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歷史怎麼評價宋江

歷史怎麼評價宋江

發布時間:2021-03-02 11:18:55

『壹』 史書上是怎樣評價宋江的

宋江是《水滸傳》中108位好漢的首領,是作品中最重要、最復雜、也是刻畫得比較真實成功的一個形象,同時,又是最有爭議的一個形象。在文學史上,同一個文學形象受到大家見仁見智的評價,本也不稀奇,可像宋江這樣讓大家大褒大貶、毀之譽之的人,還是很少見的,這足以說明宋江這一形象的不尋常。 首先,宋江在作品中具有無比的重要性。宋江的一生窮通存亡與梁山事業的興衰直接相關。不管是從他的位置還是從作品的藝術結構上看,他都處於核心地位。研究宋江,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研究《水滸傳》的核心內容。其次,宋江具有性格的復雜性和形象的歧義性。宋江的性格是非常豐富、復雜、深刻的,在不同情況下會有各不相同的表現。讀者如果不從整體上把握他,便會得出差異極大的結論。有人說他是個「大忠大義」之人,有人說他是個「整天哼著『臣罪當誅兮』的封建主義的奴才」,有人說他是個不可饒恕的「盜魁」,還有人說他是個有著分裂性格的人,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年人,則乾脆表示不喜歡宋江。 我們知道,一個藝術形象的成功與否,並不決定於讀者感情上是否喜愛,而在於「它是否概括了那個歷史時代的某一階層或某一集團的真實生活、性格和真實的精神面貌」,是否具有典型意義。時代發展到今天,我們應站在一個新高度,從歷史的、文化的新視角來分析宋江的精神世界和靈魂,從整體上把握他,從而得出科學的、正確的、富有創新性的結論。 一、宋江是一個性格復雜的人 《水滸傳》中的宋江是一個具有復雜性格的人。宋江是帶著他全部復雜矛盾的性格出場的。作者這樣介紹他: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鄆城縣宋家村人氏。為他面黑身矮,人都喚他做黑宋江;又且於家大孝,為人仗義疏財,人皆稱他做孝義黑三郎。……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更兼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館谷,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是揮霍,視金似土。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託。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貝周全人性命。時常散施棺材葯餌,濟人貧苦,貝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卻把他比的做天上下的及時雨一般,能救萬物。 這個介紹很全面,又很概括。從這里我們知道了宋江出身於地主家庭,受著儒家思想的教育,供職於統治階級陣營,為人又仗義豪俠,喜好結交江湖上好漢。這就勾勒出了宋江形象的草圖,定下了他性格的基調,點出了他生命的主要基因。以後,宋江的性格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他的一切言行都可以從這里找到根源。 忠義是宋江的主體性格,但卻不是他性格的全部;他的全部性格要復雜得多、豐富得多、也深刻得多。他慈悲仁愛,救苦救難,卻又偶爾表現出殘忍狠毒,不擇手段;他頗富政治遠見,極具雄才大略,有時卻有顯得目光短視,昏庸糊塗;他善於聽言納諫,從善如流,有時卻又剛愎自用,拒絕良策;一方面,他以掃除社會黑暗勢力為己任,另一方面,他又以盡忠國君為最高行為准則;一方面,他創建了梁山事業,另一方面,他又毀掉了梁山事業……這些看似矛盾的東西有機地統一在宋江身上,是那麼真實、自然,它們造就了宋江這個特定的藝術形象。 宋江,綽號:及時雨,呼保義 宋江是整部《水滸傳》中第一號人物,作為文學形象,也是最豐滿、最立體、最復雜、最有藝術魅力的一個人。 在《水滸傳》中,宋江原為山東鄆城縣一刀筆小吏,字公明,綽號呼保義。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為人仗義,揮金如土,好結交朋友,以及時雨而天下聞名。因晁蓋等黃泥岡劫生辰綱事發,宋江把官軍追捕的消息告知晁蓋。及晁蓋等上樑山後,遣劉唐送來書信(招文袋)及五十兩黃金酬謝。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閻婆惜之手。無奈,宋江怒殺閻婆惜,發配江州,與李逵等相識。卻又因在潯陽樓題反詩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漢搭救,在刑場把宋江救上樑山,坐了副頭領。後在攻打曾頭市時,晁蓋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頭把交椅。日後,宋江率眾為朝廷招安。在歷次討伐其他起義軍的過程中,梁山好漢死傷甚眾,宋江本人也被所賜御酒毒死。 宋江在一百單八將中排名第一,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貳』 歷史是如何評價宋江的

