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歷史朝代是怎麼重新建立的

歷史朝代是怎麼重新建立的

發布時間:2021-03-02 06:04:12

『壹』 中國的有史記載的第一個王朝是怎麼樣建立的

夏朝
(約為前2070年—約前1600年)

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朝代。根據史書記載,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在鈞台(在今河南禹州)廢除了傳統的部落「禪讓」制,殺死益而稱王,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禹傳子代替了以前的禪讓制度,由禪讓制變成王位的世襲制。夏朝共傳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區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據說啟死後,太康即位,出現了一時的政權更迭,即所謂「失國」。再經少康中興,重建夏朝。到孔甲統治時,夏朝走向衰落。此後,三傳至桀,後為商朝所滅。

由於夏朝沒有文字直接流傳下來,所以,長期以來對其了解還主要依賴古代文獻的記載,包括夏朝的國王、官吏、軍隊以及刑獄情況。現代以來,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村遺址中大型宮殿、墓葬以及許多青銅器的出土,則從一個側面揭示了作為奴隸制的夏朝的政治、經濟及社會文化、生活等等方面的情況。

夏朝都城幾經變更。禹在確立王權後,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陽建立了陽城(河南登封縣告成鎮)作為都城。後又遷往陽翟(河南禹州)。

2、夏朝的建立

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王朝的建立,從禹開始。

相傳堯、舜、禹時,部落聯盟間採用「禪讓」的方式「選賢與能」,推舉天下的共主。如堯老時,把「王」位禪讓給了賢能的舜。

禹的父親崇伯鯀,是雄據大河南岸位於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領。有崇氏與在大河北岸太行山東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經驗的部落。在堯舜時期,為了爭奪王權,鯀與共工先後對堯舜展開了激烈的斗爭,都失敗了。

後來,禹又繼續聯合共工氏以及其他眾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濟一帶,逐步展開治水的工作。禹接任了鯀的職位,放棄了鯀「堵」的治水方略,改為以疏導為主,就是依據地勢的高下,疏導高地的川流積水,使肥沃的平原能減少洪水泛濫的災害。

經過治理之後,原來大都集中在大平原邊沿地勢較高地區的居民,紛紛遷移到比較低平的原野中,開墾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獸繁殖的藪澤地,成為人們樂於定居的地方。社會生產力有了顯著的提高,這就為奴隸制國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基礎。

禹是來自中原夏族部落聯盟的首領,他在成為天下的「共主」之後,組建軍隊,南征三苗,修建城池,制定刑法,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

禹老時把「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啟。從此,禪讓制被世襲制所取代。

這標志著漫長的原始社會被私有制社會所替代,這是一個歷史的進步。但是,一種新制度的建立,必然會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夏啟即位後,在鈞台大宴各地首領,以期對他的地位予以確認。有扈氏對啟破壞禪讓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滿,拒不出席鈞台之享。夏啟發兵對有扈氏進行征伐,大戰於甘,有扈氏戰敗被滅。這次戰爭的勝利,使新生的政權得到初步鞏固。

一種新制度的建立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一個新政權的產生,也面臨缺乏統治經驗的問題。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政權,即使是在起進步作用的上升階段,也改變不了統治者剝削、掠奪和貪圖享樂的本性,統治集團內部圍繞權和利的爭奪成為不可避免。因此,夏啟死後,出現了五子爭權斗爭。太康即位後,政事不修,沉湎於酒色之中,有窮氏的首領羿乘機奪取了政權。直至後羿被他的大臣寒浞所殺,相之子少康逃到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幫助,組織夏的舊部,積蓄力量,乘寒浞內部混亂之時,出兵打敗了寒浞父子的力量,奪回了政權,才恢復了夏王朝的統治。這就是夏代歷史上出現的「太康失國」、「後羿代夏」和「少康中興」的事件。

