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歷史上木蘭最後怎麼了

歷史上木蘭最後怎麼了

發布時間:2021-03-01 08:49:43

1. 歷史上真的有花木蘭這個人嗎花木蘭最終的結局是什麼

歷史上是沒有花木蘭這個人原型的。

2. 歷史上「替父從軍」的花木蘭,最後有怎樣的結局

其實歷史上有沒有真正的花木蘭其實還是沒有確切的說法,因為木蘭從軍其實一開始只是民間的一首民曲。因為題材新穎而被樂府收集然後經過一定的加工改造才有了後來我們所見到的《木蘭辭》。

我覺得如果真的有女子從軍,而軍旅生活本來就是很艱苦的,何況她只是一個女子。她運氣好的話應該會想其他普通士兵一樣得以凱旋而歸,最後嫁給並肩作戰的將領,當然這是最好的一個結局。也有可能她忍受不住戰爭的惡劣環境而病死他鄉或者戰死在沙場上。其實按常理來說後者的可能性其實更高一些,因為古代戰爭很多都是有去無回的,而且醫療水平比較落後一旦在從軍過程中生病就容易死去。後來的人只不過是因為佩服一個女子替父從軍所以才給她譜寫了一個完美的結局。

3. 替父從軍的花木蘭在真實歷史上結局如何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相信這一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甚至忍不住跟著讀一遍,它出自我們的中學課本,是必學篇目《木蘭辭》中的第一句。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老人家都喜歡講給孩子聽。然而這位巾幗英雄花木蘭最後結局究竟怎樣呢?

而現在,河南商丘市虞城縣被我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命名為「中國木蘭之鄉」,似乎代表大家接受了木蘭是河南商丘市人的說法。這一說法有一定的可信度。

徐鵬在1962年的文章《木蘭詩》里指出:「關於木蘭的姓氏和籍貫……有人說她是譙郡人,有人說她是宋州人,有人說她是黃州人,有人說她是商丘人。」據史料記載,無論是譙郡、宋州或商丘,指的都是虞城縣營廓鎮周庄村小魏庄這個地方。

4. 歷史上「替父從軍」的花木蘭,最後怎麼樣了

回來之後的花木蘭受到了君王的賞賜,然後花木蘭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恢復了以往的女兒裝扮,平淡的過完了自己的一生。花木蘭的故事我們都耳熟能祥,在上學的時候都學過《木蘭詩》,也將花木蘭的故事翻拍成了電視作品,讓我們更深刻的了解了花木蘭,並敬佩她的勇氣。

後來這場戰爭終於取得了勝利,班師回朝之後君王對將士們論功行賞,在賞賜花木蘭的時候,花木蘭跪地請罪和君王說出了實情。君王也被她的孝心所震撼,不僅沒有怪罪,反而要封花木蘭做女將軍,但花木蘭拒絕了,她說自己離家多年,現在回來了只想在父母面前盡孝,於是花木蘭辭官回家。

