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教育的起源,有哪些學說
一.神話起源說—最古老的觀點
1.代表人物:所有宗教
2.觀點: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創造的,教育體現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與神或順從於天。
3.評價:這種觀點是根本錯誤的,是非科學的。
二.生物起源說—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學說
1.代表人物:利托爾諾、沛西·能
2.觀點:教育起源於動物界的生物本能
3.評價:它的根本錯誤在於沒有把握人類教育的目的性和社會性,沒能區分出人類的教育行為與動物類養育類行為的差異,因而是錯誤的。
4.地位: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學說,標志著在教育的起源問題上開始從神話解釋轉向科學解釋。
(口訣:「本能生利息」,本能—生存本能,生—生物起源說,利—利托爾諾,息—沛西·能)
三.心理起源說
1.代表人物:孟祿
2.觀點:教育起源於日常生活中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模仿。心理起源說批判了「教育生物起源說」不區分人類教育和動物本能的庸俗觀點。
3.評價:這種觀點也是錯誤的,雖然它將動物排除在外了,這一點是具有進步意義的,但是它認為的「無意識模仿」仍然是先天的,不是後天的,是本能的,因而是錯誤的。
(口訣:「心理仿夢露」,心理—心理起源說,仿—無意識模仿,夢露—孟祿)
四.勞動起源說
1.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凱洛夫
2.觀點:教育起源於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產需要和人的發展的需要的辯證統一。
3.評價: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勞動起源說是正確的起源學說。
(口訣:「米夫愛勞動」,米—米丁斯基,夫—凱洛夫,勞動—勞動起源說)
『貳』 歷史上有哪幾鍾教育起源觀
教育是人類社會和教育實踐活動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人們對教育的起源有不同的認識。目前,教育理論界主要有教育的神話起源論、生物起源論、心理起源論、勞動起源論等眾多說法。
1、 教育的神話起源論
這種觀點認為,教育跟其他萬事萬物一樣,都是由神所創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體現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於神或順從於天。即教師的出現、教育的產生,都體現了上天的意志。西方也有與東方相同的認識,認為教育起源於神話。
2、 教育的生物起源論
這種觀點是把人類教育的起源歸結於動物的本能行為,歸結於天生的生物行為,認為教育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生物現象而非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教育過程是按生物學規律進行的本能的傳授活動。這種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利托爾諾以及英國教育學者沛西·能。教育生物起源學說史以達爾文生物進化論和近代以來的自然教育思想為指導的,並且看到了人類教育與動物界類似教育行為之間的相似性,否定了教育的神話起源說,其開創性值得肯定。
3、 教育的心理起源論
這種觀點認為,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模仿。美國教育家孟祿認為,「原始社會的教育普遍採用的方法是簡單的無意識的模仿。兒童對年長成員的無意識的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發展。」實質上,這種觀點與生物起源說有相似性。因為如果教育起源於原始社會兒童對成人行為的「無意識模仿」,那麼這種「無意識模仿」就肯定不是獲得性的,而是遺傳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後天的;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會的。
4、 教育的勞動起源論
教育勞動起源說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說和心理起源說,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下產生。它 的理論依據和方法論基礎是恩格斯的《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的作用》。在恩格斯看來,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基本條件,勞動創造了人的本身;勞動是教育產生的基礎。這種觀點認為,因為人類教育起源於勞動過程中所產生的需要,而以製造和利用工具為標志的人類的勞動不同於動物的本能活動
5、 教育的生活起源論
20世紀80年代,我國有學者提出了類似「教育生活需要起源論」的觀點,認為生活與勞動是並列關系,教育不僅要傳遞勞動經驗,還要傳遞生活經驗,正是在適應和滿足人類生活需要的基礎上才產生了教育。有學者指出,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教育觀——「教育即生活」——便體現了教育的生活起源論思想。杜威認為,教育沒有目的或者沒有外在目的,如果教育有目的,那這目的就是在教育本身之中。他認為,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繼續不斷的改造,即教育促進兒童本能為核心的先天心理機能不斷展開、生長的過程。兒童本能的生長總是在生活過程中實現的,或者說生活就是生長的社會性表現。
6、 教育交往起源論
「起源」應說明該事物由何而生,從何演化出來。顯然,要探明這一點,有必要對該事物產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進行分析,但又不能停留於此,還應該進一步教育從中脫胎的事物,或稱為教育的原型。 這類特殊交往逐漸形成較為固定的內容和較為固定的教學關系是,教育活動也就此產生了。可見,人類教育活動源於交往,在一定意義上,教育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
7、教育的需要起源論
需要起源說是勞動起源說的邏輯延伸,它包括三種略有區別的主張:生產勞動的需要說,社會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說,社會生活和人類自身發展的需要說。
生產勞動的需要說主要代表人物是沙毓英等。沙毓英在《教育是特殊范疇》一文中講:「 教育是在勞動過程中,由於生產勞動的需要而產生的,由於生產勞動的需要產生的教育,從一開始便既與生產力、又與生產關系有密切聯系」
8、教育的前身起源論 前身起源論者認為,人類教育起源於古猿的教育,即古猿為了維持自己的類的存在而將自己固有的求生技能傳授給下一代的行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孔智華、陳曉菲等。
9、教育的家庭起源論 家庭起源論者認為,教育起源於家庭父母對孩子的撫育即教育,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國的教育史學家凱姆佩爾等人。
10、教育的社會化影響論 社會化影響說認為,教育起源於產生了語言後的原始人類對年幼一代所施加的社會化影響,其代表人物是馬兆掌等。
『叄』 歷史上關於教育起源問題主要觀點
1.教育的神話起源說.2.教育的生物起源說.3.教育的心理起源說.4.教育的家庭起源說.5. 教育的勞動起源說.
