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歷史上有多少位公主和親

歷史上有多少位公主和親

發布時間:2021-03-02 12:15:21

『壹』 從秦朝到清朝一共有多少位和親的公主。

有很多,有出名的,也有不出名的,著名的主要有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王昭君,細君公主,解憂公主。 漢朝 漢朝和親列表: 前200年,漢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頓單於 前192年,漢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於 前176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於 前174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單於 前162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單於 前160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於 前156年,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於 前155年,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於 前152年,漢景帝女嫁匈奴軍臣單於 前140年,漢武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於 前108年,漢武帝宗女細君公主嫁烏孫昆莫(國王)獵驕靡 前103年,漢武帝宗女解憂公主嫁烏孫王岑陬、翁歸靡 前33年,王昭君嫁匈奴呼韓邪單於 十六國 前秦世祖苻堅女嫁仇池首領楊定 前秦高帝苻登妹東平公主嫁西秦高祖乞伏干歸 北燕太祖馮跋女樂浪公主嫁柔然可汗郁久閭斛律 後秦高祖姚興女西平公主嫁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西秦太祖乞伏熾磐女興平公主嫁北涼太祖沮渠蒙遜之*子沮渠興國 北涼太祖沮渠蒙遜女興平公主嫁北魏太武帝拓跋燾 南北朝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之女始平公主嫁夏帝赫連昌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之女武威公主嫁北涼王沮渠茂虔 北魏宗女蘭陵公主嫁柔然可汗郁久閭阿那瑰 北周趙王*宇文招女千金公主嫁突厥沙缽略可汗 後梁明帝蕭巋之女嫁隋文帝楊堅之*子楊廣 隋朝 隋文帝宗女光化公主嫁吐谷渾可汗世伏、伏允 隋文帝宗女安義公主嫁突厥啟民可汗染干 隋文帝宗女義成公主嫁突厥啟民可汗、始畢可汗、處羅可汗、頡利可汗 隋煬帝宗女信義公主嫁西突厥泥厥處羅可汗 隋煬帝宗女華容公主嫁高昌十二任王曲伯雅 隋煬帝小女淮南公主嫁突厥突利可汗 唐朝 639年,唐太宗侄*女弘化公主(淮陽王李道明的女兒)嫁吐谷渾諾曷缽 641年,唐太宗宗女文成公主嫁吐蕃松贊干布 710年,唐中宗養*女金城公主(邠王李守禮的女兒)嫁吐蕃贊普尺帶珠丹 717年,唐玄宗宗女永樂公主楊氏(唐太宗孫*子李續外孫的女兒)嫁契丹首領李失活、李娑固 717年,唐玄宗外甥女固安公主辛氏嫁奚首領李大酺、李魯蘇 722年,唐玄宗外甥女燕郡公主慕容氏嫁契丹首領李郁於、李吐於 726年,唐玄宗外甥女東華公主陳氏嫁松漠郡王李邵固(契丹) 726年,唐玄宗外甥女東光公主韋氏(唐中宗女李*季姜的女兒)嫁奚首領李魯蘇 744年,唐玄宗宗女和義公主(告城縣令李參之女)嫁寧*遠國王阿悉爛達干 745年,唐玄宗外孫女靜樂公主獨孤氏(唐玄宗女信成公主的女兒)嫁契丹王李懷秀 745年,唐玄宗外甥女宜芳公主楊氏(唐中宗女長寧公主的女兒)嫁奚王李延寵 758年,唐肅宗第二女寧國公主嫁回紇英武威遠可汗 758年,唐肅宗侄*女小寧國公主(榮王李琬之女)嫁回紇英武威遠可汗、英義可汗 788年,唐德宗第八女咸安公主嫁回紇武義成功可汗 821*年,唐穆宗第四妹太和公主嫁回紇崇德可汗 唐懿宗第二女安化公主嫁南詔王隆舜(彝),未成婚 五代十國 南漢襄帝劉隱女清遠公主嫁閩太宗王延鈞 遼朝 耶律襄女義成公主嫁夏州都督(西夏太祖)李繼遷 宗女興平公主嫁西夏景宗李*元昊 宗女成安公主耶律南仙嫁西夏崇宗李乾順 宋朝 靖康之變後,諸多宋朝皇室女性被抵押給金國,其中一些變成金國妃妾。 德慶公主,嘉德帝姬趙玉盤嫁為金宋王完顏宗磐之妾 永慶公主,榮德帝姬趙金奴嫁為金完顏昌之妾 淑慶公主,安德帝姬趙金羅嫁為金之都統完顏闍母之妾 延慶公主,茂德帝姬趙福金嫁為完顏宗望、完顏希尹之妾 洵德帝姬趙富金嫁為金珍珠大王完顏設也馬之妾 順德帝姬趙纓絡嫁為完顏宗翰之妾 儀福帝姬趙圓珠嫁為完顏宗弼之妾 柔福帝姬趙多富嫁為完顏宗望之妾 惠福帝姬趙珠珠嫁為寶山大王完顏斜保之妾 寧福帝姬趙串珠嫁為兗王完顏宗雋之妾 令福帝姬趙金印嫁為金熙宗之妾 華福帝姬趙賽月嫁為金熙宗之妾 慶福帝姬趙金姑嫁為金熙宗之妾 純福帝姬趙金鈴嫁為完顏設也馬之妾,後被遣嫁青宮譯語作者王成棣 元朝 共38女,其中皇女10位、同姓宗室女22位、身份不明6位,下嫁汪古部(突厥)16位、畏兀兒9位、高麗9位、吐蕃4位,元朝和親列表: 汪古部 阿剌海別吉公主嫁汪古部首領不顏昔班,後嫁其侄鎮國與弟孛要合(成吉思汗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獨木干公主嫁汪古部首領聶古台,後嫁其弟察忽(拖雷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月烈公主嫁汪古部首領愛不花(忽必烈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葉里迷失公主嫁汪古部首領孛要合之*子君不花(貴由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忽答迭迷失公主嫁汪古部首領闊里吉思(太子真金女,孛兒只斤氏) 愛牙失里公主嫁汪古部首領闊里吉思(元成宗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亦憐真公主嫁汪古部首領孛要合之孫囊家台(不知) 