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知道浙江嘉興有多少年歷史了
嘉興是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的發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從事農牧漁獵活動。春秋時,此地名長水,又稱槜李,吳越兩國在此風雲角逐。戰國時,劃入楚境。秦置由拳縣、海鹽縣,屬會稽郡。兩漢時煮海為鹽,屯田為糧。三國時吳國雄踞江東,析由拳縣南境、
嘉興
海鹽縣西境置鹽官縣。吳黃龍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吳大帝孫權以為祥瑞,改由拳為禾興,赤烏五年(242)改稱嘉興。兩晉、南北朝時,嘉興得到進一步開發,「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飢」。隋朝開鑿江南河,即杭州經嘉興到鎮江的大運河,給嘉興帶來灌溉舟楫之利。唐玄宗天寶十年(751)析嘉興縣東境及海鹽、崑山等縣部分轄地置華亭縣。唐代嘉興屯田27處,「浙西三屯,嘉禾為大」,嘉興已成為中國東南重要產糧區,有「嘉禾一穰,江淮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為之儉」的說法。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在嘉興設置開元府,嘉興從此自蘇州分離出去,領嘉興、海鹽、華亭3縣,是為嘉興首次設州府級政權。後晉高祖天福五年(940),因吳越王錢元瓘 之奏請,在嘉興置秀州,領嘉興、海鹽、華亭、崇德4縣。北宋改秀州為嘉禾郡,南宋寧宗慶元元年(1195)升郡為府,後改嘉興軍。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嘉興軍為嘉興府安撫司,旋升為嘉興路總管府。宋元時,嘉興經濟較發達,被稱為「百工技藝與蘇杭等」,「生齒蕃而貨財阜,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龍等港口外貿頻繁,海運興隆。明宣德四年(1429)析嘉興縣西北境為秀水縣,析東北境為嘉善縣;析海鹽縣置平湖縣;析崇德縣置桐鄉縣,嘉興府下轄7縣,稱一府七縣。此後四五百年內嘉興府縣體制基本未再變動。其時,在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基礎上,商品經濟日漸繁榮,棉布絲綢行銷南北,遠至海外,嘉興王江涇鎮的絲綢有「衣被天下」的美譽,嘉善有「收不完的魏塘紗」的諺語,桐鄉濮院鎮絲綢「日產萬匹」,名聞遐邇。明弘治《嘉興府志》記載:「嘉興為浙西大府」,「江東一都會也」。明末清初,清軍攻破此處進行後進行了屠殺,使嘉興損失慘重,
中共「一大」正是在嘉興的遊船上召開的
不復當年繁華。清朝中期,清政府進行了賦稅改革和整頓,並多次對杭州灣沿岸海塘進行修築,嘉興社會經濟才逐漸好轉,市鎮恢復繁榮。清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攻克嘉興,建聽王府為當地軍政領導機構。清朝中期以後,受帝國主義掠奪和封建主義的剝削,嘉興的經濟和城市面貌日漸衰落和凋敝。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黨人光復嘉興,成立嘉興軍政分府。民國初廢府存縣,改稱嘉禾縣,後復稱嘉興縣。1921年8月初,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上閉幕,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
1949年5月7日嘉興解放,分設嘉興縣、嘉興市,後撤並頻繁。1983年8月,撤銷嘉興地區行政公署,分設嘉興、湖州市,嘉興市設城區和郊區,下轄嘉善、平湖、桐鄉、海寧、海鹽5縣。1985年1月,經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嘉興市區及所轄嘉善、桐鄉、海寧縣被列為長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至1988年,嘉興市及所轄5縣均被列為經濟開放區。1993年11月,嘉興城區更名為秀城區;1999年6月21日,郊區更名為秀洲區,2005年嘉興秀城區更名為南湖區。[5]
