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周文王被紂王囚禁的處所是何地方
羑里,位於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
姬昌受封為三公,擁有雍州之域,勢力擴展到江漢地區(丹江漢水流域),諸侯歸附者有六州之眾。
周的國力增強壯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紂王的親信讒臣崇侯虎,暗中向紂王進言說,西伯到處行善,樹立自己的威信,諸侯都嚮往他,恐怕不利於商王,紂王於是將姬昌拘於羑里。
(1)歷史上帝辛怎麼放的文王羑里擴展閱讀:
周文王,生於前1152年,死於前1056年,享年94歲,在位時廣招賢才,禮賢下士,使周朝一步步走向了強盛,為後來討伐商紂奠定了良好基礎。
周文王在父親過世後,繼承了父親的爵位。父親在世是被商王封為「周西伯」,周文王繼位後,被人稱「西伯侯」。
周文王在接受父親的爵位後,雖然只是一介諸侯,卻頗得其它諸侯們的擁戴,並自封為王。周文王在位期間勤於政務,廣招賢才,施行任政,大力發展農業生產。
拜得姜尚為師,共商軍功大計,多次攻打得勝,岐周的疆土日益擴大,百姓安居樂業。那個時候,天下差不多三分之二都在西周的掌控下,且諸侯們都擁戴周文王,形勢一片大好,卻也招來了禍患。
面對越來越強大的岐周,商王不安了。所以在親信讒言說,周文王到處幫助別人來樹立自己的威信,且諸侯們還都很擁戴他,怕會對商王不利。商王聽到後很是擔心害怕,借口傳召周文王,用對付過文王父親同樣的手段把周文王困在了羑里。
為了解救周文王,周朝的臣子們想盡辦法,最後還是散宜備了一些奇珍異寶和美女進獻給商王。商王這個草包,本就沒什麼大本事,對於這些寶物很是喜歡,特別是只要有美女就夠了,真是又色又無能,當即便放了周文王。
等周文王等人回到西周便計劃起討伐商朝之事。周文王是歷史上的一代明君,在位時廣招賢才,禮賢下士,拜姜子牙為師,教授軍事大計,使周朝一片昌盛,且創作了《周易》,八卦演變成64卦,為世人傳誦,享年94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周文王
㈡ 文王哪年被囚
周文王
姓名:姬昌
又名:文王
性別:男
年齡:97歲
所屬年代:商代
出生年月:前1152年農歷九月十五日
去世年月:前1056年
在位:50年
相關事件:文王伐紂, 文王羑里演周易
相關人物:周武王, 商紂王
周文王事跡
中國商代末年西方諸侯之長。姬姓 ,名昌。古公亶父之孫,季歷之子。商紂時為西伯,即西部諸侯(方國)之長。亦稱西伯昌。相傳西伯在位五十年,已為翦商大業作好充分准備,但未及出師便先期死去。周人謚西伯為文王。其子姬發繼位,是為周武王。
季歷死後,其子姬昌繼位,他就是日後著名的周文王。他在位50年,主要功績是為滅商做好了充分准備。他是很有作為的創業主,勤於政事,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尚為軍師,問以軍國大計,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個「方伯」的面目出現,表面上臣服於商朝,暗地裡卻積極進行滅商的准備。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爭取與國,成功地調解了虞、芮兩國爭田糾紛,使河東小國紛紛前來歸附,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紂的「受命之君」。在虞、芮歸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為滅商建立了鞏固的後方。接著向東發展,過黃河進攻耆、邗等國。