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通化有什麼歷史人物

通化有什麼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3-02 19:33:13

㈠ 吉林省通化市在清朝和努爾哈赤起兵時叫什麼有哪些歷史事件

公元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建州衛都僉事努爾哈赤稱汗,建立金(後金)政權,以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老城)為都,通化地區為清王朝入關前的重要基地。
公元1646年,清定都北京,在東北前後設置盛京、吉林、黑龍江將軍,統帥官兵分地管轄,鎮守邊陲。公元1657年,置奉天府,通化為奉天府管轄。[1]
通化市於光緒三年(1877年)設治,始稱「通化」。
1908年析置臨江縣、長白縣、輯安縣、柳河縣,1913年劃歸奉天東邊道,1931年為偽通化省省會,1937年屬通化省,1942年析通化縣通化街置通化市,屬通化省。[2]
1945年為偽滿洲國首都。

遠古時代(約2—4萬年前),通化地域已有人類生存。通化縣大安鎮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發現大量的古生物化石、骨器,如尖狀器、刮削器等遺物和人類用火遺跡,均證明這里是舊石器時代人類生活居住的遺址。
新石器時代(約5—6千年前) 早在6000多年前,通化市渾江兩岸已有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在漁獵稼穡,繁衍生息。隨著歷史的發展,通化地方的古人類經過長期相互影響,逐漸形成了華夏、肅慎、濊貊三大語族先世居住的地方。
西周初,通化為肅慎之南界,宣王時,在「肅慎、燕、毫吾北土」的「北土」境內封韓侯,主領當地濊貊民族。通化為韓侯領地。韓侯失國後,被商朝王族箕子建立的「箕子朝鮮」所統治的侯國並入,箕子侯國為周王朝冊封的諸侯國,通化為周的領地。
東周(公元前770—前256年)時,通化為燕國遼東郡屬地,座落在二道江區「北面是懸崖峭壁,下臨渾江,東為樺樹河渡口,南是樺樹河,西是龍山山脈,面積約5萬平方米的樺樹河口古城遺址」。據考古專家依據出土文物測定,系戰國至兩漢時期的建築。以王八脖子遺址為代表的青銅文化,反映了這一時期通化地域的文化風貌。
秦(公元前221—前206年)初,通化屬遼東郡,秦統一中國後,燕人衛滿亡命長白山以西,廣收燕、齊、趙國躲避戰亂的流民,建立「衛氏朝鮮」,通化屬其轄境。
公元前108年(武帝元封三年),在遼東地區設玄菟郡,統高句麗、上殷台、西蓋馬三縣。通化為幽州刺史部玄菟郡上殷台縣。今通化市江北治安山城古遺址和通化縣的赤板松古城遺址,皆為這一時期的重要歷史遺存。
公元前37年(漢元帝建昭二年),扶余貴族朱蒙(鄒牟)率卒攻佔玄菟郡高句麗縣,更國號為高句麗。初期都城為紇升骨城(今遼寧省桓仁五女山城)。
公元3年(漢元帝元始三年),遷都國內,築尉那岩城。渾江流域是高句麗民族及其早期文化的核心發祥地。
東漢時,公元32年(東漢光武帝建武八年),高句麗遣使奉獻,要求臣屬玄菟郡,是漢王朝郡國,通化為其控制之地。
公元189年(東漢靈帝中平六年),遼東太守公孫康自立為遼東侯,領遼東、玄菟等五郡。
公元209年(東漢獻帝建安十四年),公孫康擊高句麗,破其城,通化為公孫氏政權控制之地。
三國時期,公元220年(魏文帝黃初元年),公孫康臣服於魏,歷三世約50年,通化為其轄地。
公元238年(魏明帝景初二年),司馬懿率兵斬公孫淵,通化遂入魏之版圖。
公元244年(魏齊王正始五年),因高句麗數次騷亂,叛服無常,幽州刺史母丘儉率步騎軍萬人征討。大戰於梁口(今通化縣江口村),母丘儉陷丸都山城,並刻石碑留念。現石碑存遼寧省博物館,自此通化復魏之管轄。
公元274年(晉武帝泰始十年),置平州轄遼東、玄菟、帶方諸郡,通化仍屬玄菟郡。
永嘉之亂後,北方先後出現少數民族割據的地方政權,通化曾為前燕、後燕之地域。座落柳河縣境內的羅通山城,據考古專家依據出土文物推測,大約於此時期建築。東晉之後,高句麗臣屬中原各王朝。集安禹山墓區3319號墓出土的一批文物是這一時期的例證。
公元425年(北魏始光四年),高句麗遷都平壤。此時居住在長白山北部的肅慎族逐漸強大,建立勿吉國。通化地區北部為勿吉屬地,南部為高句麗屬地。隋朝,通化隸屬關系不變。
唐朝,公元644年(貞觀十八年),太宗以討弒逆、拯漢民、復舊疆、防後憂為由,詔諭天下伐高句麗。公元668年,總章元年滅高句麗政權。唐於遼東故地及高句麗舊壤設安東都護府,通化為河北道安東都護府哥勿州都督府管轄。
公元698年,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建立震國。公元713年,光天二年,唐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自此更名為渤海國。通化屬渤海國西京鴨綠府正州,正州治所即今通化市境內。通化縣四棚鄉三棚村出土的渤海時期金缽是這一時期的例證。
公元926年,契丹滅渤海,更名東丹國,通化屬之。公元1017年,遼開泰六年,通化為東京道遼陽府正州所轄。公元1115年,遼收國元年,為牽制金兵南下,遼以六萬軍來攻照散城(今梅河口市山城鎮一帶),金將阿徒罕星夜弛援,夜渡益褪水大破遼軍,乘勝攻佔遼陽。為紀念這次大捷,在今梅河口市小楊鄉慶雲北山一塊巨石上,鐫刻了「大金太祖大破遼國於節山息馬立石」的摩崖碑,即今梅河口市小楊鄉的慶雲女真摩崖石刻。
金時,金太祖滅遼,通化屬金之東京路婆速府管轄。
歷史事件,

