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肥西歷史淮軍將領多少人

肥西歷史淮軍將領多少人

發布時間:2021-03-02 10:30:44

❶ 湖南提督有哪些是淮軍將領

周盛波:安徽肥西人.淮軍盛字營首領、盛軍統領。甘肅涼州鎮總兵,湖南提督專。以屯田試驗生產小站稻而聞名。屬

周盛傳:安徽肥西人.淮軍傳字營首領。廣西右江鎮總兵,湖南提督。以屯田試驗生產小站稻而聞名。

❷ 誰能介紹一下淮軍的歷史詳細點謝謝了。

晚清在曾國藩指示下由李鴻章招募淮勇編練的一支軍隊。淮軍出於湘軍。1861年(咸豐十一年),太平軍向上海進軍,上海守備清軍不能抵抗,外援英軍未到,是時曾國藩為兩江總督,湘軍駐安慶,上海地方官紳派代表向他求援。曾國藩早有用湘軍制度練兩淮勇丁的計劃,即命他的得力幕僚李鴻章招募淮勇,於1862年3月(同治元年二月)在安慶編成一軍,稱「淮勇」,又稱「淮軍」。其後,淮軍乘英國輪船,闖過太平天國轄境,前往上海,與英、美各軍合作對抗太平軍。淮軍成立時有六千五百人。1862年4、5月間抵上海後,又以外軍的支援和上海海關稅收購置洋槍洋炮,擴編部隊。至1864年,淮軍先與英、法軍和常勝軍相勾結,在上海附近對抗太平軍,繼配合湘軍在蘇、浙等地進攻太平天國。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南京)陷落後,1864年秋冬,淮軍經過裁撤,尚存一百零四營,五萬餘人。1865年至1868年間,作為清軍主力,在曾國藩、李鴻章率領下,先後在安徽、湖北、河南、山東、江蘇、直隸(約今河北)等地,與捻軍作戰。捻軍被鎮壓後,淮軍擔負北自天津、保定,南迄上海、吳淞,南北數千里江海要地的防守。李鴻章以淮軍勢力為基礎,掌握了國家外交、軍事和經濟大權,成為晚清政局中的重要人物。 淮軍營制,出自湘軍。每營五百人,用抬槍、小槍一百二十餘桿。1863年,各營於營、哨官外別延西洋軍官充任「教習」,訓練洋操,並改抬槍、小槍等隊為洋槍隊;其劈山炮隊亦改為開花炮隊。因使用新式兵器需人較多,故每營人數連長夫在內增至七八百人不等。1877年(光緒三年),又參照德國營制,建立克虜伯炮隊。因此,在中國近代兵制史上,由湘軍創立的勇營制度,到淮軍則發展為參用西法的制度。淮軍雖承襲湘軍制度,但訓練用洋操,兵器是洋器,並聘有西洋軍官為教習,這和當年湘軍用土法土器與由書生自任教練者迥然有別,成為中國軍隊近代化的開端。但淮軍並未改變勇營舊制,因而體制本身存在種種矛盾和弊端,例如,營以上指揮困難,統領與統領之間各不相下。淮軍延聘西洋軍官僅用於平時教練,戰時調度仍由將弁。淮軍的統領、營官、哨官都未習西法,作戰時由他們妄行調度,軍隊平日所學全歸無用。 1884年中法戰爭時,淮軍在廣西戰敗,張樹聲、潘鼎新被革去督、撫職;中日甲午戰爭中,丁汝昌指揮的北洋海軍和葉志超、衛汝貴統率的陸軍遭到慘敗,淮軍勢力遂逐漸衰落。袁世凱的新式陸軍產生後,淮軍即失去了國防軍的地位,變為次要的巡防隊。光緒、宣統之交,革命軍圖謀在長江起義,清廷乃調北洋淮軍巡防隊一部移防長江,後來張勛曾指揮這支部隊在南京與革命軍作戰。淮軍巡防隊迄清亡而尚存。

