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在歷史上侵略過哪些國家
元朝時期忽必烈對鄰近諸國發動了一系列的侵略戰爭,如安南、占城、爪哇和日本等。
至元十一年(1274年),侵日本遭遇颶風,無功而還。至元十八年(1281年),又分兩路進攻日本,由唆都率蒙古、漢軍、高麗軍從高麗東渡對馬海峽,範文虎率新附軍(元政府收編的南宋軍隊)從慶元(浙江寧波)浮海北進。
至元二十年(1283年)、二十二年(1285年),元兵兩次從雲南出侵緬國(緬甸),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進至蒲甘,迫緬國定歲貢方物後退回。同年再侵安南,次年以糧盡師老北還。
二十九年(1292年)十二月,史弼、亦黑迷失、高興從泉州起航出侵爪哇(印尼爪哇島)。爪哇統治者降元,並請元軍助討其敵國葛郎,打敗葛郎王以後復舉兵拒元,元軍力竭退師。
(1)歷史上有多少國家侵略過中國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疆域:
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建國時領有大漠南北與林木中地區(即尼布楚地區),經由歷代蒙古諸汗的經營及三次西征後,疆域東起日本海、東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區,北跨西伯利亞,南臨波斯灣,建立起橫跨亞歐大陸的超級大國。
成吉思汗時期分封東道諸王與西道諸王,東道諸王是鐵木真之弟,大多分封於塞北東部與東北地區,從屬性較強;西道諸王則是鐵木真之子,其中分封長子術赤於鹹海、裏海、巴爾喀什湖以北的欽察草原,後由拔都建立欽察汗國。
封次子察合台於錫爾河以北的西遼舊地,史稱察合台汗國;三子窩闊台分封於乃蠻舊地,後由海都建立窩闊台汗國;塞北、漢地、東北、青藏及新疆東部則由幼子拖雷獲得,後由元朝直轄。
1279年,元世祖攻滅南宋一統中國,根據《中國歷史地圖集》的記載,漢地、漠南、漠北、東北(包括外東北和庫頁島)、新疆東部(元初據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蔥嶺)、青藏高原、澎湖群島、濟州島及南海諸島皆在元朝統治范圍內。
自滅南宋後雖然多次對日本、緬甸、安南、爪哇等國有所沖突,然而疆域大體趨於穩定。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與察合台汗國瓜分窩闊台汗國,元朝取得窩闊台汗國的漠西領土,國土面積達1372萬平方公里(北疆以北緯55°為界),若北疆延伸至北冰洋則有2267萬平方公里。
元朝疆域東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貝加爾湖,元史稱「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北逾陰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時不及也」。
B. 有哪些國家侵略過中國
侵略過中國的有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
1、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
十八世紀七十年代,英國開始把鴉片大量輸入中國。到了十九世紀,鴉片輸入額逐年增多。英國資產階級為了抵銷英中貿易方面的入超現象,大力發展毒害中國人民的鴉片貿易,以達到開辟中國市場的目的。
十九世紀初輸入中國的鴉片為4000多箱,到1839年就猛增到40000多箱。英國資產階級從這項可恥的貿易中大發橫財。
由於鴉片輸入猛增,導致中國白銀大量外流,並使吸食鴉片的人在精神上和生理上受到了極大的摧殘。如不採取制止措施,將要造成國家財源枯竭和軍隊瓦解。於是,清政府決定嚴禁鴉片入口。
1839年3月,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到達廣州,通知外國商人在三天內將所存鴉片煙土全部繳出,聽候處理,並宣布:「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
林則徐克服了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和不法煙商的阻撓、破壞,共繳獲各國(主要是英國)商人煙土237萬多斤,從6月3日至25日,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面對清政府的禁煙措施,英國資產階級特別是其中的鴉片利益集團,立即掀起一片侵華戰爭叫囂。英國政府很快作出向中國出兵的決定。
1840年6月,侵華英軍總司令懿律率艦只40餘艘、士兵4000多名,陸續到達中國南海海面。6月28日英艦封鎖珠江海口,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英國侵略中國的戰爭正式開始。
7月初,英軍侵佔浙江定海,8月初到達天津大沽口外,直逼京畿。道光皇帝害怕了,連忙撤去林則徐的職務,任命琦善為欽差大臣。年底,琦善在廣州與英國侵略者談判。
英軍卻於1841年1月7日突然在穿鼻洋發動進攻,攻陷沙角、大角炮台。1月中旬,琦善被迫答允英國全權代表義律提出的割讓香港、賠償煙價600萬元、開放廣州等條件。
琦善私允英軍條件,違背了清廷的指示精神,後來受到嚴懲。但在26日,英軍卻不待中國政府同意就佔領香港。清政府得知沙角、大角炮台失守後立即對英宣戰。
2月下旬,英軍攻陷虎門炮台,水師提督、愛國將領關天培與守軍數百人壯烈犧牲。5月,英軍逼近廣州城外,清軍全部退入城內。
下旬,新任靖逆將軍奕山向英軍乞和,與英國訂立了可恥的城下之盟——《廣州和約》,規定由清朝方面向英軍交出廣州贖城費600萬元。
英國政府不滿足義律從中國攫取的利益,改派璞鼎查為全權公使,增調援軍,擴大侵華戰爭。1841年8月下旬,璞鼎查率英艦自香港北犯,26日攻陷廈門。9月英軍侵犯台灣。
10月攻陷定海、鎮海、寧波。1842年5月,英軍繼續北犯,6月攻陷長江口的吳淞炮台,寶山、上海相繼失陷。