㈡ 吉林的通化得名由來

吉林省通化市

【通化簡介】

通化市位於吉林省南部,地處東經125°10' -- 126°44' ,北緯40°52' -- 43°3' 之間。東接白山市,西鄰遼寧省的鐵嶺市、丹東市,南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慈江道隔鴨綠江相望,北連遼源市、吉林市。南北長238公里,東西寬108公里。全境幅員15,195 平方公里。

【名稱由來】

通化的名稱於光緒三年(1877年)設治始稱「通化」二字的命名含有吉祥祈福和文治武功之意。「通化」的 「通」字,含有貫通之意,「化」字則為教化,也就是要用 所謂的「仁德、仁政」之類去教化百姓,含有通歸王化的意思。快大茂是通化縣政府所在地。快大茂地名的由來,眾說不一,在百姓中流傳的有,一說是,清朝的咸豐年間從京城 來了一個官人,當時這里時值隆冬數九,百姓脫帽跪拜,這 官人非常憐惜百姓,忙說:「快戴帽子」,從此便流傳下來 做了地名;二說是,清本有人們在此開墾種地,當時這里山 林茂密,在屯的西側有一條水流湍急的河,在轉彎處木把放 排需要急打錨,人稱「快打錨」,放流傳沿用音轉為「快大茂」;三說是,此山頭西側古時是風口,人們走到這里常常 刮掉帽子,故稱「快戴帽子」,以後便做了地名;四說是。 快大茂是滿語,因這里曾設台兵把守,意為前哨;五說是,是由屯北側帽子山得名,說是每逢雨後此屯的山就被茫茫的 霧而籠罩著,遠看山頂如同戴了一頂帽子一樣,故而得名。 據《通化縣志》記載;快大茂這個地方早為滿族的政 鄉。這里群山起伏,山林茂密,傳說在很早以前,有一次清太 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帶兵打仗路過此地駐扎,看到這里山清 水秀,鬱郁青青,故在臨行時說此地為「快當帽子」。此語 是滿語,其意思是「常青的樹林」。以後便留傳為地名。後 逐漸音變為「快大茂」。從《通化縣志》不同飯本中記載, 快大茂地名音變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清末板本記載,從清初到清末稱「決當帽子」;民國年間的版本記載,民國初年 到偽滿初期改「帽」為「茂」;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版本 記載,偽滿時期改「當」為「大」;此後流傳為「快大茂」,今仍之。