❸ 合肥都有哪些歷史名人

合肥名人
安徽合肥歷代名人:
楊行密:長豐人。五代十國吳國開國皇帝。吳太祖。
包拯:肥東人。天章閣待制 、龍圖閣直學士,權三司使。任樞密副使。知開封府時,以廉潔著稱,執法 嚴峻,杜絕吏奸,不畏權貴。被作為「清官」
形象,為歷代民眾所稱頌。
余闕:元合肥人.散文家.刑部主事。淮西宣慰使.淮南行省右丞,不會阿諛權貴,棄官歸廬州。後又被起用,仍直言敢諫。明宋濂在《余左丞傳》中說:「闕在位,知無不言,言峭直無忌。人勸闕少避禍,其曰:『吾縱昏,豈不知披麟為危。委身事君,身雖殺,弗悔也』。」《元史》本傳稱余闕「留意經術,《五經》皆傳注。」
吳復:肥東人。明代開國大將。安陸侯。
葉升:明代開國大將。鎮遼東,修海、蓋、復三城。
張德勝:肥東人。明代開國大將。蔡國公。
陳文:明代開國大將。東海侯。
濮英:明開國大將領。金山侯 進贈樂浪公。
濮子玙:明開國大將。西涼侯。
趙庸:合肥人。明代開國大將。南雄侯。
楊璟:合肥人。明代開國大將。營陽侯。追封芮國公。
龔鼎孳:明末清初名聲顯赫的詩人。與錢謙益、吳梅村並稱「江左三大家」。
李文安 :李鴻章父親。刑部主事。
李翰章:李鴻章長兄。 湖廣 兩廣總督 。
李鴻章:肥東人。北洋軍政首腦。掌管清廷外交、軍事、經濟大權。
龔鎮洲:鐵血軍參謀長。領導了江蘇清江起義。「鐵血大將軍」
龔照瑗:1893年11月諭命為駐英、法、比、意公使。
劉銘傳:肥西人。台灣首任巡撫。
張樹聲:肥西人。鎮壓太平軍及剿捻。署兩江總督兼通商大臣。任兩廣總督,署直隸總督,署 北洋通商大臣。
周盛波:淮軍「盛字營」首領,歷任甘肅涼州鎮總兵、湖南提督等職。以屯田試驗生產小站稻而聞名。
周盛傳:淮軍「傳字營」首領,歷任廣西右江鎮總兵、湖南提督等職。以屯田試驗生產小站稻而聞名。
聶士成:直隸提督。在天津八里台壯烈殉國。
葉志超:中日平壤戰役清軍主帥。「如日軍合圍,清軍將會全軍覆沒.葉與眾將商議後,下令乘夜出平壤,向北撤退.17日,北洋艦隊在大東溝海戰中失敗,清軍後路更為危險.葉志超率軍突出重圍,急行軍回到國內」。
唐殿魁:肥西人。淮軍銘字營總兵。謚「忠壯」。
唐定奎:肥西人。記名提督。實授福建陸路提督。同治十三年日軍侵台,奉命赴台抗日,迫使日軍議和退走,為保衛祖國神聖領土台灣建立功勛。
章高元:淮軍大將。署天津慎,後徒重慶鎮。每臨陣「率騎馬前往,以率士卒,視彈子如無物」。
王孝祺:合肥人。淮軍將領。署潮州、碣石總兵。北海鎮總兵。
李經方:肥東人。出任欽差全權大臣,清廷商約大臣。以郵傳部侍郎首任郵政總局局長。
李經羲: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李鴻章的侄子、曾任清末雲貴總督。
龔心湛:北洋政府財政總長兼國務總理。
賈德耀:北洋政府國務總理。曾任陸軍總長。追贈上將。抗戰初期曾拒絕為侵略軍「維持局面」,有「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語。
段祺瑞:皖糸軍閥首領。「北洋之虎」。國務總理。「中華民國臨時執政」
段芝貴:北洋政府陸軍總長。定國軍前敵總司令。
王揖唐:北洋政府內務總長。曾任安福國會從議院議 長、南北議和北方總代表。
吳光新:北洋政府陸軍總長。陸軍訓練總監。曾任湖南督軍。長江上游總司令。被國民政府追贈為二級上將。
龔友元:淮軍舊將 北洋陸軍將領。
阮忠樞:出身於淮軍將領家庭,由李鴻章推薦入新建陸軍,管理軍制餉章文牘機務,成為袁世凱重要參謀人員。
吳新田:直系將領。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畢業。北洋陸軍中將(1916年3月9日升
時為第七師第十四旅旅長)。第二集團軍第五軍軍長。軍事參議院參議。
吳 谷:長豐人。與趙聲、倪映典等成立同盟會南京支部。後追贈為陸軍上將。
倪映典:長豐人。1909年2月因新軍與警察局發生沖突 ,他決定提前起義。後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
范鴻仙:與於右任等主編《民呼日 報》,《民吁日報》,《民 主日報》。「鐵血軍總司令」。被國民 政府追授以陸軍上將銜。
劉和珍:烈士。她十四歲時父親死在合肥,母親何氏,江西人。「遺下她的母親和兩弟一妹在南昌生活,入女師大後改為江西南昌籍。」
衛立煌:國民革命軍上將。「五虎上將」之「虎將」。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東北戰區最高司令長官。
吳忠信:國民黨首都警察總監。貴州 安徽省府主席。國民黨蒙藏委員會委員長。中央黨部秘書長等職。
余心清:策動國民黨第十一戰區司令孫連仲反蔣兵變,遭到國民黨反動派逮捕。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國家民委副主任,國民黨中央常委。
董寅初:肥西人。中國致公黨中央主席,中央名譽主席,著名愛國僑領、社會活動家。