『肆』 簡述教育起源的三種學說
1、生物起源說
主要觀點:教育活動不僅存在於人類社會中,動物界也存在教育;人類社會教育的產生是一個生物學的過程,生物的沖動是教育的主要動力,人類社會的教育是對動物界的繼承、改善和發展。教育的產生完全來自於動物本能,是種族發展的本能需要。
2、心理起源學說
主要觀點:孟祿從心理學的角度去解釋教育起源問題,認為原始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兒童對成人生活的無意識模仿。
3、勞動起源說
主要觀點:人類教育起源於勞動和勞動過程中產生的需要;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一種社會活動;教育以人類語言和意識的發展為條件;第四,教育從產生之日起,其職能就是傳遞勞動過程中形成的生產和生活經驗。
(4)教育在歷史上有什麼的起源說擴展閱讀:
教育的內涵
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
狹義的教育是指專門組織的教育,即學校教育,它不僅包括全日制的學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業余的學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廣播學校和電視學校的教育等。
它是根據一定社會的現實和未來的需要,遵循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系統地引導受教育者獲得知識技能。
陶冶思想品德、發展智力和體力的一種活動,以便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適應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的需要和促進社會發展的人。
『伍』 教育的起源
1 生物起源說
主要代表人物: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利托爾諾,英國教育學家沛西.能。
主要觀點:教育活動不僅存在於人類社會中,動物界也存在教育;人類社會教育的產生是一個生物學的過程,生物的沖動是教育的主要動力,人類社會的教育是對動物界的繼承、改善和發展。教育的產生完全來自於動物本能,是種族發展的本能需要。
2 心理起源學說
主要代表人物:美國著名教育家孟祿,教育心理起源說是在對教育生物起源說批判的基礎上產生的。
主要觀點:孟祿從心理學的角度去解釋教育起源問題,認為原始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兒童對成人生活的無意識模仿。
3 勞動起源說(社會起源說)
主要代表人物:蘇聯的教育家米丁斯基、凱洛夫。勞動起源說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說和心理起源說的基礎上,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指導下形成的。
主要觀點:
第一,人類教育起源於勞動和勞動過程中產生的需要;
第二,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一種社會活動;
第三,教育以人類語言和意識的發展為條件;第四,教育從產生之日起,其職能就是傳遞勞動過程中形成的生產和生活經驗。
(5)教育在歷史上有什麼的起源說擴展閱讀:
教育過程開始於一個人的出生並持續終身,對人產生持久而深刻的變化。有些人甚至認為教育可以開始得更早,一些父母通過外部的言語和音樂來影響子宮里成長著的胎兒,進行胎教,希望給孩子以積極的健康的發展。
教育本質的多重審視
(1)內涵:所謂教育本質,就是指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區別於其它社會活動的根本特徵,即「教育是什麼」的問題。它反映出教育活動固有的規定性也即其根本特徵。
(2)關於教育本質的四種觀點:上層建築說;生產力說;特殊范疇說;多重屬性說。
(3)人類的教育有社會性、目的性,這與動物的本能教育有本質區別。人類教育本質是有目的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第一,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第二,教育是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對受教育者進行培養。第三,存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響三種要素之間關系。
宏觀的教育的唯一特徵是「著眼於人的素質、能力」,這表明判別某個活動是不是教育不在其結果如何。現實中,不是所有的教育活動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的甚至會失敗。而有些活動,如研究活動、宣傳活動雖然可以影響人的素質、能力,卻並不是人們所公認的教育活動。
當人們持不同的立場著眼於人的素質、能力時,能從正反兩方面來對待人的素質、能力,正向的去開發、加強人的某些素質、能力,反向的則去削弱、抑制人的某些素質、能力。
人的素質、能力有先天和後天之分,先天的與其它動物一樣,是大自然長期進化造就的。後天的又分為兩種情況,其一為人們不經意間獲取的,或非刻意成就的;其二是人們刻意造就的,宏觀的教育就概括了所有刻意於人的素質、能力而進行的活動。
在教育學界,關於「教育」的定義多種多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般來說,人們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一個是社會的角度,另一個是個體的角度。
前蘇聯及我國一般是從社會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而英美國家的教育學家一般是從個體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從社會的角度來定義「教育」,可以把「教育」定義區分為不同的層次:
