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蒼梧多少年歷史

蒼梧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2 10:39:51

A. 蒼梧曾經是哪個王朝的首都

蒼梧郡,來歷史上共有兩處:自
一是楚戰國時期設蒼梧郡,郡治在郴縣(今湖南郴州),轄地大致在長沙郡南、桂林郡北的地區即西漢的桂陽郡與零陵郡地區。
二是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郡治在廣信縣(位於現今廣西梧州、賀州與廣東封開一帶,即西江與賀江交匯一帶) 。

B. 介紹一下廣西蒼梧縣

蒼梧縣位於廣西東部,處西江流域潯江、桂江匯合地區,緊靠桂東中心城市梧州市,「遙連五嶺,總納三江」,素有「廣西水上門戶」及「兩廣咽喉要地」之稱。全縣總面積3506平方公里,轄12個鎮,總人口58萬人。
蒼梧縣歷史悠久,上古為舜游之地,秦漢時代已建郡縣之制。自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縣以來,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歷朝歷代均為州、道、路、府所在地,曾是嶺南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1950年與梧州市分治,並於1952年將治所遷至現址:西江南岸著名的廣西商埠名鎮-龍圩鎮。蒼梧縣人傑地靈,英才輩出,從漢朝的士燮到當代的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濟深和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李沛瑤。
蒼梧縣地處東西結合部,東與廣東封開縣、鬱南縣接壤,距廣州280公里,西距首府南寧380公里,是廣西乃至西部大開放區域最靠近粵港澳的縣份。全縣水陸交通便利,郵電通訊發達。水路溯江而上可直通桂林、柳州、南寧,順江而下則直達珠三角,水路距廣州341公里、香港436公里、澳門384公里。陸路有207、321國道和南梧二級公路在境內通過,正在修建的南(寧)梧(州)、廣(州)梧(州)、桂(林)梧(州)高速公路在縣城附近交匯,屬廣梧高速路段的蒼(梧)郁(南)高速公路將在2005年建成通車。已經開工建設的洛湛鐵路貫穿我縣南北,並將在2008年建成通車。梧州飛機場與縣城也僅一水之隔。縣內鎮鎮已通等級公路,村村都通廣播電視,通信傳輸已實現數字化、光纖化和程式控制化且已覆蓋全縣。2004年開工建設的長洲水利樞紐,投資60億元、裝機容量62.13萬千瓦,建成後將為我縣的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電力支撐。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及泛珠三角經濟區的建立,蒼梧的區位優勢將更為突顯。
全縣亞熱帶季風氣候明顯,年均無霜期331天,年均氣溫21.3℃,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特別適合亞熱帶及部分熱帶生物的繁衍生長。除主產稻穀、木薯等農作物外,還盛產松脂、肉桂、八角、荔枝、龍眼、香蕉、柑橘等南方水果及林產品,是廣西的商品糧基地、中國的八角之鄉以及全國八大產脂縣之一。六堡茶、古鳳荔枝、桂江蜜柚、沙頭遲熟荔枝、大坡沙糖桔等特色產品聞名遐爾、享譽海內外。其他礦產資源、生物資源、水電資源及旅遊資源均十分豐富。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後,古郡蒼梧煥發了勃勃生機,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縣城城區面積比改革開放初期拓展了6.5倍,一大批專業村、文明生態村、小康示範村不斷涌現。近年來,全縣基礎設施建設一年上一新台階,修築了可抵禦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的防洪堤,建成了寬暢亮麗的環城大道,建立起了大坡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和蒼梧縣工業園區,在致力發展原有工業和民營經濟的同時,以工業園區為載體,全力招商引資,引進了一大批外資企業、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蒼梧,正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以及建立泛珠三角經濟圈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有利時機,充分利用國家給予的西部大開發政策、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和沿海開放區政策,積極推進「打造工業蒼梧、建設城市蒼梧、塑造人文蒼梧」的建設步伐,全面實施開放帶動和項目帶動戰略,發展縣域經濟,構建和諧社會,向「富民興縣」新跨越的發展目標邁進。

