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敦煌為國都的國家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敦煌為國都的國家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3-02 00:28:38

Ⅰ 以敦煌為首都的國家是哪

西涼
十六國之一。漢族李暠所建。都酒泉(今屬甘肅)(一說敦煌)。盛時有今甘肅西部酒泉、敦煌一帶,西抵新疆蔥嶺。歷三主,共二十二年。

Ⅱ 敦煌的發展歷史

歷史

春秋時,此地因「地產好瓜」得名瓜州。戰國時,月氏逐漸強大,吞並羌人,趕走烏孫,這里屬大月氏國。

秦漢之際,雄踞漠北的匈奴崛起,打敗月氏,占據敦煌。西漢武帝時,經過反擊匈奴的戰爭,迫使匈奴「遠循」,河西地區歸入漢朝版圖;元鼎六年(前111年)設置敦煌郡,意「敦,大也,煌,盛也」,為河西四郡之一。

張騫通西域的「鑿空」之行,開通了影響深遠的絲綢之路。新莽時一度改稱敦德。東漢建立,復名敦煌郡。竇融率河西歸服。由於北匈奴控制了西域,敦煌郡既擔負著防禦匈奴進攻的重任。這一時期,敦煌經濟發展、地位提高,中央主管西域事務的護西域副尉長駐敦煌,這里成為統轄西域的軍政中心。

魏文帝曹丕篡位以後,派兵消滅了河西的割據勢力,委派尹奉為敦煌太守。西晉時敦煌出現了索靖、索襲、宋纖、氾騰等一批名儒。前涼以這里地處大漠之中,而置沙州,後來成為西涼國都。

東晉前涼時將敦煌、晉昌、高昌三郡和西域都護、戊巳校尉、玉門大護軍三營合設沙州;前秦二年(366年)始開鑿莫高窟;隆安四年(400年)李暠建西涼國,初都敦煌。

北魏初(439年)置敦煌鎮,526年置瓜州,敦煌為治所。漢魏之際多戰亂,但敦煌經濟日漸繁榮,中原文化傳播,佛教東漸,成為五涼文化中心。北周初置沙州,564年為鳴沙縣,屬敦煌郡,因鳴沙山得名。

隋朝初廢郡置瓜州,初期敦煌被游牧民族突厥及吐谷渾占據。隋煬帝即位後,出兵擊破吐谷渾,西突厥也被迫投降,重新控制敦煌,絲綢之路再度打通。大業三年(607年)復置敦煌郡,罷鳴沙縣復名敦煌縣。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置沙州,敦煌進入興盛時期。建中二年(781年),為吐蕃佔領,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沙州人士張議潮募兵集眾起義,經過血戰奪回敦煌城,使河西地區重歸唐王朝,大中五年(851年)唐廷在敦煌設置歸義軍,並任命張議潮為敦煌歸義軍節度使。

後梁末帝朱友貞乾化二年(914年)敦煌迎來一位新的統治者曹議金。他主張與近鄰修好並大力農牧業,使敦煌恢復了一派繁華的景象,莫高窟的開始了一個以大洞窟開鑿為主的時代。

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敦煌為西夏佔領,統治敦煌達191年。元滅西夏後,於至元十四年(1277年)復設沙州。1280年升為沙州路總管府,隸屬甘肅行中書省。明朝永樂三年(1405年)改為沙州衛,後增設罕東左衛。

嘉靖七年(1528年)因葉爾羌汗國攻擊,關閉嘉峪關,從此瓜州、沙州成為葉爾羌汗國領土。

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設沙州所,旋升為沙州衛。雍正四年(1726年),從甘肅56州縣移民2400多戶到沙州屯墾。乾隆三十五年(1760年)改為敦煌縣。1949年9月28日敦煌為中國共產黨控制,10月7日成立敦煌縣人民政府,屬酒泉地區。

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9月28日撤縣設敦煌市(縣級),隸屬於地級酒泉市。

敦煌位於古代中國通往西域、中亞和歐洲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上,曾經擁有繁榮的商貿活動。境內有漢代所築的兩座長城關隘玉門關和陽關,均為軍事要塞,是漢唐王朝和西域的分界點。

後人詩句「春風不度玉門關」、「西出陽關無故人」,以及古琴名曲「陽關三疊」等,都是指此處。今兩關及長城遺址尚存。附近還有懸泉置遺址,為漢晉時期的驛站遺址。

(2)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敦煌為國都的國家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簡介