接著,英軍溯江西上,8月5日到達江寧(南京)江面。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命令盛京將軍耆英趕到南京,於29日與璞鼎查在英國軍艦上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到此結束。
2、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
1856年,英國借口廣東水師在廣州黃埔捕捉中國船「亞羅」號上的海盜,派兵進攻廣州。法國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馬賴在廣西西林被殺,亦出兵入侵。1857年,英法組成聯軍,攻陷廣州。
1858年,英法艦隊在美、俄兩國支持下,襲擊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聯軍進犯天津。清政府派欽差大臣佳良、花沙納與俄、美、英、法各國代表分別簽訂《天津條約》。
同年,沙皇俄國以武力迫使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瑗琿條約》。
1859年6月,英、法、美以進京換約被拒為由,率艦隊炮擊大沽。提督史榮椿率守軍還擊,擊沉擊傷敵艦10艘,斃傷敵軍近500人,重傷英艦隊司令何伯,史榮椿戰死。
1860年8月,英法聯軍18000人,由北塘登陸,進占天津。9月,清軍在北京通州八里橋迎戰英法聯軍失利。清咸豐帝攜皇後、懿貴妃等離京逃往承德。
10月13日聯軍從安定門攻入北京。聯軍發現清軍將英法使節團多人虐待至死,遂決定報復中國之野蠻行為,及教訓中國皇室以後不得蔑視英國及法國。
10月18日,英法聯軍佔領北京,搶劫焚毀圓明園(見火燒圓明園)。英法聯軍在北京城郊搶掠燒殺近50天,京郊皇家園林如圓明園、清漪園、靜明園(玉泉山)、靜宜園(香山)、暢春園等均被付之一炬。
清廷派奕為全權大臣議和,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聯軍洗劫和燒毀了圓明園和靜宜園。圓明園大火持續了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監和宮女葬身火海。
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曾對此給予強烈譴責,稱之為「兩個強盜的勝利」。11月,沙俄又脅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中國賠償巨額賠款,喪失大片領土主權。
3、中日甲午戰爭(日本)
中日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
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英、法、美、日、俄、意、德、奧)
八國聯軍侵華是指在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激起了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擴大對華侵略,英、法、德、奧、意、日、俄、美八個帝國主義國家借口清政府排外,聯合進兵中國。
1900年6月,八國聯軍攻佔大沽炮台;7月,攻陷天津;8月,佔領北京。侵略軍在華屠殺人民,掠奪財物,踐踏中國主權。清廷慈禧等人逃往西安,派李鴻章等人乞和。
11月,侵略軍增至10萬分別入侵山海關、保定、正定等地,並進兵山西。沙俄還單獨出兵17萬分六路入侵中國東北。1901年9月,清政府和帝國主義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5、抗日戰爭(日本)
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
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日甲午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一次鴉片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二次鴉片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C. 中國在歷史上侵略過哪些國家
元朝, 成吉思汗的軍隊 一路西征。
西線:
滅掉了蒙西割據政權{原外蒙古唐努烏梁海} 向西又滅掉了 中亞的花剌子摸國{今伊朗 阿富汗一帶} 把羅斯國基本滅掉了-{俄羅斯] 打到了匈牙利和波蘭一帶 匈牙利國王 逃跑。
正當元軍要一鼓作氣 繼續西征的時候--後方傳來蒙哥在攻打南宋釣魚城的時候 犧牲的消息,加之內部出現了不統一的斗爭局面只好東撤蒙古。
東線:
臣服了高麗, 三次東征日本 二遇台風 失敗告終。
西南線:攻打到印度河流域,在無進攻。
東南線:攻交趾 攻印尼群島 攻緬甸 失敗告終。
建國後--把部分國土分給了幾個兒子 建立了 伊利汗國 察合台汗國 欽察汗國。
其後代巴布爾 南侵印度--建立了莫卧爾帝國。
(3)歷史上有多少國家侵略過中國擴展閱讀:
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
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
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D. 歷史上中國被多少國家侵略過
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荷蘭、葡萄牙。
1、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