夏代末年,夏王室內政不修,外患不斷,階級矛盾日趨尖銳。夏桀即位後不思改革,驕奢淫逸,築傾宮、飾瑤台,揮霍無度。他日夜與妺喜飲酒作樂,置百姓的困苦於不顧,百姓指著太陽咒罵夏桀。大臣忠諫,他囚而殺之。四方諸侯也紛紛背叛,夏桀陷入內外交困的孤立境地。商湯看到伐桀的時機已經成熟,乃以「天命」為號召,說「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要求大家奮力進攻,以執行上天的意志。鳴條之戰,商湯的軍隊戰勝夏桀的軍隊,桀出逃後死於南巢,夏王朝從此滅亡。一個強大的國家經歷了四百餘年歷史,卻被一個小國所滅,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震驚與思考,所以後來出現了「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的告誡。

由於流傳至今有關夏代的史料十分匱乏,所以歷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許多人懷疑。但是《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的夏代世系與《殷本紀》中記載的商代世系一樣明確,商代世系在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中得到證實,因此《史記·夏本紀》中所記的夏代世系被多數學者認為是可信的。這樣,在考古學家對安陽殷墟、鄭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質文化遺存有了進一步認識的基礎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課題,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質文化遺存,進而恢復夏代歷史。

古史學家依據文獻資料,提出有兩個地區可能是夏人的活動地區:一個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縣和洛陽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區。因為傳說中夏代的都邑和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大多同這兩個地區有關。1959年開始「夏墟」調查,拉開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四十年來在豫西、晉南開展了一系列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使夏文化探索的目標逐漸縮小。目前,多數學者認為:以偃師二里頭遺址命名的「二里頭文化」(包括二里頭類型和東下馮類型)和豫西地區的「龍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對象,並對夏文化問題發表了各種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證據,目前學術界對哪種遺存是夏代文化還沒有形成共識。但是無論是豫西地區的「龍山文化」還是「二里頭文化」,均已積累了相當豐富的資料,它為最終解決這個問題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貳』 歷史上有沒有朝代滅亡了又重新建立

首先說個比較明顯的漢朝啊,公元8年被王莽篡奪改國號新,結果23年就由更始政權恢復,25年劉秀又建立了東漢。而220年曹丕稱帝,東漢滅亡,六個月以後劉備稱帝,作為漢朝的延續。也就是說漢朝總共滅亡了3次,但是前面的兩次都成功復活了。

其次說唐朝,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周,唐其實算是滅亡了,但是到了705年張柬之發動政變,李唐復辟。

第三說宋朝,之所以把宋朝放在這里,是因為1127年靖康之變以後,金朝立偽楚,這期間名義上宋朝時不存在的。當年趙構稱帝,張邦昌還政趙氏。這個比較特殊。

再說一個遼朝,這個就非常復雜了。1125年遼朝被金朝滅掉,我們比較清楚的是
一個,在此前一年出走的耶律大石在1132年稱帝建立了西遼,算是遼朝的重建。但是其後還有三個重建的遼,一個是後西遼,1218年西遼滅亡,八剌黑·哈只卜於1222年重建,史稱後西遼;一個是1213年耶律留哥在東北建立的東遼;一個是耶律廝不於1216在東北建立的後遼。這三個遼加上西遼,一共四個,都是在遼朝滅亡後重建的遼王朝。

最後說一個清朝,1917年張勛兵變,宣統復辟,雖然只有短短的12天,也算是重建了這個國家。

另外秦朝末年,曾被其滅掉的楚、齊、趙、魏、韓也都復國了(燕國雖然也重新出現,但是此時的燕和戰國七雄的燕沒有關系。)

最後要說,這些重建的國家,除了漢、唐、宋,其餘大都微不足道。西遼算是國力不錯的,不過已經不在遼朝故地了。秦漢之際,楚國在名義上雖然有正統性,但是其時世系在項羽手裡,已經不在羋氏手中了,而且4年就滅亡了。