他不是歷史人物,如果在水滸傳這本書里就是仗義輸財。[個人認為是大官迷]

『叄』 對宋江的評價

他一生做了很抄多善事,江湖上稱他「及時雨」,也是因為他樂於助人。我們只看他上山前做押司這一段,就可以證明。這一段,他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給晁蓋通風報信;二是殺了閻婆惜。這兩件事都是因為保護哥們引起,沒有一件是為自己。有人認為殺閻婆惜是因為吃張文遠的醋,戴了綠帽子,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不合宋江平日為人的邏輯。如果閻婆惜不想告他私通梁山,他是不會殺人的。他自己需要安全,需要清白,梁山弟兄們更需要安全,這才是他殺人的根本理由。上山以後,也經常為了解救落難弟兄而發動軍事行動。比如,打高唐州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解救柴進。為了哥們義氣,他是捨得付出代價的,他東藏西躲,遭了很多罪,還不都是因為救晁蓋。作為水滸提倡忠義的時代背景下,忠義比生命更加重要,而宋江心裡永遠是盡忠義。很多人說宋江是小人,害死很多兄弟好漢,我只能說有這種結論的人只適合看演義。

『肆』 對水滸傳中宋江的評價

《水滸傳》中最值得爭議的人物,就是宋江。
宋江有著不少值得表揚的優點,他對老太公很孝敬,對朋友很仁義,對國家很忠誠,等等,所有的這些,都符合我們所理解和信奉的人生美德。也正是這個原因,在梁山泊,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夠接受他,以至於當天王晁蓋過世之後,他比較順利地成為眾好漢的頭領。這既是歷史給予他的機遇,也是他一直以來積德和努力的結果。說得好聽一點,叫做「順乎民意」。
但是宋江也有很多局限,從前對宋江的批判,曾經把問題歸結到他的「投降」。這個觀點,我不太同意。就政權關系來說,他的行為是一種「投降」。因為他屬於農民軍的陣營,而皇帝所代表的陣營,是屬於貴族地主階級的。特別是他率領眾兄弟攻打方臘,以一個農民軍的力量,剿滅另一個農民軍的力量,這確實也涉及到階級立場的問題。但是,就宋江一貫的思想特點來說,他好象並沒有把自己作為「農民階級」,他始終關注「替天行道」,其中的「天」代表著一種「血統」的延續,說得具體一點,他關心的是「國家」而不是「政權」。按說,以他的軍事實力,殺到開封「奪了鳥位」是有可能的,但是最終這個「血統」的觀念約束著他,使他做出最後的決策。這里的這個「血統」,其實就是他眼中和心中的「國家」。
宋江的局限,其實很昭然。他接受招安,完全是主動的自覺的行為。他的出發點正象他一直念叨的那樣,要給眾兄弟找一個光明的出路。事實上,他的眾兄弟有多少人「稀罕」這樣的「光明的出路」呢?林沖嗎?柴進嗎?盧俊義嗎?花榮嗎?還有本來就生活在底層的阮氏兄弟、李逵等人嗎?可以說,幾乎沒有人稀罕著這所謂的「光明的出路」,而真正需要這「光明的出路」的人,最典型的只有宋江一個人。可是他的結局怎樣呢?從早年的一個押司,到後來的被封為州官,也就那麼一回事兒,還不如他做梁山頭領的地位高。而作為一個押司出身的宋江來說,從押司到州官,也許已經就是一個「光明的出路」啦。按說,宋江很心安理得啦。
宋江的感受,暫且不評。就說宋江為了這個所謂的「光明的出路」,究竟付出了多大的代價。108將損失大半,害死了這么多的自家弟兄,這是其一;剿滅了階級兄弟,偏離了作為「階級」的感情,這是其二。也許還有其三、其四。從綜合績效來看,宋江的行為是得不償失的虧本行為。也許,他這樣做,維護了他內心深處的「國家」和「血統」,但是這樣的一種信念,是不是純粹的高尚,或是純粹的自私,在那個特定的故事中,還真的值得討論。
宋江有他好的一面,也有他不好的一面。評價一個人,就是要全面地看。我也歌頌宋江的不少美德,但是,在歌頌和表揚他的同時,我說,他在一些事情上,其實也是自私的。而且,這種自私,是建立在損人的前提下的,這種行為,有點令人不齒。