張勁夫:國務委員兼國家經委主任。
柯武東:肥東人。紅軍第一軍團紅三軍第三軍第一縱隊司令員。
徐百川: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第三十三師長。
蔡炳炎:陸軍少將。黃埔一期國民黨18軍67師201旅旅長。淞滬會戰壯烈殉國。追為中將。
張義純:中將。桂系國民黨第二十一集團軍軍長。
史文桂:中將。國民黨軍炮校教育長、台灣炮兵司令。
劉和謙:肥東人。海軍一級上將 台參謀總長。
羅本立:肥東人。陸軍一級上將。參謀總長。
鄭為元:上將。國防部長。
郭寄嶠:上將。國防部長。曾任第十四集團軍參謀長和第一、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謀長,亦曾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前敵總司令部參謀長。
劉和鼎:上將。駐閩綏靖司令官。國民黨11集團軍副總司令。
丁之發:上將。國防部督察部主任 聯勤總司令。
湯堯 :上將。國民黨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陸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
王亞樵:中國暗殺王。「鐵血鋤奸」先後策劃刺蔣、刺宋、刺汪暗殺,聞名於世。任淞滬抗日義勇軍司令,積極配合十九路軍抗日。派尹奉吉炸死日本派遣軍司令陸軍大將白川義則。沈醉先生曾風趣地說:世人都怕魔鬼,但魔鬼怕王亞樵。
吳半國:肥東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張如屏:長豐人。黃埔軍校六期畢業。曾任合江省軍區政治部主任,中共合江省委秘書長。建國後歷任中南軍政委員會人事部第一副部長、武漢水利電力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湖北省第四界政協副主席等職。第五界全國政協常委。
楊振懷:水利部部長、黨組書記。全國人大環境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汪紀戎:女.肥西人.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
葉厚榮:肥西人。天津市政協副主席,市委統戰部部長(現任)
徐立全:安徽省副省長(現任)
柏蘇寧:肥西人。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現任)
周本立:肥東人,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現任)
孫安華:長豐人。中共江蘇省委常委、省九屆政協副主席、省委政法委書記(現任)
王建煊: 台灣經濟部長
蒯壽樞:佛學人物。「中國佛教復興之父」楊文會弟子(楊為安徽石台人)。國民黨政府駐日學務總裁。
亞明:新金陵畫派後期代表人物。新金陵畫派四大家之一。新金陵畫派中堅組織者與推動者。
葛介屏:書法家。是中國當代僅有的幾位書寫篆隸高手之一。
張琴襄:合肥人 學習繼承了鄧石如、包世臣的書藝精髓,以篆隸稱雄。
張充和:女 著名旅美書畫家。曾擔任美國崑曲學會的總顧問。《仕女圖》
張元和:女 旅居美著名崑曲家。顧傳玠之妻
張允和:女 崑曲家。《崑曲日記》。周有光之妻。
張兆和:女 民國女作家。《費家的二小》、《小還的悲哀》、《湖畔》、《招弟和他的馬》。沈從文之妻。
梁小斌:朦朧詩六個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雪白的牆》、《中國,我的鑰匙丟了》等篇章是梁小斌的代表作。
唐德剛:旅美著名歷史學家。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曾協助胡適、李宗仁等人作口述自傳。曾任紐約文藝協會會長。
劉文典:語言學家。畢生從事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在校戡方面成績尤為顯著。國立安徽大學校長。
楊寶森:京劇大師。「四大須生」之一。
胡允恭:長豐人。前福建師范學院院長。
鄭大章:著名化學家。師從居里夫人學習放射化學的第一位中國研究生。
獲法國國家理化博士學位。鐳學研究所副所長。首創的「水法」找礦,國外一直沿用到20世紀60年代。
1938年底從大量鈾鹽中分離制出很強的新β放射源,發現了β射線的吸收系數隨放射源周圍物質的性質而改變,由此形成背散射法鑒別不同支持物質其及厚度的理論。
楊武之:中國早期從事現代數論和代數學教學與研究的學者。中國因數論研究而成為博士的第一人。
