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西遞村多少年歷史

西遞村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1 16:05:55

『壹』 有誰知道,安徽宏村歷史上出過多少進士

清康熙甲辰科進士欽命陝西正主考汪肇衍
彰明萬曆丁末宏村南湖工程董理98歲壽星汪周山

400年來,村中流淌不息的碧水清渠,不僅方便了百姓生產生活,消除了火災之患,還營造了宜居的小氣候和優美的水村景觀,家家門前淌清泉,戶戶院中蓄碧池。有詩贊曰:「何事就此卜鄰居,月沼南池畫不如。浣汲何妨汐路遠,家家門巷出清泉。」 難怪宏村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

正所謂地靈則人傑,美麗的宏村也因此人才輩出。徽州自古書院林立,學風甚熾,造就了大批飽學之士,明清兩代從西遞宏村走出的讀書做官者高達296人,康有為等公車上書要求廢除中日馬關條約,在上書中簽名的八名中,有四名就是西遞和宏村人。崇文重教、光宗耀祖是徽州世代族人的道德激勵。「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貧者因書富,富者因書貴。愚者得書賢,賢者得書利」,族人時刻牢記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家訓,各個村落或建宏偉的書院,或利用簡陋的塾室,延請飽學之士諄諄施教。正是這種治學施教的傳統,在徽州這塊「辟陋一隅,險阻四塞」的土地上,氤氳了「文風鼎盛 」,「不廢誦讀」蔚然景象。

自宋代科舉成功到明清兩代以至民國以後,徽州儒生通過公平競爭躋身上流社會者數不勝數,所謂「一科同郡兩元」、「 兄弟九進士、四尚書」、「一榜十九進士」、「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尚書」、「四世一品」等等;徽州共走出過28位狀元,出過17位宰相,名臣輩出。而「以文垂世」者如朱熹、戴震、胡適等亦可稱得上是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巨擘;在政治、哲學、經濟、文學、藝術、醫學、科技、飲食、書畫、雕刻、建築、園林等領域,徽籍名人更是燦若繁星。

『貳』 求關於西遞的歷史背景以及文化特色與建築的聯系

西遞走馬樓 西遞村呈船形,村中鱗次櫛比的古民居建築群,就像一間間船艙,組成大船的船體;昔日村頭高大的喬木和13座牌樓,好比船上的桅桿和風帆;村周圍連綿起伏的山巒,宛如大海的波濤;村前的月湖和上百畝良田簇擁著村子,恰似一艘遠航的巨輪停泊在寧靜的港灣里。 當來到西遞村口,一座興建於明萬曆六年(1578)的「胡文光牌坊」,俗稱「西遞牌樓」,高高聳峙在眼前。當時的西遞人胡文光(1521-1593)登嘉靖乙卯科進士,先為江西萬載縣知縣,後為膠州刺史,遷荊王府長史,授四品朝列大夫。因其政績顯著,皇帝遂願准敕建這座石坊。 歷史上,西遞村頭曾建有13座牌坊,大都為旌表孝子和貞節的。現僅存的胡文光牌坊是最雄偉最精緻的,堪稱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 位於胡文光牌坊西側的「走馬樓」,又稱「凌雲閣」,始建於清代道光年間,相傳當年西遞首富胡貫三家族為迎接歙縣的親家、當朝宰相曹振鏞的到來而突擊營造的。現今的走馬樓是依據當年的布局重新修復的,並與相鄰的七哲祠遺跡共成一個景點。走馬樓分上下兩層,粉牆墨瓦,飛檐翹角。現走馬樓內表演黃梅戲、拋綵球、茶道等節目。樓下有單孔石拱橋,名為梧賡古橋。西溪流水潺繞走馬樓,穿橋而過,在這里可領略到「西遞八景」之一的「梧橋夜月」美景。 桃李園和西園 沿著青石板路走進村中大路街,首先看到的民居景點為「曠古齋」。「曠古齋」堂名系今人給取的,寓廣博古徽文化之意,由當代著名書法家劉炳森手書。 出瑞玉庭前行數步,便是「桃李園」。桃李園亦建於清咸豐年間,由正屋和庭院組成,系西遞徽商胡元熙的舊居兼私熟蒙館。正屋為三間三進二樓結構,前兩進為兩小套背向三間屋。二進樓上設有獨特的「樓上井」,使整幢房屋光線充足,空氣暢通。而且,樓上木雕扶欄板權作小姐相親孔洞,供小姐偷偷觀看來往家中的男青年,能否挑選到如意郎君。二三進之間用粉牆相隔,中間有門相通,門上有隸書「桃花源里人家」石刻橫額。在通往街面的小門上,石刻有小篆「桃李園」三字門額,寓意「桃李滿天下」。 出桃李園,就步入西園,與西園相鄰,與東園通連的「三畏堂」,呈五間二樓結構,大廳高懸匾額「三畏」二字及跋,取「畏天命、畏聖旨、畏大人」之意。堂前軒敞,天井寬大。 天井和綉樓 西遞古民居內大都設有「天井」,這是徽派建築的一大特色。天井的設置,一般三間屋在廳前,四合屋在廳中,起到採光、通氣諸功用。因過去徽商巨賈為了藏富防盜之需,其住宅大都建有高大封閉的屋牆,很少向外開窗。設置天井,把大自然融入屋中,使「天人合一」,足不出戶,也可見天日。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商人以積聚為本,總怕財源外流,造就天井,可「四水歸堂」,即四方之財如房頂上的雨水,匯集於天井內,不致於外流他家,俗稱「肥水不外流」。 綉樓是大夫第主人利用正屋旁側隙地,建起的一座臨街閣樓,俗稱「小姐綉樓」。飛檐翹角的綉樓,建築別致,玲瓏典雅。樓額木刻分別為清進士祝世祿手書「山市」和清代本邑書法家汪恩道隸書「桃花源里人家」,其中「源」字書寫時,有意移一點於「廠」頭上,益顯整體美;尤其是「人」字,活脫脫像一位傾軀伸臂迎接小姐綵球的後生。樓下的小門戶比正屋牆體縮進一大步,與主人自書石刻門額「作退一步想」相映照,耐人尋味,果真是「進也風流,退也瀟灑」。

