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歷史觀點論述怎麼寫

歷史觀點論述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1-02-28 23:46:05

A. 高中歷史評價觀點的題怎麼寫

高考歷史材料題解答方法及萬能模板

一、高考歷史材料題的解答方法
1、三讀材料,獲取信息。
材料一般應該讀三遍:第一遍,粗讀(看),明白大體內容,不要在個別字、詞上糾纏;第二遍,細讀,結合材料出處的說明(時間、會議、人物等),建立材料與所學知識的聯系,弄清楚考查的是什麼時期的什麼知識,分清材料中哪些是史實,哪些是觀點;材料之間的關系是相對獨立還是相互補充;第三遍,重點讀,帶著設問有針對性地閱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井用筆畫出與問題有關的詞語、句子,對材料中的史實與觀點(評論)分點或分層,有些材料較淺顯的,可以先看提問,再帶著提問看材料並確定有效信息。提取有效信息要注意材料的開頭、結尾、出處、注悉。
2、分析提問,明確要求。
從提問情況看,一般有四種方式:結合材料回答、根據所學知識回答、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沒有對答題依據作出明確規定.,在閱讀提問時,應注意某一提問是要求怎樣回答的,同時要看清提問要求回答的是什麼,有什麼限制性條件。有的提問實際上包含著幾個要求回答的問題;有的提問是以上一問的回答為基礎的;有的提問要求根據幾則材料回答,在審題時要注意,在審題時最好把要求回答內容的中心詞和限制性條件用筆畫上記號,以防答題時遺翻和疏忽。
3、緊扣提問,認真作答。
第一,在組織答案時,一定要做到「怎麼問就怎麼答」,並且按要求回答,即注意答題依據和限制性條件,如提問為「根據材料……」,那麼,答案主要來自相關材料;如提問為「根據所學知回答」,那麼,答案主要為所學課本知識;如果沒有規定答題的依據,則要視材料和問題來定,
第二,如果某一問有幾個要求回答的中心詞,那麼在作答時最好把表示回答內容的中心詞(如原因、意義、措施、區別等)寫在具體答案前面。
第三,組織答案要做到段落化、要點化、序號化,一般一問為一段,一問有幾個答案要點的話,用序號標示出來。
第四,根據具體問題和提問賦分確定答案的多少,如「內容」「措施」「原因」「意義」「異同」等應多答;賦分多的要多答,賦分少的要簡答。
第五,對於「啟示」「說明」「經驗教訓」類問題,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思考和組織答案,不要在某一個方面展開敘述或分析。
第六,對於認為很難的問題,根據材料和課本知識,能答多少就答多少,不要空題,因為高考評卷時,對錯答的不負分,另外,對於那些要求根據所學知識回答的問題,評分標准往往是「答案合理即可得分」,實際上給每位考生留下了發揮的空間。
第七、語言准確、規范,邏輯緊密、史論結合。
第八、要使用正確的歷史名詞、歷史術語。從高考文綜歷史評分細則來看,其明確規定「用詞不準或詞不達意者」,均只給少量分數或者不給分。歷史學科中有許多概念和專有名詞,例如自然經濟、商品經濟、土地所有制、君主立憲制、資本原始積累、工業革命、經濟危機、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世界市場、世界格局、全球化等,必須准確表達,不能張冠李戴
第九、注意答案的完整性: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廣度第一,深度第二),層次性(分時間、空間、分類別)