敦煌市,隸屬於甘肅省酒泉市,位於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的交匯處,總面積3.12萬平方千米。

敦煌地處青藏高原北部邊緣、河西走廊的西端。黨河穿越境內,兩岸有綠洲,此外的四周均被塔克拉瑪干沙漠所環繞。全市年平均氣溫9.5 ℃,降水量42毫米。主要的作物是棉花及小麥、玉米、水果等,為甘肅省重要產棉區之一。

截至2016年,敦煌市下轄轄9個鎮,總人口18.94萬人。實現生產總值106.40億元,其中:一產增加值14.59億元,二產增加值27.06億元,三產增加值64.75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3.71:25.43:60.86。人均生產總值達到73987元。

敦煌是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名天下,是世界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的所在地。2012年,入選「2012年度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二、著名景點

1、莫高窟

舉世矚目的莫高窟則位於敦煌城區東南方向的鳴沙山上,於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莫高窟俗稱「千佛洞」,開鑿於前秦,在以後的一千多年裡均有續建,直至元朝,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石窟寺。有洞窟近500座,壁畫數萬平方米,內容以佛教為主,美輪美奐,被稱為「石窟藝術寶庫」。

20世紀初曾發現藏經洞,內藏4萬多件經卷等文物,但在20世紀初大量流失至歐美國家。莫高窟西南的西千佛洞以及相鄰瓜州縣榆林窟亦相類似,附近相似的石窟藝術被統稱為「敦煌石窟」。目前,國際上已經興起了以研究敦煌石窟及相關文化、歷史為主的「敦煌學」。中國政府亦在這里建立了國家級的敦煌研究院。

2、鳴沙山和月牙泉

敦煌城南的鳴沙山—月牙泉也是一處著名風景區。鳴沙山沙分五色,當有大量人群從沙山上下滑時可轟鳴作響。山中環抱有月牙泉,其形狀宛若一彎新月,水色蔚藍,清澈如鏡。但一度因過度開發當地地下水資源,而導致水位不斷下降。近年來,當地政府採取了一些措施,目前正在緩慢恢復中。

三、歷史文化

截至2016年末,敦煌市境內有各類文物景點265處,有3處世界文化遺產,分別是莫高窟、玉門關遺址、懸泉置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6單位4處,分別是莫高窟、玉門關遺址、懸泉置遺址、敦煌境內長城;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0處。

5A級景點1處(鳴沙山‧月牙泉),4A級景點2處(陽關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3A級景點8處(敦煌影視城、三危山景區、敦煌夜市、敦煌同舟島、敦煌雷音寺、敦煌光電博覽園、黨河生態公園和千年敦煌月牙泉小鎮民俗文化旅遊景區),2A級景點1處(敦煌歷史博覽園),1A級景點1處(白馬塔)。


Ⅲ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知道的國家是哪個

嚴格來說,有歷史記述並且能夠獨立為「國」的,應該是吉爾吉斯斯坦。
當然,朝鮮回或者更早,只是答一直處於漢人的統治下,古時朝鮮的地位一度的和內蒙,新疆差不多。所以不能稱之為另外的「國家」。

西藏、新疆這些雖然曾是獨立的,但也不能稱之為「最先發現」的外國。因為按《史記》說法,華夏文明剛起的時候只在長江以北的黃河中下游地帶(現在的陝西,河南),直到周朝才發展到江南。

越南也不是最早的,因為漢人在隋朝才占據嶺南。印度佛教徒是在東漢到中原傳教,而更早的西漢因為和匈奴的戰爭曾經一度深入西域。
「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就是西漢名將陳湯在西域擊潰匈奴政權後上書言表的一句名言。此戰發生在古代「闐池」,今考證為吉爾吉斯斯坦境內。

這是可見於著的最早的外交實錄記載。

Ⅳ 中國歷史上所有朝代的國都所在地

夏:斟鄩(河南洛陽偃師西)、陽翟(河南禹州)、帝丘(河南濮陽西南)、夏邑(今河南商丘東)、安邑(山西夏縣西北)、原(河南濟源西北)、老丘(河南開封東北)、西河(河南安陽東南)。