求採納

『叄』 西遞古村的簡介

西遞位於安徽省黟縣東南部,地理坐標:東經117°38′,北緯30°11′,村落面積12.96公頃。

西遞村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村落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古建築為木結構、磚牆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築布局相宜。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建築色調樸素淡雅,體現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環境營造方面的傑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西遞村是一處以宗族血緣關系為紐帶,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該村源於公元11世紀,發展鼎盛於14-19世紀。20世紀初,隨著我國封建宗法制度的解體,西遞村的發展也日趨緩慢。由於歷史上較少受到戰亂的侵襲,也未受到經濟發展的沖擊,村落原始形態保存完好,始終保持著歷史發展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現保存的 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西遞村被國家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單位,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報,並通過了專家評估考察。2000年11月30日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遊景點。該村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居民三百餘戶,人口一千多。因村邊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遞送郵件的驛站,故而得名「西遞」,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西遞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村落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古建築多為木結構、磚牆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和建築的設計布局協調。村落空間變化靈活,建築色調樸素淡雅,是中國徽派建築藝術的典型代表。

『肆』 黃山西遞宏村介紹,

安徽省黟縣西遞、宏村兩處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傳統風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是黃山風景區內的自然與文化景觀第二次登錄世界文化遺產目錄,也是中國繼北京後第二座同時擁有兩處以上世界遺產的城市,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西遞、宏村古民居位於中國東部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西遞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它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
宏村位於黟縣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縣縣城11公 西遞宏村
里。該村始建於北宋,距今已近千年歷史,原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獨出機抒開"仿生學"之先河,規劃並建造了堪稱"中華一絕"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統看全村,就象一隻昂首奮蹄的大水牛,成為當今"建築史上一大奇觀" 。全村現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餘幢。民間故宮"承志堂"富麗堂皇,可謂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內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動靜相宜,空靈蘊藉,處處是景,步步入畫。從村外自然環境到村內的水系、街道、建築,甚至室內布置都完整地保存著古村落的原始狀態,沒有絲毫現代文明的跡象。造型獨特並擁有絕妙田園風光的宏村被譽為"中國畫里鄉村" 。
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遊景點,坐落於黃山南麓,距屯溪54公里,距黃山風景區僅40公里,距黟縣縣城8公里。該村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居民三百餘戶,人口一千多。因村邊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遞送郵件的驛站,故而得名「西遞」 ,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
