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摔跤的來歷是怎樣的
摔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動項目之一。中國式摔跤在我國古代叫角力,又稱角抵。公元前11世紀的周朝,角力逐漸成了一種重要的軍事體育活動。《禮記•月令》記載:「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我國古書《角力記》記載了從春秋戰國到五代十國1700多年的摔跤歷史。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本記述有關摔跤歷史的專輯。自古代奧運會誕生之時起,摔跤就是其中的一項比賽,而且一直是歷屆奧運會的比賽項目。
被列為奧運會正式項目的摔跤運動分古典式和自由式兩種。古典式摔跤也稱古典式角力,運動員按體重分10個級別進行比賽。由兩人在高1米、面積12×12米的泡沫塑料墊子上進行角逐。每場比賽分兩個回合,每個回合3分鍾,最後以使對手的兩個肩胛骨同時接觸墊子決定勝負。
自由式摔跤是由古典式摔跤發展而來的比賽方式,體重分級,得分及勝負標准均與古典相同。二者的區別在於古典式規定不準用手和腿進攻對手的下肢,只准抱對手腰以上的部分。而自由式摔跤在比賽時可以手腳並用,有抱腿、纏足、勾足、挑腿和跪撐騎纏等典型戰術動作。
現在摔跤選手還出現在各類的大型搏擊比賽。2013年2月12日,國際奧委會決定將摔跤項目從奧運已有的26個大項刪除了。
『貳』 美國職業摔角的歷史沿革
美國職業摔角WWE原名WWF(World Wrestling Federation世界摔角協會),是由美國職業運動傳奇人物文斯·麥克曼於1982年將他父親一手創立的WWF(World Wide Wrestling Federation全球摔角協會)買了下來,更名為WWF,成立已超過20年,於1999年10月因與另一個WWF(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英文簡稱專利訴訟案敗訴,故忍痛放棄使用了20餘年的老字型大小,更名為WWE(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世界摔角娛樂),並於2002年收購另外兩大摔角集團WCW(World Champion Wrestling世界冠軍摔角)與ECW(Extreme Champion Wrestling極限冠軍摔角),合並為現今體制龐大的WWE。 2002年HHH 把 WWF/WCW 腰帶 弄成了 WWE腰帶.之後. 在BACKLASH 2002 里舉行了最後一次 WWF-PPV SHOW。
WWE旗下有4個品牌,分別是:RAW、SMACKDOWN、NXT、Superstar
以前的職業摔角與現在的美國職業摔角風格絕然不同,40 年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80年代以前,WWF是一種和拳擊一樣很嚴肅的比賽,在八十年代最著名的賽事,就是Hogan(霍根,曾參與美國收視率極高的電視劇「護灘使者」的演出,此劇曾在中國播出)打敗前奧林匹克冠軍iron Shiek獲得冠軍。Hogan保持冠軍腰帶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由於他的影響,WWF逐漸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體育節目之一。
1982年,Vincent McMahon從他父親手裡買下WWWF,之後更名為WWF的聯盟有了很大的改變,現在WWE是一種表演性質很強的比賽,有很多不同的角色,當然就有生旦凈末丑之分,象 The Rock、Stone Cold是很受歡迎的英雄人物,而HHH、Kurt Angle就是反派人物,但這些角色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有時候英雄人物會轉為反派人物,反派人物也可以轉為英雄人物。但正是因為其比電視劇還要跌宕起伏的劇情和連場血戰,使WWF越來越受歡迎,世界各地都開始轉播它的比賽,現在每星期WWF有近5億的觀眾。 WWF於1985年~1995年時到達巔峰狀態,文斯-麥克馬洪所發掘的摔角明星Hulk Hogan(胡克·霍肯)、Randy Savage(蘭迪·薩維奇)、Mr.Perfect(完美先生)、Bret Hart(布萊特·哈特)…等人在當初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收視率以及票房上更是連勝WCW與ECW,而WCW為了力挽頹勢,便將Hulk Hogan、Randy Savage等人高薪挖角至WCW旗下,這次挖角造成了WWF空前的危機( 當初WCW甚至挖走了WWF的編劇及播報員 ),不過這也讓Vincen McMahon開始重用並塑造新選手,讓現今大家熟知的巨石強森(The Rock)、Triple H、奧斯丁(Stone Cold Steve Austin)、送葬者(The Undertaker)等人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而這些新人選手,也出乎意料的廣受大眾歡迎,尤其以1998年時拳王麥克-泰森(Mike Tyson)與奧斯丁(Stone Cold Steve Austin)在擂台上大打出手的事件最讓摔角迷津津樂道。