回鶻公主嫁汪古部首領孛要合之孫丘鄰察(宗王阿只吉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阿實禿忽魯公主嫁汪古部首領術忽難(宗王奈刺不花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葉綿干真公主嫁汪古部首領術忽難(宗王兀魯歹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速哥八剌公主嫁汪古部首領馬札罕(宗王晃兀帖木兒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竹忽真公主嫁汪古部首領孛要合之孫火思丹(宗王卜羅出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奴倫公主嫁汪古部首領闊里吉思弟阿*里八斛(宗王完澤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阿刺的納八刺公主嫁汪古部首領術安(晉王甘麻刺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吉刺實思公主,封趙國公主嫁汪古部首領阿剌忽都(不知) 難公主嫁汪古部首領馬札罕(宗王晃兀帖木兒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畏兀兒 也立安敦公主嫁畏兀兒亦都護阿爾忒的斤(成吉思汗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阿刺真公主嫁畏兀兒亦都護怯失邁失(窩闊台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巴巴哈兒主嫁畏兀兒亦都護火赤哈兒的斤(貴由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不魯罕公主嫁畏兀兒亦都護紐林的斤(窩闊台孫女,孛兒只斤氏) 八卜叉公主嫁畏兀兒亦都護紐林的斤(窩闊台孫女,不魯罕公主妹,孛兒只斤氏) 兀刺真公主嫁畏兀兒亦都護紐林的斤(安西王阿難答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雪雪的斤公主嫁畏兀兒亦都護雪雪的斤(不知) 朵兒只思蠻公主嫁畏兀兒亦都護帖睦爾普化(宗王闊端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也先忽都公主嫁畏兀兒亦都護帖睦兒補化之*子不答失里(不知) 忽都魯揭里迷失公主,封安平公主嫁高麗忠烈王(忽必烈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寶塔實憐公主,封薊國大長公主嫁高麗忠宣王(蒙哥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也速真公主嫁高麗忠宣王(不知) 亦憐真八刺公主,封濮國長公主嫁高麗忠肅王(營王也先帖鎖南藏卜木兒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金童公主,封曹國長公主嫁高麗忠肅王(魏王阿不哥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伯顏忽都公主,封慶華公主嫁高麗忠肅王(宗王伯顏忽都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亦憐真班公主,封德寧公主嫁高麗忠惠王(鎮西武靖王焦八(搠思班)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寶塔失里公主,封徽懿魯國大長公主嫁高麗恭愍王(魏王阿不哥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納論公主,封國公主嫁高麗沈王王皓(梁王松山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墨卡頓公主嫁八思巴弟吐蕃白蘭王恰那多吉(宗王闊端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貝丹公主嫁吐蕃白蘭王恰那多吉之*子達瑪巴拉(宗王闊端子啟必帖木兒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門達干公主嫁吐蕃白蘭王達尼欽波桑波貝(元成宗姐,孛兒只斤氏) 布達干公主嫁吐蕃白蘭王(不知) 清朝 中國和親史到了清代才達到頂峰,雖然目前很難做出精確統計,但據秦永洲和華立的統計,自天命初到乾隆末下嫁到外藩蒙古的,「從公主到鄉君就有70餘人之多。見諸《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傳》的額駙有6*9人,八旗中的尚不在內」;「嘉道年間,科爾沁、敖漢、巴林部共公主*子孫、台吉、姻親3000餘人,這在人口稀少的蒙古族是相當客觀的數字。自天命初到乾隆末下嫁到外藩蒙古的公主、格格共有公主22人、郡主21人、縣主6人、郡君9人、縣君7人、鄉君6人。據道光年間的統計,當時科爾沁達爾漢王旗下有公主*子孫台吉、姻親台吉共2000人,土謝圖王旗下公主*子孫台吉500餘人,敖漢旗下有600餘人,巴林旗下有170餘人。 努爾哈赤第三女莽古濟嫁蒙古敖漢部*長瑣木諾杜棱 太宗皇太極第一女固倫公主嫁蒙古敖漢郡王班第 太宗皇太極第二女馬喀塔嫁蒙古察哈爾親王額哲 太宗皇太極第三女延慶公主嫁蒙古科爾沁親王奇塔特 太宗皇太極第四女雅圖嫁蒙古卓禮克圖親王弼爾塔哈爾 太宗皇太極第五女阿圖嫁蒙古巴林郡王色布騰九 太宗皇太極第八女嫁蒙古土謝圖親王巴雅斯護朗 聖祖康熙帝玄燁第三女固倫榮憲公主嫁蒙古巴林郡王烏爾滾 聖祖康熙帝玄燁第五女和碩端靜公主嫁蒙古喀爾沁杜棱郡王噶爾臧 聖祖康熙帝玄燁第六女固倫恪靖公主嫁蒙古喀爾喀親王敦多布多爾濟 聖祖康熙帝玄燁第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嫁蒙古科爾沁台吉多爾濟 恭親王常寧第一女固倫純禧公主嫁蒙古科爾沁台吉班第 怡親王胤祥第四女和碩和惠公主嫁蒙古喀爾喀親王*丹律多而濟之*子多爾濟塞布騰 庄親王胤祿第一女和碩端柔公主嫁蒙古科爾沁郡王*清齊默特多爾濟 高宗乾隆帝弘歷第三女固倫和敬公主嫁蒙古科爾沁親王巴布騰巴爾珠爾 仁宗嘉慶帝顒琰第三女莊敬和碩公主嫁蒙古科爾沁親王索特納木多布濟 仁宗嘉慶帝顒琰第四女庄靜固倫公主嫁蒙古土默特貝勒瑪尼巴達喇 宣宗道光帝綿寧第四女壽安固倫公主嫁蒙古奈曼部札薩克郡王德穆楚札克布