(1)廣義的,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教育」看成是整個社會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分配著且承擔著一定的社會功能。
教育最本質性的理解,就是社會對人們思想的知識灌輸和行為指導;一,教育的對象是人;二,內容必須是良性的有意義的。從而使人民去改造社會。
(2)狹義的:指個體精神上的升華。這種定義方式強調社會因素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把從個體的角度來定義「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於個體的學習或發展過程。
(3)更狹義的,主要指學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這個主要指的中國校園的應試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使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
『陸』 關於教育的起源有哪幾種說法
關於教育起源的主要學說有:生物起源說、心理起源說、勞動起源說。我國的教育學一般都贊同勞動起源說。
具體的,如下:
(一).生物起源說
生物起源論者認為,人類教育起源於動物界中各類動物的生存本能活動,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利托爾諾、斯賓塞、沛西·能等。
法國社會學家利托爾諾在其著作《人類各種人種的教育演化》一書中認為,教育是一種在人類社會范圍以外,遠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已產生的社會現象,大動物對小動物的愛護和照顧便是教育行為,昆蟲界也有教師與學生,生存競爭和天性本能是教育的基礎。動物正是基於生存與繁衍的天性本能才把「知識」與「技能」傳授給幼小的動物,這種行為就是教育的最初形式與發端,後來的人類教育不過是繼承了動物界業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使其獲得了新的性質而已。
(二).心理起源說
心理起源論者認為,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的模仿,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教育家孟祿。
孟祿從心理學觀點出發,根據原始社會沒有學校、沒有教師、沒有教材的原始史實,判定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人無意識的模仿。他在《教育史教科書》中寫道,原始社會的教育「普遍採用的方式是簡單的、無意識的模仿」,「原始社會只有最簡單形式的教育,然而,在早期階段中,教育過程卻具備了教育最高發展階段的所有基本特點」,即承認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模仿便是最初的教育。
(三).勞動起源說
勞動起源論者認為,教育起源於勞動,起源於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產需要和人的發展需要的辨證統一,其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蘇聯米丁斯基、凱洛夫等教育史學家和教育學家。
米丁斯基在其著作《世界教育史》中提出:只有從恩格斯的「勞動創造了人本身」這個著名的原則出發,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於人類特有的生產勞動。
他們在批判資產階級教育思想的同時,力圖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闡明教育的起源,特別是運用恩格斯在《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中闡述人和人類社會起源的觀點,提出教育起源於勞動。他們認為,教育從人類生產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的時候就開始了,同時認為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社會活動。持這一觀點的學者很多,主要集中在蘇聯和中國。
『柒』 關於教育起源主要有哪幾種學說
關於教育的起源問題,目前比較常見的是四種說法:
一.神話起源說—最古老的觀點
代表人物:所有宗教
觀點: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創造的,教育體現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與神或順從於天。
評價:這種觀點是根本錯誤的,是非科學的。
二.生物起源說—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學說
代表人物:利托爾諾、沛西·能
觀點:教育起源於動物界的生物本能
評價:它的根本錯誤在於沒有把握人類教育的目的性和社會性,沒能區分出人類的教育行為與動物類養育類行為的差異,因而是錯誤的。
地位: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學說,標志著在教育的起源問題上開始從神話解釋轉向科學解釋。 (口訣:「本能生利息」,本能—生存本能,生—生物起源說,利—利托爾諾,息—沛西·能)
三.心理起源說
代表人物:孟祿
觀點:教育起源於日常生活中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模仿。心理起源說批判了「教育生物起源說」不區分人類教育和動物本能的庸俗觀點。
評價:這種觀點也是錯誤的,雖然它將動物排除在外了,這一點是具有進步意義的,但是它認為的「無意識模仿」仍然是先天的,不是後天的,是本能的,因而是錯誤的。 (口訣:「心理仿夢露」,心理—心理起源說,仿—無意識模仿,夢露—孟祿)
四.勞動起源說
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凱洛夫
