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岳飛死亡之謎:到底是怎麼死的
岳飛被賜死,據說最後是留了個全屍的。這雖然體面了些,但其被執行死刑的方式則可能是頗為殘酷的。關於這一點,考證起來可發現三種不同說法。 第一是絞殺說。此為當今不嚴格的一種史說。絞殺固然是古代為了保留全屍所適用的較為普通的一種死法(如圖),但問題是,岳飛是否被適用此種死法,在史料上難以印證; 第二是毒殺說。史料上確實有一種記載,說「侯中毒而死,葬於臨安菜園內」。如果岳飛果真是被授以毒酒而死的,那就跟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一樣的死法了,所不同的是,岳飛在飲下毒酒前,是沒法跟一班人高談闊論哲學問題的——他壓根是個中國式的怨死法,只能臨刑前留下8個字的絕筆,而且還是重復的,那就是「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值得留意的是,岳飛在風波亭是熬過大刑的,因為當時秦檜命右諫議大夫萬侯萵審問,這右諫議大夫就相當於現代黨內紀委書記這樣的職務吧,手中的權力一時炙手可熱,又急於「整」出岳飛謀反的證據,所以就動了大刑,反正是在風波亭的高牆之內,當時也不用擔心有什麼新聞記者報道出去。而對於岳飛來說,相對於那殘酷的刑訊逼供,能喝一小杯毒酒去死,在那時幾乎算是「安樂死」了。但問題是,如果採用毒死的方法,從統治集團的立場而言,就有點像政治謀殺了,為此估計毒死說也是不可信的。 最具有可信度的是第三種說法,那就是「拉脅」說。此說也是有史料根據的,有載「其斃於獄也,實請具浴,拉脅而殂」。「拉脅」乃是古代中國的一種死刑執行方法,在《酷史傳》中即有記載,具體方法乃是打折肋骨致死,這比毒殺就更為殘忍了,在現代法學上,無需贅言也算得上是酷刑了。不過,從右諫議大夫萬侯萵的立場而言,反正岳飛的英雄骨在風波亭內也已被手下的人打殘了,又不可能直接拉到今日旁邊的浙大醫院里去救治,最後就這樣結果了算了,也剛好符合賜死留全屍的要求。 岳飛之死如此冤枉,又如此殘烈,不知他在班師回朝時是否始料未及,但也恰恰應了他在《小重山》中「驚回千里夢」的說法,而更重要的是,我們今日穿越歷史時空回望岳飛之死,也同樣有一種「驚回」的感覺。
B. 歷史上岳飛怎麼死的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1141年(紹興十一年),金國在無力攻滅南宋的情況下,准備重新與宋議和。宋廷乘機開始打壓手握重兵的將領,尤其是堅決主張抗金的岳飛、韓世忠二人。完顏兀術在給秦檜的書信中說「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
四月,張俊、韓世忠、岳飛三大將被調離軍隊,到臨安樞密院供職。
五月,張俊在和岳飛巡視楚州韓世忠的軍隊時,暗中挑唆岳飛,欲一同分解此軍,卻遭飛嚴肅回絕。秦檜又欲陷害韓世忠,飛再次保全了韓。岳飛回朝後,即遭秦檜黨羽萬俟卨、羅汝楫的彈劾,誣蔑飛援淮西「逗留不進」、主張「棄守楚州」,要求免除岳飛樞密副使之職。八月九日,岳飛被罷樞密副使,充「萬壽觀使」的閑職,飛自請回到江州廬山舊居賦閑。
岳飛此時已無兵無權,但對他的迫害卻仍在步步緊逼。在秦檜授意下,張俊利用岳家軍內部矛盾,威逼利誘都統制王貴、副統制王俊先出面首告張憲「謀反」,繼而牽連岳飛。
張俊私設公堂,向張憲嚴刑逼供,毫無結果之下,竟捏造張憲口供「為收岳飛處文字謀反」。岳飛在江州居留,為時甚短,就接到宋廷命令,召他回「行在」臨安府。十月十三日,岳飛被投入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車橋附近)獄中,此前其長子岳雲也已下獄。
岳飛義正詞嚴地面對審訊,並袒露出背上舊刺「盡忠報國」四大字,主審官何鑄見此,亦為之動容。何鑄查得岳案冤情,如實稟告秦檜。秦檜卻說:「此上(高宗)意也!」改命萬俟卨主審此案。
卨用盡手段,也無法使岳飛三人屈招一字。飛寧死不自誣,乃至以絕食抗爭,經其子岳雷照顧,才勉強支撐下來。
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紹興和議」達成:由宋向金稱臣,將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劃歸金國,並每年向金貢奉銀絹各二十五萬兩匹。
和議雖已達成,但岳飛始終未能被釋放。萬俟卨等逼供不成,為了坐實冤獄,又為岳飛羅織搜剔了所謂「指斥乘輿」、「坐觀勝負」等數條罪名,欲將飛一舉定為死罪。
