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建城的歷史有多少年
北京建城的歷史已有(3000
)多年,遼、金、元、明、清5個王朝都在此建都。
⑵ 北京有多少年歷史
從70萬年前的北京人至今,已有約702010年歷史了
⑶ 北京建城歷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中央直轄市,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簡稱京。位於中國北部偏東,華北平原西北邊緣,與河北省和天津市毗鄰。面積1.68萬平方千米。轄16區2縣。中國歷史悠久的城市和七大古都之一。古代稱薊,春秋、戰國為燕國都。唐屬幽州。遼時稱燕京。金時稱中都。元為大都。明清稱京師,通稱北京。1928年稱北平。1949年改設北京市。地處平原和山地交接地帶,永定河沖積平原上。北部、西部分別為燕山、太行山山脈,北連內蒙古高原;東南部為華北平原。東北部山地統稱軍都山,屬燕山山脈,大海坨山海拔2,334米,為北京最高峰。礦產資源豐富,包括京西煤礦、密雲鐵礦。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河流屬海河水系,較大的有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等。密雲水庫為北京主要生活和工業用水的來源。地帶性土壤以褐土為主。農業以小麥、玉米、水稻、蔬菜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山區。工業以煤炭、冶金、機械、化學、紡織、食品等為主。交通高度發達,鐵路、公路、航空線縱橫交錯呈放射狀分布。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以及中國科學院一系列研究機構等。名勝古跡有故宮、頤和園、圓明園、天壇、香山、長城、天安門等。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也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曾為遼、金、元、明、清五朝帝都。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京從此成為新中國的首都。
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滅商後將燕地封與召公。由於召公留在西周王朝輔佐王室,召公長子克到燕地就封。克是事實上第一代燕侯。燕侯管轄六個部族,在燕地建立統治機構,西周燕國建立。近年考古發現,西周燕國都城建立在北京房山區琉璃河鎮東的董家林村。這是北京地區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古城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燕都薊城春秋戰國,大國爭霸,許多小國被吞並。戰國時,出現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諸侯國並立的局面,即所謂戰國「七雄」。燕國是最北的一個諸侯國,它東臨朝鮮、遼東,南與齊國交界,西與趙國為鄰,北與狄戎雜處,即今日的河北省北部,山西省東北部以及遼寧、內蒙古部分地區。燕國的都城在薊,即今日北京城區西南部。除薊之外,還有「中都」和「下都」。據考證,燕中都在北京房山區竇店以西,為漢代良鄉縣城。燕下都位於河北省易縣東南。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至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先後滅六國,結束了諸侯割據稱雄的分裂局面,建立起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統一國家,而薊城也從燕國國都轉變為統一封建國家的北方軍事重鎮和交通樞紐。
明清北京城的前身為1264年營建的元大都城。大都城設計時曾參照《周禮·考工記》中「九經九軌」、「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記載,規模宏偉,規劃嚴整,設施完善。
1368年(洪武元年)八月,明朝將軍徐達攻陷元大都。由於元順帝不戰而逃,城市未受到破壞,完整地保留了下來。但是由於城池過大,不利於防守,於是徐達決定將北城牆向南移2.8公里,放棄城北的城市建設預留用地。同時用城磚將城牆外側包砌起來,以提高其防守能力。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封四子朱棣為燕王,就藩於北平。1379年燕王府竣工,1380年朱棣之國。
1399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於1402年奪得帝位,於1403年改北平為北京。1406年(永樂四年),開始籌劃遷都北京,並在燕王府基址上營建西內。次年西內落成。1409年在昌平天壽山營建壽陵。1416年(永樂十四年)起,開始摹仿南京皇宮營建北京宮殿。1420年,建成紫禁城宮殿、太廟、太社稷、萬歲山、太液池、十王府、皇太孫府、五府六部衙門、鍾鼓樓,同時將南城牆南移0.8公里,以修建皇城。1421年(永樂十九年)正式遷都北京。此後又在北京南郊修建了天地壇和山川先農壇。
1436年至1445年,明英宗又對北京城進行了第二次增建,主要工程包括:將城牆內側用磚包砌;開挖太液池南海;建九門城樓、瓮城和箭樓;城池四角建角樓;城門外各立牌坊一座;護城河上的木橋全部改為石橋,橋下設水閘,河岸用磚石建造駁岸。整修之後的京城周長45里,形成了極其堅固的城防體系。在京城遠郊建設了皇陵以及昌平城、拱極城和內長城等防禦設施。
清代北京城基本沿襲明朝北京城的格局,但裁撤了皇城的設置,將明代皇城內的大量內廷供奉機構改為民居,同時將內城的大量衙署、府第、倉庫、草廠也改為民居。同時將內城改為八旗居住區,令漢人遷往外城居住。清朝還在北京城內修建了大量黃教寺廟、王府,並在西郊修建了三山五園等皇家園林區。
