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考歷史政治用什麼復習資料好
我也是安徽的,我們用的資料是《書奇制勝》,歷史政治都有。但是要等到四、五月份,市場上才有賣的。
❷ 中考政史用什麼資料好
選擇題要不看書做,不確定的做好後翻書確認一下。資料最好是比較貼近時政的(有命題預測和答案解答),再帶教科書和課堂筆記,我中考政史滿分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❸ 中考歷史政治最好帶些資料什麼
平時的資料書都帶去!會有用的!我就是這樣過來的!考了68分!但平時也要積累…現在關鍵不是做題,而是看題記題!列出專題!標清在那一頁!到時一下就找到了!
❹ 中考歷史什麼輔導書最好
「沒有最好,抄只有最合適,合適就襲是最好。」這個我想你是知道的哈。所以別去尋求最好,找本適合的、好用的就行。
如果你沒有把握,建議你參考老師的意見,請求老師的幫助嘛。再就是選大多同學都評價好的、著名的出版社、教輔公司的書。最後,不能太多,一本到兩本就夠了,多了是會起反作用的。加油啊!
❺ 中考歷史政治帶什麼資料書去好
帶歷史書和政治書去好
❻ 中考歷史總復習買什麼資料
復習的形式是很多的,如課堂復習、單元復習、期末復習等。
課堂復習有三種:講新課前,復習與之有關的舊知識,這叫做准備復習;老師講完課後,往往要趁熱打鐵做點練習,這是以消化為目的的准備性復習;一節課將結束時,將本節所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小結,這是以吸收為目的的梳理性復習。
課後復習以消除遺忘、強化記憶為目標,不管老師是否留作業,都應當對照課堂筆記與教材進行比較性復習,然後再做作業。
單元復習是指完成了一章或一組內容後的復習,主要採取比較異同,尋找內在聯系,篩選累積的方式進行。
期末復習主要是將平時分散學習的知識分門別類地進行分析綜合,系統歸類的過程。
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最寶貴的時間是課後復習,因為防止遺忘的最有效辦法就是及時復習。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記憶是有規律可循的,學過的知識如果不加以復習就會忘記,過一天會忘記一半以上,經過兩天就會忘記2/3左右,以後遺忘的數量會逐漸減少。因此,學習後若不及時復習,就會大大增加復習的困難,降低學習的效率。
為了提高復習的效率,我們要在復習時採取一定的方法,從不同角度做出合理的安排。在時間安排上,課後復習至少安排兩次。第一次利用課間休息時間,用腦子復習一下這節課的要點,第二次復習應安排在晚上,讀一下課堂筆記,對照教科書進行。
在對復習方式的運用上,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使用。
常用的復習方法有:
(1)嘗試回憶法。即在復習時,先把老師講過的內容在頭腦中回憶一遍,然後再打開書或筆記本進行對照,對回憶模糊不清或根本回憶不起來的知識再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這樣做不僅可以強化記憶,而且能夠逐步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
(2)要點法。即在復習過程中,尋求知識中的要點,抓住要點也就抓住了問題的主幹。如復習課文時,就可以把重點詞、每段的關鍵句、承上啟下的過渡句等用醒目的顏色標上記號,使這些詞句作為記憶的支撐點,抓住幾個關鍵詞句,也就抓住了整篇課文的內容;
(3)比較法。即找出各科知識間的特點和共同點,通過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來強化復習效果.
❼ 初中歷史什麼教輔最好(人教版)
如果是跟著教材復習,有一套叫「單科王牌」的輔導書不錯,是全國九大名校分內學科編的,團結容出版社和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如果是到初三應對各種考試尤其是中考的話,老師應該讓買「5年中考 3年模擬」那本練習冊,那個可以以題帶知識點復習。
❽ 初三中考歷史要買什麼教輔
歷史的話,其實不用那麼緊張啦。
像當年我們學校訂的是《中考寶典》和專《深圳金卷》屬
但是我覺得金卷比較好。
這個是學校安排的,
我想你們學校也會有的,如果訂的不是我說的,
而你又還想做練習的話,那就試試《深圳金卷》吧
裡面還有總結歸納,挺好的。
【注】
其實歷史這門科目我認為不是很難,
而且也才初中嘛。
我覺得更要注重細節,書上的知識一定要牢記,細小的地方
的信息一定要知道。
❾ 中考政治歷史用什麼書好啊
2014歷史中考易錯易混點例舉
1、 辛亥革命推翻2000多年封建帝制(不等於「封建制度」)
2、 反法西斯聯盟(不等於「反法聯盟」)
3、 列寧的新經濟政策不能誤寫為「新政」,那是羅斯福的!