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2、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和法國)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並掠奪珠寶、將其焚毀。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
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
3、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英、美、法、德、俄、日、意、奧)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中國之實。
侵華軍隊總人數前後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盪,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
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其中著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繼英法聯軍之後再遭劫掠,終成廢墟。
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4、中日甲午戰爭(日本)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
此時的清朝是一個通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帝國,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干,紀律鬆弛;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
5、抗日戰爭(日本)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6、荷蘭侵佔台灣
1624年屬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荷蘭殖民者為建立與中國、日本貿易的據點侵入南台灣。[69]1626年至1642年西班牙殖民者也曾侵佔北台灣,後被荷蘭人驅逐。
荷蘭殖民者盤踞台灣38年,在今台南市修築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和普羅民遮城(今赤嵌樓)作為殖民統治的中心,為增加米、糖等農作物產量招募福建沿海和澎湖居民遷往台灣開墾。
荷蘭殖民者實行強制統治,把土地據為已有,強迫人民繳納各種租稅,掠奪台灣的米、糖,將其收購的中國生絲、糖和瓷器經台灣轉口運往各國,牟取高額利潤。
荷蘭殖民者的統治激起了台灣人民的反抗。1652年郭懷一領導了最大規模的一次武裝起義,雖最終被鎮壓,但表明荷蘭殖民統治已出現危機。九年後他們配合民族英雄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收復了台灣。
7、葡萄牙侵佔澳門
1553年,開始有葡萄牙人在澳門居住。雖然從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在明朝求得澳門的居住權,但明朝政府仍在此設有官府,由廣東省直接管轄。
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與清朝政府簽訂了《中葡會議草約》和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正式通過外交文書的手續佔領澳門,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一次鴉片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八國聯軍侵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台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澳門
E. 中國近代史中有多少國家侵略過中國
1、鴉片戰爭前,向中國偷運鴉片的列強有三國──英、美、俄.其中,英國最為猖獗.
2、鴉片戰爭結束後,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的列強有三國——英、美、法.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及其附件,美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法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法黃埔條約》.英、法、美同時又是1854年夏提出「修約」要求,遭到了清政府拒絕的三國.
3、1856年「亞羅號」事件發生後,英國決定再次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並向三國提出照會,建議聯合出兵.英國提出照會的三國──法、美、俄.
4、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強迫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的國家有三個──英、法、俄.
5、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在上海成立反動武裝組織以配合清軍鎮壓太平天國的有三國──英、法、美.同時期借鎮壓上海小刀會起義之際,奪取上海海關管理權的列強也是英、法、美這三國.
6、慈禧太後掌握清朝實權的近半個世紀里,侵略過祖國寶島台灣的列強有三個──美、日、法.美國在1867年武裝侵略台灣,被台灣人民擊退;日本於1874年武裝侵略台灣,勒索中國白銀50萬兩作為日軍撤出台灣的條件,後又在1895年割佔台灣;法國在1884年中法戰爭期間,武裝進攻台灣.