⑷ 北京建城多少年了
據歷史記載: 「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 (《史記?燕召公世家》);版 「武王追思先聖王……於是權封功臣謀士……封召公爽於燕「(<史記?周本記))。這里所說的「北燕」和「燕」,經考古論證即今北京一帶。在西周奴隸社會時期,正是城鄉分離,國家形成,城邑政權開始建立之時,我們以周滅商,封召公於燕的年代確定為北京開始建城的主要標志,這是有充分歷史根據的。
召公爽,是於周武王十一年,即公元前1045年,被分封為燕國諸侯的,距今有3052年
北京作為統一王朝的都城從元朝起,1271年 ,距今737年
⑸ 北京有多少年的歷史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將准備都城遷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http://cache..com/c?word=%B1%B1%BE%A9%3B%D3%D0%3B%B6%E0%C9%D9%3B%C4%EA%3B%B5%C4%3B%C0%FA%CA%B7&url=http%3A//www%2Ennsmg%2Ecom/bbs/showprint%2Easp%3Ftopic%5Fid%3D209%26forum%5Fid%3D127&b=0&a=95&user=
⑹ 北京建城史有多少年
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北京,是一個世界聞名的古城,建城歷史至今已有三千餘年。
⑺ 北京有多少年的歷史
北京有著3000餘年的建城史和850餘年的建都史,是全球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內市,同時也是歷史容文化名城和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早在70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了原始人群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見於記載的名字為「薊」。
⑻ 北京建城已有多少年了
據歷史記載: 「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 (《史記?燕召公世家》); 「武王追思先聖內王……於容是封功臣謀士……封召公爽於燕「(<史記?周本記))。這里所說的「北燕」和「燕」,經考古論證即今北京一帶。在西周奴隸社會時期,正是城鄉分離,國家形成,城邑政權開始建立之時,我們以周滅商,封召公於燕的年代確定為北京開始建城的主要標志,這是有充分歷史根據的。
召公爽,是於周武王十一年,即公元前1045年,被分封為燕國諸侯的,距今有3052年
北京作為統一王朝的都城從元朝起,1271年 ,距今736年
⑼ 中國的北京市有多少年的建城史和多少年的建都史
北京是有三千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800多年的建都史。
建城史的來源: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建都史的來源:
元朝:大蒙古國成吉思汗麾下大將木華黎於嘉定八年(1215年)攻下北京,遂設置燕京路大興府。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改稱中都路大興府。至元九年(1272年),中都大興府正式改名為大都路,也就是元大都。
(9)北京有多少年建城歷史擴展閱讀:
名稱由來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⑽ 北京建成多少年歷史
3000多年前,在今西南郊永定河渡口附近有個城鎮叫薊城,成為周封燕國都城,薊便是北京最早的名稱。唐時為幽州。契丹人成立了遼,在此建立南方都城,稱為「南京」,後又改為「燕京」,至今人們仍用燕京稱北京。金滅遼,1153年在此正式建都,名叫中都,成為中國北方地區政治中心,中都在今廣安門一帶,宮殿豪華,街市整齊。1271年蒙古族統一中國,改中都為大都,蒙古人稱「汗八里克」意為「可汗之城」,這時北京才上升為全國政治中心,大都城以今北海公園為中心,規模宏大、布局嚴整,是北京城區內城的前身。馬可·波羅在其游記中曾對大都作過引人入勝的描述。明初改為北平,意為平定北方,永樂年間稱北平為北京,1403年定都於此,這是歷史上「北京」名字第一次出現,作為首都應稱京師,明、清時期,一直以京師稱之。民國時期又稱北平,1949年再次改為北京,並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北京城被稱為六朝古都,可久遠的燕國對於現在來說可以說是無跡可尋,可北京卻是中國歷史上最後期的五個朝代建都之地,這五朝指的是遼(公元916——1125年)、金(公元1115——1234年)、元(公元1279——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當初遼時,只把北京作為陪都,北京只不過是遼代「五京」之二,而真正在這里建成中央都城的,不始於遼而是始於金。據《金史·海陵紀》記載說燕京就是北京在當時的名稱,金建都之後改稱中都。當時為公元1153年4月21日,即正式將燕京定為首都。
歷朝歷代都將北京視為重鎮加以治理和保護,並不斷改變著它的名稱。有人統計過,北京城的各種名稱達六十多個。
就大家熟悉和史書中常見的說,北京地區上古時稱幽陵,夏朝時稱冀州,周朝時稱薊,春秋戰國時是燕國的都城,故稱燕京。秦置廣陽、漁陽,西漢設幽州,東漢為廣陽、薊縣,北魏稱燕都,隋改涿郡,京杭大運河的北端就從這里開始。唐改稱范陽,安史之亂時,安祿山就是從范陽起兵的。唐以後又一度稱幽州。遼建都在上京,把這里作為陪都稱幽都,也稱南京,因此地在上京之南。金朝建都於此,稱中都,並對其進行了擴建。這是北京八百餘年建都史的開始。
元朝時稱大都,這時的北京城已是一個相當繁華的大都市了。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