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史上的李道宗是怎樣的一個人
很多人對於李道宗的認識來源於和薛仁貴有關的各種演義和傳說,在那些演義傳說中,李道宗和張士貴都被黑化,成為反面人物,為的自然是襯托薛仁貴的好。但這並不是真實的歷史,真實的歷史上,薛仁貴受重用的時候,這兩人已經死了,兩人不會也不可能去針對薛仁貴做些什麼事。實際上,兩唐書等對於李道宗的評價都是非常正面的。
李世民的女兒高陽公主嫁給了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高陽公主在房家並不低調,和大伯哥也就是房玄齡的嫡長子房遺直有矛盾,後期這個矛盾擴大,不僅引出了高陽公主和辯機和尚的風流案,更引出了房遺愛謀反案,李治將該案交給長孫無忌審問。
長孫無忌趁機將該案擴大化,將李唐王室的很多成員都拉進了案件中,其中就包括李道宗、李恪等,李恪被殺,四個兒子都被流放,李道宗也被流放,在流放的途中病死,可以說,長孫無忌利用房遺愛謀反案對李唐王室來了一個大清洗,為的不過是鞏固自己的權勢,但是這對於長孫無忌來說並不只有好處。
因為幾年之後,李治和武則天來了一個廢王立武,長孫無忌作為反對武則天的一方被流放,後自縊身亡,倘若不是李唐王室都死得差不多了,李唐王室不至於任由武則天上位。歷史的偶然與必然正是如此,誰也不知道曾經做過的哪件事就會在後來影響巨大。
2. 唐朝的李道宗是怎麼死的拜託各位大神
小說和電視 被陳咬金用火烤死的參考去看《薛仁貴傳奇》最後一集. 史籍記載回 貞觀21年(答647年),李道宗告老退休。高宗永徽四年,素與李道宗不合的長孫無忌、褚遂良利用房遺愛叛亂之事陷害李道宗,致使他被流放象州,死於路上。後長孫無忌、褚遂良倒台,道宗被平反。 李道宗晚年頗好學,敬慕賢士,不以地勢欺人,在宗室之中與李孝恭齊名,最為當世所重。
3. 隋唐英雄李道宗怎麼死的
李道宗(602年—抄653年),字承范,襲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唐朝宗室、名將。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李虎的曾孫,北周梁州刺史李璋之孫,追封東平王李韶之子。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唐朝初期重要將領,一生參與破劉武周,破王世充,滅東突厥、吐谷渾,征高句麗等諸多戰役,為唐王朝的統一和開疆拓土立下赫赫戰功,李道宗在唐朝初年的宗室人物中與李孝恭並稱為賢。唐太宗在晚年評價李道宗為與李世勣、薛萬徹二人齊名的名將。晚年遭長孫無忌、褚遂良的陷害,流放象州,途中病死。
4. 李道宗怎麼死的
八卦
5. 李道忠怎麼死的
在電視機《薛仁貴傳奇》中,李世民臨死前金口玉言過:在他的府上不能辦案,沒有綁他的繩子,沒有砍他的刀子。
所以程咬金用秦懷玉父子(他兒子叫秦勇孝)把李道宗從王爺府誆出來了,然後程咬金和薛仁貴的幾個兄弟用鐵鏈把他綁起來,拉到皇宮裡面的教場外,罩在一個大鍾里用火火火悶死的。等李治來的時候,打開大鍾,李道宗已經變成焦炭黑人了。
歷史上: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李道宗因身體不適請居閑職,轉為太常卿。
永徽元年(650年),李道宗加授特進,增實封並前共六百戶。
永徽四年(653年)二月,房遺愛(房玄齡之子)、薛萬徹、柴令武(柴紹之子)因謀反被殺。 房遺愛、高陽公主謀反一案牽連了眾多的皇親國戚,其中包括長孫無忌一向忌憚的吳王李恪,還有與長孫無忌、褚遂良有宿怨的江夏郡王李道宗。在這場血淋淋的權利斗爭中,駙馬都尉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被斬首示眾,荊王李元景、吳王李恪、巴陵公主、高陽公主都被賜死,李道宗持身再正,也逃不出報復式的清洗,他被流放象州(今廣西柳州東南),在路上就病逝了,享年五十四歲。權利斗爭周而復始,武則天得勢,長孫無忌、褚遂良重蹈李道宗的命運,李道宗又被追復爵邑。李道宗的兒子李景恆降封盧國公,官至相州刺史。李道宗還有一個弟弟李道興,武德初年,被冊封為廣寧郡王,後來降為縣公,貞觀九年,被任命為交州都督,「以南方瘴厲」,獨自在蠻荒之地鬱郁寡歡,死於任上,朝廷追贈文州都督。
