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怎麼提高對歷史的興趣

怎麼提高對歷史的興趣

發布時間:2021-02-05 02:06:40

① 請問如何提高對歷史的興趣 如何學好歷史

我初中歷史都是90多分吧(100分總分),希望我的建議對你有幫助。
1.多背。作為文科,背誦是必然的,但背誦也是有講究的,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用心去背,不要機械的背,同時還以為這樣自然就會記住了。怎樣做呢?我想再你背的時候要有一種飢渴感,渴望腦子里記下這些東西,渴望獲取知識。依我看,心裡記是是目的,而讀出聲則是自然的流露。我背東西是感覺不到自己的聲音的。
2.重視做題的重要性。做題不僅僅是做題,更是學習。初中歷史題幾乎都是可以自己獨立完成的,書上都能夠找到答案。你們現在一定有許多的模擬試卷,記住,一定要親自做完,對自己背熟的,可以做了就不要管了,但如果想到與之相關的知識點還不會,就需要翻開課本,再背下來;特別對於不會做的,一定要重點對待,首先是翻書找到答案,然後把這個知識點當時就背下來,最後再把答案寫上,特別注意不能因為簡答題長同時自認為已經背下來了就懶得寫,做這些簡答題時可以在寫的過程中邊寫心裡邊背,讓自己記得更牢靠。這一條我自認為最值得「炫耀」的經驗了。
3.其他方法。如:平時對歷史知識的記憶按時間的先後順序,形成知識網路;背誦時准備筆和紙,邊背邊寫;對問答題答案,背誦時可以將其分為幾點(有的書上已經分好了),分析每一點是從哪個角度表述的。背誦時有的地方需要一字不漏,那些表述說明性內容則不需要這樣。對於你提到的對時間的記憶,這沒有特別的方法,就按我上面說的去做吧。
然而,最重要的是你要刻苦認真,學知識沒有絕對的捷徑可走的!