楊振寧:1957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國際理論物理界權威。9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盛綱:肥東人。電子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校長(1985-2001)。為等離子體微波電子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彭一綱: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名譽院長。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周本謙:建成全國高溫熱物性測試基地金屬所部分。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正國:第三軍醫大學交通醫學研究所所長,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家洋:肥西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美國布蘭代斯大學生物學博士學位。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牛維麟:肥東人。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長年從事教學和行業教育管理工作,對該領域有著系統而深入的研究。
郁道銀:肥東人 天津大學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
天津市光學學會理事長。現正承擔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心血管造影圖像中血管網的提取與三維重建"等項目。
黃德雙:肥東人 工學博士、雙博士後。紐約科學院院士。
鄭永飛:長豐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副院長、化學地球動力學研究實驗室主任。兼任《科學通報》執行副主編、《Geochemical
Journal》Associate Editor、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副理事長。
史存直:語言學家。歷任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音韻學研究會顧問,全國高等院校文字改革學會顧問、全國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會顧問,上海市語文學會副會長。
瞿林東:北師大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負責起草高等學校歷史學科「十五」研究規劃及課題指南(草案)工作。主編:《中國中學教學網路全書·歷史卷》等。
段開齡:美國著名保險學教授。被譽為「保險先生」。美國天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段祺瑞之孫。
吳光傑:軍事譯著專家。
吳新智:古人類學家。考古學家。中科院研究員。古人類研究室主任。所長。中國解剖學會常務理事,人類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古生物學會理事。《人類學學報》副主編。
李家同:台灣清華大學校長。
王唯農:台成功大學校長。
賈成炳:中央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現任)曾任機械工業部人勞司司長、辦公廳主任、部黨組成員。
沈榮駿:中將。原國防科工委副主任 神舟一號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
溫光春:中將。肥東人。總後勤部副部長(現任)
徐承雲:中將。肥東人。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現任)
徐法寬:少將。長豐人。海軍裝備部總工程師 (現任) 原二炮裝備技術部特裝陣地管理部長
劉正宗:少將 。原安徽省軍區副司令員。
龔澎:才女外交家。龔鎮洲之女。建國後歷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外交部部長助理。喬冠華夫人。
龔普生:合肥人(生於上海)。聯合國問題專家。龔鎮洲之女。新中國外交部第一位女副司長,1979年11月29日被任命為中國首任駐愛爾蘭大使,時年66歲。她是新中國150餘位首任大使中第一位女性,也是第二位駐歐洲國家的女大使。