Vincen McMahon也導入了許多新的比賽類型,如可以使用凶器的硬核賽(Hard Core Match)、鐵籠賽(Steel Cage Match)以及女子摔角等等,這讓凶器比賽的老本家ECW以及WCW又受到了一次嚴重的波及,而WCW看到了WWF是如此的受歡迎也開始學起了WWF的模式,加入了美女牌與團體戰或是選手跟老闆之間的沖突,但是在面臨負荷不起眾多大牌摔角選手的薪資,以及內部財務運作問題和電視轉播被中止的情形下, WCW和ECW逐漸沒落。
在合並前Vincen McMahon與編劇巧妙的利用團體對抗的情節,塑造讓WCW與ECW的所有權被Vincen McMahon的子女沙文和史蒂芬妮-麥克馬洪(Shane & Stephanie McMahon)所有,帶領眾家選手奪取WWF所有權的劇情,那段時期擂台上不時有不同聯盟的選手輪番與WWE的選手廝殺,更讓奧斯丁(Stone Cold Steve Austin)與巨石強森(The Rock)、Triple H…等平日有過節的選手團結一致,再帶領其餘二線的選手共同抵禦WCW與ECW的入侵,更舉辦了一場名為強力入侵(Invasion)的大賽,那場比賽(The Rock,Undertaker,Kane,Y2J,BigShow VS.Stone Cold Steve Austin,Kurt Angel,Shane McMahon,RVD,Booker T)實現了許多摔角迷的夢想,看著不同聯盟的冠軍同台對決,這場大賽堪稱美國職業摔角史最重要的一場比賽。
在此次的合並及改名後Vince McMahon決定賦予WWE新的開始,放棄了行之有年的的賽程安排人(Commissioner)制度,而引入了集團經理(General Manager)的經營制度,將旗下所有選手分為4個陣營Raw,原WCW行政總裁Eric Bischoff為GM,現在RAW已經沒有了GM與SmackDown!(簡稱SD!,以Vincen McMahon的女兒Stephanie McMahon為GM,後經過多次更改,現在SD!的GM是Theodore Long),此外還有NXT和Superstar。
『叄』 摔跤的由來
摔跤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競技體育運動,希臘、埃及、中國以及日本等國家的古代文明中都有摔跤的文字記載。古代奧運會在公元前776年誕生之時,摔跤就是其中的一項比賽,而且一直是歷屆奧運會的比賽項目。
現代摔跤運動起源於希臘,古希臘人非常崇尚摔跤運動。相傳,神話中的英雄捷謝伊——雅典民主奠基人,從雅典女神那裡學來了摔跤規則,從而發展了摔跤運動。當時有人這樣說:「摔跤是最完善、最全面、最協調的一項運動,它是全部體育運動的結晶。」當時希臘有許多著名的哲學家、詩人和軍事將領都是摔跤手,如古希臘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拉圖,就是當時的摔跤名將。
在奧運會中佔有重要比重的摔跤項目,分為古典式和自由式兩個跤種,又統稱國際式摔跤。
1912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第5屆現代奧運會時,國際業余摔跤聯合會(FILA)正式成立。根據該會章程規定,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被列為國際比賽項目。國際摔聯的成立極大地推動了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運動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使摔跤運動在五大洲得以蓬勃發展。
迄今為止,國際摔聯擁有153個會員協會。分布的情況是:亞洲33個,歐洲45個,非洲34個,美洲28個,大洋洲13個。國際摔聯管理和負責古典式、自由式摔跤的所有賽事。
古典式摔跤的起源、沿革
古典式摔跤,起源於古希臘,以前被稱為希臘羅馬式摔跤。
公元前2世紀末,羅馬帝國出兵侵略希臘。佔領者在征服希臘之後,將自己國家原有的摔跤和希臘式摔跤相結合,並在此基礎上發展與創新,產生了希臘羅馬式摔跤。因為希臘羅馬式摔跤出現於希臘奴隸制繁榮階段,該時期在歷史上被稱為希臘古典時期,所以,這種摔跤最初被稱為古典式摔跤。這項運動在希臘的不斷發展和在歐洲其他國家的推廣,對古典式摔跤的形成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8世紀90年代,法國一些喜愛這項運動的人自動組織職業班子,到許多地方巡迴表演。後來逐步演變成為一種比賽,使古典式摔跤逐漸發展起來。
自由式摔跤的起源、沿革
在古典式摔跤興起的年代,歐洲又出現了另一種摔跤——自由式摔跤。這種摔跤與古典式摔跤基本相同,差異之處在於選手可以用手臂抱對手的下肢,還可以用腿絆,其技術比古典式更為豐富。19世紀,英國人制定了較為明確的自由式摔跤規則,所以自由式摔跤最後定型於英國。
女子摔跤的起源、沿革
隨著奧運會在全球范圍內影響的不斷擴大,以及體育運動本身所體現的公平、公正、頑強、拼搏的特徵,女子體育運動在這一領域不斷地擴大和發展。過去被視為女子運動禁區的許多項目,相繼得以開展,女子摔跤便是其中之一。1984年國際業余摔跤聯合會(FILA)承認女子摔跤運動。但女子摔跤只設立自由式一項,其規則幾乎和男子自由式摔跤一樣。1989年8月,在瑞士舉辦了第1屆世界女子摔跤錦標賽。從此以後,女子摔跤每年都舉辦一屆世界錦標賽。
奧運會古典式摔跤發展史