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彥猷以飛為無罪,與萬俟卨竭力爭議,均遭罷官處分。布衣劉允升上書為飛申冤,被下大理寺處死。已賦閑的韓世忠因岳飛入獄之事質問秦檜,檜回答:「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十二月廿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下達命令:
「岳飛特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
岳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宋代史料並無「風波亭」的記載),時年39歲;岳雲和張憲被斬首。岳飛的供狀上只留下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飛的死訊傳出,百姓們都為之哭泣;消息傳到金國,金國大臣們為此酌酒慶賀,並說:「和議自此堅矣!」
岳飛被害後,獄卒隗順冒險將岳飛遺體背出杭州城,埋在錢塘門外九曲叢祠旁。隗順臨終前,始將此事告知其子。1162年(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岳飛冤獄終於平反。隗順之子告以前情,乃將飛以禮改葬在西湖棲霞嶺。1178年,宋廷為岳飛追贈謚號「武穆」,宋寧宗時追封為鄂王,理宗時改謚忠武。
岳飛雖然被殺害了,但他的業績不可磨滅。岳飛表達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堅持了抗金的正義斗爭,為漢民族的文明綿延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岳飛聯合抗金軍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國人民免遭金人的蹂躪,從而保住了高度發展的中國經濟和文化,並使之得以繼續向前發展。
C. 岳飛是怎麼死的
在臨安大理寺獄中被獄卒拉肋(猛擊胸肋)而死,還有兩種說法為「賜毒酒」而死和被弔死。正史中對岳飛之死沒有詳細記載。
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
(3)歷史岳飛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高宗與宋太祖不同:太祖有大智慧,很少耍小聰明;在沖鋒陷陣中形成了威望、自信與才幹,對再能乾的文臣武將基本能夠收發如意、擺布自如;或者換句話說,他本人就是一個大軍閥,因此並不懼怕那些小軍閥。
高宗雖號稱「中興之主」,但還是憑著皇家正宗子孫的血脈登上的皇位,意志與毅力相當脆弱,遠遠說不上強悍;特別是由於缺少軍事才幹,沒有在戰場上真刀真槍廝殺的經驗與閱歷,沒有由此建立起來的威望與自信,於是,在內心深處,對軍人可能的尾大不掉、擁兵自重充滿恐懼。
八年前護衛親軍的叛亂,眼前的淮西兵變,都在提醒他,杯酒釋兵權的道理。以史為鑒的南宋君臣恐怕也知道,像他們這樣跑到江南去「中興」的政權此前也有一個——東晉,當年無論是篡位失敗的桓溫還是成功禪代的劉裕,都以北伐作為積累政治資本的手段。
如果岳飛真要收復失地,那可是再造宋室的不賞之功。
史書記載,岳飛蒙冤時,韓世忠闖進相府見秦檜:「岳飛到底有什麼罪,你要害他。」秦檜回答:「其事莫須有。」人們想像中,韓世忠拍著桌子問秦檜:「你這么做自毀長城,過得去嗎?」秦檜哆哆嗦嗦地說:「可能有吧。」
實際上,此時的秦檜聖眷正隆、大權在握、有恃無恐,懶得跟韓世忠廢話,他以反問、詰問口氣說「難道沒有嗎?」一句話就把韓世忠給打發了。
D. 岳飛怎麼死的,簡介
岳飛之死原因如下:
一,岳飛才能過高。岳飛有著過人的軍事才能和足夠領袖全軍的威望,而當時朝中無一人可以與之匹敵。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更何況這陣風還是宋高宗這位聖上颳起來的。一個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庸人,當然無法接受自己的屬下各方面遠超自己,何況是個不夠聽話的屬下。
二,岳飛軍權過重。當時各地都督元帥皆對岳元帥唯令是從,岳家軍精兵猛將雲集,南宋軍事大權幾乎由岳飛一人掌握,一旦岳飛有了犯意,必然天下大亂。雖然岳飛沒有政治細胞,也無意參與政事,可有這么一個功高震主,才華蓋世,威望足以領袖群倫的人物出現,以高宗之流,再加上秦檜在旁攛掇,岳飛之死幾成定局。