李道豫:生於上海。前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前駐美大使。
楊元慶:聯想集團董事長。
趙經徹:肥東人。兗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國貿促會煤炭行業分會(商會)副會長(皆為現任)
蔡永祥:肥東人。錢塘江大橋衛士。1966年僅18歲的蔡永祥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表彰他的英雄業績,南京部隊黨委決定追認蔡永祥同志為中共正式黨員,並追記一等功。
宋有明:前中國駐溫哥華總領事館總領事。現加拿大-
中國貿易理事會榮譽顧問;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特邀顧問;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理工學院高級顧問等。
吳世珊:女 第一個被批准進入美國的中國新娘
。美國華人婦女商會創會人、紐約皇後華人婦女會理事長、《婦女心聲》總編輯、《美東時報》社顧問。
查明哲:中戲導演系79班畢業生.「殘酷導演」.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導演.代表作有《死無葬身之地》.《紀念碑》.《文化部2000年春節電視晚會》等.
王曉鷹:中戲導演系79班畢業生.中國第一個戲劇導演博士生,現為國家話劇院副院長.代表作品:探索戲劇《魔方》、《浴血美人》.
雷國華:女 中戲導演系79班畢業生.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導演.代表作品:《蛇戀》《原罪》《生死界》等.
吳靜嫻:女
台灣電視連續劇《星星知我心》《京華煙雲》主演。1970年獲選為台灣十大歌星,1971年獲選為香港十大歌星。1983年因參加電視連續劇[星星知我心]演出,於1984年獲金鍾獎最佳女演員。因[星星知我心]在大陸播出造成轟動,成為大陸最受歡迎的藝人,目前在正聲公司及華衛電視台主持聯播的節目[我為你歌唱]。
奚秀蘭:女
曾獲1978年國際演唱會最佳歌唱獎;她灌唱的歌曲[我的祖國],獲1982年香港"白金唱片獎";同年,她唱的[阿里山的姑娘]在台灣被評為第一名;她唱的其他歌曲還獲過兩次"白金唱片獎"和五次"黃金唱片獎"。1984年應中央電視台的邀請,參加春節聯歡晚會,成功地演唱了[我的祖國]等十多首歌曲。1985年在上海發行[大地回春]磁帶,這是香港歌星第一個在內地發行的原聲帶。
田歌:女 北京電視台電視導演兼節目主持人。美國新聞文化署邀請的第一位中國電視主持人。
張恆:女 影星。主要作品:《還珠格格》中飾演塞婭公主,《紅色康乃馨》等。
李琳:女 影視明星 主要作品:《歷史的天空》《搭錯車》《茶色飄香》、《弄潮兒女》、《大漠祭》等電視劇
《關中刀客之肉瓤子》。《25個孩子一個爹》等電影。
張燕:女
中國民歌四小花旦之一。《人間第一情》《在希望的田野上》《中華滿堂紅》《新世紀艷陽天》《阿里山新歌》《月亮女兒》《採茶少女》《歡天喜地》曾獲:97年迎香港回歸"飛圖杯"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第一名."98全國聲樂新人新作品比賽民族唱法"第一名.
01年CCTV--MTV音樂頒獎盛典獲內地最佳民歌獎. 01年10月〈新世紀艷陽天〉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01年〈阿里山新歌〉獲第六屆康佳杯音樂電視大賽金獎. 02年獲第八屆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唯一的"最佳民歌類歌手獎".
李娜: 女
中國女子跳水運動員。2000年在第27屆奧運會上,與隊友桑雪合作獲女子跳台雙人金牌,10米跳台個人銀牌。1998年在世界盃大獎賽中獲10米跳台冠軍。1999年在世界盃跳水比賽中,與桑雪合作獲雙人跳台冠軍,10米跳台單人亞軍。2000年在世界盃賽中,獲10米跳台單人、雙人(與桑雪合作)2枚金牌。
劉敏:女 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舞蹈界唯一一個在全國性舞蹈大賽中獲"三連冠"的青年舞蹈家。
吳伯華:肥東人。淮軍華字營統領。
吳毓蘭:肥東人。淮軍華字營副營。官至天津布政司。一品封典。
吳育仁:肥東人。直隸通永鎮總兵。官至正一品。
吳中英:肥東人。中將。安徽布政司司長。
李銑:合肥人.國民黨中將。陸軍總司令部附員.
魏超:合肥人。現任合肥市安徽新長江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秦皇島渤海物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級政工