沿渭水東進,攻佔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據點崇,掃除了周在東進道路上的一個障礙,並且據有關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灃水西岸營建豐邑,把政治中心遷於豐(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對商都的鉗形包圍,周人對商朝已經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勢。課本上的周武王、周公旦的畫像,都來自漢代-山東武氏祠畫像石。
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周文王,商末諸侯首領,史稱西北侯,追封為周文王。遵後稷、公劉之業,則先祖古公、父親季歷之法,倡導篤仁、敬老、慈少、禮賢下士的社會風氣,使其領地的社會經濟得以發展。與其子姬發在寶雞蟠溪釣魚台聘姜尚為軍師,自岐山起兵率軍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開創者。發明「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流傳於世,《史記》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間在獄中寫了《周易》一書,在位50年。
㈢ 周文王為什麼被囚於羑里
西周國力增強壯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紂王的親信讒臣崇侯虎,暗中向紂王進言說,西伯侯到處行善,樹立自己的威信,諸侯都嚮往他,恐怕不利於商王。紂王於是將姬昌拘於羑里(今河南湯陰縣)。他在囚禁中,精心致力「演易之六十四卦,各為彖。」周臣閎夭等人為營救文王出獄,搜求美女、寶馬、珠玉獻給紂王。紂王見了大喜:「僅此一物(指美女)就足夠了,何況寶物如之多!」於是下令赦免文王出獄。並賞給他弓、矢、斧、鉞,授權他討伐不聽命的諸侯。這就是史書中說的文王「羑里之厄」。
周文王在接受父親的爵位後,雖然只是一介諸侯,卻頗得其它諸侯們的擁戴,並自封為王。周文王在位期間勤於政務,廣招賢才,施行任政,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拜得姜尚為師,共商軍功大計,多次攻打得勝,岐周的疆土日益擴大,百姓安居樂業。那個時候,天下差不多三分之二都在西周的掌控下,且諸侯們都擁戴周文王,形勢一片大好,卻也招來了禍患。面對越來越強大的岐周,商王不安了。所以在親信讒言說,周文王到處幫助別人來樹立自己的威信,且諸侯們還都很擁戴他,怕會對商王不利。商王聽到後很是擔心害怕,借口傳召周文王,用對付過文王父親同樣的手段把周文王困在了羑里。
為了解救周文王,周朝的臣子們想盡辦法,最後還是散宜備了一些奇珍異寶和美女進獻給商王。商王這個草包,本就沒什麼大本事,對於這些寶物很是喜歡,特別是只要有美女就夠了,真是又色又無能,當即便放了周文王。等周文王等人回到西周便計劃起討伐商朝之事。
㈣ 為什麼商王在朝歌沒殺了周文王,而是放他回國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時商紂王讓周文王,也就是當時的姬昌前往朝歌,本來就是想殺掉他。如果姬昌反抗,那麼剛好就有了借口,反之姬昌一來他就沒有理由殺他。據說姬昌在西岐太得民心,如果殺了他會引來民憤。但最後為什麼會放他離開就是因為西岐派人給商紂王送了很多奇珍異寶,將姬昌贖了回來。
後世魏徵也是儒家派,對唐太宗的政策最不滿意的就是儒家派,勤政愛民的李世民在他們口中就成了一個壞人。可見商朝的毀滅是註定的,但並非是商紂王的原因,而是吞並,周文王愛民,可周武王有野心。所以如果商紂王並沒有記載中如此殘暴肯定會放周文王,哪怕西岐並沒有送來奇珍異寶。