李道宗晚年頗為好學,敬慕賢士,從不以勢凌人,在唐初宗室之中,只有他和河間郡王李孝恭最受時人的稱贊。有一件事情足以證明他的心胸,貞觀六年的某一天,李世民大擺酒宴,尉遲敬德也在邀請之列。尉遲敬德發現有人的席位排在自己之上,大為不悅。任城王李道宗出面勸解,尉遲敬德一拳打在他的臉上,差點把李道宗的一隻眼睛打瞎,但是李道宗並未與尉遲敬德計較。李世民非常生氣,事後嚴厲警告尉遲敬德,「我以前一直認為劉邦對功臣做得太絕,自己當上皇帝後,希望君臣能夠和睦相處。但是看到你如此無法無天,才知道當年劉邦殺韓信,實在是迫不得已。這次我可以原諒你,你以後一定要自我約束,不要日後追悔不及」。
李道宗作為大唐的皇親國戚,猶如漢朝的衛青和霍去病,征戰四方,功勛顯赫,深受敬仰,但在戲曲中卻成了一位機關算盡的大壞蛋,處處陷害名將薛仁貴,最後自食其果。酸腐儒們肆意歪曲唐朝的歷史,唯一沒有歪曲的是,唐太宗確實非常愛護李道宗,兩人維持了一生的友誼和親情。唐初的輝煌戰果,與軍中存在一個關隴貴族集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正是這一堅強核心的表率作用,將唐軍變成了威服四海的常勝軍隊,關隴貴族集團的自信,五胡亂華後漢族民眾的勇悍,鑄成了大唐帝國的鋼鐵長城,無堅不摧,無往不利,李道宗作為關隴貴族集團的一員,沖鋒在前,奮不顧身,他無愧於貴族的榮譽, 無愧於鐵筆下的青史。
6. 唐朝李鎮宗怎麼死的
晚年遭長孫無忌、褚遂良的陷害,流放象州,途中病死。
李道宗(602年—653年),專字承范,屬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李道玄從父弟,為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唐朝初期重要將領,一生參與破劉武周,破王世充,滅東突厥、吐谷渾,征高句麗等諸多戰役,為唐王朝的統一和開疆拓土立下赫赫戰功,李道宗在唐朝初年的宗室人物中與李孝恭並稱為賢。唐太宗在晚年評價李道宗為與李世勣、薛萬徹二人齊名的名將。
7. 歷史上李道宗是好的壞的 怎麼死的
李道宗,江夏王道宗。道宗晚年頗好學,敬慕賢士,不以地勢凌人,宗室中唯道宗及河間王李孝恭兄弟最為當代所重。詳細內容請見《舊唐書·列傳第十》《新唐書·列傳第三》。
李道宗為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唐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李道宗的父親李韶,被追封東平王,贈戶部尚書。李道宗則封為略陽郡公,起家左千牛備身。
武德二年(619年)十一月,李世民率軍自龍門關(今山西河津西北)乘堅冰過黃河,屯兵柏壁,與劉武周主力宋金剛軍對峙,並同固守絳州(治正平,今山西新絳)的唐軍形成犄角之勢,進逼宋金剛軍。李道宗時年十七歲,隨秦王李世民前去抵抗。李世民登玉壁城觀察軍情,回頭問李道宗:「賊恃其眾來邀我戰,汝謂如何?」李道宗答道:「群賊乘勝,其鋒不可當,易以計屈,難與力競。今深壁高壘,以挫其鋒;烏合之徒,莫能持久,糧運致竭,自當離散,可不戰而擒。」李世民說:「汝意暗與我合。」唐軍奪回河東要地,對鞏固關中,爾後爭奪中原具有重要意義,李道宗也功不可磨。
七月至唐武德四年(621年)五月,秦王李世民又率軍於洛陽、虎牢(今河南滎陽汜水鎮西)地區,先後擊破鄭帝王世充、夏王竇建德軍二大勢力。李道宗在此次作戰中又屢建戰功。
武德四年(621年)竇建德舊部劉黑闥依靠突厥率部起兵反唐。武德五年(622年)正月,劉黑闥自稱漢東王。李道宗再次隨李世民出征。雙方相持60餘日,劉黑闥暗中率軍襲擊李世績軍,李道宗隨李世民率襲擊劉黑闥軍側後以救援李世績,結果被劉黑闥包圍,此時尉遲敬德率勇士沖入包圍,李道宗與李世民趁勢脫險。
西滅吐谷渾
和親吐蕃
東擊高句麗
北破薛延陀