C. 壯族的歷史有多久(有多少年)

先秦時期,廣西為駱越國,居住著百越中的"駱越"、"西甌"、"蒼梧"人。駱越國是嶺南壯族祖先著名的方國,最早見於《逸周書·王會》,其中提到「路人大竹」,朱右曾《逸周書·集訓校釋》雲:「路音近駱,疑即駱越。」路即駱,此說中的。《逸周書》亦稱《周書》,乃先秦古籍,多數篇章出於戰國,其中所記商周之事,必有所本。在《呂氏春秋·本味》里,又提到「越駱之菌」,漢代高誘註:「 越駱,國名。菌,竹筍。」越駱是漢語提法,意為越(山)谷或越鳥,越人語言倒裝為駱越。「僮」這個民族名稱,是南宋時出現的。宋人李曾伯在上宋理宗的「奏議」中,曾提到宜山有「僮丁」。宋人朱輔在《溪蠻叢笑》中進一步指明南方「洞民」「有五:曰苗、曰瑤、口嘹、曰獞、曰仡佬」。以後歷代均多沿用「獞(僮)」名,到明代「獞」名引用逐漸增多,但往往與「瑤」並舉。到清代對「獞(僮)」名的引用已遍於廣西各地。1949年後,經過深入調查和進行民族識別,人民政府把廣西、廣東、雲南等地自稱「布壯」、「布土」、「布農」、「布泰」、「布班」、「布隴」、「布諾」、「布衣」 、「布民」、「布越」、「布寮」、「布雅衣」、「布曼,」等等的人們統一稱為僮族。後因「僮」字的含義不夠 壯族聚居地區
清楚,又容易讀錯音,一九六五年,按照周恩來總理的倡議,把「僮」改為「壯」,把「僮族」改為「壯族」。
由此可見 壯族從先秦時期就有了 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221年 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歷史時代。經歷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戰國等歷史階段。
就是這樣啦

D. 三國中的「蒼梧」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蒼梧原是百越民族一個大部落的名稱,後以區域名稱延用下來,稱為古蒼梧。蒼梧的地名可追溯到虞舜時期。《戰國策·楚策》曰:「楚南有洞庭、蒼梧。」《漢書音義》曰:「蒼梧越中王,自命為秦王。」可見,歷史上蒼梧早已有之。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國正式設蒼梧郡,轄有廣信、猛陵、謝沫、高要、端溪、臨賀、馮乘、富川、封陽和荔浦等十縣。《漢書》卷28記載:「蒼梧郡,武帝元鼎六年開,莽曰新廣,屬交州,有灕水關。」灕水關即今梧州西面桂江入口處。酈道元《水經注》也記載:「灕水又南至廣信縣入郁水。」

梧州即處在西江、郁水、灕水三江交匯之處。廣信作為蒼梧郡治所達700年之久。其中,作為交趾刺史部,交州首府又有300年的歷史,統領著嶺南的南海、蒼梧等九郡,即包括整個嶺南和越南北方的大片地區,一度是西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史料證實,漢代廣信包括今日梧州和封開兩地。

古蒼梧文化,即關於歷史上古蒼梧時期虞舜開拓嶺南實現中原文化和嶺南文化的結合及其名人輩出的文化現象,既包括中原文化和嶺南文化的結合,也保留有甌駱文化的特質。古蒼梧文化涵蓋范圍包括桂東、粵西和湘南三省繁華富庶之地,內涵豐富,沉積厚重又特色鮮明,影響深遠,是西江文化、嶺南文化的發祥地。

