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冉子的歷史淵源是什麼

冉子的歷史淵源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2-05 01:04:48

㈠ 冉姓氏的來源

來源 冉姓來源有五:1、出自姬姓。據《姓氏考略》、《姓氏尋源》等所載,周文王第十子季載,封於冉(一作聃,故城在今湖北荊口縣那口城),春秋時滅於鄭,子孫以國為氏,或說聃去耳為冉。2、據《元和姓纂》所載,相傳高辛氏(即帝嚳)之後有冉姓。3、據《元和姓纂》所載,春秋時楚大夫叔山冉之後,以名為氏。4、據《漢書·顏師古注》所載,唐時四川夔州(今重慶奉節)、開州(今重慶開縣)土著多此姓,皆冉 種(冉 為漢時西夷所建古國,其後或以冉為姓)。5、出自他族。漢時西夷冉 族,居於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一帶,其族人以族名為姓;今鄂川湘交界地域之土家有此姓。 歷史 得姓始祖 冉季載。名載,字季。西周王族,周文王第十子,武王同母弟,最少。武王克商滅紂後,大封諸侯,將其少弟封於冉。因季載有善行,成王時被舉為司空,主管軍事,成為周王室的重臣,他輔佐成王,廣有令名,是周初著名的王室領導。他的後代,以其封國為氏,稱冉姓,並尊冉季載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古冉國所在地有眾多版本,有說在今湖北荊口,有說在今湖北荊門,也有河南平輿、河南開封、四川茂縣之說。雖眾說紛紜,但我們通過冉姓在周初得姓之後的當時史料判斷,整個冉姓家族卻主要是活動於現在的山東境內。在春秋時代,至聖先師孔子的眾多弟子中,就有五名冉姓弟子,並稱聖門五賢。他們是:冉求、冉孺、冉雍、冉耕、冉季,個個出類拔萃,千古流芳,而且他們五人統統都是魯國人,是故後世冉姓郡望有東魯之說。歷秦漢以降,冉姓人逐漸由山東播遷於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等北方大地,並有一支山東冉氏家族播遷到湖南的漵浦等地繁衍,後昌盛為當地大族,古代此地屬武陵郡,故後世冉姓有以武陵為其郡望堂號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繁衍於今河北臨漳的冉姓也呈現出族大人眾的興旺局面,昌盛為冉姓魏郡郡望。其中在十六國時期建立過魏國的冉閔便是此一郡望之傑出代表。另據《華陽國志校注》所載,夔州、開州西南夷首領多冉姓。唐宋之際,還有夔州雲安(今重慶雲陽)人冉實、冉祖雍父子以及巴東(今重慶奉節)人冉安昌見諸史冊。唐末五代時,有重慶之冉姓播遷貴州。宋末元初,北方冉姓已播遷於今安徽、江蘇、江西、湖北、湖南等長江中下游省份。明初,山西冉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湖南、湖北、陝西、河南、山東、河北、安徽等地。明末滿清軍隊屠川,造成川地人口銳減,以後的湖廣填四川,有湖北、湖南之地的冉姓遷於今四川、重慶。清康乾年間以後,有河北、河南、山東之冉姓闖關東進入東北。 如今,冉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四川、重慶兩地多此姓,約佔全國漢族冉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九,另貴州、河北亦多此姓,上述四地之冉姓約佔全國漢族冉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九。 [編輯本段]郡望堂號 冉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東魯郡,泛指今山東濟南、泰安、兗州等地;2、武陵郡,漢代置郡,治所在義陵(故城在今湖南漵浦南),轄境相當今湖北長陽、五峰、鶴峰、來鳳等縣,湖南沅江流域以西,貴州東部及廣西三江,龍勝等地;3、魏郡,漢代置郡,治所在鄴縣(故城在今河北臨漳西南),轄境相當今河北武安以南,涉縣以東,山東冠縣以西,河南滑縣以北地區。 [編輯本段]堂號 堂號:「南面」、「武陵」、「迎聖」等。 宗族特徵 1、冉姓分出了沈姓,沈姓又分出葉姓。2、據《明清進士題名碑錄》所載,明清兩代冉姓進士共計十四名,其中四川、重慶兩地有六名,河北三名,貴州兩名,河南三人均為中牟人,這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當今冉姓分布之特徵。 名人精粹 冉求:字子有,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有治政之術,列政事科,曾為季氏宰。冉季:字子產,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以德行稱,後得惡疾而亡。冉雍:字仲弓,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出身貧寒,有德行。孔子以為可任諸侯治民之官,後曾為季氏宰。冉孺:一作冉儒,字子魯,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敏於學。勤於問。冉瞻:魏郡內黃(今屬河南)人,十六國時後趙大臣,石虎養子。有勇力,驍猛善戰,以功累遷為左積射將軍,封西華侯。冉閔:冉瞻子,十六國時冉魏建立者。幼果銳,善謀策,勇力絕人。穆帝永和五年,季龍死,他利用石氏內亂,奪取後趙政權,建立魏國,史稱冉魏。三年後,為前燕所敗,被俘而死。冉安昌:巴東(今重慶奉節)人,唐代大臣。隋末據巴東,高祖初歸唐,為招尉使,官至潭州都督。冉實:夔州雲安(今重慶雲陽)人,唐代官吏。弱冠登進士第,累遷並府參軍。中八科舉,授綿州司戶,轉揚府倉曹。又舉四科,除益州導江令。所任有能名,官至河州刺史。其子冉祖雍亦出身進士,官至刑部侍郎,後因倡飲省中,被賜死。冉琎、冉璞,播州(今貴州遵義)人,宋代名士。兄弟二人同俱文武才,辟召不起。余玠安撫四川,築招賢館以禮士,兄弟倆遂去進見,為畫築城釣魚山之策,後果賴之。冉通:四川萬縣(今重慶萬州區)人,明代官吏。洪武三十年二甲第三名進士,官兵科都給事中。面折廷諍,頗有直聲。好學問,讀書不輟。冉覲祖:河南中牟人,清代學者。康熙二年鄉試第一,康熙三十年三甲第十三名進士,授檢討。有《四書五經詳說》、《陽明疑案》、《正蒙補訓》等。冉文儔:四川通江人,清代白蓮教徒。嘉慶元年起事,聚眾數萬,為通江藍號元帥,轉戰川東、北。三年後,在一次突圍中陣亡。其侄冉天元繼為元帥,繼續反清,部眾盛時達十萬以上,攻殺清軍猛將朱射斗,與諸部首領大會南充,威震一時,後在江油被德楞泰所擒,遇害於成都。

