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上的曹操是怎樣的人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漢族。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魏朝建立後,曹操被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操祖父曹騰在漢桓帝時擔任官職,封為費亭侯。父親曹嵩據考本姓夏侯,後成為曹騰養子並改姓繼承侯爵。曹操小名阿瞞、吉利,故而有曹阿瞞之說。年輕時期的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任性好俠、放盪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社會上沒有人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有梁國的橋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顒對他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許劭,字子將,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說過:「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此說乃裴松之注引孫盛《異同雜語》,待考)於公元184年漢末黃巾起義時顯露頭角,後被封為西園八校尉之一,參與了天下諸侯討伐董卓的戰爭。董卓死後,獨自發展自身勢力,縱橫亂世,南征北戰,先後戰勝了呂布、袁術,並接受了張綉的投降。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河南中牟縣東北)以少勝多挫敗河北袁紹10萬軍隊,公元201年在倉亭(河南管縣東北)再次擊破袁紹大軍,並於公元207年十二月北伐三郡烏桓,徹底鏟除了袁氏殘余勢力,基本統一了中原地區。公元208年,成為東漢政權丞相。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征荊州劉表,12月於赤壁與孫劉聯軍作戰,失利。公元211年7月,曹操領軍西征擊敗了以馬超為首的關中諸軍,構築了整個魏國基礎。公元212年又擊敗了漢中張魯,至此,三國鼎立之勢基本成型。公元213年,漢獻帝派御史大夫冊封曹操為魏國國王,於鄴城建立魏國王宮,享有天子之制,獲得「參拜不名、劍履上殿」的至高權力。公元220年,曹操於洛陽逝世,享年66歲,謚號「武王」,葬於高陵。曹操一生未稱帝,他病死後,曹丕繼位後不久稱帝,追謚為「武帝」。 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詩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 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裡面,因為文學上的需要,而表現出明顯的貶曹筆法。然而《三國志》對他的評價,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者,陳壽評價曹操為「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曹操唯才是用,軍事上戰術戰略靈活多變。他對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的統一,經濟生產的恢復和社會秩序的維系有著重大貢獻。在內政方面,曹操創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減輕了東漢末年戰時的糧食問題。
② 三國中是怎樣形容曹操的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即魏武帝,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北方的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曹操、曹丕、曹植在史上並稱「三曹」,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史書評論曹操:「明略最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摯。曹操感性地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事實的確如此。
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裡面,因為文學上的需要,而表現出明顯的貶曹筆法。然而《三國志》對他的評價,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者,陳壽評價曹操為「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曹操唯才是用,軍事上戰術戰略靈活多變。他對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的統一,經濟生產的恢復和社會秩序的維系有著重大貢獻。在內政方面,曹操創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減輕了東漢末年戰時的糧食問題。
孫權評價曹操:「其惟殺伐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御將自古少有。」
鍾嶸: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詩品》
裴松之評價曹操:「歷觀古今書籍所載,貪殘虐烈無道之臣,於操為甚。」——《三國志(注)》
唐太宗說曹操:「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
唐玄宗常自比「阿瞞」。
元稹評價曹操:「曹瞞篡亂從此始。」——《董逃行》
劉知幾評價曹操:「罪百田常,禍於王莽。」——《史通·探賾》
魯迅說:「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
許劭: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魏書》
③ 歷史上是怎麼評價曹操的
一個想做梟雄,能臣男子,卻被歷史無奈的推到了被稱為奸雄的境地。
④ 歷史上對曹操的評價
歷代評價:
李瓚:時將亂矣,天下英雄無過曹操。
鮑信: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君也。
涼茂:曹公憂國家之危敗,愍百姓之苦毒,率義兵為天下誅殘賊,功高而德廣,可謂無二矣。
孫權:其惟殺伐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御將自古少有。
孫楚:太祖承運,神武應期,征討暴亂,克寧區夏;協建靈符,天命既集,遂廓弘基,奄有魏域。
潘安:魏武赫以霆震,奉義辭以伐叛,彼雖眾其焉用,故制勝於廟算。