7、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出面向日本干涉還遼的國家有三個──俄、法、德.「三國干涉還遼」事件,揭開了列強瓜分中國的序幕.
8、近代史上,曾割占我國領土的列強有三國——英、俄、日.英國通過1841年武裝佔領香港島,1842年強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割佔香港島,1860年強迫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割佔九龍司地方一區,1898年強迫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區和附近島嶼(今統稱「新界」),侵佔了香港.俄國通過1858年的《中俄璦琿條約》、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81年的《中俄改訂條約》、1911年的《中俄滿洲里界約》以及五個勘界議定書,共割占我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日本則通過1895年的《中日馬關條約》割佔了台灣和澎湖列島.
9、1901年,清政府被迫與11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其中沒有參加八國聯軍的國家有三個──比、荷、西.這三國之所以參加《辛丑條約》的談判和簽訂,是因為義和團和清軍在進攻東交民巷使館時將其使館焚毀.
10、既在1911年同清政府訂立《築路借款合同》,又在1913年同袁世凱簽訂《善後借款合同》的國家有三個──英、法、德.1911年與清政府訂立《築路借款合同》的是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1913年同袁世凱簽訂《善後借款合同》的是俄、英、日、德、法組織的五國銀行團.顯然,既參與四國銀行團,又參與五國銀行團的是英、法、德三國.
11、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14年秋在青島交戰的列強有三國──英、日、德.10月底,英日聯軍發動了對青島德軍的進攻,11月攻佔青島.這樣,膠州灣從德國轉到了日本手裡.
12、一戰後,操縱巴黎和會的國家有三個──英、法、美.法國總理克里孟梭、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美國總統威爾遜被稱為巴黎和會「三巨頭」.在華盛頓會議上,起主要作用的國家有三個──美、英、日.中國以戰勝國身份參加了這兩次會議.但巴黎和會無理拒絕中國代表的正義要求,中國外交的失敗成為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華盛頓會議達成了共同宰割中國的協議,中國成為最大的受害國.
13、袁世凱死後,成為北洋軍閥主子的有三國──英、美、日.袁死後,北洋軍閥分裂為直、皖、奉三系,其中直系軍閥由英美兩國扶植,皖系和奉系軍閥都靠日本支持.此外,勢力較大的滇系和桂系軍閥也都依靠英美兩國.這樣,在帝國主義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下,中國出現了軍閥割據紛爭的局面.
14、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後,推行縱容侵略的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侵略氣焰的國家有三個──英、法、美.1937年勾結起來,結成「軸心國集團」的法西斯國家有三個──德、意、日.三國勾結,使世界和平面臨著嚴重威脅.中國較早開始了反法西斯戰爭.
15、近代史上,曾兩度攻陷北京的列強有三國──英、法、日.在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在1900年8月,由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八國組成的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在1937年7月,日軍侵佔北京(當時叫北平).可見,北京在近代史上曾先後三次被列強攻佔,其中兩度攻陷北京的是英、法、日這三個列強.