『貳』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和親的公主,希

絲路上的和親公主

王昭君

昭君,名嬙,漢時為與匈奴通好,被選出嫁塞外。古詩中有「欲飲琵琶馬上催」即指昭君出塞一事。其夫呼韓邪單於得昭君十分喜歡,上書漢元帝:「願意保證上谷至敦煌一帶的安全,世代傳下去,永遠如此。」至此,漢匈邊境真正出現一派和平景象。

呼韓邪單於死後,其子雕陶莫皋即位,復收昭君為妻,育二女。 王昭君為漢匈和解、邊境安寧作出了很大貢獻。她的事跡直到今天還在漢蒙兩族人民中傳頌。

文成公主

貞觀十五年,唐太宗將文成公主嫁與吐蕃英主松贊干布。禮部尚書江夏郡王道宗負責護送公主到吐蕃。文成公主從長安大明宮出發後,沿絲綢之路西行至西寧,折而向南,過黃河源,至拉薩,這是絲綢之路的一條新的支線。此後不少人通過這條線前往尼泊爾、印度。

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了大批穀物種子、書籍和能工巧匠,把先進的生產技術帶到了西藏高原,為西藏的經濟文化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沿絲路直到西藏拉薩,至今仍留傳著許多關於文成公主的傳說和遺跡。如日月山、拉薩大昭寺等。據統計,在文成公主進藏的絲綢之路上有關文成公主的遺跡約有200處之多。

弘化公主

弘化公主,唐宗室女,貞觀十四年,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入吐谷渾與國王諾曷缽完婚。這次合親促進了唐與吐谷揮人民的友好關系,後弘化公主又鼓勵自己的兒子與唐聯姻,結成世代親戚關系。

公元663年(唐龍朔三年),吐谷渾被吐善所滅,諾曷缽攜弘化公主,率數千帳牧民,越過祁連山,投奔涼州。唐王朝又在涼州、靈州一帶設置「安樂州」。武則天曾封弘化公主為「大周西平公主」,希望她在平定西域中發揮重要作用。據武威出士的《大周故西乎公主墓誌》記載,弘化公主曾活到76歲,死後葬在靈州南陽輝谷冶城山崗(今武威南營青嘴灣)。

金城公主

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唐宗室女金城公主入西域,與蘇度摸末完婚。蘇度摸末乃弘化公主與土谷渾王諾曷缽長子,此後,唐高宗封蘇度摸末為左領軍衛大將軍。

金明公主

蘇度摸末死後,弘化公主次子闥盧摸末來唐朝求婚,高宗又將宗室女金明公主下嫁給他,並封闥盧摸末為左武衛大將軍梁漢王。多次聯姻維持了絲綢之路河西走廊這一段的暢通,唐與吐谷渾的關系也得到進一步發展,這對於唐王朝西北邊疆的安全,具有極其重要意義。

江都公主

張騫出使烏孫之後10年,即公元前109年,當時居住在新疆伊犁河流域一帶的烏孫王昆莫為了結好漢朝,以良馬千匹為聘,迎娶西漢江都王劉建之女細君。不幾年,烏孫王昆莫老去,又將江都公主,即細君嫁與其孫岑為妻,這雖不合漢習俗,但為了民族團結的大義,公主最終與岑結成夫妻。兩國繼續保持友好關系。

解憂公主

江都公主病故後,楚王戊的女兒解憂公主赴孫烏,與岑結合。解憂公主的長女後來成為龜茲王絳賓的夫人,曾數次進中原學習先進科技文化。兩位公主的聯姻,使漢與烏孫的關系日趨親密。

公元前72年冬,匈奴進攻烏孫,漢王朝派出15萬騎兵北渡大漠,與烏孫5萬騎兵聯合,夾擊匈奴。匈奴遭到出其不意的突襲,大敗北徙,絲路復現安寧。

參考文獻:《漢書·匈奴傳》。

『叄』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和親的公主,希望能詳細介紹。

1、永樂公主:楊氏,父楊元嗣,母不詳。父楊元嗣為東平王李續(不是李繼)外孫。唐玄宗開元五年(717年)十一月三日,下嫁契丹松漠郡王李失活。第二年李失活死後,永樂公主又嫁其弟李娑固。

2、太平公主: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權傾一時。 先天二年(713年)因涉嫌謀反,被唐玄宗發兵擒獲,賜死於家中。

太平公主死後,唐玄宗的政權宣告穩定,開啟了開元之治,也結束了從626年玄武門之變九十年以來,首都多次兵變的現象。

3、衛長公主:一般認為是漢武帝長女,母為皇後衛子夫。因於武帝一朝以帝女而越級封為長公主、湯沐邑為最富庶的鹽邑、兩任丈夫皆貴震天下,被認為是漢武帝最喜歡的女兒。

同母弟為漢武帝嫡長子戾太子劉據。衛長公主沒有陷入征和二年的巫蠱之禍,也並非死於腰斬。一般認為衛長公主逝世於巫蠱之禍以前。根據茂陵陪葬墓分布,衛長公主很可能去世後與其夫平陽共侯曹襄合葬於茂陵。

4、長寧公主:唐中宗韋後長女,先後嫁楊慎交、蘇彥伯二人。頗受寵愛。後世也稱"寧長公主"。聖歷年間,她與安樂公主、太平公主等設立府衛,十步一人,加以騎兵巡邏,僭肖宮省。

神龍年間進封公主,開府,設置屬官,不設長史官,待遇等同親王;而她的食邑實封二千五百戶,是親王爵位待遇的三倍還多。

5、定安公主:唐憲宗第十女,母不詳。始封「太和公主」,歸國後晉升為「定安大長公主」。她是第三位、也是唐代最後一位和親回紇(回鶻)的正牌公主。長慶元年(公元821年),回鶻派使者合達乾等人來請求和親,唐穆宗同意了。

回鶻崇德可汗派都督、都渠、葉護、公主等兩千多人的龐大隊伍來唐朝迎親,納馬2萬匹、駝千匹為聘禮。唐穆宗封其妹為太和公主,出嫁回鶻可汗。公主正式到達回鶻牙帳,選擇吉日,冊封公主為回鶻可敦。

『肆』 歷史上參與和親的公主都有那些

金城公主(唐).義城公主(隋).解憂郡主(漢).細君郡主(漢)
千金公主(隋).南宮公主(漢).寧胡公主(王昭君)

