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澳門歷史資料什麼怎麼

澳門歷史資料什麼怎麼

發布時間:2021-03-01 05:45:53

1. 澳門的歷史資料重要部分

澳門由於被葡萄牙管制400多年這一歷史成因,使得回歸後的澳門一直與葡語國家在經貿、文化、旅遊等多方面保持著廣泛和密切的聯系,越來越凸顯出其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中介作用。澳門特首何厚鏵前不久說過,澳門在促進內地與葡語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上,扮演著積極的角色。
「葡語國家」是泛指葡萄牙、巴西、安哥拉、莫三比克、幾內亞比索、維德角、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和東蒂汶等8個使用葡萄牙語的國家。1989年,巴西統佛朗哥建議成立葡語國家共同體。同年,葡語7國首腦在巴西馬拉尼翁州首府聖路易斯舉行會議,簽署了關於建立國際葡萄牙語協會的紀要。會後不久,巴西總統佛朗哥又提出了葡語國家加強跨地區合作的建議,並倡議成立葡語國家共同體。1993年,巴西提出了一項共同體制度化計劃,得到了其它6國的普遍贊同。此後,葡語7國多次舉行圓桌會議,就推進建立葡語國家共同體、共同議會、葡語大學、國際葡語協會等事宜進行了深入的磋商。並於1996年7月17日正式成立了葡語國家共同體。其宗旨是在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政治協商和在經濟、文教和社會等領域開展合作。共同體內國家不分大小,地位一律平等。共同體的最高機構是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此外,還設有一個由成員國外長組成的常設理事會和一個由各成員國國民議會代表組成的議會。共同體由巴西、葡萄牙、維德角、幾內亞比索、莫三比克、安哥拉、聖多美和普林西比7國組成。2002年7月31日,首腦會議決定接納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成為該組織的正式成員國。葡語8國地跨南美、歐洲和非洲,面積約1071萬平方公里,人口逾2億。這些國家都以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文化關系密切,相互間存在著歷史緣由造成的「特殊的傳統關系」。