㈤ 周武王被帝辛關在哪裡
應該是周文王吧,武王不記得他被紂王關押過,周文王曾經被帝辛關押在羑里7年(出自《封神演義》)
㈥ 商紂王和周文王是怎麼回事,當時周文王沒被他兒子加封為周文王,周文王當時是干什麼的是商紂王的大臣
周文王在商紂王時期是西伯侯,是商紂王的封疆大臣。
商紂王發明了名為炮烙的酷刑,也就是命犯人走在塗滿油的銅柱上,一滑倒就會跌落到火坑裡,頓時皮焦肉爛,死於非命,但商紂的寵妃妲己看見此慘狀卻笑個不停,所以商紂就一直強逼犯人這樣做,以博得妲己一笑。西伯侯姬昌很是氣憤,諸侯和人民無不痛恨的咬牙切齒。西伯侯姬昌向紂王表示願意獻上周國洛河西岸的一塊土地,以此換取廢除炮烙之刑。紂王答應了西伯的要求,廢除了炮烙之刑,姬昌得到了天下百姓的愛戴。
西伯侯姬昌受封為三公,擁有雍州之域,勢力擴展到江漢地區(丹江漢水流域),諸侯歸附者有六州之眾。周的國力增強壯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紂王的親信讒臣崇侯虎,暗中向紂王進言說,西伯到處行善,樹立自己的威信,諸侯都嚮往他,恐怕不利於商王,紂王於是將姬昌拘於羑里。
周國大臣散宜生重價購得騶虞、雞斯之乘、驪戎文馬、有熊九駟及有莘氏美女給紂王。紂王大悅,「僅此一物(指美女)就足夠了,何況寶物如此之多!」於是下令赦免西伯侯姬昌出獄,賜給弓矢(shǐ)斧鉞(yuè),使姬昌得專征大權。
此時西伯侯姬昌也還是一介諸侯,卻已成為天下諸侯們的道德楷模。西伯昌斷虞、芮之訟,也成為一個標志性事件,周人將這一年稱為西伯昌受命元年。「告邑」的命名無疑也有著秉承這一制高點的意義 。諸侯紛紛擁載,於是西伯昌稱王,史稱周文王。
(6)歷史上帝辛怎麼放的文王羑里擴展閱讀
周文王所奠定的西周政體是為中國幾千年封建專制集權之先聲;而《周易》對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則有著深刻影響與巨大改變,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改變了古代的文化發展軌跡,影響了今天的文化基質。在中國古代文化史上,歷來就有所謂伏羲畫八卦、文王演六十四卦之說。《史記》也認為《周易》的作者就是周文王。
當然,也有人因為《周易》六十四卦的爻辭中記有周文王之後的史事而提出質疑,認為卦爻為周文王推演,而辭文出自周公或他人之手。其實,像《周易》這樣的經典之作,其成書難以一蹴而就,肯定得有一個從雛形到充實、完善的漫長歷程,必須經過多人乃至數代人的構思、采輯、撰寫、訂正、增補與潤色才有可能形成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周易》文本。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肯定作者就是周文王一人,但至少可以推斷,周文王在《周易》成書的過程中起過至關重要的作用。
歷代以復周禮為己任的人數不勝數。由於年代久遠,文獻殘缺,人們對周文王的了解未必很多,周禮也未必很完美,但是作為人們對清明之君、清明之制的一種嚮往,意義是積極的,抽象意義的周文王影響了中國歷史兩千多年。
後世的儒家,為了把道德與政治聯系起來,把文王當成一個「內聖外王」的典型加以推行,文王的影響就越來越大了。孔子就特別推崇文王,他做夢都想恢復「鬱郁乎文哉」的周禮。
㈦ 歷史上的帝辛是怎樣的一個人封神榜中的不是真的吧
帝辛(?―公元前1046年),子姓殷氏,名受德(一作受)廟號帝辛或受辛,世稱商王受,帝乙少子,商朝最後一位君主,夏商周斷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時間定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
帝辛因其母為正後,故得以立為嗣子。帝辛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深得其父帝乙歡心。