『伍』 宋江是怎樣的人,歷史上與文學上是如何評論的,你是如何看待的

個人看法 擅於收買人心,比較大方,又想入朝廷
歷史看法: 大學問家金聖嘆對宋江貶得非常厲害,他說宋江這個人是「下下」。就是「定考下下」,下等里邊的下等。當然我們評價人物不能只顧自己的好惡。我們可以從小說中對宋江的描寫來加以分析。大家知道,《水滸傳》里邊的每一個英雄好漢,基本上只有一個綽號。宋江卻有四個綽號,黑宋江、孝義黑三郎、及時雨、呼保義。而他每一個綽號,都表現了他在這個方面的特點,也表現出了這個人物的復雜性。這是我們理解宋江這個人物要注意的一點。

另外一點,我們應該如何評價宋江這個人的一生?大家的看法也不一樣,一直到今天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水滸傳》第18回宋江剛出場的時候,就對他有一個全面的介紹。他是世代務農,世世代代種地,守一些田園過活。自幼攻讀經史,受到傳統的文化教養。更主要的一點,就是他所從事的職業。他在縣衙里邊當一個押司。所以從他的家境出身以及所受的文化教養和所從事的職業,我們可以判斷,他的家境出身使他有一定的正義感,他的職業養成他處事謹小慎微,隨機應變的習慣,也培養了他喜歡玩弄權術的手段。這是我們對宋江的第一個角度的理解。

那麼第二,宋江到底是仗義的英雄?還是國家的忠臣?我們可以從他上樑山之前和上樑山之後的幾件事來分析一下。上樑山之前,他為了自己的心腹兄弟,私放晁蓋。並且為了怕事情暴露,殺死閻婆惜。從這些事情上來說,我們可以說宋江是一個仗義的英雄。那麼上樑山之後,他就變成了一個義軍的首領,他領導梁山兄弟的幾次戰役,都充分顯示了他的指揮和組織才能。而在受招安之後,他就變成了一個國家的忠臣。他把梁山的堂名由原來的「替天行道」改為「順天護國」,這是一個國家的忠臣才有的行為。所以說無論我們以怎樣的主觀情感對宋江或褒或貶,或愛或恨,都不能否認他是中國古典文學人物畫廊里一個成功的藝術形象。

引用————任她有天

『陸』 歷史上宋江是怎麼樣的

據史家考證研究,在宋代徽宗宣和年間,確有宋江其人及其領導的梁山泊起義,但不像《水滸傳》所寫的有108將,也沒有那麼多生動的戲劇性場面。
梁山泊位於山東西部,原是個很小的湖泊,後因從五代到北宋黃河多次缺口泛濫,使它與四周的許多小湖泊匯成一片,到北宋末年便形成橫八百里水域的大湖泊,湖中港汊交錯,蘆葦縱橫八百里域的大湖泊,湖中港汊交錯,蘆葦縱橫,並有許多天然小島,形勢險要復雜。當時許多破產農民、漁民以及一些被政府通緝追捕的逃犯遂藏匿於此,成群結伙,靠進行一些「非法」活動營生。有若乾股勢力日益增大,人數愈聚愈多,到北宋末年更掀起了多次反抗官府腐敗、盤剝與壓迫的武裝斗爭和農民起義。宋江起義軍就是其中的一股。
宋江起義的導火線是宋朝廷煙解決財政困難,設置「西城括田所」,宣布將整個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為「公有」,規定百姓凡入湖捕魚、采藕、割蒲,都要依船隻大小課以重稅,若有違規犯禁者,則以盜賊論處,貧苦的農民與漁民交不起重稅,長期積壓在胸中的對社會現實的不滿終於像火山一樣爆發了。他們在宋江等人的領導下,鋌而走險,武裝聚險,憑借梁山泊易守難攻的地形,阻殺前來鎮壓的官兵。到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這支農民隊伍正式宣告起義。
史書記載,宋江起義軍中有三十六個主要頭領。他們是宋江、晁蓋、吳用、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張青、燕青、孫立、張順、張橫、呼延綽(《水滸傳》中為呼延灼)、李俊、花榮、秦明、李逵、雷橫、戴宗、索超、楊志、楊雄、董平、解珍、解寶、朱仝、穆橫(《水滸傳》為穆弘)、石秀、徐寧、李英(《水滸傳》中為李應)、花和尚(《水滸傳》有姓名為魯達、魯智深)、武松。宋江起義軍總人數由於史書無記載,無法統計,估計有近萬人。《水滸傳》寫梁山好漢有一百零八將,那是小說家的虛構,作者羅貫中等人「欲成其書,以三十六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郎瑛:《七修類稿》),以使小說更添傳奇色彩以迎合百姓喜好,琅琅上口,便於流傳。但小說畢竟是小說,讀者不可將它當成真實的歷史。
宋江起義軍正式宣布起義後不久,就離開了梁山泊,轉戰於山東青、齊與河南、河北一帶,史書記載說:這支起義軍「橫行河朔、東京,官兵數萬,無敢抗者。」約兩年後,到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義軍從江蘇沭陽乘船進攻海州(今連雲港),被海州知州張叔夜所派伏兵包圍,損失慘重,退路又被切斷。在這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宋江不得不率眾投降,接受朝廷招安,成為宋朝官軍中的一部分。後來宋江部是否去江南出征方臘農民起義軍,史學界有爭論,至今尚無定論。但多數史學家認為,宋江部出征方臘可能性較大。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發生農民起義次數最多的朝代。有宋三百多年,農民起義大大小小有數百次之多,宋江起義只是其中規模與影響都較小的一次。但因南宋時編印出版了《宣和遺事》,把宋江起義史事演義化、故事化;明初又出現《水滸傳》,將宋江起義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動感人,因而使這次本來規模與影響都較小的農民起義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廣泛流傳於民間,以至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但是,小說雖與歷史有聯系,畢竟不完全是一回事,這是我們看《水滸傳》時所要注意的。