『伍』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多少位公主

887位 西漢王朝計有公主18人,嫁不出去的1人:元帝劉奭女穎邑公主。 東漢王朝有公主42人,嫁不出去者16人,她們是:明帝劉庄女平氏公主、明帝女魯陽公主、明帝女樂平公主、明帝女成安公主、章帝劉炟女武德公主、章帝女陽安公主、和帝劉肇女修武公主、和帝女共邑公主、和帝女聞喜公主、順帝劉保女舞陽公主、冠軍公主、汝陽公主、桓帝妹穎陽公主、陽翟公主、靈帝劉宏女萬年公主。 兩晉時代計有公主32位,嫁不出去的有12位,她們是:武帝司馬炎女平陽公主、新豐公主、陽平公主、萬年公主、惠帝司馬衷女始平公主、哀獻公主、元帝司馬睿女南康公主、明帝司馬紹女廬陵公主、太平公主、穆帝司馬(日冉)女餘姚公主、孝武帝司馬曜女新安公主、恭帝司馬德文女富陽公主。 五胡十六國時代,北方各少數民族帝國計有公主11人,嫁不出去者有1人,此人就是後秦太祖姚萇女南安公主。 北魏時代計有公主70人,嫁不出去的有4人,她們是:文成帝拓跋浚女頓丘公主、孝文帝元宏女長樂公主、孝武帝元修妹明月公主、高陽王元泰女琅邪公主。 南北朝時劉宗王朝計有公主30位,嫁不出去者有5人,她們是:武帝劉裕女義興公主、孝武帝劉駿女臨海公主、七公主、明帝劉或女晉陵公主、建安公主。 南齊7位公主全部嫁出。 南梁計有公主18位,嫁不出去者有5人,她們是:武帝蕭衍女臨安公主、永康公主、南康王蕭績女固安公主、簡文帝蕭綱女長山公主、元帝蕭繹女益昌公主。 陳朝7位公主全部嫁出。 北齊15位公主,有2位未嫁出去,她們是:高祖高歡女大公主、浮陽公主。 北周12位公主全部嫁出。 隋代有12位公主雖然全部嫁出,但有1人(義成公主)是給人當的「二房」。 唐代有221位公主和21個「和親」公主,其中嫁不出去的有82個,她們是:太宗李世民女汝南公主、金山公主、晉陽公主、常山公主、睿宗李旦女安興公主、金仙公主、玉真公主、玄宗李隆基女孝昌公主、靈昌公主、萬安公主、上仙公主、懷恩公主、普康公主、宜春公主、肅宗李亨女寧國公主、代宗李豫女靈仙公主、真定公主、華陽公主、玉清公主、太和公主、玉虛公主、西平公主、章寧公主、德宗李適女普寧公主、文安公主、義川公主、晉平公主、順宗李誦女潯陽公主、平思公主、邵陽公主、臨汝公主、憲宗李純女永嘉公主、衡陽公主、普康公主、永安公主、太和公主、義寧公主、貴鄉公主、清源公主、義昌公主、安康公主、敬宗李湛女永興公主、天長公主、寧國公主、文宗李昂女興唐公主、百平公主、郎寧公主、光化公主、武宗李炎女昌樂公主、壽春公主、長寧公主、延慶公主、靜樂公主、樂溫公主、永清公主、宣宗李忱女永福公主、義和公主、饒安公主、盛唐公主、平原公主、唐陽公主、豐陽公主、懿宗李漼女安化公主、普康公主、昌元公主、昌寧公主、金華公主、仁壽公主、永壽公主、僖宗李儇女唐興公主、永平公主、昭宗李曄女新安公主、信都公主、益昌公主、唐興公主、德清公主、太康公主、永明公主、新興公主、普安公主、樂平公主、壽安公主。 「和親」公主中有1人(安化公主)本議嫁給南紹王隆舜,但未能完婚,另有1人(永安公主)待要出嫁時其夫回紇保義可汗病卒,也未嫁出去。 五代十國時,後梁有公主10人,其中有3人未嫁出去,這3個人是:太祖朱溫女普寧公主、真寧公主、末帝朱友貞女壽昌公主。 後唐有公主5人,有2人成為「嫁不出去的人」,她們是:明宗李嗣源女永安公主、末帝李從珂女趙國公主。 後晉有公主6人,嫁不出去的3人,這3個人是:憲祖石紹雍女壽安公主、永壽公主、樂平公主。 後周有公主3人,2人未嫁出,這2個人是:太祖郭威女樂安公主、梁國公主。 十國中前、後蜀及南唐三國公主全部嫁出。 遼代計有公主39人,其中有3人未嫁出去,她們是:世宗耶律兀欲女萌古公主、聖宗耶律隆緒女潯陽公主、天祚帝女蜀國公主。 宋代計有公主87位,其中有57個未嫁出去,她們是:宣祖趙弘殷女陳國公主、太祖趙匡胤女申國公主、成國公主、永國公主、太宗趙光義女滕國公主、邠國公主、衛國公主、真宗趙恆女惠國公主、升國公主、仁宗趙禎女徐國公主、鄧國公主、鄭國公豐、禁國公主、商國公主、魯國公主、唐國公主、陳國公主、豫國公主、英宗趙曙女舒國公主、神宗趙頊女周國公主、楚國公主、鄆國公主、潞國公主、邢國公主、邠國公主、兗國公主、哲宗趙煦女鄧國公主、徽宗趙佶女順淑帝姬、壽淑帝姬、東淑帝姬、安淑帝姬、康淑帝姬、榮淑帝姬、保淑帝姬、悼穆帝姬、熙淑帝姬、敦淑帝姬、柔福帝姬、申福帝姬、寧福帝姬、保福帝姬、賢福帝姬、仁福帝姬、和福帝姬、永福帝姬、惠福帝姬、令福帝姬、華福帝姬、慶福帝姬、儀福帝姬、純福帝姬、恭福帝姬、孝宗趙伯琮女嘉國公主、光宗趙惇女文安公主、和政公主、齊安公主、寧宗趙擴女祁國公主。 元代計有公主47位,未嫁出去者有1位,亦即晉王甘麻拉女壽寧公主。 明代有公主82位,其中未嫁出去者有25人,她們是:太祖朱元璋的親孫女宜倫公主、南平公主、仁宗朱高熾女德安公主、延平公主、德慶公主、憲宗朱見深女長泰公主、仙游公主、孝宗朱祐樘女太康公主、興獻王朱祐杌女長寧公主、善化公主、世宗朱厚熜女常安公主、思柔公主、歸善公主、穆宗朱載厚女蓬萊公主、太和公主、神宗朱翊鈞靜樂公主、雲和公主、雲夢公主、靈邱公主、仙居公主、泰順公主、香山公主、天台公主、懷淑公主、思宗朱由檢女坤義公主、昭仁公主。 清代共有100位公主,其中未嫁出去者有37個,她們是:世祖福臨第一女、第三女、第四女、第五女、第六女、聖祖玄燁第一女、第二女、第四女、第七女、第八女、第十一女、第十二女、第十六女、第十七女、第十八女、第十九女、第二十女、世宗胤稹第一女、第三女、第四女、高宗弘歷第一女、第二女、第五女、第六女、第八女、仁宗秬琰第一女、第二女、慧安和碩公主、第六女、第七女、第八女、慧愍固倫公主、宣宗曼寧女端憫固倫公主、第二女、端順固倫公主、第七女、第十女。