『叄』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它到底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清朝剛開始稱為後金,其只是一個部落,因為明朝政府在處理後金與蒙古之內間的糾紛時容不公平,所以努爾哈赤發了一篇祭文,叫《七大恨》,隨之發動和明朝的戰爭。明朝先後換了很多遼東經略,其中最有名的是袁崇煥,他是一名書生,儒將,從來沒有參加過戰爭卻打敗了繼成吉思汗之後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軍事家努爾哈赤,甚至使努爾哈赤戰死在戰場上,可惜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疑心病太重,居然被皇太極用一招拙劣的反間計殺了袁崇煥。。。。。。
其實當初的後金政府根本沒有統治中國的野心,他們只是要求平等的待遇,在和崇禎的國書中,皇太極只希望自己能夠比中國的大丞高一及,而自願尊崇禎為皇,當時後金政權是非常希望和明朝議和的,但是當時朝中大丞除袁崇煥之外全都反對,為什麼,因為清朝是金人的後裔,當時滿朝文武都覺的議和就是做秦儈,其實在當初明朝佔了優勢時議和,對明朝政權是大有好處,可惜無人能看透這點。
後來李自成打到北京,崇禎自盡,吳三桂借滿洲兵入山海關,打敗李自成,清朝就這樣建立了.

『肆』 歷史朝代變遷

經歷了夏、商、西周、東周、秦、西楚、西漢、新莽、玄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五代十國、北宋、南宋、元、明、清。

一、朝代列表

1、

4、隋朝

隋朝(581年—618年或61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朝代。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於楊堅,北周覆亡。楊堅定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城(今陝西西安)。公元589年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公元605年,隋煬帝即位後,令宇文愷營建東京,同年下詔遷都洛陽(今河南洛陽)。隋文帝在位年間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清明,開創了開皇之治繁榮局面。

隋煬帝在位時期修建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但因過度消耗國力,引發隋末民變和貴族叛變。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殺死隋煬帝。

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建立唐朝。公元619年,王世充擁立的皇泰主楊侗也被廢,隋朝覆滅,國祚38年。

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等領域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政治初創三省六部制,完善於唐朝,鞏固中央集權,正式推行科舉制,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現象、

另外建立政事堂議事制、監察制、考績制,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根據南北朝的經驗而改革政治,興建了隋唐大運河以及馳道改善水陸交通線。

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完善府兵制,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並改定賦役,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等清查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

外交方面,隋朝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臣服的東突厥等國皆深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

5、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於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繼位後開創了貞觀之治。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

690年,武則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陽,史稱武周,開創了「上承貞觀,下啟開元」的治世局面,為盛唐的出現奠定了基礎。705年,神龍革命之後,唐中宗恢復唐朝國號。

唐玄宗即位後開創了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

中後期經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之治國勢漸振。878年,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滅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唐朝疆域空前遼闊,極盛時期疆域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鹹海、北逾貝加爾湖,是中國自秦以來第一個未修建據胡長城的大一統王朝。

唐朝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又借羈縻制度征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並讓日本、南詔、新羅、渤海國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制度。

唐朝經濟、社會、文化、藝術呈現出多元化、開放性等特點,在詩、書、畫、樂等方面涌現出大量名家,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書法家顏真卿,畫聖吳道子,音樂家李龜年等。唐朝接納各國交流學習,形成開放多元的文化。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聲譽遠播,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唐以後海外華人多自稱為唐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夏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隋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朝

『伍』 關於歷史朝代問題

夏 大禹 夏啟 大禹治水
商 姜子牙 伊尹 盤庚遷殷
西周 周幽王 周公攝政
東周 魯班內 國人暴動
春秋 孔子 管仲 齊桓容公稱霸
戰國 孫臏 龐涓 圍魏救趙
秦 嬴政 白起 長平之戰
西漢 劉邦 韓信 七國之亂
東漢 劉秀 赤眉起義
三國 曹操 呂布 赤壁之戰
西晉 司馬炎 八王之亂
東晉 祖逖 謝安 淝水之戰
南北朝 孝文帝 遷都洛陽
隋 楊堅 宇文化及 修大運河
唐 李世民 程咬金 玄武門
五代十國 朱溫,石敬瑭 黃袍加身
北宋 趙匡胤 杯酒釋兵權
南宋 岳飛 岳雲 岳飛抗金
元 忽必烈 成吉思汗 忽必烈征戰日本
明 朱元璋 袁崇煥 寧、錦大捷
清 林則徐 虎門硝煙

