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歷史意義
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超越種族、文化、國家與意識形態的界限,為思考人類未來提供了全新的視角,為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給出了一個理性可行的行動方案。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人類命運共同體」雖然是中國首次提出的,但並不只是代表中國的利益,而是經濟全球化時代人類共同現實境遇的觀念反映,世界各國相互依存和人類命運緊密相聯的客觀現實,決定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經濟全球化時代人類的必然選擇。
(1)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考歷史怎麼考擴展閱讀
全球治理觀:
全球治理理論的核心觀點是,由於全球化導致國際行為主體多元化,全球性問題的解決成為一個由政府、政府間組織、非政府組織、跨國公司等共同參與和互動的過程,這一過程的重要途徑是強化國際規范和國際機制,以形成一個具有機制約束力和道德規范力的、能夠解決全球問題的「全球機制」。
相互依存的國際權力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發展觀和全球治理觀,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基本的價值觀基礎。
政治多極的內涵是,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上,各大力量中心之間應有一個相互制約的力量框架和多邊的行為方式來處理世界事務。經濟均衡的內涵是,只有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獲得共同發展,世界才會有真正的發展,因此解決發展問題是人類共同利益之所在。
Ⅱ 在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今天我們青少年應該做些什麼
1、樹立世界視野。當今世界,全球范圍內的互動和融合越來越深化,世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也是世界的未來。國家關系的發展、全球治理的良性推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等都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續努力。
2、厚植人類情懷。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有家國情懷,也要有人類關懷,發揚中華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為公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兼濟天下。
(2)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考歷史怎麼考擴展閱讀: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青少年參與可持續發展
新時代青年同時代共同前進,要勇於擔當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吸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融突和合的精神和創新思維,在各種文明交流碰撞中,以包容互鑒的心態,促進文明的交融,用新思想新思維提升新擔當,實現新作為。
我們要發揮各方特色優勢,共同為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積極貢獻。此次創新示範項目的啟動,標志著我們的合作又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期待項目形成豐碩成果,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可持續發展的認識厚植青少年內心,體現在他們的行動與實踐當中。
Ⅲ 毛概2018版課後思考題:如何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科學內涵
1、政治上,相互尊重、抄平等協商,建軍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
2、 安全上,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3、經濟上,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4、文化上,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5、生態上,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3)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考歷史怎麼考擴展閱讀
新治理機制發揮作用:
深刻理解人類命運共同思想的重要內涵,並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指導合作行動,將逐步深化世界各國的共識並將進一步促進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的新治理機制發揮作用。
同時,也將進一步保障世界各國共享合作治理利益,有效推動我國同世界各國共同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最終促進全球合作治理模式和全球合作治理文明的形成。
Ⅳ 我國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版結權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安全上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經濟上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4)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考歷史怎麼考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體現在中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中,體現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升中,也體現在中外社會治理水平的強烈對比中,是理論層面的精闢概括,更是實踐層面的生動注腳,具有強大的說服力。
我國已經走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成功之路,只要沿著這條道路繼續前進,就一定能夠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Ⅳ 為什麼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了復發展。
世界發展到制今天,所有的國家相互依存,相互連接,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置身於世界體系之外。當大家連接在一起、依存在一起的時候,就產生了共同利益,它需要各國共同維護發展。當許多國家在一起的時候,只有把共同利益確認了,這些國家才有可能合作,才有可能共贏。
世界全球化到今天,出現了一個轉折,就是全球化的負面因素,也就是各國都面臨著挑戰。比如說,世界熱錢流動、國際恐怖主義、國際犯罪,還有氣候變暖。這些問題是世界共同面對的,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獨解決。這就需要全球治理。
(5)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考歷史怎麼考擴展閱讀:
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超越種族、文化、國家與意識形態的界限,為思考人類未來提供了全新的視角,為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給出了一個理性可行的行動方案。
有人將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個國家就是這艘大船的一個個船艙。世界各國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堅持不同文明兼容並蓄、交流互鑒,承載著全人類共同命運的「地球號」才能乘風破浪,平穩前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觀)
Ⅵ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誰提出的
德國的奧特弗利德·赫費,99年寫了一本書叫《全球化時代的民主》,明確提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詞
提出背景
習近平就任總書記後首次會見外國人士就表示,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世界經濟的復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命運共同體」是中國政府反復強調的關於人類社會的新理念。2011年《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提出,要以「命運共同體」的新視角,尋求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新內涵。
當今世界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轉,各國間的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臨諸多共同挑戰。
(6)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考歷史怎麼考擴展閱讀:
全球190多個國家、約70億人口,我們因何而緊密相連、為何不該一意孤行,未來又將走向何方?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領導人基於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入思考給出的「中國答案」。
從國與國雙邊的命運共同體,到區域內的命運共同體,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兩年多時間里,國家主席習近平60多次談及「命運共同體」,深入思考事關人類命運的宏大課題,展現出中國領導人面向未來的長遠眼光、博大胸襟和歷史擔當。
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源自中華文明歷經滄桑始終不變的「天下」情懷。從「以和為貴」「協和萬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四海之內皆兄弟」的處世之道,再到「計利當計天下利」「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價值判斷……同外界其他行為體命運與共的和諧理念,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基因,薪火相傳,綿延不絕。
新時期,中國人民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追求的不僅是中國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國人民共同的福祉,關於命運共同體的傳統理念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
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領導人基於對世界大勢的准確把握而貢獻的「中國方案」。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經濟全球化讓「地球村」越來越小,社會信息化讓世界越來越平。不同國家和地區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國家之間,過時的零和思維必須摒棄,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損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輸我贏、一家通吃。只有義利兼顧才能義利兼得,只有義利平衡才能義利共贏。
Ⅶ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知識點
■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2018年,全球難民人數達到2590萬,比2017年增加50萬。他們因專為沖突、戰爭或迫屬害而被迫逃離自己的國家。
■由於某些西方大國奉行單邊和霸凌主義,全球安全和經濟風險加劇;全球地緣政治矛盾、地區局部沖突頻發;恐怖主義襲擊層出不窮;氣候變化威脅愈加嚴峻……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一面是大發展、大融合,一面是大分裂、大赤字。這種矛盾令全世界意識到,全球治理亟需方案創新。
■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是開放還是封閉,是合作還是對抗,是共贏還是零和?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能更好。「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站在全人類整體利益的高度審視國與國關系,反映了人類社會共同價值追求,匯聚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最大公約數。
■正如第71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彼得·湯姆森所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