② 如何培養對歷史學科的興趣

歷史是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紀錄,詮釋和研究。它內容豐富,涉及社會各個領域: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是一門包羅萬象的人文學科。
一. 一、認識歷史科的作用,喚起學生學習興趣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這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皇帝李世民說的一句話,英國著名的政治家,作家培根也曾說:「讀史使人明智。」由此可見,學生學習歷史有很大的作用。從人類的歷史中,可以認識祖先的歷史,知曉民族的興衰,了解古今中外曾經發生的事件,吸取古代的經驗教訓,增長見識,認識社會,提高預見未來的悟性,陶冶一個人的情趣,提高一個人的素質修養,培養對自然、生命、祖國、和人類的責任感,使學生繼承和弘揚人類文明的優秀傳統,吸取歷史智慧,認同民族文化,具備開放的世界意識,養成積極向上和不斷進取的人生態度,讓學生真正學會做事,學會做人,為將來適應社會,解決社會問題奠定基礎。因此一定要使原來存在於學生頭腦中的歷史無用論思想徹底去掉,使他們自覺培養起對歷史的興趣。
二. 二、培養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方法
1. 1、 利用提問方法引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歷史課程提問會對學生的大腦皮層產生刺激,一旦所提出的問題富有啟發性,就會引起學生鑽研教材,探討問題的興趣。比如在講「淝水之戰」前,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出「投鞭斷流」,「草木諧兵」,「風聲鶴唳」三個成語,然後提問:「同學們,這三個成語出自什麼歷史事件?其具體內容如何?」當教師提出這些問題後,往往會使學生的注意力處於一種高度集中的狀態,有的學生在相互討論,有的學生在獨立思考,使課堂教學秩序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朝著解決問題的目標前進。當學生正確地回答了提問後,會產生一種獲得新知識的振奮和解決問題的愉快,從而激發學生繼續學習歷史的興趣。
2. 2、 利用對比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對比法就是用某些有共同聯系的史實來進行比較異同的方法。在歷史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運用對比法,能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學得扎實,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有效地提高學習的效率。比如上《武士領導的社會變革》這節課時,講到日本明治維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一下中國歷史關於戊戌變法,然後比較日本的明治維新為什麼會取的成功,而中國的戊戌變法為什麼會失敗?他們兩者有什麼不同?通過這種比較,學生加深了對日本歷史的認識,鞏固了已有的舊知識,也就提高了學習歷史的興趣。
3. 3、 利用分析方法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對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各個方面進行具體的分析,使學生形成對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總體認識。例如,在講秦末農民戰爭的歷史意義,首先就需要對戰爭過程進行具體分析:第一個提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口號,號召人民為爭取生存而斗爭;第一次「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把斗爭鋒芒直指秦朝統治者;起義軍隊伍由開始的900人,發展到幾十萬人;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政權——「張楚」政權;第一次推翻了封建王朝。然後得出「秦末農民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陳勝、吳廣的革命首創精神,在中國歷史上閃耀著永不磨滅的光輝」。 通過這種分析,使教材有限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建立整體完整的知識結構,揭示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幫助學生重構歷史,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4. 4、 利用音像資料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音像資料包括錄音帶,照片,錄像帶,光碟等等。在歷史教學中,有些內容可以重新利用音像手段,再現歷史現象產生的時間,地點,歷史背景及其過程,給學生以充分的感性認識。比如在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節的「開國大典」時,教師可以先簡單介紹一下開國大典的盛況,然後播放開國大典的音像資料:毛澤東和朱德兩位偉人一前一後,沿著天安門城樓西側的古磚梯道,最先登上了天安門城樓,當林伯渠宣布開會後,在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樂曲聲中,毛澤東庄嚴宣布:「同胞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這個洪亮的聲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國,震撼了全世界,開創了中國各民族人民的新世紀。通過這些音像資料,再現了偉人的音容笑貌,這是最生動,最傳神,最真實的歷史,最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歷史事實的記憶。
5.5、 利用歷史故事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學生普遍認為歷史課是枯燥無趣的,不願意學習的課,學習起來就成為一些歷史事件的簡單機械的背誦,這樣就大大禁錮了歷史教學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如果在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適當穿插一些歷史故事,歷史知識就會變得真實而生動,從而使歷史課變得趣味盎然。例如在上《藍色的地中海文明》這節課時,可以補充羅馬建城的傳說——「母狼乳嬰的故事」。 傳說古希臘特洛伊戰爭中的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稱陷落後,來到了義大利中部一個叫作「拉丁」的地方居住下來。埃涅阿斯的後人在這里建了一座城市,並成為了這里的國王。當王位傳到努米托爾時發生了內訌,他的弟弟阿穆留斯篡奪了王位。為絕後患,阿穆留斯下令殺死了努米托爾的兒子,並強迫他的女兒西爾維婭去當祭司。依據規定,祭司是不能結婚的。西爾維婭違背了他的約束,與戰神瑪爾斯相愛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兒子。阿穆留斯得知此事,下令把這對雙胞胎投入台伯河溺死。兄弟倆被沖上了岸,被一隻母狼用奶水養活。此後,這對雙胞胎兄弟被路過的牧羊人收養,分別被取名為「羅慕路」和「勒莫」。兄弟倆長大後,重新奪回了王位,並在當初他們被遺棄的台伯河邊建了一座新城。但是兄弟二人在用誰的名字命名這座城市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吵,最後羅慕路殺死弟弟,並按照自己的意願舉行了城市奠基儀式:羅慕路把一對公牛和母牛套在犁上,趕著他們繞著帕拉丁山犁出了一道深溝,到預定開設城門的地方,羅慕路把犁頭抬起,城市的輪廓就這樣確定下來了。羅慕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座城市為「羅馬」,羅馬由此立國。通過這種歷史故事的補充,可以營造「寓教於樂」的氛圍,讓學生在主動探索和充滿興趣的學習中獲得知識。
以上這些培養學習歷史興趣的方法,是我在多年歷史教學中的體會。然而教無定法,今後我將在這方面多做探索,更好的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更有效的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③ 怎麼培養對歷史的興趣

我是女生,所以喜歡YY啦 因為我每次都是想學好歷史搞穿越啊,寫小說啊什麼的 所以特回有興趣 特別是一看到帝王將答相什麼的就在腦海里YY他們是帥哥,YY他們肯定有暗昧什麼的 所以學起來時特激動。主要是因為我想像力較好吧 記得有一次學魯迅。我還硬是把他跟藤野先生兩個YY,說他們有JQ= = 每當看到希特勒西施等等著名人物就開始YY= = 所以我根本就不用死記硬背,就YY在了腦海里