『陸』 在唐朝,一共有不下20位公主被「和親」,其中有多少「真公主」

和親的公主中真正是皇帝女兒的只有6個人,新興公主、寧國公主、咸安公主、永安長公主、太和長公主和安化長公主。剩下的就是所謂的假公主了有十四個人之多。為了國家毅然遠嫁。


和親雖然可以換來短暫的和平和表面的安樂,但是它又能堅持多久呢,為了國家的安定就要犧牲公主們的幸福,這也是當時的一種無奈和悲哀。

『柒』 古代有很多位和親公主,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哪些

在歷史上,「和親」是一種長期存在、並被經常使用的政策。有人覺得,這種政策的實施,是一個朝代懦弱的表現,打不贏敵人只能用一位無辜女性一生的幸福,來換取暫時的和平。

不管這樣的觀點如何,無法否認的是,無論是和平年代,還是戰爭時期,也不管是國家強盛還是衰弱,和親都是對外最常被使用的政策。

也因此,留下了許多令人悲傷但又令人敬佩的故事,尤其是在和親頻繁的西漢時期。

不管是戰爭還是和平時期,和親都是漢朝處理對外關系最重要的一種手段。被選中和親的女子,雖然沒有橫刀躍馬與沙場之上,但忍辱負重、歷經苦難,為緩解中原王朝的統治危機做出了很大犧牲,為促進漢朝發展、民族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一樣是巾幗不讓須眉的英雄!

『捌』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和親的公主,希望能詳細介

1、永樂公主:楊氏,父楊元嗣,母不詳。父楊元嗣為東平王李續(不是李繼)外孫。唐玄宗開元五年(717年)十一月三日,下嫁契丹松漠郡王李失活。第二年李失活死後,永樂公主又嫁其弟李娑固。

2、太平公主: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權傾一時。 先天二年(713年)因涉嫌謀反,被唐玄宗發兵擒獲,賜死於家中。

太平公主死後,唐玄宗的政權宣告穩定,開啟了開元之治,也結束了從626年玄武門之變九十年以來,首都多次兵變的現象。

3、衛長公主:一般認為是漢武帝長女,母為皇後衛子夫。因於武帝一朝以帝女而越級封為長公主、湯沐邑為最富庶的鹽邑、兩任丈夫皆貴震天下,被認為是漢武帝最喜歡的女兒。

同母弟為漢武帝嫡長子戾太子劉據。衛長公主沒有陷入征和二年的巫蠱之禍,也並非死於腰斬。一般認為衛長公主逝世於巫蠱之禍以前。根據茂陵陪葬墓分布,衛長公主很可能去世後與其夫平陽共侯曹襄合葬於茂陵。

4、長寧公主:唐中宗韋後長女,先後嫁楊慎交、蘇彥伯二人。頗受寵愛。後世也稱"寧長公主"。聖歷年間,她與安樂公主、太平公主等設立府衛,十步一人,加以騎兵巡邏,僭肖宮省。

神龍年間進封公主,開府,設置屬官,不設長史官,待遇等同親王;而她的食邑實封二千五百戶,是親王爵位待遇的三倍還多。

5、定安公主:唐憲宗第十女,母不詳。始封「太和公主」,歸國後晉升為「定安大長公主」。她是第三位、也是唐代最後一位和親回紇(回鶻)的正牌公主。長慶元年(公元821年),回鶻派使者合達乾等人來請求和親,唐穆宗同意了。

回鶻崇德可汗派都督、都渠、葉護、公主等兩千多人的龐大隊伍來唐朝迎親,納馬2萬匹、駝千匹為聘禮。唐穆宗封其妹為太和公主,出嫁回鶻可汗。公主正式到達回鶻牙帳,選擇吉日,冊封公主為回鶻可敦。

『玖』 歷史上有哪些朝代的公主和親

和親公主與外國、外族君王或王族和親的中國公主,她們不一定是皇女,有很多是把宗女或皇帝外孫女、外甥女等封為公主。
「和親」「聯姻」在歷史上源遠流長,殷商春秋戰國時代已有之,商紂王娶鬼侯之女,周朝統治者娶羌族、狄族和戎族之女,秦襄公妹繆贏出嫁西戎豐王,晉獻公娶戎女狐姬、小戎子、驪戎女驪姬姐妹,晉文公娶狄女季隗,周襄王娶狄女為王後,晉景公姊出嫁潞子嬰兒,趙簡子娶狄女,趙襄子娶西戎女,趙襄子姊出嫁北狄代君,秦女出嫁義渠君,以及蠻夷君長世尚秦女等,甚至齊、魯、宋等國與吳國的聯姻也能算為夏與夷狄的聯姻。

匈奴

前200年,漢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頓單於
前192年,漢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於
前176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於

前174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單於
前162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單於

前160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於
前156年,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於
前155年,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於
前152年,漢景帝女嫁匈奴軍臣單於
前140年,漢武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於
前33年,王昭君嫁匈奴呼韓邪單於

烏孫

前108年,漢武帝宗女劉細君嫁烏孫昆莫(國王)獵驕靡
前103年,漢武帝宗女劉解憂嫁烏孫王岑陬、翁歸靡

十六國

前秦世祖苻堅女嫁仇池首領楊定
前秦高帝苻登妹東平公主嫁西秦高祖乞伏干歸

北燕太祖馮跋女樂浪公主嫁柔然可汗郁久閭斛律

後秦高祖姚興女西平公主嫁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西秦太祖乞伏熾磐女興平公主嫁北涼太祖沮渠蒙遜之子沮渠興國

北涼太祖沮渠蒙遜女興平公主嫁北魏太武帝拓跋燾

南北朝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之女始平公主嫁夏帝赫連昌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之女武威公主嫁北涼王沮渠茂虔
北魏宗女蘭陵公主嫁柔然可汗郁久閭阿那瑰
北周趙王宇文招女千金公主嫁突厥沙缽略可汗
西梁明帝蕭巋之女嫁隋文帝楊堅之子隋煬帝楊廣