㈡ 冉有為什麼被稱為冉子

在古代『子』是表示學識淵博之人的,冉有在那時已經是頂尖的了,稱為『冉版子』不為過,不是權所有的『子』都必須想孔子,孟子,老子,莊子那樣的大家的。孔子作為聖人,度量是非常大的,有一說一,對任何人都會給出公正的評價,從自己出發雖然討厭冉有,但決不會抹殺他的學術水平。

㈢ 冉姓的歷史淵源有誰知道


一、 姓氏起源來
1、 出自源高陽氏,是帝嚳之後,帝嚳為炎帝部落首領,其下由八個部落組成,其中有冉姓,世代姓冉。
2、 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後裔。文王第十子季載,武王封之於聃(今河南新鄭,一說為四川茂縣),稱聃季載,以有令名於天下而輔佐成王。其後世子孫以封邑名為姓,去耳旁為冉姓。
3、 出自楚國叔山氏。春秋時期,楚國有大夫叔山冉,其後代形成兩支,一支仍以祖姓為叔山氏,一支以祖字為姓,稱冉氏,形成冉姓一支。
4、按史冉本鳳姓,顓頊生稱,稱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吳回。重為高辛氏火政,是謂祝融以罪誅其弟,吳回復為火政。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曰樊,曰惠連,曰錢,曰來言,曰安季,曰季連。六人皆有後,各分為數姓。安季為曹姓,曹挾於邾,為邾附庸,其支食邑於冉,遂為冉氏。魯穆公改邾為鄒,遂為魯之鄒人。故山東渭河實發跡之所,陝西京兆乃住止之區,而黃之麻城孝感又其官寄遷寓之地耳。

㈣ 冉姓的由來

冉姓主要出自姬姓,羋姓,以及高辛氏,另有羌族改姓的一部分冉氏和土家族的冉氏。

1、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後裔。

文王第十子季載,武王封之於聃(今河南新鄭,一說為四川茂縣),稱聃季載,其後世子孫以封邑名為姓,去耳旁為冉姓。

2、源於羋姓。

羋姓來源有兩支。

其中一支出自,出自楚國叔山氏。春秋時期,楚國有大夫叔山冉,其後代形成兩支,一支仍以祖姓為叔山氏,一支以祖字為姓,稱冉氏,形成冉姓一支。

另一支出自戰國時期秦國太後羋八子之弟魏冉,魏冉亦稱秦穰侯,是秦國宣太後羋八子的異父弟弟。

在魏冉的後裔子孫中,有冉氏、魏氏、羋氏、陶氏等,以先祖名字或封邑名稱為姓氏的,都世代相傳至今。

3、傳自高辛氏(即帝嚳)。

《元和姓纂》記載,帝嚳當時是炎帝部落聯盟首領,由八個大部落組成了屬下聯盟,冉氏部落也是其中之一。冉氏部落族人世代為冉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4、源於羌族,來自漢朝西南方位的夷冉國。

據《漢書·顏師古注》所載,唐時四川夔州(今重慶奉節)、開州(今重慶開縣)土著多此姓,皆冉 種(冉 為漢時西夷所建古國,其後或以冉為姓)。

5、源於土家族。

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曾經推行過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土家族一部分人流改為漢姓冉氏,也有漢族人融入土家族時帶入冉姓,世代相傳至今,今鄂、川、湘交界地域的土家族中多有冉氏。

(4)冉子的歷史淵源是什麼擴展閱讀:

冉姓的名人有很多。

1、孔子的弟子。

孔子的弟子冉求,字子有,春秋時魯國陶(今山東定陶)人,有治政之術,列政事科,曾為季氏宰。孔子的弟子冉季,字子產,春秋時魯國陶(今山東定陶)人。孔子弟子冉孺,字子魯,唐贈紀伯,宋封臨沂侯。

2、十六國時後趙大臣冉瞻。魏郡內黃(今屬河南)人,石虎養子。有勇力,驍猛善戰,以功累遷為左積射將軍,封西華侯。

3、十六國時冉魏建立者冉閔。

冉閔幼果銳,善謀策,勇力絕人。穆帝永和五年,季龍死,他利用石氏內亂,奪取後趙政權,建立魏國,史稱冉魏,冉氏唯一皇帝。三年後,為前燕所敗,被俘而死。

4、清朝冉覲祖。

冉覲祖字永光,清朝時中牟人,康熙舉人,是清初著名作家,對理學有深刻研究。在主持嵩陽書院期間,講解他自己所作的《為學大指》以及《天理主敬圖》,學者雲集。後以進士授檢討,歸主請見書院,卒年82歲。著有《五經四書評說》、《詩文雜著》等20餘。

5、清朝冉楠

冉楠,字行雲,生卒年不詳。相傳唐朝貞觀年間人,是古代罕有的探險家,少年曾游歷阿拉伯,高麗等國,中年後,組織一百多人駕船沿印度洋環游諸國。

據說曾達到今天的模里西斯,馬達加斯加等地,曾著書《行雲西遊記》,後在日本海遭遇大風暴,無人知其所終。

6、清四川白蓮教義軍首領之冉天元。

冉天元通江縣人。綽號「掃地王」,嘉慶元年(1796年)隨其叔冉文儔在通江王家寨舉義,嘉慶四年,冉文儔犧牲,繼任元帥。嘉慶五年在江油被俘,死於成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冉姓

