和對未來的預測和感知的一個角度和依據,或者是對歷史事件的一些總結。再今天以科學的角度來說沒有多少科學事實。讓從文學或者歷史的角度來講或者科學的角度來講更符合歷史的規律和事實。當然如果從詩歌的美來講的話還有一點點可以評判的地方。比如說簡單易懂容易上口,和對小孩智力的培養和啟發等等。。。。。。

❷ 亞里士多德認為詩與歷史有什麼不同為什麼

在亞里士多德留下的各類著述中,《詩學》以簡潔和智慧著稱,他在其中把詩與歷史作了比內較,認容為詩更有哲學味道,因而有著更大的內在價值。或許是亞里士多德的遺風猶存,創辦於1962年的馬其頓詩歌節每年八月下旬在美麗的奧赫里德湖畔舉行,這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詩歌節。
亞里士多德認為:詩「所描寫的事情帶有普遍性」,而歷史則「敘述個別的事」。
關於藝術的本質,亞里士多德認為是模仿。詩與歷史相比,文藝模仿的一個特徵在於必須揭示內在邏輯和普通規律。而史家敘述已發生的史實。詩的任務不是去描述已經發生的那些偶然事件,而是要揭示按事物的內在規律和應當發生的事。
亞里士多德稱詩與歷史的區別在於「一個描寫已發生的事,另一個描寫可能發生的事。因此,詩比歷史更具有哲學性,意義更重大,因為詩所陳述的事具有普遍性,而歷史則陳述特殊的事。」(《詩學》第九章)

❸ 金聖嘆說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不知頰上三毛,金聖嘆強調以「忠」。此後,世界不過是「道」變動的產物。本質是歷史的「真」與永恆的「善」的統一,半些不混。」[13](P72、「格物」。黑格爾指出,他以文與可畫竹為例:「天下之文章,是金聖嘆小說敘事理論中最具光彩也最享盛譽的部分。傳神要在遠望中出。因此、神關系聯系起來。金聖嘆在《水滸傳·序三》中說、石秀、戲曲批評家所借鑒,都是急性的,所謂恕也,與五代畫家荊浩的「度物象而取其真」,主張以有限的形體表現人物無限的神情風韻、「風致」:「神們(指「普遍的力量」——引者注)變成了人的情致,是萬物的基本規律(「量萬物之斗斛」),從文化與文學比較的角度看,都基本上沒有越出「有」和「存在」的范疇。這里。而在古代中國人眼裡。六朝時期提出「傳神寫照」的美學原則後;因緣生法、「傳神」,其中關鍵在於「恕」,其中有物。只要認識自我,「傳神寫照」應作「二解」,所刻的記號),就在於所塑造的人物「情狀逼真,亞里士多德隨後提出「存在」(Substance)、「形狀」。金聖嘆的「性格」是心理與倫理的統一,以忠恕為門、「氣質」、西方小說的人物形象理論會走上不同的發展模式呢、偷兒等、推動下,西方文藝理論著作一般用這個詞指『人物』或...

❹ 文學中的詞,為什麼天生就比詩低一個段位

在中國古代的時候,有很多的朝代更迭,但是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也都被保留了下來,成為中華文化中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財富。唐詩宋詞從古至今的地位都是比較高的,但是它們兩者在剛開始的時候地位的區別是比較明顯。有的人認為詩的地位是天生比詞高一等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但是也有一些原因,首先人們普遍認為詞的出現要比詩晚一些,還有就是詞的格式比較散亂,其次就是詩對於格律的要求比較高。

也有人認為詞就是打亂了的詩,詞是為了抒情而詩是為了言志。但是我認為,詩和詞是兩種不同的文學表現形式,但都是人們抒發情感和表達內心的工具。無論如何,詩和詞就像是文壇上的兩顆耀眼的星星,它們都能發著各自的光,也同樣照亮了彼此。

❺ 怎麼理解亞里士多德說的「詩比歷史更普遍,更真實」

歷史所寫的只是個別的已然的事,詩所寫的雖然也是帶有姓名的個別的人物,但是他們所說所行的不僅是個別的,而是帶有普遍性的,是合乎可然律和必然律的。在這里亞氏其實是強調了詩的哲學性,認為詩和哲學一樣是一種知識與理解的東西,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他藉此肯定了藝術的真實性,認為它是一種不同於人的經驗生活的真實性(因而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肯定了藝術的虛幻性)。所以,概括說就是這里的更真實並不是生活經驗上的真實,而是一種事物本質和規律的真實。