隋朝

突厥隋文帝宗女安義公主嫁突厥啟民可汗染干
隋文帝宗女義成公主嫁突厥啟民可汗、始畢可汗、處羅可汗、頡利可汗
隋煬帝宗女信義公主嫁西突厥泥厥處羅可汗
隋煬帝宗女淮南公主嫁突厥突利可汗

吐谷渾和高昌

隋文帝宗女光化公主嫁可汗世伏、伏允
隋煬帝宗女華容公主嫁高昌十二任王曲伯雅

回紇

756年,李守禮之子敦煌王李承采娶毗伽公主(回紇英武可汗女,為乞回紇援兵,葯羅葛氏)
756年,唐將仆固懷恩女嫁回紇可汗少子(後為英義可汗,仆固氏)
758年,寧國公主嫁回紇英武可汗(唐肅宗幼女,皇女李氏)
758年,小寧國公主陪嫁回紇英武可汗,後嫁英義可汗(榮王李琬女,親王女李氏)
769年,崇徽公主嫁回紇英義可汗(唐將仆固懷恩女,仆固氏)
787年,咸安公主嫁回紇長壽天親可汗(唐德宗女,皇女李氏)
820年,永安公主嫁回紇保義可汗(唐憲宗女,皇女李氏)未成
821年,太和公主嫁回紇崇德可汗(唐憲宗女,皇女李氏)

715年,固安公主嫁奚王李大酺(宗室出女辛氏)
717年,永樂公主嫁契丹首領李失活(東平王外孫女楊氏)
722年,燕郡公主嫁契丹王李郁於(宗室出女慕容氏)
726年,東華公主嫁契丹王李邵固(唐玄宗侄甥女陳氏)
726年,東光公主嫁奚王李魯蘇(成安公主女韋氏)
745年,靜樂公主嫁契丹王李懷秀(因唐將安祿山對其部侵掠被殺,唐玄宗外孫女獨孤氏)
745年,宜芳公主嫁奚王李延寵(因唐將安祿山對其部侵掠被殺,唐玄宗甥女楊氏)

吐蕃

641年,文成公主嫁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宗室女)
709年,金城公主嫁吐蕃贊普遲德松贊(雍王李守禮女,親王女李氏)

吐谷渾

640年,弘化公主嫁吐谷渾可汗諾曷缽(宗室女)
664年,金城縣主嫁吐谷渾王子蘇度摸末(會稽郡王李道恩第三女,親王女李氏)
664年,金明縣主嫁吐谷渾王子闥盧摸末(宗室女)

突厥

642年,新興公主嫁薛延陀真珠可汗(唐太宗女,為贖唐將契苾何力,皇女李氏)未成
698年,默啜女嫁武則天侄孫武延秀(後突厥默啜可汗女,阿史那氏)未成
703年,默啜女嫁李旦之子宋王李成器(後突厥默啜可汗女,阿史那氏)未成
712年,金山公主嫁後突厥默啜可汗(宋王李成器女,親王女李氏)未成
717年,交河公主嫁突騎施可汗蘇祿(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懷道女,阿史那氏)

拔汗那和南詔

744年,和義公主嫁寧遠國王(拔汗那)阿悉爛達干(告城縣令李參之女,親王女李氏)
883年,安化公主嫁南詔皇帝隆舜(唐懿宗女,皇女李氏)

五代十國
南漢
襄帝劉隱女清遠公主嫁閩太宗王延鈞

遼朝
耶律襄女義成公主嫁夏州都督(西夏太祖)李繼遷
宗女興平公主嫁西夏景宗李元昊
宗女成安公主耶律南仙嫁西夏崇宗李乾順
(名字挺有意思)
金朝

金衛紹王完顏永濟女岐國公主嫁蒙古成吉思汗

西夏
西夏襄宗李安全之女察合公主嫁成吉思汗

宋朝靖康之變後,諸多宋朝皇室女性被抵押給金國,其中一些變成金國妃妾。

德慶公主,嘉德帝姬趙玉盤嫁為金宋王完顏宗磐之妾
永慶公主,榮德帝姬趙金奴嫁為金完顏昌之妾
淑慶公主,安德帝姬趙金羅嫁為金之都統完顏闍母之妾
延慶公主,茂德帝姬趙福金嫁為完顏宗望、完顏希尹之妾
洵德帝姬趙富金嫁為金珍珠大王完顏設也馬之妾
順德帝姬趙纓絡嫁為完顏宗翰之妾
儀福帝姬趙圓珠嫁為完顏宗弼之妾
柔福帝姬趙多富嫁為完顏宗望之妾
惠福帝姬趙珠珠嫁為寶山大王完顏斜保之妾
寧福帝姬趙串珠嫁為兗王完顏宗雋之妾
令福帝姬趙金印嫁為金熙宗之妾
華福帝姬趙賽月嫁為金熙宗之妾
慶福帝姬趙金姑嫁為金熙宗之妾
純福帝姬趙金鈴嫁為完顏設也馬之妾,後被遣嫁青宮

元朝共38女,其中皇女10位、同姓宗室女22位、身份不明6位,下嫁汪古部16位、畏兀兒9位、高麗9位、吐蕃4位

汪古部阿剌海別吉公主嫁汪古部首領不顏昔班,後嫁其侄鎮國與弟孛要合(成吉思汗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獨木干公主嫁汪古部首領聶古台,後嫁其弟察忽(拖雷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月烈公主嫁汪古部首領愛不花(忽必烈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葉里迷失公主嫁汪古部首領孛要合之子君不花(貴由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忽答迭迷失公主嫁汪古部首領闊里吉思(太子真金女,孛兒只斤氏)
愛牙失里公主嫁汪古部首領闊里吉思(元成宗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亦憐真公主嫁汪古部首領孛要合之孫囊家台(不詳)
回鶻公主嫁汪古部首領孛要合之孫丘鄰察(宗王阿只吉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阿實禿忽魯公主嫁汪古部首領術忽難(宗王奈刺不花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葉綿干真公主嫁汪古部首領術忽難(宗王兀魯歹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速哥八剌公主嫁汪古部首領馬札罕(宗王晃兀帖木兒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竹忽真公主嫁汪古部首領孛要合之孫火思丹(宗王卜羅出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奴倫公主嫁汪古部首領闊里吉思弟阿里八斛(宗王完澤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阿刺的納八刺公主嫁汪古部首領術安(晉王甘麻剌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吉刺實思公主,封趙國公主嫁汪古部首領阿剌忽都(不知)
難公主嫁汪古部首領馬札罕(宗王晃兀帖木兒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畏兀兒也立安敦公主嫁畏兀兒亦都護阿爾忒的斤(成吉思汗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阿刺真公主嫁畏兀兒亦都護怯失邁失(窩闊台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巴巴哈兒主嫁畏兀兒亦都護火赤哈兒的斤(貴由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不魯罕公主嫁畏兀兒亦都護紐林的斤(窩闊台孫女,孛兒只斤氏)
八卜叉公主嫁畏兀兒亦都護紐林的斤(窩闊台孫女,不魯罕公主妹,孛兒只斤氏)
兀刺真公主嫁畏兀兒亦都護紐林的斤(安西王阿難答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雪雪的斤公主嫁畏兀兒亦都護雪雪的斤(不詳)
朵兒只思蠻公主嫁畏兀兒亦都護帖睦爾普化(宗王闊端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也先忽都公主嫁畏兀兒亦都護帖睦兒補化之子不答失里(不詳)

