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教小學生趣味歷史需要什麼道具

教小學生趣味歷史需要什麼道具

發布時間:2021-03-01 15:15:52

❶ 如何提高歷史教學中的趣味性

一、以故事為中心教學
生活中,人們都喜歡看電影、電視,聽故事,並在茶餘飯後津津樂道。故事與歷史之間的關系很緊密,具有共性;從概念上看,故事是「用來作為講述對象的真實或虛構的事情,特點是情節連貫、有吸引力、能感動人。」(《現代漢語規范詞典》)而歷史正是過去發生的事情,是人類生活和斗爭的紀錄,充滿了生動感人的人物和事件,並且對青少年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影響很大。許多學生對先人的豐功偉績、生動事跡懷有濃厚的興趣。本校歷史教研組曾對高中一年級18個班級學生做過問卷調查,有近88%的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是講故事。因此歷史教學中我們作了這樣的嘗試,通過講故事,使我們的歷史教學不再死氣沉沉,使相對枯燥的知識變得活了起來、有血有肉,教師為學生在故事中重新呈現歷史人物的風采和歷史事件的感人細節,為歷史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根據現實情況,首先,教師要對課本作故事化的改造,增加歷史場景和人物性格、事跡的內容,可預先想好並對要講的故事做好鋪墊和延伸,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臨時穿插,但都應該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其次,布置學生創作,要求學生在創作過程中作適當、合理的想像。最後由學生來講故事或扮演其中的角色,變被動式接受為親身體驗。講故事永遠都是為達成教學目標而採取的手段。我認為,只要精心設計,有的放矢地利用故事「有吸引力,能感動人」的特點,講故事不失為歷史課堂教學中一種得天獨厚的好方法。
二、重視教學語言的藝術性、技巧性
准確嚴謹、精練簡潔、通俗生動、幽默語言、深情並茂、生動有趣的講述能撥動人的心弦,陶冶人的情操,使聽者樂此不疲。一個合格的教師在不斷鑽研歷史專業和教學方法的同時,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
我們要把歷史講「活」。例如,講圓明園被八國聯軍焚毀時,教師就應使用控訴性的語言和悲憤的語調來講述侵略者的貪婪和無恥,感染學生,使他們對帝國主義的殘暴行徑無比憎恨。著名歷史教育家趙恆烈教授畢生研究歷史教學,他對中學歷史教師的語言表達技能分出了三個境界:「第一境界是把你所想的東西能如實表達出來,使學生聽了,也如你所想的那樣,想得清楚、說得明白,能完整地表達思想。第二境界是聲情並茂,使語言、表情、動作配合起來,表達得活靈活現,使之傳神而動聽。第三境界是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力。通過教師的講述,如帶領學生到了歷史現場,入其境、見其人、聞其聲。選詞有方,文有限而意無窮;點撥著力,思路清晰而受益不盡。(趙恆烈,《歷史教育學》,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11頁。)」我們教師不妨「對號入座」。按照這「三個境界」的標准進行自我檢測,明確自己已達到的「境界」,而後繼續努力,向更高「境界」前進。
三、體驗重溫歷史
歷史是對過去事實的記載,具有「過去性」特點,因此它不可能再現也不會重演,而且有些歷史與現在的距離比較遙遠,內容也比較刻板,所以很多東西對學生來說太陌生、太抽象,以致難以激發起他們的興趣。我們可以充分運用電視、投影、錄音、電影錄像剪輯、網上文字和圖片資源、FLASH動畫、PowerPoint課件以及電視錄像技術由無聲變有聲,由無色變有色,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給學生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使教學內容充實,資料豐富,把抽象的內容直觀化,把已逝去的歷史現象還原,把本來不能再現的歷史現象真實或近似真實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他們在頭腦中形成歷史形象和情景,增進對歷史知識的理解,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加深學生對所學歷史知識的印象,從而調動起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愛好,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完成教學目標。