二、高考歷史材料題分析方法和公式
1、歷史背景類=(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1)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3)文化背景=思想+科技+教育+……
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2、歷史特點類
從背景、時間、目的、過程、內容、措施、程度、范圍、性質、影響等方面考慮;
3、歷史原因類:
(1)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政治+經濟+思想)
(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根本原因:從歷史發展趨勢、生產力發展、和主觀需要等方面考慮。
主觀原因:一般從領導某事件的階級、階層的主管目的、動機、決策或政策、方針等進行思考;
客觀原因:一般從自然或社會環境、經濟狀況、政治現狀等方面進行思考。
4、根本原因類:
經濟現象:從生產力發展水平、生產關系(上層建築)的反作用考慮
政治現象:從經濟方面考慮;
思想文化: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從經濟方面考慮;
5、目的、動機:→直接→主要→根本
(1)直接動機:解決當前面臨的種種危機或問題
(2)主要目的:實現某一方面目標,求得穩定和發展等
(3)根本目的:建立或鞏固統治,維護統治階級利益(根本利益)
6、比較類:
首先要明確比較對象(是相同、是不同、還是異同),從背景、目的、內容、結果、特點、方式、性質、影響等方面考慮;組織共同點的答案時,首先要寫出比較點的提示語,例如:「特點:」,「方式:」,然後行文上為」都-----「;組織不同點的答案時,首先寫出比較點的提示語,然後行文上為」A.---B---C---」
7、影響或意義類:
影響或意義=(積極+消極)(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深遠影響……
⑴經濟影響=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影響=格局+制度+體制+政權+政策+階級+民族+……
⑶文化影響=思想+科技+教育+文學藝術+……
8、判斷成敗及原因類:
⑴判斷成敗依據:→直接目標→主要任務→根本任務
⑵成敗原因=(主觀+客觀)(經濟+政治+軍事+策略+……)
(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改革的政策與措施+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
⑶成敗根源=(社會條件+階級本質)(進步/局限)
9、性質分析類:
任務+領導階級+主力+手段+結果……
10、歷史評價類
⑴人物評價=屬性+事跡+影響(進步+局限)+結論……
⑵事物評價=概況+性質特點+影響(進步/反動+正義/非義)+結論
⑶觀點評價=是什麼(材料的觀點或你的觀點)+為什麼(你的理由)+怎麼樣(對錯的根源及正確的觀點)
11、啟示、認識類:
⑴政治=國情+領導+群眾+武裝+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⑵經濟=生產力+生產關系+客觀規律+發展戰略+……
⑶文化=批判+改造+繼承+發展+……
12、開放性問答題
解答開放性問答題必須明確:重要的不是持何種觀點,而是能否有理有據的論證自己的觀點。因此,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確定觀點。其次,要通過對史實的概括提煉,來充分支持觀點,盡量少漏觀點支持點。第三,要做到史論結合,有論有據。第四,論述要全面,如該題在肯定積極作用的同時,要指出消極作用,切忌絕對化。

B. 歷史議論文怎麼寫

歷史老師要我們寫一篇議論文,需要一個事件和一個觀點,這件事情要以小見大,不要什麼對於釣魚島啊,辛亥革命這種大事來闡述自己的觀點。要比如像舌尖上的中國啊,

C. 如何做歷史論述題

步驟一:亮明觀點。用詞一定要確定。比如我認為……正確、我認為……專錯誤等。正確、錯屬誤之後一定要用明確的語句把你的觀點表述清楚。要對材料進行提練概括,盡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關鍵詞可以抄下來)
步驟二:用史實來論證這個觀點。史實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社會生活。
思路二:內因、外因。
思路三:國際因素、國內因素。
思路四:與該事件有關聯的多個主體(國家或組織)等。
思路五:以時間為線索選取史實論證。
不同的問題適用不同的思路,在審題時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寫答案,千萬不能想一句寫一句。史實與觀點要緊密結合,要准確運用所學的知識,表述要准確,層次要清晰。
步驟三:結論。用理論來論證這個觀點或寫總結性語言或評價性升華。(這個結論一定要結合這道題目的內容寫出,一般不要照搬政治課所學的原理,但要以政治課上所學原理為思路、為依據,用歷史的語言來表達。)

D. 歷史小論文怎麼寫

寫「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化歷程中的地位與作用」。我這有一篇「洋務運動——中國近代化的起點」,你可以參考。

洋務運動——中國近代化的起點

摘 要

洋務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推行的一場內容廣泛而且影響深的社會政治運動。內容包括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它為中國的經濟、軍事近代化創造了條件,開創了近代文化教育事業的先河,客觀上促進了中國人現代民族意識的增長。它雖然沒能救中國, 卻為中國的進步、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是中國近代化鏈條上的第一環。因此,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起點。

關鍵詞:洋務運動、近代化、起點

洋務,最初稱作夷務,「泛指與西方資本主義有關的一切事物,諸如外交、通商、傳教以及輸入西方資本主義的武器、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等等,幾乎是無所不包」。[1](p31)「但是,洋務運動中所興辦的洋務,狹義的說,主要是指清朝政府為強化中國軍事力量和工業力量,自上而下推行的一場以引進西方的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為主要內容,以富國強兵為目的的強國運動」。[2](p477)然而,就是這場運動,史學界對其的評價一直眾說紛紜,褒貶不一。牟安世、祁龍威等認為洋務運動「促進中國社會走上半殖民地的道路」。[3]但以李時岳、孔令仁、胡濱為代表的史家們卻認為洋務運動「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3]也有人認為洋務運動只不過是「清王朝投靠資本主義列強,並與之結合,以謀求穩定其反動統治的產物」,「運動的進程和後果並無積極意義」。[4](p29)但筆者認為,自從19世紀60年代初洋務運動的發軔,一直到90年代結束,持續了30多年。在這期間,洋務派引進了西方的生產工具和科學技術,發展了以機器生產為標志的近代生產力,造就了舊制度的掘墓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因此洋務運動充當了歷史不自覺的工具,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大門,可視為中國近代化的起點。本文將從洋務運動的歷史背景、「中體西用」的思想、洋務運動在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的近代化嘗試等方面來闡述。

