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抗戰歷史是多少年

抗戰歷史是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1-03-02 12:42:48

Ⅰ 抗日戰爭打了多少年從哪年開始哪年結束

抗日戰爭打了14年,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拓展資料:

一、抗日戰爭中的十大戰役:淞滬會戰,上高會戰,南京保衛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長沙會戰,緬北滇西戰役,湘西會戰。

二、抗戰中幾個重要的紀念日:

1、「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每年9月3日):1945年9月2日接受日本正式無條件投降。1945年9月3日,中華民國政府下令舉國慶祝,放假1天,懸旗3天。抗戰勝利後每年的9月3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後來台灣當局為了統一各軍種節日,於1955年起將對日抗戰勝利日作為陸海空三軍的軍人節。2014年2月27日,全國人大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2、「七七」抗戰紀念日(每年7月7日):為紀念國恥七七事變的發生而設立。1937年7月7日發生在中國北平的盧溝橋的中日軍事沖突,日本就此全面進攻中國。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它鯨吞中國的野心而蓄意製造出來的,是它全面侵華的開始。

3、「九一八」紀念日(每年9月18日):為銘記國恥九一八事變而設立。這次事件爆發後,東北三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佔領,因此被中國民眾視為國恥,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國許多非正式場合都被稱為「國恥日」。

4、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中國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由全國人大於2014年2月27日設立。

三、戰爭的評價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

1、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

3、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5]中國抗戰的勝利創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跡,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有力地維護了世界和平。

Ⅱ 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 抗戰到底多少年

是14年。

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受傳統習慣的影響,人們往往把政府宣戰作為敵我雙方交戰的開始,並以此作為「八年抗戰」的依據。

但這忽略了另外一個事實,即當時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的時間不是在七七事變後,而是在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的1941年12月。作為一場反侵略戰爭,中國抗日戰爭與兩國兩軍間的普通戰爭有很大不同,這是一場弱國反抗強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

這就決定了抗日戰爭不是一場簡單的政府和軍隊之間對決的戰爭,而是一場由人民群眾廣泛參與並發揮了巨大力量的人民戰爭,是一場促進民族覺醒民族團結的戰爭。

人民群眾由戰爭的旁觀者躋身於重要的參與者,人民性是這場反侵略戰爭的獨特特性。這決定了抗日戰爭的進程不是由軍隊的一兩個大的作戰行動所決定,而是由人民群眾的動員和參與程度來決定的。因此,在界定抗日戰爭的起點問題時,就不宜單純以政府是否宣戰作為「標准」。

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在局部抗戰的六年中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把精力主要放在「剿共」上,極力壓制廣大群眾的愛國熱情,甚至調集十幾萬大軍對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進行圍剿破壞民眾抗戰,還捏造罪名逮捕了沈鈞儒、鄒韜奮等救國會領導人,造成轟動一時的「七君子事件」。

但國民黨的倒行逆施並不能阻止廣大愛國民眾積極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

中國共產黨代表全國人民要求抗日的意願,站在抗日救亡運動的最前列。

自1931年9月20日至1932年4月15日,中共中央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分別發表了《關於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滿洲事變的決議》《為國民黨反動政府出賣中華民族利益告全國民眾書》《對日戰爭宣言》等十多份文件,堅決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號召收復失地、抗日救國。

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和推動下,群眾性的抗日救亡運動在全國城鄉蓬勃興起。九一八事變後,各種形式的抗日義勇軍,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和推動下迅速遍布於東北各地,拿起武器英勇抵抗日本的侵略。

全民族抗戰爆發後,與國民黨堅持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的抗戰路線不敢發動人民群眾不同,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全民族抗戰路線,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後開展游擊戰爭,把發動群眾武裝群眾放在抗戰重要位置。

正是堅持了人民戰爭的思想,充分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武裝群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才能在敵後堅持抗戰並獲得巨大發展,到抗戰勝利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根據地面積達到近10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億,從而證明了「兵民是勝利之本」。

「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

「十四年抗戰」概念,可以使人們更好地理解人民群眾在抗戰中發揮的決定性作用,理解全面全民族抗戰路線和人民戰爭思想的重要意義,理解抗日戰爭在促進中華民族覺醒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2)抗戰歷史是多少年擴展閱讀:

確立「十四年抗戰」的重大意義:

1、有利於完整還原抗日戰爭的歷史過程

「十四年抗戰」是指,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於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結束於1945年日本簽訂投降書,經過了14年艱難曲折的斗爭歷程。

其中,以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為界,前6年是局部抗戰時期,後8年是全國抗戰時期。具體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認識:

一方面,局部抗戰與全國抗戰各自具有鮮明的特點。局部抗戰時期,就全國范圍而言,雖然軍事行動主要發生在東北、華北及上海等局部地區,抗戰的規模、范圍、投入都比較有限。

它卻與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相互推動、共同發展,並為全國抗戰准備著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外交特別是人心、人力等方面的條件,對於喚起民族覺醒,發動全國抗戰起到了重要作用。

全國抗戰時期,中華民族空前覺醒,舉國團結抗戰的局面業已形成,與日本侵略者不僅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更加激烈的軍事較量,同時也在其他各領域進行了全方位的抗爭。全國抗戰的范圍之廣、規模之大、投入之多、影響之深,都是空前的。

另一方面,14年抗日戰爭是一個連貫的、發展的歷史過程。從日本方面看,自「九一八」事變發動蓄謀已久的、大規模的侵華戰爭後,無論日本在侵略的具體目標、政策、步驟和手段上如何變化,但其實現先征服「滿蒙」、再侵佔整個中國、進而稱霸世界的大陸政策的戰略企圖始終沒有改變。

其侵華戰爭由局部侵略擴大到全面侵略的罪惡步伐始終沒有停止。從中國方面看,自「九一八」事變開始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正義戰爭後,無論面臨的形勢多麼復雜,遇到的困難多麼巨大,中國人民抗日救亡的斗爭從未中斷過,中華民族團結覺醒的潮流從未滯緩過。

因而,中國抗日戰爭經歷了一個由局部抗戰演變為全國抗戰的歷史過程。局部抗戰是全國抗戰的基礎和准備,全國抗戰是局部抗戰的延伸和擴大,盡管二者不能等量齊觀,卻共同構成一個連續的歷史鏈條。

從這個角度說,「十四年抗戰」不僅對8年全國抗戰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而且也肯定了6年局部抗戰的歷史地位,完整還原了抗日戰爭的全過程,真正體現了對歷史的尊重。

2、有利於客觀反映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

抗日戰爭的基本特點,一是民族解放戰爭,二是人民戰爭。前者要求最大限度地凝聚全民族力量,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後者要求充分地動員和組織民眾,依靠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戰爭。

這既是處於積貧積弱、「一盤散沙」狀態的中國免遭厄運的客觀要求,也是爭取抗日戰爭勝利的必然選擇。

掌握國家政權的國民黨集團,曾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誤國方針,推行對內武力「剿共」、對日妥協甚至「不抵抗」的錯誤政策,既削弱了抗日力量,也給了日本侵略中國以可乘之機。

在中華民族面臨空前危機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代表全民族的根本利益,首先高舉起武裝抗日的大旗,肩負起民族解放先鋒的歷史重任。

中共中央自「九一八」事變後即通電全國,號召廣大民眾迅速行動起來,組織起來,建立反日武裝,驅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國,並於1932年4月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名義正式對日宣戰。

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影響和領導下,東北地區的愛國軍民沖破國民黨對日「不抵抗」政策的束縛,相繼興起為數眾多的抗日義勇軍,一度形成抗日斗爭的高潮。

義勇軍斗爭受挫後,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成為東北抗日斗爭的主要力量。至1937年秋,東北抗日聯軍共組建成11個軍、3萬餘人,活動范圍遍及南滿、東滿、吉東、北滿70餘縣的廣大地區。

東北抗日聯軍和此前東北抗日義勇軍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抗日游擊戰爭,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振奮了民族精神,擾亂了日軍進攻中國關內的計劃。