❷ 上一堂歷史課需要講些什麼呢

其實就是樓上仁兄們講的這些,我們這一節課40分鍾,講一個戰役時間是足足有餘,我上課講到戰役,首先要導入課題,用一點趣味性的,舉個例子「巨鹿之戰」從項羽開題,因為項羽人人皆知,講一下項羽的典故,一帶而過,快一點,項羽怎麼一戰成名的,這是哪一戰等等?
然後進入課題,就是背景,為什麼項羽要率領8000子弟兵過江東等等,背水一戰為什麼要發生,然後戰爭的經過,加一點小插曲,典故也好,野史也好,賣弄一下,其實就是激發學生的興趣,這很管用,屢試不爽,特別是用在戰爭的課題上,學生那個愛聽啊,不過要控制好課堂紀律。戰役雙方的人物,結果講一下,可以讓學生分析一下,為什麼取勝,為什麼失敗,
然後剩下的時間講影響,先讓同學總結,自己跟後面引導,學生很聰明的,點一下,他們就能想到。如果有老師聽課的話,建議你多樣學生總結,自己引導,如果自己上的話,那就隨便了,灌輸式也行吧。簡潔。
要會貫通,這在歷史課上很重要,比方說「淝水之戰」,意義是組織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為南方經濟的持續發展在此提供了一個安定的環境。聯想到當今,國家的發展需要什麼?讓學生回答,提示一下我們現在提倡「和諧發展觀」其實發展需要安定諧和。
列個提綱就不必了,我上課從來不列提綱,直接上,很自然,很隨和,列提綱上就很呆板,不生動,不好,不信你試一試,不要緊張,進了課,就誇誇其談了,就像和學生討論故事一樣。 不過調理要清晰,原因,經過結果等等,要清晰。就行了。

❸ 給五年級的學生上趣味課堂,能講什麼歷史故事

如果僅僅是講歷史故事那就單調了。
現在的孩子根本不缺故事,他們可以接觸版的帶故事情節的東西權太多了。你保證你講的故事比電視里的還生動?
五年級的孩子,有一定自己的思維了。你可以引導著他們,做一些角色扮演的推導。
如果是關於歷史方面的,你可以引導他們去推導人類是怎麼來的。什麼東西對人類的起源起到了作用。
也可以引導他們去推導一下,社會是怎麼進步的。是什麼東西推動這這些進步。
現在的教育要互動。不再是講!!

❹ 教小學生趣味歷史怎麼備課

歷史趣味教學
一、讓備課充滿趣味性
教師只有不斷的充實自己的知識,才能更好的傳授給學生知識。所以,教師在課前備課的時候,必須要閱讀大量的相關材料,在此材料中要盡量針對富有趣味性的材料進行選擇,當然這些材料一定要與課堂教學的內容相關聯,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這些材料的作用,激發學生對歷史與社會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公元紀年」這一內容的時候,歷史教師在課前准備一個「年代尺」的模型,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對模型進行觀察,然後教師可以針對性的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回答。如:假如一個人在公元前16年出生的,在公元後16年逝世的,那麼這個人在死的時候年齡是多少歲呢?」通過問題的推動下,促進學生邊觀察邊思考,經過學生們的計算會有可能會有兩個結果:一個是32歲,一個是31歲,針對這兩個結果讓學生們深入思考,引導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再一次對「年代尺」進行仔細的觀察以及思考,這樣學生會發現,出現在「年代尺」上的公元元年是公元1年而不是公元零年,在進行公元紀年的正確方法是:16+16-1=31(歲),通過這一系列的舉措,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同時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掌握。
二、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是不容易的,而歷史與社會的課堂更顯沉悶,因此教師要不斷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創新,不斷的增加趣味,讓教學更加生動。初中學生對新鮮的事物特別感興趣,被扣人心弦和妙趣橫生的故事情節所吸引,所以特別愛聽故事,歷史教師可以過給學生們講感興趣的故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講解「個人離不開社會」這一節時,歷史教師可以通過藉助「狼孩」這個典型的故事,將「個人離不開社會」這個問題呈現出來。然後給學生講解我們國家為了培養祖國的後代提供了很多良好的環境,還有父母們為他們的無私奉獻。這樣不僅傳授了知識,還做到了育人,促進學生刻苦學習,以後努力做國家的棟梁,回報社會,孝敬父母。這樣的課堂有趣又有活力,自然可以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
三、注重課堂的導入,誘發興趣
其實經過不斷開發與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實際上歷史與社會課的內容是相當有趣的,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感覺到這門課程枯燥的原因其實是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歷史教師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法,老師講,學生聽,使課堂氣氛越來越沉悶,因此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調動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慾望,無法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歷史教師在講解中國紅軍長征的時候,可以先創設適合課本內容課堂氛圍,利用音樂來渲染,可以播放歌曲《十送紅軍》。藉助這首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讓學生感到課堂充滿濃厚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歷史教師及時提問:井岡山的老百姓為什麼要「十送紅軍」?整個長征路程上紅軍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紅軍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的?通過問題的切入,將整個課堂氣氛推到最佳的狀態,同時提出教學的重點,可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通過課堂組織討論,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

