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穀「黍、稷、麥、菽、稻」分別指什麼
五穀「黍、稷、麥、菽、稻」分別指:
1、黍:黍去殼,就是黃米,其子實煮熟後有粘性,可以釀酒、做糕。由於不利於消化,現在也基本上不用「黍」作為主食了。
2、稷:又稱粟,生長耐旱,品種繁多,俗稱「粟有五彩」,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
3、麥,禾本科植物的一類,五穀的一種,分為小麥,大麥等種類。
4、菽:豆類的總稱,古語雲:「菽者稼最強。古謂之尗,漢謂之豆,今字作菽。菽者,眾豆之總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則曰荅。」豆類製品也是中國百姓們喜歡的食物之一。
5、稻,是一種禾本科的直桿的谷類作物,主要類型是有土栽培的「水稻」(一貫指淡水稻)。
(1)我國種植歷史悠久的農作物其中菽是指什麼擴展閱讀:
1、五穀文化舉足輕重,可謂人類文明之起源。據權威資料顯示,人類在數十萬年前的石器上觀察到高粱的痕跡,說明五穀孕育了人類十多萬年。人類將野生雜草培育成五穀雜糧,這不能不說是人類史上的一個壯舉,五穀孕育了人類文明。同時告訴世人,人類與五穀的不解情緣。五穀糧食畫是五穀文化的最高藝術體現,是五穀文化的藝術寫照。
2、五穀中的粟、黍等作物,由於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長期短等特性,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況下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至春秋、戰國時期,菽所具有的「保歲易為」特徵被人發現,菽也與粟一道成了當時人們不可缺少的糧食。
3、五穀雜糧糊,是由各種養生的五穀原材料低溫烘焙熟後磨成的粉,未經膨化,在加工過程中也未添加任何速溶劑,因此能最完整地保留原料的營養成分。
4、谷類主要是指植物的種子。它包括稻米、小麥、大豆等及其他雜糧,比如小米、黑米、蕎麥、燕麥、薏仁米、高粱等。 穀物通過加工為主食。它主要給人類提供的是50%~80%的熱能、40%~70%的蛋白質、60%以上的維生素B1。
2. 稻、黍、稷、麥、菽分別指什麼
稻:dào。是一種禾本科的直桿的谷類作物,主要類型是有土栽培的「水稻」。人類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耕種與食用的歷史都相當悠久。現時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主要在亞洲、歐洲南部和熱帶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區。
黍:shǔ。黍去殼,就是黃米,其子實煮熟後有粘性,可以釀酒、做糕。由於不利於消化,現在也基本上不用「黍」作為主食了。
稷:jì。又稱粟,生長耐旱,品種繁多,俗稱「粟有五彩」,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中國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釀造的。粟適合在乾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區生長。其莖、葉較堅硬,可以作飼料,一般只有牛能消化。現在主食基本上不用「稷」了。
麥:mài。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麥、大麥、燕麥、黑麥等。子實主要作糧食或作精飼料、釀酒、制飴糖等。稈可用於編織或造紙。
菽:shū。豆類的總稱,古語雲:「菽者稼最強。古謂之尗,漢謂之豆,今字作菽。菽者,眾豆之總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則曰荅。」豆類製品也是中國百姓們喜歡的食物之一。
據史料記載,最早種植「五穀」的出現於我國商周時期。商周時期,我國處於奴隸制社會的繁榮時期,人們所種植的農作物種類增多,並且國家大力支持發展農業,「井田制」實行集體勞作,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這一時期還出現了完整的排水灌溉系統,人們開始使用糞肥、綠肥,以及草木灰。這些條件使得商周時期的農業進一步發展。
五穀中的粟、黍等作物,由於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長期短等特性,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況下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至春秋、戰國時期,菽所具有的「保歲易為」特徵被人發現,菽也與粟一道成了當時人們不可缺少的糧食。
與此同時,人們發現宿麥(冬麥)能利用晚秋和早春的生長季節進行種植,並能起到解決青黃不接的作用,加上這時發明了石圓磨,麥子的食用從粒食發展到麵食,適口性大大提高,使麥子受到了人們普遍的重視,從而發展成為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並與粟相提並論。
3. 在幾大主要作物中我國植物歷史悠久的下列哪一種食物
「五穀」是我國古代主要的農作物,黍、稷、麥、菽、麻。