【氣候特徵】

2002年,通化市仍是一個高溫少雨年份。全區年平均氣溫6.3 ℃,比常年高0.8 ℃,比去年高0.7 ℃;降雨量694mm,比常年少87mm,比去年多1mm;日照時數2,276小時,比常年少82小時,比去年少182小時。春季氣溫特高,降水正常稍少。平均氣溫9.2 ℃,比常年高2.3 ℃,比去年高1.6 ℃。降水量1.2mm,比常年少11mm,比去年多28mm;夏季氣溫稍低,降水正常稍少,平均氣溫20.8 ℃,比常年低0.3 ℃,比去年低1.1 ℃。降水量441mm,比常年少42mm,比去年少59mm;秋季氣溫稍低,降水稍少。平均氣溫0.1 ℃,比常年低0.7 ℃,比去年低2.3 ℃。降水量88mm,比常年少25mm,比去年多17mm;冬季氣溫特高,降水特少。平均氣溫比常年高2.0 ℃,比前年高4.4 ℃。降水量26mm,比常年少28mm,比去年少49mm。冬季氣溫之高,降水之少,在歷史上均名列前茅。

【行政區劃】

全市面積15,19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61平方公里。2004年末全市人口226.4萬,其中市區人口45.5萬。通化市下轄梅河口、集安兩市、輝南、柳河、通化縣三縣和東昌、二道江兩區,以及通化經濟技術開發區、集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梅河口經濟貿易開發區。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通化市轄2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通化市 面積15698平方千米,人口226萬人(2004年)。
東昌區 面積 383平方千米,人口32萬。郵政編碼134001。
二道江區 面積 378平方千米,人口14萬。郵政編碼134303。
梅河口市 面積2175平方千米,人口61萬。郵政編碼135000。
集安市 面積3408平方千米,人口23萬。郵政編碼134200。
通化縣 面積3729平方千米,人口24萬。郵政編碼134100。縣人民政府駐快大茂鎮。
輝南縣 面積2277平方千米,人口35萬。郵政編碼135100。縣人民政府駐朝陽鎮。
柳河縣 面積3348平方千米,人口36萬。郵政編碼135300。縣人民政府駐柳河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民族人口】

通化市有漢族、滿族、朝鮮族、回族等24個民族。全市總人口225.8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1.003萬人;市區45.43萬人;五縣(市)180.39萬人。2003年新出生16,923人,出生率為7.50‰,比去年上升0.05個千分點;死亡人口10,119人,死亡率為4.49‰;全年凈增人口5,532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02‰ 。

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2004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54.70元,比上年增長11.3%,城市人均消費支出5,222元,比上年增長10.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085.59元,比上年增長17.4%。城鎮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3.8平方米。

我市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形成。國企下崗職工生活費和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城鎮享受低保的人數達到10.8萬人;農村享受低保待遇的2.5萬人。

歷史文化

6000多年前,通化就有人類生息繁衍。這里是東北少數民族政權高句麗王國和滿清貴族的發祥地,是高句麗文化、滿族薩滿文化的發源地。高句麗王國在這里設都425年,留存大量珍貴文物和文化遺址。全市各種文化遺址300多處,有4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萬發遺址是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通化市歷史悠久,古稱東邊。早在元朝中葉就有這個名字。距通化郊區發現的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證明,這個地方在遠古時期就有人類生息。大抵在周秦以前,東北最古老的肅慎族就在這里活動。漢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14年)設遼東四郡,通化包括在西部的真番郡內。清朝統治中國後,為維護封建統治,把通化當作祖宗發祥之地,以保護祖宗陵寢為借口,於康熙十六年發布禁令,把通化地區封禁起來。從那時起,這里就沒有了人煙。直到光緒三年(1877年)清政府才開放了一部分禁地,同時根據現在渾江的原名佟佳江的滿語譯音,改東邊為通化,正式在通化設縣治。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偽滿州國建立偽通化省。1942年設通化市。1985年升為地級市,1992年通化市被國務院批准為邊境城市。

通化民族眾多,相互融合,創造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風情。通化滿族剪紙是中國三大民族剪紙之一,有3位藝術家列入「中國十大民間剪紙大師」行列。