觀點:教育起源於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產需要和人的發展的需要的辯證統一。
評價: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勞動起源說是正確的起源學說。 (口訣:「米夫愛勞動」,米—米丁斯基,夫—凱洛夫,勞動—勞動起源說)
『捌』 什麼是教育史上三種不同的教育起源論
關於教育活動的產生,教育學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三種觀點主要包括教育的生物起源論、教育的心理學起源說和勞動起源說。
(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論
法國社會學家利托爾諾提出了「生物起源論」,他認為教育現象不僅存在於人類社會,動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動。教育起源於動物的本能,動物尤其是高等動物,生來就具備一種由遺傳而得的潛在的教育能力,從而使後代能持續地繁衍下去。生物起源論最明顯的錯誤就是把動物的本能等同於教育,否認了教育的社會性。
(二)教育的心理學起源說
美國心理學家孟祿認為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年人的無意識的模仿,因而從心理學角度提出了教育的「心理學起源說」。在原始社會,兒童通過觀察成年人採集、狩獵、編織等活動,不斷模仿成年人幹活,積累生活經驗,從而習得了各種生存技能。心理起源說把教育看成簡單的模仿,沒有認識到教育的目的性。
(三)勞動起源說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批判了生物起源論和心理學起源說否認教育的社會性的觀點,認為教育起源於人類社會的生產勞動實踐之中。人與動物最根本的區別就是人類會製造和使用工具。年長一代為了延續種族的生產、生活,有目的地把生產技能、技巧以及經驗傳授給下一代,教育就是在這種經驗傳遞中產生的。人在社會中生活,就要在共同的行為規范中行動,在長期的勞動過程中,表達意義和情感的語言產生了,人類的大腦、四肢進一步發展,活動能力和協調性不斷增強。所以,勞動促進了人類的發展,也為教育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可以說,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沒有教育。教育起源於勞動,依賴於社會生產生活實踐。
『玖』 .教育學史上第一個正式提出教育起源的學說是什麼
神話起源說
是關於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觀點,所有的宗教都持有這種觀點,我國古代的思想家也有人持有這種觀點。
這種觀點認為,教育與其它萬事萬物一樣,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創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體現神或天的意志,使人依於神或順從於天。
這種觀點是根本錯誤的,是非科學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到當時人類社會起源問題上認識水平的局限。
生物起源說
代表人物是法國社會學家、哲學家勒圖爾諾與英國的教育學家沛西·能。
主要觀點是:教育活動不僅存在於人類社會之中,而且存在於人類社會之外,甚至存在於動物界;
人類社會的教育是對動物界教育的繼承、改善和發展;
教育從它的起源來說,是一個生物學的過程,生物的沖動是教育的主要動力。
生物起源學說是教育學史上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有關教育起源的學說,看到了人類教育與其他動物類似行為之間的相似性,比起神話起源說來,是一個大的進步,標志著在教育起源問題上開始從神話解釋轉向科學解釋。其根本錯誤在於沒能區分出人類教育行為與其動物類似行為之間的質的差別。
3、心理起源說
代表人物為美國教育史家孟祿。
主要觀點是,教育起源於日常生活中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的模仿。
這種觀點不同於生物起源說,但是仔細考慮,卻也離生物起源學說不遠。因為如果教育起源於原始社會中兒童對成人行為的「無意識的模仿」的話,那麼這種「無意識的」模仿就肯定不是獲得性的,而是遺傳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後天的,也就是說,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會的。只不過,這種本能是人類的類本能,而不是動物的類本能。
以上三種教育起源學說大致反映了人們認識教育起源的歷史過程:從神話起源到生物起源到心理起源,具有一定歷史的進步性。但這三種學說沒有能建立在科學的方法論基礎上,沒有揭示出教育起源的內在動力和社會原因。
教育的勞動起源說
也稱教育的社會起源說,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說和心理起源說的基礎上,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指導下形成的。前蘇聯的教育史學家、教育學家以及我國的教育史學家和教育學家大都認可這一觀點。
「勞動起源說」的直接理論依據和方法論基礎是恩格斯的著作《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的作用》。
主要觀點可以概括為:第一,人類教育起源於勞動或勞動過程中所產生的需要;
第二,教育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社會活動;
第三,教育產生於勞動是以人類語言和意識的發展為條件的;
第四,教育從產生之日起其職能就是傳遞勞動過程中形成與積淀社會生產和生活經驗;
第五,教育范疇是歷史性與階級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