4、 1950-1952年「土地改革」不能誤寫為井岡山時期的「土地革命」
5、 《權利法案》不能誤寫為《權力法案》
6、 農奴制(俄國)不能誤寫為黑奴制(美國)
7、 孔子「仁」的思想不能誤寫為「仁政」思想(孟子的)
8、 《聯合國家宣言》不等於《聯合國宣言》
9、 一戰中的「同盟國」(德國、奧匈、土耳其、保加利亞4國)與二戰的「同盟國」(英美蘇中等)不同(德國屬軸心國)
10、 兩個華盛頓會議(一戰後的1921—1922年華盛頓會議簽署《九國公約》;二戰中的1942年1月華盛頓會議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11、 「百家爭鳴」不能寫成「百家爭嗚」
12、 秦始皇「嬴」政不能寫成「贏政」
13、 出使西域的漢朝張「騫」與民國初年的實業家資本家張「謇」要分清寫對
14、 寫《史記》的西漢司馬遷與寫《資治通鑒》的北宋司馬光要分清
15、 古代西域指今新疆一帶而不是指今西藏(唐時稱吐蕃)
16、 江南經濟發展原因之一「南方少戰亂」而非「南方無戰亂」
17、 唐朝的中書省和元朝的中書省職能不同(前者是草擬政令、聖旨;後者是最高行政機構,類似於唐朝的尚書省,現在的國務院職能)
18、 玄奘西行(唐太宗時)早於鑒真東渡(唐玄宗時),前者是學習外來文明,後者是傳播中國文化(前為做學生後為做老師)
19、 雕版印刷為隋唐發明,活字印刷為北宋發明
20、 岳飛與鄭成功、戚繼光、林則徐、鄧世昌等不同(前者為抵抗國內少數民族貴族掠奪的英雄,後者為抵抗外國侵略的民族英雄)
21、 四大發明誕生順序:造紙術(西漢)、雕版印刷術(唐初)、火葯(唐末)、指南針及活字印刷(北宋)
22、 鄭成功與鄭和所起的歷史作用不同(前者是民族英雄,後者不能稱作民族英雄)
23、 清朝對西藏的管轄措施順序:順治冊封達賴---康熙冊封班禪---雍正設置駐藏大臣—乾隆建立金瓶掣簽制
24、 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海外貿易不等於「禁絕」海外貿易(「阻隔了」中外聯系不等於「完全斷絕了」中外聯系),換言之「鴉片戰爭後外國商品開始進入中國」是錯誤的!
25、 《南京條約》開放的是廣、廈、福、寧、上五口(不含南京),《馬關條約》開放的是蘇、杭、沙市、重慶
26、 火燒圓明園的是英法聯軍而非八國聯軍
27、 洋務運動開始於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而非鴉片戰爭失敗後,其指導思想是「師夷長技以自強」而非「師夷長技以制夷」(魏源的)
28、 戊戌變法最大的功績是「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績是「推翻了封建帝制」
29、 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民主與科學」而非「打倒孔家店」
30、 武昌起義(1911年,即資產階級「辛亥革命」)不同於南昌起義(1927年,中共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31、 新民主主義革命「從天安門到天安門(從北京到北京)」即從五四運動開始到新中國成立結束
32、 南京國民政府與南京臨時政府的創始人分別是蔣介石和孫中山,性質分別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反革命政府、代表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政府
33、 1935遵義會議和1978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都是糾正「左」傾錯誤的會議,分別形成了毛澤東和鄧小平為核心的領導集體
34、 20世紀30年代中國的「抗日斗爭」開始於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後,抗日戰爭(即全國性抗戰)開始於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
35、 台兒庄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最大的勝利,百團大戰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主動出擊的最大規模的戰役;
36、 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劉鄧大軍」是指劉伯承、鄧小平;文革中被批判的「劉鄧司令部」是劉少奇、鄧小平
37、 中共軍隊先後採用的番號名稱有:工農革命軍(1927秋收起義)、紅軍(1928年朱毛會師後)、八路軍新四軍(1937年8月紅軍接受改編)、解放軍(1946年解放戰爭開始後至今)、志願軍(抗美援朝時期使用)
38、 解放戰爭重大戰役順序:1947年夏千里躍進大別山、1948秋---1949年1月三大戰役(開始最早的是東北戰場的遼沈戰役,最後結束的是華北地區的平津戰役,殲敵最多的是淮海戰役)、1949.4.21—4.23日的渡江戰役
39、 新中國成立標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而非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其宣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而非社會主義社會的開始(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時才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40、 1950-1952年土地改革變「地主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大私有制為小私有制,尚未建立土地公有制!那是1953-1956年的合作化運動的結果)
