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什麼是大別山歷史最突出的特點

什麼是大別山歷史最突出的特點

發布時間:2021-03-02 07:49:19

① 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歷史意義

1.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2.劉鄧大軍開辟了大別上根據地。嚴重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
3.其他各戰場也轉入進攻。

② 大別山及太行山各在何處各有什麼特點

大別山位於中國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三省交界處,橫跨鄂豫晥三省,呈東南往西北走向,長270千米,是長江、淮河的分水嶺。大別山主峰是白馬尖,海拔1777米,位於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境內。新建成的以白馬尖為核心景點的大別山主峰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和國家地質公園,也是整個大別山區的核心旅遊景區。大別山東視南京,西隔武漢,基本上位於南京和武漢的正中間,正是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大別山對民國首都南京和中心城市武漢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這也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地理前提。大別山區是我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之一。

太行山(北緯34°34'——40°43'、東經110°14'——114°33'。),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媧山。是中國東部地區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位於河北省與山西省交界地區,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間,山脈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與山西交界地區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呈東北—西南走向,綿延數400餘公里。它是中國地形第二階梯的東緣,也是黃土高原的東部界線。

太行山脈的的地質基底是復式單斜褶皺。東側為斷層構造,相對高差達1500~2000米,山前發育典型的洪積扇以及沖洪積平原。從北向南有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太白山、白石山、狼牙山、南坨山、陽曲山、王屋山等山峰。山西高原東部河流多切過太行山進入河北平原,匯入海河水系。只有西南部的沁河水系向南匯入黃河。

太行山是中國東部的一條重要地理界線。東部的華北平原是落葉闊葉林地帶,西側的黃土高原是森林草原地帶和乾草原地帶,兩側的植被、土壤垂直帶特徵也存在明顯差異。

太行山脈多東西向橫谷,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商旅通衢。古時有著名的"太行八陘"。

③ 漢代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啊

我覺得漢代社會的特徵主要有四點:
一是中央集權制進一步加強。表現在改革政治體版制、建權立新的軍事體制、實施新的財政稅賦制度等。
二是思想統治更為嚴酷。最典型的就是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儒家學說統治中國長達幾千年。
三是封建割據勢力形成。這一現象在秦朝末期初露端倪,到漢代形成規模。從此,地主勢力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獨特產物長期占據歷史舞台。
四是「多民族」與「大一統」形成格局。這個問題雖說在任何朝代都是歷史的主要內容,但漢代是開「多民族」與「大一統」之先河的。秦只是統一中國,而漢代隨著疆域的不斷擴大,大一統是必然趨勢,而多民族則是少數民族屈從於漢族的。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④ 大別山的特色是什麼

關於大別山的名稱早在3000多年前的《尚書·禹貢》中就有記載。至於大別山名稱的由來,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較為流行的有這樣幾個說法:
1、 有人說她得名於李白,相傳當年李白登上了大別山主峰白馬尖,觀賞了南北二側的景色,發現山南山北二側景色截然不同,不禁贊嘆道:「山之南山花爛漫,山之北白雪皚皚,此山大別於他山也!」大別山由此得名。
2、 另外一個說法來源於地緣學界,據地緣文化學者考證,現在的大別山所在地在遠古的時代曾是一片汪洋,大約20億年前,由於地殼運動,這里的地面開始隆起,才逐漸形成了現在的大別山。大別山脈與西部的秦嶺橫亘於我國中部,連綿千餘公里,是中國南北水系的分水嶺。由於它分開了長江、淮河兩大水系,也分開了吳國、楚國兩地,從而使得南北兩地的氣候環境和風俗民情截然有別,所以叫做大別山。
3、 還有一個說法帶有神話色彩,據說在洪荒之世,天地渾然一體,億萬生靈被擠壓在昏暗的天地之間,後來有一座山訇然升起,用它的脊樑把蒼天高高撐起,從此有了天地之分,萬物生靈也得以獲得光明。由於這座山分出了天和地,分出了白天和黑夜,使天地有別,便取名為大別山。
[編輯本段]簡介
中國中部山原。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處,走向西北-東南。大別山西延為桐柏山,東為張八嶺,三者合稱淮陰山,是長江、淮河的分水嶺。桐柏山一般高度500公尺,主峰太白頂海拔1,140公尺,為淮河發源地。大別山海拔1,000公尺左右,高峰天堂寨(1,729公尺)在湖北省羅田縣東北,白馬尖(1,774公尺)在安徽省霍山縣南。山地被斷層分割成許多菱形斷塊,東南側黃梅到桐城一帶,山麓線挺直,山坡陡到50°以上,是明顯的斷層崖。山地南北側修建了許多水庫,有梅山水庫、佛子嶺水庫、白蓮河水庫。原來森林蔥郁,但長期遭受破壞,覆被率低,水土流失嚴重,水庫壽命也受到影響。現存森林以馬尾松、杉、櫟類為主。大別山區是中國茶葉主要產區,皖西「六安瓜片」、豫南「信陽毛尖」、鄂東北的「漢綠」都較著名。羅田、金寨有桑蠶業。板栗、油桐、油茶、烏桕、漆樹等經濟林在低山丘陵區廣泛分布。
大別山,位於中國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交界處。東南西北走向。西接桐柏山,東為張八嶺,三者合稱淮陽山。長江、淮河的分水嶺。長270千米。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位於安徽六安金寨縣西南角,;白馬尖(一稱霍山),海拔1774米,位於安徽省霍山縣南。山地被斷層分割成許多菱形斷塊,東南側黃梅到桐城一帶,山麓線挺直,山坡陡到50°以上,是明顯的斷層崖。山地南北側修建了許多水庫,有梅山、佛子嶺、白蓮河等水庫。原來森林蔥郁,但遭長期破壞,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水庫淤塞嚴重。現存森林以馬尾松、杉、櫟為主。大別山區是中國茶葉主產區,其中皖西六安瓜片、豫南信陽毛尖、鄂東北的漢綠都是有名的品種,英山縣茶葉年產量位居全國第四。板栗、油桐、油茶、烏桕、漆樹等經濟林木在低山丘陵區廣布。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長江與淮河水系的分水嶺。位於豫、鄂、皖 3省邊境。 介於北緯30°10′~32°30′,東經112°40′~117°10′。西接桐柏山,東延為霍山(也稱皖山)和張八嶺,西段作西北—東南走向,東段作東北—西南走向。一般海拔500~800米,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
[編輯本段]地質
山地地質構造基礎是古生代華力西中期的秦嶺大別山褶皺帶。主要由前震旦紀地層和侵入岩構成,以花崗岩、片麻岩等為主。麻城以東部分受燕山運動影響更為顯著