商:亳(河南商丘)、西亳(河南洛陽偃師西)、囂(河南鄭州西北)、相(河南濮陽北、安陽內黃南;一說今河南安陽洹水北)、西亳(河南洛陽偃師西)、奄(山東曲阜)殷(河南安陽)、朝歌(河南淇縣)。

西周:鎬京(陝西西安長安西北)、成周(河南洛陽)、犬丘(陝西咸陽興平東南)、南鄭(陝西渭南華縣)

東周:雒邑(河南洛陽)

秦: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

西漢:洛陽(河南洛陽東)、櫟陽(陝西西安臨潼東北)、長安(陝西西安西北)

東漢:雒陽(河南洛陽東)、長安(陝西西安西北)、許昌(河南許昌)

三國時期:【魏】許昌(河南許昌)、洛陽(河南洛陽東)公元221年--公元265年【蜀】成都(今四川成都)【吳】建業、建業(江蘇南京)。

西晉:洛陽(河南洛陽東)長安(陝西西安西北)。

東晉:建康(江蘇南京)

隋:大興(陝西西安)、洛陽(河南洛陽)。

唐:長安(陝西西安)、武周神都洛陽(河南洛陽)、洛陽(河南洛陽)。

北宋:東京(河南開封)

南宋:南京(河南商丘)、臨安(浙江杭州)

遼:上京臨潢府(內蒙古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內蒙古寧城西南)公元1007年—公元1125年

金: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東城東南)、中都大興府(今北京城西南)、南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歸德府(今河南商丘)。

元:大都(元京師,北京)

明:南京 (江蘇南京)、北京(北京)公元1420年—公元1644年

清:興京(遼寧新賓西)、遼陽(遼寧遼陽)、盛京(遼寧沈陽)、北京(北京)。

(4)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敦煌為國都的國家是什麼擴展閱讀:

長安與洛陽的角色互轉

漢朝是劉姓王朝,有劉邦(高祖)建立的前漢和劉秀(光武帝)建立的後漢之分,後世史學家習慣將前漢稱為「西漢」、後漢稱為「東漢」,此叫法即因各自都城方位不同而來。

公元前206年,劉邦受封「漢中王」。在「楚漢相爭」中,劉邦打敗了項羽,於公元前202年定鼎天下。當年2月28日,劉邦在山東定陶汜水之陽舉行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初都洛陽,群臣擁護,認為「其固足可恃也」。

但不久,劉邦改變了想法,將洛陽設為陪都,而定長安城為首都。原來,謀臣張良的分析起了決定作用。《漢書·張良傳》記載,張良認為洛陽「其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長安則「金城千里,天府之國」。

到了建武元年(公元25年),洛陽終於迎來轉機,由「著名陪都」轉正為東漢的「著名首都」。這年冬十月,劉秀與王莽的更始政權決裂,在鄗(今河北高邑)登基稱帝,為表明自己的劉姓正統和漢家重興,仍以「漢」為國號,此即東漢。劉秀確定洛陽為首都(東都)後,設長安為陪都,稱為「西都」。

Ⅳ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是什麼

夏朝 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

Ⅵ 敦煌歷史上兩次建國定都的是哪個政權

  1. 西涼復

2、西漢金制山國


西涼李暠定都於敦煌, 使敦煌在歷史上第一次成為國都。

公元397年,李暠開始在敦煌大張旗鼓地發展和壯大自己的勢力,最初統轄敦煌、涼興二郡,不久又得到晉昌太守唐瑤的支持,將勢力擴展到晉昌、酒泉、健康、祁連等郡,正式建立西涼政權,年號為庚子,定都敦煌,統有河西走廊的西部地區。

西漢金山國是公元906年,張承奉傭兵自立,在敦煌建立西漢金山國,定都敦煌,自稱是白衣天子。
為打通東西交通,與回鶻交戰,結果一敗塗地。後回鶻攻打沙州,由於國力衰微,只好投降。公元911年被甘州回鶻擊敗,成為回鶻政權的附庸。公元914年,西漢金山國滅亡。

Ⅶ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國家是什麼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
而如果只說國家的話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戰國時期的魯國實行初稅畝,開始封建制度改革,成為第一個封建國家

