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歷史上民族關系發展的主流是什麼

歷史上民族關系發展的主流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3-02 09:43:03

① 我國歷史上民族關系的主流是什麼

我國歷史上民族關系主流是各民族的沖突和文化融合,

② 如何認識中國歷史上民族關系發展的主流

在中國歷史上,民族關系始終是以團結為主流,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幾次民內族大融合時容期,想春秋戰國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蒙元時期;誰然是戰亂,但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融合,為形成多民族國家奠定基礎,雖然期間有短暫的分裂,但統一團結一直是我國民族關系發展的主流。

③ 綜觀中國古代歷史民族關系發展的主流是什麼

共同發展,相互融合。中國古代各民族之間盡管歷史上有友好交往,也有版兵戎相見,歷史權上也曾不斷出現過統一或分裂的局面,但各民族間還是一直不斷互相交往、互相吸收、互相依存,並且越來越接近,從而共同締造和發展了統一的多民族的偉大祖國,這乃是歷史上民族關系發展的主流。

④ 縱觀中國古代史,民族關系發展的主流是什麼

以民族融合為主流,民族沖突為少數支流。

先秦和春秋戰國時期:
華夏族開始與周邊各族逐步融合。這一融合兼並的過程,為後來秦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基礎。

秦漢時期:
這時期民族關系體現出明顯的區域特徵:即南方地區的開發和融合加強,西部的貿易和交流頻繁,北方邊境戰爭不斷。南方地區的開發和融合主要體現在中央政權同越族和其它少數民族的關繫上。秦朝統一越族,開靈渠,設三郡,促進了當地的開發和經濟的發展。漢武帝時,西南夷地、南越設郡。
西部的貿易和交流主要體現在兩漢與西域的關繫上。西漢時,漢武帝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漢朝同西域的貿易和交流。公元前60年,西漢設西域都護,管理西域,標志著西域開 始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東漢派班超出使西域,密切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系。
北方邊境戰爭主要發生在中央政權與匈奴之間。秦統一後,曾派兵北擊匈奴,奪回河套地區;西漢時與匈奴和戰並舉,衛青、霍去病率兵與匈奴三次大戰,重創匈奴。「昭君出塞」,密切了漢匈關系。東漢初年,大將竇固、竇憲先後出擊,大敗北匈奴,解除了其對東漢和西域的威脅。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1)民族遷徙形成規模。東漢以來,北部和西北部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因和漢族交往日益密切,漢化漸深,陸續向長城以南遷居,到西晉時,內遷民族達百萬以上,這些內遷民族大多保持著自己的語言、習慣和部落組織,北方先後建立了十幾個民族政權。
(2)民族戰爭繼續發生。東晉十六國時期民族斗爭激烈,各族政權彼此攻戰,祖逖北伐、淝水之戰即是典型。
(3)民族融合出現高潮。北方地區戰亂頻繁,各族人民共同反抗各族統治者的斗爭以及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促進了民族融合,使這一時期出現了民族融合的高潮。

隋唐時期:
民族關系呈現兩個特點:
第一是中央政權與邊境地區聯系加強。如唐政府在邊境地區設置了許多管理機構、冊封了一些少數民族首領、和親政策等。
第二是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繁盛。典型的是與吐蕃的關系。

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
(1)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地區擴展。遼、西夏、金在建立之初,仿效中原,實行漢制。政治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政治機構;經濟上,農業、手工業生產水平提高,進入封建時代或處在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文化上,則普遍創立了文字。
(2)中原漢族政權的軍事力量相對衰弱,這使漢族政權在處理同少數民族的關系時只能依靠「歲幣」等方式。
(3)民族融合呈現新高潮。這時期的各少數民族,在建立政權之初都主動利用漢族的政治制度,接受中原封建文化,加快了本民族的封建化進程。北宋時期,雖然民族間多年爭戰,但它卻使各族人民在戰爭中加強了聯系,況且戰爭一結束就加快了民族融合的速度。宋金對峙局面形成後,南宋偏安江南,則使大批少數民族人民進入中原,更加強了民族融合的步伐。直至元朝統一中國,蒙古族入主中原,更加強了各族之間的聯系,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