繼東北愛國軍民開始抗戰後,全國抗日救亡運動屢掀高潮,上海軍民進行了「一·二八」淞滬抗戰,長城一線和察哈爾、綏遠等地的愛國軍民相繼展開了英勇抗戰,從而使局部抗戰在曲折中不斷向前發展。

為了匯聚盡可能多的力量以抗日禦侮,中國共產黨秉持民族大義,積極倡導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早在1933年1月,中國共產黨即發表了願在停止進攻紅軍、保證人民民主權利和武裝民眾三個條件下,與全國各軍隊共同抗日的宣言。

1935年8月1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草擬了《八一宣言》,呼籲停止內戰,實現對日作戰。12月,中共中央召開瓦窯堡會議,正式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基本政策。

此後,為促使國民黨蔣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斷調整政策,從「抗日反蔣」發展為「逼蔣抗日」「聯蔣抗日」,特別是力促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國共兩黨合作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准備了全民族抗戰的前提條件。

中國鄉村建設派領導人梁漱溟評價說:「自日本侵略中國後,中共提出一系列的抗日主張,特別是國共合作,一致抗日,深得人心」。

如果說抗日戰爭的歷史是靠全民族的力量寫就的,是靠中國人民的力量寫就的,那麼在局部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為凝聚全民族的力量,為動員和組織人民的力量所作出的重大貢獻,無疑是不可磨滅的。

如果因為國民黨政府在前6年局部抗戰中沒有起主導作用甚至還在一個時期內阻撓抗戰,就否定這6年抗戰的存在,那也是不符合抗日戰爭實際的。

所以,以「十四年抗戰」來敘述抗日戰爭的歷史,不僅能夠涵蓋盧溝橋事變之前愛國軍民所進行的抗爭,比如東北抗戰、「一·二八」淞滬抗戰、長城抗戰、察哈爾抗戰、綏遠抗戰以及「一二·九」運動等重要內容。

而且能夠更好地反映中國共產黨率先號召並領導廣大人民開展抗日斗爭,積極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歷史事實,凸顯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確立「十四年抗戰」的重大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於興衛:為什麼是「十四年抗戰」

Ⅲ 請問歷史上到點是幾年抗戰,幾年內戰

從史學界,准確的講抗日戰爭並不是一個專有名詞,不是專指1937年的抗日戰爭。專1937年開始的被稱為「全面侵華戰戰屬爭」,在九一八事變後1931——1937年也應該被稱為抗日戰爭,或者局部抗戰,但是國際上卻不承認。抗戰應該是14年再者抗日戰爭也指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內戰應該是沒有爭議的,四年內戰

Ⅳ 抗日戰爭的時候是幾幾年到幾幾年

中國抗日戰爭的時候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結束,共14年抗戰。1931年9月18日,日軍進攻沈陽,九一八事變爆發後,由於當局的不抵抗,致使日本侵略軍迅速佔領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

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抗戰爆發。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4)抗戰歷史是多少年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在國際上受壓迫、被欺凌的歷史,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因為中國戰場戰略地位的重要,以及中國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的巨大力量。

1942年10月10日,英美兩國分別通知國民政府,聲明願意放棄在華治外法權及其他有關權益,並於1943年1月簽訂了中美、中英新約,廢除了近代歷史上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之後,比利時、挪威、加拿大、瑞典、荷蘭等國也和中國簽訂條約,取消治外法權和在華的特權,使一個世紀以來西方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體系宣告崩潰。

同時,中國人民的持久抗戰,為世界創造了一個軍力、經濟力都不如敵人的弱國如何戰勝帝國主義強國的經驗,為世界人民樹立了以弱勝強的範例,鼓舞了遭侵略、受奴役民族的解放斗爭。

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的重大貢獻,極大地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的國際形象,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贏得了崇高的民族聲譽,使中國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中國由一個飽受列強欺壓、凌辱的對象變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重要力量。

戰爭後期,中國參加了開羅會議,與盟國共商打敗日本法西斯的戰略,並探討處置戰後日本問題和亞洲被壓迫民族問題,參與制定並簽署了《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反法西斯的國際法規性文件。