㈤ 冉氏家族的起源

一、姓氏源流
冉(Rǎn)姓源出有三:
1、出自高辛氏,是帝告之後,帝告為炎帝部落首領,其下由八個部落組成,其中有冉姓。世代姓冉。
2、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後裔,以邑名為氏。據《姓氏尋源》記載,文王第十子季戴,武王封之於[冉阝](Nuó 音挪,在今湖北省荊門縣一帶)邑,稱[冉阝]季戴,以有令名於天下而輔佐成王。其後世子孫以封邑名「冉阝」為姓,後去邑旁為冉姓。
3、出自楚國叔山氏,以父名為氏。據《元和姓纂》記載,春秋時期,楚國有大夫叔山冉,其後代形成兩支,一支仍以父姓為叔山氏,一支以父名為姓,稱冉氏,形成冉姓一支。
◆得姓始祖:季載。據《姓氏尋源》記載,周文王的兒子季載被封於[冉阝Nuó]邑,他的子孫後代以地名去邑旁為氏,稱為冉氏。而《元和姓纂》則記載說,冉氏是春秋時期楚國大夫叔山冉的後代。我國公認的冉氏家族的始祖,就是周文王的第十位王子冉季載。根據史書的記載,武王駕崩,年幼的成王繼位,輔政周公就把弟弟季載舉為司空,同心協力輔佐年幼的侄子,冉季載的賢名傳遍天下。冉氏於周朝初年得姓以後,主要活動於琅琊一帶,即現在的山東省境內。春秋時代就有許多姓冉的人出於魯國。望族居於武陵郡,就是現在的湖南省漵浦縣南。故季載是冉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缺)冉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冉姓出自姬姓。周文王姬昌的第十個兒子名叫季載,是個很有才乾的人。他的哥哥周武王打敗紂王,建立西周以後分封天下各路諸侯,將他封在[冉阝]邑(亦做冉,在今湖北省荊門縣一帶),稱為冉季載。冉季載的後代就以封地名[冉阝]去邑旁作為姓氏,稱為冉氏,世代相傳,是今天冉姓的最早起源。春秋時候楚國有個人叫叔山冉,在朝廷裡面做官,家族很昌盛,他的後代中有的以叔山為姓氏,有的以他的名冉字為姓氏,這是今天冉姓的又一起源。
三、歷史名人
冉 求:中國儒學者,即冉有,字子有,春秋時魯國人,是孔子的學生,少於孔子29歲,列孔門政事科。因為冉求做了季孫氏的家臣,幫助季孫氏發展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所以孔子對他極其不滿,稱為:「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賦。」又說「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聲稱冉求不再是他的學生,要他的學生「鳴鼓而攻之」。唐開元年間封「徐侯」,宋又封「彭城公」,後又改稱「徐公」。
冉 雍:中國儒學者,孔子弟子。字仲弓,春秋魯人,列於孔門德行科。父為賤人,但雍極有德行,孔子稱為「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孔子極稱雍曰:「雍也可使南面。」唐開元年間封「薛侯」,宋隔又封「下邳公」,後又改稱「薛公」。
冉 耕:字伯牛。春秋莫魯國人,孔子弟子。唐開元年間封「鄆侯」,宋追封為「東平公」,後又改稱「鄆公」。
冉 孺:孔子弟子。姓冉,名孺,字子魯,春秋末魯國人。少孔子50歲。唐開元年間封「紀伯」,宋又封「臨沂侯」。
冉 季:孔子弟子。姓冉,名季,字子產,春秋末魯國人。唐開元年間封「東平伯」,宋又封「諸城侯」。
冉 閔:字永曾,東晉十六國晉朝將軍,魏國(公元350-352年)的建立者。他父親冉瞻就是當時有名的將軍,勇猛善戰,沖鋒在前。冉閔除繼承父親勇猛的武藝外,還善用計策,智勇雙全,曾任北中郎將游擊將軍。季龍敗於昌黎,閔軍獨全。及敗梁犢後,威名彌振。永和六年(350年)自立為王,改元永興,國號魏,史稱「冉魏」。在位兩年多,為慕容恪所擒,誅死。
冉 澤:四川省江北縣(現重慶市江北區)人,1912年出生。父親是貧苦農民,他7歲開始打豬草、喂豬 、拾柴、挖樹根、采野菜。8歲父親到重慶一家小飯店當燒火工,冉澤和母親也到了重慶,他白天拾破爛,晚上跟父親學做篾製品。 13歲時,他在中共辦的一間貧民夜校讀了兩年書。後來冉澤在一家鞋店當學徒,因不堪師傅的欺辱,離開了鞋店。他向親戚借了些錢,當上了走鄉串鎮的貨郎。1933年,他在賣貨的路上,遇到紅9軍和四川軍閥打仗,他扔下貨物,和紅軍戰士一起沖進敵陣,憑一根扁擔,繳獲了一支步槍,參加了紅軍,在紅9軍27師81團3營當戰士。冉澤歷任排長、中隊長、營長、團長、作戰科長、軍分區參謀長。1943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圍攻長春時,他是東野獨立9師的參謀長,作為我方代表之一,兩次和長春守敵代表談判,終於兵不刃血。他後來擔任42軍155師參謀長 。建國後,冉澤任廣西軍區後勤部長,他曾到南京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班學習,1954年畢業後,擔任41軍副軍長、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員。冉澤1964年晉為少將。獲叄級八一勛章、叄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冉季載:周文王第十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伐紂滅商,建立周朝後,封弟季載於冉。因他有馴行,周公就舉他為周司空,輔佐周成王,有令名於天下。
冉覲祖:字永光,清朝中牟人,康熙舉人,是清初著名作家,尤對理學有深刻研究。在主持嵩陽書院期間,講解他自己所作的《為學大指》以及《天理主敬圖》,學者雲集。後以進士授檢討,歸主請見書院,卒年82歲。著有《五經四書評說》、《詩文雜著》等20餘種。
此外,冉姓名人還有:春秋時代孔子的眾多弟子中,就有冉姓弟子,像冉求、冉季、冉耕、冉雍等人。除孔子弟子之外。清代有經學家冉永光……等,都是出類拔粹的。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武陵郡:漢高帝置,治所義陵,在今湖南省漵浦縣南。