高麗

忽都魯揭里迷失公主,封安平公主嫁高麗忠烈王(忽必烈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寶塔實憐公主,封薊國大長公主嫁高麗忠宣王(蒙哥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也速真公主嫁高麗忠宣王(不詳) 亦憐真八刺公主,封濮國長公主嫁高麗忠肅王(營王也先帖木兒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金童公主,封曹國長公主嫁高麗忠肅王(魏王阿不哥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伯顏忽都公主,封慶華公主嫁高麗忠肅王(宗王伯顏忽都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亦憐真班公主,封德寧公主嫁高麗忠惠王(鎮西武靖王焦八(搠思班)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寶塔失里公主,封徽懿魯國大長公主嫁高麗恭愍王(魏王阿不哥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納論公主,封國公主嫁高麗沈王王皓(梁王松山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吐蕃

墨卡頓公主嫁八思巴弟吐蕃白蘭王恰那多吉(宗王闊端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貝丹公主嫁吐蕃白蘭王恰那多吉之子達瑪巴拉(宗王闊端子啟必帖木兒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門達干公主嫁吐蕃白蘭王達尼欽波桑波貝(元成宗姐,孛兒只斤氏) 布達干公主嫁吐蕃白蘭王鎖南藏卜

大明朝沒和親記錄。

清朝雖然目前很難做出精確統計,但據秦永洲和華立的統計,自天命初到乾隆末下嫁到外藩蒙古的,「從公主到鄉君就有70餘人之多。見諸《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傳》的額駙有69人,八旗中的尚不在內」;「嘉道年間,科爾沁、敖漢、巴林部共公主子孫、台吉、姻親3000餘人,這在人口稀少的蒙古族是相當客觀的數字。自天命初到乾隆末下嫁到外藩蒙古的公主、格格共有公主22人、郡主21人、縣主6人、郡君9人、縣君7人、鄉君6人。據道光年間的統計,當時科爾沁達爾漢王旗下有公主子孫台吉、姻親台吉共2000人,土謝圖王旗下公主子孫台吉500餘人,敖漢旗下有600餘人,巴林旗下有170餘人。
努爾哈赤第三女莽古濟嫁蒙古敖漢部長瑣木諾杜棱
太宗皇太極第一女固倫公主嫁蒙古敖漢郡王班第
太宗皇太極第二女馬喀塔嫁蒙古察哈爾親王額哲
太宗皇太極第三女延慶公主嫁蒙古科爾沁親王奇塔特
太宗皇太極第四女雅圖嫁蒙古卓禮克圖親王弼爾塔哈爾
太宗皇太極第五女阿圖嫁蒙古巴林郡王色布騰九
太宗皇太極第八女嫁蒙古土謝圖親王巴雅斯護朗

聖祖康熙帝玄燁第三女固倫榮憲公主嫁蒙古巴林郡王烏爾滾
聖祖康熙帝玄燁第五女和碩端靜公主嫁蒙古喀爾沁杜棱郡王噶爾臧
聖祖康熙帝玄燁第六女固倫恪靖公主嫁蒙古喀爾喀親王敦多布多爾濟
聖祖康熙帝玄燁第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嫁蒙古科爾沁台吉多爾濟
恭親王常寧第一女固倫純禧公主嫁蒙古科爾沁台吉班第

怡親王胤祥第四女和碩和惠公主嫁蒙古喀爾喀親王丹律多而濟之子多爾濟塞布騰
庄親王胤祿第一女和碩端柔公主嫁蒙古科爾沁郡王清齊默特多爾濟
高宗乾隆帝弘歷第三女固倫和敬公主嫁蒙古科爾沁親王巴布騰巴爾珠爾
仁宗嘉慶帝顒琰第三女莊敬和碩公主嫁蒙古科爾沁親王索特納木多布濟
仁宗嘉慶帝顒琰第四女庄靜固倫公主嫁蒙古土默特貝勒瑪尼巴達喇
宣宗道光帝綿寧第四女壽安固倫公主嫁蒙古奈曼部札薩克郡王德穆楚札克布

『拾』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和親的公主,希望能詳細介紹.包括年

細君公主:第一個遠赴西域的和親公主
漢武帝時,經衛青、霍去病的打擊,匈奴遠走漠北。後來,漢武帝採取迂迴戰術,積極打通西域,實施「遠交近攻」的策略,聯合西域各國夾擊匈奴。勢力強大的烏孫國,成了漢朝主要的爭取對象。
烏孫國原居住在祁連山附近,後被匈奴趕到今新疆溫宿、伊寧一帶,與匈奴一向是世仇。於是,漢武帝派遣使者到烏孫國,表示願送公主下嫁,結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漢武帝封江都王的女兒細君為公主,下嫁烏孫國王昆莫。細君容貌美麗,氣質高貴,烏孫國王喜出望外,封她為右夫人。但匈奴單於也極力拉攏烏孫,昆莫迫於壓力,娶了一名匈奴公主為左夫人。
長在深閨、錦衣玉食的細君自然比不上匈奴公主適應塞外的生活。匈奴公主挽弓射箭,策馬揚鞭馳騁草原。細君公主則度日如年,只能將滿腔愁緒化成一首悲歌,整天抱著琵琶訴說思鄉之情。
兩年後,昆莫一病不起,由於他的兒子已死,由孫子岑陬繼承王位。按當地習俗,子孫要繼承祖父的妻妾。細君公主無法接受,向漢武帝請求歸國,漢武帝答復說:「在其國,從其俗。」無奈之下,細君公主只得含悲忍辱再嫁岑陬。三年後,細君為岑陬生下一女,終於因為產後失調,再加上心緒難平,不久便憂傷而死。