在歷史與社會的課堂上適當的融入討論的教學方法,可以顛覆以往傳統的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要把自己當成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保持平等的地位,通過討論的過程中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以往的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的過程,積極探索的新的知識,加強學生的求知慾望。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改善教學觀念,將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讓學生知道課堂的教學活動重點是需要他們參與的。盡量多提出一些帶有啟發性的問題。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歷史教師應該對問題進行精心的設置,保障課堂討論的質量。教師在提出的討論問題不僅要有深度還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加強知識的廣泛性。在布置討論題目時,教師還應該強調討論題的目的與要求,同時將需要的參考資料給展示給學生。在討論進行的時候,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誘導和啟迪,增加討論的趣味性,學生在回答不出來問題的時候,教師要適當的進行提示,減少學生的緊張度。例如:在講解農耕文明時代(下)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掌握連綿不絕的中華重大事件,我會從「生活時間」去引導,去設計討論題目。學生對這些新奇的事物很感興趣,從舊石器時代距今約170萬年的雲南元謀人,到新石器時代距今約5000-4000年炎黃堯舜禹中的,人文初祖、禪讓制、大禹治水。讓學生進行討論,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的學習熱情。
五、多為學生布置實踐調查
在講解《生活在社區里》的時候,歷史教師首先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完成一篇相關的調查報告,內容主要是:學生生活所在的社區的面積有多大,有多少人口?社區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有發揮什麼樣的作用?為社區居民提供了什麼樣的便利?整個社區的布局有什麼樣的優點,存在什麼樣的問題?應該從什麼地方進行改變。鼓勵學生繪制一幅關於改善社區布局的平面圖,通過在課堂上展示學生設計的平面圖。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讓學生在繪制平面圖的時候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而且富有一定的趣味性;在教學中有關於社會以及社區功能等方面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有助於學生深層次的理解。在此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加強他們保護環境的意識。同時在進行社會調查的時候,學生可以把課堂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讓歷史與社會的課堂真正的充滿了趣味性和活力。

❺ 小學生扮演老師需要什麼道具

眼睛(老師)灰太狼(喜洋洋)
麻煩採納,謝謝!

❻ 怎樣給小學生講故事 大一支教給小學一二年級講那些故事需要哪些道具,越多越好!! 給點意見啊!!