⑤ 大別山的歷史

1947年夏天,劉鄧(劉伯承-鄧小平)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全國性大進攻的序幕。大別山區位獨特,位於華東地區,靠近國民政府首都南京與湖北重鎮武漢,具有獨特的戰略地位。

⑥ 太別山的特點是什麼

大別山位於中國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三省交界處,橫跨鄂豫晥三省,呈東南往西北走向,長270千米,是長江、淮河的分水嶺。大別山主峰是白馬尖,海拔1777米,位於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境內。新建成的以白馬尖為核心景點的大別山主峰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和國家地質公園,也是整個大別山區的核心旅遊景區。大別山東視南京,西隔武漢,基本上位於南京和武漢的正中間,正是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大別山對民國首都南京和中心城市武漢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這也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地理前提。大別山區是我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之一。 太行山(北緯34°34'——40°43'、東經110°14'——114°33'。),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媧山。是中國東部地區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位於河北省與山西省交界地區,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間,山脈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與山西交界地區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呈東北—西南走向,綿延數400餘公里。它是中國地形第二階梯的東緣,也是黃土高原的東部界線。 太行山脈的的地質基底是復式單斜褶皺。東側為斷層構造,相對高差達1500~2000米,山前發育典型的洪積扇以及沖洪積平原。從北向南有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太白山、白石山、狼牙山、南坨山、陽曲山、王屋山等山峰。山西高原東部河流多切過太行山進入河北平原,匯入海河水系。只有西南部的沁河水系向南匯入黃河。 太行山是中國東部的一條重要地理界線。東部的華北平原是落葉闊葉林地帶,西側的黃土高原是森林草原地帶和乾草原地帶,兩側的植被、土壤垂直帶特徵也存在明顯差異。 太行山脈多東西向橫谷,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商旅通衢。古時有著名的"太行八陘"。

⑦ 大別山革命歷史特點和紅色精神

大別山軍民的革命斗爭和不怕犧牲、浴血奮戰的偉大實踐,孕育了大別山精神,形成了大別山精神的內涵、特徵,哺育著大別山精神的形成發展。

⑧ 大別山革命史具有什麼樣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解放了9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300多萬人民,建立8個專區和11個中心縣、66個黨政軍組織齊回全的縣級政權,答有力地從戰略上配合了八路軍、新四軍兄弟部隊在敵後的抗戰,也支援了國民黨抗日部隊正面戰場的作戰,為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⑨ 大別山有什麼好玩之處

董寨在大別山西部北坡,是淺山地帶,大別山橫亘鄂豫皖三省,還有許多好去處。董寨所屬的羅山縣,是下面這篇文章中提到的紅25軍長征的出發地。董寨色鳥會如果報名人多,將安排分流去新縣連康山保護區,文章裡面有介紹。4月初清明時節是大別山最美麗的日子,雖然夏候鳥很多還未到,但正逢白冠長尾雉活躍時期,目擊率較高。