④ 怎樣才能培養對歷史的興趣

如果不是記憶力方面的問題,那就是要培養興趣。 本人對歷史很有興趣,回那是因為歷史事件中包含著答許多道理,而這些道理在現在生活中往往是很有用的。如果有認真體會,你會發現許多事件是有規律的,相似的,甚至是重復的。有時這些規律可以在現代現實生活中得到應證,這就是有些智者可以上知500年下知500年的原因。有了這一層誘惑我自然對歷史產生興趣,因為可以幫助我對一些事件的發展有比較清晰的預感。 產生興趣後對於歷史學習,只要記憶力沒問題那都不是什麼難事。

⑤ 如何培養學習歷史的興趣

歷史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科,蘊涵了豐富的知識內涵。我非常喜歡學習歷史,它讓我知道了從古至今很多很多的事情,有時候當大家談論有關歷史的話題時,我感覺自己無所不知,同學們的問題都難不到我。你要問我為什麼這么喜歡歷史,答案只有一個:我對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那麼興趣從何而來呢?
一、歷史故事激發濃厚興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時間最長最重要的老師。在我剛進入懵懂時代,聽到最多的是父母講述的歷史故事,什麼「孟母三遷」、「精忠報國」、「緹縈救父」、「桃園三結義」、「空城計」、「草船借箭」等等。這些歷史故事不僅教會我許多做人的道理,也引發了我對歷史的極大興趣。
二、課外書籍開闊視野。上學後我就養成了閱讀歷史書籍的習慣,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與課文有關的課外書籍,這不僅可以擴充知識面,而且所學的知識更不會忘記,同時還增強了我的學習興趣。在學習春秋戰國的爭霸與紛爭時,充分利用了當地文化的優勢。齊國古都臨淄歷史久遠,名人名勝燦若繁星,特別是以古人名字和典故命名的道路,如:桓公路、晏嬰路、太公路、管仲路、聞韶路、稷下路等等。另外還有一些名勝古跡:管仲博物館、太公湖、封神宮、殉馬坑、戰車博物館等。此外還有很多的歷史成語、歷史典故及歷史故事,什麼管鮑之交、圍魏救趙、破釜沉舟、卧薪嘗膽等。這樣既記住了知識點,還擴大了知識面。從此之後,每學一篇課文,我都聯系當地歷史,和同學一起找與本課有關的歷史成語、典故、故事,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擴大知識面。
三、旅遊能夠陶冶情操。大家知道歷史課本上的知識是平面的,記憶也是容易淡忘的。如果有條件我們去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感受一下,就會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如果我們說到紅軍長征,會想起那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但如果真的去四川看大渡河,去貴州看遵義,去革命聖地延安去參觀毛主席曾住過的窯洞,感同身受,會更加激發我們學習這段歷史的興趣。
四、游戲蘊涵極大魅力。現在是信息化的社會,許多孩子喜歡甚至迷戀游戲,把孩子和游戲隔絕已經成為不可能,我們的家長有的談游戲色變,其實大可不必,當然我們玩游戲時不要沉迷其中,要善於在游戲中學習相關的知識。有許多游戲包含大量的歷史知識和信息,如《三國》、《大話西遊》等。我們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了解了有關東漢末年的歷史背景,了解了曹操的雄才大略,了解了諸葛孔明的智慧和才能,了解到歷史潮流的不可阻擋。這個過程是我們動快樂學習的過程,因為游戲深深吸引了我們,濃厚的興趣會讓人留連忘返。
五、交流溝通帶來樂趣。人們之間需要溝通,我們學生也不例外。在溝通的過程中,如果你有深厚的歷史功底,歷史典故、成語信手拈來,就可以使彼此的溝通輕松自然,給對方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比如我們說到一個人怎麼樣願意做某事,就可以用「周瑜打黃蓋」這樣的典故,說一件事,條件基本到位就可以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些典故都會大大改善溝通的效果,從而督促我們學習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
六、歷史地圖啟迪探索。一幅幅歷史地圖,就是一條條歷史長河,它蘊涵了深厚的歷史文化。看到那些山川、河流,我就想探究它們的歷史變遷;看到一個一個的地名,我就想了解它們古今的變化;如:西漢的都城長安指今天陝西西安;東漢的東京是洛陽,北宋的東京就是今天的開封等等。這些都讓我有了濃厚的興趣。
七、歌謠口訣開啟記憶。歷史這門學科的主要特點是:大的歷史事件、重要的歷史人物、地點、時間、意義等比較多,學生容易混淆,難記、易忘,而發生的事件距離現實生活又很遙遠,學習起來確實存在很大的難度,而一些歷史口訣或者歌謠卻能幫助我們簡化記憶。如: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一八五六年,英法起禍端。美俄為幫凶,二次鴉片戰。沙俄割領土,東北和西北,一百五十萬。廣西太平軍,領袖洪秀全。南京建都城,改名為天京。反清抗洋兵,慈溪斃華爾,千古美名揚。這樣的方法有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應該多向老師、同學請教類似的歷史口訣或者歌謠,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自己的歷史學習成績,
總之,歷史的學習是一個綜合工程,需要我們的勤奮,需要我們的智慧,讓我們珍惜學習歷史的機會,努力吸收沉澱歷史營養,站在歷史的肩膀上開拓美好未來。