一 洋務運動的歷史背景

洋務運動發生在19 世紀60 年代決非偶然,是和當時世界近代化運動的蓬勃發展密切相關的。其時,歐美各國都在進行近代化運動。所謂近代化,就是「在歐美各國就是資產階級通過反對封建勢力的斗爭,使社會擺脫中世紀的封建形態而資本主義化」。[5]近代化的主要標志是發展科學技術,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科技的產生和發展是由生產決定的,同時科學的進步又促進生產的發展。正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科學的力量也是不費資本家分文的另一種生產力。」[5]英國工業革命的發展推動了科技的發展,引發了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應用到生產中,又推動了各國工業革命的發展,加速了各國近代化運動的進程。世界近代化運動是隨著各國工業革命的勝利而開始的。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歷史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是資本主義工業化的開始,即從手工工場到大機器工廠的飛躍,這也是社會關系的一大變革。在各國當中,英國是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的國家。英國工業革命的影響廣泛而深遠。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成為當時頭號資本主義強國。繼英國之後,法國和美國從19 世紀初開始了工業革命,隨之,各國的近代化運動也迅速開展起來。它表明西方近代文明已經產生,這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巨大飛躍。它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強力,不僅從整體上改變了世界歷史的格局,而且向人們昭示了近代社會發展的趨向。

面對西方文明的挑戰,東方各國都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反應。日本對西方文明的沖擊反應強烈。19世紀中期,在傳統的農業社會和近代工業文明之間作出歷史性的選擇,是日本社會面臨的難題,最終日本選擇了近代工業文明,他們先是推翻幕府統治,廢除幕藩體制。繼之,在1868 年實行明治維新,推行「富國強兵」「殖產興業」和「文明開化」三大政策,最後使日本走上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實現了近代化,避免了亡國的厄運。日本近代化運動的實踐充分證明馬克思的論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不想滅亡的話——採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5]

面對這股近代化運動潮流的不斷沖擊,中國各階級各階層對西方文明的認識也不斷深化,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對西方資本主義的生產力都開始接受。鴉片戰爭的失敗使林則徐認識到了解西方之重要,同時又深深地刺激了有良心、有見識的士大夫們,他們沉痛地檢討了中國貧弱失敗的原因,並大聲疾呼要睜眼看世界。例如林則徐在廣東主持禁煙過程中,就組織人「采訪夷情」,翻譯外國報紙和書籍。戰後,中國出現了第一次學習西方的熱潮。在這方面,林則徐、魏源、姚瑩、徐繼畲最具建樹,如魏源完成了《海國圖志》一書,初版50卷,後增為100卷。1848年徐繼畲撰成《瀛環志略》10卷,「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世界近80個國家和地區的地理位置、歷史變遷、經濟文化和風土人情」。