Ⅷ 敦煌歷史上兩次建國定都的是哪兩個政權

1、公元400年,李暠據敦煌稱王,建立西涼國。敦煌有史以來第一次成為國都。
2、公元906年,張承奉傭兵自立,在敦煌建立西漢金山國,定都敦煌。

Ⅸ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是( ),建立者是誰( )

夏朝(約為前2000年—約前1600年),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朝代。根據史書記載,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廢除了傳統的部落「禪讓」制,殺死益而稱王,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禹傳子代替了以前的禪讓制度,由禪讓制變成王位的世襲制。夏朝共傳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區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據說啟死後,太康即位,出現了一時的政權更迭,即所謂「失國」。再經少康中興,重建夏朝。到孔甲統治時,夏朝走向衰落。此後,三傳至桀,夏朝滅亡。約400年,後為商朝所滅。

由於夏朝沒有文字直接流傳下來,所以,長期以來對其了解還主要依賴古代文獻的記載,包括夏朝的國王、官吏、軍隊以及刑獄情況。現代以來,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村遺址中大型宮殿、墓葬以及許多青銅器的出土,則從一個側面揭示了作為奴隸制的夏朝的政治、經濟及社會文化、生活等等方面的情況。

夏世系

夏朝君主於古籍中被稱為後、夏後、夏後氏,亦有稱之為帝者。自啟至桀凡十三代,十六傳,歷四百七十二年(一說四百三十二年),是為後人所推算。如夏代的開始從夏禹算起,自禹至履癸(桀),則共十四代、十七王,前後經過了四百餘年.

1、啟——2、太康——3、仲康——4、相——5、少康——6、予——7、槐(芬)——8、芒(荒)——9、泄(世)——10、不降——11、扁(局、禺)—— 12、胤甲——13、孔甲——14、皋(吳、皋苟)——15、發(發惠)——16、履

夏朝的建立

標志著漫長的原始社會被私有制社會所替代,這是一個歷史的進步。但是,一種新制度的建立,必然會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夏啟即位後,在鈞台大宴各地首領,以期對他的地位予以確認。有扈氏對啟破壞禪讓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滿,拒不出席鈞台之享。夏啟發兵對有扈氏進行征伐,大戰於甘,有扈氏戰敗被滅。這次戰爭的勝利,使新生的政權得到初步鞏固。

一種新制度的建立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一個新政權的產生,也面臨缺乏統治經驗的問題。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政權,即使是在起進步作用的上升階段,也改變不了統治者剝削、掠奪和貪圖享樂的本性,統治集團內部圍繞權和利的爭奪成為不可避免。因此,夏啟死後,出現了五子爭權斗爭。太康即位後,政事不修,沉湎於酒色之中,有窮氏的首領羿乘機奪取了政權。直至後羿被他的大臣寒浞所殺,相之子少康逃到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幫助,組織夏的舊部,積蓄力量,乘寒浞內部混亂之時,出兵打敗了寒浞父子的力量,奪回了政權,才恢復了夏王朝的統治。這就是夏代歷史上出現的「太康失國」、「後羿代夏」和「少康中興」的事件。

夏代末年,夏王室內政不修,外患不斷,階級矛盾日趨尖銳。夏桀即位後不思改革,驕奢淫逸,築傾宮、飾瑤台,揮霍無度。他日夜與妹喜飲酒作樂,置百姓的困苦於不顧,百姓指著太陽咒罵夏桀。大臣忠諫,他囚而殺之。四方諸侯也紛紛背叛,夏桀陷入內外交困的孤立境地。商湯看到伐桀的時機已經成熟,乃以「天命」為號召,說「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要求大家奮力進攻,以執行上天的意志。鳴條之戰,商湯的軍隊戰勝夏桀的軍隊,桀出逃後死於南巢,夏王朝從此滅亡。一個強大的國家經歷了四百餘年歷史,卻被一個小國所滅,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震驚與思考,所以後來出現了「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的告誡。

由於流傳至今有關夏代的史料十分匱乏,所以歷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許多人懷疑。但是《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的夏代世系與該書《殷本紀》中記的商代世系一樣明確,商代世系在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中得到證實,因此《史記·夏本紀》中所記的夏代世系被多數學者認為是可信的。這樣,在考古學家對安陽殷墟、鄭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質文化遺存有了進一步認識的基礎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課題,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質文化遺存,進而恢復夏代歷史。