2. 嘉興煙雨樓有多久歷史
煙雨樓正樓煙雨樓是嘉興南湖湖心島上的主要建築,現已成為島上整個園林的泛稱。煙雨樓正樓,樓兩層,高約20米,建築面積640餘平方米,重檐畫棟,朱柱明窗,在綠樹掩映下,更顯雄偉。樓前檐懸董必武所書「煙雨樓」匾額。煙雨樓,因唐朝詩人杜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詩意而得樓名。始於建於五代後晉年間(公元936-947年),初位於南湖之濱,吳越王第四子中吳節度史、廣陵郡王 錢元鐐「台築鴛湖之畔,以館賓客」,為游觀登眺之所。後毀。遺址現無存。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嘉興知府趙瀛疏浚市河,所挖河泥填入湖中,遂成湖心小島。第二年仿「煙雨樓」舊貌,建樓於島上,後經過擴建、重建, 逐漸成為具有顯著園林特色的江南名樓。乾隆六下江南,八次登煙雨樓,先後賦詩二十餘首,盛贊煙雨樓圖。煙雨樓在湖心小島。建起後,幾經興廢,歷史滄桑,直到民國7年(1918)嘉興知事張昌慶會紳募捐款重建煙雨樓。建國後,黨和人民政府多次大力修葺,古老園林煥發新貌。才形成現在的格局。煙雨樓--- 「台築鴛湖之畔,以館賓客」為游觀登眺之所。登煙雨樓望南湖景色,別有情趣。夏日倚欄遠眺,湖中接天蓮葉無窮碧;春天細雨霏霏,湖面上下煙雨朦朧,景色全在煙霧之中。
煙雨樓最早始建於五代後晉年間(公元936-947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煙雨樓為民國七年重建,距今有約百年歷史。
3. 嘉興有什麼著名建築
南 湖--西南湖--人民公園--落帆亭--曝書亭--西 園--東湖公園內
莫氏庄園--西山公園--鳳鳴公園--
煙雨樓--范蠡湖--瓶容 山--血印寺--小蓬萊
九龍山--古炮台--南北湖--千佛閣--東 山--倉聖祠--子 城--覺海寺--長虹橋
梅花庵--黃 山--報本塔--綺 園--海寧潮--茅盾故居--豐子愷故居--呂晚村紀念亭
4. 嘉興的歷史有幾年了
歷史沿革
嘉興是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的發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從事農牧漁獵活動。春秋時期,此地名長水,又稱槜李,吳越兩國在此風雲角逐。戰國時,劃入楚境。秦置由拳縣、海鹽縣,屬會稽郡。兩漢時煮海為鹽,屯田為糧。三國時吳國雄踞江東,析由拳縣南境、海鹽縣西境置鹽官縣。三國吳黃龍三年(231年)「由拳野稻自生」,吳大帝孫權以為祥瑞,改由拳縣為禾興縣,三國是赤烏五年(242年)禾興縣改稱嘉興縣。兩晉、南北朝時,嘉興得到進一步開發,「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飢」。隋朝開鑿江南河,即杭州經嘉興到鎮江的大運河,給嘉興帶來灌溉舟楫之利。唐天寶十年(751年)析嘉興縣東境及海鹽、崑山等縣部分轄地置華亭縣。唐代嘉興屯田27處,「浙西三屯,嘉禾為大」,嘉興已成為中國東南重要產糧區,有「嘉禾一穰,江淮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為之儉」的說法。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在嘉興設置開元府,領嘉興、海鹽、華亭3縣,是為嘉興首次設州府級政權。後晉天福五年(940年),因吳越王錢元瓘之奏請,在嘉興置秀州,領嘉興、海鹽、華亭、崇德4縣。北宋改秀州為嘉禾郡,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升郡為府,後改嘉興軍。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嘉興軍為嘉興府安撫司,旋升為嘉興路總管府。宋元時,嘉興經濟較發達,被稱為「百工技藝與蘇杭等」,「生齒蕃而貨財阜,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龍等港口外貿頻繁,海運興隆。明宣德五年(1430年)析嘉興縣西北境為秀水縣,析東北境為嘉善縣;析海鹽縣置平湖縣;析崇德縣置桐鄉縣,嘉興府下轄7縣。此後四五百年內嘉興府縣體制基本未再變動。