在古代奧運會中斷1500年後的1896年,摔跤找回了在奧運會中的位置。現代奧運會的組織者在尋找與古代奧運會有直接聯系的體育項目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選中了摔跤運動。因為它曾在古代風靡世界大多數地方,從希臘、巴比倫到印度、中國和日本。所以他們原封不動地模仿古希臘和古羅馬摔跤手的遺風,重現了「古典式摔跤」。
在古典式摔跤比賽中,摔跤選手只能用雙臂和上半身去攻擊對手,也只能扭抱對手的這些部位。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第1屆現代奧運會上,就設立了古典式摔跤項目。
奧運會自由式摔跤發展史
18世紀末,另一種更加自由的摔跤形式風靡了整個英國和美國。這種自由式摔跤,被稱為「想抓哪就抓哪」的運動,而且在這兩個國家裡成為了人們在集市和節日里常見的節目,甚至成為流行的娛樂職業。
1904年,在聖路易第3屆奧運會上,增添了一項摔跤項目,名為「自由式摔跤」。自由式摔跤允許選手用腿來壓迫、挑起和絆倒對手,也允許扭抱對手腰部以上或腰部以下的部位。在最初的比賽中,選手們不分級別都在一起參加比賽,這樣體重較重的就佔有一定優勢,比賽中經常出現大塊頭輕松戰勝體重較輕的選手的場面,比賽呈現一邊倒的局面。此後,摔跤比賽開始按體重分級別進行。
女子摔跤的發展
直到2004年希臘雅典奧運會,女子摔跤才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為了女子摔跤能進入奧運會,國際業余摔跤聯合會(FILA)做了大量的工作。最主要的手段是,減少男子摔跤的級別。最早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各有10個級別,後來各壓縮成8個級別,後來又各自減少一個級別,這樣各項就只有7個級別了,這才使得女子摔跤能夠進入奧運大家庭。奧運會女子摔跤只設立4個級別的比賽。
【規則要點】
『肆』 WWE有多少年歷史了
WWE(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原復名WWF(World Wrestling Federation世界摔跤協會制)是由美國職業運動傳奇人物文斯·麥克馬洪(Vincen McMahon)於1982年將他父親一手創立的WWWF(World Wide Wrestling Federation全球摔跤協會)買了下來,更名為WWF,成立已超過20年,
『伍』 什麼是真正的中國跤歷史
摔跤是人類共有的體育項目,在世界各地普遍開展的中國式摔跤,是融合了中國歷史上各民族摔跤之長發展而來的,與柔道、相撲、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和桑勃。並稱為世界六大跤種。
中國式摔跤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具有獨特的技術風格和嚴謹的競賽規則。中國式摔跤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明和道德理念,閃爍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光輝;中國式摔跤有著培養良好意志品質的作用,具有強身健體的功能,以及防身自衛的價值。中國式摔跤中常見借力打力的現象,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深入其中的表現。不像其它跤種大多拼蠻力的大小。
中國式摔跤只是中國摔跤運動中的一種形式,這一名稱只有50年的歷史。據吏書記載:「軒轅之初立,有蚩尤氏兄弟七十二人,銅頭鐵臂,食鐵石,軒轅誅之於涿鹿之野。」「銅頭銑臂」是指頭戴著有角的面具,用頂及摔制勝。因此,摔跤在中國曾被稱之為「角觚」。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又有新的發展。至先秦時期稱「角力」,春秋角試,以徠精才。諸侯大夫也用角力的方法,測試將才的武功能力。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戰爭頻繁,練兵習武活動在軍隊和民間得到廣泛重視和迅速發展,摔跤運動在練兵中遂漸流傳;同時,摔跤作為鍛煉身體和文化娛樂的工具,變成了人們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和節日慶典的娛樂活動。秦以後,中國成為統一的封建國家。為了體現秦朝大統一的特點,秦正式將前朝的角力定名為「角抵」。東漢學者應劭解釋為:「角者,角技也;抵者,相抵觸也。」秦漢以來,盛行角抵、手搏、擊劍等。
角抵已成為軍隊中兵卒必修的訓練科目之—。由於武器的不斷改良和軍事技術的進步,摔跤在軍事訓練中的地位降低,逐漸變成一項競技活動、娛樂活動。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漢王朝每年春秋兩季要在京城舉辦大規模的摔跤比賽,三百里內的老百姓都趕來觀看,非常熱鬧。曹操將其收編進百戲之首。《三國演義》第七十回《猛張飛智取瓦口隘》中寫到:張鄰日:「張飛欺我太甚,傳令觀望,見張飛坐於帳下飲酒,令二小卒於面前相撲戲。」西漢時角抵戲頗為盛行。這是隨著農商手工業的發展,國民生活普遍提高而出現的新形勢。帝王們注重生活和娛樂享受,把角抵戲作為漢文化的代表來招待外賓和宮廷宴會表演等。魏晉削北朝是文化融合的時期,士大夫時期摔跤的地位低下,但仍納入百戲之中。
