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史的意義是什麼
以史為鏡,珍惜今天!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對於歷史的含義和性質,有很多中不同的詮釋,以下列舉其中一些。
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柯林伍德說:「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
梁啟超:「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系,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也。」
《大英網路全書》(1880年版):「歷史一詞在使用中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含義:第一,指構成人類往事的事件和行動;第二,指對此種往事的記述及其研究模式。前者是實際發生的事情,後者是對發生的事件進行的研究和描述。」
《蘇聯大網路全書》:「1、自然界和社會上任何事件的發展過程。宇宙史、地球史、各個學科史——物理史、數學史、法律史等均可列入這一含義。2、一門研究人類社會具體的和多樣性的過去之學科,以解釋人類社會具體的現在和未來遠景作為宗旨。」
歷史並不是歸類於人文科學或社會科學中,而是其間的橋梁,合並了兩大領域的研究方法。一般來說,史學家通過研究各種書面文字但並不局限與此,努力並嘗試解答和歷史有關的問題。歷史知識的原始資料分為三種:文字記載的、口頭流傳的、保留下來的歷史遺跡,通常歷史學家會綜合三種方法進行研究,而文字記載經常被作為強調的重點,因為它普遍紀錄了發展的時間。這種強調引申出了一個新領域,史前史,也可稱為史前學,研究的是沒有書面紀錄的那一個時期。由於世界各地文字出現的時間各不相同,所以史前史和歷史的主要區別是根據具體的論題而決定。學者們為了易於研究,根據過去人類的范圍將其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劃分過去的方法繁多,包括按年代分類,按文化習俗分類,按不同主題分類。這三種分類經常會有重疊,比如「阿根廷的勞工運動的演變,1930-1945」。
盡管歷史研究傾向於一些專門的地點、時間和主題,歷史學家也同時會關心其他普通的一些內容。而對於其他人來說,歷史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普通的詞語,就是研究過去人類的所有事情,甚至於現在更興起了一門所謂的廣義歷史。過去研究歷史都是為了應用或者理論的目的,而現在還多了一條:那就是對人類過往的好奇。
B. 學習歷史的目的是什麼。
我認為最主要的是
了解、繼承傳統文化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以史為鑒
C. 歷史中背景,原因目的的不同
1、歷史中背景: 歷史事件發生時的社會情況、社會大環境。
2、歷史的原因:誘發歷史事件的因素。
3、歷史中目的:該歷史事件的目標。
D. 歷史中基本目的是什麼
有道是「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歷史是一個輪回」等等,我們需要用解讀歷史來了解它的歷史運轉規律,並且在古人的遺訓中找到「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經驗,這就是我們學習歷史、借鑒歷史名人的意義。
E. 學歷史的目的是什麼
子曰:溫故而抄知新,可以為師矣。 從文字上去解釋,大家都知道,意思就是溫習過去,知道現在的,便可以做人家的老師了。照表面文字上的解釋,只此而已,實際上我們要更深一步體會。「溫故」——說過去的我們要知道,譬如講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二十五部大史,真不容易,倘使讀歷史的,目的並不在拿學位,那麼為了什麼呢?為了「溫故知新」,認識了過去,就知道未來,這樣,「可以為師矣」,過去就是你的老師,「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也。」溫故而知新就是這個意思,這是什麼道理呢?因為前面的成功與失敗,個人也好,國家也好,是如何成功的,又是如何失敗的,歷史上就很明顯地告訴了我們很多。剛才和人閑談,就談到過,現在這一代青年作學問很難,不但要知道自己中國文化傳統的根——過去,也要知道現在社會的新學問,不但是國內的事,國外的事也要清楚,古今中外都要了解,所以為政的人,更要注意這事,為政到底是要有學問的,所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樣才真能師法過去的歷史,判斷未來新的事物的發展。
F. 歷史學的目的是什麼
完全獨立於人們的意識之外的人類過往社會的客觀存在及其發展過程;
歷史回學家對這種客觀存在答和過程及其規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出來的產品。
狹義上的史學專指後者,是一種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的屬於觀念形態的東西的統一體。
在馬克思主義歷史學誕生之前,一般從廣義上來界定歷史學,即對史學的定義與對歷史的定義往往是同一的,很少有人對兩者進行嚴格的概念上的區分。英語中「歷史學」和「歷史」是同一個詞:History。根據第四版《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History第一義項即指「歷史學」——對過去事件的研究;第二義項才是「歷史」——過去的事件,尤指從整體意義上來認識的過去事件;第三義項實際上是從第一義項中引申出來的——對過去事件的系統敘述。可見,「歷史學」和「歷史」是其本義。在西方歷史學家對歷史學的定義或解說中,History具體所指為何,一般應視具體的文本語境而定。
G. 歷史中的原因和目的是一個意思嗎
不是。
原因分「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目的是另一件事
比如一戰的直接原因是薩拉熱窩事件,根本原因是歐美列強發展不均衡,矛盾日益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