其時,在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基礎上,商品經濟日漸繁榮,棉布絲綢行銷南北,遠至海外,嘉興王江涇鎮的絲綢有「衣被天下」的美譽,嘉善有「收不完的西塘紗」的諺語,桐鄉濮院鎮絲綢「日產萬匹」,名聞遐邇。明弘治《嘉興府志》記載:「嘉興為浙西大府」,「江東一都會也」。清朝初期,清政府進行了賦稅改革和整頓,並多次對杭州灣沿岸海塘進行修築,嘉興社會經濟不斷好轉,市鎮更加繁榮。清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攻克嘉興,建聽王府為當地軍政領導機構。清朝中期以後,受帝國主義掠奪和封建主義的剝削,嘉興的經濟和城市面貌日漸衰落和凋敝。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黨人佔領嘉興,成立嘉興軍政分府。民國初廢府存縣,改稱嘉禾縣,後復稱嘉興縣。1921年8月初,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上閉幕,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1937年11月5日,嘉興被侵華日軍佔領,慘遭踐踏達8年之久。1949年5月7日嘉興解放,分設嘉興縣、嘉興市均隸屬嘉興專員公署,期間撤並頻繁。1983年8月,撤銷嘉興地區行政公署,分設嘉興、湖州市,嘉興市設城區和郊區,下轄嘉善、平湖、桐鄉、海寧、海鹽5縣。1986年11月,海寧撤縣設市;1991年6月,平湖撤縣設市;1993年5月,桐鄉撤縣設市; 1993年11月,城區更名為秀城區;1999年6月,郊區更名為秀洲區;2005年5月,秀城區更名為南湖區。1985年1月,經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嘉興市區及所轄嘉善、桐鄉、海寧縣被列為長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至1988年嘉興市及所轄5縣(市)均被列為經濟開放區。經過20餘年的改革開放,嘉興市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均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日漸成為長江三角洲的經濟重鎮、上海南翼的港口新市、江南水鄉的文化名城。
5. 華庭街的嘉興華庭街到底怎麼了
在嘉興市,說起華庭街購物中心,可謂婦孺皆知。來到嘉興市區中心的建國路,華庭街以其恢弘的建築氣勢和獨特的建築風格,吸引著每一個外來遊客的目光。
華庭街於2003年12月31日正式開街迎客。她以好又多大型地下超市、華庭新喜洋觀景酒店、太平洋主力百貨店以及華庭國際五星級影院等四大業態為主力,兼具服飾、鞋類、餐飲、手機、網吧、咖啡吧、茶吧、娛樂天地等業態,集合了國內外356個商家,囊括了吃、喝、玩、樂、行、購、休閑、觀光、娛樂、辦公等多種功能,一度成為嘉興市民心中的商業地主。 人氣稀少滿目清涼
按照常理,既具建築規模和特色,又具功能齊全的商業實力,占盡城市地理優勢的華庭街,開街之後理當成為嘉興市區一個人氣最為集中的購物休閑中心。然而,經過一年多的運營,華庭街卻不斷地向人們提示著這樣的信號——運營業績每況愈下。
記者走進這條堪稱嘉興市商業地主的步行街,第一印象就是這里的商業氛圍與商業規模反差太大。以車馬冷落來形容華庭街絕不為過。而太平洋百貨醒目的大招牌,指引給顧客的也僅僅是大門緊閉的空房子。
走在偌大的華庭街上,我們依然能見到她規劃之中恢弘的商業氣勢:好又多地下超市傳來悠揚的音樂;國際影城的電影海報繽紛奪目;肯德基、豪客來等許多餐飲連鎖店燈火輝煌;而各類服裝、鞋類、藝術品店的經營者也都抖擻著精神,等待顧客的光臨。
然而,與尚在開門營業的店家相比,大門緊閉的太平洋主力百貨店和成排空置的營業房,似乎更惹人注目。記者注意到,除了一樓到四樓成排關門的營業房外,尚在營業的商鋪當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在自己的門上貼出了「本店轉讓」或者「本店急轉」的字樣。這些經營者給人的感覺,分明是敗落沙場、急於抽身,希望盡早把自己的商鋪脫手。