『柒』 如何評價宋江

盛世如何洗賊身?依附朝廷子孫存。
待我梁山人皆老,大宋仍有岳王魂。
投金回投遼答非吾願,英雄自古不二君。
替天行道無非議,捐軀國難更可親。
說書雜唱傳後代,天水氣數三百春。
首先,《水滸傳》不是架空歷史的小說,這就決定了梁山的最終結局。
其次,在不違背歷史大框架的基礎上加以適當潤色,讓梁山取得局部性的勝利,增加沖突性,才能夠更加引人入勝。註:這個局部性勝利的前提是在不影響整個歷史走向的基礎上的前提。

再次,在宏觀的歷史背景下,可以選擇讓梁山投金或歸遼,但遼金和宋的關系,猶如抗日戰爭時期中日兩國的關系,投金歸遼,叛國無疑,作者必然不會選。(金遼如日本,宋如民國,作者如共和國時的你我,一脈相承的情感,怎可寫成叛國?)
最後,在考慮到這些重要問題的前提下,深入小說,最好的結局就是接受朝廷招安。歷代謀逆皆是誅九族的大罪,若想梁山血脈得續,妻兒子孫得保,最優的選擇還是接受招安。
方臘起義、鍾楊起義,比梁山規模大的多,也皆稱帝了。童貫出兵,三個月平定方臘。岳飛出師,三個月平定鍾楊。此番比較,梁山嘍啰兵實屬不堪入目。不招必被剿,投敵則叛國。

『捌』 近代歷史名人對宋江的態度是什麼

金聖嘆對宋江的點評是 「 下下」
我也是這么認為的

『玖』 應該怎樣評價宋江

宋江,人喚「及時雨」。早先為山東鄆城縣押司,整日舞文弄墨,書寫文書,是一刀筆小吏。晁蓋等七個好漢智取生辰綱事發,被官府緝拿,幸得宋江事先告知。晁蓋派劉唐送金子和書信給宋江,宋江的老婆閻婆惜發現宋江私通梁山,趁機要脅,宋江怒殺閻婆惜,逃往滄州。被迫上樑山。後宋江做了梁山泊首領。受招安後,被宋徽宗封為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最後被高俅用毒酒害死。

歷史上的宋江只是被一筆帶過的一個人物,如果沒有宋江這個人物,不知道《水滸傳》這部書會變成什麼樣子。因為宋江的仗義疏財,好多人喜歡他,因為他主張招安,好多人厭惡他。那麼怎麼來看宋江呢?通過重讀《水滸傳》,想著通過書中關於宋江的描寫來解讀宋江這個人物。