41、 1978年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中,土地公有制未變,變化的是土地經營權(集體經營變為家庭個體經營)和分配方式(平均分配變為按勞分配,自負盈虧)
42、 1958年的大躍進運動的錯誤在於片面追求建設的高速度、高指標即「浮誇風」,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錯誤在於追求公有化程度高,吃大鍋飯,搞絕對平均主義即「共產風」
43、 1971年11月中國重返聯合國或「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不能說成「加入聯合國」,主要原因是「中國的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地位提高」不能說成「改革開放促成國力提升」(當時尚處於文革中)
44、 1972年的中美聯合公報(即「上海公報」)不同於1978年的中美建交公報(即「北京公報」),前者簽署於尼克松和毛澤東時代,後者簽署於卡特和鄧小平時代;前者標志中美關系開始改善開始「解凍」,後者標志中美建交關系完全正常化;前者美國仍然與台灣建交,後者美國與台灣斷交
45、 毛澤東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鄧小平理論被確立為指導思想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前者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結合的產物,後者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建設實踐結合的產物
46、 港澳問題是主權問題、外交問題,台灣問題是內政問題
47、 英國革命中處死的國王叫查理一世,法國革命中處死的國王叫路易十六
48、 法國《人權宣言》和美國《獨立宣言》都是「人權「方面的宣言,後者早於前者頒布,1776年,被馬克思譽為「第一個人權宣言」;前者是反對國內封建專制的成果,後者是反對外來殖民統治的成果
49、 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分別是珍妮機的問世和西門子發電機的問世;
50、 美國內戰避免了國家的分裂鞏固了南北統一,日本明治維新結束了國家的分裂實現了統一(廢藩置縣)
51、 俄國農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是克里米亞戰爭失敗,不能說成「民族危機」,而日本明治維新的直接原因是民族危機的出現(「黑船事件」即佩里叩關);俄國改革加劇了其對外擴張,日本改革是開始了其對外擴張;兩者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都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
52、 「蒸汽時代」的「汽」與「電氣時代」的「氣」要分清;
53、 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的輪船、火車發明於19世紀初期(教材中列出的其他發明均為18世紀後期),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飛機發明於20世紀初(教材中列出的其他發明均為19世紀晚期)
54、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都是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性;都是德國挑起;德國都是戰敗國;日本是一戰的戰勝國,二戰的戰敗國;中國是兩次大戰的戰勝國;一戰的性質是帝國主義掠奪戰爭(同盟國協約國都是非正義的),而二戰的性質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55、 著名科學家、發明家的國籍及成就:英國人---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瓦特的改良蒸汽機、史蒂芬孫的火車、達爾文的進化論;美國人---富爾頓的輪船、愛迪生的電燈、福特的汽車、萊特兄弟的飛機;德國人---西門子的發電機、卡爾本茨的內燃機和汽車(始創);、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猶太人)
56、 俄國二月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沙皇專制;十月革命的性質是社會主義革命,它推翻了資產階級統治;兩個革命都是無產階級的布爾什維克黨領導
57、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促進了戰爭勝利卻阻礙了農業和工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新經濟政策促進了農業和工業的發展和政權的鞏固;斯大林模式促進了工業化卻不利於調動生產者積極性尤其阻礙了農業的發展;
58、 1783年英美巴黎和約(標志美國贏得獨立戰爭勝利)與1919年協約國與德國等戰敗國的巴黎和約(含對德《凡爾賽合約》)內涵不同
59、 美蘇「冷戰」揭開序幕的標志是丘吉爾的「鐵幕演說」;開始的標志是杜魯門主義的出台;北約和華約的相繼成立標志著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形成和兩極對峙局面的形成
60、 當今世界政治局勢的趨勢是多極化,經濟發展的趨勢是全球化
61、 三次工業革命最突出的成果分別為蒸汽機、電的發明與廣泛應用、計算機技術,分別把人類推進到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