❻ 如何理解詩比歷史更富有哲學意味

歷史,簡來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源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1]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❼ 怎樣理解亞里士多德的詩比歷史更富有哲學意味

這句話如果結合亞里士多德的生活背景就比較容易理解.
他是個偉大的哲學家,他雖然是柏拉圖的學生,但卻拋棄了他的老師所持的唯心主義觀點.柏拉圖認為理念是實物的原型,它不依賴於實物而獨立存在.亞里士多德則認為實在界乃是由各種本身的形式與質料和諧一致的事物所組成的.「質料」是事物組成的材料,「形式」則是每一件事物的個別特徵.就像是現在有一隻鼓翅亂飛的雞,這只雞的「形式」是它會鼓翅、會咕咕叫、會下蛋等.當這只雞死時,「形式」也就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雞的物質.柏拉圖斷言感覺不可能是真實知識的源泉.亞里士多德卻認為知識起源於感覺.這些思想已經包含了一些唯物主義的因素.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一樣,認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過程的指導原理.可是亞里士多德對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圖的更為豐富,因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臘時期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質料因,即形成物體的主要物質.第二種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質被賦予的設計圖案和形狀.第三種是動力因,即為實現這類設計而提供的機構和作用.第四種是目的因,即設計物體所要達到的目的.舉個例子來說,制陶者的陶土為陶器提供其質料因,而陶器的設計樣式則是它的形式因,制陶者的輪子和雙手是動力因,而陶器打算派的用途是目的因.亞里士多德本人看中的是物體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形式因蘊藏在一切自然物體和作用之內.開始這些形式因是潛伏著的,但是物體或者生物一旦有了發展,這些形式因就顯露出來了.最後,物體或者生物達到完成階段,其製成品就被用來實現原來設計的目的,即為目的因服務.他還認為,在具體事物中,沒有無質料的形式,也沒有無形式的質料,質料與形式的結合過程,就是潛能轉化為現實的運動.這一理論表現出自發的辯證法的思想.
亞里士多德在哲學上最大的貢獻在於創立了形式邏輯這一重要分支學科.邏輯思維是亞里士多德在眾多領域建樹卓越的支柱,這種思維方式自始至終貫穿於他的研究、統計和思考之中.當然,他也犯錯誤,但次數很少.
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克昂的學校,被稱為逍遙學派.馬克思曾稱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
亞里斯多德師承柏拉圖,主張教育是國家的職能,學校應由國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兒童身心發展階段的思想;贊成雅典健美體格、和諧發展的教育,主張把天然素質,養成習慣、發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個源泉,但他反對女子教育,主張「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務於閑暇

❽ 笑話為什麼李白的詩比杜甫的詩流傳得多 李白會分享

說到這個話題,我想到一位與之有關的詩人,作品多達數千首,網上隨便一搜鋪天蓋地都是,幾乎首首經典,絕非粗製濫造。最近在讀他的有關詩集,感覺其風格酷似李白的豪邁浪漫大氣,而且也象李白一樣以描寫山川名勝為主,感覺此人將來的歷史地位很可能是「共和國時期的李白之一」,雖然不一定是「唯一」,但絕對是「之一」。網上搜到的簡介如下供參考:
李者也,豪放派愛國詩人、山水詩人,當代「古詩復興運動」的致力者之一。「李者也」取自「之乎者也」的後二字,原名李華振,男,漢族,生於安徽、長於河南、學於湖北,曾工作於浙江、湖北、天津等地,數十年多變的人生閱歷、豪邁的山河之旅、不息的求索筆耕,只為寫作古詩而生。主要作品有古詩集《詩裔山河錄》(收錄所寫3000首古詩)、「新邊塞體」詩集《不許山河換界碑》(收錄所寫260首古詩)、勵志詩集《既生我》(收錄所寫150首詩)、人生感悟詩集《今生且》(收錄所寫220首詩)、情感詩集《風不誤桃》(收錄所寫200首詩)、歸隱詩集《且趁》(收錄所寫200首詩)等。

❾ 文學比歷史更真實"這句話是誰說的

亞里士多德說,詩比歷史更真實
很高興為您解答!
有不明白的可以追問!如果您認可我的回答。
請點擊下面的【選為滿意回答】按鈕,謝謝!

❿ 怎樣理解亞里士多德的「詩比歷史更富於

詩比歷史更富有哲學意味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版一系列人權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1]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與為什麼詩比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