三,岳飛是主戰派代表。宋高宗是在戰亂中當上皇帝,他被兵荒馬亂的日子嚇破了膽,又是遷都又是議和,根本不想北伐。如果不是金兵屢次南下,岳飛甚至不會有機會立下戰功,因為高宗對外實在太懦弱。而岳飛則不同,他有血性,有膽識,有能力,他想要北伐,想要收復河山,這恰恰跟高宗的觀點截然對立。君臣對立,只有臣死沒有君亡。
四,苗劉之亂。苗傅,劉正彥,兩個本不會過多出現在歷史上的小人,卻有可能是導致岳飛悲慘結局的重要因素。他們那一次極不成功的叛亂,在迅速被岳飛和韓世忠平定後,很快被人遺忘。可也許就是從那時起,高宗養成了不相信任何人的習慣,別忘了,劉正彥的親侄女是高宗的妃子,他可是國戚,既然自己的老婆和親戚都能造反,還有誰可以相信?岳飛只是外人,從頭到尾也只是被利用而已,當利用價值失去時,對高宗來說,沒什麼好可惜的。
五,以岳飛之死為宋高宗換取利益。宋高宗是個庸人,還是昏君,可一旦牽扯他本人利益,小算盤打的比誰都精。岳飛要北伐,打贏了能撈回地盤,說不定還能把倆老皇帝弄回來;打輸了可是要大大地賠錢,弄不好還得割地,萬一金國不高興了再來個大舉南下,他說不定又得跑路。贏了好處有限,而且老皇帝回來他還挺難受,輸了就虧大了,這筆帳宋高宗早就盤算好了:既然你岳飛已經讓金國不敢主動找茬,那你的軍事利用價值就不大了,為了防止你壞我好事,就借你人頭一用吧,也算你精忠報國了。這大概就是宋高宗的想法,雖然政治軍事上極其短視,但是對他自己一個人而言,卻是賺足了便宜。
六,岳飛的個人因素。年少從軍,戎馬一生,岳飛是典型的愛國將領。但是政治修養的的缺乏,使他無法融入官場,而戰事不斷也使他錯過了彌補這一不足的機會。雖有重權,卻不知如何使用,也不想使用,這在復雜的南宋官場是大忌。有了這個大弱點,岳飛就如同懷抱寶物過街的三歲小兒,眾人都在伺機搶奪那個寶物,而小孩的死活不會有人關心,也許死了更好。因此,岳飛在沒有政治嗅覺的情況下,引來了一群政治敵人,終於倒在了政治這個不屬於他的疆場上。
E. 歷史上岳飛到底是怎麼死的
在大理寺被害。
岳飛在20歲投軍抗金。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其事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治罪,在臨安大理寺獄中被獄卒拉肋(猛擊胸肋)而死,還有兩種說法為「賜毒酒」而死和被弔死。正史中對岳飛之死沒有詳細記載。
在歷史上,岳飛雖然被殺害了,但他的業績不可磨滅。岳飛表達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堅持了抗金的正義斗爭,為漢民族的文明綿延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歷史岳飛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岳飛的業績不可磨滅。他表達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在處境危難的條件下,堅持了抗金的正義斗爭,並知道愛護人民的抗金力量,聯合抗金軍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國人民免遭金人的蹂躪,從而保住了高度發展的中國經濟和文化。
明代表現岳飛故事的小說、戲劇如《精忠記》、《武穆精忠傳》、《精忠旗傳奇》等都有岳飛背上刺字的描寫,刺字版本不一,流傳最廣的則是「精忠報國」。
岳飛為歷史上有名的孝子。飛把母親姚氏接到軍營中後,侍奉唯恐不周,每晚處理好軍務,便到母親處問安。當母親生病時,岳飛親嘗湯葯,跪送榻前,連走路都微聲屏氣而行,生恐吵擾了母親的休息。凡遇率軍出征,必先囑咐妻子李娃,好好侍奉母親。
岳母於紹興六年三月病故。岳飛與長子岳雲赤足親扶靈柩近千里,自鄂州歸葬於江州廬山。
F. 歷史上的岳飛是怎麼死的
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高宗下令賜岳飛死於臨安大理寺內,時年三十九歲。回
1140年,完顏兀答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
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
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高宗下令賜岳飛死於臨安大理寺內,時年三十九歲。
岳飛部將張憲、兒子岳雲亦被腰斬於市門。
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G. 岳飛怎麼死的具體方式