2. 有關澳門的歷史資料

澳門的土地面積和人口
澳 門 由 澳 門 半 島 、 凼 仔 島 和 路 環 島 所 組 成 。 土 地 總 面 積 23.5 平 方 公 里 , 其 中 澳 門 半 島 9.1 平 方 公 里 , 凼 仔 島 6.33 平 方 公 里 , 路 環 島 8.07 平 方 公 里 。 澳 門 雖 由 一 個 半 島 和 兩 個 離 島 所 組 成 , 但 交 通 很 方 便 。 澳 門 半 島 與 凼 仔 島 之 間 於 1974 年 建 成 了 一 條 長 約 2570 米 的 跨 海 大 橋 , 1994 年 又 建 成 了 長 約 4414 米 的 第 二 條 跨 海 大 橋 ; 凼 仔 島 與 路 環 島 之 間 於 1969 年 填 海 鋪 就 了 一 條 長 約 2225 米 的 公 路 。 這 樣 , 原 來 隔 海 相 望 的 半 島 與 兩 個 離 島 就 連 成 了 一 體 。 澳 門 全 境 南 北 距 離 11.9 公 里 , 東 西 距 離 7 公 里 ; 常 住 人 口 和 非 常 住 人 口 合 計 約 45 萬 人 。 獨特的地理環境 澳 門 位 於 東 亞 季 風 氣 候 區 。 冬 季 吹 來 自 北 方 大 陸 的 東 北 季 風 , 干 燥 寒 冷 ; 夏 季 吹 來 自 南 方 海 洋 的 東 南 季 風 和 西 南 季 風 , 溫 暖 潮 濕 。 不 同 季 風 的 控 制 及 其 交 替 , 便 形 成 了 自 然 季 節 的 變 化 。 澳 門 的 年 平 均 氣 溫 是 22.3 ℃ , 最 熱 是 7 月 , 月 平 均 氣 溫 28.6 ℃ ; 最 冷 是 1 月 , 月 平 均 氣 溫 14.5 ℃ 。 澳 門 的 雨 量 相 當 充 沛 , 平 均 年 降 雨 量 約 2030 毫 米 , 是 華 南 沿 海 多 雨 地 區 之 一 。 澳 門 半 島 狹 小 , 但 地 勢 高 低 起 伏 , 變 化 多 端 。 東 望 洋 山 、 西 望 洋 山 、 柿 山 、 蓮 峰 山 、 螺 絲 山 、 青 洲 山 等 , 各 顯 姿 彩 , 是 澳 門 名 勝 風 景 點 。 柿 山 曾 被 辟 為 炮 台 , 築 有 堅 實 石 牆 , 仿 如 歐 洲 古 堡 , 氣 勢 雄 偉 , 後 被 辟 為 游 覽 區 。 登 臨 其 間 , 環 繞 一 周 , 可 俯 覽 全 澳 景 色 , 並 遠 眺 鄰 近 珠 海 風 光 。 西 望 洋 山 也 是 風 景 幽 雅 之 地 , 山 頂 聳 立 有 教 堂 和 主 教 府 。 從 南 西 灣 遠 眺 , 教 堂 等 建 築 屹 立 於 山 峰 之 巔 , 巍 峨 壯 觀 ; 傍 晚 , 建 築 物 背 光 而 立 , 像 剪 影 似 的 輪 廓 鑲 嵌 在 雲 端 , 庄 嚴 秀 麗 。 山 頂 環 境 靜 謐 , 憑 欄 遠 眺 南 西 灣 一 帶 , 層 樓 幢 幢 , 南 海 滔 滔 , 碧 空 帆 影 , 大 橋 跨 海 , 風 光 旖 旎 。 風格多樣的建築 澳 門 的 房 屋 建 築 , 有 中 式 的 古 老 大 宅 , 也 有 西 洋 式 樓 房 ; 有 明 、 清 的 古 廟 , 也 有 歐 陸 式 的 古 雅 教 堂 ; 而 今 又 增 加 了 不 少 現 代 高 樓 大 廈 。 東 方 與 西 方 、 傳 統 與 現 代 的 建 築 風 格 融 匯 並 存 , 使 這 座 海 港 城 市 別 具 情 調 。
凼 仔 和 路 環 兩 島 過 去 發 展 較 為 緩 慢 , 但 近 年 也 熱 鬧 起 來 。 尤 其 是 凼 仔 , 新 樓 矗 立 , 不 僅 有 國 際 機 場 , 還 有 大 學 、 酒 店 、 賽 馬 場 、 工 廠 及 住 宅 。 而 路 環 則 山 野 清 幽 , 田 疇 村 舍 分 布 各 處 , 頗 具 田 園 風 光 和 郊 區 野 趣 。 近 年 來 , 有 關 方 面 在 凼 仔 和 路 環 島 山 野 開 辟 了 步 行 徑 , 沿 徑 而 行 , 既 可 鍛 煉 身 體 , 認 識 花 草 樹 木 , 又 可 欣 賞 路 凼 風 光 , 接 觸 大 自 然 。 步 行 徑 風 光 最 優 美 的 地 點 , 還 設 有 休 憩 公 園 、 觀 景 點 及 ? 望 台 。 站 在 較 高 點 , 澳 門 全 島 , 甚 至 珠 海 橫 琴 島 一 帶 風 光 , 盡 收 眼 底 。 布局如花園城市 澳 門 雖 小 , 但 環 境 比 較 恬 靜 , 宛 若 花 園 城 市 。 澳 門 半 島 上 擁 有 多 座 花 園 , 讓 居 民 閑 來 游 覽 休 憩 。 其 中 白 鴿 巢 公 園 占 地 寬 廣 , 小 山 環 疊 , 古 木 蔥 蘢 , 花 草 遍 布 , 鳥 鳴 其 間 , 益 增 自 然 野 趣 ; 即 使 盛 暑 , 這 里 仍 是 碧 綠 的 清 涼 世 界 。 青 洲 鴨 涌 河 畔 的 紀 念 孫 中 山 市 政 公 園 , 是 澳 門 最 大 的 公 園 。 孫 中 山 是 中 國 的 革 命 先 行 者 , 曾 在 澳 門 行 醫 及 奔 走 革 命 。 園 門 立 有 孫 中 山 先 生 的 全 身 銅 像 。 園 中 興 建 亭 樓 、 人 工 湖 、 曲 橋 , 古 色 古 香 ; 還 有 游 泳 池 、 雀 鳥 天 地 、 健 康 徑 、 兒 童 游 樂 場 等 設 備 。 該 公 園 是 澳 門 半 島 最 美 、 最 大 的 郊 野 公 園 。 此 外 , 還 有 二 龍 喉 公 園 、 螺 絲 山 公 園 、 南 灣 花 園 、 盧 廉 若 公 園 、 得 勝 花 園 、 華 士 古 達 加 馬 公 園 等 , 各 具 特 色 。 澳 門 大 小 寺 廟 有 四 五 十 座 之 多 , 大 都 歷 史 逾 百 年 , 有 的 甚 至 超 過 500 年 , 均 可 作 為 澳 門 發 展 的 歷 史 見 證 。 它 們 的 存 在 , 點 綴 了 澳 門 風 光 。 被 稱 作 澳 門 「 三 大 禪 院 」 的 是 媽 祖 閣 、 普 濟 禪 院 和 蓮 峰 廟 。 其 中 蓮 峰 廟 是 澳 門 廟 宇 中 頗 有 代 表 性 的 建 築 , 建 於 1592 年 , 至 今 已 有 400 多 年 歷 史 。 中 國 近 代 史 上 民 族 英 雄 林 則 徐 查 禁 鴉 片 , 於 1839 年 9 月 3 日 來 澳 巡 閱 , 曾 駐 節 蓮 峰 廟 , 廟 內 現 還 保 留 了 林 則 徐 當 時 辦 公 的 亭 子 、 幾 案 。 1989 年 , 在 廟 前 曠 地 樹 立 林 則 徐 石 像 ; 1997 年 建 成 林 則 徐 紀 念 館 。 澳 門 地 方 雖 小 , 但 風 景 秀 麗 , 被 譽 為 「 中 國 南 海 上 的 一 顆 寶 石 」 。 1992 年 , 澳 門 8 個 社 團 聯 合 發 起 評 選 , 從 43 個 景 點 中 選 出 了 名 為 「 鏡 海 長 虹 」 、 「 媽 閣 紫 煙 」 、 「 三 巴 聖 跡 」 、 「 普 濟 尋 幽 」 、 「 燈 塔 松 濤 」 、 「 廬 園 探 勝 」 、 「 龍 環 葡 韻 」 、 「 黑 沙 踏 浪 」 的 「 澳 門 八 景 」 , 廣 為 推 介 , 以 發 展 澳 門 的 旅 游 事 業