走進步森服飾在華庭街的專賣店,店裡僅有一名售貨員坐在總台後面。見記者進門,以為顧客光臨,趕緊走上前來招呼。等弄清楚來意之後,這位女售貨員失望地嘆了口冷氣。問她能否保本經營?她向記者指指店面,「人都沒有,哪來生意?還保什麼本啊。」經過交談,記者了解到這家步森專賣店是進駐華庭街的首批商戶,租金每平方米每月150元,加上水電費、物管費等等費用,40平方米的店面每月至少需要八九千元的成本支出,依靠微薄的營業收入,根本無法正常運作。
高邦專賣店位於太平洋百貨正大門對面。走進店裡,卻哪裡還找得到高邦品牌的影子。記者以外地遊客的口吻同店主謝先生攀談了起來。謝先生向記者嘆起了苦經:「華庭街招商的時候宣傳做得好,商鋪非常好銷,加上地段優勢,大家對她的美好前景充滿期待。一開始,這里生意確實還可以。可好景不長,太平洋百貨關門之後,這里就極少有人光顧了。」謝先生告訴記者,太平洋百貨關門以後,華庭街失去了高檔消費的顧客群。為此,自己的專賣店也只好改變經營方向,到市場去批發一些低檔服裝來吸引剩下的顧客,以微薄的盈利艱難度日。
縱觀整個華庭街,國際影城的生意不行,好又多地下超市的生意一般,肯德基、豪客來等餐飲連鎖店也僅略顯人氣。每到夜間,依仗市中心的地段優勢,到華庭街散步的市民倒是不少。但休閑的市民並沒有把這里作為購物的場所,在他們眼裡,華庭街成了豪華的公園,只是個散步逛街的好去處罷了。 華庭街的輝煌與敗落
在近3年時間的工程建設、銷售、招商過程中,華庭街創造了多個之最。2000年12月26日,嘉興市港澳華庭房地產有限公司以1.929億元拍得華庭街土地,創當時嘉興土地拍賣單價和總價兩個最高。此後,華庭街在嘉興第一次採用建築設計國際招標的形式,共有中國、美國等5家一流的設計公司參與。
華庭街項目於2002年8月28日正式開盤銷售,開盤銷售當天就創造了嘉興商鋪銷售史的一個奇跡——8月28日當天銷售額達4000餘萬元。此後,華庭街又創造了嘉興市單套商鋪單價每平方米6萬元和總價971萬元的雙紀錄。
另外,華庭嘉年華廣場是嘉興目前最大的一個活動展示及市民休閑廣場,是為街內及其街外的商家提供舉辦各類大型活動的極佳場地;好又多大型地下超市面積達1.5萬平方米,是目前嘉興面積最大的超市,也是嘉興第一家外資超市;華庭國際影城是嘉興目前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設備最先進的多廳影院……
在整個建設過程中,所有商家、業主都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為的就是華庭街在開街迎客後能越做越旺,成為嘉興市、浙江省乃至全國中型城市的樣板商業步行街。遺憾的是,2003年12月31日華庭街正式開街以後,各種糾紛接踵而至。
2004年3月,華庭街服裝經營戶向本報投訴:稱其店面滲漏情況嚴重,每到雨天,店鋪之內無法正常經營。而他與華庭街主辦方交涉沒有任何結果。記者趕到現場,發現華庭街建築整體存在質量問題,在各大區塊的商鋪都存在雨天嚴重滲水的現象。當時經營戶反映,華庭街主辦方承諾2003年7月即可進場裝修,結果一直拖到11月份。加之當時商鋪滲水事件,他們要求主辦方賠償3個月房租。
2004年4月,太平洋百貨在華庭街開門迎客。然而,經過不到半年的運營,這家華庭街的主力店出現各類問題。到2004年10月,太平洋百貨已拖欠華庭街房租、水電費200多萬元。在此之前,為了追回進場保證金、貨款等資金,太平洋百貨幾十個經營戶將其告上了法庭。事後,太平洋百貨100多家經營戶撤櫃離開。10月下旬,太平洋百貨在華庭街徹底關門。
由於經營狀況蕭條等種種原因,華庭街經營戶共拖欠租金、物管費、水電費1000多萬元。此後,華庭街引進全國知名的家電連鎖商———五星家電。為了給五星家電的入駐騰出必要的經營空間,華庭街將原在二樓經營的3家商戶調整至一樓經營,在協商中,公司答應給予近一半的租金優惠。
華庭街30多戶經營戶因店面租金價格不一等問題,到華庭財富中心寫字樓九樓,欲與華庭街購物中心有限公司進行協商,要求降低房租。由於公司負責人遲遲不出面,部分情緒激動的經營戶與公司安保人員發生爭執,並有互相推搡踢打現象,致使一名經營戶的頭部當場流血。為此,部分經營戶拿起硬物砸寫字樓大廳的門窗玻璃,有的則與現場安保人員發生更激烈沖突……致使華庭街購物中心的財物有不同程度損壞,雙方都有人員受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缺乏個性負擔太重
據了解,華庭街項目所在的建國中路,從宋代起就名店雲集、商賈如流,一直是嘉興的繁華地區。華庭街商業中心的建造,正是要傳承建國路的商業與文化精髓,形成一條與嘉興以及建國路協調的商業街,重現建國路昔日的輝煌。
然而,經過一年多的運營,為什麼華庭街不但沒有蒸蒸日上,反而紛爭頻現、日漸蕭條呢?