魏 郡:漢高帝置,治所鄴縣,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
琅琊郡:秦始皇置,相當於今天山東省東南部諳城、臨沂、膠南一帶。
2、堂號
南面堂:孔子弟子冉雍,氣量寬宏,沉默重厚,孔子誇他有人君風度,「可使南面」。
迎聖堂:孔子弟子冉求,性謙遜,多才多藝,知兵,任左統帥,大敗齊師,將流亡在外14年的孔子迎回魯國。
============================================================
【冉姓宗祠通用對聯】
〖冉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源自帝嚳;
望出武陵。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冉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勤學好問;
多藝博聞。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魯國人冉孺,字子魯,孔子弟子,少孔子50歲,以勤學好問聞名。下聯典指春秋時魯國人冉求,字子有,孔子弟子,居政事科。孔子曾說他:「冉求多才多藝,管理政事有什麼困難呢?」後做大夫季氏的家宰。
讜篪奏響;
惡畫圖形。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宋代播州人冉琎,冉璞兄弟,俱有文才,朝廷屢次徵召,都不願做官。後來,余玠任四川安撫使,築招賢館以禮賢下士,兄弟二人前往拜謁,被任為郎官,為余玠所信任、依賴。「篪」(Chí 音池),古管樂器名,用竹子製成,單管橫吹,用於雅樂。
-----------------------------------------------------------------
〖冉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聖門五賢士;
蜀郡兩郎官。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魯國人冉雍、冉孺、冉耕、冉季、冉求,都是孔子弟子(見上題頭《三、歷史名人》介紹)。下聯典指宋代播州人冉琎,冉璞兄弟事典(見上一聯聯釋)。
鳴琴答空谷;
散步卧松林。
——清·冉正岳撰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詩人冉正岳《清溪納涼》詩集句聯。冉正岳,四川酉陽人。
-----------------------------------------------------------------
〖冉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通毅謀深,威望彌振;
政通人和,頌聲懋奕。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代游擊將軍冉閔,字永曾,善謀策,通力絕人。歷位北中郎將游擊將軍,屢立戰功,威聲彌振。宿將莫不憚之。下聯典指宋代內江令冉虛中,取前令善政次第舉行之。政通人和,頌聲懋奕。
爾公爾侯,濟濟聖門高弟;
允文允武,彬彬賢館異才。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有冉雍等聖五賢。皆孔子的得意門生。下聯典指宋代播州才人冉琎、冉璞兄弟二人,俱有文武才,辟召不起。余玠安撫四川,築招賢館以禮士,琎兄弟聞之,謁玠,為畫築城釣魚山之策,後果賴之。
拜將封侯,父子韜略齊備;
獻策不仕,兄弟文武雙全。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代都督冉瞻,驍猛多力,歷官左積射將軍,封西華侯。其子冉閔,位游擊將軍,見注1。下聯典指宋代播州才人冉琎、冉璞兄弟二人事典。
============================================================
附錄一:【冉氏家規】
尊祖敬宗,和家睦族,毋致因利害義,有傷風化。
祠宇整修,春秋祭祀,毋致失期廢弛,有違祖訓。
各宗墳墓,山林界止,毋致缺祀失管,有被占據。
讀書尚禮,交財尚義,毋致驕慢嗇吝,有玷家聲。
富勿自驕,貧勿自賤,毋致恃富疾病,有失大禮。
婚姻擇配,朋友擇交,毋致貪慕富豪,有辱宗親。
周窮恤匱,濟物利人,毋致慳吝不為,有乖禮體。
珍玩廳巧,喪家斧斤,毋致貪愛蓄藏,有遺後患。
冠婚講禮,稱家有無,毋致襲俗浮奢,有乖家禮。
房舍如式,服飾從儉,毋致僭侈繁華,有於例禁。
凡我族,如有不肖子孫玷辱祖宗,必須公同告廟出族,以全清白家風。然系萬不得已之事,須鄭重,慎經率。各 開後:
大不孝者,出。如罵詈父母、奪產、養之類 大不悌者,出。如罵伯叔、毆辱兄嫂、凌虐弟侄之類為盜賊者,出。 為奴僕者,出。 為優伶者,出。 為皂錄者,出。妻女淫亂不制者,出。 盜賣祭產者,出。 盜賣蔭樹墳石者,出。
以上十有犯者,族長傳單通知合族會集,告於祖廟,吊齊各譜,削去名字,祠墓不得與祭。但須確有實據,眾論僉同,方准出族。如其傳影響,總宜容隱。所謂罪疑惟輕,以存厚道。凡有過失,另當酌其輕重,以示罰。
-----------------------------------------------------------------
附錄二:【冉氏族規十條】
以下十條,不過僅舉大略。教家之道,千條萬緒,非言語文字能罄述。然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為父兄者不可不知,欲求好子孫,末有不自賢父兄培植而來者也。教子之方,莫要於讀書。必能讀書乃能明理,能明理始能成器,始能保家,至進取成名。登科、發甲,固視乎命運。然超瓊所識科甲中人,其家三世讀書而發始達者,十居八九;若先世目不識丁,而其身崛起田間,至登甲、乙榜者,百中僅一二焉。俗語所以胡「書讀三世發「之言也。茲所定族規十條,皆幼時聞於吾祖、吾父,所以教吾兄弟者之言。即族祖南村公、族叔宇喧公平日所以教族人者,亦末嘗不同。故纂而存之,刊之於譜,願與族之子弟,世世共遵守之。或有遺漏及應添立規條,異日重重刻時,固可增入。
奉祖先、孝父母、和兄弟、睦宗族、和鄉鄰、教子弟、戒習染、獎名節、慎婚嫁、急賦稅
