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歐洲用紙時期
公元二來世紀紙在中國就源有了廣泛的作用,不到幾百年時間中國人就向亞洲其他一些地區出口紙。在很長的時期里,他們對造紙技術保密。但是751年有些中國造紙工人被阿拉伯人俘虜,不久撒馬爾罕和巴格達都有了造紙業。造紙技術逐漸傳遍了整個阿拉伯世界。12世紀歐洲人從阿拉伯人那裡學到造紙技術。紙的使用逐漸廣泛起來,古騰堡發明現代印刷術印刷術後,紙在西方取代了羊皮紙,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
今天紙的使用非常普遍是不言而喻的。很難想像出沒有紙世界會是個什麼模樣。在蔡倫以前的中國,書籍大多是用竹子做的,這樣的書顯然極其笨重。有些書是用絲綢做的,代價昂貴,得不到普及。在西方,紙未引進以前的大多數書是用牛皮紙和羊皮紙製成的,這兩種紙就是經過特殊加工的羊皮和小牛皮;紙取代了希臘人、羅馬人和埃及人喜歡用的紙莎草紙。牛羊皮紙和紙莎草紙都是稀罕之物,而且造價昂貴。
㈡ 在造紙術還沒有傳入歐洲的時候歐洲人用的紙是什麼
公元3到13世紀,歐洲各國普遍使用羊皮紙書寫文件,從公元前2世紀起,羊皮紙與紙莎草紙同時被普遍使用。14世紀起逐漸被中國的紙所取代,但仍有些國家使用羊皮紙書寫重要的法律文件,以示莊重。
㈢ 轉帖:古希臘用的是什麼紙
最早應該沒有紙吧。最早有泥板(濕的時候刻上字,然後曬干),有石刻、木刻、金屬等等書寫載體。後來借用羊皮紙,這種書就叫羊皮書。
羊皮書,用羊皮紙或羔皮紙作材料製成的最原始的一種圖書。亦稱羊皮文稿。從 15世紀中期起,被紙張製成的印本書取代。現代仍有極少量特殊用途的羊皮書。
用羊皮紙或羔皮紙作材料製成的最原始的一種圖書。亦稱羊皮文稿。由古代中東地區的帕加馬人發明。羊皮書即由拉丁文「帕加馬」轉意而成。傳說在帕加馬帝國的歐邁尼斯二世(公元前197~前159)時期,帕加馬人因埃及人停止供應紙莎草紙而被迫發明羊皮紙。羊皮紙取材於綿羊、山羊、羚羊之皮去薄製成。後出現的羔皮紙是用小牛或其他動物的皮精製而成,質地比羊皮紙好。西方學者認為羊皮書產生於公元前 8世紀左右。已知較早的羊皮書卷是公元前6 ~ 前4世紀成書的《波斯古經》。全書21卷,約35萬字。羊皮書最初是書卷型。公元 2~4 世紀逐漸演變為書本型。由於它較紙草書卷更耐用和保存,在 4世紀時最終取代紙草書卷,成為手抄本的標准形式 。從 15世紀中期起,被紙張製成的印本書取代。現代仍有極少量特殊用途的羊皮書。
因為沒有適合永久甚至是比較長久地保存的書寫工具、載體,古希臘的很多學者的作品都無法很好地流傳,大都已經失傳,他們的大多數著作在今天都已經遺失,而少數保留下來的著作的真實性也經常受到質疑。亞里士多德的作品在歷史上就曾遭遺失而又重新尋獲數次,一般認為目前保留下來的作品數量只有全部原始作品的五分之一的而已。
㈣ 歐洲十八世紀貴族用什麼紙張記錄
18世紀的時候,造紙術已經傳到了歐洲,所以歐洲當時應該是使用紙張進行記錄,回這些紙張的材料應答該和中國的紙張是差不多的,在造紙術傳到歐洲之前,歐洲人使用其他東西進行記錄,但是這些東西的成本過高,所以也只有貴族用得起,所以在當時書籍的價格是很高的,因為成本很高,這也使得知識只能局限於貴族階層,無法向其他的人傳遞,然後來文藝復興的興起,事實上就和記錄材料的廉價有關系,如果不是有廉價的記錄材料,那麼知識根本無法傳遞到其他人,自然也就不會出現文藝復興,所以說造紙術對歐洲的影響是很大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歐洲的發展,最終也影響歷史變遷。
㈤ 你知道在中國的造紙術傳入西方之前,西方人用什麼做為書寫材料嗎