⑥ 如何才能對歷史感興趣

哇。你這題算是問對人了。
歷史很有趣啊,特別是那些歷史故事,既有趣,又有智慧。
你就版將上歷史課當成權聽故事,不用做什麼爛筆記,當然一節課,總有一兩個要點,你就記下來咯。至於什麼是要點,你就聽聽老師有沒有重復的說一句話,或者一個詞,反復強調的那句話就是要點了。或者老師很強調的叫你們記,你才記。(要是太多字,千萬別寫了,這個根本就沒用)其它的就不要記啦,上課托著腦袋聽著歷史老師在上面講故事,不亦樂乎啊。

平時,作練習,大題要看,答案也要看,但不要抄啦,輕松學歷史。

註:平時老師的作業,可以不用寫,什麼練習冊的題也不用作,你一有空,就看歷史書,大字小字都要看。

要學習方法我這有。寫出來太多,就不說了。

⑦ 怎麼提高對歷史的興趣

太簡單了。
多聽袁SIR講課視頻。
打人從樹下來那年一直講到美國大選,天南地北,海東漠西。
在我們這的圖書大廈里放的視頻圍觀暴滿的永遠都是袁SIR的作品,比電視台虛假收視率真實的多。

⑧ 怎樣提高對歷史的興趣

興趣產生於需要,如果這門學科對你有用,那就努力找到學習它的樂趣專,從而培養起對這門功課的興屬趣。找到興趣了,你的學習就成功了。
歷史可以讓人變得深刻和智慧,坐在教室里就可以看到幾千年的戰火風雲,興替衰亡,領略各個朝代的文明風騷,學習為人處世、接人待物、成就大業的經驗教訓,何樂而不為呢?

⑨ 怎麼提高我們學習歷史的興趣

以下文章供你參考:

淺談歷史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
——歷史教學的生命-"生動性
周小玲

波瀾壯闊的歷史場面、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撲朔迷離的歷史事件、璀璨奪目的歷史文化……這一切構成了絢麗多彩的歷史畫卷。是的,歷史蘊涵著豐富的內容和人類的智慧,歷史是生動的。
然而,歷史課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之低,讓人震驚。教育部1997年對北京2107位學生的調查顯示:在學生對最不願意學的課選擇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序中,歷史課居前3位;在學生對15門課程喜歡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中,歷史課居第2位;在被學生視為「枯燥、沒意思的課」的排序中,歷史課居第5位。歷史課出現了危機!其中原因或許有多種,但歷史課缺乏應有的生動性無疑是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歷史課沒有了生動性,也就使學生失去了對歷史課的興趣,就更談不上培育學生的人格、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生動性是歷史教學的生命。本文就歷史課的生動性作一探索,以就教於方家。