E. 梧州的歷史

位於廣西東部,地處珠江流域中游,是一個具有二千多年歷史的古城。1927年正式設立梧州市。現轄萬秀區、蝶山區、郊區、蒼梧縣、藤縣、蒙山縣,代管岑溪市,面積12585平方公里,人口273萬,漢族占總人口的99%以上。其中梧州市城區面積307平方公里,人口32萬。
梧州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資源十分豐富。 全市森林面積81.18公頃,林木蓄積量 2256.36萬立方米, 用材林主要有松、杉、桉等;耕地面積9.8萬公頃, 糧食作物品種80個,經濟作物品種32個,蔬菜品種236個, 飼養禽畜品種30個,主要農副產品有糧食、甘蔗、柑橙、荔枝、沙田柚、西瓜、茶葉、松脂、竹、桂皮、八角、木薯、粉葛、香芋及中草葯材等,蒼梧縣、岑溪市分別是全國十大產脂縣之一,藤縣是全國無籽西瓜生產和出口基地;梧州各縣(市)盛產豬、牛、雞、鴨,其中尤以岑溪市三黃雞馳名,蒙山縣則是廣西有名的豬花外銷基地;梧州已探明礦產資源30多種,金屬礦主要有鈦、稀土、金、鐵、銅、鋅、鉛、鎢、鉬等,非金屬礦有石灰岩、白雲岩、花崗岩、重晶石、大理石、石英石、硫礦,此外還有稀有金屬和鎂礦。岑溪市花崗岩總儲量20億立方米以上,其中最著名品種「岑溪紅」占總儲量的85%以上,其優良的質地可以與國際馳名的「印度紅」、「巴西紅」等媲美;梧州市山環水抱,風景秀麗,全市共有風光、勝跡、 文物點250多處,著名的有鴛江春泛、中山公園、龍母廟、西竺園、蛇園、白雲山公園,以及蒼梧縣李濟深故居、爽島民俗風情旅遊區和藤縣太獅山、蒙山縣太平天國封王遺址等。
梧州岑溪南渡鎮,相傳在唐昭宗時,在這江邊住著一戶木匠,姓祝名長壽,精通木工手藝,雇請者甚眾,可惜其父輩前七代均不到三十而亡,其父也是二十八歲而終。當木匠出生時,其父為使兒子長命,自幼取名「長壽」,其父死後,祝長壽就過著凄涼的孤兒生活。眼看又到了父親去世的年齡,長壽終日愁眉苦臉,怏怏不樂,擔心自己很快就死去。有一天晚上,他夢見一個身披紅衣,手拿一根竹的道人說:「長壽竹,需謹記,不要埋頭制木器,屋房栽,屋後種,竹神自會祜你活期頤。」他想,這不是暗示要長壽就要種竹嗎?於是木匠暫且拋下木工活,把江邊一帶都種上長壽竹。後來,木匠活到八十多歲。因此,這裡面的世世代代居民都愛種竹。南渡居民,古時有一個獨特的民俗活動,叫菩薩巡江--就是每年雨季洪水到來之前,人們便將菩薩的神像移到一艘綵船上,沿河來回巡遊,通過「渡河放燈」、「殺狗祭江」等活動來保佑人畜平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雖然,有古語雲:「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但是,這里的菩薩巡江,不但保了自己,還保了人們的平安吉祥,今天,人們沿著當年菩薩巡江所到之處,就是希望能藉助菩薩的「靈聖「,保佑家人的無疾無疼,無災無難,老少一生平安。
明朝督師袁崇煥即是藤縣太平新馬村人;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待王李進賢、親王陸順德,均出自藤縣大黎鎮 。
參考資料:梧州文明網

F. 至今已經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現代抄測定,地球的年齡襲是46億年 而中國歷史據記載是從元謀人開始,據今已有170萬年了 順序是:元謀人,北京猿人,山頂洞人,半坡與河姆渡人,大汶口,燧人氏伏羲氏和神農氏的傳說,接著是黃帝和炎帝,堯舜禹,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從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6世紀,這些都無文字記載,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從商朝開始,公元前16世紀建立. 此外,應該還有史前文明. 歷史並沒有嚴格的界限,到底按照人類開始生產生活開始算起還是按照人類有了文明後算起.結果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G. 廣西欽州市有多少年歷史