帝辛繼位後,重視農桑,因此社會生產力得到較好發展,國力強盛之餘,便興拓土開疆之事,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把商朝疆域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國土則擴大到今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公元前約1046年商朝滅亡。後世對其評價褒貶不一。
帝辛繼位後,定都於沫,後改沬邑為朝歌(今河南淇縣)
。帝辛重視農桑,社會生產力發展,國力強盛。他繼續發起對東夷用兵,打退東夷向中原拓展,把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特別是討伐徐夷的勝利,把商朝的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對東南夷的用兵,保衛商朝的安全。帝辛統一東南以後,把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向東南傳播,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促進民族融合。
歷史評價編輯
子貢:「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司馬遷《史記》:①「帝辛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②「夏桀、殷受手搏豺狼,足追四馬,勇非微也;百戰克勝,諸侯懾服,權非輕也。 ;③「帝辛湛湎,諸侯不享。」
皇甫謐《帝王世紀》:「帝辛能倒曳九牛,撫梁易柱。
司馬貞《史記索隱》:「帝辛淫亂,拒諫賊賢。」
毛澤東:①「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亡了國。」;②「商紂王是很有本領的人,周王發把他說得很壞。他的俘虜政策做得不大好,所以以後失敗了。
4趣聞軼事編輯
紅蓋頭的由來
傳說,商受王時期,有個力能扛鼎勇冠三軍的將軍,名叫聞仲,是帝辛的叔叔。商朝一多半的江山都是靠他打下來的,帝辛受德十分敬重這個叔叔,文武百官對他也都是服服帖帖。唯獨有一樣,聞將軍怕老婆是出了名的,朝野皆知。
有一次,聞仲打勝仗凱旋,帝辛率文臣武將親自到郊外迎接。然後大擺宴席,為他慶功。席間,有個同僚竟跟他開起玩笑,說他怕老婆。引得眾人鬨堂大笑,聞仲方才的得意之色頓然消失一大半,訕訕地不知如何應答。
群臣耍笑叔叔的這一幕,帝辛全看見。一向暴脾氣的受辛王暗想,叔叔真的怕老婆到這種程度?我倒要看看我的嬸嬸長什麼模樣,怎麼對待叔叔。酒終人散,帝辛回宮換了一身平民衣裳,微服摸索到太師府。剛走到叔叔家門口,透過門縫,他就看到,一向高大威武的叔叔,正半跪在嬸嬸面前,給老婆大人請安。
受德沒法再看下去了,扭身回宮。第二天,一道聖旨傳達下來,命滿朝文武官員,統統帶著夫人一起上殿,不得借故不來!官員們不知就裡,都乖乖地帶著內人前來,齊刷刷一片像辦集體婚禮,這其中,自然包括皇叔聞仲及其夫人。金殿內,文臣武將們攜夫人參拜過帝辛,剛要落座,突然聽見紂王向身邊武士喝令道:將那個可惡的女人押上堂來!目光凶凶,揮臂指向聞仲身邊的嬸嬸。
聞仲夫人被幾個壯漢扭胳膊摟頭地從人堆里押上台前,帝辛起身,呵斥道:我叔父出入槍林箭雨,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別說其他臣子們個個對他恭敬佩服,就是予,也對他另眼高看,十分敬重;你一個婦人,何德何能,竟敢在家裡欺負羞辱他;一個堂堂的將軍,半跪在你的面前,成何體統!此前聽說過叔父在家怕你,我滿以為是玩笑,昨日親眼得見,真是令人發指!