華庭街高邦專賣店業主謝先生表示,一個商業中心要聚集人氣,關鍵要靠主力店的吸引,形成自己的個性。太平洋百貨開張之後,以中高檔次的定位,確實吸引了很旺的人氣。那時,附近的各大專賣店借著這股人氣,都分享到了好處。遺憾的是,華庭街引進的太平洋百貨並非正宗的上海太平洋百貨,其投資者只想通過華庭街圈錢,並沒有用心好好地經營這家太平洋百貨,最終在短短的半年時間之內就夭折了。主力店夭折之後,由於房租上的差異,各家專賣店紛紛低價競爭,結果搞得整個商業氛圍不倫不類。
嘉興市廣告界人士倪先生也認為,華庭街給人的一個突出感覺就是特色不夠,人氣不足。開街後不斷的經營租賃糾紛和店面的紛紛轉讓轉租,說明經營沒特色的話,建築再有亮點也會黯淡下去。華庭街的各商家應改變經營思路,適應嘉興人的消費水平和習慣。商店布局宜以中檔為主,兼顧高、低檔商品,並以微利薄利吸引顧客。應充分利用和挖掘周邊市場,把西側雜亂無章的通道,進行包裝改造成一條小街,專營特色嘉興小吃。同時把街對面的港澳商城真正開發利用起來,可以創建一個社區服務中心(廣場),把所有中介、婚介、搬家、清潔等企業集中起來。
來自溫州的謝先生表示,華庭街搞宣傳時稱自己是「商業地主」、「黃金旺鋪」,可是開街之後,根本沒有顯示出商業至尊的個性。每到節假日,江南大廈、戴夢得購物中心都大肆搞活動,而華庭街卻毫無動作。這樣,華庭街在業態上高不如江南大廈、戴夢得,低又不如嘉興商城,當然沒法與他們競爭。
嘉興學院管理學院副教授張建華認為,華庭街售後返租方式值得檢討。以國外成功的經驗,像華庭街這樣巨大的商業項目,一般都不分隔成一間間來銷售的,都是由商業經營公司自己整個經營或大部分經營,而且在經營之初商業氛圍低迷時,以低租金吸引商家進駐,等整個商業氛圍搞熱後再逐步提高租金,而華庭街卻反其道而行之。
華庭街開發商像賣住宅一樣賣商鋪,並通過「返租」這樣一種商鋪銷售最有力的方法來銷售,為整個華庭街今後的可持續經營帶來了許多弊端。因為承諾了高額的「返租」,就決定了一開始商鋪的租金就不可能便宜,而高昂的租金就使招商的難度增加,招商難度的增加必然使原先的定位得不到落實,最終落到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地位。
多年從事市場管理工作,現任嘉興市工商局港區分局局長的謝華勛認為,除了沒有特色和租金過高之外,整個嘉興市區的商業氛圍也影響著華庭街的命運。謝局長認為,一般而言,城市的商業中心僅靠本市居民是無法興旺的,更需要外來人口的大力烘托。嘉興作為一個地級市,流動人口數量並不多。旅遊業雖然吸引了不少外來遊客,但嘉興缺乏留住客人的城市環境,遊客大多流向上海或者杭州。另外,整個嘉興城市建設呈向外發射狀態,隨著城市周邊社區及配套設施的建設,也大大分散了市中心的人氣。謝華勛局長認為,商業中心的建設,應該充分考慮整個城市的業態布局,准確定位。如果僅僅出於炒地產圈錢的目的,不下功夫營造商業特色,結果只能以失敗而告終。
6. 嘉興的歷史
嘉興的歷史:
嘉興是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的發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從事農牧漁獵活動。春秋時,此地名長水,又稱槜李,吳越兩國在此風雲角逐。戰國時,劃入楚境。秦置由拳縣、海鹽縣,屬會稽郡。兩漢時煮海為鹽,屯田為糧。三國時吳國雄踞江東,析由拳縣南境、海鹽縣西境置鹽官縣。吳黃龍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吳大帝孫權以為祥瑞,改由拳為禾興,赤烏五年(242)改稱嘉興。兩晉、南北朝時,嘉興得到進一步開發,「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飢」。
隋朝開鑿江南河,即杭州經嘉興到鎮江的大運河,給嘉興帶來灌溉舟楫之利。唐玄宗天寶十年(751)析嘉興縣東境及海鹽、崑山等縣部分轄地置華亭縣。唐代嘉興屯田27處,「浙西三屯,嘉禾為大」,嘉興已成為中國東南重要產糧區,有「嘉禾一穰,江淮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為之儉」的說法。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在嘉興設置開元府,領嘉興、海鹽、華亭3縣,是為嘉興首次設州府級政權。後晉高祖天福五年(940),因吳越王錢元瓘 之奏請,在嘉興置秀州,領嘉興、海鹽、華亭、崇德4縣。北宋改秀州為嘉禾郡,南宋寧宗慶元元年(1195)升郡為府,後改嘉興軍。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嘉興軍為嘉興府安撫司,旋升為嘉興路總管府。宋元時,嘉興經濟較發達,被稱為「百工技藝與蘇杭等」,「生齒蕃而貨財阜,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龍等港口外貿頻繁,海運興隆。明宣德五年(1430)析嘉興縣西北境為秀水縣,析東北境為嘉善縣;析海鹽縣置平湖縣;析崇德縣置桐鄉縣,嘉興府下轄7縣,稱一府七縣。此後四五百年內嘉興府縣體制基本未再變動。其時,在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基礎上,商品經濟日漸繁榮,棉布絲綢行銷南北,遠至海外,嘉興王江涇鎮的絲綢有「衣被天下」的美譽,嘉善有「收不完的西塘紗」的諺語,桐鄉濮院鎮絲綢「日產萬匹」,名聞遐邇。
