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歷史課本改版改了什麼意思

歷史課本改版改了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1-03-01 11:06:06

❶ 歷史課本是不是每年都改版

歷史課本不會每年都改版的,除非有特殊的需要,否則不輕易改版

❷ 現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里寫的歷史都是真實的嗎有沒有一些被更改了

知道為啥歷史學者在建國初期很尊貴,因為有活干。

❸ 現在的歷史書都被改得面目全非學歷史還有什麼用呢

我喜歡閱讀歷史,不管它是真實還是虛構。文字太神奇而復雜,所記錄的歷史事件會有回許多版本。
你說的石器時答代的歷史,人類的起源等等才感覺是真實的歷史,可這些史料的來源也僅僅在於考古學家發現的化石,痕跡去推斷模擬而來,至於真實性也可能會有待研究。
每一個歷史時代的變遷、風雲人物的消逝,對於我們今天的社會,個人發展都是很有借鑒作用的。所以歷史在一定基礎上能夠增進我們的學識和修養,有一句話就是,讀史可以明智。
歷史是這樣,科學也是這樣。

每個國家的歷史書籍都是按其執政黨的意願書寫的,特別是近代史。我這里當然不是針對gcd,你去讀其他國家的歷史,也會發現許多這樣的現象。
在我們看來成吉思汗是名族英雄,但對其他被他的馬和弓箭征服的地區,他就是侵虐。你再想想二戰的日本和德國。

個人淺見,歡迎探討

❹ 袁騰飛說唐朝的史書和中國近代史的歷史課本都給改了,是怎麼回事

還好目前全球化了,請你多多參考外國文獻,當然日本也是可以參考做反證。

❺ 歷史課本是不是該改改了

中國的歷史學了也是白學
每天朗誦「我黨仙福永享壽與天齊」就可以了

❻ 請問現在初二的歷史、政治、語文課本改版了嗎


頂頂頂頂頂頂頂頂

❼ 語文歷史教材:為什麼這樣改

教育部教材局相關負責人指出,其實近期社會上對教材的討論動機是好回的,都是希望教材向答更好的方向發展,但是也要注意有些討論只關注了教材知識點的變化,而沒有考慮到每個知識點背後的內容。「每個學科都有核心素養,這是編寫教材的前提,因此教材的某些變化正是為了更好地強化學生素養的培養。」這位負責人說。

❽ 如何看待新版歷史教材

高中歷史新課程的史觀是所謂的文明史觀。三本必修教材把高中歷史分為三大模塊,內容分別為政治文明(政治模塊)、經濟文明(經濟模塊)和精神文明(文化模塊)。

筆者理解的文明史,應該講述世界上主要文明的興衰及其相互關系。但從三本必修教材所選取的素材來看,基本上內容只有中國史和西方史。換言之,通常說的「世界文明史」,在本教材體系中基本上只剩下了「西方文明史」,以及西方文明影響下的世界史。

舊版高中歷史教材的世界史方面,除了西方歷史,其敘述的范圍至少還包括非洲(如衣索比亞抗意)、拉丁美洲(拉美獨立運動)、日本(明治維新)及之外的亞洲國家(印度民族獨立運動)。不管敘述的主題是什麼,筆者以為傳統教材從視野上比新教材更開闊。

這讓以文明史觀掛帥的新教材顯得名不副實。此為其一。

其二,新教材對中國與西方歷史敘述的內容選擇上,更讓人困惑。

以嶽麓版政治模塊為例。

第一單元內容為《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主要內容,一為西周的分封制,二為秦代以後的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制的形成與強化。

第二單元為《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制度》,主要內容,一為以古希臘雅典為代表的民主制度,二為古羅馬的法律即羅馬法。

此處最大的槽點就是古羅馬近千年歷史,教材只選擇了羅馬法作為其重點,而對其政治體制的介紹極為簡略,也沒有被列為重點。教材在對古雅典民主政治和古羅馬法大書特書之後,也對古希臘和古羅馬的衰落沒有做任何描述和解釋。

筆者的困惑是,難道因為 「民主」和「法治」是當代至高無上的政治正確,所以編者才這樣敘述西方古典政治文明的嗎?「民主」和「法治」是很好,可是西方古典文明後來的確是衰落了,原因不需要對學生稍加解釋嗎?

而且,教材直接就從西方古典時代轉進到第三單元:

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體的建立》,主要內容:英國君主立憲制和責任內閣制的確立;美國1787年憲法確立的民主共和制;法國的民主共和制;德意志的統一及德意志第二帝國憲法。

如此選擇性地書寫西方政治文明,西方人也不會同意的吧?腹黑一點想,難道是因為中世紀的西方過於「黑暗」,就不講了?

第四單元《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主要內容是晚清中國遭受的四次侵略戰爭以及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第五單元《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發展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主要內容是馬克思主義誕生、十月革命和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第六單元《中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主要內容是新中國的政治建設。第七單元《復雜多樣的當代世界》,主要內容為戰後國際關系及新中國外交。這四個單元的內容與舊教材相比,除了編排的順序不同外,其餘均無大差異。只是由於是政治模塊,所以偏重於政治方面的內容。關於這種體例,我的同行們吐槽多多,主題所限,在此就不多說了。

其他兩個模塊,筆者不想浪費大家的時間再挨個介紹每單元的內容了。所以相關吐槽可能會更加簡單粗暴。

經濟模塊主要內容有五部分:中國古代農業文明、近代歐洲工業文明、20世紀前期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經濟改革、新中國的經濟建設、二戰後的經濟一體化與全球化。在政治模塊里,古代史部分既有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進歷程,也有古希臘的民主制度和古羅馬的法律。中國的專制與西方的民主法治對比好強烈啊!在經濟模塊里,古代史部分只有中國古代經濟,卻並無對應時代的西方經濟狀況作對比,這是為什麼呢?而近現代的世界經濟直接從歐洲人開辟新航路開始,直奔世界市場與工業革命而去,中國經濟就這樣悲劇地落後了。就算是筆者「狹隘的民族情緒」作怪吧,但還是忍不住要問:這種編排到底遵循的什麼體例呢?

嶽麓版高中歷史教材的「文化模塊」目錄

文化模塊主要內容有三個。一是中國古代主流思想,從百家爭鳴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再到宋明理學。二是西方主流思想,即「人文精神」,內容古希臘三大哲學家到近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三是近代中國的西學東漸潮流,中國人開始了漫長的學習西方的歷程,從清代的魏源到民國初期的新文化運動,然後產生了孫中山的民主思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重要成果……這里最讓人不能理解的是,歐洲古代史(古希臘三大思想家)回來了,但漫長的歐洲中世紀史又被直接略過。基督教被認為是西方文明的另一源頭,基督教化的中世紀歐洲怎麼能夠被忽略呢?說好的文明史呢?

而且筆者狹隘的民族主義病常常作怪,總覺得這種編排極易給學生造成如下印象:中國政治文明的傳統就是專制集權,西方政治文明的傳統就是民主法治;中國的傳統經濟就是小農經濟,西方的經濟就是工業文明;中國傳統文化主流就是儒家思想(總是與三綱五常和君主專制連在一起的儒家思想),西方精神文明的主流就是人文精神,自古以來就如此!

❾ 改歷史教科書的目的是什麼

為了更加真實的還原歷史,彌補之前一部分歷史研究的缺憾,讓人們更好的吸取歷史經驗教訓。

閱讀全文

與歷史課本改版改了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