岳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宋代史料並無「風波亭」的記載)。
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內遭受秦容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
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1、岳飛的軍事成就
岳家軍曾經有神武右副軍、神武副軍、神武後軍、行營後護軍等正式軍號,隨著時光的流逝,這些軍號也退出了歷史舞台,而「岳家軍」卻一直被人們傳誦。
岳飛是中國古代治軍的楷模,「岳家軍」成為一時的典範。他雖然沒有軍事論著傳世,但從其散見於史書篇牘中的論述和軍事實踐,可看出岳飛嚴於治軍的主要內容。
2、岳飛的文學成就
傳世書跡有《書謝朓詩》《前後出師表》《弔古戰場文》等。
律詩《題翠岩寺》《寄浮圖慧海》,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題記《五嶽祠盟記》《廣德軍金沙寺壁題記》《東松寺題記》《永州祁陽縣大營驛題記》。
H. 歷史上的岳飛怎麼死的
岳飛抗金到臨安,立即陷入秦檜、張俊等人布置的羅網。紹興十一年(專1141年),他遭誣告「謀屬反」,被關進了臨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車橋附近)。監察御史萬候卨(音末期屑)親自刑審、拷打,逼供岳飛。據說與此同時,宋金政府之間,正加緊策劃第二次和議,雙方都視抗戰派為眼中釘,金兀術甚至兇相畢露地寫信給秦檜:「必殺岳飛而後可和。」在內外兩股惡勢力夾擊下,岳飛正氣凜然,光明正大,忠心報國。從他身上,秦檜一夥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證據,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秦檜支吾其詞「其事莫須有」。韓世忠當場駁斥:「『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紹興十一年農歷除夕夜,高宗下令賜岳飛死於臨安大理寺內,時年三十九歲。岳飛部將張憲、兒子岳雲亦被腰斬於市門。民族英雄岳飛,就在「莫須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臨死前,他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這是悲憤的呼喊!
I. 岳飛的怎麼死的
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
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
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1141年(紹興十一年),金國在無力攻滅南宋的情況下,准備重新與宋議和。宋廷乘機開始打壓手握重兵的將領,尤其是堅決主張抗金的岳飛、韓世忠二人。完顏兀術在給秦檜的書信中說「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
四月,張俊、韓世忠、岳飛三大將被調離軍隊,到臨安樞密院供職。
五月,張俊在和岳飛巡視楚州韓世忠的軍隊時,暗中挑唆岳飛,欲一同分解此軍,卻遭飛嚴肅回絕。秦檜又欲陷害韓世忠,飛再次保全了韓。岳飛回朝後,即遭秦檜黨羽萬俟卨、羅汝楫的彈劾,誣蔑飛援淮西「逗留不進」、主張「棄守楚州」,要求免除岳飛樞密副使之職。八月九日,岳飛被罷樞密副使,充「萬壽觀使」的閑職,飛自請回到江州廬山舊居賦閑。
岳飛此時已無兵無權,但對他的迫害卻仍在步步緊逼。在秦檜授意下,張俊利用岳家軍內部矛盾,威逼利誘都統制王貴、副統制王俊先出面首告張憲「謀反」,繼而牽連岳飛。
張俊私設公堂,向張憲嚴刑逼供,毫無結果之下,竟捏造張憲口供「為收岳飛處文字謀反」。岳飛在江州居留,為時甚短,就接到宋廷命令,召他回「行在」臨安府。十月十三日,岳飛被投入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車橋附近)獄中,此前其長子岳雲也已下獄。
岳飛義正詞嚴地面對審訊,並袒露出背上舊刺「盡忠報國」四大字,主審官何鑄見此,亦為之動容。何鑄查得岳案冤情,如實稟告秦檜。秦檜卻說:「此上(高宗)意也!」改命萬俟卨主審此案。
卨用盡手段,也無法使岳飛三人屈招一字。飛寧死不自誣,乃至以絕食抗爭,經其子岳雷照顧,才勉強支撐下來。
