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黃山簡介
1、黃山市簡介
黃山市是一片美麗而神奇的土地,聚集了豐富的山水 和獨特的文化。黃山上萬平方公里的境內,群山神奇倫, 江河清碧明麗,人文古跡璨若繁星。 黃山是石、松、雲、泉共同織繪出的山水畫卷,壯麗峻 秀更勝五嶽,崢嶸 挺拔令人仰止,自古就有「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
登上黃山如同將雲端踩入腳下,飄 飄然,彷彿置身於天宮仙境。圍繞著黃山還有風光秀麗的太平湖、「山水畫廊」新安江,保持原始生態風貌的自然保護區「牯牛降」、「清涼峰」以及我國四大道教聖地之一的齊雲山等風景名勝。這里,既使你感嘆大自然的神功造化,又會感受到獨特的風俗人情和清新的鄉土氣息,無怪乎明代湯顯祖曾在此感嘆:「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在黃山印象這奇山秀水之間,還有古徽文化的發祥地––歷史文化名城歙縣,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黟縣,屯溪老街等一批徽派人文景觀。
黃山市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擁有名列我國三大區域文化之一的徽學。徽派文化底蘊豐富,內涵深廣,涵蓋了哲、經、史、醫、科、藝諸多領 域。古徽州文風昌盛, 教育發達,「十家之 村,不廢誦讀」,因此歷史上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燦若繁星。明清時代徽商稱雄商界長達二、三百年,有「無徽不成鎮」 之說。徽商賈而好儒,「官、賈、儒」三位一體,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徽州文化,同時,由徽商興盛而形成了新安理學、新 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盆景、 徽墨歙硯、徽派建築、徽雕、徽刻、徽劇、徽菜等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流派,是中國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
2、黃山簡介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景區由市直轄)。為三山五嶽中三山的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稱。為道教聖地,遺址遺跡眾多,傳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徐霞客曾兩次游黃山,留下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感嘆。李白等大詩人在此留下了壯美詩篇。中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黃山是著名的避暑勝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療養避暑勝地。1985年入選全國十大風景名勝,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是中國第一個同時作為文化、自然雙重遺產列入名錄的。生態保護完好,動植物眾多。
B. 黃山的歷史有多長
這個歷史很長了吧,但是名聲很大。俗話說黃山歸來不看山
C. 黃山有多少人
黃山市位於安徽省南部。總面積9807平方千米。總人口156萬人(2007年)。
專市人民政府駐屯屬溪區,
郵編:245000。
行政區劃代碼:341000。
區號:0559。
拼音:Huangshan Shi。
D. 黃山市的佔地面積和人口是多少
黃山市概況
來源: | 時間:2006-2-5 15:58:43
--------------------------------------------------------------------------------
黃山市位於皖浙贛三省結合部,因境內有舉世聞名的黃山而得名。1987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轄三區(屯溪區、黃山區、徽州區),四縣(歙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及黃山風景區,總面積9807平方公里,人口146萬,是一個新興的旅遊城市。
黃山市前身是徽州地區,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自秦以降紀2300多年歷史。歷史上不僅被譽為「東南鄒魯」,還產生了燦爛的「新安文化」和「徽商」。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中國人、傑出理財家王茂蔭,人民藝術家黃賓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新文化運動倡導者胡適等都誕生在這塊鍾靈毓秀的土地上。
黃山市的最大特色是旅遊資源豐富。有大自然造就的優美絕倫、舉世罕見的山水風光,還有大量展現古老東方文明和中華文化的人文景觀。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稱於世的黃山,自明代起就有「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的贊譽。1985年,黃山作為唯一的山嶽風光,被評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名錄;1991年被評為全國40佳重點景區。黃山周圍,有「黃山情侶」、「皖南翡翠」太平湖,「山水畫廊」新安江以及我國四大道教聖地之一的齊雲山等。還有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具有宋代風格的屯溪老街和西遞、潛口明清民居等名勝建築,與黃山相映成趣。
黃山市基礎設施齊全,交通便捷。市內建成了寧屯220KV輸變電工程,開通了6萬門程式控制電話,有6家三星級賓館飯店,設立了黃山航空口岸,開辟了20餘條國內航線和黃山至香港航線,修建了四通八達的公路和黃山旅遊專用公路,皖贛鐵路橫貫全市,初步形成了以黃山風景區為觀光、游覽中心和以屯溪為政治、文化中心及旅遊集散中心的旅遊城市格局。
黃山市建市以來,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都取得了較大成績。「九五」期間,黃山市將進一步發揚黃山松精神,打好黃山牌,做好徽文章,爭取早日把黃山建成國際旅遊城市