明清時期:
⑴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繼續發展。明朝時期,韃靼的俺答汗與明朝和好。明政府封他為順義王,恢復封貢互市。蒙漢兩族和平友好數十年。
⑵維護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斗爭明清政採取了鎮壓叛亂、冊封少數民族首領、在邊境地區設置機構、改土歸流等方式,使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

中國古代史,民族關系發展的主流是友好交往,和平相處。

⑤ .歷史上各民族之間關系的主流是什麼

民族關系的主流是各民族間友好相處!這給我們的啟示是各民族要和平友好共處,民族間要團結。

⑥ 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主流是什麼

中國古代各民族之間盡管歷史上有友好交往, 也有兵戎相見,歷史上也曾不斷出現過統一或分裂的局面,但各民族間還是一直不斷互相交往、互相吸收、互 相依存,並且越來越接近,從而共同締造和發展了統一的多民族的偉大祖國,這乃是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主流!

中國古代各民族之間的關系存在著相互矛盾的兩個方面。一方面,中國各民族之間存在著經濟文化密切交 流的友好合作關系。自秦朝統一到1840年的兩千多年裡,國家統一的時間大大超過了國家分裂的時間。統一時 間在千多年以上,而分裂時間只有兩個大的階段,一是三國兩晉南北朝,二是五代十國遼宋夏金時期,時間不 過幾百年。這種狀況有利於各民族之間發生經濟聯系和文化交流。在國家分裂時期,各民族之間仍然沒有隔斷 聯系,仍然存在著各方面的經濟文化交流,例如五代十國遼宋夏金時期就是如此。在民族戰爭之後,也會出現 議和,例如「澶淵之盟」。議和有利於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而戰爭對雙方民族都不利。1993年高考歷 史試題第22題中的第二問「舉例說明榷場的作用」,考查的便是在民族政權並立時期各民族仍存在的經濟文化 交流問題,同時告訴我們民族間維持和平關系、開展貿易往來,對雙方民族都有利。從整個中國古代民族關系 史來看,漢族和少數民族在長期經濟文化的密切交往中互相學習和吸收,早已形成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 民族離不開漢族的內在聯系。另一方面,中國古代歷史上又存在過民族紛爭和民族壓迫,造成了很深的民族隔 閡。漢族長期處於統治地位,壓迫過少數民族;有幾個少數民族也建立過全國性政權(如元朝、清朝等)或范 圍較大的地區性政權(如遼、金等),同樣實行過民族壓迫制度。由於統治階級的驅使以及民族成見,不同民 族之間又經常兵戎相見,發生戰爭。

如今的中國依然需要民族主義,其中既需要延續傳統,保持民族文化的認同,也需要借鑒西方,加強自身利益的認同.民族主義在當今世界,是保護我們自身權益的重要力量.但是,用更廣闊的眼光觀察世界,我們還應該意識到,由西方醞釀產生、並推廣到全世界的民族主義,也導致了為了維護小集團利益,而不顧他人、不顧人類整體利益的後果.因此,未來世界,不同民族的差異依然會存在,不同民族之間尋找並達成共同利益的趨勢也將日益重要.對於前者,西方文化已經做到了,而且已經做過頭了;對於後者,中國的傳統文化,將發揮重要的作用.換句話說,中國人既需要引入西方的民族主義來保護和發展自己,還需要避免踏上西方民族主義只顧自己、危害他人的道路.在用民族主義保護自己的同時,藉助中國文化中寬容、共存的傳統,力爭在各民族之間找到共同的利益點.我們應該樹立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共同繁榮的民族意識.

⑦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民族關系發展的主流是什麼

以民族融合為主流,民族沖突為少數支流

⑧ 歷史上各民族之間關系的主流是什麼具體一點

1、和平友好,共同發展,相互融合,
2、歷史上許多的民族都消失了,被同化進了漢族裡.如元朝初期,有許多民族的名稱,等到元朝末年如匈奴等都沒有了

⑨ 歷史上各民族之間關系的主流是什麼

和平友好,共同發展,相互融合,歷史上許多的民族都消失了,被同化進了漢族裡。如元朝初期,有許多民族的名稱,等到元朝末年如匈奴等都沒有了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民族關系發展的主流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