與摔跤同義的「相撲」這個詞,在北魏時出現了並出現了女子摔跤。戰國時期即開始用於軍事訓練。秦又繼續大力提倡,作為講武主要項目,漢又將其列入百戲之中,不久中斷,正說明摔跤運動在發展上的大反復。此後,角抵藝技和競技分道而進。藝技以宮廷表演為主,競技多在軍隊和民間進行。繼男子角抵後,在宮廷又萌生女子角抵運動,供帝後王公大臣們嬉戲逍遣。男子還肩負著侍衛、宴樂、娛賓的特殊政治使命
。隋代,角抵戲有了新的發展。據《隋書》記載:「郡邑百姓自正月十五起角抵戲。」另外還記載:大業六年丁丑,角抵大戲於端門街,天下奇技異能皆集。隋朝初年,角抵活動發展迅速,在宮廷、民間的節日戊典都有角抵演練。從而引起部分人的非議。有人認為是敗壞風俗耗費財力,於是頒布禁令。但作為廣項人們喜聞樂見、慶祝豐收歡慶節日的活動,摔跤最終又重回民間,流傳開來。封建統治者如秦二世,隋煬帝,晉武帝,
北齊、後趙的君主以及清皇太極、康熙、乾隆、同治皇帝皆喜歡摔跤運動。據史書記載,秦二世因看摔跤比賽,連宰相李斯有國家大事求見都被拒之門外不予接見。統治者的愛好與倡導對摔跤運動的廣泛開展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強大的國力為膿托、以朝氣蓬勃的世俗知識分子為主體的唐文化,表現了一種無所畏懼、兼容並包的開放的文化氣象。與此同時,世俗文化也是全國開花,異彩紛呈。唐代帝主中有很多皇帝很酷愛摔跤運動,有的皇帝自己還親自摔跤。據史書記載,五代時後唐庄宗李存勖就很會摔跤,水平很高,聲稱誰能贏他,可以賞給一個刺史的官做。由於統始者的喜愛,在皇宮內建立了「專業隊」,有專門摔跤的選手。在唐代,這些跤手屬左、右神策軍(即皇帝的衛隊)。跤手叫「內等於」,專為朝廷宴會表演。民間則有「瓦市相撲者」在集市廟會上表演摔跤。由於唐代始行武舉制,用考試辦法選拔勇武人才,對摔跤運動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摔跤作為一種文化形式,在當時已具有相當影響。
唐代對摔跤的稱謂除「角抵」「相撲」外又稱為「手搏」「手張」「角力」等。宋人調露子所著《角力記》是目前發現古代僅有的一部有關摔跤的書籍,唐代的角抵稱相撲,相撲與角力有所不同,當時角力可使人傷殘或死於非命。統治者愛看角力土拚死相搏。宮廷中有相撲建制,稱為「相撲朋」。在軍中有專門從事相撲的方士,並出現不少相撲高手。
從唐代開始,拳術逐漸興起,所以,現在日本人仍叫拳術為「唐手」,和摔跤相比,它的規模小、歷史也短,但拳術的興起和發展標志著古老的摔跤運動中「擊」和「摔」兩種技巧的分離,摔跤遂漸向以摔為主的方向發展。宋代設有「左右軍」,相撲分官府御用和民間兩類,宮廷中有固定的編制,訓練日漸完善。宮廷內設內等於,屬軍頭司,有相撲手和劍棒手,以相撲為主,是全國水平最高的相撲手。他們的任務有三:一是為皇帝、宮妃,皇後表演娛樂,二是為宮延宴樂所用,三是做宮廷護衛。以民間結社組織為主體的民間練武活動蓬勃興起,為民間傳授、交流、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水滸傳》第七十四回寫燕青打擂和擎天柱任原相撲,就對這種有擊有摔的比賽做了細致而具體的描寫。宋代,除將相撲作為兵卒軍事和身體的訓練之外,還作為宮廷宴會主要的助興節目。御宴等都有兩軍表演相撲。宋代對相撲有嚴格的甄別、考試、選拔、晉升、賞賜等。當時宮廷內專門建有「內等子」名額一百二十人;內有管押人員上將各二名、上閣五對,下等各八對,劍棒手各五對,與做預備祗應,三年,次、挑選更換。當殿相撲考核,技術佳者,賞賜銀兩,還有提升充當軍頭的機會。
宋代民間相撲高手頗多,僅《武林舊事》就列舉了賽關索、董繞大、董急快、王急快等五十三人,他們相撲技藝高超,在各項比賽中享有盛譽。北宋已有女子相撲,南宋民間有相撲杜,有專門的訓練場所,當時最出名的女子相撲手有器三娘、黑四姐等數十人之多。南宋的抗金英雄岳飛善相撲,遺留下來的岳家相撲流傳至今。
『陸』 摔跤起源於哪個時期
摔跤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競技體育運動,希臘、埃及、中國以及日本等國家的古版代文明中都有權摔跤的文字記載。古代奧運會在公元前776年誕生之時,摔跤就是其中的一項比賽,而且一直是歷屆奧運會的比賽項目。
現代摔跤運動起源於希臘,古希臘人非常崇尚摔跤運動。相傳,神話中的英雄捷謝伊——雅典民主奠基人,從雅典女神那裡學來了摔跤規則,從而發展了摔跤運動。當時有人這樣說:「摔跤是最完善、最全面、最協調的一項運動,它是全部體育運動的結晶。」當時希臘有許多著名的哲學家、詩人和軍事將領都是摔跤手,如古希臘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拉圖,就是當時的摔跤名將。
『柒』 摔跤起源於哪個國家
摔跤起源及沿革
作者:摔跤俱樂部
競技起源
人類祖先為了生存,除了躲避狂風暴雨,還要抵擋洪水猛獸,自然界的有害生態是它們最大的敵人。與天斗,不識宇宙;與地斗,無能耕耘;狩獵為生,工具落後;捕獲禽獸,手段低劣:徒手搏鬥。凶多吉少;以木石為器,也是以防身為主.他們的搏鬥是因生存和生產所需的自然行為.雖然這些原始本能的攻守技能還處在低級階段,然而,對後來摔跤的形成,這里已經在悄悄地醞釀和蒙生.
史書載:「軒轅之初立,有蚩尤氏兄弟七十二人,銅頭鐵臂,食鐵石,軒轅誅之於逐鹿之野」。銅頭鐵臂乃頭戴有角面具,以角頂摔制勝。由此,摔跤在華夏稱做「角抵」.因始於蚩尤氏,後人又稱「蚩尤戲」.