宋江的初步印象

給晁蓋等人報信,是宋江的第一次出場。剛出場對宋江有一番介紹:「那人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鄆城縣宋家村人氏。為他面黑身矮,人都喚他做黑宋江;又且馳名大孝,為人仗義疏財,人皆稱他做孝義黑三郎。上有父親在堂,母親早喪;下有一個兄弟,喚做鐵扇子宋清,自和他父親宋太公在村中務農。守些田園過活。這宋江自在鄆城縣做押司,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更兼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庄士館谷,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是揮金似士!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託;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時常散施棺材葯餌,濟人貧苦。急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卻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時雨一般,能救萬物。」

這一段介紹在水滸傳中是絕無僅有的,《水滸傳》里邊的每一個英雄好漢,基本上只有一個綽號。但宋江不一樣,宋江是《水滸傳》里邊名號最多的一個,宋江的綽號有四個。一出場就介紹了宋江的三個綽號,這三個綽號實際上就是介紹了宋江的三個性格特點:一個是黑宋江,因為他長得面黑,身體比較矮,這是就他的形體來講的,並不是如林沖、關勝等人英武挺拔,也不如吳用、公孫勝等人那樣溫文爾雅文質彬彬,他長的其貌不揚。第二個是孝義黑三郎,講的是他對待父母,講究孝道,他的孝道貫穿到了他的思想當中,成為他思想的一個部分,並且是他的思想的一個很重要的支撐點;第三個是及時雨,講的是他仗義疏財,扶危濟困,這在後面他陸續和弟兄們交往中能夠看得出來,在這一點上他做得到位。這三個綽號實際上重點介紹了宋江平時的為人和喜好,而且都是正常工作之外的表現,比如「愛習槍棒」、「 揮金似士」、「 排難解紛」、「 扶人之困」等等,這些好處多都具有一些江湖上的感覺,在民間宋江是一個喜歡做好事、願意做好事的熱心人,無論是在家庭倫理上還是在社會關系中他以自己的作為贏得了大家普遍的認可。

私放晁蓋,實際上是他的工作了。智取生辰綱之後,事情敗露,敗露以後,首先宋江知道,宋江見到官府防範梁山晁蓋賊寇公文,有一段心理描寫:「晁蓋等眾人不想做下這般大事!劫了生辰綱,殺了做公的,傷了何濤觀察;又損害許多官軍人馬,又把黃安活捉上山∶如此之罪,是滅九族的勾當!雖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於法度上卻饒不得,倘有疏失,如之奈何?」這段心理活動中傳遞出兩個信息:第一,宋江作為一個朝廷懂法的人,知道晁蓋所犯的一串串事件,每一件事情都是滅九族的的罪,雖然前面是事非得已,可是到了現在已經是不能夠回頭了;第二,宋江擔心晁蓋等人,怕他們出了疏忽和閃失,心中有種隱隱的操心。這是一對矛盾,從理上講,晁蓋等人於法度上饒不得,從情上講,卻不願他們出現閃失。這是宋江很真實的的心理,也是宋江復雜人格的外在表現。

那麼對於這件事,按照常理來說呢,他可以有幾種選擇,一個向上面匯報。說晁蓋竊了生辰綱,現在事情敗露了要把他抓住,這種做法會給他立功的機會,但是同樣會損壞他在江湖和民間的聲譽;第二種選擇他可以聽之任之,不向上面匯報,也不採取別的行動,無論是對官府來說還是對晁蓋來說,這種中庸的處理都能夠說得過去,不告訴官府是因為仗義,不告訴晁蓋是因為公務;第三種選擇就是通風報信,把晁蓋給放走,可是要承擔巨大的風險。他明明知道晁蓋竊了生辰綱以後,犯了彌天大罪,因為晁蓋是他的心腹兄弟,雖然法度上不可能饒恕,但是他要放走晁蓋。這時,宋江是知法犯法,能夠做到這樣在別人可能容易,可是在宋江就很難,這件事證實他是一個仗義的英雄。為什麼這樣說?這需要從他的實際情況來說。他是農民出身,這樣的家境出身,所受的文化教養和所從事的職業,對他的性格都這樣那樣的影響。有幾點是值得注意的,一個因為他不是大官,他只一是個小吏,所以他對百姓的一些疾苦有一些體驗,這給了他仗義疏財的基礎,也有一定的有別於統治者的正義感;因為他在衙門里邊管案牘文書,所以也培養了他遵守法度的習慣,這和他所從事的職業有關系。基於他的職業特點,他能夠做出私放晁蓋的事情來極為不易。這個選擇很重要,也很能夠說明問題,為了義氣他主動承擔了這些風險。這個選擇用事實強有力的說明了他三個綽號所代表的他的為人和性格,私放晁蓋的舉動無疑讓宋江的形象一開始就很高大的立在了人們的面前。