明弘治《嘉興府志》記載:「嘉興為浙西大府」,「江東一都會也」。清朝初期,清政府進行了賦稅改革和整頓,並多次對杭州灣沿岸海塘進行修築,嘉興社會經濟不斷好轉,市鎮更加繁榮。清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攻克嘉興,建聽王府為當地軍政領導機構。清朝中期以後,受帝國主義掠奪和封建主義的剝削,嘉興的經濟和城市面貌日漸衰落和凋敝。
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黨人光復嘉興,成立嘉興軍政分府。民國初廢府存縣,改稱嘉禾縣,後復稱嘉興縣。
1921年8月初,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上閉幕,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
1949年5月7日嘉興解放,分設嘉興縣、嘉興市,後撤並頻繁。
1983年8月,撤銷嘉興地區行政公署,分設嘉興、湖州市,嘉興市設城區和郊區,下轄嘉善、平湖、桐鄉、海寧、海鹽5縣。
1985年1月,經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嘉興市區及所轄嘉善、桐鄉、海寧縣被列為長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至1988年,嘉興市及所轄5縣均被列為經濟開放區。
1993年11月,嘉興城區更名為秀城區;1999年6月21日,郊區更名為秀洲區,2005年嘉興秀城區更名為南湖區。
7. 嘉興有哪些重要的文物古跡
嘉興市文物保護單位一覽表
編號 級別 分類 名稱 時代 地址 公布日期
1 國家 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 嘉興南湖中共"一大"會址 1921年 市區南湖 2001.6.25
2 國家 古文化遺址 馬家浜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南湖鄉馬家浜村 2001.6.25
3 省級 古建築 王店曝書亭 清 秀洲區王店鎮廣平路1號 1981.4.13重新公布
4 省級 古建築 長虹橋 明清 秀洲區王江涇鎮一里街東南京杭運河上 1997.8.29
5 省級 名人史跡 沈鈞儒故居 清 市區環城南路南幫岸3號 1997.8.29
6 市級 古文化遺址 吳家浜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洲區新塍鎮吳家浜村 1981.10.12
7 市級 古文化遺址 雙橋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洲區王江涇鎮雙橋村 1981.10.12
8 市級 古文化遺址 雀墓橋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東柵鄉雀墓橋村 1981.10.12
9 市級 古文化遺址 陶墩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大橋鄉陶墩村 1981.10.12
10 市級 古文化遺址 陸家墳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新豐鎮北湯村 1981.10.12
11 市級 古文化遺址 支家橋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新篁鎮支家橋村 1981.10.12
12 市級 古文化遺址 曹墩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余新鎮金星村 1981.10.12
13 市級 古文化遺址 步雲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步雲鄉步雲小學 1981.10.12
14 市級 古墓葬 皇墳山 新石器時代 秀洲區嘉北鄉木橋港村 1981.10.12
15 市級 名人墓葬 沈曾植墓 近代 秀洲區王店鎮太平橋村 1981.10.12
16 市級 古建築 國界橋 清 秀洲區洪合鎮洪合村 1981.10.12
