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歷史上的學士指什麼意思

歷史上的學士指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1-03-02 17:56:23

A. 宋朝國學士是指什麼

宋朝的職名甚多,分若乾等級。就以「學士」名號來說,按其性質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學士為翰林學士、知制浩與翰林侍讀學士。學士院,即翰林學士院。其職務為「掌制、誥、詔、令撰述之事」。

第二類學士為館。殿學士。
宋初沿襲唐制,設三館。三館長官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史館長官)與集賢院(殿)大學士為宰相兼職。元豐改制,昭文館、集賢院不置,史館並入秘書省,於是取消了宰相三館兼職的職名。秘閣,是三館藏書的皇家圖書館。館、院專任職官直館、直院稱「館職」,以他官兼任則稱「貼職」。內外職事官帶貼職,稱「帶職」,免去所帶職名則稱「落職」。元豐改制「罷直館、直院之名,獨以直秘閣為貼職」,而且不須考試。
宋朝最高級職名為觀文殿大學士、觀文殷學士,資政殿大學士、資政殿學士及端明殿學士。「學士之職,資望極峻,無吏守。無職掌,惟出入待從備顧問而已」。觀文殿大學士須曾任宰相,觀文殿學士亦「非曾任執政者弗除」。資政殿大學士、學士也是宰相、執政的榮譽職名。端明殿(後改延康殿)學士五代已有,元豐以後「以現執政為之」。

第三類學士為閣學士。
宋朝有一種特殊的閣學士職名,簡稱「閣職」。有學士、直學士、待制和直閣四級。宋朝制度,每一位皇帝去世後,必敕建一閣,以奉藏先帝遺留的文物。例如龍圖閣,就奉藏著「太宗御書、御制文集及典籍、圖畫、寶瑞之物,及宗正寺所進書籍、世譜」。其後,又建有天章閣、寶文閣、顯謨閣、徽猷閣、敷文閣及南宋的煥章、華文、寶謨、寶章、顯文等閣。
諸閣學士之外,尚有一樞密直學士(後改述古殿直學士),亦是貼職,其班位在龍圖閣直學士之上。

B. 在我國歷史上,"學士"是指什麼

在中抄國古代,學士是官襲名。北齊置文林館學士,北周置麟趾殿學士,皆掌著述。南朝梁有抄撰學士,隋有東宮學士。唐初開文學館,以大臣十八人兼學士,討論文典,號稱十八學士,又置弘文館學士,講論文義,商量政事。唐太宗時命學士起草詔令,無名號。乾封(666-667)後,命文士在翰林院起草詔令,時稱為北門學士。開元十三年(725)置集賢院學士,撰集文章,整理經籍。開元二十六年(738)又置翰林學士,掌起草詔令,沿襲至明。唐並有集賢院侍講學士與侍讀直學士,唐、宋皆有翰林侍讀學士與侍講學士,為皇帝講論經史,沿襲至清。唐東宮官有崇文館學士,掌經籍圖書,教授生徒。宋又有觀文殿、資政殿、端明殿等學士與龍圖閣、天章閣、寶文閣等學士與大學士,均用以尊禮大臣與文學之士,侍從皇帝,以備顧問,並無實職。遼南面官亦有宣政殿、崇文館、史館等學士。明、清有武英殿、文華殿與東閣、文淵閣等大學士,實即宰相。

C. 學士在古代算什麼

1、指古代在國學讀書的學生。

《周禮·春官·樂師》:「及徹,帥學士而歌徹,令相。」(到[祭祀完畢]徹祭器的時候,就率領學士而歌唱並徹去祭器,命令[視瞭]攙扶(瞽者離去]。)鄭玄註:學士,國子也。(鄭玄註解:學士,指的是國學院的學子。)

2、泛指讀書人。

《莊子·盜跖》:「使天下學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徼幸於封侯富貴者也。」(煽惑天下書生,讓大家迷失方向忘了本!宣揚子教父弟敬兄,是為了陞官發財封侯進爵罷了。)

3、指學者。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下》:介甫 、 元晦自是學士,不得以所長沒之。(介甫 、 元晦都是學者,不能荒廢自己的一技之長。)

4、官名。

南北朝以後,以學士為司文學撰述之官。 唐代翰林學士亦本為文學侍從之臣,因接近皇帝,往往參預機要。 宋代始設專職,其地位職掌與唐代略同。 明代設翰林院學士及翰林院侍讀、侍講學士,學士遂專為詞臣之榮銜。 清 代改翰林院學士為掌院學士,餘如故。 清末期內閣、典禮院亦置學士。