處事的初步印象

宋江聽到晁蓋犯事的情況後,吃了一驚,肚裡尋思道:「晁蓋是我心腹兄弟。他如今犯了彌天大罪,我不救他時,捕獲將去,性命便休了。」心內自慌,卻答應道:「晁蓋這廝奸頑役戶,本縣內上下人沒一個不怪他。今番做出來了,好教他受!」拔濤道:「相煩押司便行此事。」宋江道:「不妨,這事容易。「瓮中捉,手到拿來。」只是一件∶這實封文須是觀察自己當廳投下,本官看了,便可施行發落,差人去捉。小吏如何敢私下擅開?這件公事非是小可,不當輕泄於人。」拔濤道:「押司高見極明,相煩引進。」宋江道:「本官發放一早晨事務,倦怠了少歇。觀察略待一時,少刻坐廳時,小吏來請。」拔濤道:「望押司千萬作成。」宋江道:「理之當然,休這等說話。小吏略到寒舍分撥了些家務便到,觀察少坐一坐。」

這段文字給我們帶來的不是一個一般的宋江,遇到這么大的事情,他內心很緊張,可是並不表現出來,而且在應對之中,他處置得如此得體、周到,既准確的體現了自己公人的身份,也為自己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而且並沒有讓這些人產生懷疑,看得出宋江處事老辣,非尋常人。他通風報信之後臨危更是不慌不忙。知縣看了文書,「大驚,對宋江道:『這是太師府遣干辦來立等要回話的勾當!這一干賊便可差人去捉!』宋江道:『日間去,只怕走了消息,只可差人就夜去捉。拿得晁保正來,那六人便有下落。』」既給晁蓋騰出了時間,也告訴知縣要想得周到,是為了捉住這幾個人。這種處置帶有很強的職業特點,他是一個押司,管的是文書檔案,所以養成他的處事謹小慎微,隨機應變,處事周全,也培養了他喜歡玩弄權術的手段,玩弄權術。

晁蓋上了梁山之後,派劉唐文字送去百兩黃燦燦的金子,以謝他的救命之恩。宋江只象徵性地留下一塊,其餘全讓劉唐悉數帶回,並囑咐道: 「賢弟,你聽我說。你們七個弟兄初到山寨,正要金銀使用;宋江家中頗有些過活,且你在放山寨里,等宋江缺少盤纏時卻來取。」這絕不是虛情假意,更不是怕日後受到牽連,因為在前報信救下晁蓋七人,就是擔著身家性命干係的。這個細節和前面的心理活動是一致的,希望晁蓋他們不要出什麼閃失。而且讓劉唐連朱仝等人的都不用留下,從側面又表現了宋江的處事周密細致,他考慮到驚動的人越多,事情越容易出現漏洞。

宋江怒殺閻婆惜,實際上是宋江被逼上樑山的開始。其實,按照宋江的性格和其平時的為人,在閻婆惜紅杏出牆後,他已經有所知覺,實際上在和閻婆惜的關系中,他本無太多的慾望,已經採取了冷處理的方式,或者如果當時閻婆惜把招文袋當時拿出來還給宋江,他也不會作出殺人的決定。閻婆惜之所以如此有恃無恐地要挾宋江,其實也正是她很了解宋江的日常的為人和性格。

宋江為人

一部《水滸全傳》寫了很多生動的人物,這些人物都具有不同的特點,他們或豪情干雲,或妙算神機,或飛檐走壁,或大氣凱歌,或呼風喚雨,或平雲飛步等等似如,卻從來都是始終如一,性格雖然突出,到底還不算復雜,不給人一絲疑竇。所以讀起來並不有太多考究,只能從人的一般性理解觀念、來完成對人物的評價。但是,《水滸》中只有兩人寫得甚是復雜,除了一個高俅,剩下的就是宋江了。有很多讀過《水滸》的人並不以為他們是全書中最有感性的人物,我不這樣看,我認為《水滸全傳》整個少不了宋江和高俅,一個都少不了!如果說少了別個,可能最多也是在排座次的時候缺少那麼幾個席位,並不影響故事的進展。但若少得他倆,整個的書就沒了章法了。就好像是一棵美麗的桃樹,春日裡結滿了密密的花,待到了秋天,卻一個果子也沒有完成,於是沒有了靈魂。