通化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抗日戰爭時期,民族英雄楊靖宇在這里浴血奮戰。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是「四保臨江」的主戰場。通化是中國空軍的搖籃,中國第一所空軍航校就創建在通化,建有高志航(中國空軍之父)紀念館。

2004年,被CCTV評為全國十大魅力城市。

【地勢地貌】

通化市2/3以上的面積為山區,屬長白山系。南部是鴨綠江與渾江之間的老嶺山區,中部是渾江與輝發河之間的龍崗山,北部為低山丘陵區,是山地和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由南向北沉降,形成南高北低的地勢地貌。海拔最高的老嶺山脈東老禿頂子為1,589米,最低海拔集安市涼水朝鮮族鄉楊木村為108米。

【自然資源】

通化市蘊藏著豐富的水利資源,大小河流1,000餘條,水資源總量29.37億立方米。全市有大型水庫1座,積水面積548平方公里;中型水庫10座,積水面積1,070.32平方公里;小型水庫295座;池塘9,006個。豐富的水利資源促進了水利經濟的發展。全市有固定機電站1,017座,裝機27,649千瓦。全年水產成魚量10,362噸,魚種生產完成1,111噸,魚苗生產完成2.5億尾,水利經濟總收入1.2億元。

通化市為吉林省重點林區之一,森林資源比較豐富。林業用地面積1,048,000公頃,佔全市總面積1,530,793公頃的68.2%;有林地面積916,524 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87.5%;森林立木總蓄積6,621.1萬立方米,森林覆被率62.9%。

野生經濟植物共13科,約1000餘種。其中,人參產量佔全國的40%,是「中國三大天然葯庫」之一。綠色食品資源190餘種,野生經濟動物有100多種,是中國著名的中葯之鄉、葡萄酒之鄉、人參之鄉和優質大米之鄉。另外礦產資源也比較豐富。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重金屬、非金屬和能源礦產在境內分布較廣。

通化市旅遊資源豐富。列為國家重點文化保護單位的有集安市的「洞溝古墓群」 和「丸都山城」,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集安市內的「國內城」、「霸王朝山城」和「長川壁畫墓」等。「洞溝古墓群」有高句麗古墓1萬多座,最早的有2000多年歷史,最大的「將軍墳」被稱為「東方金字塔」。高句麗遺址現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通化主要旅遊景點:靖宇陵園 ·羅通山城 ·五女峰國家級森林公園 ·千葉湖滑雪場 ·集安·高句麗王城 ·三角龍灣 ·集安洞溝古墓群 ·輝發古城 ·古墓壁畫·千葉湖 ·萬發撥子遺址 ·玉皇山公園 ·雲峰湖 ·三角龍灣 ·鴨綠江國境旅遊區 ·金廠滑雪場 ·龍灣自然保護區 ·龍灣國家級森林公園 ·通化師范學院 ·輝南龍灣國家級森林公園

【友好城市】
北京朝陽區 上海盧灣區 江蘇吳縣 遼寧撫順 青海西寧 黑龍江黑河 國際有 日本大阪,朝鮮滿浦,韓國首爾等

㈢ 通化市多少年歷史

歷史由來
通化市於光緒三年(1877年)設治,始稱「通化」。「通化」二字的命名含有吉祥祈福和文治武功之意。「通化」的 「通」字,含有貫通之意,「化」字則為教化,也就是要用 所謂的「仁德、仁政」之類去教化百姓,含有通歸王化的意思。快大茂是通化縣政府所在地。快大茂地名的由來,眾說不一,在百姓中流傳的有,一說是,清朝的咸豐年間從京城 來了一個官人,當時這里時值隆冬數九,百姓脫帽跪拜,這官人非常憐惜百姓,忙說:「快戴帽子」,從此便流傳下來 做了地名;二說是,清本有人們在此開墾種地,當時這里山 林茂密,在屯的西側有一條水流湍急的河,在轉彎處木把放 排需要急打錨,人稱「快打錨」,放流傳沿用音轉為「快大茂」;三說是,此山頭西側古時是風口,人們走到這里常常 刮掉帽子,故稱「快戴帽子」,以後便做了地名;四說是。 快大茂是滿語,因這里曾設台兵把守,意為前哨;五說是,是由屯北側帽子山得名,說是每逢雨後此屯的山就被茫茫的 霧而籠罩著,遠看山頂如同戴了一頂帽子一樣,故而得名。 據《通化縣志》記載;快大茂這個地方早為滿族的政鄉。這里群山起伏,山林茂密,傳說在很早以前,有一次清太 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帶兵打仗路過此地駐扎,看到這里山清水秀,鬱郁蔥蔥,故在臨行時說此地為「快當帽子」。此語是滿語,其意思是「常青的樹林」。以後便留傳為地名。後逐漸音變為「快大茂」。從《通化縣志》不同飯本中記載, 快大茂地名音變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清末板本記載,從清初到清末稱「快戴帽子」;民國年間的版本記載,民國初年 到偽滿初期改「帽」為「茂」;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版本 記載,偽滿時期改「當」為「大」;此後流傳為「快大茂」,今仍之。