F. 清末。共有多少國家侵略過中國
第一次鴉片戰爭遭受 英國 侵略
第二次鴉片戰爭遭受 英國、法國 侵略
中法戰爭遭受回 法國 侵略
甲午答中日戰爭遭受 日本 侵略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遭受 英國,法國,俄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奧匈帝國,美國 侵略
還有葡萄牙佔領澳門
G. 一共有幾個國家侵略過中國
10個,分別是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荷蘭、葡萄牙。
1、英國
英國對中國的興趣源自18世紀末,當時英國成為中國茶葉的進口國。茶葉進口導致了英國方面巨大的貿易逆差,因此英國希望通過從印度向中國出口鴉片來平衡開支,雖然這么做違背了中國的禁令。因鴉片貿易所引起的兩次鴉片戰爭都以英國的勝利告終。
鴉片戰爭之後,英國與中國保持了一種復雜的關系。雖然英國獲得了香港,英中貿易主要還是通過幾個開放了的中國港口進行。
因此英國希望看到的是一個獨立的中國,因為中國的崩潰意味著其他西方強權就可能與英國一起瓜分中國,而使得英國所擁有的特權地位受到挑戰。
同時,英國也不希望看到一個過於強大的中國,因為這就意味著中國將取消或要求重新協商一些原本簽訂的條約。
這種態度解釋了看似矛盾的英國對華政策:一方面協助清廷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另一方面卻和法國聯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2、美國
美國帝國主義者和英國一樣,也是最早運鴉片到中國來的鴉片販子。1839年在廣州查禁的鴉片,很多一部分是出於美國鴉片販子手中。鴉片戰爭中美國海軍統領基爾尼親率艦隊到中國海面聲援英軍。
1844年7月又強迫滿清政府與美國簽訂瞭望廈條約,最先創立了「治外法權」與「利益均沾」條款。望廈條約是中國滿清政府與外國政府最早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之一。
在1853年到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我國,進攻天津和北京時,美國軍艦也參加行動,並乘機脅迫滿清政府訂立中美天津條約(1858年)取得限制中國關稅及中國內河航行等項特權。
3、法國
1856年(咸豐六年)10月,英國利用「亞羅號事件」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1857年3月,英國政府任命前加拿大總督額爾金為全權代表,法國政府任命葛羅男爵為全權專使,率軍來華。
12月,聯軍齊集珠江口,共計5600餘人,其中法軍1000人,英軍4600餘人;軍艦20餘艘,佔領廣州成立聯軍委員會並對廣州實行殖民統治。
1858年聯軍侵入天津城郊,迫使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後陸續南撤。次年,在互換《天津條約》批准書時,英國公使普魯斯和法國公使布爾布隆拼湊聯合艦隊再次兵臨天津海口,共有兵士2000餘人,各種軍艦20餘艘,戰敗而歸。
1860年,英、法擴大戰爭,再度任命額爾金和葛羅為全權專使,並任克靈頓和孟斗班為兩國侵華軍總司令,率英軍18000餘人,法軍7000餘人,英艦73艘,法艦32艘,齊集中國海面。
8月24日佔領天津,10月13日佔領北京,侵略軍燒殺搶掠,犯下滔天罪行。焚燒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造成中國文化的巨大損失。
11月初撤出北京。1861年10月,《北京條約》規定的中國對英法兵費賠款全部交清後退出廣州。
4、德國
1900年1月27日,英、法、美、德、意等國聯合照會清政府,再次要求取締義和團。2月1日,山東高密群眾圍攻德國鐵路公司,相持數日,並破毀鐵路,至14日,德軍揚言要以武力鎮壓。
3月13日,帝國主義列強在渤海舉行海軍示威,顯示要用武力干涉中國。4月6日,英、美、德、法公使照會清政府,限兩月剿除義和團,否則將派水陸各軍馳入直、魯兩省,代為剿平。
1900年4月,義和團剛在北京近郊發展起來,俄羅斯帝國公使就提出鎮壓。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各國公使也奉本國政府密令,聯合照會清朝政府「剿除義和團」,並將艦隊聚集大沽口進行威脅。
5月間,義和團在京津一帶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清軍士兵參加義和團,以端郡王愛新覺羅·載漪為首的排外勢力在清政府內占據上風。各國公使眼看清政府已無法控制形勢,總理衙門也「無力說服朝廷採取嚴厲的鎮壓措施」,便策劃直接出兵平亂。
5月20日,公使團會議,提出調兵來北京。
5月28日,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八國在各國駐華公使會議上正式決定聯合出兵鎮壓義和團,以「保護使館」的名義,調兵入北京,清政府被迫同意。
5、俄國
沙皇俄國對我國的侵略擴張野心由來已久。早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就派兵先後搶佔了我國黑龍江的重鐵廟街和庫頁島等。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後,沙俄又起火打劫,侵佔了我國大片領土。 1.通過中俄《理解條約》、《北京條約》,沙俄侵佔我東北地區1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1858年5月,沙俄以武力相威脅,迫使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中俄《愛琿條約》,割占我國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烏蘇里江以東直到海邊的約40萬平方公里的地區劃為中俄兩國「共管」。