大別山勝地勝景
橘樹
北京人現在發愁假期不夠,五一十一春節的長假已經被張家界、九寨溝之類,湘西鳳凰、江西婺源之類排滿,周末雖多,畢竟嫌短,想去南方去不成。可南方是什麼概念?非長江以南嗎?中國南方北方的分界線是淮河和秦嶺,過了淮河就有個好玩的地方——大別山。如果小游大別山,一個周末夠用了。
大別山綿延鄂豫皖三省邊界,從北京走,論交通方便,要數豫南。我的一個最簡單的建議日程是:星期五晚上上京廣線的火車,第二天一早到信陽;向西7公里有個南灣水庫,乘船游覽其中鳥島等島嶼,玩兩三個小時。然後從信陽向東40公里,有個靈山寺,已算大別山地界,而且是一個鳥類保護區,自然景物優美。靈山寺廟門向東,僧尼同寺,又曾是朱元璋的避難地,有點看頭。傍晚從靈山寺向東110公里,入夜到新縣住宿,一覺醒來會發現自己已在大別山山巒包圍中。距縣城10分鍾的汽車路,就進入連康山自然保護區,二三十公里的山路兩側,集山、水、林、寺多種景觀,峻峰、清瀑、繁花、珍禽,令人流連。這一天即星期日,晚上有從新縣經京九線回北京的火車,周一早晨到北京。
路線和景點的選擇當然還有很大彈性,問題是大別山真好玩嗎?我認為,也許無法與黃山、廬山、張家界這樣的世界級風景名勝相比,但大別山自有它的獨特之處。
大別山冬短夏促春秋長,四季宜人。我在7月盛暑時去過靈山寺這樣低海拔的大別山邊緣,那真是汗流浹背。因為畢竟已到南方,潮濕悶熱的氣候北方人不適應。可6月下旬甚至7月初未入伏時去,因為降雨較多,就遠比北京的乾熱感覺涼爽。隆冬12月,大別山只是深秋景象,常綠樹種滿目皆是,湖不冰封,溪不斷流,好晴天更是暖洋洋。以我的經驗,三伏天和來寒流的日子除外,大別山春夏秋冬都是旅遊的好季節。
氣候好只是一方面,關鍵是大別山景色美不勝收。你要看南方的田園風光嗎?大別山的丘陵地帶到處是一塊塊高低錯落大小不等的水田,山坡上則是一片片茶園,竹林掩敝著農家屋舍,絕對是江南景緻。大別山區沒有很多工業,茶葉、竹木、稻米是傳統農產品,銀杏、板栗、花卉是新興的農產品,再就是養豬養鴨養王八。喝過「信陽毛尖」嗎?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就產在大別山區。大別山是中國產茶地的北限,卻出了佳茗,足見水土之好。這樣的地方,天然植物園,天然動物園,沒有大煙囪,沒有水污染,不是旅遊景點也似旅遊景點。
更主要的是,大別山還沒有多少人去旅遊,山裡的自然保護區,幾乎是纖塵不染。其實我有點捨不得給大別山上網,怕召得遊客蜂擁,萬一管理跟不上,遊客素質再差,弄得垃圾遍地,我豈不是罪人?
如果細數大別山美景,凡我想得起來的溢美之詞恐不夠用。我只希望遊客有一點地理概念和生物常識,游覽大別山便是趣致盎然。為什麼?
一方面,大別山是長江、淮河分水嶺,比如新縣,全縣沒有過境河流,都是源頭水;山間無數涓涓溪流,或向北入淮河,或向南入長江,引人遐想江淮澎湃。新縣特辟江淮嶺生態園游覽區,就在縣城附近,可惜我還沒有去過。
另一方面,大別山因近鄰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既有北方植物群落,又有南方植物群落,那樹那草那花那鳥,還有蜘蛛、蝴蝶、蛤蟆……各式各樣,叫你體會什麼是「生物多樣性」。我曾和幾位北京的大學、中學生物老師一起上大別山,他們眼睛直發亮,想起課堂上給學生舉例和參看標本,慨嘆如果能安排學生到大別山實習就好了,因為在北京就難找到南方的典型生物物種。
以我的知識和閱歷,看見耕牛背上站著雪白的鳥,看見林子里冒出長長短短、粗粗細細的竹筍,看見夜色里忽忽悠悠舞著熒火蟲,看見碧綠的蜘蛛、斑斕的螃蟹,都在心裡大呼小叫精彩精彩——沒亂喊是怕擾了山林萬物的幽靜。一次我在靈山寺附近山上撞見一隻黃鼠狼,它全身金黃,燦爛異常,看了我一眼後自顧自地在落葉中唏嗦尋食,沒在乎我侵犯了它的領地。想起小時家裡養的雞死在黃鼠狼嘴下,對這種動物沒有一點好印象,可二三十年後又見,稀罕得我逢人便說它的美麗。還看見一對松鴉,竟在連康山保護區管理站房子邊的樹上做巢,離房頂煙筒僅一米。我們燒柴煮麵條,它們在青煙繚繞中談戀愛,什麼情趣!