名稱沿革
(1) [角力] 當「蚩尤戲」發展到西周時代,被稱為「角力」:即「角逐」和「力拚」之義.統治者以「集英武之士」的名義來訓練壯士們的身體素質,為當權者所利用,帶有當今召之即來的「民兵」性質.<禮記月令>[孟冬之月]中說:「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後來,官方校場的演練影響到民間,漸漸失去軍事色彩而轉向民間的體育健身和文化娛樂,成為老百姓的精神需要和節日慶典中的助興活動。
(2) [角抵]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體現秦朝「大一統」的國威新制,將前朝的「角力」易名為「角抵」.東漢學者應勁解釋「角抵」日:「角者,角技也;抵者,相抵觸也」。<史記·李斯列傳,日:「是時,二世在甘泉,方做角抵俳優之觀」。
(3) [角抵戲] 摔跤之先足綿延到漢代,「角抵」又進一步發展成「角抵戲」,一名「百戲」.這時,內容逐漸豐富,並具有了很濃厚的娛樂性.<漢書·武帝紀>記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春,作角抵戲,三百里內皆來觀」。其規模陣勢,可見一斑。文穎曰:「名此樂為角抵者,兩兩相當.角力角技藝射御,故名角抵,蓄雜技樂也」。
(4) [相撲] 「相撲」一詞,始見於魏晉,一直延續到隋唐以至宋代.當時,從官府到民間,普遍崇尚相撲,幾乎成為一方水土盛衰的亮點.在唐代帝王中,有不少皇帝到「角場」去「御駕親觀」,唐憲宗就是一個天子「跋迷」。
因此,在皇宮內豢養一批「職業」相撲班,屬於御用的左右神策軍(皇帝衛隊),冠名「內等子」,專為朝廷盛會表演.民間也有「瓦肆相撲者」,在集市廟會上賣藝糊口。唐代對摔跋除叫「角抵」和「相撲」之外,還叫「手搏」。
(5) [爭跤] 宋代是我國相撲活動的鼎盛時期,同時也叫「爭跤」。宋朝的吳自牧在他的<夢梁錄·角抵>中寫到:「角抵者,相撲之異名也,又謂之爭跤」。這時的爭跤已從「百戲」中分化出,成為獨立的活動項目,不光在官中養有「內等子」\「相撲手」和「劍棒手」等專業人員,民間也興起大量的爭跤社團,經常而廣泛地進行對抗和表演。元朝無名氏在<獨角牛>的第三折中是這樣說的:「你這等一個瘦弱的身軀,要和我倆爭跤賭籌廝打啊,你曾辭你家中父母不曾?」第一折中這樣說:「這孩兒不肯做莊農生活,則待要刺槍弄棒,學拳摔跤」。
由此可見,在元代的相撲,也叫「爭跤」或「摔跤」。
劇本的賓白也反映了當時習武健身的歷史背景.因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對漢族和其他民族實行階級壓迫和種族歧視.為防民反,嚴禁此類活動.<元典章>規定:「學習相撲或弄槍棒要處以重刑」。於是相撲走向衰落.然而蒙古本族的摔跋活動卻是方興未艾,只是與當時相撲的形式不同,類似當今的自由式。蒙古貴族也愛摔政,所以相撲被禁後,摔跤活動並末終止,只是形式不同罷了。到了明朝,一反蒙古風格,力圖恢復唐宋舊制而提倡相撲,它在宮廷和民間俱有恢復。只因當時拳術的迅猛發展,削弱了相撲的主導地位。
(6) [撲跌][摜跤]歷史進入明清,摔跤又出現了兩種叫法,即「撲跌」和「摜跤」。清朝李斗在他的<揚州畫舫錄·小拳錄>中是這樣記的:「三娘一發手,公子跌於地.自是以能撲跌名。後有識者此金陵某之女也」。<清朝野史大觀,雲:「穆宗喜舞劍,尤喜摜交」。當朝提倡相撲:侍衛府設有「相撲營」,後稱「善撲營」,為宮廷獻藝取樂。平時任宮中守衛,或在御試武進士時充任執事。相撲營編制三百相撲力士,專從八旗子弟中擢拔.分東西兩營,每個撲戶自練絕活。善撲營還兼顧相撲技術的研究。中國摔跤發展至此,已具較高水平。
(7) [摔跤] 直至民國初年才統稱摔跤,一直穩定至今。國家有專門機構,制定了一系列科學、嚴格而又適用的比賽規則。
蒙古族摔跤和滿族摔跤
清王室是女真族的後裔,在女真族的傳統文化生活中就有「摔跤賭羊」的習俗。《金史》卷九十一《蒲察世傑傳》:「蒲察世傑本名阿撒,為人多力,每遇武土角力賭羊,輒勝之。」 清王室在建立大清國之後,與蒙古諸部建立了友好同盟,每逢聯歡宴會,便有力士摔跤表演作為娛樂。清太宗皇太極曾賜封蒙古族的摔跤手為勇土稱號,並叫他們傳授蒙古的摔跤技藝。可能是有人對這么高的獎賞不夠心服,皇太極又賜給他們豹皮長襖、虎皮長祆、虎皮襖各一件。並說以後如有「不呼所賜之名,而仍呼原名者,罪」(《滿文秘檔·太宗賞三力士》)。可見,在清王室人關之前,蒙古族摔跤技藝尤勝滿族。