『陸』 關於歷史朝代的變遷

嗯,通俗一點的說法阿
最早的朝代是夏朝,因為最後一位君王桀殘暴,導致商湯起兵推翻了他的政權,也就是夏朝,而商湯就是第二個朝代,商朝的開國君王,當時他身邊最著名的人物是伊尹。商朝的最後一位君主是紂,紂王殘暴,導致民怨沸騰,西歧崛起,起兵伐紂,(其實這段看過封神榜的都清楚),西歧地領導者就是著名的文王姬昌,和後來的武王姬發,也就是後來周朝的周文王和周武王,他們建立了周朝,當時的功臣首當其沖的就是姜太公姜子牙。周朝後期就是春秋戰國,大小國並存,一個個說太麻煩了,請恕我跳到秦朝,話說秦朝出了個贏政並吞六國,當時人才備出,當時期秦有白起,李斯,蒙鶩,呂不韋,張儀等等等等人才全在,用連縱之計(合縱連橫)等等(三十六計)及強大的武力,吞並了六國,統一了中國。不過由於秦始皇命萬人修長城,挖渠道,總之勞民傷財,民怨沸騰,加上秦朝後期,秦二世胡亥,聽信趙高讒言,指鹿為馬,更是無道,於是有陳勝吳廣起義,我國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不過沒成功,後有楚霸王項羽,劉邦,劉邦文有蕭何,武有韓信,推翻秦朝打敗項羽,建立了漢王朝。漢朝後期是個亂世,就是著民的三國了,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周瑜都在這時,太亂所以也不說了,見諒下,寫這么多我也受不了,我不介意你到時找我細說,這邊我就只說大的朝代了。然後進入南北朝時期,後進入隋朝,隋朝地第二個皇帝,隋文帝楊廣荒淫無道,有李淵攜子李世民,推翻了隋朝建立了唐朝,說道唐朝是歷史上最繁盛的朝代之一了,人才無數,當時的唐太宗李世民,推翻隋朝時有武有程咬金,秦瓊,羅城等等,文有房玄齡,長孫無忌等等,貞觀之治時除了這些人外,還有魏徵,尉遲敬德等等,多少人才啊!!
唐朝後期,由於安史之亂,衰敗已經無法挽回,導致滅亡,分成了五個小國,然後五個小國中有個後周,後周里有個將軍,叫趙匡胤,被黃袍加身當上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功臣有趙普等,,宋朝時常受到外族的騷擾,契丹阿,匈奴阿,到宋朝後期時,無法和日漸強大的匈奴對抗,拜於匈奴首領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入關(就是進入中原)由其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元朝後期,被推翻並不僅僅是衰敗的原因,還有當時的漢人不滿於被番人統治,及地位低下而起兵反抗這個原因,當時起義軍非常之多,有徐福,陳友諒,張士誠等等,最後成功的只有朱元璋。朱元璋文有劉基,武有徐達,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明朝後期,朝廷腐敗,被關外番人打敗建立了清朝,明朝後期腐敗時,起義軍有李自成,太平天國,清軍,領頭的是努爾哈赤,也就是後來的清太祖
清朝後期,慈禧時期,腐敗的不行,被國外覬覦中國的寶貴財產與領土,發動侵略,燒殺搶掠,無惡不為,所以中國喪權辱國
不說了,我頭都昏了,以上

『柒』 給我中國歷史朝代的演變過程

1、夏朝(前2070-前1600年)。

夏禹死後,其子啟擔任王,從而由「禪讓」轉變而「家天下」。

夏桀,雖智勇兼備,但生性殘暴,沉溺聲色。武力征服不從部落,且好大喜功,剛愎自用,盡搜刮民脂民膏,加劇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最終商湯伐夏成功,夏滅亡。