(3)歷史上的學士指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學士一稱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的記載,最早是指在學校讀書的人。魏晉以後,學士是指以文字技藝供奉朝廷的官吏。民間習慣上稱有文採的人為「學士」,最著名的是蘇東坡「蘇學士」。

唐代,學士地位有很大提高,甚至可以參預朝政。其中翰林學士之首,是皇帝親信顧問和秘書官,又稱「內相」。到了宋代,授了「翰林學士」者,就有當宰相的希望。

另外,學士和大學士差距很大,學士大多是舞文弄墨的小官,可大學士的地位就非同一般。唐、宋時,「學士」前加「大」的都是宰輔重臣。到了清代,大學士成為文臣的最高職位,官至正一品。

D. 學士學位是什麼意思

學士學位
學士學位證書 配圖:俞焜學位是標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學術水平達版到規定標準的學術稱號。
我國學位分權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博士後」不是學位,而是指獲准進入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博士學位獲得者。
學士學位,由國務院授權高等學校授予,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由國務院授予的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授予。
學士
初級學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規定,學士學位的條件是高等學校本科學生完成教學計劃的各項要求 ,經審核准予畢業,其課程學習和畢業論文(畢業設計或其他畢業實踐環節)的成績,表明確已較好地掌握了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並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者。
高等學校專科文憑畢業生,參加成人專升本考試,畢業後可以申請學士學位,參加自學考試(本科),成績優異,畢業後可以申請學士學位授予學士學位;參加各大學的網上遠程高等教育教育(專升本)學習,畢業後也可申請學士學位。
按學士學位的種類大概可以分為十二大種:工學、理學、農學、管理學、經濟學、醫學、教育學、軍事學、哲學、歷史學、文學、法學學士學位。

中專不算,要本科

E. 學士指的什麼人

本科畢業生,叫學士學位

F. 學士的古義什麼意思

1. 古代在來國學讀書的學生。
《周禮·春源官·樂師》:「帥學士而歌《徹》。鄭玄註:學士,國子也。孔穎達疏:此學士謂鄉庠、序及國之大學、小學之學士。
2. 泛指讀書人。
《莊子·盜跖》:使天下學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徼幸於封侯富貴者也。晉葛洪《抱朴子·崇教》:省文章既不曉,覩學士如草芥。何景明《彭中丞四民圖歌》:漁奔樵竄學士徙,縱有隴畝無人耕。」唐韓愈《答殷侍御書》:每逢學士真儒,嘆息踧踖,愧生於中,顏變於外。
3. 官名。
南北朝以後,以學士為司文學撰述之官。 唐 代翰林學士亦本為文學侍從之臣,因接近皇帝,往往參預機要。 宋 代始設專職,其地位職掌與 唐 代略同。 明 代設翰林院學士及翰林院侍讀、侍講學士,學士遂專為詞臣之榮銜。 清 代改翰林院學士為掌院學士,餘如故。 清 末期內閣、典禮院亦置學士。明孔貞運《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袁可立)墓誌銘》:賜進士、通議大夫、協理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纂修先朝實錄記注起居管理六曹章奏、較內書文華殿展書誥勅撰文、前右春坊右諭德左庶子掌南京翰林院事、經筵講官、通家鄉眷生王鐸頓首拜書丹。

G. 歷史專業是什麼學士

歷史專業應該是歷史學學士學位。
目前我國按學士學位的種類大概可以分為十二大種:工學、理學、農學、管理學、經濟學、醫學、教育學、軍事學、哲學、歷史學、文學、法學學士學位。

H. 古文中的學士是什麼意思

大學士是復古代官名,制歷代的情況有所不同。
明清時代,大學士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員。又稱內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等,也有協辦大學士。
明清時流行的「中堂」一稱,一般是指大學士或首輔大學士。
明初廢除丞相,大學士成為皇帝顧問,參預機要。大學士中居首者,號稱首輔,其權最大。
清代沿用明代內閣制制度,設內閣大學士。雍正時大學士職權為軍機處所代替,但對資望特重的官員仍授大學士銜作為榮典(榮譽的恩典)。
明初廢除丞相,大學士成為皇帝顧問,參預機要。大學士中居首者,號稱首輔,其權最大。
明武宗正德中期以後,內閣權力急速發展,首輔大學士的職權如同以往的丞相。
清代沿用明代內閣制制度,設內閣大學士。雍正時大學士職權為軍機處所代替,但對資望特重的官員仍授大學士銜作為榮典(榮譽的恩典)。
《網路知道》

