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復旦大學有多少年的歷史
全稱:復旦大學
成立時間:公元1905年
學校地址:邯鄲校區位於中國上海版市楊浦區邯鄲路220號。權
楓林校區位於中國上海市徐匯區醫學院路138號。
護理學院校區位於中國上海市徐匯區楓林路305號。
張江校區位於中國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張衡路825號(一號門)
Ⅱ 復旦大學是哪年建校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創始人版為中國近代知名教育家權馬相伯,首任校董為國父孫中山。1917年復旦公學改名為私立復旦大學;1937年抗戰爆發後,學校內遷重慶北碚,並於1941年改為「國立」;1946年遷回上海江灣原址;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後,復旦大學成為以文理科為基礎的綜合性大學;1959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2000年,原復旦大學與原上海醫科大學合並成新的復旦大學。
其實吧,自己網路挺好的
Ⅲ 上海有多少年的歷史
上海是從春秋吳國開始到現在,有著將近2500多年的歷史。
名稱由來:
上海,春秋屬吳國 。戰國先後屬越國、楚國,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為「申」。
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上海簡稱「滬」。
唐天寶十載(公元751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上。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設立上海縣,標志著上海建城之始。
(3)復旦大學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上海飲食
上海人稱的本幫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風味的菜餚,特色可有用濃油赤醬(油多味濃、糖重、色艷)概括。常用的烹調方法以紅燒、煨、糖為主,品味咸中帶甜,油而不膩。
本幫炒菜中,葷菜中特色菜有響油鱔糊、油爆河蝦、油醬毛蟹、鍋燒河鰻、紅燒圈子、佛手肚膛、紅燒回魚、黃燜栗子雞等,真正體現本幫菜濃油赤醬的特點。
上海蔬菜按季節不同有各種時令菜。馬蘭頭、薺菜、雞毛菜、上海小油菜等都非常清爽。市民早點——四大金剛:大餅、油條、粢飯、豆腐漿。
參考資料:
網路-上海
Ⅳ 復旦歷史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創始人為近代著名教育家馬相伯,首任校董為孫中山。校名「復旦」二字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名句「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在自強不息,寄託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
1917年,復旦公學改為私立復旦大學;1937年抗戰爆發後,學校內遷重慶北碚,並於1942年元旦改為「國立」;1946年遷回上海江灣原址;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復旦大學成為以文理科為基礎的綜合性大學;1959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
2000年,原復旦大學與原上海醫科大學合並成新的復旦大學。截至2017年5月,學校佔地面積244.9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00.20萬平方米。
復旦大學學科建設
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復旦大學是中國首批設立博士後流動站單位之一,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個學科門類,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5個;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5個。
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1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9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上海市重點學科20個,上海市醫學重點學科9個。
復旦大學研究生教育在全國研究生教育史上曾有過三個「率先」。1923年,從金陵大學畢業的文學學士蔡樂生,進入復旦大學心理學院為研究生,標志著復旦大學研究生教育的開始,這在國人所辦的高等學校中是首開先河的。
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復旦大學率先在全國公開招收研究生,從1949年10月至1965年12月共計招收、培養研究生651人。1977年10月復旦大學又在全國最早恢復研究生招生。
Ⅳ 上海復旦大學的歷史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中秋節正式開學,是第一所由中國人通過民間集資自主創辦的高等學校。「復旦」二字由創始人、中國近代知名教育家馬相伯先生選定當時西北奇才於右任先生的建議,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中《卿雲歌》「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強不息,寄託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一百多年來,復旦大學經歷了數不清的風風雨雨,然而「復旦」二字卻深深地鐫刻進了一代又一代復旦人的心中。2005年是復旦大學的百年校慶。國家主席胡錦濤發來賀信,賀信中稱復旦大學是「由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私立大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參加校慶大會並致詞。國家郵政總局發行復旦百年校慶紀念郵票,這是繼北京大學百年校慶後我國第二次為一所大學百年校慶發行郵票。2006年,「復旦」被評為上海市著名商標;2007年,「復旦」商標(包括「復旦」二字和圖形標識)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教育類),復旦因此成為繼清華之後,中國第二所獲此殊榮的高校。東京大學只接收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中國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清華大學,並由該大學校長推薦的學生到本校就讀大學院碩士課程及專業學位課程,給予ADK中國育英基金獎學金,其主要目的在於協助培養中國各個領域的下一代領導人材。 復旦大學經歷逾百年的沿革。1917年復旦公學改名為私立復旦大學,下設文、理、商三科以及預科和中學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內遷重慶北碚, 並於1941年改為「國立」。1946年學校遷回上海江灣原址。到1949年學校已設立文、理、法、商、農五院20多個系(科)。魯迅、郭沫若、鄒韜奮、老舍、竺可楨、馬寅初等著名學者曾到校演講或任教。1950年高校初步進行院系調整,復旦大學的海洋系並入山東大學;上海暨南大學的文、法、商三院,同濟大學的文、法兩院,以及浙江大學、英士大學的部分系科並入復旦大學。1952年秋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復旦大學的法學院、商學院、農學院調出,分別成立了華東政法學院、上海財經學院和沈陽農學院(即沈陽農業大學);而華東地區的浙江大學、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安徽大學、金陵大學、聖約翰大學、滬江大學、震旦大學、大同大學、光華大學、大夏大學、上海學院、中華工商專科學校、中國新聞專科學校等高等院校的文、理科有關系科並入復旦大學。二十世紀80年代以後,尤其是通過國家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同建設,以及「七五」、「八五」和「九五」的重點建設,復旦大學逐步發展成為一所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以及管理科學在內的多科性研究型綜合大學。2000年4月27日上海醫科大學與復旦大學合並,成立新的復旦大學。上海醫科大學創建於1927年,是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醫學院校。建院時定名為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1932年改名為國立上海醫學院,1952年更名為上海第一醫學院,1959年被中央指定為全國16所重點高等院校之一,1985年改名為上海醫科大學。上海醫科大學與復旦大學合並,進一步拓寬了復旦大學的學科結構,為綜合性大學的發展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Ⅵ 同濟大學有多久歷史
同濟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專中國著名的「建屬築老八校」之一。學校由德國人於1907年創辦,在1950年之前一直採用德語教學。同濟大學是民國時期最早建立的一批大學,也是中國近代歷史較早的真正意義的綜合大學。同濟大學與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並稱上海「四大名校」。 至今已走過108個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