講故事時老師的肢體語言很重要,還有角色聲音扮演要把握好,道具方面看你要講的是什麼故事,根據故事內容准備相關東本,如故事有動物的就動物頭飾或圖片,圖片你可以上網下載。祝你好運。

❼ 如何增強歷史教學的趣味性

一、以故事為中心教學
生活中,人們都喜歡看電影、電視,聽故事,並在茶餘飯後津津樂道。故事與歷史之間的關系很緊密,具有共性;從概念上看,故事是「用來作為講述對象的真實或虛構的事情,特點是情節連貫、有吸引力、能感動人。」(《現代漢語規范詞典》)而歷史正是過去發生的事情,是人類生活和斗爭的紀錄,充滿了生動感人的人物和事件,並且對青少年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影響很大。許多學生對先人的豐功偉績、生動事跡懷有濃厚的興趣。本校歷史教研組曾對高中一年級18個班級學生做過問卷調查,有近88%的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是講故事。因此歷史教學中我們作了這樣的嘗試,通過講故事,使我們的歷史教學不再死氣沉沉,使相對枯燥的知識變得活了起來、有血有肉,教師為學生在故事中重新呈現歷史人物的風采和歷史事件的感人細節,為歷史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根據現實情況,首先,教師要對課本作故事化的改造,增加歷史場景和人物性格、事跡的內容,可預先想好並對要講的故事做好鋪墊和延伸,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臨時穿插,但都應該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其次,布置學生創作,要求學生在創作過程中作適當、合理的想像。最後由學生來講故事或扮演其中的角色,變被動式接受為親身體驗。講故事永遠都是為達成教學目標而採取的手段。我認為,只要精心設計,有的放矢地利用故事「有吸引力,能感動人」的特點,講故事不失為歷史課堂教學中一種得天獨厚的好方法。
二、重視教學語言的藝術性、技巧性
准確嚴謹、精練簡潔、通俗生動、幽默語言、深情並茂、生動有趣的講述能撥動人的心弦,陶冶人的情操,使聽者樂此不疲。一個合格的教師在不斷鑽研歷史專業和教學方法的同時,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
我們要把歷史講「活」。例如,講圓明園被八國聯軍焚毀時,教師就應使用控訴性的語言和悲憤的語調來講述侵略者的貪婪和無恥,感染學生,使他們對帝國主義的殘暴行徑無比憎恨。著名歷史教育家趙恆烈教授畢生研究歷史教學,他對中學歷史教師的語言表達技能分出了三個境界:「第一境界是把你所想的東西能如實表達出來,使學生聽了,也如你所想的那樣,想得清楚、說得明白,能完整地表達思想。第二境界是聲情並茂,使語言、表情、動作配合起來,表達得活靈活現,使之傳神而動聽。第三境界是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力。通過教師的講述,如帶領學生到了歷史現場,入其境、見其人、聞其聲。選詞有方,文有限而意無窮;點撥著力,思路清晰而受益不盡。(趙恆烈,《歷史教育學》,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11頁。)」我們教師不妨「對號入座」。按照這「三個境界」的標准進行自我檢測,明確自己已達到的「境界」,而後繼續努力,向更高「境界」前進。
三、體驗重溫歷史
歷史是對過去事實的記載,具有「過去性」特點,因此它不可能再現也不會重演,而且有些歷史與現在的距離比較遙遠,內容也比較刻板,所以很多東西對學生來說太陌生、太抽象,以致難以激發起他們的興趣。我們可以充分運用電視、投影、錄音、電影錄像剪輯、網上文字和圖片資源、FLASH動畫、PowerPoint課件以及電視錄像技術由無聲變有聲,由無色變有色,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給學生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使教學內容充實,資料豐富,把抽象的內容直觀化,把已逝去的歷史現象還原,把本來不能再現的歷史現象真實或近似真實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他們在頭腦中形成歷史形象和情景,增進對歷史知識的理解,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加深學生對所學歷史知識的印象,從而調動起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愛好,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完成教學目標。

歷史上發生的一切不存在於今天,會給人以陌生感,而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還處於感性認識階段。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教學的趣味性,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增強知識點對學生大腦的「刺激度」,使其加深印象,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❽ 如何自己製作歷史道具

可以做自己喜歡的歷史道具,你喜歡哪個朝代就可以製作哪一個朝代的道具。

閱讀全文

與教小學生趣味歷史需要什麼道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