歷史教學的生動性,就是要讓學生獲得真切的歷史感,即在頭腦中再現歷史畫面,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引起學生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的關注和思考。從心理學視角看,歷史課的生動有三種:形象性生動、思維性生動、好奇性生動。
1.形象性生動。歷史是形象的,歷史形象在歷史活動發生之初是可以直接感知的,到了後世,時過境遷,物毀人亡,原先的歷史形象在時空中消失了,只留下一些文字記錄和遺跡遺物。歷史教師應運用獨特新穎的形象創造能力和達意傳神的形象描述能力再現歷史形象。生動逼真、淋漓盡致的歷史形象具有極強的感染力,不僅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也能給學生以審美情趣,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歷史教師再現歷史形象一般可通過下列三種方式:
(1)感染性的語言。歷史是一門描述性學科,要生動地再現已逝的歷史,離不開教師的描述,而教師描述的生動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語言的感染力。它體現在語言的優美性上,如在蒙古族的興起時,教師可投影《蒙古包》,配之以悠揚、舒展的蒙古族音樂,然後作這樣的描述,「我國北方的大漠南北地區,自遠古以來一直是游牧民族活動的歷史舞台,他們興衰嬗替,相繼稱雄,在茫茫草原上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話劇。公元13世紀,又有一個虎虎生威的古老民族崛起於漠北地區,它是誰?就是過著游牧和狩獵生活的蒙古族……」這樣的描述能緊扣學生的心,將學生引入歷史情境之中。再如在講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時,教師可指出:「中國革命高潮快要到來」了,「快要」是什麼意思?它是站在海岸遙望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嬰兒。感染力除了語言的優美性外,還可以是語言的幽默性、哲理性等。
(2)合理性的補充。中學歷史教材囿於篇幅,歷史人物的出現往往是「閃現式」的,這使歷史人物形象干癟。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作合理的補充,不僅能使人物形象豐滿,而且也能增添歷史教學的生動性。中學歷史教材講到林彪時,提到戰爭年代他受過傷,因此,建國後一直在家養病,廬山會議後,接任國防部長的職務。學生很想知道林彪是怎麼受傷的?教師可作適當補充:平型關大捷後,林彪發了「洋財」,得到了戰利品──一件黃呢子軍大衣和一匹豐神健骨的駿馬「千里雪」。1938年3月,林彪率部到達呂梁山和太岳山脈,開辟了晉西南抗日根據地,與閻錫山的部隊為鄰,國共雙方協同抵禦日軍的掃盪。3月2日清晨,突然降了一場大霧。林彪不聽警衛員的勸說,獨自一人到住地村外去遛馬,不知不覺進入了閻錫山部隊的防區。由於閻錫山部正和日本人打仗,在防區邊緣布置了警戒線,放了流動哨。防區外的蹄聲和馬嘶引起了士兵的注意,帶隊的一個班長從濃霧中看見一個軍官模樣的人身穿黃呢大衣,騎著一匹洋馬飛馳而來,認定是日軍軍官無疑,下令開槍。林彪和馬倒在地上。子彈從他的前胸打入,洞穿右肺葉。等大驚失色的閻軍士兵認出林彪時,他已經由於失血過多而昏死過去。聞訊趕來的警衛員趕緊把林彪抬回一一五師進行急救,由於戰時醫療條件太差,開刀取彈頭的危險性很大,沒人敢動這個手術。雖然細想起來十分窩囊,但林彪這次卻表現了一名儒將所顯露出來的寬宏大量和坦盪之心,他沒有同意閻錫山提出的槍斃肇事者的意見,寬恕了闖禍的班長和士兵。這樣的描述,能讓學生產生歷史的真切感。
(3)曲折性的情節。有時歷史教師通過曲折的情節描述能增添歷史課的生動性。如講述拿破崙戰爭時,教師可作這樣的描述:……拿破崙在軍事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勝利,1810年拿破崙帝國的疆域達到了頂點,然而其戰爭的性質也由革命性為主變為侵略性為主。1812年,拿破崙帶領六十多萬大軍,遠侵俄國,俄軍卻不顧一切地後退,不給拿破崙以圍殲的機會。9月14日,拿破崙的軍隊進入莫斯科,但那幾乎是一座空城。拿破崙只得撤軍,撤退中遭到俄軍的襲擊,法軍凍死、餓死和被殺死的不計其數。遠侵莫斯科使拿破崙損失慘重,回國時只剩下二萬多人。但拿破崙畢竟不愧是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絲毫沒有灰心之意,一回到巴黎就立即組織新的大軍,因為他預料到比以前更大規模的反法聯盟的武裝力量將向法國撲來。1813年,拿破崙與第六次反法同盟的武裝在萊比錫交戰,1814年,他被囚禁在地中海的厄爾巴島上。拿破崙一生打了那麼多仗,把大部分精力消耗在戰場上,厄爾巴島,按理是他最理想的隱居地,是一個失敗者最好的歸宿。但這不符合他的性格。研究拿破崙的專家認為拿破崙有三次不合常理的行動:一次是1799年在埃及「棄軍而逃」;一次是1812年兵敗莫斯科後隻身回巴黎;第三次就是被囚禁在厄爾巴島後出現的歷史上罕見的奇跡──他逃離小島,渡過大海,在法國南部海岸登陸,不費一槍一彈而贏得了整個法蘭西,再次成為皇帝,演出了驚心動魄、威武雄壯的一幕。俄、英、奧、普等歐洲強國在維也納爭吵不休時,聽到拿破崙逃出來的消息,十分震驚,急忙組織第七次反法聯軍對付法國。1815年,拿破崙兵敗滑鐵盧,後被囚禁在聖赫勒拿島。