2、商朝(前1600-前1046年)。

不務朝政,攻打黃土高原和東夷地區。這些加劇了諸侯的背叛,削弱了商的力量。

岐山地區的周部落,休養生息,悶聲發財,最後商紂無奈自焚,商滅亡。

3、周朝(前1046年-前770年)。

周分為東西二周。

西周。這次要追溯到周宣王時期。周宣王時,土地改革中央加強了對土地的控制,觸動了既得利益集團,遭到大貴族的反撲。然後千畝之戰大敗,宣王的南國之師被摧毀。

到了周幽王,違背嫡長子繼承製,廢太子另立,引起諸侯不滿。加上褒姒,上演烽火戲諸侯,諸侯憤怒。而後,被廢太子聯合外公申侯,犬戎入侵鎬京,諸侯不救,西周滅亡。

東周。東周東遷後,大量土地分封與諸侯,控制諸侯的力量徹底消失,諸周天子成為傀儡,出現了春秋戰國局面。

4、秦朝(前221年-前206年)。

秦末年,皇子胡亥與宦官和丞相勾結奪位,逼迫太子扶蘇自殺。登基後重用趙高,朝廷內部矛盾激化。外憂。開疆擴土(嶺南地區)使得關中人力不足;北匈奴南侵,大部精銳北上阻擊;地方起義(陳勝吳廣)爆發。巨鹿之戰,章邯率殘部被項羽擊敗,劉邦趁勢入關中,秦滅。

5、漢朝(前202年-220年)

分為東西漢,中間有外戚王莽篡位,這不做說明。

西漢。漢武帝志在疆域,對外連年征戰,國力消耗殆盡。
霍光死後,外戚王莽逐漸掌權,6年,殺平帝廢孺子自立稱帝,西漢滅。主要是外戚奪權政變。

東漢。劉秀起兵,大敗王莽,稱帝,國號仍為漢。末年,後宮干政。竇太後垂簾聽政,竇氏家族將國庫掠奪一空。而後,鄧太後鏟除竇太後,重用宦官和外戚,這些都孤立了皇權,使之成為傀儡。220年曹丕稱帝,漢滅。

6、三國時代(220年-280年)

司馬懿奪權,接管曹魏,此後司馬家族代魏立晉打下基礎,司馬炎篡位,魏國滅。

蜀國阿斗寵信宦官黃皓,不勤政,不納諫。因荊州孫吳殺關羽,蜀吳聯盟開始破碎。諸葛亮和姜維常年北伐中原(六齣祁山,九伐中原)耗盡國庫,軍力下降。鄧艾,鍾會伐蜀。鄧艾繞過蜀國前軍,奇襲益州(成都),此時國內空虛無軍可戰,阿斗降,蜀滅。

吳國政局動盪,國主孫皓荒淫殘暴,軍心渙散;而此時司馬炎隔江相對,招撫渡民,輕徭薄役,並在江邊安營紮寨,訓練水師。279年,攻破建業(南京),吳滅。

7、晉朝(265年-316年)

司馬懿奪權,接管曹魏,此後司馬家族代魏立晉打下基礎,司馬炎篡位,魏國滅。

西晉時期,出現了五胡亂華(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相結合,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羌,契丹,氐)。大量土地荒蕪,百姓戰死,加上天災大旱,國力極為虛弱。之後,匈奴首領大舉南侵,攻入洛陽,西晉滅。

東晉時期,主要是軍閥奪權。劉裕經過一系列戰爭,不斷膨脹軍事實力,領土面積,徹底控制了東晉朝政。最後逼迫司馬德文禪讓,東晉滅。

8、南北朝(420年-581年)

這是一個混亂時期,很復雜,參與的國家太多了(宋,梁,齊,陳,北魏,北周,北齊)。

南朝:宋,齊,梁,陳。

北朝:魏,齊,周。

楊堅輔政,逼迫靜帝禪位。

9、隋朝(581年-618年)

前期大興土木,建大興城、開鑿運河;後期又修建洛陽城、隋煬帝肆意揮霍國庫;軍事上,三次遠征高句麗,隋朝國力銳減,士兵消耗殆盡,階級矛盾加劇。

群雄割據,李密,王世充,竇建德,李淵等起兵。最後李淵攻入長安。618年,稱帝,隋滅。

10、唐朝(618年-907年)

期間有武則天政變,雖為周,納入唐。

安史之亂:府兵制遭到破壞,士兵無地可耕,逃亡。府兵制改募兵制,喪失了對軍隊的控制,將權力交給節度使。安祿山與宰相楊國忠不和,聯合契丹,突厥等民族攻入長安,奪取洛陽,玄宗出逃,軍事力量完全喪失。

地方割據。中央薄弱,地方割據,全國混戰。為了削藩,中央力量耗損一空。窮兵竇武,加劇階級矛盾,激化黃巢起義。朱溫在鎮壓起義時崛起,控制政權。907年,篡國,唐滅。

11、五代十國(907年-960年)