17 市級 古建築 秀城橋 明 市區缸甏匯 1981.10.12
18 市級 古建築 秋涇橋 明 市區閘前街 1981.10.21
19 市級 古建築 雙魁巷 民國 市區光明街 1981.10.21
20 市級 古建築 金明寺西施妝台 清 市區環城南路198號 1981.10.21
21 市級 古建築 冷仙亭 清 市區秀州路 1981.10.21
22 市級 古建築 落帆亭 明清 市區杉青閘 1981.10.21
23 市級 古建築 倉聖祠 清 市區南湖小瀛州 1981.10.21
24 市級 古建築 瓶山、項家祠堂井 宋、明 市區中山路69號 1981.10.21
25 市級 古建築 清真寺 明清 市區大年堂前13號 1981.10.21
26 市級 古建築 覺海寺 明清 市區斜西街363號 1981.10.21
27 市級 古建築 血印寺 明清 市區三塔路越秀橋東 1981.10.21
28 市級 古建築 子城 清 市區府前街4號 1981.10.21
29 市級 名人史跡 沈曾植故居 清末 市區新興街道姚家埭11號 1992.10.20
30 市級 名人史跡 朱生豪故居 近代 市區南大街東米棚下 1992.10.20
31 市級 古建築 北溪橋 清 秀洲區虹陽鄉東南村 1992.10.20
32 市級 古建築 魚池匯橋 清 秀洲區塘匯鄉魚池匯村 1992.10.20
33 市級 古建築 文星橋 清 秀城區南湖鄉南湖村 1992.10.20
34 市級 古建築 三步兩爿橋 明 秀城區鳳橋鎮北石佛寺 1992.10.20
35 市級 古建築 塔塘橋 清 秀城區余新鎮西南1里 1992.10.20
36 市級 古文化遺址 鍾家港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洲區王店鎮四聯村 1992.10.20
37 市級 古文化遺址 姚家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春秋時期 秀城區新豐鎮繁榮村姚家村 1992.10.20
38 市級 古文化遺址 高地遺址 春秋時期 秀城區大橋鄉衛國村 1992.10.20
39 市級 古墓葬 嚴助墓 漢 市區少年路北端 1992.10.20
40 市級 古文化遺址 白墳墩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鳳橋鎮永紅村 2000.5.30
41 市級 石刻 攬秀園 元至清 市區鴛湖路 2000.5.30
42 市級 古建築 明倫堂 清 市區少年路72號 2000.5.30
43 市級 近代優秀建築 文生修道院 1902年 市區光明街159號 2000.5.30
44 市級 近代優秀建築 秀州中學行政樓、校史樓 1900年 市區秀州路443號 2000.5.30
45 市級 近代優秀建築 高家洋房 近代 市區紫陽街159號 2000.5.30
46 市級 近代優秀建築 宏文館 1928年 市區道前街13號 2000.5.30
47 市級 近代優秀建築 天主教堂 1917年 市區紫陽街51號 2000.5.30
48 市級 現代重要史跡 金九避難處 1932-1934年 市區梅灣街76號 2000.5.30
49 市級 現代重要史跡 韓國臨時政府要員住所 1932-1934年 市區日暉橋17號 2000.5.30
50 市級 現代重要史跡 侵華日軍炮樓 1937-1938年 市區火車站 2000.5.30
51 市級 名人史跡 汪胡楨故居 1928年 市區帆落浜39號 2000.5.30
52 市級 名人史跡 唐蘭故居 近代 市區秀水兜67號 2000.5.30
為了保護那些歷盡風雨滄桑的古代建築和遺址,嘉興市專門出台了《嘉興市文物保護規劃》,文物保護工作開展得轟轟烈烈,一些文化積淀深厚的古跡不斷掀起「蓋頭」。羅家角遺址等歷史遺跡得到拯救性保護;沈鈞儒故居全面修復,成了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沈曾植故居已經整修,其他一大批名人故居也已被列入整修計劃……
城市在不斷提升著品位,市民的文明素質也在不斷提高。2000年,嘉興市組織了青年志願者做「城市管理一日誌願者」,報名非常踴躍,甚至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也參加到「青年志願者」的隊伍中來,現在,這支志願者隊伍已更加壯大。
嘉興市還把北京、延安、井岡山、遵義、南湖等24個全國影響較大的革命聖地連接在一起,開辟了一條兼及旅遊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紅色長廊」。因此,去年嘉興市接待的中外遊客大幅度增加,達到714萬人次,旅遊收入達到47億元,比上一年分別增長80%和71%,增幅均名列全省第一。
8. 嘉興地區有近代老建築嗎或者老火車站那種!70年代那種建築!