2.思維性生動。思維是美麗的花朵。歷史教師可以藉助思維這一美麗的花朵,即通過一系列富有啟發性的設問,緊扣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本來平談或抽象的事物生動形象起來。
(1)環環緊扣式。即通過一環緊扣一環的設問,調動學生的思維,使歷史教學生動起來。如資本主義萌芽這一概念新、知識多、教學難度大,教學中教師可採用將教材知識內容倒敘的方式,從標題講起,先突破「資本主義萌芽」這個難點,然後用逆向思維的方法,進行層層遞進的設問:①資本主義萌芽的標志是什麼?何時何地最早出現?怎樣能判斷機房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的性質?②資本主義萌芽為什麼首先出現在江南一些地方?明朝中後期商品經濟發展情況如何?③商品經濟發展和什麼有關?明朝時農業和手工業的情況又是如何?④明朝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原因是什麼?引導學生分析。總結時,教師再將思維順序倒過來。
(2)中心開花式。在學生對歷史事件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發散性思考,允許學生適當討論,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如講到抗美援朝的意義時,有些教師可能習慣於讓學生讀下一教材中的一段話。教材的表述是針對中國而言的,但是,教師如果能略作改變,從較為廣闊的視野進行設問:朝鮮戰爭對國際格局產生了什麼影響?然後啟發學生從對朝、日、美、蘇、中等角度思考,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可能會回答:給美國在戰後的全球稱霸政策當頭一棒;蘇聯既避免了與美國的直接沖突,又兵不血刃地鞏固了遠東戰線;推動了日本經濟迅速發展;加劇了朝鮮南北雙方的對立;導致了中美之間20餘年的敵對;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等等。)
3.好奇性生動。好奇是人們對新奇事物積極探求的一種心理狀態,它往往會成為一個人獲得知識、掌握真理的內在動力。中學生對歷史的好奇心特別強,他們對新鮮的歷史知識總希望探個究竟,歷史教師要善於利用學生這種心態,在平鋪的歷史敘述中,給學生一點意外的刺激,從而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1)留下懸念。懸念就是給人們心理上造成一種強烈的想像和掛念。它具有很大的誘惑力,餘音不絕,耐人尋味。歷史教師要善於製造懸念,讓學生睜大好奇的眼晴,而好奇可能孕育著天才的發現。據說,一位年輕的英國科學家之所以證明了直角三角形中兩直角邊的n次方之和不等於斜邊的n次方(n不等於2),就因為教師在講勾股定理時說了一句話:三百年前一位科學家提出只有勾股定理是成立的,其他情況(3次方、4次方以至n次方)都不成立,但這位數學家沒來得及公開自己的證明即死了,遂成為一個數學之謎。歷史上有許多歷史之謎,如北京人化石下落之謎、武則天無字碑之謎、敦刻爾克之謎等。歷史教師如能適時地讓學生了解這些歷史之謎,不僅能增加教學的生動性,而且或許無意中造就了未來的歷史學家。
(2)引入爭鳴。對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教師可通過引入爭鳴來加強教學的生動性。如在講完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後,教師可對學生說,史學界關於「門戶開放」政策的評價有三種:一是「侵略說」,向榮認為,「門戶開放」政策的核心內容是重申「最惠國」原則,要求列強向美國開放各自在華的勢力范圍,實行貿易「機會均等」,以便美國憑借自己的工業優勢,實現獨霸中國的第一步──壟斷中國市場,是一項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二是「抑制或延緩侵略說」,汪熙認為,「門戶開放」政策在客觀上對抑制或延緩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也起過一定作用。三是「制衡說」,羅榮渠認為,「門戶開放」政策,盡管是根據美國的利益提出來的,「但並不能以此簡單地否定它在中國的國際政治中起過某些微妙的歷史作用。」盡管這種作用並非是政策制定者的初衷,但「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使歐洲和日本爭奪中國的斗爭復雜化,形成多角對峙,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對某些國家,如沙俄和日本瓜分中國的勢力起了制衡作用」。
(3)聯系熱點。運用熱點造成的興奮點,引起學生的關注和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的生動性。如利用學生迫切需要了解中東問題的心理,從新聞中的巴以沖突或伊拉克戰爭引入歷史上以色列建國及巴以沖突、中東戰爭等歷史。