923年,後梁北太原晉王李存勖滅,建立後唐,地方起義。

936年後唐被契丹滅(石敬瑭勾結),建立後晉,外族入侵。

947年後晉被契丹滅,建立遼,外族入侵。

947劉知遠建立後漢。

951年郭威篡權,建立後周,政變奪權。

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

12、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契丹,宋失去屏障,金人長驅直入。1125年金完顏家族南侵,宋軍失敗,割地議和。宋朝軍事力量大大下降,主戰大臣遭擠壓。1126年,徽欽宗被擄。1127年,北宋滅。

南宋。蒙古鐵木真在北方完成大一統,積累了雄厚的軍事實力。宋朝軍事將領岳飛被殺,岳家軍戰鬥力瓦解。由寧宗理宗開始,丞相都缺少治世之才,有的更是奸佞。1279年,崖山戰敗,陸秀夫背著八歲的趙昺投海,南宋滅。

13、元朝(1206年-1368年)

民族矛盾。瘋狂擴張實行搶掠屠城;多民族的不平等(蒙古人最高等,由北往南逐漸降低,黃河長江流域的漢族最低等),引起其他民族不滿,矛盾尖銳。統治上,因對中原(封建社會)認識不足,政治基礎薄弱,失去漢族擁護。

地方割據。張士誠,陳友諒,朱元璋等紛紛起兵,天下大亂。後期,因蒙古南移,北方草原部落乘機發展,脫離蒙古。1368年,朱元璋北伐,常遇春徐達等能征善戰,攻陷大都改為北平,元順弟北逃,朱元璋南京稱帝。

14、明朝(1368年-1644年)

經濟上因為社會進步,資本主義等萌芽,經濟發展明顯,需要更多貨幣政策以防止通貨膨脹或緊縮,當時沒有這個能力,因此農商業手工業等波動較大,阻礙了生產力進步;連年東征(出兵朝鮮抗倭,鳴梁海戰就在這時候),消耗了諸多軍事力量;

政治上,張居正改革失敗,階級矛盾嚴重;三大奇案引起政局不穩,百官變動,人才流失。魏忠賢時期,政治極為黑暗腐敗,捕殺東林黨,黨羽斗爭加劇,朝政動盪,國庫日漸空虛。軍事上,袁崇煥回京被殺,失去關寧防線;加上中原地區旱災嚴重,無糧可食。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煤山自縊,明滅。

15、清朝(1644年-1911年)

閉關鎖國,禁錮思想,科技進步緩慢;社會制度上,落後列強的資本主義制度,生產關系生產力得不到解放。

外敵太過強大(八國聯軍),列強帝國的不斷入侵一方面消耗的清軍事力量,另一方面不平等條約中割地賠款國庫空虛,喪失民族氣節,民眾大失所望,得不到群眾基礎擁護。農民階級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地主階級洋務運動,階級矛盾爆發。

西方思想與傳統思想沖擊,資本主義救國熱情空前高漲,為階級矛盾。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孫中山成立中華民國,1912年,溥儀退位,清滅。

(7)歷史朝代是怎麼重新建立的擴展閱讀:

中國自秦以來,一共出過九個大一統王朝,它們是: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

另外,在分裂割據時期還出過五十幾個小王朝,它們是:

1、三國鼎立時的魏、蜀、吳,共三個;

2、東晉時期五胡十六國:前趙(漢趙)、北涼、夏、後趙、前燕、後燕、西燕、南燕、西秦、南涼、遼西、代、成漢、前秦、後涼、仇池、後秦、前涼、冉魏、西涼、北燕、後蜀,共二十二個,不止十六個,東晉後滅於桓楚;

3、南朝的劉宋、蕭齊、梁、後梁、南陳,共五個;

4、北朝的北魏(含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共三個;

5、五代時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五個;

6、十國的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荊南、北漢,共十個;

7、西夏、遼、金、西遼、北遼、吐蕃、大理,蒙古,共八個。

當然還有很多短暫的地方政權,農民起義政權不被正史承認。

『捌』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朝代是重新崛起的

漢,西漢,東漢,蜀漢,成漢,劉漢,等等十多個

閱讀全文

與歷史朝代是怎麼重新建立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