先不去說那個比後來的秦檜也好不到哪去的高俅,筆下只想講講宋江。因為說起來這個人有點意思,性格有階段性的變化。在書中開始點到他的時候,也不過是區區一濟州府鄆城縣中的一任押司,不過是提筆抄案,記載縣中公屬罷了。所謂才不大於善,志不多於仁。像這樣一記人物,說來本不算做什麼,但偏又平生喜歡棍棒,結交義士,加上那與生具有的豪情,心受儒化的仁愛,於是就有了名氣了,使遠近都知道山東有個『及時雨』的名號。當『七星』在生辰鋼上出了事後,他得知內中有好友保正晁蓋,便急得了不得,冒著生命危險去通了風,反應了重於友情一面。但更重要的還是表現出對當朝不滿的強烈情緒,也說明看穿了當時的黑暗,不願以身全心投所,但卻也迷失了方向,找不到一條通達理想的道路,同時也深感舒展不了報負,這便是開始的宋江。這時人們把他分析成為『沒落的地主階級 』沒有什麼不對,事實上也是這樣,因為那時他沒了追求,沒了定向。可到了後來隨故事的發展就又不是這樣了。

宋江自無耐殺了婆惜之後,人性的險凶也多多少少有所流露,雖說是處於無耐,其中解決的方法或許會有更多,不說別個,要真是大仁大善,跑出綠林總還行吧?但為什麼動了殺念?只一樣,永遠地滅口!也就是說當對自己有了危害之時,決不懷有仁愛一面,並非那種以德報怨的聖賢。於是才狠下心腸,這一狠一經露了出來,就使得宋江對於人情有了另一種認識了。因為他不明白為什麼像婆惜這樣被可憐過的人也要訛詐於他?可見人性醜陋,這使他的性格就起了一定的變化,很小,但還是變了,直到清風塞遇『小李廣』後,更看透了人的面目,一生兩次壞在婦人的手裡,而且都是曾救過的女人,從某種意義上講,心裡已經對女人有了另一種看法,至於說他對於女人的報復還反映在以後;宋江為王英說媒看似英雄敬英雄,然而那一丈青本來是有著心上人的,如此說是做媒還不如說是逼婚,再說既使是說媒也該雙方相差不多才是,這不明明是毀了扈三娘嗎?其實三娘也只是做了家中的犧牲品。破了祝家莊誰知道他還要破哪一庄?在這個時候,宋江在扈家看來,和強盜沒什麼兩樣,如果不割捨三娘誰又知道宋江還會做出什麼事情來。能不從命嗎?因此通過這件事看似黑宋江義氣承諾,稍加分析就知道是以仁義之外裝迫害女性;斟酌一下,當時宋徽宗之時,孝承原以尊從父母為先,婚姻大事哪由外姓作主,更何況滅了祝家莊也是扈家的一大損失,兩庄已將要聯姻。宋江這里呈什麼老大?所以說這里又多了個上邊所說的殘害女人。因此,宋江的性格變化是從女人開始,但他若一直下去,可能這性格上也還算是單一,可偏偏受家訓的干擾,他又開始變了,這一變就變成了老謀深算,這一變就變得或『智多星』吳用也在所不及。

『拾』 如何看待宋江這個歷史人物

宋江是《水滸傳》貫徹始終的主角,也是小說的第一號人物,同時他又是爭議最多的一個人物,現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宋江有幾個綽號,它們各有哪些含義?

《水滸傳》一百零八將每人都有一個綽號,如智多星吳用、黑旋風李逵、豹子頭林沖等等,而宋江卻有幾個綽號。宋江,表字公明,綽號黑宋江、孝義黑三郎、及時雨、呼保義等,現以綽號出現前後次序予以講解。

1、孝義黑三郎:這是從宋江對待家庭關系而講的。宋江處理家庭關系是以孝義為本,特別對他的父親,其他不詳述了。

2、及時雨:主要說他仗義疏財、接濟他人、周濟朋友,在《水滸傳》中有25次這樣的敘述,這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宋江的英雄本色。

3、呼保義:直到今天我們還不能做出圓滿解釋,據考證與宋代一個官名有關,大多學者認為這個綽號反映了宋江對朝廷的態度。

二、如何評價宋江的一生?