E. 歷史論文應該如何寫

一、立論立論就是確定歷史小論文的中心論點。即作者贊成什麼,反對什麼,歌頌什麼,批判什麼。或對某一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表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考慮中心論點時應注意:
1.立論的科學性
所謂立論的科學性就是作者的觀點和搜集的資料信息要有理論根據和事實依據。即作者的觀點要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要有利於社會主義事業,講述的史實要有依據或明確的出處,不可以想當然,更不應該憑空臆造。只有這樣的立論才有價值。
2.立論的前衛性
立論的前衛性就是超前意識。立論要新,就是要寫沒有人寫過或很少有人寫過的題材。這就要求學生對近幾年的學術動態應該有大致的了解,以免撞車,還有人雲亦雲之嫌。
3.立論的指導性
立論的指導性又稱立論的實用性。論文出來是給別人看的,作品要能給讀者以啟迪,對讀者有所幫助、有所鼓舞、有所收獲。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這就是論文的價值。如果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去歌頌義和團運動的盲目「排外」,或者為反面人物歌功頌德,這類文章即使寫得再好,也是不可取的。
二、命題論文的中心論點決定以後,給論文定一個新穎、明確、有吸引力的題目,用來表達文章主題是十分重要的。從某種意義上說,論文的命題比論文寫作更難。
1.題目要新
在重視科學性的前提下,論文命題要新,要有創意,切忌平淡無奇,要力爭做到「語不驚人死不休」。
2.題目要奇
命題要奇,不是指搞文字游戲或故弄玄虛,而是要用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的態度為自己的論文命題,以達到文章能引人入勝的效果。
3.題目要小
歷史論文題,宜小不宜大。特別是剛剛學習寫作的中學生更是不要選大題目,選大題目的結果不是大而空,就是大而亂。想把文章寫得面面俱到,卻往往因為自身能力和水平限制會一面都不到。
三、布局
1.開頭、結尾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論文開頭十分重要,第一段應該力求開門見山,直接接觸主題,明確地提出自己的觀點,贊成什麼,反對什麼。最好還要有點懸念,引起讀者的注意和追求。結尾要提綱挈領,發人深思,餘味無窮。所以有些有經驗的作者在論文的開頭和結尾上是很下功夫的。
2.編寫提綱
論文寫作提綱是文章的設計方案。首先提出論點(包括總論點和分論點),然後提出論據。論據包括歷史史實、名人名家論述。最後是明確的結論。至於有幾個分論點,引用哪些論據,先寫什麼,後寫什麼,一般視作者自身習慣而定。如果有必要,或文章篇幅較長,也可以加上小標題,以求取得一目瞭然的效果。
四、定稿
歷史小論文的寫作,包括起草、修改、定稿三個步驟。
起草就是寫初稿,要深思熟慮,一氣呵成。修改時,要對史料、觀點、語言一一檢查,以提高文章的質量。還可以徵求老師和同學的意見,對文章加以補充,最後定稿。
參考題目:
1、 辛丑條約簽訂後中國現狀評
2、 鴉片戰爭
3、 歷史是抹不掉的石雕
4、 近代史開端
5、 北洋艦隊「最後的毀滅」
6、 圓明園的興建與毀滅
7、 英勇、恥辱、斗爭
8、 殘說圓明園
9、 甲午中日戰爭
10、林則徐虎門硝煙
11、平壤戰役
12、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3、《南京條約》的由來
14、虎門硝煙解說詞
1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6、話說抗日戰爭
17、多行不義必自斃
18、對手只有一個,就是自己
19、海棠葉的變遷(論述祖國疆域變化)

F. 如何寫歷史小論文

: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現已收為重慶非物質文化保護名錄。彭水的竹板橋造紙術通過代代相傳而延續至今,它是蔡倫古法造紙的再現,但這份遺產眼看就將要失傳。本文通過對該技術的實地調查和相關資料的收集,探究了該技術的文化價值和現實意義,分析了技術失傳的原因,並對此提出了保護與開發的措施。

關鍵詞:彭水;蔡倫造紙術;保護

彭水是一個位於重慶東南部的小縣城,而在彭水的深山裡的一個叫竹板橋的村落,還保留著一項最原始的民間工藝——蔡倫造紙術。

由於現代的文化正不斷地對古代文化進行猛烈的沖擊,使得不少的文化遺產面臨著滅絕的危險,彭水的蔡倫造紙術也不例外。所以,我們要加緊其保護的步伐,在結合當地的民族文化的基礎上,以找到一個同時具有保護和開發的方法。

一、蔡倫造紙術的歷史淵源

東漢時,農業發達,國力強盛。蔡倫於東漢元年發明了用植物造的纖維紙,起初蔡倫造紙的原料多為樹皮、破布、舊魚網、麻頭等造出的紙既輕便又美觀。105年蔡倫把這一重大發明上報了朝廷,受到嘉獎,並通令全國一律通用[1]P430。從那以後,紙張便以新的姿勢進入了社會文化生活中,並逐步在中國大地上傳播開來。社科論文到公元317年,晉文帝司馬睿遷都金陵(南京),隨即使造紙術從黃河流域傳到了長江流域和江南一帶[2]P591。

據竹板橋的造紙術傳承人劉開勝介紹:早在清朝康熙年間,為了避難,他的先祖劉國倫從江西舉家從江西西遷,在途經彭水縣朗溪鄉的竹板橋時,因看到這個大峽谷有山有水,山高竹茂,谷間河水清澈,兩岸竹林青翠,形成一條有長約10公里的綿延的竹海,於是決定紮根下來,世代繁衍,以祖籍相傳的造紙術為生,營造家園。從那以後,彭水竹板橋的蔡倫造紙就成了一個永恆的話題。到如今已有300年的歷史了。

