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怎麼樣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很好啊,在民國資料這一塊真是沒法說!
中國內第二歷史檔容案館是國家檔案局所屬的國家級檔案館,集中保管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各個中央政權機關及其直屬機構檔案,成立於1951年2月,原名南京史料整理處,隸屬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1964年改隸國家檔案局,並易現名。館址位於南京市中山東路309號。館內設有保管部、利用部、整理編目部、編研部、民國檔案雜志社、技術部、計算機中心和全國民國檔案目錄中心等業務機構,專門從事民國檔案的收集、保管、保護、整理、編目、接待利用和編研出版等工作。館內備有攝像、照相、復印和電子計算機等現代化設備以及多種檢索工具。隨著國家取消利用檔案收費的規定從2013年8月1日施行以來,第二歷史檔案館積極配合,取消了證明費和復印費等收費項目,為更好地服務民眾做出了表率。
㈡ 想考到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的公務員,是報國家的公務員還是江蘇的公務員
當然是中央機關公務員。
㈢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怎麼樣
簡介: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是國家檔案局所屬的國家級檔案館,集中保管中華民國回時期(1912年-1949年)各答個中央政權機關及其直屬機構檔案,成立於1951年2月,原名南京史料整理處。 隸屬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1964年改隸國家檔案局,並易現名。館址位於南京市中山東路309號。 館內設有保管部、利用部、整理編目部、編研部、民國檔案雜志社、技術部、計算機中心和全國民國檔案目錄中心等業務機構,專門從事民國檔案的收集、保管、保護、整理、編目、接待利用和編研出版等工作。館內備有攝像、照相、復印和電子計算機等現代化設備以及多種檢索工具。隨著國家取消利用檔案收費的規定從2013年8月1日施行以來,第二歷史檔案館積極配合,取消了證明費和復印費等收費項目,為更好地服務民眾做出了表率。 2017年6月9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首次向公眾開放。
注冊資本:1505萬人民幣
㈣ 第二歷史檔案館館長是什麼級別
國家檔案局,國務院辦事機構。與中央檔案館,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屬機關的下屬機構。
國家檔案局是副部級機構。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屬國家檔案局領導和管理,館址在江蘇省南京市。館長是正局級。
㈤ 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待遇怎麼樣參照公務員編制的
中山東路309號 ,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 中國近代史研究所 , 待遇還好 , 往常工作不是很繁忙 , 就是中央回各個部的領答導喜歡過來視察 , 館內環境非常好 , 沒什麼外快 , 屬於清廉部門 , 工作氣氛很好 , 工作節奏比較慢 , 除了保密檔案內容和檔案安全之外 , 基本沒什麼大事 . . 但是現在必須報考公務員才能入館 , 目前館內還是比較缺人的 , 已經對外招人了 ,
㈥ 南京第二檔案館地址
南京中山東路309號。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是國家檔案局所屬的國家級檔案館回,集中保管中華答民國時期(1912年-1949年)各個中央政權機關及其直屬機構檔案,成立於1951年2月,原名南京史料整理處。 隸屬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1964年改隸國家檔案局,並易現名。 館內設有保管部、利用部、整理編目部、編研部、民國檔案雜志社、技術部、計算機中心和全國民國檔案目錄中心等業務機構,專門從事民國檔案的收集、保管、保護、整理、編目、接待利用和編研出版等工作。館內備有攝像、照相、復印和電子計算機等現代化設備以及多種檢索工具。隨著國家取消利用檔案收費的規定從2013年8月1日施行以來,第二歷史檔案館積極配合,取消了證明費和復印費等收費項目,為更好地服務民眾做出了表率。 2017年6月9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首次向公眾開放。
㈦ 國家第二歷史檔案館的待遇怎麼樣
我暖通的,他們招一個這個專業的安保處科員,七百多報名要一個,我都服了,什麼單位這么多人搶
㈧ 看過你回答過關於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的問題,請問你了不了解這個單位的薪資待遇啊能否告知一二,多謝多謝
很爛啊,屬於三不管單位!