5. 歷史上的花木蘭是怎麼死的

老死
花木蘭(412年-502年),北魏宋州(今河南商丘)人,巾幗英雄,花木蘭的事跡流傳至今,中國北方古代民族英雄,忠孝節義,以替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聞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的絕唱。花木蘭事跡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電影、電視劇、歌舞豫劇等。2009年匯集了中國影壇巨星趙薇,陳坤主演的電影《花木蘭》真實自然感人堪稱經典,口碑和票房雙豐收,榮獲第3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優秀故事片等多項大獎。
花木蘭的故事流傳廣遠,一千多年以來有口皆碑,但對於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仍然傳說紛壇,莫衷一是。 關於她的姓氏,有人說是姓朱,有人說是復姓木蘭,有人說是姓魏,明代的徐渭在《四聲猿傳奇》中說她是姓花,名木蘭,父親花弧是一個後備役軍官,大姐花木蓮,幼弟花雄,母親姓袁,一家五口,這是至今仍為大家所接受的一種說法。 至於出生年代,姚瑩在《康輶紀行》中說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時人;宋翔鳳的《過庭祿》中則說她是隋恭帝時人,程大冒的《演繁露》中則說她是唐初人,比較起來北魏時人的說法比較可靠。 說到籍貫里居,姚瑩以為她是涼州人,河北省《完縣志》說她是完縣人,《大清一統志》說她是穎州譙郡東魏村人,還有人說她是宋州人或黃州人,河南省《商丘縣志》則說她是丘花宋村人,似以《商丘縣志》的說法比較合理。 然而不管怎麼說,正如《中國文學發展史》所言:「考證這些無稽之談,實在沒有一顧的價值,我們只要知道花木蘭是一個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夠了。」 花木蘭的事跡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的絕唱,是這篇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 《河南通志》:「隋木蘭,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時發兵御戍,木蘭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還。鄉人為之立廟」。 侯有造《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說:「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歷年以紀,交鋒十有八戰,策勛十二轉。朝覲,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書。隆寵不赴,懇奏省視。擁兵還譙,造父室,釋戎服,復閨裝,舉皆驚駭。咸謂自有生民以來,蓋未見也。衛兵振旅還,以異事聞於朝。召復赴闕,欲納宮中,將軍曰:臣無媲君禮制。以死誓拒之。勢力加迫,遂自盡。所以追贈有孝烈之謚也……」 明人劉惟德著《韓木蘭(娥)傳》載:「少女木蘭,姓韓,原名娥,四川閬中人。」

6. 歷史上花木蘭真正的結局是怎麼樣的

以死拒之。

據碑文、《歸德府志》和唐朝以來的有關文獻分析,花木蘭不姓花,而是姓魏,名木蘭,生於北周,死於隋代。故里在虞城營郭北魏庄(今廢)。

北周時可漢募兵,本是木蘭父被徵招,但他年老體弱,難以應征。而唯一的能代替他的木蘭胞弟又年輕。無奈,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

征戰疆場十二年,屢立戰功。自邊防歸來時,北周已亡,拜見了隋朝文帝。文帝封她為尚書,她堅辭不授。歸家後,脫去戎裝,換上舊時衣裳,又現女兒真面目。後朝廷聞之,召她人京,欲納她為妃,木蘭以死拒之。

(6)歷史上木蘭最後怎麼了擴展閱讀

北魏時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但是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無法上戰場,家中弟弟年齡尚幼,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十幾年的軍旅生活。

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子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而木蘭既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這就比一般從軍的人更加艱難!可喜的是花木蘭最終還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數十年後凱旋迴家。

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時認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然而,花木蘭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顧拒絕了,請求皇帝能讓自己返鄉,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7. 歷史上替父從軍的花木蘭結局是什麼嗎

最後的結局是木蘭從軍凱旋歸來,拒絕了朝廷的官職,做了個普通人,然後為父親養老送終。對花木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從小學的課本上就知道了她,花木蘭沒有哥哥,父親也已經上了年紀,家裡的唯一的弟弟年紀還小,在他們那個兵士匱乏的時代,當然也是迫於現實的壓力,還有她的愛國之心,最後她做出了一個偉大的決定,就是代替父親去參軍。

據說木蘭喜歡自由的生活,回來之後,不願意當官,婉言謝絕了,之後在家中陪伴父親和母親,為他們養老送終,木蘭當時的舉動,可謂是轟動了很久,她對父母的孝順,和對國家的忠心,真是讓人不得不敬佩,身為女人,我們應該為這位歷史上的女同胞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8. 花木蘭最後是怎麼死的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早已在我國大街小巷之間流傳許久,可以說是婦孺皆知,這個故事也將一個敢於吃苦,不畏艱難,忠孝雙全的形象躍然紙上,而且最難的是,在十數年的征戰生涯中,花木蘭一邊隱藏自己的女性身份和戰友們同吃同住,一邊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可如此艱苦的環境花木蘭卻絲毫沒有抱怨過。

還有一個結局是嫁給了自己的戰友,同時也是自己的老鄉,當初一起去參軍的,名叫王朗。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木蘭最後怎麼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