E. 安徽省黃山市歷史
安徽省在地理上屬於華東地區,地跨淮河和長江南北,在地域文化上呈現出明顯差異,主要分為:徽文化、江淮文化和中原文化。
安徽於清朝康熙六年始建省,省名取安慶府與徽州府名第一字為安徽。這就是安徽名稱的由來。安徽因歷史上有古皖國和境內的皖山、皖河而簡稱「皖」。
安徽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早在距今約二三百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被稱為「和縣猿人」的能夠直立行走的古人類在這一地區活動。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本省潛山縣的薛家崗又發現了距今約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痕跡,後來又在本省多處發現了其他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商朝的開國君主湯曾經短期定都在安徽北部的亳州,當時安徽大部份居民並非華夏族,而是後來逐步同化入漢族的東夷、山越人等。
戰國末期,前278年,楚國的郢都被秦國攻佔,於是遷都壽春。前224年,楚國大將項燕被秦國的王翦60萬大軍擊敗,前223年,壽春陷落,楚國滅亡。前221年,秦國完成征服六國、統一天下的計劃。安徽大部分地區屬於九江郡,北端屬於泗水郡和碭郡。秦末楚漢相爭,項羽在今安徽固鎮縣歷垓下之戰敗給劉邦,自刎於烏江。劉邦建立漢朝。
漢武帝時東甌國舉國遷到廬江郡。漢朝末年,壽春成為軍閥袁術的基地。袁術後來自稱皇帝,但不久病死,壽春歸屬軍閥曹操。
隋文帝在位時代的開皇之治促使這一地區經濟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復。隋煬帝大業六年到唐高祖武德七年經過短暫的混戰,唐朝統一天下,並保持了一個多世紀的和平和統一。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由於定都南京,現今的江蘇省和安徽省直屬中央六部管理,稱為「直隸」。該區域跨長江和淮河南北,首次將經濟和文化差異很大的廣闊地區,包括今安徽北部朱元璋洪水頻繁的家鄉鳳陽,今安徽南部多山的徽州,和今江蘇南部以富裕著稱的太湖流域,都劃歸同一個行政區管轄。
安徽自古以來是文化發達之地,並經歷文化重心從漢唐以前的皖北地區到唐宋以後的皖南地區的轉移。安徽,歷史源遠流長,鍾靈毓秀,人才輩出,是我國人才最為雲集的地區之一,名人賢士享譽內外,正可謂「一門三進士、五子四登科」。
中國提出中部崛起政策,安徽省經濟有一定的提高。合肥市,馬鞍山市,黃山市等安徽城市也陸續加盟長三角經濟區。
F. 湖南黃山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以其「五絕」的奇景和博大的徽文化蜚聲海內外,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黃山奇景代表著江淮山河之美。黃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徵,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
黃山不僅是一座美麗的自然之山,還是一座豐富的藝術寶庫。自古以來,人們游覽黃山,建設黃山,歌頌黃山,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概括起來就是遺存、書畫、文學、傳說、名人「五勝」。黃山現有樓台、亭閣、橋梁等古代建築100多處,多數呈徽派風格,翹角飛檐、古樸典雅,其中聽濤居位於人字瀑前、紫雲岩上側,曾是張學良將軍的幽禁之所。黃山現存歷代摩崖石刻近300處,篆、隸、行、楷、草諸體俱全,顏、柳、歐、趙各派盡有。字徑6米,「平」字一豎竟長達9.4米,世所罕見。字體遒勁有力,瀟灑自如,從200多米高的懸崖上順勢而下,氣勢磅礴。歷代文人雅士在觀賞美景的同時,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流傳至今的就有2萬多篇(首)。唐代詩人李白游覽黃山時留下的「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詩句,至今仍在傳誦。美麗神奇的黃山孕育了「黃山畫派」,創立了以黃山為主要表現對象的山水畫派,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影響深遠。當代藝術大師劉海粟一生十上黃山,採用獨特的潑墨新技法,創作了大量以黃山為題材的藝術佳作。
G. 黃山的來歷
黃山風景區(Huangshan Mountain)是中國著名風景區之一,世界游覽勝地,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8米。黃山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由於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同時由於北坡和南坡受陽光的輻射差大,局部地形對其氣候起主導作用,形成雲霧多、濕度大、降水多的氣候特點。黃山集名山之長。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山之煙雲,廬山之瀑,雁盪山之巧石,峨嵋山之秀麗,黃山無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 徐霞客兩游黃山,贊嘆說:「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又留「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並以 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黃山四絕著稱於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爭輝。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異。黃山還兼有「天然動物園和天下植物園」的美稱,有植物近1500種,動物500多種。黃山氣候宜人,是得天獨厚的避暑勝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療養避暑勝地。1985年入選全國十大風景名勝,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是中國第一個同時作為文化、自然雙重遺產列入名錄的。2004年2月入選世界地質公園。蜚聲中外,令世人難忘。古今有很多黃山詩詞流傳於世。 2007年5月8日,黃山市黃山風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黃山市、黃山區、黃山風景區的區分