歷史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社會生活和民風習俗等。因此,歷史教學的生動性意味著歷史教師要將上述(如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內容讓學生生動地感知,形成歷史表象,並獲得豐富的歷史體驗。
以下從政治史、經濟史兩個個方面加以說明。
1.政治史。政治是階級、政黨、社會團體和個人在國內及國際關系方面的活動。中學歷史教材中的政治史內容很多,如何讓政治史生動起來?下面略作論述:
(1)政治角逐。政治斗爭一般都有曲折的情節,教師可通過繪聲繪色的描述展現其生動性,也可以通過剪切影像資料,再現歷史過程。前者如玄武門之變,教師可就李世民先發制人、在玄武門設伏兵射殺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過程作生動的描述;後者如辛酉政變,教師可將關於慈禧的影視資料作適當編輯,配以說明性的畫外音,製作多媒體課件。
(2)典章制度。政治制度是較難講得生動的,一般而言,其內容製作成多媒體課件(圖示),邊演示邊講述,較形象生動,如講述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政治制度的影響或作用,可以史實進行印證。如講明朝特務機構的作用時可引用下列史實:錢宰被征編《孟子節文》,散朝回家,吟詩道:「四鼓冬冬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第二天上朝,朱元璋問他:你昨日的詩作得好。不過,我並沒有「嫌」遲啊,改作「憂」字如何?錢宰嚇得連忙磕頭請罪。說明明朝特務機構對官吏和人民的監視及明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加強。
2.經濟史。經濟史由於缺少情節性,一般比較枯燥。如何變枯燥為生動,這是歷史教學面臨的挑戰。筆者認為克服經濟史的枯燥感,教師在教學時可以作以下嘗試:
(1)原因問題化。經濟興衰的原因是較難講生動的,教師可運用探究法調動學生的思維。如向帝國主義過渡時美國經濟為何迅速發展?教師可讓學生自主探索,並可引導學生從政治環境、政策調整、市場、資本、勞動力、資源、科學技術等方面加以思考。因此,經濟原因的教學較多的是採用思維性生動。
(2)現象直觀化。經濟現象較多存在於經濟史教學中,如經濟發展的情況、經濟危機時的表現等等。如果說經濟原因要藉助於思維性生動,那麼,經濟現象則更多的是運用直觀性教學更為生動。如一戰後德國支付第一期賠款後經濟混亂、馬克貶值時,讓學生看「孩子玩馬克」的圖,不用教師解釋,學生就明白了一切。講道威斯計劃,可讓學生看「漫畫」《一戰後德、英、法和美國的經濟關系》。經濟危機的表現也可讓學生看有關圖片或影視資料。這些能對學生產生強力的視覺沖擊,留下深刻的印象。
(3)數字形象化。《馬關條約》賠款二億兩白銀(不含贖遼費),為了使數字形象化,教師可這樣處理:二億兩白銀,若每兩白銀約摺合37.8克(清朝銀兩為專用計銀單位,關平每兩白銀為37.797克),這些白銀有7560噸,如果用載重5噸的卡車裝載,需要用1512輛卡車。又如,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等不平等條約,共割去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形象化地講,約相當於3個法國,或10個山東省的面積。再如有些統計表格,可通過計算機轉換成柱形圖、曲線圖或餅形圖等,讓學生一目瞭然。
(4)線索圖示化。在經濟史歸類復習時,採用專題線索圖示化,能較形象生動地反映一些歷史事物的發展過程。如貨幣發展史商的貝幣、戰國時期各國不同的貨幣、秦朝的圓形方孔錢、漢武帝的五銖錢、新朝的大錢、唐朝的開元通寶、北宋的交子和白銀等串成一線,用圖片配文字直觀地展現出來。