在入關之後,清王室以天下之富提倡摔跤,摔跤技藝便大大超過了蒙古族。清王室昭報所著的《嘯亭雜錄》卷二中記載:順治年間,蒙古喀爾喀部派遣使臣入朝,帶來了草原上最好的摔跤手,在理藩院招待的宴會上進行摔跤聯歡,清朝廷上的幾個摔跤手都相繼失敗了。順治皇帝聽奏後很生氣,下旨一定要召募高手贏回這一跤。當時禮親王代善的兒子惠順王,雖只有二十歲,卻力大無窮,跤藝超群,但不便以王爺的身份與蒙古跤手比賽,便穿了侍衛的服裝與之比賽,只一跤便「應手而仆」。順治皇帝甚為高興,「賞費無算」。康熙皇帝在木蘭建立圍場之後,每年行圍都要和蒙古各部台吉舉行聯歡,有所謂「賽宴四事」,即詐馬、什榜、布庫(即摔跤)、教跳,「布庫不如御前人,而詐馬乃其長技也」。這表明了,清王室在統治全國之後,重視摔跤活動,摔跤技藝大大超過了把摔跤當作是「男子三項競技」 的蒙古族。
摔跤的滿語叫布庫,也叫撩腳或撩跤、摜跤,著短袖跤衣,摔倒著地即分輸贏。「布庫,並謂之撩腳,本徒手相搏,而專賭腳力,勝敗以仆地為定。其人皆白布短衫、窄袖,而領及襟率用七、八層密縫之,使堅韌不可碎。初則兩兩作勢,各欲伺隙取勝,繼則互相扭結,以足相掠,稍一失,即拉然仆矣。」
『捌』 為什麼說中國摔跤歷史悠久
中國摔跤運動有悠久的歷史,它是一種民族形式的體育項目,也是中國文化遺產之內一,根據有容關史料和文物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已有摔跤運動。當發展至清末時,中國跤術已達到較高水平。當時食俸祿的布庫叫官跤,又叫官腿;民間消遣的個人稱私跤或私練。此時,這項活動的名稱繁多,如摜跤、爭跤、摔跤、摔角、率角,而最普通的是稱摔跤。
『玖』 WWE有幾年的歷史
1980年建立的,原名叫WWF,由於和動物協會保護組織重名,於是改名WWE
『拾』 中國跤的起源和歷史
中國式摔跤
中國最古老的體育項目之一。 古代稱為角力、角抵、相撲、爭跤等。早在四千年前的黃帝時代就有了古代摔跤活動。據《禮記·月令》記載,周代把摔跤、射箭和駕車三者列為軍事訓練項目。到了漢代,摔跤還作為表演項目演出。晉代,多在元宵節舉行摔跤比賽。唐代多在春秋兩季舉行比賽,也作為宮廷娛樂的項目。五代時期,摔跤技術強調輕 便敏 捷 ,名手輩出 ,出現了中國第一部講摔跤的書——調露子的《角力記》。宋代還出現了女子摔跤。民間有摔跤組織角抵社。這一時期的摔跤比賽分三個回合。比賽中間不許抓住裩兒和拽起袴兒,但可以拽直拳,使腳剪,拳打腳踢都行,這與日本的相撲從場地、儀式到規則都基本上近似 。比賽結束 , 獲勝者可得銀碗等獎品 。清代設有善撲營,專門訓練清朝貴族青年摔跤,他們常為王公貴族表演 ,或與蒙古族、回族摔跤手比賽,這叫官跤,摔跤手和教練員都是終身職業。華北等地民間摔跤叫私跤。摔跤者穿特製的短上衣(叫褡褳),系腰帶,穿長褲,衣、帶可以抓,全身可以握抱,但不許抓褲子,不許擊打,不許使用反關節動作,三點著地(兩腳加一手一膝著地)為失敗,三跤兩勝,沒有時間限制。練習或比賽由有技術權威的年長者主持,充當教練和裁判。民國時期在北京、天津等地有不少人以表演摔跤為職業。當時的武術組織中央國術館和精武體育會也有摔跤科目,曾舉行過幾次全國性比賽。1936年,還進行過女子摔跤比賽。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 ,中國式摔跤有了很大發展。1953年,中國式摔跤被列入國家體育運動競賽項目,並舉行了全國比賽。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頒布了《中國式摔跤運動員等級制》,1957年頒布了《中國式摔跤規則》。中國式摔跤運動員按體重分為10個級別。每場比賽分3局,每局凈摔3分鍾,兩局之間休息 1 分鍾。比賽在平坦柔軟結實的8米×8米的墊子上進行。運動員身穿柔軟結實的短上衣,系腰帶,穿長褲,全身可以握抱,可以抓摔跤衣和腰帶,但不許抓褲子。中國式摔跤只許站著摔,摔倒後就停止,然後重新開始比賽。按照把對方摔倒的不同程度,分別判得三分、兩分、一分。如使對方騰空後,迅速地背部著地,而自己仍然站著可得三分;僅使對方軀干著地,而未使對方身體騰空,雖然自己還站著,只能得兩分;把對方摔倒,四肢(手或肘或膝)著地得一分;把對方摔倒了,自己也跟著倒下得一分;兩人同時倒地軀干在上者得一分;如兩人同時倒地,分不出上下先後,則判互不得分。比賽時,不許使用傷害對方的動作,不許用拳打,不許用肘、膝或頭頂撞對方,不許使用反關節動作,不許壓迫對方的咽喉,不許接觸對方眉口之間的面部 ;腳可以 踢 、彈對方的腳 或小腿下部,但不能過高,更不能用腳蹬、踹對方。經常使用的方法有背、別、挑、纏、揣、踢、擰、摟、彈、搿、抱腿、跪腿、里勾腿、插閃、勾腳、里刀勾等。
規則與知識