㈨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待遇如何地點在南京,屬於國家檔案局,福利待遇如何
二檔很難進的,那裡都是存高級檔案的地方。福利據說很好……
㈩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待遇如何參加國考好進嗎
您好,公務員的待遇都還是比較好的。
公務員的待遇,將基本工資確定為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兩部分,適當拉開不同職務的工資差距;強化工資級別與待遇掛鉤;在清理整頓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自行建立的津貼、補貼的基礎上,實施地區附加津貼;實行分類管理的工資制度,以適應公務員分類管理的需要;完善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制度和特殊崗位津貼制度。
根據《公務員法》第七十三條規定,公務員實行國家統一的職務與級別相結合的工資制度。這一規定奠定了公務員工資制度的基本框架,為今後改革和完善公務員工資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據。
第一次改革。1956年6月16日,國務院通過了《關於工資改革的決定》,將政府工作人員的工資分為30級。同時為反映出各地生活成本差異,全國被分為11個工資區,第11類區工作人員工資比第1類區同級別人員工資高出30%。然而由於當時主流觀念對於物質報酬持否定態度,此後的工資管理並沒有完全按照上述「決定」進行,原定於1957年的工資升級也沒有如期舉行。
第二次改革。1985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公布了《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制度改革方案》。這項被稱為「結構工資制」的改革調整了1956年工資制度中不區分具體項目的做法,規定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由四部分組成。
第三次改革。1993年的《機關工作人員工資制度改革方案》明確提出,新工資制度要防止高定級別、高套職務工資等不良現象。與此同時,不再劃分工資區,而是引入了地區津貼。地區津貼包括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和地區附加津貼。前者主要體現各地自然地理環境等差異;後者用於補償機關工作人員在不同地區生活成本,地方政府可根據自有財力發放此類津貼。
第四次改革。2006年6月14日,《國務院關於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的通知》出台。文件在「改革的原則」部分強調,要有效調控地區工資差距,逐步將地區工資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這次改革除了要求完善津補貼發放制度外,也對基本工資結構做了調整:基礎工資和工齡工資不再保留,級別工資權重有所加大。
第五次改革。根據2013年2月國務院轉發的《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若干意見》工作任務,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正在研究制定公務員薪酬體系改革方案。此次改革的重點是提高基層公務員待遇,有兩個主要任務:一是規范公務員地區附加津貼制度;二是完善職務和職級並行的薪酬制度。新一輪公務員薪酬改革將延續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導向,更加註重公平正義,而且注重從制度設計上來找出路。
按照國家規定,在清理規范津貼補貼的基礎上,實施地區附加津貼制度,完善崗位津貼制度。我省規范津貼補貼實施方案另行下發。省直機關按國家規定將部分津貼補貼納入基本工資,具體辦法在省直機關規范津貼補貼方案中明確。
(一)實施地區附加津貼制度
地區附加津貼主要反映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消費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在清理規范津貼補貼的基礎上,實施地區附加津貼制度。實施地區附加津貼制度的方案國家將另行制定,適當時候出台。
(二)完善崗位津貼制度
在特殊崗位工作的人員,實行崗位津貼制度。國家對崗位津貼實行統一管理。在清理現有各項崗位津貼的基礎上,對崗位津貼進行規范,具體方案另行制定。在國家統一規范辦法下發前,應嚴格按照規定的項目、標准和實施范圍執行。
調整基本工資標准
根據國家統一規定和部署,調整機關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准。
實行年終一次性獎金
對年度考核為稱職(合格)及以上的工作人員發放年終一次性獎金,在考核結果確定後兌現,獎金標准為本人當年12月份的基本工資。年度考核為基本稱職、不稱職(不合格)的人員,不發放年終一次性獎金。
國考的話,做好公務員備考練習,還是有機會的。
祝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