以上遠不是大別山的全部。如果有一些中國革命史知識,大別山的美麗又帶上了壯麗與悲愴。
大約是1927年至1935年這一段,大別山區是中國共產黨發展革命武裝和建立蘇維埃政權的重要根據地之一,紅四方面軍、紅25軍、紅28軍等數支紅軍隊伍誕生於這片土地。也許因為紅四方面軍領導人張國燾後來犯下分裂紅軍、另立中央的錯誤,鄂豫皖、大別山紅色根據地曾有的輝煌,遠不及延安、井岡山那麼有名,這幾只紅軍隊伍的功勛也顯得默默無聞。但張國燾不能代表鄂豫皖,大別山的綠水青山環抱著紅色豐碑,永遠銘記那段波瀾壯闊又意味深長的歷史篇章。
我第一次到新縣是1996年,正逢紀念紅軍長征勝利會師60周年。大學時我的專業是政治,中國革命史是主課,可長征那段老師只講中央紅軍啊。所以1996年的新縣印象是吃驚和感慨——那時我才知道出自大別山的紅25軍是第一支長徵到達陝北的紅軍隊伍,才知道紅25軍是唯一一支長征中人數沒有減少反而壯大了力量的紅軍隊伍,才知道是紅25軍在長征中為中央紅軍掃清了最後進入陝北的重重障礙,包括牽制國民黨軍主力、取得甘肅寧夏回民對紅軍的理解和信任、解決陝北紅軍的內部矛盾,等等;我也才知道,紅25軍的軍一級高級將領長征中都身先士卒,到陝北時不是犧牲就是重傷,躺在擔架上指揮打仗……也直到1996年,歷史已經翻過60年的頁卷,各種媒體才給予這支立下非凡豐功偉績的紅軍隊伍較多的報道,這又是多麼意味深長。我很慶幸有人堅持了60年,終於給紅25軍等來了可以大書特書的日子。我相信,無論歷史風雲如何變幻,無論人們的價值觀念如何改變,大別山兒女在那段歲月中表現出來的覺悟、勇氣、意志與智慧,可歌可泣,永憾人心。
位於新縣縣城的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舊址、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等紀念場館,分別陳列了許多圖片、文物,並配有地圖、文字解說,詳細介紹了那段歷史的風風雨雨和迭宕起伏,以及那些人物驚天地泣鬼神的事跡。許世友將軍故里的故居、墓地,已開放游覽參觀;鄭維山中將兒時記憶中的故鄉巨石,如今刻上了「將軍石」三字,以表紀念;而在新縣鄉村,這里那裡,總有這類地方:或起義地點,或會議舊址,或誰誰在此遇難,或某某時候打過一仗……紅軍第一架飛機60多年前的舊機場遺址還可以找到,「肅反」時被錯殺的紅軍蒙難地也有跡可尋。只是一般旅遊者不會太執著地尋訪這些地方,沒有人介紹,那裡就是稻田,就是村落,就是雜樹林,60多年前發生的一切只在大別山的記憶里。
2001年4月初,我第六次上大別山,發現走進了大別山最美麗的景色中。清明時節的春雨,把山林洗得清明透亮。田野里到處是金燦燦的油菜花和地毯一般的紫雲英。山嶺上最惹眼的是一片片紅若雲霞的杜鵑花,越是離得遠,看上去越是紅得艷。山路兩側隨時隨地都有黃的、白的、粉的、藍的花朵,一串串的紫藤,一簇簇的丁香,典雅幽香的蘭草,大朵大朵的白玉蘭,落英紛飛,馨香沁人。不是人工花園,沒有誰來雕飾,而每一種花草都蓬蓬勃勃,每一片山林都奼紫妍紅。大別山區僅新縣這塊當年只有9萬人口的土地,就有5.5萬烈士為革命捐軀。我願意相信,是大別山有知,年年以萬紫千紅慰籍自己英雄兒女的在天之靈!
我願意再去大別山,在山水與花鳥間留連,體會勝地勝景的綿綿內涵,喚起心底對崇高的尊敬,給自己一份久久的感動……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大別山歷史最突出的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