中國式摔跤根據使用動作的質量和倒地的情況得分標准有4種,即1分、2分、3分和互不得分。 3分: 將對方摔成兩腳同時離地,有一騰空的過程,並使其軀千或頭著地,而自己仍保持站立姿勢。如被摔倒的運動員倒地後不鬆手,把對方拉倒,仍可判勝者得3分。2分: (一)將對方摔倒使之軀千著地,但無騰空過程,自己保持站立。 (二)將對方摔成兩腳同時離地,有一騰空過程,使之軀千或頭著地,自己雖然站立,但用手撐在對方身體上。(三)使用跪腿摔將對方摔倒,並使其軀干著地,自己上體仍保持平衡,即對方倒地後,自己手不扶地,上體未趴 在對方身上。 1分: (一)將對方摔成手、肘、膝著地。(二)將對方摔倒,自己也隨著倒地。 (三)雙方同時倒地,軀干在上者。 (四)一方受到警告,判對方得1分。 (五)使用跪腿摔,使其倒地,自己失去平衡。互不得分: 雙方倒地後,分不出先後和上下,則判互不得分。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2-03 12:49 中國式摔跤競賽規則
第一章 通識
第一條:競賽性質
一:個人競賽:以個人在所屬級別內競賽所得的成績,確定個人名次。
二:團體競賽:以每個團體所有被錄取名次的運動員的成績總和確定團體名次。
第二條:競賽制度
一:單敗淘汰賽
二:雙敗淘汰賽
三:循環制
第三條:年齡組別及體重級別
一、年齡組別:根據運動員的年齡分為青年組和成年組。
1、青年組:15周歲~18周歲。
2、成年組:19周歲以上。
3、青年組運動員一般不允許參加成年組競賽,但具有一定訓練水平的經教練申請和主辦單位同意,也可參加成年組比賽。
二、體重級別
1、青年組:
(1)不超過46KG級別
(2)46~49KG級別
(3)49~52KG級別
(4)52~56KG級別
(5)56~61KG級別
(6)61~66KG級別
(7)66~72KG級別
(8)72~80KG級別
(9)80~90KG級別
(10)90KG以上級
2、成年組:
(1)不超過48KG級別
(2)48~52KG級別
(3)52~57KG級別
(4)57~62KG級別
(5)62~68KG級別
(6)68~74KG級別
(7)74~82KG級別
(8)82~90KG級別
(9)90~100KG級別
(10)100KG以上級
3、女子組:
(1)不超過44KG級別
(2) 44~47KG級別
(3) 47~50KG級別
(4) 50~54KG級別
(5) 54~58KG級別
(6) 58~63KG級別
(7) 63~68KG級別
(8) 68~74KG級別
(9) 74~82KG級別
(10) 82KG以上級
第四條:稱量體重和抽簽
一、運動員比賽前1天進行稱量體重,稱量時間在1小時內完成。
二、由裁判長一人,裁判員數人,記錄員和醫生組成稱量體重組,另聘請教練代表監督進行。
三、運動員稱量體重時,男子應穿短褲或赤身,女子應穿短褲和T恤衫。如運動員體重低於或超過原屬級別,並在規定時間內不能達到原屬級別,則按全部棄權論處。
四、運動員可在規定時間內依次重復稱量體重。
五、運動員稱量體重後,由本人抽簽,根據抽簽結果進行編排。
第五條:比賽場數
運動員在一天內的競賽場數原則上不超過四場,如有特殊情況可賽五場,但場與場之間至少休息15分鍾。
第六條:競賽通則
一、比賽禮節:
比賽開始前和結束後,雙方運動員應站在比賽開始線互相抱拳致意,並對場上裁判和觀眾抱拳致意,如不執行該條規定將受到警告處罰。
二、比賽局數和時間:
1、 每場比賽三局,每局兩分鍾,局間休息30秒。
2、 比賽中,一切暫停時間均應扣除(如:場上裁判的叫停,宣告運動員得分、判罰及受傷處理等情況)。
3、 比賽進行中,因特殊情況有場上裁判員發令中止比賽時,雙方的比分和已用時間均予保留,以便比賽繼續進行。
三、比賽中的信號
1、 每局比賽均由場上裁判員發令開始。
2、 每局比賽結束均由記時員鳴哨或鳴鑼示意。
3、 比賽進行中,場上裁判員發出停止口令後,雙方運動員應立即停止比賽。
四、比賽服裝
1、 運動員必須穿規定顏色及標準的比賽服裝,相同顏色的運動褲及軟底高腰鞋。
2、 運動員上場之前,必須穿好跤衣,紮好腰帶(腰帶由腹前繞到背後,再繞回腹前打扁結,松緊要適度,以手能插入為標准),以免妨礙比賽。
3、 比賽進行中,運動員必須經場上裁判員指令,才能整理服裝。
五、比賽中的規定
1、 每局比賽結束時,運動員應到指定地點休息,不得擅自離場。全場比賽結束後雙方運動員站在比賽開始線,待場上裁判宣布比賽結果,雙方運動員相互抱拳致意,並同場上裁判員及場下觀眾抱拳致意後,方可離場。
2、每局比賽中間休息時,本方教練員、助手、醫生(不超過兩人)可以向運動員進行指導或放鬆,但在比賽中不得進行上述活動。
3、比賽進行中,教練員或助手不得干涉裁判員工作,如有異議,可向仲裁委員會以書面形式提出,裁判員不受理任何異議。
4、每局比賽中如運動員比分相差5分,則判得分多者勝一局。