1860年11月,沙俄以調停有功,通過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強迫清政府承認了《愛琿條約》,割讓烏蘇里江以東自括庫頁島的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
6、日本
十四至十六世紀侵擾劫掠中國和朝鮮沿海地區的日本海盜,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從事中日走私貿易,通稱倭寇。
近代資本主義列強侵華,日本也扮演主要角色,1894年7月—1895年10月 中日甲午戰爭從中國掠奪大量書籍、文物、白銀等戰略資源,為進一步強大和發動侵華戰爭做鋪墊。
1931年,日軍在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起開始侵華戰爭,霸佔中國東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則是掀開了日軍全國侵華的序幕,直到1945年8月15日,裕仁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訂投降協議,自此日本侵華戰爭結束,前後共計十四年。
7、義大利
1899年義大利王國強佔大清帝國三門灣。甲午中日戰爭後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實力較弱的義大利亦欲染指中國,乃於1899年2月向中國清政府提出了強租浙江三門灣以用作海軍基地的要求。
但這一要求遭到了清政府的強硬拒絕,並積極在三門灣增兵布防,嚴陣以待。義大利人見清朝早有防備,又迫於其他列強的壓力,不得不放棄這一要求。三門灣事件以中國取得外交勝利、成功守護領土告終。
8、奧匈帝國
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中國之實。
侵華的聯合國軍總人數前後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盪,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
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9、荷蘭
1624年屬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荷蘭殖民者為建立與中國、日本貿易的據點侵入南台灣。1626年至1642年西班牙殖民者也曾侵佔北台灣,後被荷蘭人驅逐。
荷蘭殖民者盤踞台灣38年,在今台南市修築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和普羅民遮城(今赤嵌樓)作為殖民統治的中心, 為增加米、糖等農作物產量招募福建沿海和澎湖居民遷往台灣開墾。
荷蘭殖民者實行強制統治,把土地據為已有,強迫人民繳納各種租稅,掠奪台灣的米、糖,將其收購的中國生絲、糖和瓷器經台灣轉口運往各國,牟取高額利潤。
荷蘭殖民者的統治激起了台灣人民的反抗。1652年郭懷一領導了最大規模的一次武裝起義,雖最終被鎮壓,但表明荷蘭殖民統治已出現危機。九年後他們配合民族英雄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收復了台灣。
10、葡萄牙
1553年,開始有葡萄牙人在澳門居住。雖然從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在明朝求得澳門的居住權,但明朝政府仍在此設有官府,由廣東省直接管轄。
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與清朝政府簽訂了《中葡會議草約》和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正式通過外交文書的手續佔領澳門,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網路——台灣
網路——澳門
H. 歷史上一共有多少國家侵略過中國
日本抄,俄羅斯,英國,法國,義大利,越南,印度,比利時,美國,德國,菲律賓,尼泊爾,奧地利,葡萄牙,荷蘭(如不足請大家指正)其中,第一個大規模侵略中國的國家是英國,佔領中國領土最多和造成中國永久性分裂的國家是俄國(中國被俄國侵佔了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現在的蒙古2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也是中國的,相當於目前中國領土的三分之一,可以說,可以說,俄國才是對未來中國戰略最大的破壞者,失去的國土裡不僅可以養活幾千萬人,還有豐富的資源和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造成中國人民沉重災難的是日本,日本在1895年至1945年的時間里對中國進行了血腥的掠奪和災難,直接屠殺了幾千萬中國人,想當於當時日本國民的一半,也就是說,每2個日本人里就殺害了一個中國人,歷史上,國與國之間的種族屠殺殘忍程度莫過於此,日本人對中國人的殺戮方式令人發指,連納粹德國都自嘆不如!未來,有可能成為中國對手和威脅到中國和平和國土完整的國家有:美國,日本,印度,俄羅斯