為鞏固戰爭勝利成果,維護戰後世界和平與安全,1945年4月,在中國、美國、英國、蘇聯的共同倡議下,舊金山會議共商建立聯合國。隨著「聯合國憲章」正式出台,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形成的大國地位得到國際法的正式確認。

從此,中國開始以能夠承擔國際責任的大國身份重新走向世界,中華民族開始以能夠掌握自身前途命運的堅毅形象重新步入世界民族之林。國際社會再也不能無視中國的存在,再也不能輕視中華民族復興的堅強決心,任何力量也無法阻擋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Ⅳ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共打了多少年

14年。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國局部抗戰開始興起。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軍陸戰隊進攻上海閘北,一·二八事變爆發。駐守上海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粵軍)展開回擊,隨後張治中率中央軍第五軍增援上海,雙方陷入僵持,即第一次淞滬會戰(淞滬抗戰)。

1933年1月1日,日軍開始進犯山海關,把侵略矛頭指向了華北。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中國掀起了全民族抗戰的高潮。

7月16日、17日,中華民國最高統帥蔣介石在廬山先後發表《蔣介石廬山抗戰聲明》,號召全民族抗戰;7月31日,蔣介石發表《告抗戰全體將士書》,宣告戰爭已經全面爆發。

(5)抗戰歷史是多少年擴展閱讀

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向同盟國投降的簽降儀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

隨後,接受投降的同盟國代表: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美國尼米茨海軍上將、中國徐永昌將軍、英國福萊塞海軍上將、蘇聯傑列維亞科中將,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紐西蘭等國的代表依次簽字。

從1937-1945年8月15日,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青海外,我國其它省份皆遭日軍鐵蹄蹂躪,傷亡人數達3500多萬,直接和間接財產損失共達620多億美元,凍死、餓死者不計其數,從1874到1945日本侵華時期,中國非正常死亡累積人數至少達2.8億,經濟損失50萬億美元。

Ⅵ 抗日戰爭到底打了多少年

14年。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國局部抗戰開始興起。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軍陸戰隊進攻上海閘北,一·二八事變爆發。駐守上海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粵軍)展開回擊,隨後張治中率中央軍第五軍增援上海,雙方陷入僵持,即第一次淞滬會戰(淞滬抗戰)。

1933年1月1日,日軍開始進犯山海關,把侵略矛頭指向了華北。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中國掀起了全民族抗戰的高潮。

7月16日、17日,中華民國最高統帥蔣介石在廬山先後發表《蔣介石廬山抗戰聲明》,號召全民族抗戰;7月31日,蔣介石發表《告抗戰全體將士書》,宣告戰爭已經全面爆發。

(6)抗戰歷史是多少年擴展閱讀

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向同盟國投降的簽降儀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

隨後,接受投降的同盟國代表: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美國尼米茨海軍上將、中國徐永昌將軍、英國福萊塞海軍上將、蘇聯傑列維亞科中將,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紐西蘭等國的代表依次簽字。

從1937-1945年8月15日,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青海外,我國其它省份皆遭日軍鐵蹄蹂躪,傷亡人數達3500多萬,直接和間接財產損失共達620多億美元,凍死、餓死者不計其數,從1874到1945日本侵華時期,中國非正常死亡累積人數至少達2.8億,經濟損失50萬億美元。

Ⅶ 抗日戰爭打了多少年,從哪年開始哪年結束

抗日戰爭打了14年,從1931年到1945年結束。

1、開始: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專。1931年,屬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2、結束:1945年8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伯茨坦公告》被認為是抗日戰爭的結束。




(7)抗戰歷史是多少年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位於湖南省芷江縣七里橋境內。1995年擴建、新建紀念抗戰勝利展覽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是「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1997年連續兩年被評為「湖南省最佳旅遊景點」,蜚名海內外。

1945年8月21日,代表百萬侵華日軍的今井武夫副總參謀長一行,奉侵華派遣軍司令風村寧茨之命令,由南京飛抵芷江進行乞降會談,交出了在華兵力部署圖,接受了令其陸、海、空三軍繳械投降命令備忘錄。

「芷江受降」宣告了侵華日軍的徹底失敗,寫下了我國近代史上抵禦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光輝一頁。

閱讀全文

與抗戰歷史是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