㈣ 通化的著名人物

王鳳閣蔣亞泉楊靖宇高志航杜光華吳溉之郝蕾張晶晶劉成春大鵬

㈤ 吉林通化發生過哪些著名的歷史事件

通化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您要問通過發生過的著名歷史事件,那莫過於抗日戰爭時期,民族英雄楊靖宇在這里浴血奮戰!

楊靖宇,原名馬尚德,1905年生於河南省確山縣。

1932年11月,楊靖宇以中共滿洲省委特派員的身份,到南滿地區巡視工作,推動反日武裝斗爭。從此,楊靖宇開始了領導南滿抗日游擊斗爭的歷程。

那是1938年10月,全國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之後,日寇重新部署了在東北的兵力,全力「討伐」抗日聯軍。1939年9月,南滿的抗日斗爭形勢惡化,日偽軍糾集7.5萬人的兵力,在飛機的配合下,採取「篦梳式」、「踩踏戰法」、「陸空呼應」、「狗虱戰法」對楊靖宇領導的抗聯一路軍進行「血腥圍剿」。

楊靖宇戰斗的地方

1940年1月,楊靖宇身邊的警衛團、少年鐵血隊總兵力不足300人。1月11日,為了使部隊免遭敵人圍殲,楊靖宇派警衛旅政委韓仁和率警衛旅60人從?鶻?匚韝詒鄙希???約涸蚵柿?00人繼續留在西崗一帶活動。1月21日,一直跟隨楊靖宇活動的警衛旅第一團參謀丁守龍在?鶻?羋砑蘢誘蕉分斜徊逗笈馴洌?虻腥巳?坦┏雋搜罹贛鈐諼韝詰木?祿?堋5腥說骷?站?笤?⒂新懟⒍殺摺⑿」酢⒂姓?等部隊和偽軍步兵第三團以及程斌、唐振東偽警察大隊和一個偽森林警察隊等4萬餘人,在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的指揮下,對楊靖宇展開「瘋狂圍剿」,抗聯一路軍總司令部陷入重圍。面對如此惡劣的環境,有人勸楊靖宇率部撤到蘇聯境內,避開敵人鋒芒。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楊靖宇堅決不離開南滿,堅持戰斗在抗擊日寇的最前沿。1月28日,楊靖宇率部突出重圍,轉戰到輝南縣馬屁股山,與偽警察大隊兩度激戰,身邊只剩下了60多名戰士。2月2日清晨,敵人在飛機的配合下,向楊靖宇及總司令部所在的那爾轟古石山發動進攻。在敵我力量相差懸殊的情況下,部隊再次受到嚴重損失。突圍後,楊靖宇身邊只剩下30名戰士。2月4日,為了解決部隊給養,楊靖宇率隊攻打新開河木場,在運糧途中與日偽軍遭遇,身邊僅剩15人。2月7日一早,楊靖宇率部進入?鶻?醋印M局杏鍾餚?個偽警察大隊遭遇,一邊作戰一邊奮力突圍。2月11日,楊靖宇身邊只剩下6個人,他安排警衛員黃生發、司務長劉福泰等4名傷員安全轉移,身邊只留下朱文范和聶東華兩名戰士。2月15日,敵人在?鶻?匚褰鋃プ游鞅狽椒⑾盅罹贛畹淖偌#?⒓淳蘭?00餘人的隊伍跟蹤追擊。此時,朱文范和聶東華正在外面尋找糧食,楊靖宇隻身一人且戰且退。敵人越來越近了,楊靖宇利用有利地形,向敵人猛烈射擊,把敵人打得趴在地上無法起身。天黑之後,他乘敵人混亂之機迅速進入密林,成功地甩掉了敵人。2月18日,朱文范和聶東華在?鶻?卮蠖?蹈澆?壞腥朔⑾鄭??人與敵人激戰半個小時後犧牲。敵人從兩名抗聯戰士身上搜出楊靖宇的印鑒及手槍、表、鋼筆、口琴等物品,斷定楊靖宇就在附近。於是,敵人進一步縮小包圍圈,切斷糧源,封鎖交通。2月22日,楊靖宇輾轉來到了?鶻?乇0餐偷娜?道崴子。23日,楊靖宇遇到了4個進山砍柴的樵夫,便委託他們購買一些食物和一雙棉鞋。他們當中的趙廷喜在返回途中受到了日本特務李正新的盤問,出賣了楊靖宇。根據趙廷喜的描述,偽警察隊斷定此人就是楊靖宇,立即派「討伐隊」出擊。接著,又陸續從附近調集重兵,把三道崴子重重包圍起來。當楊靖宇發現自己被敵人包圍時,仍然頑強地與敵人周旋。敵兵拉網式地逼上來,當敵我相隔僅僅50米時,敵人開始不斷喊話:「楊司令,你快投降吧,你投降了能享受榮華富貴,不投降,你馬上就沒命了!」在生死關頭,楊靖宇毫無畏懼,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回答敵人的只有仇恨的子彈。敵人見逼迫楊靖宇投降已不可能,便發出「打死他」的命令。敵人密集的子彈擊中了楊靖宇。楊靖宇血灑?鶻??沉已徹??蹦?5歲。