欽州,古稱安州,具有1400年悠久的歷史,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朝統一嶺南,置南海、桂林、象郡。欽州市屬象郡轄地。
南北朝宋代時期置宋壽郡,梁代設安州。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安州為欽州。據民國《欽州縣志》:「開皇十八年,改安州為欽州,取欽江為名。」。唐武德五年(622年)改寧越郡為欽州總管府,元改為欽州路,明初改為欽州府。
民國年間改為欽縣,屬廣東省欽廉專署所轄。解放後,廣東省設欽廉行政專員公署,1951年改隸廣西省,1955年復隸廣東省。1965年7月再隸廣西壯族自治區,改為欽州地區行政專員公署,下轄上思、防城、欽州、靈山、浦北、合浦、北海七個縣市。
1983年10月8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15號】)撤銷欽州縣,設立欽州市,以原欽州縣的行政區域為欽州市的行政區域。
1983年10月劃出北海市和防城港,1987年7月劃出合浦縣歸北海市管轄,1993年5月防城港市成立,劃出防城縣和上思縣歸防城港市管轄。
1994年6月28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4]62號:撤銷欽州地區、欽州市,設立地級欽州市,新設欽北區、欽南區,市人民政府駐新興路。
欽州市轄原欽州地區的浦北縣、靈山縣和新設的欽北區、欽南區。
名稱來源

在先秦時期,欽州屬百越之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欽州屬秦設象郡所轄;從漢朝、三國一直至晉時期,欽州屬交州合浦郡所管,於南朝末元嘉第一次建制,稱為末壽郡,公元598年(隋開皇十八年)易名為欽州,取「欽順之義」,此為欽州的最早得名。之後一直沿用此名。
1949年12月7日解放後,欽州先後屬廣東省欽廉專區,廣西省欽州專區,廣東省欽州專區,廣東省合浦專區,湛江專區,廣西省欽州專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專區,1994年6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消欽州地區,設立地級欽州市,欽州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3行政區劃

H. 蒼梧路的歷史變遷和由來。

上海市蒼梧路是解放後新開辟的道路,由於其位於上海市西南部,根據當時的規則,便採用我國西南地區(主要是桂、黔兩地)的地名命名道路。蒼梧是廣西梧州的古稱,也是其下轄縣,故名。

上世紀50年代中,上海市規劃拓展上海城市,加快上海建設,計劃以中山環路為起點,開辟彭浦工業園區、桃浦工業園區、曹楊路工人住宅區等,在全線完成中山環路改造後,在環路沿線和外側興建或拓展了數以百計的馬路,開始面臨如何為眾多新馬路命名的困惑。最終確定以中國行政地名作為路名的基本原則,在具體實施中則將中山環路相近的地方劃為若干「塊」,以同方位的行政省的地方名作為道路名。
具體講:
1、位於上海東部的浦東地區路名使用山東省的行政地名,如濰坊路、嶗山路、棲霞路、榮成路、乳山路等;
2、控江路到寶山地區位於上海東北,則統一使用中國東三省地名,如控江路、鳳城路、靖宇路、打虎山路、長白路、圖門路等;
3、今曲陽街道則使用河北省地名,如曲陽路、密雲路、玉田路等;
4、今彭浦地區位於上海市正北,則使用中國正北的山西省地名,如汶水路、聞喜路、萬榮路、臨汾路等;
5、普陀區中山北路以北的區域位於上海市正北偏西,就使用中國正北偏西的陝西省地名,如鎮坪路、石泉路、延長路、子長路、嵐皋路等;
6、天山路到桃浦位於上海的西北,則多使用甘肅省地名,如敦煌路、古浪路、祁連山路、武威路等;
7、長風公園一帶位於上海的西面,則大多使用四川省地名,如金沙江路、大渡河路、丹巴路、中江路等;
8、桂林公園一帶位於上海西南,則多使用中國西南的廣西、貴州省地名,如桂林路、田林路、蒼梧路、桂平路、欽州路等。

這種城市道路命名的方式有諸多的優點,除了為新道路命名提供方便外,還有較明確的指向性,你如多一點行政地名的知識,就能初步判斷該馬路在上海的大致方位,同樣,你也能通過上海馬路的名稱,增加一些中國地理知識。