❹ 李鴻章淮軍人數

淮軍是在曾國藩指示下由李鴻章招募淮勇編練的一支軍隊。因為兵員及將領主版要來自權安徽江淮一帶,故稱「淮軍」。淮軍成立時有六千五百人。1862年4﹑5月間抵上海後,又以外國侵略者的支持和上海海關稅收購置洋槍洋炮,擴編部隊。1864年秋冬,淮軍經過裁撤,尚存一百零四營,五萬餘人。

❺ 淮軍是由哪些人組成請列舉有關戰例及其屠殺。

李鴻章於清同治元年(1862年)創辦的一支勇營軍隊——淮軍,在中國近代社會存在近40年,並深為清王朝所倚重,究其原因,除諸種社會歷史因素之外,它本身的近代化(或稱「西化」),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本文擬就淮軍近代化問題略抒淺見。

淮軍的近代化,包括武器裝備、組織編制、訓練教育等方面,其中以武器裝備近代化為先。

淮軍成軍時,一切均仿湘軍,武器裝備主要為大刀、長矛、小槍(鳥銃)、抬槍、劈山炮等舊式兵器。同治元年八月(1862年9月),淮軍進駐上海還不到五個月,李鴻章就已令淮軍各營添練洋槍小隊,共有洋槍千桿。在鎮壓太平天國革命的過程中,淮軍裝備洋槍的數量不斷增多。同治三年五月,李鴻章稱:淮軍槍炮最多而精,郭松林、楊鼎勛、劉士奇、王永勝四軍1.5萬人,洋槍萬余支,劉銘傳所部7000餘人,洋槍4000支。在鎮壓捻軍起義時,淮軍陸師5萬餘人,約有洋槍4萬桿,摒棄了舊式兵器的大部,而裝備近代西洋槍炮。以後,淮軍所裝備的西洋武器,也隨著西洋武器的不斷更新而更新。洋槍由前膛更新為後膛;洋炮則由前膛短炸炮更新為長炸炮、後膛鋼炮。

淮軍的新式武器裝備,最初主要是通過各種渠道購自外洋。但是,向外洋購買價格昂貴,又緩不濟急。因此,在向外洋購買的同時,開始自設局廠製造新式軍火,首先製造新式軍火的兵工廠,有上海的三個炸彈(炮彈)局,統稱「上海炸彈三局」,分別由英國人馬格理、淮軍將領丁日昌、韓殿甲負責,用機器製造開花炮彈。淮軍攻陷蘇州後,李鴻章把由英人負責的上海炸彈局遷至該地,並購買機器設備,成立蘇州洋炮局,每周可生產1500至2000發槍彈和炮彈。同治四年五月,李鴻章在丁日昌、韓殿甲兩炮局的基礎上,又購買了美國的機器設備,組建了規模更大的江南製造總局。該局生產的新式軍火種類繁多,有西式前膛來福槍、林明敦邊針槍、林明敦中針槍、黎意兵槍、快到新槍,九磅子前膛炮、阿姆斯脫郎800磅大炮、100磅至380磅大炮,以及各種火葯、槍炮子彈和水雷等。李鴻章署理兩江總督後,把蘇州洋炮局遷至南京,擴建為金陵製造局,製造各種槍炮子彈等。同治九年,李鴻章調任直隸總督後,即接管由通商大臣崇厚督辦的天津機器局,並加以擴大。以上幾個兵工廠全部採用大機器生產,所製造的各種新式武器、彈葯,全部或部分供應淮軍,使其武器裝備的近代化有了基本保證。

淮軍在武器裝備方面的變化,相應地在組織編制方面也出現了一些變化。首先,是洋槍隊的增設。淮軍初起,以營為單位,每營由刀矛、小槍、抬槍、劈山炮等隊混編。同治元年八月,淮軍各營已編配洋槍小隊;淮軍程學啟部於十月還組建了洋槍營。這在當時已算是一種新式編制。其次,是炮隊的編成。同治三年五月,淮軍由程學啟和劉銘傳所部炮隊,組建成專門的炮兵部隊。旋又接管常勝軍炮隊600人。次年,淮軍共組建開花炮隊四營,均裝備了開花炸炮。到光緒三年(1877年)淮軍仿德國炮兵營制,組建新式炮隊19營,裝備德國克虜伯後門鋼炮114尊。第三,淮軍增編了名為「長夫」的「工程兵」。長夫之制本於湘軍,每營設180人,承擔搬運彈葯、軍裝、抬槍、劈山炮等雜役。隨著武器裝備和作戰方式的改變,淮軍的長夫則主要擔負修築洋式炮台、營壘和疏河、修路等工程任務,與西方早期的工程兵相似。此外,淮軍中編有騎兵部隊。騎兵雖屬清軍舊有建制,但淮軍的騎兵已與舊式騎兵不同,弁兵皆裝備雙響短洋槍。

淮軍武器裝備的近代化,必然導致採用先進的訓練方法。淮軍剛到上海,李鴻章就密令其將弁學習外國軍隊的「臨敵布陣之法」。隨後,淮軍將領劉銘傳聘請一名法國軍官,在營中教練施放洋槍。從同治二年開始,李鴻章便令各營雇覓洋人,教練使用炸炮、洋槍之法。到光緒十年,李鴻章又令駐德公使李鳳苞在德國選雇德軍退伍軍官24人來華,到淮軍各營教練槍炮技藝和西方戰陣新法。同時,又派淮軍將弁卞長勝等7人赴德國,入武學院學習德國最新槍法、操法、設伏、繪圖、布陣等軍事技術。他們學成回國後,即擔任淮軍的軍事教官。