在評價《水滸傳》中,對宋江這個人物看法並不一致。最早評價的要數金聖嘆,他說宋江是下等人,貶斥得很厲害。宋江自己也說:貌黑身矮,出身小吏,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眾,手無縛雞之力,身無寸箭之功(《水滸傳》六十八回)。說明宋江還有自知之明。說實話,我並不喜歡宋江,但我們評價宋江要從作品實際和理性出發,不以個人的好惡來斷是非。現我從宋江的家庭出身、文化教養、職業這三方面來分析他。

1、宋江的出身、職業對他思想、性格、生活道路的影響。

小說在宋江出場時介紹說,他和宋太公(宋江之父)在村中務農,守些田園過活,在鄆城縣做押司,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

宋江自幼讀儒家書,受傳統教育,走入社會在縣衙中做押司(小吏),刀筆精通。他的出身經歷和性格,使他了解和體驗百姓的痛苦,有正義感,養成一種辦事謹小慎微、隨機應變,喜歡玩權術。因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遵守法度的習慣。宋江到梁山泊以後,他處理問題比較周全,有人說他虛偽、玩權術,這是他處理問題的一種手段。如俘獲霹靂火秦明,讓位盧俊義等。他犯罪後衙門給他戴上枷,別人把枷打開時,他說不能,這是國家的法度。

2、宋江上樑山前是一位仗義英雄,義放晁蓋,當法與義發生矛盾時,宋江就不顧法度了。他對梁山的事業有一定的貢獻,他為了梁山好漢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殺了閻婆惜。

3、宋江上樑山後,成為義軍的首領。他自己說在文武方面並無過人之處,為什麼還能當梁山泊的首領呢?這是由於宋江有以下優勢:仗義疏財,在江湖中有一定的號召力;關懷兄弟,兄弟遇難設法相救;有一定的組織和軍事指揮才能,如三打祝家莊戰役,他注意總結經驗,從調查虛實入手,又拆散祝家莊與其他二家聯盟等。

4、受招安以後,宋江成為了一個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為國家出力,保人民平安。晁蓋死後,宋江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這對起義軍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滸傳》中宋江的一大關鍵。受招安以後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為「順天護國」,他也由起義軍首領走到服從朝廷的順臣。這時,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熱愛國家的,皇帝代表國家,朝廷不負我,我不負朝廷。他不聽吳用等好漢的勸阻,去征起義軍領袖方臘,打得十分慘烈。

5、悲劇的結局。宋江帶領眾人征方臘以後,原本的108位好漢還剩下27個,其餘的不是犧牲就是出走了,而朝廷並不信任他,對他加害致死。宋江臨死前,唯恐李逵再次造反,讓李逵喝葯酒被毒死。

宋江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義英雄,梁山首領,招安後成為朝廷忠臣,最後是悲慘的結局。

三、如何看待宋江接受「招安」的問題?

1、宋江接受招安有歷史根據,並非是作者憑空創造。

在《水滸傳》第32回,說到招安起初是武松先提出的,宋江表示同意。歷史上關於招安的記載是有其事,但不過100字左右,而小說有相當的發揮,情節也寫得很具體。

2、宋人話本和民間宋江故事,已有招安的描寫。

在《大宋宣和遺事》中就有招安的記載,在民間傳說故事中也有宋江等人招安的內容。

3、對宋江接受招安的看法?

這與宋江矛盾的性格有關。一方面他是仗義英雄,義軍首領,一方面又想報效朝廷,忠君安民。但宋江想招安是一貫的,不像武松雖然開始由他提出的,但宋江提出要招安時,武松第一個站出來反對。而宋江執意招安以報效朝廷,死而後已。

關於《水滸傳》第39回,宋江題反詩: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湖謾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我認為這是他醉酒後信手而題,並不代表宋江的真實思想。

四、關於「兩種《水滸》兩個宋江」之說。

這是湖北大學一位學者提出來的。

1、從版本學的角度看,這種說法不完全符合小說創作的實際。

2、關鍵是應該如何看待金聖嘆對宋江形象的增、刪、改。

金聖嘆把《水滸傳》從一百二十回改為七十回,期間對原文作了大量的改動,包括對小說的增、刪、改,應該說他對《水滸傳》的傳播有功,也有過。

宋江是《水滸傳》里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物。多少年來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我們痛恨宋江,批判宋江的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宋江是《水滸傳》中最為成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一個留有很大空間任後人評說的人物。

閱讀全文

與歷史怎麼評價宋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