-----------------------------------------------------------------
附錄三:【冉氏族禁六條】
以下六條,僅就其大者言之,皆斷斷不可有之事。又如族中婦女,不幸夫故孀居,自宜以守節為貴。然此非可強自他人,惟既經改醮,即非本族之婦,古人所謂「出則與廟絕者」也。雖有子孫,譜中必削其名氏。續修之日,概不許刊入。其餘亦概以族禁為准。至於亂宗一事,關系尤重。查《例》載:「無子者,許令同宗昭穆相當之侄承繼.先盡同父周親,次及大功、小功、緦麻。如俱無,許擇立遠房為嗣。」又有「於昭穆相當親族內,擇賢擇愛,聽從其便」之例。是立嗣,總以同宗為准。其乞養異姓義子,以亂宗族者,有「杖六十、其子歸宗」之律。吾族二百餘年以來,尚末聞有此弊端,自當永遠為法。如有螟蛉乞養、出自異姓者,雖不能絕其往來,而其名及所後子孫,則概不入譜。嗣後修譜時,務當嚴守勿易。倘徇情遷就,即屬不肖子孫,必遭祖宗陰殛。慎之,志之。
禁當差
皂、快、壯各班,門子、禁、卒、捕投、仟作、皆統名之曰「隸」,例不準考,本族子孫不得充當。違者,屏勿齒,譜削其名。
禁為匪
盜必干誅,竊亦罹罪,誘拐等事,均犯科條,辱宗甚大。族中子孫,不得有犯。違者,預行逐出,屏勿齒,譜削其名。
禁入會
哥老、添弟等名,及江湖放飄、結盟、拈香,皆匪徒所為,顯干法紀。族中子孫,不得聽其引誘,致罹重咎。違者,屏勿齒,譜削其名。
禁從教
白蓮、聞香、燈花等名目,屢奉嚴禁,皆系妖言,近年尤實繁有徒。或傳自遠方,或起自內地,總之不可學習、信從。族中子孫,惟宜守孔孟之規,勿為邪說所誘。違者,屏勿齒,譜削其名。
禁出家
釋老之宗,流傳雖久,而為僧、為道,則已棄父母,何論祖宗。族中子孫,不得甘於削發、易服。違者,屏勿齒,譜削其名。
禁自賤
優伶等諸樂戶、生、旦、凈、丑、末,均系下流,而娼妓更無論矣。族中子孫,宜世保清白,不得自甘下賤。違者,屏勿齒,譜削其名。
★冉氏家族簡介
中國歷史上,一個本來應該被重重描上一筆的家族——冉氏家族卻由於諸多方面的歷史原因幾將被歷史淹沒了,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了,作為冉氏後人不僅對此感到悲哀,也更被一種沉重的責任感壓得幾乎喘不出氣來,不是拿自己曾經輝煌的先祖們在人們面前炫耀藉此沾光,也不是為了編造一段子虛烏有的家族史為自己貼金,我僅想在此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多年來家族史研究方面所獲取的點滴知識讓大家有所了解。
冉氏家族在歷史上的貢獻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在春秋戰國時代,冉氏先祖在儒學方面的貢獻。其二,中國歷史上最豪勇最傑出的英雄--北魏皇帝冉閔,在漢民族最黑暗的歷史時期--東晉末年,漢族面臨滅頂之災的時候,對漢民族的延續作出的歷史貢獻。雖然第二個貢獻最大,但是由於冉閔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漢民族被一些兇悍的少數民族殘殺到無法生存(包括江南東晉統治區),人員大幅度減少,幾乎過半,北方和中原地區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人淪為奴隸,土地被掠奪,家園被毀的情況下,採取了極端的手段--民族韌殺政策,讓整個最強悍的中原地區勢力最強大的胡羯民族在歷史上消失,使得他在中國歷史上成了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原因是他先隨父親被後趙的石勒俘虜暫獲生存積蓄力量有違中華民族正史上虛偽的節烈宣教,又被那些虛榮的歷史學家以不迎合所謂的漢民族固有的寬容性列入另類;還因為他出生低微,又是敢於背叛最高統治者的代表人物,以後的中國歷史上那些忘本的統治階層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採取愚民政策對他不僅不加褒揚,還對他採取醜化和弱化影響的手段,以至於在中國歷史上少了他應有的幾頁,僅僅作了一些簡單介紹,關於這些,我計劃將來搜集夠充分的資料,專門寫一本書詳細介紹,在這里,先介紹第一個方面。
冉氏家族
如果上溯冉氏起源,據說源自周文王十子,從姬姓,傳十七代,封為曹叔(負責治理今山東菏澤地區的行政長官,有待考證),封地在冉,自此取冉為姓。
春秋末年,冉氏父子兄弟十多人師從孔子,最著名的五人,他們分別是冉耕(字伯牛、長門祖)、冉雍(字仲弓、二門祖)、冉求(字子有、三門祖)、冉孺(字子孺、冉求之長子)、冉季(字子產,冉雍次子,筆者二世祖),另外還有冉孟(一說冉猛、冉雍長子)、冉烈等,他們為儒家學說的創立和儒家學派的發展壯大作出了相當的貢獻,自此,與孔氏家族和儒家學派結緣。在過去,人們根據儒家典籍和有關歷史記載,將儒家學派的先人這樣描述:最高層次:孔子;第二層次:四聖,顏曾思孟(其中,子思是孔子的孫子,孟子是子思的學生);第三層次:十二哲,顏淵、閔子騫、冉伯牛、冉仲弓、宰我、子貢、冉子有、季路、子游、子夏、曾參、子張,十二哲包括四聖中二聖,其實是孔子學生中最出色的,他們是儒家諸多典籍編寫的主要參與者。他們在過去文廟中列孔子左右。第三層次:二十四賢,也就是比較著名的儒家弟子,對儒家學說和儒家學派的發展都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分別被後世統治者追封過先賢某子的,比如子孺和子產被封為先賢冉子。這些人多被後世統治者追封為侯,比如,子孺被唐代追封為臨沂侯,明代追封為公爵。他們位列十二哲之後,居文廟東西廡。第五層次:有名者七十二人,其實近百人,分別在典籍中或歷史資料中提到名字的,其中包括四配和十二哲,冉氏家族中有冉耕、冉雍、冉求、冉猛、冉烈等五人。所以,冉氏家族的祖廟中多有這樣的對聯:一門五子從聖,十哲三賢列科。
冉氏族譜跟孔氏族譜一樣,是至今保留最為完好的族譜之一,每一代男性後裔全部入譜,除了少數因戰亂遷徙或者因災避難無法取得聯系的之外,沒有任何的間隔和遺漏,輩分一點不亂,並且明確規定冉姓後裔決不允許通婚,包括冉姓子孫因出繼他人而改姓的都有詳細記載。據我們的家的家譜記載,我們是二門冉雍的後代,因有典籍中寫有這樣一句:子曰:雍者,簡也。所以,我們的堂號叫「敬簡堂」,一方面表示我們這些後世子孫要崇尚節約,也表示我們是二門冉雍的後代。據記載我們的六十五世(到我為七十五世,到現在已有八十三世人出生)之前多為儒生(從教)和從政,也算是儒學傳家吧。