如今以通化市區靖宇陵園、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高志航紀念館、玉皇山烈士陵園、東昌區抗美援朝烈士紀念館、集安市「抗美援朝第一渡」、通化縣白家堡子慘案紀念地以及柳河縣五七幹校遺址等紅色記憶為主,重點體驗以抗聯、抗日和抗美援朝歷史紀念地為主的紅色經典旅遊。

㈥ 通化市名字的由來

通化市歷史悠久,古稱東邊。早在元朝中葉就有這個名字。距通化郊區發現的版多處新石器權時代遺址證明,這個地方在遠古時期就有人類生息。大抵在周秦以前,東北最古老的肅慎族就在這里活動。漢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14年)設遼東四郡,通化包括在西部的真番郡內。清朝統治中國後,為維護封建統治,把通化當作祖宗發祥之地,以保護祖宗陵寢為借口,於康熙十六年發布禁令,把通化地區封禁起來。從那時起,這里就沒有了人煙。直到光緒三年(1877年)清政府才開放了一部分禁地,同時根據現在渾江的原名佟佳江的滿語譯音,改東邊為通化,正式在通化設縣治。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偽滿州國建立偽通化省。1942年設通化市。1985年升為地級市,1992年通化市被國務院批准為邊境城市。

知道了吧 這個名字是清朝就定下來的了,取意佟佳江的滿語譯音,就是這么來的

㈦ 通化玉皇閣立有哪幾位歷史名人

此外,來在院中還有紙亭和香亭,源拾級而上便是一層殿,為9間。檐牙高挑,檐頭雕有香爐、馬、車輪、八卦圖等圖案。房脊上雕制有海豹、海貓、海獅,兩端房脊上還雕制有咆哮的龍頭。

周圍兩米高的絳紅色的圍牆上,鑲嵌著記扇形、圓形、方形和梅花形等各式各樣的小窗,別致典雅。殿內祀孔子、關公、岳飛像。

孔子一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被我國尊稱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的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被尊稱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關羽在戰火紛飛的三國時期,始終跟隨蜀漢開國皇帝劉備,忠心耿耿,才成就了蜀漢大業。關羽對國以忠、待人以義、處世以仁、作戰以勇,深受人們的崇敬。

岳飛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昀傑出的軍事統帥,同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並稱為南宋中興四將。