新式訓練需要大批掌握新式軍事技術的教育人才,為此,淮軍積極推行新式軍事教育。李鴻章除派淮軍部分將弁出國留學外,還自行創設軍事學堂。光緒十一年,李鴻章奏准在天津仿照西方軍事學院之制設立武備學堂,聘請德國軍官10餘人為教官,挑選淮軍弁兵入堂學習。學堂設置的課程有兵法、地利、軍器、炮台、演算法、測繪等;學生除完成專業課程外,每天還要操練炮隊、步隊、工兵隊及分合陣法。學生畢業後,回原單位傳授所學軍事技術。軍事學堂的設立,對於新式軍事技術的普及無疑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又反過來促進了淮軍其他方面近代化的深入發展。

淮軍的近代化之所以發生和不斷深入,從當時社會背景來看,是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的沉重打擊後,清朝統治者從「天朝大國」的迷夢中開始驚醒過來。面對西方的武力挑戰,統治階級中一部分人認識到刀矛弓箭與槍炮船艦的差距,提出效法西方以求「自強」。咸豐十年,奕

❻ 近現代史中很多歷史人物都是安徽人,有什麼特殊原因嗎

主要原因有:
a、在中國近現代史中,安徽是比較富裕的,經濟上在全國處版於「強省」之一權。只是在改革開放後,安徽才逐漸落後的(不要聽某些文盲的「窮山惡水出刁民」之談)。就其原因我認為應該是近現代史中,農業是中國的經濟基礎,而安徽由於其優越的地理條件(平原多、土地多),所以在當時是比較富裕的省份。例如,李鴻章就是一個有權優勢的「地主階級」。
b,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比較好,那麼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是比較高的。所以,近代史中,安徽文人也出現不少與此是息息相關的。
另外,安徽的文化底蘊及中國政治的「裙帶關系」也是其原因之一。不過,不是主要因素。

❼ 2012年肥西縣人口多少

88.9萬人。

基本縣情:

全縣轄個鎮、4個鄉:上派鎮、三河鎮(區級)、桃花鎮、花崗鎮、高劉鎮(副縣級鎮)、官亭鎮、小廟鎮、山南鎮、豐樂鎮、紫蓬鎮、高店鄉、銘傳鄉、柿樹崗鄉、嚴店鄉。有1個開發區、2個合作園區。縣政府駐上派鎮人民西路。 地跨江淮流域之間,臨淝水之南,濱巢湖西岸。低山綿延25千米,大潛山海拔289米,為全縣最高點。江淮分水嶺橫貫縣境中北部。豐樂河、上派河向東南注入巢湖,東淝河北流入淮。其中屬長江流域1503平方千米,淮河流域458平方千米;另有巢湖水面100平方千米。年平均氣溫15.7攝氏度,平均降水量1000毫升,平均濕度70%。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 肥西縣與合肥高新區、經開區、科技創新示範區和政務文化新區和正在建設中的濱湖新城連為一體。寧西、合九鐵路、滬漢蓉高速鐵路,合葉高速、312、206、405國道和合六(安)、合安(慶)、合銅(陵)等公路貫穿縣境。縣城距駱崗機場12千米,建設中的合肥新橋國際機場位於境內。豐樂河、上派河、淠河總乾渠均可通航,經巢湖直達長江。古跡有新石器晚期人類居住遺址4處,商、周時期人類遺址100多處;景點有紫蓬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水鄉古鎮三河、劉銘傳故居(第六批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等。 肥西縣是中國百強縣,中部十強縣,是安徽省經濟強縣之一,位於安徽中部,江淮流域之間,東臨巢湖,西接六安,南望舒城、廬江,北鄰長豐、壽縣。總面積1961平方公里,全縣耕地面積為90萬畝。全縣共有14個鄉鎮、2個管委會,共轄村295個,居委會29個,社區10個,總計334個基層自治組織,總人口88.9萬人。歷史悠久,商、周為「淮夷」之地,戰國時為楚國地,漢為九江郡合肥、成德二縣地,東晉後全屬合肥縣,1948年12月建縣。人傑地靈,是全國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發祥地,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省苗木花卉生產和家禽養殖第一大縣,全省蠶桑生產十強縣。2010.10.26日中小城市經濟發展委員會發布了2010年《中小城市綠皮書》,我省肥西、霍山、繁昌、南陵、懷寧、入圍「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2011年12月20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大會傳來喜訊,肥西縣在繼獲得「安徽省文明縣城」、「安徽省園林縣城」、「全省首屆環境優美縣」、「全國綠化模範縣」等稱號之後,成功實現「三級跳」,再獲「全國文明縣城」稱號,同時也是合肥唯一一個獲此稱號的縣。 肥西是淮軍的發祥地,是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兩廣總督張樹聲的故里。