牛皮紙,羊皮紙,但是無法普及,只有皇室和少數貴族才有權使用,還有教會
㈥ 古代西方沒有造紙術,他們的書寫材料是什麼
古代在沒有發明紙張之前,中國一直使用竹簡或者絹帛作為書寫材料,把一些重要的事情寫在上面,以便閱讀和傳閱。那麼古代西方沒有造紙術,他們的書寫材料是什麼呢?西方在紙張傳入之前一直用羊皮還有埃及莎草紙作為書寫材料,或者把一些重要的事情寫在黏土板上。
一、古代西方用羊皮卷作為書寫材料。
古代西方沒有造紙術,他們用動物的皮作為書寫材料,因為西方牛羊非常多,並且質量非常好,因此西方多用牛皮或者羊皮作為書寫材料。把羊皮或者牛皮用特殊工藝製作,這樣羊皮就會保存很長時間,並且沒有動物的味道。羊皮作為書寫材料,西方一直到近代依然使用,美國的獨立宣言就是寫在羊皮卷之上。
古代西方雖然沒有造紙術,但是憑借自己的智慧也使文字得以流傳。大家對此有其他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㈦ 古代西方用什麼記載歷史紙被發明以前,中國先用甲骨
古人結繩記事。後來把符號化的文字刻在甲骨上扔進火堆里燒,根據裂紋來內占卜。後來冶金技容術發達,開始在青銅器上刻一些文字用來祭祀。文字的載體根據歷史的發展有了很大的變化。從甲骨到青銅,到竹簡、布帛,再到紙張,到現在的電子書。在紙被發明以前,西方用羊皮卷。
㈧ 古希臘人用什麼紙記錄文字莎草紙羊皮紙
伯羅奔尼撒戰爭時期直至亞歷山大統治下的馬其頓帝國崛起的這段時期,用莎草紙記錄文字。
莎草紙(suō),又稱莎草片,是為古埃及人廣泛採用的書寫載體,它用當時盛產於尼羅河三角洲的紙莎草的莖製成。
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開始使用莎草紙,並將這種特產出口到古希臘等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地區,甚至遙遠的歐洲內陸和西亞地區。對古代寫在莎草紙上手稿的研究,或稱為紙莎草學,是古希臘古羅馬歷史學家的基本工具。
(8)西方歷史上用什麼紙擴展閱讀
羊皮紙來源
羊皮紙(Parchment)一詞來自希臘化時期文化中心之一的帕珈馬(pergamon,今日土耳其之Bergama)。埃及托勒密王朝為了阻礙帕珈馬在文化事業上與其競爭,嚴禁向帕珈馬輸出埃及的紙莎草紙。於是帕珈馬人就發明了羊皮紙。
羊皮紙與普通植物纖維紙的區別在於原材料為「皮」。一般認為羊皮紙是羊(或其他動物)的皮,在木框架上拉張到極致,用刀削薄,乾燥成的片狀物。
羊皮紙不屬於革製品。「革」是把動物的生皮(也稱「原皮」)浸在石灰水中除去毛和脂肪,然後浸泡在單寧或酸液中引起化學反應,改變原皮中的纖維結構的產物,這個過程被稱作「鞣製」。
羊皮紙在浸泡石灰水去毛除脂階段與製革相同,其後用專用的木框極力拉伸,用物理性的拉伸狀態乾燥並保持狀態固定,沒有採用化學手段獲得纖維。
㈨ 古代歐洲沒有紙,為什麼歷史記錄得比中國都詳細
在紙傳播到西方之前,西方人使用莎草紙和羊皮卷。莎草紙誕生於古埃版及,流傳權於古希臘等國的莎草紙。使用比中國得竹簡方便很多。
其實莎草紙並不是「紙」,而是將紙莎草的莖切成薄片浸泡後,再平攤捶打後形成的薄片。與中國人的造紙術,完全是兩回事。這種莎草紙可以在乾燥環境下保存,主要出口到歐洲。
歐洲是因為有了好用的羊皮卷和莎草紙,比我國的竹簡好用很多,所以才會在記錄歷史時,會比中國記錄的還詳細許多,人們更願意記錄,是因為書寫比較的方便,比在竹子上刻字方便許多。
㈩ 在中國發明紙張之前 外國用什麼東西記錄歷史
石板上刻畫,結繩記錄,後來發展到獸皮上刻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