因與孔氏家族和儒家學派的源緣,冉姓各堂長門多次隨孔孟曾顏幾大家族被統治冊封,到清代為世襲五經博士、翰林學士,至今我們河南夏邑一支還保留有皇帝封贈的杏黃旗一面,出視該旗可以免徵皇糧和不拉兵車、不出徭役,據說在解放前還可以用呢,就是那些強梁好漢見了我們的旗子也不敢下手,在民國初期,我們這一帶土匪橫行,到現在流傳著其他姓氏「借旗」之說。我們二門冉姓跟山東曲阜孔家和山東鄒城孟家一樣,我們有我們的冉府、冉林、冉廟,在山東菏澤西南十五華里有仲公廟,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保存完好;山東菏澤城郊有冉府遺跡,毀壞時間較早;山東定陶(屬荷澤地區)有冉林,多次遭戰火和人禍破壞,文革中被挖掘,現在比較荒涼,保護不好。
冉氏後人在全國任何一個省份都有,其中山東、河南、河北、安徽、天津、四川最多,長門冉伯牛後裔多南遷,四川冉姓為巴南八大姓之一,人口眾多;二門冉仲弓之後多在山東、河南、安徽、河北;三門冉子有後裔多在山東、河北、天津、山西等地方最多;不過,由於太多原因,冉姓各堂子孫散居全國各地很多,也有很多已經說不清自己的堂號和世系,最近一個多世紀,海外冉姓後裔也不少。
冉姓子孫為了保持姓氏的純正,冉姓所用任何雜役僕人一律不象其他姓氏一樣隨冉姓,所以,冉姓不象其他姓氏一樣有太多的雜支。在歷史上,冉姓曾遭兩次重創,其一,由於冉姓後裔多為儒生,曾遭到秦始皇的大肆迫害;其二,冉閔所帥部隊多為家鄉子弟兵,而且在那個時代姓氏的號召力相當重要,冉姓子弟參軍太多,失敗後自然遭到殺戮過多。由於以上兩個原因,冉氏後裔總人數不是太多,近一百萬人。
冉氏家族曾經在歷史上輝煌,但是,元明以後沒有多少人因在政治和學術上有一定成就而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可是,不甘寂寞勇於進取的冉姓子孫們在努力著奮進著。
冉氏家族和孔氏家族
同為敗落貴族後裔,同是魯國人,為冉氏父子跟孔子歷史性的結合提供了條件,冉伯牛和冉仲弓應該跟孔子年齡幾乎同齡,學術上的差別讓他們走進孔子學生的行列,兩人性情敦厚謙遜,虛心好學,修為高,所以,在孔子的眾多弟子中他們兩人比較被看重,所以在十二哲排位也很可前,眾多文獻典籍的記載中,孔子很少把他們當學生看,對他們的一些學術見解很尊重。冉子有稍小一些,在眾多弟子中間學術造詣很高,這是歷史記載中認定了的,而且,孔子讓他主持政事科(孔子把學術分為四科),足見孔子對他的器重。子孺和子產作為三兄弟的後輩,自然比孔子小許多,但是,由於他們的學術成就和品行,他們也成為孔子弟子中的佼佼者,至於他們的交往,我略舉一些事例如下:
典籍載: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斯人而有斯疾耶?斯人而有斯疾也!(看重)
典籍載:子曰:雍者,簡也。(褒揚)冉姓二門稱為「敬簡堂」。
典籍載:孔子把學術分為四科,冉子有主政事科,政事問答子有最佳。(曲阜孔子精華苑有載)
典籍載:顏子可以舉一反十,子孺可以舉一反三,樊遲只能舉三反一,由於子孺天資聰慧,又愛好睡覺,就出現了一個故事: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孺子不可教也。
曲阜孔廟孔子一生活動簡介石碑栽:子產是一個很有作為的政治家,博學多聞,品德高尚,威信相當高,人們很尊重他,雖然他是孔子的學生,孔子很尊重他,由於他三十多歲就死了,孔子很悲傷,親自撰文和主持儀式祭奠他,並且傷心和痛苦很長時間。
論語和其他典籍中,冉氏父子五人的名字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幾個之一。
冉氏先人的妻子姓氏中,曾、顏、孟、孔出現頻率相當高。
在清朝乾隆皇帝賜予孔姓三十輩輩分之後,曾、顏、孟、冉也先後被同樣賜予相同的輩分(希言公彥承,宏文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凡祥,令德惟純佑,欽紹念顯揚),只是同樣的輩分這幾姓要低於孔姓的輩分,幾家被同樣賞賜世襲五經博士、翰林學士。
各地文廟的塑像中的十二哲塑像中冉耕(字伯牛、長門祖)、冉雍(字仲弓、二門祖、筆者正祖)、冉求(字子有、三門祖)和二十四賢塑像中子孺、子產的存在。
冉姓祖廟上的對聯大多為:一門五子從聖,十哲三賢列科。
……
可以這樣說,冉氏家族和孔氏家族在孔子那個時代關系相當密切,否則,他們不會父子十多人師從孔子,並且在眾多著述中多次提到他們的名字,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冉氏家族也因為世代業儒和從政跟孔氏家族和儒家學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並且一辱俱辱,一榮俱榮,冉氏家族也以有這些聯系而感到自豪。可是,不知道當今的文獻中很少提及兩個家族的關系,包括我曾經去曲阜拜謁三孔的時候,孔氏後人居然對此一無所知,甚至在孔子七十七代孫女孔德懋女士的孔氏家族介紹文章中,整整一本書提到了四聖卻沒有提及冉氏家族一個字,孔子精華苑中的介紹中僅僅提到了冉求,跟孔氏家族有牽連的名人介紹中一些歷史上不太知名沒有多少建樹的曾顏孟家族中人都有所介紹,卻沒有冉氏家族一人,當時,我沉默了,或許由於冉氏家族的敗落,或許由於孔氏家族的院牆越來越高阻隔了他們與外界的聯系?當我游完三孔,隔著大成殿的窗戶向里翹望三位祖先的塑像時,我著實有了一種羞辱感,難道冉氏家族自豪了七十多代人的東西僅僅是自我安慰的默默自語,難道冉氏家族因為沒有值得榮耀的祖先而自攀高門?多年來的聖潔感沒有了,原來聖人門前也是講究勢利的,沒有「勢」和「利」是什麼都不必講的,可是,我又沒有什麼辦法把那些典籍中帶有我祖先名字和我們姓氏的文字摳掉,也無法把自己的祖宗從大成殿和各地的文廟中請回家裡去,我內疚自己讓祖先們在那裡受屈辱卻無能為力,只好在背後悄悄告訴冉姓後裔們:清醒一點吧,別再抱著聖人的大腿不放了,該大家奮發了。