I. 古時候的"蒼梧"在現在的哪裡

古時候的蒼梧在今湖南的永州!湖南永州的「蒼梧」之名沒有史書記載,但從史書中殘存的只言片語可以確定古蒼梧就在今湖南的永州。
一,永州有蒼梧山。史書記載的蒼梧山是今天的九嶷山,但其實是郭璞弄錯了,古蒼梧山其實是今天的永州陽明山,這才符合《山海經》記載的「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的方位。
二,《水經注》記載今天連雲港的雲台山(即花果山)是唐宋時期的蒼梧山,是「是山自蒼梧徙此」,證明永州的蒼梧山被「搬」走了。其實是一個官府的除名改名的過程,即,將永州的蒼梧山改名為舂山,同時將連雲港的郁洲山改名為蒼梧山,真正的山是搬不走的。
三,史書記載楚國有蒼梧郡,蒼梧郡的南大門是「厲門(《戰國策》:故楚南塞厲門而郡江東)」,而厲門就是今天永州江永縣與廣西恭城縣交界的龍虎關;史書沒有記載秦有蒼梧郡,但出土的秦簡及早期漢簡都明確記載秦漢之際有蒼梧郡;《史記》為漢初八大異姓王中的六位異姓王寫了傳記,而最忠心的長沙王吳芮(唯一傳了五世的異姓王)卻沒有傳記,因為吳芮的長沙國包含原蒼梧郡,為了抹掉原蒼梧郡的記憶就連吳芮的傳記也一塊抹掉了;廣西的蒼梧之名始於漢武帝設立蒼梧郡(更早可追溯至南越王趙佗封趙光為蒼梧王),是在湖南永州的蒼梧之名消亡之後。所以,永州的「蒼梧」之名的缺失是「故意遺忘」的結果(開疆拓土民族融合社會穩定的需要)。
四,雖然正規的史書對永州的「蒼梧」之名沒有留下只言片語,但後期的詩作中卻有很多的痕跡殘留。李白的《贈盧司戶》里就說了「待我蒼梧間」,盧象當時在永州等李白,而李白卻用了「蒼梧」二字,證明唐朝時大家都還知道永州就是古蒼梧;柳宗元《零陵春望》中「萬里蒼梧陰」,明明寫的是「零陵春望」,柳宗元卻說「萬里蒼梧陰」,證明柳宗元也是知道永州就是古蒼梧的。像這樣在詩作中用「蒼梧」代指永州或零陵(一地二名)的詩作還有很多。
五,被誤稱作蒼梧山的九嶷山周圍現在留下很多與舜活動有關的地名,應該是「舜南狩」時留下的記憶。永州留下的與舜有關的地名相當多,曾經的歷山、諸馮(馮乘縣即如今的江華縣)等,流傳至今的九嶷山舜皇岩等等,包括永州的母親河瀟水都與舜有關。瀟水的上游支流之一叫「消江(永明河)」,瀟水的名稱就來自於「消江」,改字而已。而消江之名很可能來自於舜死於此處而歸葬於九嶷。
種種跡象都表明,漢武帝之前的古蒼梧之地就在今湖南的永州。

J. 蒼梧歷史縣梨埠鎮原地名

叫「梨木根」,來簡稱「自木根」,因成圩之時,附近有一顆很大的梨木根部。
民國初廣東商人在此收購木材、竹、柴、炭等土特產,六堡等地都是通過木船經梨埠,在通過賀江往梧州和廣東經商。解放後,圩場隔河分新舊圩,市場在南岸新圩。由於經商頻繁,漸成商埠,叫「梨埠」,成為圩後叫「梨埠圩」,民國36年稱梨埠鄉。
1950年10月稱第九區。
1952年5月改為第十一區。
1953年仍為第十一區。
1955年9月改稱梨埠區。
1962年10月稱梨埠區。
1966年1月稱梨埠公社。
1984年9月改為梨埠鄉。
1993年改為梨埠鎮。
現在很多附近的村民(特別是梨埠村的),去街上都是說去「木根」的。
希望對你有用。
有問題再交流和探討。

閱讀全文

與蒼梧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