I. 古代學士是什麼意思

學士一般是指高等教育本科階段授予的學位名稱,大體可依學科類別分為理學學士、工學學士、文學學士、社會科學學士等。

詳細解釋如下:

1、古代在國學讀書的學生。

《周禮·春官·樂師》:「帥學士而歌《徹》。鄭玄註:學士,國子也。孔穎達疏:此學士謂鄉庠、序及國之大學、小學之學士。

2、泛指讀書人。

《莊子·盜跖》:使天下學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徼幸於封侯富貴者也。晉葛洪《抱朴子·崇教》:省文章既不曉,覩學士如草芥。何景明《彭中丞四民圖歌》:漁奔樵竄學士徙,縱有隴畝無人耕。」唐韓愈《答殷侍御書》:每逢學士真儒,嘆息踧踖,愧生於中,顏變於外。

3、猶學者。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下》:介甫 、 元晦 自是學士,不得以所長沒之。

4、官名。

南北朝以後,以學士為司文學撰述之官。 唐 代翰林學士亦本為文學侍從之臣,因接近皇帝,往往參預機要。 宋 代始設專職,其地位職掌與 唐 代略同。 明 代設翰林院學士及翰林院侍讀、侍講學士,學士遂專為詞臣之榮銜。 清 代改翰林院學士為掌院學士,餘如故。 清 末期內閣、典禮院亦置學士。明孔貞運《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袁可立)墓誌銘》:賜進士、通議大夫、協理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纂修先朝實錄記注起居管理六曹章奏、較內書文華殿展書誥勅撰文、前右春坊右諭德左庶子掌南京翰林院事、經筵講官、通家鄉眷生王鐸頓首拜書丹。

5、學位的一種。

在一些國家,為最低一級的學位,一般在高等學校畢業時由學校授予。我國規定:高等學校本科畢業生,達到規定的學士學術水平者,可授予學士學位。

6、官職名。

魏晉時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北齊置文林館學士,北周置麟趾殿學士,皆掌著述。南朝梁有抄撰學士,隋有東宮學士。唐初開文學館,以大臣十八人兼學士,討論文典,號稱十八學士,又置弘文館學士,講論文義,商量政事。唐太宗時命學士起草詔令,無名號。乾封(666-667)後,命文士在翰林院起草詔令,時稱為北門學士。開元13年(725)置集賢院學士,撰集文章,整理經籍。開元26年(738)又置翰林學士,掌起草詔令,沿襲至明。唐並有集賢院侍講學士與侍讀直學士,唐、宋皆有翰林侍讀學士與侍講學士,為皇帝講論經史,沿襲至清。唐東宮官有崇文館學士,掌經籍圖書。唐以後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秘書、顧問,參與機要,有「內相」之稱。

學士一稱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的記載,最早是指在學校讀書的人。魏晉以後,學士是指以文字技藝供奉朝廷的官吏。民間習慣上稱有文採的人為「學士」,最著名的是蘇東坡「蘇學士」。另外,學士和大學士差距很大,學士大多是舞文弄墨的小官,可大學士的地位就非同一般。唐、宋時,「學士」前加「大」的都是宰輔重臣。到了清代,大學士成為文臣的最高職位,官至正一品。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袁可立)蓋先朝之寶臣,而亦後來學士大夫出處之榜樣也。」

J. 在我國歷史上,「學士」是指什麼

在中抄國古代,學士是官名。北齊置文林館學士,北周置麟趾殿學士,皆掌著述。南朝梁有抄撰學士,隋有東宮學士。唐初開文學館,以大臣十八人兼學士,討論文典,號稱十八學士,又置弘文館學士,講論文義,商量政事。唐太宗時命學士起草詔令,無名號。乾封(666-667)後,命文士在翰林院起草詔令,時稱為北門學士。開元十三年(725)置集賢院學士,撰集文章,整理經籍。開元二十六年(738)又置翰林學士,掌起草詔令,沿襲至明。唐並有集賢院侍講學士與侍讀直學士,唐、宋皆有翰林侍讀學士與侍講學士,為皇帝講論經史,沿襲至清。唐東宮官有崇文館學士,掌經籍圖書,教授生徒。宋又有觀文殿、資政殿、端明殿等學士與龍圖閣、天章閣、寶文閣等學士與大學士,均用以尊禮大臣與文學之士,侍從皇帝,以備顧問,並無實職。遼南面官亦有宣政殿、崇文館、史館等學士。明、清有武英殿、文華殿與東閣、文淵閣等大學士,實即宰相。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的學士指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