解憂公主: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
約公元前104年,漢武帝選派楚王劉戊的女兒解憂公主嫁給烏孫王岑陬。
岑陬暴斃之後,王位由岑陬的族弟翁歸靡繼承,此人身材肥胖,烏孫人稱其為「肥王」。按照習俗,肥王娶了解憂。由於性情相投,解憂與肥王恩愛異常,並生下了元貴靡、萬年、大樂三位王子。肥王對解憂關懷備至,言聽計從,從而也拉近了漢廷與烏孫國的密切關系,雙方信使往還不絕於途。這大大激怒了匈奴單於,雙方關系緊張,一觸即發。
公元前71年,匈奴單於發兵威脅烏孫國,要他們獻出解憂公主,並和漢廷斷絕一切關系。面對匈奴人的欺凌,肥王與解憂大為震怒,火速遣使邀請漢朝出兵,分進合擊對付匈奴。漢朝立即兵分五路進擊,同時又派人赴烏孫督戰。匈奴大敗,從此一蹶不振,漢朝北方邊疆得到了一個較長時間的安定。漢廷與烏孫的關系也更加密切,解憂的地位如日中天。
後來肥王一病不起,王位歸還了岑陬的兒子泥靡,因暴虐天道而被稱為「狂王」。解憂依俗又下嫁給狂王。後來王族內亂,漢朝派人率兵進烏孫進行軍事干預,平息了內亂,解憂長子元貴靡做了大國王。
解憂公主從漢武帝太初年間遠嫁烏孫,在西域生活了50多年,四朝三嫁,在其長子及幼子相繼病死後,上書宣帝表示「年老思故鄉,願得骸骨歸漢地」,情意哀切,甚為感人,宣帝便派人把她接了回來。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年已七十的解憂終於回到長安。

昭君:最善良的和親公主
王昭君生於公元前52年,南郡秭歸縣人,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精通琴棋書畫。公元前36年選秀入宮,因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而無緣見漢元帝,被貶入冷宮3年。
北方的匈奴經過近三十年的內訌,於公元前36年呼韓邪單於在漢朝的幫助下將內亂平息。為密切雙方的關系,呼韓邪單於於公元前33年親自入漢,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欣然應允,並召後宮妃嬪議親,王昭君自願和親。元帝賜她錦帛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若干,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
昭君出長安,歷經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被封為「寧胡瘀氏」。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邊境安寧。不幸的是王昭君與呼韓邪單於結婚僅兩年,單於去世,生下一子名伊屠智牙師。依俗王昭君必須下嫁呼韓邪單於第一瘀氏所生的長子雕陶莫皋單於。盡管王昭君不能接受,但她還是依胡俗下嫁,又生了兩女,即須卜公主與當於公主。公元前20年,雕陶莫皋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後,年僅33歲的王昭君鬱郁而終,厚葬於歸化(今呼和浩特市南郊),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為「青冢」。
王昭君出塞的幾十年內,漢匈兩族和睦相處,使飽經戰亂之苦的老百姓享受到了安定和平的生活,王昭君也深受兩族人民的愛戴。

文成公主:留下千古佳話的和親公主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在青藏高原上過著農耕和游牧生活。七世紀前期,吐蕃傑出的首領松贊干布做了贊普,統一了青藏高原上的許多部落,建立了強大的奴隸制政權,定都邏些(今拉薩)。松贊干布愛慕唐朝的先進文化,於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派出第一批使臣訪問長安,唐也派出使臣回訪吐蕃。以後,松贊干布幾次派親信大臣帶著珍貴的禮物來長安請求通婚,唐太宗均未允。
公元640年,松贊干布大相(宰相)祿東贊,帶100多人備黃金五千兩和珍寶數百件再次來長安求婚。唐太宗終於答應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給他。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護送下,帶著豐厚的嫁妝以及穀物、果品、蔬菜的種子,葯材、蠶種,還帶了大批醫葯、種樹、工程技術、天文歷法等方面的書籍和許多工匠等入蕃。松贊干布帶著大隊人馬到柏海迎接,並在那裡舉行了隆重的婚禮。松贊干布還在邏些按唐朝的建築格式,為公主專門建造了一座城郭宮殿。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為漢藏兩族人民的友好聯系和發展藏族經濟文化作出了很大貢獻,她的事跡被後人編成藏戲演出。至今在拉薩市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內還供奉著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她的和親成為流傳千古的佳話。

歧國公主:歷史上最輝煌的和親公主
當初,金朝打遼朝的時候,曾經向蒙古借兵,並許下滅遼後重金酬謝。但是,金朝不講信用,致使蒙古各部仇視女真貴族,由此蒙古也經常出兵攻打金朝。
貞祐二年(1214年)3月,成吉思汗指揮部隊打到了中都(今北京,當時是金國的首都),駐中都城的北郊,圍困金朝。金人被蒙古大軍圍困在中都城裡,出於無奈,金宣宗只好向蒙古求和,接受成吉思汗提出的撤兵條件,其中之一就是要金國的公主嫁給他和親。成吉思汗派使者進城挑選新娘。
當時金朝歷屆皇帝的女兒中,一共有7位公主尚未出嫁,經過討論,決定讓岐國公主嫁到蒙古。
金朝懷著讓蒙古人快點兒撤軍的心情,火速送公主出嫁。
岐國公主到大草原的時候,蒙古人都非常高興,因為自己的大汗娶了原來宗主國皇上的女兒,而且這個公主還很尊重大汗,也尊重蒙古人的各種習俗,所以,蒙古眾人都尊稱岐國公主為「公主皇後」。
不久,歧國公主被成吉思汗封為皇後,並跟從成吉思汗南征北戰。當時,西域及中亞各國、各個部落,西亞大片地區都被成吉思汗征服,他們上表朝賀時按照風俗禮節,都把岐國公主的名號和成吉思汗並稱,那時的岐國公主是和成吉思汗一樣的享有盛名。這是以往歷朝歷代的和親公主享受不到的榮譽。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有多少位公主和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