總之,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應力求做到生動,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值得注意的是:生動性應以教材內容而定,並注意各種方法交替使用;由於受歷史教學時間制約,不可能事事都求生動,教學中應選擇典型人物或事件苦心經營、獨運匠心,一堂課能形成兩三個高潮就算成功了。生動性是歷史教學的生命,也是歷史教師永恆的追求。

⑩ 怎樣培養對歷史的興趣

近幾年來,歷史考題發生了很大變化:題量大,知識面涵蓋廣,知識點運用靈活性強,大多問題要求聯系時政熱點,史論結合。如果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採用「滿堂灌」、「填鴨式」等傳統教學模式,則只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甚至對歷史學科產生抵觸情緒,失去學習興趣。教師很難駕馭學生,改進教學方法,這將直接影響到學生成績的提高。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學好歷史,提高歷史學科成績,興趣是打開成功大門的一把鑰匙。結合近幾年來的教學觀察,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1.讓學生認識到歷史學科學習的重要性
「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歷史教學是向學生展現一幅幅生動形象的歷史畫卷,在這些歷史畫卷中有數以萬計的歷史故事、歷史人物及人類歷史長河中的無數優秀的成果、精華。如果教師能把精彩的歷史故事、活鮮的歷史人物引入課堂,就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歷史不僅是為了考試,也是為了增長知識,拓寬視野,提高自身的歷史素養。學習歷史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價值觀和愛國主義精神,塑造學生人格,從而使枯燥無味的歷史課變得有血有肉、充滿魅力。
2.師生互動,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引領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照本宣科,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教師唱獨角戲,對牛彈琴,整個課堂氣氛既沉悶又壓抑,學生失去學習的生機和活力。現代教育課堂要求教師導,學生演,師生互動,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如在講《戰略大決戰》這一課時,我設置疑問,復習導入:蔣介石為什麼要發動內戰?人民解放軍運用什麼戰術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為什麼說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的開始?學生通過回憶,復習,解決以上問題。接下來我承上啟下地講授:隨著決戰時機成熟,解放軍進入戰略大決戰階段,然後由學生自主學習回答問題。第一步:先讓學生在書上做標記,A.東北——遼沈戰役——「關門打狗」——解放東北全境;B.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淮海戰役——「中間突破」——基本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廣大地區;C北平、天津、張家口等地——平津戰役——「瓮中捉鱉」——華北全境基本解放。然後小組討論;三大戰役為什麼選擇以東北為突破口,遼沈戰役為什麼要先打錦州,陳毅的話說明了什麼?為什麼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最後採用同桌一小組—師生合作探究的形式解決,由我歸納三大戰役的歷史意義。整節課下來,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討論熱烈,甚至爭得面紅耳赤,學生那種活潑的天性、好奇的心理、大膽的質疑都得到了發展,教學效果顯著。
3.採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圖文結合,生情並茂,如臨其境,它以鮮明逼真的動態畫面、情感豐富的音響效果刺激學生的視聽,使學生眼見其人,耳聞其聲,從而激發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如在講授《明清反侵略斗爭》這一課時,把「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台灣」、「雅克薩之戰」的故事情節通過影視資料展現出來,讓學生看到了一個個活生生的抗擊外來侵略的民族英雄,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感,使學生對侵略者無比憎恨。又如在講授《新航路的開辟》時充分利用地圖,並設計成動畫,在屏幕上展現了三條不同顏色的航海路線,這樣學生在顏色的變化中、地圖的運動中輕松地掌握了這三位航海家遠航的起止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巧用故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歷史科目涉及不同歷史人物,不同歷史事件。在歷史課教學中,採用師生互講故事法可以使學生對歷史課充滿興趣,從而加深學生記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講《國家產生和社會變革》這一課時,我就講了「退避三舍」、「問鼎中原」的故事,使學生明白了晉文公和楚庄公為什麼會先後成為春秋五鼎中的中原霸主;在講述商鞅變法時為了取信於民,在城門「懸目賞金」和「處罰太子師傅」的故事,從而增強對商鞅變法對秦國的影響的認識。有時讓學生講析自己熟悉、喜歡的歷史人物,如在講到《明清時期文化》時讓學生自己講述喜歡《三國演義》中哪一人物、《水滸傳》中的好漢,描繪一下《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的性格,如何看待《紅樓夢》中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故事,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信,長久保持學習興趣
信心的力量是驚人的,充滿自信的人,永遠擊不倒,他們是人生的勝利者,自信可以克服困難。因此,在平時的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經常使用一些肯定性的、激勵性的語言贊美學生,使其形成並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莎士比亞說:「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陽光,沒有陽關,我們就不能生活。」由此可見,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在與學生交往中,適當贊美學生,會產生一種和諧、溫暖和美好的感情,而且以激勵代替批評,以贊美激發學生潛在的動力,自覺地克服缺點,彌補不足,這比責怪、埋怨有效得多。
總之,在歷史教學課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師生產生情感共鳴,融為一體。

閱讀全文

與怎麼提高對歷史的興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