古史學家依據文獻資料,提出有兩個地區可能是夏人的活動地區:一個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縣和洛陽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區。因為傳說中夏代的都邑和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大多同這兩個地區有關。1959年開始「夏墟」調查,拉開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四十年來在豫西、晉南開展了一系列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使夏文化探索的目標逐漸縮小。目前,多數學者認為:以偃師二里頭遺址命名的「二里頭文化」(包括二里頭類型和東下馮類型)和豫西地區的「龍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對象,並對夏文化問題發表了各種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證據,目前學術界對哪種遺存是夏代文化還沒有形成共識。但是無論是豫西地區的「龍山文化」還是「二里頭文化」,均已積累了相當豐富的資料,它為最終解決這個問題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夏朝的疆域

夏朝的疆域西起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起湖北省,北至河北省。當時夏的勢力延伸到黃河南北,甚至長江流域。夏王朝建都陽城(今河南省登封的東部)、酌鄩(今河南省登封的西北部)、安邑(山西省夏縣西北部)等地。

夏朝的科學技術

在夏代,農業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傳說禹的大臣儀狄開始造酒,夏王少康又發明了秫酒的釀造方法。為了適應農業生產的需要,探索出農事季節的規律,現代仍舊流行的有時稱為夏歷的農歷就是那個時代發明的。

畜牧業有一定發展。有一大批奴隸從事畜牧工作,還有一些專門從事畜牧業的氏族部落。馬的飼養得到很大重視。此外製陶業在夏代可能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極為重要的行業。至於青銅器,中國已經發現了二里頭文化的銅刀。如果二里頭文化被認為是夏朝時期的文化,那麼這件青銅器就是夏朝時期的。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為主。夏朝都城出現了車,但還不能確認是人力車還是馬車,因為車轍只有1米寬,和商朝的2米寬車轍不同,商朝已經確認使用馬車了。

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夏朝
1、夏朝的建立
相傳堯、舜、禹時,部落聯盟間採用「禪讓」的方式「選賢與能」,推舉天下的共主。堯老時,把「王」位禪讓給了賢能的舜,舜老的時候,把「王」位禪讓給了禹,但禹老時卻把「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啟。從此,禪讓制被世襲制所取代。禹是來自中原夏族部落聯盟的首領,他在成為天下的「共主」之後,組建軍隊,南征三苗,修建城池,制定刑法,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
2、夏朝的鞏固
夏朝建立不久,太康失國,為羿所奪。羿信寒浞,為其所殺。四十餘年,政局動盪。相子少康幾經艱辛,在有虞等部幫助下,攻殺寒浞,使夏王朝重新復甦。此後,經幾代努力,夏王朝日漸強大,以中原為中心,疆域東到大海,西到西河,北及燕山,南至長淮。
3、夏朝的滅亡
孔甲亂政,夏王朝江河日下。至桀時,統治階級腐朽不堪,造傾宮、瑤台,寵妹嬉,不理政事,不聽忠言,賦斂無度,民怨四起。商湯興兵討伐,桀逃往南巢而死。夏自禹至桀,歷十四世十七王,存在了將近五百多年時間。

Ⅹ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國家是什麼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共傳三世,享國十五年。 秦朝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而來。前361年,秦孝公繼位,重用商鞅兩次變法,秦國發展為當時最富強的諸侯國。秦王政即位後先後滅六國完成統一大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在中央設三公九卿;地方上廢分封行郡縣;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以拒外敵。前209年,陳勝、吳廣發動起義,前207年,秦亡。

秦朝的國號來自於地名。據《史記》記載,秦之先祖為先賢皋陶、 伯翳(伯益),本為古部落首領少昊後裔,為「嬴」姓。至周穆王,宗主造父為周王御,千里平定徐國之亂,受封於趙城,其宗族乃為趙氏(先秦時代「姓」只是表示來源,多為祭祀所用,用於女子稱謂,「氏」則表示家族分支,用於男子稱謂),嬴姓又盛,故「趙」也是秦的代名詞之一。早期的秦人由於給周王室養馬有功,被 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們的正式族稱。 周幽王時期 犬戎攻入鎬京, 秦襄公因為保衛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為諸侯國,秦成為國號。而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秦只是一個諸侯國的稱呼,統一以後由諸侯國名變為全中國的王朝稱呼。由於統治者姓嬴,又有嬴秦之稱。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敦煌為國都的國家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