上路去棠樾牌坊群,這是全國保存最為完好的牌坊群落,一共有七座, 分別是忠、孝、禮、義,義在第四塊,首尾對稱,主人家花了3代人的功夫,才有幸朝廷聖旨一座一座建立起來,這中間是用數不清的真金白銀交換來的,為了一個「義」字牌坊,這里還有全國唯一的女性祠堂,在當時的社會,這確實不容易。 來到花山謎窟,這里有許多謎一樣的人工開挖的洞穴,大小不等,大的有幾萬平米,還有許多未開辟的在地下水位以來。洞穴的牆壁和頂上能看到清晰地鑿痕,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古人為何開鑿這么多的洞穴,當地的地方誌也沒有記載,有說藏兵之用,有說採石而為。此種洞穴,在浙江金華也有——龍游石窟,只是一時無緣得見。景區的入口是一條江,經浮橋才能通過。 從景區出來,經過黃山市(屯溪)、休寧、黟縣到達宏村。全程120多公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用了3個小時。路況很好,景色也非常地美,夕陽、村落、河流,典型的皖南 西遞宏村
風光,其實徽派建築到處都是,在不經意處你都能感覺到美是無處不在,宏村、西遞只是比較典型、比較集中罷了,但卻多了一些商業的痕跡,少了一些祥和、恬靜。休寧的路邊有一處景點,名曰齊雲山,著名的道教聖地,海拔600多米.西遞宏村 宏村住宿的地方很多,村裡村外都有,一家名叫「潯陽飯店」的地方,進門一看,牆上果然掛得滿滿的銅匾,都是全國各地的藝術院校實習基地。乘著暮色還沒降臨,驅車來到距宏村2公里遠的一個小山村——塔川,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 走進了村子,這是一個20多戶人家的小村子,遠處是黛色的群山,田裡是剛收割過的稻桿,村口迎接你的是牧歸的水牛,一戶一戶的農家屋頂上冒著白色的炊煙,樹上掛著紅色的不知名的野果,家門口的竹匾里曬的是紅紅的辣椒和金色的南瓜,門口的清澈的水塘里還有幾只不肯進圈的鴨子,多麼美麗的一幅鄉村田園畫. 進了宏村,穿過了牛頭,牛胃和牛尾巴,進進出出幾戶有代表的建築,精美的雕刻藝術——磚雕、木雕、石雕分為浮雕、漏雕、透雕,還有粗壯地嚇人的金絲楠木,那些在外經商的古人把全部積累的財富全部地用來做一個最後的華麗而又壯觀的「堡壘」 。來到了後山,一處叫做「雷崗十三樓」的地方從這里可以看到全村的面貌,宏村最早的居民就是從這里發家的。 到了西遞,西遞的由來據說一戶人家逃難到此,看到此處地形不一般,地勢東高西遞,水往西流。西遞村最大的名人叫胡光,也就做過一個兩品官,皇上賜了一座牌樓。

『伍』 西遞宏村簡介

『陸』 西遞鎮的歷史文化

西遞村落佔地16公頃,該村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徽派建築錯落有致,磚、木、石雕點綴其間,至今尚保存古樸典雅的明清民居中124幢,大量的磚、木、石雕等藝術佳作點綴其間。整理開放有凌雲閣、胡文光刺史牌坊、瑞玉庭、桃李園、東園、西園、大夫 第、敬愛堂、履福堂、青雲軒、膺福堂、篤敬堂、仰高堂、尚德堂、枕石小築、仁堂、追慕堂等民居古建築。
該村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保留有數百幢明清古民居,建築和路面都用大理石鋪砌,兩條清泉穿村而過,99條高牆深巷使遊客如置身迷宮。 青石牌坊 西遞鎮牌坊始建於明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是三間四柱五樓的青石牌坊,崢嶸巍峨,結構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顯赫的象徵。村中康熙年間建造的「履福堂」,陳設典雅,充滿書香氣息,廳堂題為「書詩經世文章,孝悌傳為報本」、「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的對聯,顯示了儒學向建築的滲透。村中另一古宅為「大夫第」,建於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原用於觀景,樓額懸有「桃花源里人家」六個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將此樓當作古裝戲中小姐擇婿「拋綉球」所在,現已成為西遞村舉辦此項民俗活動的場所。「大夫第」門額下還有「作退一步想」的題字,語意雙關,耐人尋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戶的富麗宅院、精巧的花園、黑色大理石製作的門框、漏窗,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樓台亭閣、人物戲文,及精美的木雕,絢麗的彩繪、壁畫,都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之精華。 村落街巷 西遞村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村落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古建築為木結構、磚牆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築布局相宜。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建築色調樸素淡雅,體現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環境營造方面的傑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西遞村是一處以宗族血緣關系為紐帶,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該村源於公元11世紀,發展鼎盛於14-19世紀。20世紀初,隨著我國封建宗法制度的解體,西遞村的發展也日趨緩慢。由於歷史上較少受到戰亂的侵襲,也未受到經濟發展的沖擊,村落原始形態保存完好,始終保持著歷史發展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柒』 西遞鎮的歷史沿革