黃山市成立後,因歷史的原因,形成了三個基本相同的地名,這就是:黃山市、黃山區、黃山風景區。
黃山市原為徽州地區,是我國三大地方學之一「徽學」(其他兩個是「藏學」「敦煌學」)的發源地。1987年,為發展黃山旅遊改徽州地區為黃山市,同時將原黃山市(縣級市,原太平縣)改為黃山區,這樣就有了三個不同性質的「黃山」:黃山市(屯溪)、黃山區(太平,黃山風景區北大門)、黃山風景區(湯口鎮,黃山風景區南大門)。
黃山風景區(也就是要游覽的黃山腳下)目前在黃山區的政區內,不在黃山市政府所在區,黃山市政府所在區以及黃山車站、黃山機場距黃山風景區約70公里。
H. 黃山簡介
簡介:
黃山(Huangshan Mountain)是中國著名風景區之一,世界游覽勝地,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8米。黃山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由於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同時由於北坡和南坡受陽光的輻射差大,局部地形對其氣候起主導作用,形成雲霧多、濕度大、降水多的氣候特點。
黃山集名山之長,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山之煙雲,廬山之瀑,雁盪山之巧石,峨嵋山之秀麗,黃山無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兩游黃山,贊嘆說:「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又留下「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並以 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四絕著稱於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爭輝。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異。
黃山還兼有「天然動物園和天下植物園」的美稱,有植物近1500種,動物500多種。黃山氣候宜人,是得天獨厚的避暑勝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療養避暑勝地。1985年入選全國十大風景名勝,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是中國第一個同時作為文化、自然雙重遺產列入名錄的。2004年2月入選世界地質公園。蜚聲中外,令世人難忘。古今有很多黃山詩詞流傳於世。
2007年5月8日,黃山市黃山風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8)黃山歷史多少人擴展閱讀
黃山,簡稱徽或黃,安徽省地級市,古稱新安、歙州、徽州,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處,被稱為「三省通衢」,西南與江西省景德鎮市、婺源縣交界,東南與浙江省開化、淳安、臨安縣為鄰,東北與安徽省宣城市的績溪、旌德、涇縣接壤,西北與池州市的石台、青陽、東至縣毗鄰。1987年廢除徽州建制,以境內山嶽「黃山」之名設立地級市。
黃山市總面積9807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末,下轄3個市轄區、4個縣,常住總人口137.37萬人。2015年,該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30.9億元,比2014年增長6.1%。
黃山市地處皖南山區,屬中亞熱帶北緣、常綠闊葉林、紅壤黃壤地帶,地形以山地為主,境內最高峰蓮花峰海拔1860米;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長,熱量豐富。
黃山古稱徽州,既是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新安畫派、新安醫學、徽派建築、徽州四雕、徽派盆景等影響深遠,徽劇是京劇的前身,徽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黃山市境內的黃山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為世界文化遺產。
I. 黃山有哪些人文歷史啊快快快!急需!
黃山不僅是一座美麗的自然之山,還是一座豐富的藝術寶庫。自古以來,人內們游覽黃山容,建設黃山,歌頌黃山,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概括起來就是遺存、書畫、文學、傳說、名人「五勝」。黃山現有樓台、亭閣、橋梁等古代建築100多處,多數呈徽派風格,翹角飛檐、古樸典雅,其中聽濤居位於人字瀑前、紫雲岩上側,曾是張學良將軍的幽禁之所。黃山現存歷代摩崖石刻近300處,篆、隸、行、楷、草諸體俱全,顏、柳、歐、趙各派盡有。字徑6米,「平」字一豎竟長達9.4米,世所罕見。字體遒勁有力,瀟灑自如,從200多米高的懸崖上順勢而下,氣勢磅礴。歷代文人雅士在觀賞美景的同時,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流傳至今的就有2萬多篇(首)。唐代詩人李白游覽黃山時留下的「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詩句,至今仍在傳誦。美麗神奇的黃山孕育了「黃山畫派」,創立了以黃山為主要表現對象的山水畫派,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影響深遠。當代藝術大師劉海粟一生十上黃山,採用獨特的潑墨新技法,創作了大量以黃山為題材的藝術佳作
J. 黃山風景區有多少年歷史
在距今2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劃時代的印支運動使地殼隆起而成為陸地,海水退出安回徽境內,最終答結束了黃山地區漫長的海侵歷史和海相沉積,從而進入了陸相地史發展的新階段。進入侏羅紀以後,影響遍及我國的燕山運動,以強烈頻繁的活動,不斷地改造、雕塑著黃山地殼的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