劉淵:大丈夫當為漢高、魏武,呼韓邪何足效哉!王導:昔魏武,達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
裴松之:魏太祖機變無方,略不世出。
垣榮祖:昔曹操、曹丕上馬橫槊,下馬談論,此於天下可不負飲矣!鍾嶸: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
李世民:帝以雄武之姿,常艱難之運。
棟梁之任,同乎曩時;匡正之功,異乎往代。
王勃:魏武用兵,彷彿孫吳。
(4)怎麼描述歷史上的曹操擴展閱讀:
軼事典故
1、橫槊賦詩
赤壁之戰前夕,曹操率大軍飲馬長江,與孫權、劉備聯軍決戰。是夜明月皎潔,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設樂,歡宴諸將。酒酣,曹操操取槊立於船頭,慷慨而歌。蘇東坡在《前赤壁賦》里稱其「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
2、絕妙好辭
曹操曾經途經曹娥碑下,楊修隨行。石碑的背面題寫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曹操問楊修說:「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楊修回答說:「知道。」曹操說:「你先別說,等我想一想。」走出三十里遠的時候,曹操才說:「我已經知道了。」
命令楊修單獨寫出他所知道的。楊修寫:「黃絹,有色的絲織品,寫成字是『絕』;幼婦,少女的意思,寫成字是『妙』;外孫,是女兒的孩子,寫成字是『好』;齏臼,受辛之器,盛納五辛的器具。
五辛的另外一種解釋是蔥、蒜、椒、姜、芥;註:這不是受盡艱辛的器具,而是盛納五辛的器具。這說的是『絕妙好辭』的意思。」曹操也寫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楊修是一樣的,於是贊嘆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
2、分香賣履
曹操臨終前,留下《遺令》說:「我的婢妾和歌舞藝人都很辛苦,讓他們住在銅雀台(遺址在今河北臨漳縣西南二十公里鄴城遺址內),好好安置他們,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掛上靈帳,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兩天,從早至午,要向帳中歌舞奏樂。
你們要時時登上銅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餘下的香可分給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無事做,可以學著製作帶子、鞋子賣。」
3、杖殺幸姬
有一個曹操寵愛的姬妾常常陪曹操在白天睡覺,躺在曹操的床上。有一次曹操臨睡前對她說:「一會記得把我叫醒」。後姬妾看到曹操睡得很香,就擅自做主沒有把他叫醒。等到曹操自己醒來發現錯過了時辰,就下令把這個姬妾杖責至死。
⑤ 三國裡面的曹操的外貌是怎樣描寫的
1、三國中對曹來操外貌的描述是:源身長七尺,細眼長髯(為首閃出一將,身長七尺,細眼長髯,官拜騎都尉,沛國譙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2、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⑥ 三國演義中如何描寫曹操
狠毒、多疑、奸詐、玩弄權術等反面形象。實則歷史上的曹操評價很高: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這幾個大頭銜就可以看出曹操的歷史地位
⑦ 如何介紹曹操
1、人物簡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2、藝術成就
(1)詩歌
曹操對文學、書法、音樂等都有深湛的修養。他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當今詩歌上,散文也很有特點。
曹操的詩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樂府詩體。內容大體上可分三類。一類是關涉時事的,一類是以表述理想為主的,一類是遊仙詩。
(2)書法
後人稱曹操為中華民族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文武雙全、文藝兼亥之人。而曹操是一代書法家卻鮮為人知,這主要是曹操傳世的書法作品較少的緣故。歷史上見過曹操書法作品的人,無不贊其書作有「金花細落,遍地玲瓏;荊玉分輝,瑤若璀粲。」、「筆墨雄渾,雄逸絕論。」之大美。
3、人物評價
王沈《魏書》:「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
李瓚:「時將亂矣,天下英雄無過曹操。」
鮑信:「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君也。」
涼茂:「曹公憂國家之危敗,愍百姓之苦毒,率義兵為天下誅殘賊,功高而德廣,可謂無二矣。」
孫權:「其惟殺伐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御將自古少有。」
孫楚:「太祖承運,神武應期,征討暴亂,克寧區夏;協建靈符,天命既集,遂廓弘基,奄有魏域。」
⑧ 歷史上對曹操是怎麼評價的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陳壽《三國志》:「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譯文
漢朝末年,天下大亂,諸侯並起,而袁紹占據四洲,勢力非常強大。只有曹操,運籌帷幄,征討四方,廣納賢士,擅用人才,施行仁政於民,建立霸業於國,以大局為重,不計較私人仇恨。最後,終於能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因為他的胸才偉略最為出眾的原因。
所以,他是非常了不起的人,是當世出類拔萃的英雄啊。漢朝末年,天下大亂,諸侯並起,而袁紹占據四洲,勢力非常強大.。
只有曹操,運籌帷幄,征討四方,廣納賢士,擅用人才,施行仁政於民,建立霸業於國,以大局為重,不計較私人仇恨。最後,終於能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因為他的胸才偉略最為出眾的原因。所以,他是非常了不起的人,是當世出類拔萃的英雄啊。
(8)怎麼描述歷史上的曹操擴展閱讀:
黃摩西:魏武雄才大略,草創英雄中,亦當占上座;雖好用權謀,然從古英雄,豈有全不用權謀而成事者?
魯迅: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毛澤東: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⑨ 你如何看歷史上的曹操呢
他屬於真小人.不像有些君王是偽君子,嘴上說一套好聽的,什麼寧可天下人負我,我也不能專負天下人,背後做一屬套見不得人的勾當,與說的相反.而曹操他卻不這個樣子,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要天下人負我.所以他是真小人但非偽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