㈧ 於時雨烈士應該是通化歷史名人,他是通化地區參加革命最早的一位,在通化市出生的人物好像沒有比他更早的

我知道於時雨烈士,真的很偉大

㈨ 通化什麼最有名

通化位於吉抄林省東南部長白山腹地,幅員15195平方公里,人口230萬,與朝鮮隔江相望,是我國對朝三大口岸之一。通化有得天獨厚的豐富資源。這個城市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2.9%,高於全國平均水平45.4個百分點,有4個國家級森林公園,有4個中國最大的火山口湖群,水資源特別豐沛。

正是有豐富的森林和水資源,通化便有了「立體資源寶庫」和「四鄉」的美名:通化是「中國三大天然葯庫」之一,自然就是「中國中葯之鄉」;文明遐邇的通化野山葡萄,造就了「中國葡萄酒之鄉」;長白山神奇的森林和山脈是 「中國人參之鄉」;山泉水資源的優勢,成就了通化「優質大米之鄉」。這「四鄉」具體詮釋著「立體資源庫」,但是還不能全面反映出通化物產和人文資源的全貌。通化僅葯資源就有1100多種;綠色食品資源190多種,野生動物資源100多種,礦產資源76種。

此外,通化還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旅遊資源。這里是努爾哈赤創建清王朝的發祥地,也是我國東北少數民族政權高句麗在集安長達425年(公元3年至427年)都城故地。2004年7月1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0處世界文化遺產。

㈩ 東北出了什麼歷史名人

1、愛新覺羅·多爾袞

愛新覺羅·多爾袞,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萬曆四十年出生於赫圖阿拉(今東北地區遼寧省新賓縣老城)。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在民族關系方面,多爾袞首先繼承了乃父乃兄的政策,對漠南蒙古友好相待。科爾沁、阿霸垓、扎魯特、鄂爾多斯、郭爾羅斯、土默特、蘇尼特、翁牛特、喀喇沁、敖漢、奈漢諸部曾入關協助清軍作戰,多爾袞對他們優勞有加,封賞甚豐,後來雙方的封貢往還長期不斷。

2、李密

李密,字玄邃, 小字法主,遼東襄平(今東北地區遼寧省遼陽市),隋末唐初的群雄之一。李密的曾祖為西魏八柱國之一、司徒李弼,賜姓徒何氏,北周太師、魏國公。祖父李曜,為北周太保、邢國公。父親李寬,隋朝上柱國,封蒲山郡公。

李密擅長謀劃,文武雙全,志向遠大,常常以救世濟民為己任。開皇中,襲爵蒲山公。於是散發家產,救濟親朋好友,收養門客,禮遇賢才,從不吝惜資財。後又折兵讀書,尤其喜好兵書,常能背誦。

3、曹雪芹

曹雪芹 ,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祖籍東北地區遼寧省鐵嶺。他創作的《紅樓夢》規模宏大、結構嚴謹、情節復雜、描寫生動,塑造了眾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藝術形象,堪稱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曹雪芹為中華民族、為世界人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不僅對後世作家的創作影響深遠,而且在繪畫、影視、動漫、網游等領域產生了大量優秀衍生作品,學術界、社會上圍繞《紅樓夢》作者、版本、文本、本事等方面的研究與談論甚至形成了一種專門的學問即紅學。

4、王爾烈

王爾烈,別名仲方,字君武,號瑤峰。祖籍河南,清乾隆、嘉慶年間遼寧省遼陽縣賈家堡子風水溝村(今蘭家鄉風水溝村)人。以詩文書法、聰明辯才見稱於世,乾嘉時期的」關東才子」。

乾隆三十六年四月,王爾烈以會試第一百零二名的身份參加殿試,果然中了個二甲一名的進士,就是排在狀元、榜眼和探花之後的傳臚。從此,王爾烈真正意義上開始走上仕途,直至正四品大理寺卿。

5、範文程

範文程,字憲斗,號輝岳,遼東沈陽(今沈陽)人。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孫。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聖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開國時的規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視為文臣之首。

範文程還大膽地提出,治理天下首先在於會用人,他針對清朝重滿族輕漢族和任人唯親大搞宗派的弊政,建議朝廷各部院大臣都要推薦人才「不論滿漢新舊,不拘資格,不避恩怨,取真正才守之人」去充當各級官吏。範文程這樣選拔、培養人才,博得了順治皇帝的贊許。

閱讀全文

與通化有什麼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