西遞舊稱西川,三條溪流由東而西穿村而過,因水得名;又因村西1.5公里回處是古時驛站答,又稱鋪遞所,西遞之名由此而來。
公元1047年,西遞始建。
1986年,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8年,西遞鎮建行政鎮,被評為省級文明景區示範窗口。
1999年,申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00年12月,西遞與宏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正式批准通過,成為中國27處世界遺產之一。
2001年初,被省政府列入全省200個中心建制鎮。2001年6月25日,西遞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捌』 嗯西遞宏村有關的歷史故事

西遞、宏村為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西遞、宏村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專黟縣,是安徽南部民居屬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被譽為"畫中的村莊"。
西遞始建於北宋皇佑年間,發展於明朝景泰中葉,鼎盛於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餘年歷史。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居民300餘戶,人口1000多。因村邊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遞送郵件的驛站,故而得名「西遞」,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
宏村始建於南宋紹熙年間,原為汪姓聚居之地,綿延至今已有800餘年。背倚黃山余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經常雲蒸霞蔚,有時如濃墨重彩,有時似潑墨寫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長卷,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
西遞、宏村其「布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文化內涵之深」,為國內古民居建築群所罕見,是徽派民居中的一顆明珠。

『玖』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的歷史事件

1047年胡土良於現西遞村地區始建家宅。
1131汪彥濟於現宏村地區始建家宅。
1190-1194年宏村始建。
1587年建膠州史牌坊。
1691年建「大夫第」。
1855年始建西遞承志堂。

『拾』 安徽古村落的西遞

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遊景點,坐落於黃山南麓,距距屯溪54公里,黃山風景區僅40公里,距黟縣縣城8公里。該村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居民三百餘戶,人口一千多。因村邊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遞送郵件的驛站,故而得名「西遞」,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據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風昌盛,到明清年間,一部分讀書人棄儒從賈,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將故里建設得非常舒適、氣派、堂皇。歷經數百年社會的動盪,風雨的侵襲,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徵。
西遞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徽派建築錯落有致,磚、木、石雕點綴其間,目前已開發的有凌雲閣、刺史牌樓、瑞玉庭、桃李園、東園、西園、大夫第、敬愛堂、履福堂、青雲軒、膺福堂、應天齊藝術館等20餘處景點。該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兩條清泉穿村而過,99條高牆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遊客如置身迷宮。村頭有座明萬曆六年(公元1578)建的三間四柱五樓的青石牌坊,崢嶸巍峨,結構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顯赫的象徵。村中有座康熙年間建造的「履福堂」,陳設典雅,充滿書香氣息,廳堂題為「書詩經世文章,孝悌傳為報本」、「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的對聯,顯示了儒學向建築的滲透。村中另一古宅為「大夫第」,建於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為臨街亭閣式建築,原用於觀景,樓額懸有「桃花源里人家。」六個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將此樓當作古裝戲中小姐擇婿「熱拋綉球」所在,現已成為西遞村舉辦此項民俗活動的場所。「大夫第」門額下還有「作退一步想」的題字,語意雙關,耐人尋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戶的富麗宅院、精巧的花園、黑色大理石製作的門框、漏窗,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樓台亭閣、人物戲文,及精美的木雕,絢麗的彩繪、壁畫,都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之精華。且「布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文化內涵之深」,為國內古民居建築群所罕見,堪為徽派古民居建築藝術之典範。西遞以悠久文明的歷史,獨具一格的民居特點,拱秀壯麗的山水風光,敦厚朴實的鄉土民情,迎接著大批中外遊客,並成為大中專院校學生實習、寫生基地。
中外學者專家紛紛慕名而來留下一篇篇華文和贊美詩:「我們終於找到了中國古代和現代歷史的銜接點」,「西遞是古民居建築的藝術寶庫」。

閱讀全文

與西遞村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