晚年冤獄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李道宗因身體不適請居閑職,轉為太常卿。
永徽元年(650年),李道宗加授特進,增實封並前共六百戶。
永徽四年(653年)二月,房遺愛(房玄齡之子)、薛萬徹、柴令武(柴紹之子)因謀反被殺。 房遺愛、高陽公主謀反一案牽連了眾多的皇親國戚,其中包括長孫無忌一向忌憚的吳王李恪,還有與長孫無忌、褚遂良有宿怨的江夏郡王李道宗。在這場血淋淋的權利斗爭中,駙馬都尉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被斬首示眾,荊王李元景、吳王李恪、巴陵公主、高陽公主都被賜死,李道宗持身再正,也逃不出報復式的清洗,他被流放象州(今廣西柳州東南),在路上就病逝了,享年五十四歲。權利斗爭周而復始,武則天得勢,長孫無忌、褚遂良重蹈李道宗的命運,李道宗又被追復爵邑。李道宗的兒子李景恆降封盧國公,官至相州刺史。李道宗還有一個弟弟李道興,武德初年,被冊封為廣寧郡王,後來降為縣公,貞觀九年,被任命為交州都督,「以南方瘴厲」,獨自在蠻荒之地鬱郁寡歡,死於任上,朝廷追贈文州都督。
評價
李道宗晚年頗為好學,敬慕賢士,從不以勢凌人,在唐初宗室之中,只有他和河間郡王李孝恭最受時人的稱贊。有一件事情足以證明他的心胸,貞觀六年的某一天,李世民大擺酒宴,尉遲敬德也在邀請之列。尉遲敬德發現有人的席位排在自己之上,大為不悅。任城王李道宗出面勸解,尉遲敬德一拳打在他的臉上,差點把李道宗的一隻眼睛打瞎,但是李道宗並未與尉遲敬德計較。李世民非常生氣,事後嚴厲警告尉遲敬德,「我以前一直認為劉邦對功臣做得太絕,自己當上皇帝後,希望君臣能夠和睦相處。但是看到你如此無法無天,才知道當年劉邦殺韓信,實在是迫不得已。這次我可以原諒你,你以後一定要自我約束,不要日後追悔不及」。
李道宗作為大唐的皇親國戚,猶如漢朝的衛青和霍去病,征戰四方,功勛顯赫,深受敬仰,但在戲曲中卻成了一位機關算盡的大壞蛋,處處陷害名將薛仁貴,最後自食其果。酸腐儒們肆意歪曲唐朝的歷史,唯一沒有歪曲的是,唐太宗確實非常愛護李道宗,兩人維持了一生的友誼和親情。唐初的輝煌戰果,與軍中存在一個關隴貴族集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正是這一堅強核心的表率作用,將唐軍變成了威服四海的常勝軍隊,關隴貴族集團的自信,五胡亂華後漢族民眾的勇悍,鑄成了大唐帝國的鋼鐵長城,無堅不摧,無往不利,李道宗作為關隴貴族集團的一員,沖鋒在前,奮不顧身,他無愧於貴族的榮譽, 無愧於鐵筆下的青史。
8. 李道宗是怎麼死的
李道宗(600年—653年),字承范,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李道玄從父弟,為唐回高祖李淵答的堂侄,唐朝初期重要將領,一生參與破劉武周,破王世充,滅東突厥、吐谷渾,征高句麗等諸多戰役,為唐王朝的統一和開疆拓土立下赫赫戰功,李道宗在唐朝初年的宗室人物中與李孝恭並稱為賢。唐太宗在晚年評價李道宗為與李世勣、薛萬徹二人齊名的名將。晚年遭長孫無忌、褚遂良的陷害,流放象州,途中病死。
9. 李鎮宗怎麼死的
貞觀二抄十一年(647年),李道宗因身體不適請居閑職,轉為太常卿。
永徽元年(650年),李道宗加授特進,增實封並前共六百戶。永徽四年(653年)二月,房遺愛(房玄齡之子)、薛萬徹、柴令武(柴紹之子)因謀反被殺。房遺愛、高陽公主謀反一案牽連了眾多的皇親國戚,其中包括長孫無忌一向忌憚的吳王李恪,還有與長孫無忌、褚遂良有宿怨的江夏郡王李道宗。在這場血淋淋的權利斗爭中,駙馬都尉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被斬首示眾,荊王李元景、吳王李恪、巴陵公主、高陽公主都被賜死,李道宗持身再正,也逃不出報復式的清洗,他被流放象州(今廣西柳州東南),在路上就病逝了,享年五十四歲。權利斗爭周而復始,武則天得勢,長孫無忌、褚遂良重蹈李道宗的命運,李道宗又被追復爵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