第二章 裁判方法
第七條:得分標准
比賽進行中,除兩腳外的身體其他任何部位先著地者失分(跪腿摔除外),一方被摔倒後,根據倒地的情況,判對手得2分、1分或不得分。
一、得2分
1、將對手摔倒至頭、軀干著地(肩、背、胸腹、體側),自己保持站立。
2、使用跪腿摔時將對手摔倒,使之軀干著地,自己保持穩定。
注⑴使用跪腿摔(不限次數)不成功,雖然膝部著地但能迅速起身者,不判失分。
⑵將對手摔倒至軀干著地後因對手未鬆手被拉倒者,仍判得2分。
二、得1分
1、將對手摔倒,僅使其手、肘、膝、臀部著地者。
2、將對手摔倒,自己也隨之倒地者。
3、雙方同時著地,軀干在上者。
4、使用跪腿摔將對方摔倒,但自己重心失衡者。
5、對手受到一次警告,自己可得1分。
6、對手出界,自己可得1分。
三、互不得分
雙方運動員同時倒地,或者雙方同時出界,或不分先後、上下時,互不得分。
第八條:進攻有效與無效
一、在比賽區域內使用動作將對方摔倒在保護區,判進攻有效。
二、在比賽區域內將對方摔倒後,自己踏入或跌入保護區,判進攻有效;對方倒地與進攻方踏入或跌入保護區同時發生,判進攻有效;將對方摔倒前,自己踏入或跌入保護區,判失分。
三、兩名運動員有一隻腳踏入保護區,裁判員及時叫停,判出界者失分,雙方運動員回到場中央重新開始,進攻者在比賽區,對方在保護區被摔倒,判進攻有效。
四、踩著對手的腳或松開對手的腳後立即進攻,判進攻無效。
五、抓住對手的褲子使用動作,判進攻無效。
六、場上裁判叫停後仍然進攻,判進攻無效。
七、將對手摔倒與記時員鳴哨或鳴鑼同時發生,判進攻有效;摔倒尚未著地(至空中)記時員鳴哨或鳴鑼之後倒地,判進攻無效。
第九條:犯規
一、侵人犯規
1、使用反關節動作有意傷害對手者。
2、以手、肘、膝、頭撞擊對方或抓對方生殖器官者。
3、用腳尖踢對手或用腳蹬踹對手者。
4、用腳踢、彈對手小腿中部以上部位者。
5、按壓對方眉口之間的面部或咽喉或抓對手頭發者。
6、雙手摟抱對手頭、頸者。
7、已將對手摔倒、還故意壓砸對方者。
8、將對手抱起使之失去控制能力,仍將對方頭朝下垂直下摔,有意傷害對手者。
註:輕微撞擊對手,或抬腳稍高輕踢、彈對方而無惡意傷害者,場上裁判應提醒其注意可不判其犯規。
二、技術犯規
1、場上裁判發出開始口令之前或叫停之後,仍然進攻者。
2、比賽進行中,作為教練員、助手干擾比賽或進入場地者。
3、比賽進行中,自行停止比賽者。
4、比賽中故意抓對手褲子者。
5、將小袖和直門連在一起抓把(串糖葫蘆)者。
6、比賽中佩帶飾物或堅硬護具者。
7、比賽進行中,跤衣帶、跤靴帶松開者。
第十條:消極
運動員在比賽中不積極主動進攻,有意拖延比賽時間為消極,以下為消極比賽具體表現:
一、比賽進行中,一直不讓對手抓握。而自己又不抓握對手,故意後退無進攻意圖者。
二、比賽進行中,不主動抓握,被對手抓握後又多次逃脫,逃脫後不積極抓握進攻仍有意逃避者。
三、比賽進行中,雙手抓住對手,但不使用動作故意拖延比賽時間者。
四、比賽進行中,抓住底手封住對方而不主動進攻者。
五、比賽進行中,用頭頂住對方,故意拖延比賽時間者。
六、比賽進行中,僅使用假進攻動作而無真正進攻意圖者。
第十一條:罰則
一、 比賽前三分鍾,三次點名未到,或點名報到後未經請假擅自離場,不能按時上場比賽者,按全部棄權處理。
二、 凡犯有第九條第一款「侵人犯規」之一者,根據情節輕重,分別給予勸告、警告或取消該場比賽資格處理。
三、 凡犯有第九條第二款「技術犯規」之一者,裁判員應及時給予勸告。若勸告、警告無效,則出示紅牌將其驅逐出比賽場地。並上報處理意見。
四、 雙方運動員正在攻守中,一方犯規,如對犯規者有利時,應立即停止比賽,並按規定給予處理,如對犯規者不利時,則不停止比賽,等該進攻動作結束後再叫停,並按規定給予處理。(如犯規者將對手摔倒則不得分,如犯規者被對手摔倒,則判對手得分)
五、 因一方運動員犯規使對手受傷,而不能繼續參加比賽,裁判員可根據情節輕重,取消犯規者該場比賽或全部比賽的資格,並判受傷者獲得該場比賽勝利。
六、 兩單位運動員為擠掉其他運動員或其他比賽隊伍名次,有計劃地進行非競爭性比賽,應取消一方或雙方運動員該場比賽或全部比賽資格。
七、 比賽進行中,運動員採取消極態度逃避比賽時,場上裁判員可中止比賽,對消極運動員(一方或雙方)進行教育、勸告,經對教育、勸告無效者給予警告處理。
八、 運動員消極比賽累計達20秒,可警告一次,在警告一次後,進行第二、三次警告之前,不再給予勸告。
九、 比賽中如一方運動員受到一次警告,則判對手得1分,一方受到三次警告,則取消該場比賽資格,判對方獲勝,並取消被罰者的技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