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紹興和議」達成:由宋向金稱臣,將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劃歸金國,並每年向金貢奉銀絹各二十五萬兩匹。
和議雖已達成,但岳飛始終未能被釋放。萬俟卨等逼供不成,為了坐實冤獄,又為岳飛羅織搜剔了所謂「指斥乘輿」、「坐觀勝負」等數條罪名,欲將飛一舉定為死罪。
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彥猷以飛為無罪,與萬俟卨竭力爭議,均遭罷官處分。布衣劉允升上書為飛申冤,被下大理寺處死。已賦閑的韓世忠因岳飛入獄之事質問秦檜,檜回答:「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十二月廿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下達命令:
「岳飛特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
岳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宋代史料並無「風波亭」的記載),時年39歲;岳雲和張憲被斬首。岳飛的供狀上只留下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飛的死訊傳出,百姓們都為之哭泣;消息傳到金國,金國大臣們為此酌酒慶賀,並說:「和議自此堅矣!」
岳飛被害後,獄卒隗順冒險將岳飛遺體背出杭州城,埋在錢塘門外九曲叢祠旁。隗順臨終前,始將此事告知其子。1162年(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岳飛冤獄終於平反。隗順之子告以前情,乃將飛以禮改葬在西湖棲霞嶺。1178年,宋廷為岳飛追贈謚號「武穆」,宋寧宗時追封為鄂王,理宗時改謚忠武。
岳飛雖然被殺害了,但他的業績不可磨滅。岳飛表達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堅持了抗金的正義斗爭,為漢民族的文明綿延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岳飛聯合抗金軍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國人民免遭金人的蹂躪,從而保住了高度發展的中國經濟和文化,並使之得以繼續向前發展。
岳飛的軍事思想:
岳飛是中國古代治軍的楷模,「岳家軍」成為一時的典範。他雖然沒有軍事論著傳世,但從其散見於史書篇牘中的論述和軍事實踐,可看出岳飛軍事思想的主要內容。前人在總結岳飛的治軍思想時指出有六個方面:貴精不貴多;謹訓習;賞罰公正;號令嚴明;嚴肅紀律;同甘苦。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嚴治軍。
由於岳飛嚴於治軍、善於治軍,故「岳家軍」戰鬥力強,「皆可以一當百」,金人也贊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家軍」為當時一些將帥所嘆服,也為後世一些名將所效法。如明代名將戚繼光亦以岳飛為榜樣,練就了抗倭勁旅「戚家軍」。
岳飛在作戰中不僅強調要有勇敢的精神,而且更為重視謀略的作用。早在岳飛為張所部下時,張所素聞岳飛「勇冠三軍」,便問他:「汝能敵幾何?」岳飛回答說:「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謀」。他列舉春秋時「欒枝曳柴以敗荊(楚),莫敖采樵以致絞」為例,認為此「皆謀定也」。所以,岳飛進一步肯定了謀略在作戰中的作用。他說:「謀者勝負之機也。故為將之道,不患其無勇,而患其無謀。」這就明確指出了謀略是決定作戰勝負的關鍵。
岳飛注意靈活用兵。宋王朝實行「將從中御」,將帥作戰必須依事先准備的陣圖行事,不得擅自改變。岳飛認為,陣圖有一定的局限,而作戰是千變萬化的,「古今異宜,夷險異地」,不能照搬陣圖。他說:「兵家之要,在於出奇,不可測識,始能取勝,若平原曠野,猝與敵遇,何暇整陣?」因此,他提出「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另外,岳飛還提出「善觀敵者逆知其所始,善制敵者當先去其所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