訓斥完,帝辛當即下令:砍掉這個婦人的頭!武士手起刀落,嬸嬸的人頭被齊頸砍下。婦人脖頸處鮮血直冒,武士拿來一塊白綾裹於其上,鮮紅的血轉眼就染紅三尺白綾。帝辛當即發布號令:為藉此染紅的綾綢警示天下女子,婚後不再羞辱小看男人,自今日起,但凡女孩出嫁,頭上一律都要頂著紅綢,遮蓋頭臉,入住夫家,聽候丈夫使喚,盡心伺候夫君!新娘紅蓋頭的習俗,就是這樣形成並一代一代傳下來。
㈧ 封神榜西伯侯被紂王困在羑里幾年
先周人物。姬昌(生卒年不詳)即周文王,季歷之子,西周奠基人。季歷死後由他繼承西伯侯之位,又稱伯昌。在位50年。《史記·周本紀》說他能繼承後稷、公劉開創的事業,仿效祖父古公直父和父親季歷制定的法度,實行仁政,敬老愛幼,禮賢下土,治理岐山下的周族根據地。在治岐期間,對內奉行德治,提倡「懷保小民」,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採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劃分田地,讓農民助耕公田,納九分之一的稅。商人往來不收關稅,有人犯罪妻子不連坐等,實行著封建制度初期的政治,即裕民政治,就是徵收租稅有節制,讓農民有所積蓄,以刺激勞動興趣。對外招賢納士,許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從商紂王朝來投奔的賢士,他都以禮相待,予以任用。如伯夷、叔齊、太顛、閎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人,都先後歸附在姬昌部下稱臣。姬昌自己生活勤儉,穿普通人衣服,還到田間勞動,兢兢業業治理自己的國家。岐周在他的治理下,國力日漸強大。
西周國力增強壯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紂王的親信讒臣崇侯虎,暗中向紂王進言說,西伯侯到處行善,樹立自己的威信,諸侯都嚮往他,恐怕不利於商王。紂王於是將姬昌拘於羑里(今河南湯陰縣)。他在囚禁中,精心致力「演易之六十四卦,各為彖。」周臣閎夭等人為營救文王出獄,搜求美女、寶馬、珠玉獻給紂王。紂王見了大喜:「僅此一物(指美女)就足夠了,何況寶物如之多!」於是下令赦免文王出獄。並賞給他弓、矢、斧、鉞,授權他討伐不聽命的諸侯。這就是史書中說的文王「羑里之厄」。
文王出獄後下決心滅商。一面向紂王獻地,請求免除酷刑,取得信任,一面訪賢任能,壯大國力。他出獵在渭水河邊巧遇年已垂老、懷才不遇的姜尚在水邊釣魚。文王同他談話,相互談得很投機,文王了解姜尚確有真才,便讓姜尚與他同車而歸,立以為師,共同籌劃滅商策略。據《尚書大傳》說文王在位的最後七年中幹了六件大事。頭一年調解虞芮兩國糾紛。虞(山西平陸縣)芮(山西芮城)都是商王朝西方屬國;可是他們不找商王裁決,都慕周文王的威名,求文王審斷。據《詩經·大雅·綿》篇注說:虞芮兩國看到周國是「耕者讓其畔,行者讓路」,「男女異路,斑白不提攜」,「士讓為大夫,大夫讓為卿」,一派君子之風。兩相對比,內心羞愧,回國之後虞芮兩國都主動將所爭之地做了閑田處理,糾紛從此解決。第二年出兵伐犬戎,戰敗西戎諸夷,滅了幾個小國。第三年攻打密須(在今甘肅靈台縣),解除了北邊和西邊後顧之憂。第四年「西伯戡黎(在今山西黎城縣)」,第五年伐邗(在今河南沁陽縣)。戡黎、伐邗實際上是構成了對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脅。第六年滅崇國(在今陝西戶縣境)。將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東遷渭水平原,建立灃京(在今陝西長安縣灃河西岸)。(詩經·大雅》:「既伐於崇、作邑於灃。」接著又向南擴展勢力到長江、漢江、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勢。《論語·泰伯》講的這句話,即說明岐周實際已控制了大半個天下,而殷商已處於極端孤立的境地。就在這大功即將垂成之際,姬昌不幸死去。《尚書·無逸》和《呂氏春秋·制樂》都說他享國50年,稱王前立國43年。死後葬於畢(指陝西長安縣與咸陽之間渭水南北岸,境域較廣)。
㈨ 歷史上商代紂王帝辛是誰文王姬昌是誰
這是歷史上的當時人物,是商朝末年的歷史。
㈩ 周文王是怎樣被商殷紂王又釋放的
商殷紂王看到周的勢力越來越強,十分害怕,就找個理由把周文王找來,囚禁在羑專里(今河南省淇縣西北)。周文屬王的臣子為了搭救文王,搜羅了美女、寶馬和珍寶獻給紂王,並買通商朝的大臣,請他在紂王面前求情。紂王很貪財,又喜歡美女。他得了禮物,聽了大臣的話,把文王釋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