3. 台灣、香港、澳門的歷史資料是什麼

荷蘭入侵台灣,被鄭成功收復。 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將香港割給了英國。 澳門則是被葡萄牙強行入住過。

4. 澳門回歸的歷史資料

澳門是1999年12月抄20日回歸的 澳門自襲1999年回歸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依據澳門基本法實行高度自治。在「一國兩制」政策的指引下,澳門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而澳門社會和經濟方面的特色會予以保留並得以延續。 澳門的面積很小,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也是亞洲人均收入比較高的地區。 澳門是一個國際化的都市,幾百年來,一直是中西文化融和共存的地方。

5. 台灣香港澳門歷史資料答案是什麼啊

1、台灣的由來

有人說「台灣」是古代神話傳說「岱嶼」和「員嶠」首字聯名「岱員」轉變而來的;也有人說「台灣」是因盛行於閩台地區的台風而得名;還有人說「台灣」原作「埋冤」,後因其詞不詳才改稱為「台灣」的。意即「明代漳泉人入台者,每為天氣所虐,居者輒病死,不得歸,故以埋冤名之,志慘也。其後以埋冤不祥,乃改今名」(連橫:《台灣通史·開辟篇》)。更多的人則主張「台灣」之名來源於陳第所著《東番記》中的「大員」、周嬰《遠游篇》中的「台員」和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中的「大灣」。「台灣」則由「大員」、「台員」、「大灣」等或因語音相同轉譯,或以當地部落名稱謂轉化而來的。