1、黍:黍去殼,就是黃米,其子實煮熟後有粘性,可以釀酒、做糕。由於不利於消化,現在也基本上不用「黍」作為主食了。
2、稷:又稱粟,生長耐旱,品種繁多,俗稱「粟有五彩」,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
3、麥,禾本科植物的一類,五穀的一種,分為小麥,大麥等種類。
4、菽:豆類的總稱,古語雲:「菽者稼最強。古謂之尗,漢謂之豆,今字作菽。菽者,眾豆之總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則曰荅。」豆類製品也是中國百姓們喜歡的食物之一。
5、稻,是一種禾本科的直桿的谷類作物,主要類型是有土栽培的「水稻」
1、五穀文化舉足輕重,可謂人類文明之起源。據權威資料顯示,人類在數十萬年前的石器上觀察到高粱的痕跡,說明五穀孕育了人類十多萬年。人類將野生雜草培育成五穀雜糧,這不能不說是人類史上的一個壯舉,五穀孕育了人類文明。同時告訴世人,人類與五穀的不解情緣。五穀糧食畫是五穀文化的最高藝術體現,是五穀文化的藝術寫照。
2、五穀中的粟、黍等作物,由於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長期短等特性,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況下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至春秋、戰國時期,菽所具有的「保歲易為」特徵被人發現,菽也與粟一道成了當時人們不可缺少的糧食。
3、五穀雜糧糊,是由各種養生的五穀原材料低溫烘焙熟後磨成的粉,未經膨化,在加工過程中也未添加任何速溶劑,因此能最完整地保留原料的營養成分。
4、谷類主要是指植物的種子。它包括稻米、小麥、大豆等及其他雜糧,比如小米、黑米、蕎麥、燕麥、薏仁米、高粱等。 穀物通過加工為主食。它主要給人類提供的是50%~80%的熱能、40%~70%的蛋白質、60%以上的維生素B1。
4. 五穀中的菽是指什麼
菽是豆的總稱。古語雲:「菽者稼最強。古謂之尗,漢謂之豆,今字作菽。菽者,眾豆之總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則曰荅。」豆類製品也是中國百姓們喜歡的食物之一。
至春秋、戰國時期,菽所具有的「保歲易為」特徵被人發現,菽也與粟一道成了當時人們不可缺少的糧食。大豆性平味甘,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脾胃虛弱者宜常吃。
用大豆製成的各種豆製品如豆腐、豆漿等,也具有葯性:豆腐可寬中益氣、清熱散血,尤其適宜痰熱咳喘、傷風外感、咽喉腫痛者食用。
(4)我國種植歷史悠久的農作物其中菽是指什麼擴展閱讀:
五穀中的其他四種為:
1、黍:黍去殼,就是黃米,其子實煮熟後有粘性,可以釀酒、做糕。由於不利於消化,現在也基本上不用「黍」作為主食了。
2、稷:又稱粟,生長耐旱,品種繁多,俗稱「粟有五彩」,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中國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釀造的。粟適合在乾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區生長。其莖、葉較堅硬,可以作飼料,一般只有牛能消化。現在主食基本上不用「稷」了。
3、麻:麻主要是用來農作生產的,他的莖皮,經漚制可以做繩子(麻繩),麻衣,麻紙等,很耐用。去皮後的莖,可以當柴燒,可以蓋房子,有點木質的感覺,目前皮與桿經提煉纖維,可以做宣紙等各種高檔紙。
4、稻:水稻是禾本科一年生水生草本。稈直立,高0.5-1.5米,隨品種而異。稻是亞洲熱帶廣泛種植的重要穀物,中國南方為主要產稻區,北方各省均有栽種。種下主要分為2亞種,秈稻與粳稻。亞種下包括栽培品種極多。以成熟穎果入葯。味甘,溫。和中消食,健脾開胃。
5. 我國種植歷史最悠久的是哪一種糧食
水稻,粟,茶樹,茶葉
是最早種植水稻,粟的國家。中國還是最早培植茶樹的國家。茶葉一回直是中國重要的出口答農產品。
2.種類有 纖維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飲料作物,葯用作物。經濟作物通常有
經濟價值高、技術要求高、商品率高等特點。
3.可以分為牧區畜牧業和農耕區畜牧業兩
6. 稻黍稷麥菽分別指什麼
1、稻 (四聲)
指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溫暖氣候下廣泛栽培,種子用作人類主食,谷殼和其它副產品可飼養家畜,稻稈用來造紙。
稻(學名:Oryza)是草本類稻屬植物粳、糯等穀物的統稱。一般所說的稻是指需要在水田種植的莊稼的總稱,而本草上的稻專指糯米。稻字是從舀字轉變過來的,而舀的本意恰恰就是一個人在石臼上舂米。因為它的口感又黏又軟,所以又叫做糯米。
稻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單子葉,性喜溫濕,成熟時約有1到1.8米高,葉子細長,約有50到100厘米長,寬約2到2.5厘米。稻米的花非常小,開花時,主要花枝會呈現拱形,在枝頭往下30到50厘米間都會開小花,大部分自花授粉並結種子,稱為稻穗。一般稻穗的大小在5到12毫米長,2到3毫米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