還有匈牙利,波蘭,奧匈帝國,西班牙,朝鮮,中亞五國,印尼等等,簡直舉不勝舉。
朝鮮共三次入侵,民間傳說其第一次入侵時對唐民的殘忍程度直逼五胡。
I. 歷史上都有哪些次強國家侵略過中國
日本,葡萄牙,俄國
J. 中國近代史中有多少國家侵略過中國急!!!
1、鴉片戰爭前,向中國偷運鴉片的列強有三國──英、美、俄。其中,英國最為猖獗。
2、鴉片戰爭結束後,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的列強有三國——英、美、法。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及其附件,美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法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法黃埔條約》。英、法、美同時又是1854年夏提出「修約」要求,遭到了清政府拒絕的三國。
3、1856年「亞羅號」事件發生後,英國決定再次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並向三國提出照會,建議聯合出兵。英國提出照會的三國──法、美、俄。
4、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強迫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的國家有三個──英、法、俄。
5、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在上海成立反動武裝組織以配合清軍鎮壓太平天國的有三國──英、法、美。同時期借鎮壓上海小刀會起義之際,奪取上海海關管理權的列強也是英、法、美這三國。
6、慈禧太後掌握清朝實權的近半個世紀里,侵略過祖國寶島台灣的列強有三個──美、日、法。美國在1867年武裝侵略台灣,被台灣人民擊退;日本於1874年武裝侵略台灣,勒索中國白銀50萬兩作為日軍撤出台灣的條件,後又在1895年割佔台灣;法國在1884年中法戰爭期間,武裝進攻台灣。
7、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出面向日本干涉還遼的國家有三個──俄、法、德。「三國干涉還遼」事件,揭開了列強瓜分中國的序幕。
8、近代史上,曾割占我國領土的列強有三國——英、俄、日。英國通過1841年武裝佔領香港島,1842年強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割佔香港島,1860年強迫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割佔九龍司地方一區,1898年強迫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區和附近島嶼(今統稱「新界」),侵佔了香港。俄國通過1858年的《中俄璦琿條約》、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81年的《中俄改訂條約》、1911年的《中俄滿洲里界約》以及五個勘界議定書,共割占我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日本則通過1895年的《中日馬關條約》割佔了台灣和澎湖列島。
9、1901年,清政府被迫與11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其中沒有參加八國聯軍的國家有三個──比、荷、西。這三國之所以參加《辛丑條約》的談判和簽訂,是因為義和團和清軍在進攻東交民巷使館時將其使館焚毀。
10、既在1911年同清政府訂立《築路借款合同》,又在1913年同袁世凱簽訂《善後借款合同》的國家有三個──英、法、德。1911年與清政府訂立《築路借款合同》的是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1913年同袁世凱簽訂《善後借款合同》的是俄、英、日、德、法組織的五國銀行團。顯然,既參與四國銀行團,又參與五國銀行團的是英、法、德三國。
11、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14年秋在青島交戰的列強有三國──英、日、德。10月底,英日聯軍發動了對青島德軍的進攻,11月攻佔青島。這樣,膠州灣從德國轉到了日本手裡。
12、一戰後,操縱巴黎和會的國家有三個──英、法、美。法國總理克里孟梭、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美國總統威爾遜被稱為巴黎和會「三巨頭」。在華盛頓會議上,起主要作用的國家有三個──美、英、日。中國以戰勝國身份參加了這兩次會議。但巴黎和會無理拒絕中國代表的正義要求,中國外交的失敗成為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華盛頓會議達成了共同宰割中國的協議,中國成為最大的受害國。
13、袁世凱死後,成為北洋軍閥主子的有三國──英、美、日。袁死後,北洋軍閥分裂為直、皖、奉三系,其中直系軍閥由英美兩國扶植,皖系和奉系軍閥都靠日本支持。此外,勢力較大的滇系和桂系軍閥也都依靠英美兩國。這樣,在帝國主義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下,中國出現了軍閥割據紛爭的局面。
14、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後,推行縱容侵略的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侵略氣焰的國家有三個──英、法、美。1937年勾結起來,結成「軸心國集團」的法西斯國家有三個──德、意、日。三國勾結,使世界和平面臨著嚴重威脅。中國較早開始了反法西斯戰爭。
15、近代史上,曾兩度攻陷北京的列強有三國──英、法、日。在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在1900年8月,由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八國組成的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在1937年7月,日軍侵佔北京(當時叫北平)。可見,北京在近代史上曾先後三次被列強攻佔,其中兩度攻陷北京的是英、法、日這三個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