二、蔡倫造紙術的社會文化價值

1、保留傳統文化的生產工藝

劉氏造紙術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老造紙術的傳統工藝,代代相傳,不斷改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是保留了當年蔡倫造紙的傳統72道工序而成紙的工藝。原始的造紙工序大致有打漿、調料、上漿准備、流送布漿、脫水成形、壓榨脫水、烘乾成紙、表面處理[3]P585。在竹板橋主要的工藝工藝流程有:取料(主料竹子,輔料石灰)、制料(浸泡,發酵)、制漿(碾碎,踩料,攪漿,制備樺葉)、成型(舀紙,榨乾,打光上色)、乾燥(揭張,晾曬)、包裝保管六大工序。二是發展了傳統的造紙法,自上世紀70年代起,改變了原始張型,從原來的每張30*50厘米逐漸改進為現在的規格,提高了產品的經濟價值。三是保留了傳統的文化藝術,在每年開始伐竹進廠前,要祭祀蔡倫、山王菩薩、土地菩薩,在春節、月半這樣的傳統節日里也要將他們與自己的祖先一同祭祀;在勞動的過程中產生的勞動號子、山歌,現今仍在傳唱;同時還保留著多種禁忌,加重了它的神秘感,增添了更多的魅力。據村中劉開勝介紹:以往蔡倫先師發明造紙時,他造出來的紙張極不均勻,結構性也不強,很容易被扯破,長期以來也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有一個晚上觀音菩薩托夢給劉國倫,讓劉國倫在紙漿中加入樺液(樺葉碾碎)便能使紙張成型。事實果真如此,於是這技術便成了竹板橋人的「專利」。

G. 歷史論文要怎麼寫

歷史小論文寫作要領

一、立論。立論就是確定歷史小論文的中心論點。即作者贊成什麼,反對什麼,歌頌
什麼,批判什麼。或對某一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表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考慮中心論
點時應注意:
1.立論的科學性
所謂立論的科學性就是作者的觀點和搜集的資料信息要有理論根據和事實依據。即作
者的觀點要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要有利於社
會主義事業,講述的史實要有依據或明確的出處,不可以想當然,更不應該憑空臆造。
只有這樣的立論才有價值。
2.立論的前衛性
立論的前衛性就是超前意識。
立論要新,就是要寫沒有人寫過或很少有人寫過的題材。
這就要求學生對近幾年的學術動態應該有大致的了解,以免撞車,還有人雲亦雲之嫌。
3.立論的指導性
立論的指導性又稱立論的實用性。論文出來是給別人看的,作品要能給讀者以啟迪,
對讀者有所幫助、有所鼓舞、有所收獲。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這就是論文的價值。如果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去歌頌義和團運動的盲目排外,或者為反
面人物歌功頌德,這類文章即使寫得再好,也是不可取的。
二、命題論文的中心論點決定以後,給論文定一個新穎、明確、有吸引力的題目,用
來表達文章主題是十分重要的。從某種意義上說,論文的命題比論文寫作更難。
1.題目要新
在重視科學性的前提下,論文命題要新,要有創意,切忌平淡無奇,要力爭做到語不驚人死不休。
2.題目要奇
命題要奇,不是指搞文字游戲或故弄玄虛,而是要用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的態度為
自己的論文命題,以達到文章能引人入勝的效果。
3.題目要小
歷史論文題,宜小不宜大。特別是剛剛學習寫作的中學生更是不要選大題目,選大題
目的結果不是大而空,就是大而亂。想把文章寫得面面俱到,卻往往因為自身能力和水平限制會一面都不到。
三、布局
1.開頭、結尾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論文開頭十分重要,第一段應該力求開門見山,直接接觸
主題,明確地提出自己的觀點,贊成什麼,反對什麼。最好還要有點懸念,引起讀者的
注意和追求。結尾要提綱挈領,發人深思,餘味無窮。所以有些有經驗的作者在論文的
開頭和結尾上是很下功夫的。
2.編寫提綱
論文寫作提綱是文章的設計方案。首先提出論點(包括總論點和分論點),然後提出
論據。論據包括歷史史實、名人名家論述。最後是明確的結論。至於有幾個分論點,引
用哪些論據,先寫什麼,後寫什麼,一般視作者自身習慣而定。如果有必要,或文章篇
幅較長,也可以加上小標題,以求取得一目瞭然的效果。
四、定稿
歷史小論文的寫作,包括起草、修改、定稿三個步驟。
起草就是寫初稿,要深思熟慮,一氣呵成。修改時,要對史料、觀點、語言一一檢查,
以提高文章的質量。還可以徵求老師和同學的意見,對文章加以補充,最後定稿。

H. 國學觀念變化的歷史論述題怎麼寫

你這個問題不太明確,因為沒有問題,要我看,你是不是在考研?這類問題很復雜,不是在這打幾個字能說清的。

閱讀全文

與歷史觀點論述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