❽ 肥西有哪些名人

1、段祺瑞(1865—1936),民國政治家,北洋三傑」之一,皖系軍閥首領。一生清正耿介,頗具人格魅力,號稱「六不理總理」,他是中國現代化軍隊的第一任陸軍總長和炮兵司令。

2、劉銘傳(1836—1896),字省三,淮軍將領,洋務派骨幹,台灣第一任巡撫。他不但打退了法國艦隊的進犯,而且練洋操,議鐵路、建台省,為台灣的現代化作出了突出貢獻,被稱為「台灣近代化之父」。

3、袁宏謨(1828—1886),字蔭普,參加太平天國,被任命為杭州守將。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入山為僧,重修廟宇,求取真經,被尊為「中興始祖」。

4、張樹聲(1824—1884),字振軒,廩生出身,清末淮軍將領。歷任道台、按察使、布政使、巡撫、總督、通商事務大臣等職,是地主階級開明派代表人物。

5、孫仲德(1902—1961),名家驥。先後任合肥市軍管會主任,皖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省民政廳廳長、上海第二醫學院院長、安徽省副省長等職。

6、董寅初(1915.9—2009.6.23),愛國僑領,社會活動家。中央名譽主席,全國人大常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致公黨第九、十屆中央委員會主席,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

7、李家洋,1956年7月出生,安徽肥西人, 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植物分子遺傳學家、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8、朱從玖,1965年3月生,安徽肥西人,1988年8月參加工作,198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經濟學碩士、工商管理碩士,經濟師,現任浙江副省長。

❾ 淮軍將領中有姓余的嗎祖籍是安徽的

皇軍這邊的話應該姓於的很多的,而且主機廠安徽的也很多人。

❿ 請問傳說中的清末淮軍五虎上將都是誰

淮軍視乎沒有五虎上將的說法,如果要個排名,就以當時的官職,在淮軍的地位,以及歷史知名度排名的話淮軍第一將非劉銘傳所屬,早期劉銘傳就帶領以其命名的「銘字營」追隨李鴻章,是舊淮軍中的老牌主力營頭,鎮壓太平天國後他也照例封為陝西督軍,真正讓劉在青史留名的是在中法戰爭中任台灣巡撫,在沒有海軍沒有援軍的情況下只靠台灣土著武裝擊退法軍,可以說他是極具有民族英雄色彩的人物。第二個我個人認為當為丁汝昌,丁早期對太平天國的戰爭中也無什麼出彩之處,能讓他的名字被歷史銘刻的是丁與北洋水師的興盛和沒落,對於丁的歷史功過在這里沒有必要多說,但他無疑是個悲劇性的人物,我個人認為丁汝昌擔的起民族英雄這稱號,越對那段歷史了解的深越為他和他的北洋水師感到悲憤和眼怔怔看著慢慢沉沒的無奈。第三我認為是袁世凱,這位淮軍的繼承者或者說是終結者,北洋軍閥的創始人是個很能讓研究琢磨的人物,他很不好評價,袁世凱起家於朝鮮,篡奪淮軍的慶字營,一手平定了朝鮮的壬午軍亂。而當時袁世凱才23歲!的這情節看上去就像現在網上的穿越小說一樣,之後的歷史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不提了,總之他是一個一身都是傳奇的梟雄。第四第五一把說了把,打字很累第四的話我認為是葉志超,這是以當時他的地位排的直率提督,李鴻章的嫡系中的嫡系,可惜欺負太平天國的農民軍很是生猛,去朝鮮確是被趕了鴨子,也不怪李鴻章老眼昏花,葉子超可以說是淮軍將領的代表人物,從興到衰敗到被歷史遺棄的歷程就是淮軍的歷史。第五不好評價了,就歷史上的名聲來說左寶貴吧,以生殉國當得起第五吧

閱讀全文

與肥西歷史淮軍將領多少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