這邊有很多老建築的老火車站,附近的一個小巷子,裡面是有的
9. 吊腳樓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吊腳樓
,
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源於古代的干欄式建築,是鄂、湘、渝、黔土家族地區普遍使用的一種民居建築形式。
10. 嘉興市區有哪兩個歷史街區
一、月河街
1700多年以來,京杭大運河沿月河歷史街區南側一穿而過。運河兩岸燈火萬家,官舫賈船,穿梭不絕,一片繁華商業景象。作為嘉興歷史上著名的繁華府城,月河歷史街區由此成為市區難得的黃金段投資平台。
月河歷史街區總佔地面積為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8000平方米。舊時是嘉興工業、商貿最為繁盛之地。月河是運河的一條支流,因「其水彎曲抱城如月」而得名,明清以來月河一帶已形成繁華街市。街區內,傳統的民居依水造勢,古街深巷迂迴曲折、縱橫交錯;小河、古橋、狹弄、舊民居、廊棚等還原並展現了濃厚的水鄉古城風情,眾多百年老字型大小透射出舊時嘉興「江南府城」的繁華。街區內,真真老老粽子店、嘉興特產文虎醬鴨店、陸稿薦糕點店、金華酥餅店、蒲鞋弄茶館、江南絲綢店、嘉韻畫廊、金葫蘆樂坊、怡糖坊糖果店、龍緣灣土特產館、金字火腿店、金福緣珠寶行、衢州麻餅店、豐同裕染坊、古今齋糕點店、靈璧石雕塑店、翠玉軒玉器店、竹品軒竹器店、野嬌嬌特產專賣店、如意居皇家收藏店、南湖牌嘉興食品特產店等數十家沿街商鋪紛紛展出各式端午民俗特產,琳琅滿目,引得客流爆滿街區。
二、梅灣街
因古園林得名。處南當弄與二號橋之間。1929年圖上作梅灣里。梅灣街位於嘉興的一條老街,現在已經裝飾一新了,以前的時候是很多老房子,現在成為一條類似西塘的一種文化建築!
梅灣街是嘉興市現存地方傳統民居較為集中的區域,保存有莎士比亞翻譯大家朱生豪故居等大批歷史遺存。整個梅灣街的設計風格是以清末民初江南水鄉民居建築形態為基礎,青磚黛瓦、門樓花窗、雕梁畫棟。建成後的梅灣街歷史文化休閑街區,分為五大街區:梅灣美食城匯聚各地美味佳餚,目前4幢8萬平方米建築已建成並開始招商;梅灣商街定位為精品購物世界,也開始招商;梅灣古街將引進符合街區風格的特色商家入駐,2007年10月開街;梅灣新天地和梅灣商務公館一個是時尚娛樂休閑場所,一個目標為營造高檔、舒適和幽雅的商務空間。據介紹,目前已經有近百家單位達成初步進入意向。據承擔建設梅灣街工程的嘉興市城市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士洪介紹,該工程是在嘉興市確立建設「江南水鄉歷史名城」的戰略後,近兩年嘉興市區城市建設的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