2、香港的由來

說法一: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們稱為「香港」。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香港當地許多人 也以種香料為業,香港與其種植 的香料一起,名聲大噪。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並造就了當時鼎盛的制香、運香業。後來香料的種植和轉運逐漸式微,但香港這個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說法二:香港是一個天然的港灣,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來的水手,經常到這里來取水飲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這條小溪也就被稱為「香江」,而香江入海沖積成的小港灣,也就開始被稱為「香港」。有一批英國人登上香港島時就是從這個港灣上岸的,所以他們也就用「香港」命名整個島嶼。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別稱。

說法三:因「香姑」而得名。據說,香姑是一位海盜的妻子,海盜死後,她就占據了這個小島。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小島以她的名字為名,稱之為「香港」了。

3、澳門的由來
澳門的名字源於漁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國女神:天後,又名娘媽。當葡國人抵澳時,向當地人打聽地名,居民以為其問附近供奉娘媽的廟宇,於是回答「媽閣」。廣東話「閣」與「交」的發音相似,葡萄牙人就聽成「馬交」了,以其音譯成「MACAU」,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除了澳門的名稱外,這塊美麗的土地還曾有過濠江、鏡海、濠鏡澳或香山澳和蓮島之稱。

6. 澳門以前的名字叫什麼

澳門以前又叫做:媽港、濠江、梳打埠、馬交等。

澳門(葡語Macau、英語Macao),簡稱「澳」,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車牌粵Z。葡萄牙於1887年12月1日非法佔領澳門,於1999年12月20日正式回歸祖國。

位於中國廣東省中南部,地處珠江三角洲西岸。北與廣東省珠海市相接,西與珠海市的灣仔和橫琴相望,東與香港、深圳隔海相望。相距60公里,南臨中國南海。由澳門半島和氹仔、路環二島組成,陸地面積32.8平方公里,總人口65.6萬(截至2018年3月)。


(6)澳門歷史資料什麼怎麼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澳門地區的考古發掘,特別是1995年在路環島黑沙的沙丘中發掘出土的彩陶以及玉器,經鑒定,證實是四、五千年前的珍貴古文物,與其同時出土的石斧等石器,同近幾年來在距離澳門不遠的珠海地區出土的同類文物,屬於同一文化系統。

澳門先秦屬百越地。從秦帝國起就成為中國領土,屬南海郡。澳門古稱濠鏡澳,與廣州香山縣的歷史關系極其密切。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香山已屬百越海嶼之地。

約前3世紀(即秦始皇一統中國之時),澳門被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屬南海郡番禺縣地。420年(晉朝元熙二年),澳門屬新會郡封樂縣地。

1553年,開始有葡萄牙人在澳門居住。雖然從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在明朝求得澳門的居住權,但明朝政府仍在此設有官府,由廣東省直接管轄。

7. 澳門的歷史資料

  1. 澳門地區的考古發掘,特別是1995年在路環島黑沙的沙丘中發掘出土的彩陶以及玉器,經鑒定,證實是四、五千年前的珍貴古文物,與其同時出土的石斧等石器,同近幾年來在距離澳門不遠的珠海地區出土的同類文物,屬於同一文化系統,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已在澳門一帶的地區勞動、生息。

  2. 澳門、路環、黑沙等地,早已是中國大陸的原始居民足跡所到之處。在商周時期,古代居民已在這些地區居住活動,所以,澳門、珠海出土文物中,有春秋時期的簋、罐以及戰國時期的陶器等。

  3. 澳門先秦屬百越地。從秦帝國起就成為中國領土,屬南海郡。澳門古稱濠鏡澳,與廣州香山縣的歷史關系極其密切。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香山已屬百越海嶼之地。約前3世紀(即秦始皇一統中國之時),澳門被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屬南海郡番禺縣地。420年(晉朝元熙二年),澳門屬新會郡封樂縣地。

  4. 590年(隋朝開皇十年),廢新會郡改屬寶安縣地,757年(唐朝至德二年),廢寶安縣,改為廣州東莞縣轄。自南宋開始,澳門屬廣東省廣州香山縣。據史料記載,宋末名將張世傑與軍隊曾在此一帶駐扎;早期在澳門定居的人在此形成小村落,倚靠捕魚與務農種植為生。元代屬廣東道宣慰司廣州路,路治廣州,明代屬於廣州府,清朝後期前屬廣肇羅道廣州府,道治肇慶,府治廣州。

(7)澳門歷史資料什麼怎麼擴展閱讀

澳門(葡語Macau、英語Macao),簡稱「澳」,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處珠江三角洲的西岸,北鄰廣東省珠海市,西與珠海市的灣仔和橫琴對望,東與香港隔海相望,相距60公里,南臨中國南海。由澳門半島和氹仔、路環貳島組成,陸地面積32.8平方公里,總人口65.6萬(截至2018年3月)。

澳門特別行政區(北緯22°11',東經113°33')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處珠江三角洲的西岸,隔海東望即是香港,北方的澳門半島連接廣東珠海,而南方則是氹仔、路環和路氹城所組成的大島,屬海島市,暫未有正式的名稱。

澳門的總面積因為沿岸填海造地而一直擴大,已由19世紀的平方公里逐步擴展至32.8平方公里(包含2009年11月29日國務院批准澳門填海造地360公頃合3.6平方公里的澳門新城區),面積約是華盛頓特區的1/6,新加坡的1/22、香港的1/34。澳門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和路環兩個離島。

8. 澳門的歷史資料300字

澳門歷史:

澳門由秦朝起成為中國領土,從明朝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與清朝政府簽訂了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 ,也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領地。

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和氹仔學校事件而觸發的「一二·三」事件,均顯示了民間對於葡萄牙人在澳門的特權一直深感不滿。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新政府實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認澳門是被葡萄牙非法侵略的,是當前葡國管治下的一個中國領土,澳門的主權屬於中國。

1986年,中葡兩國政府於開始為澳門問題展開合共四輪談判。1987年4月13日,兩國總理在北京簽訂《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及兩個附件。聯合聲明說,澳門地區(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和路環)是中國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8)澳門歷史資料什麼怎麼擴展閱讀

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它的本名為濠鏡或濠鏡澳,因為當時泊口可稱為「澳」,所以稱「澳門」。澳門及其附近盛產蚝(即牡蠣),因此後人把這個名稱改為較文雅的「濠鏡」。

清乾隆年間出版的《澳門紀略》中說:「濠鏡之名,著於《明史》。東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灣,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灣,規圓如鏡,故曰濠鏡。」從這個名稱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鏡、鏡海等一連串澳門的別名。

澳門這個名字源於媽祖,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從當時明朝廣東地方政府取得澳門居住權,成為首批進入中國的歐洲人。

當時葡萄牙人從媽祖閣(媽閣廟)附近登陸,向問當地人這里的地名,因在媽閣廟旁,當地人便回答媽閣,於是澳門便被命名為Macau(媽閣葡萄牙語的譯音),大陸多拼寫為Macao。

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為五星蓮花綠旗。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區旗是繪有五星、蓮花、大橋、海水圖案的綠色旗幟。其長和寬之比為3:2。五顆呈弧形排列的五角星,象徵著國家的統一,象徵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含苞待放的蓮花是澳門居民喜愛的花種,既與澳門古稱「蓮島」,舊稱的「蓮花地」、「蓮花莖」、「蓮峰山」相關,又寓意澳門將來的興旺發展;三片花瓣表示澳門由澳門半島和氹仔、路環兩附屬島嶼組成;大橋、海水反映著澳門自然環境的特點。底色象徵著和平與安寧,寓意澳門四周是中國的領海。

閱讀全文

與澳門歷史資料什麼怎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