㈥ 冉這個姓氏的起源

一、 姓氏起源
1、 出自高陽氏,是帝嚳之後,帝嚳為炎帝部落首領,其下由八個部落組成,其中有冉姓,世代姓冉。
2、 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後裔。文王第十子季載,武王封之於聃(今河南新鄭,一說為四川茂縣),稱聃季載,以有令名於天下而輔佐成王。其後世子孫以封邑名為姓,去耳旁為冉姓。
3、 出自楚國叔山氏。春秋時期,楚國有大夫叔山冉,其後代形成兩支,一支仍以祖姓為叔山氏,一支以祖字為姓,稱冉氏,形成冉姓一支。

二、 郡望堂號
【郡望】
武陵郡:漢高帝置,治所義陵,在今湖南省漵浦縣南。
魏郡:漢高帝置,治所鄴縣,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
【堂號】
"南面堂":孔子弟子冉雍,氣量寬宏,沉默重厚,孔子誇他有人君風度,"可使南面"。
"迎聖堂":孔子弟子冉求,性謙遜,多才多藝,知兵,任左統帥,大敗齊師,將流亡在外14年的孔子迎回魯國。

三、 歷史名人
冉季載:周文王第十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伐紂滅商,建立周朝後,封弟季載於聃。因他有馴行,周公就舉他為周司空,輔佐周成王,有令名於天下。

冉耕:孔子弟子,字伯牛,唐贈鄆侯,宋封東平侯,加封鄆公。

冉雍:孔子弟子,字仲弓,唐贈薛侯,宋封下邳公,改封薛公。

冉求:孔子弟子,字子有,即冉有,春秋時魯國人,唐贈徐侯,宋封彭城翁,必封徐公。因為冉求做了季孫氏的家臣,幫助季孫氏發展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所以孔子對他極其不滿,聲稱冉求不再是他的學生,要他的學生"鳴鼓而攻之"。

冉孺:孔子弟子,字子魯,唐贈紀伯,宋封臨沂侯。
冉季:孔子弟子,字子產,一字子達,魯人。唐贈東平伯,宋封諸城侯。

冉閔:魏郡內黃(今屬河南)人,字永曾,小字棘奴,晉朝將軍。以善戰著名。他父親冉瞻就是當時有名的將軍,勇猛善戰,沖鋒在前。冉閔除繼承父親勇猛的武藝外,還善用計策,智勇雙全,曾任北中郎將游擊將軍。季龍敗於昌黎,閔軍獨全。及敗梁犢後,威名彌振。永和六年(350年)自立為王,改元永興,國號魏,史稱冉魏,公元350—352年在位。在位兩年多,為慕容恪所擒,誅死。時有羯胡暴孽,殘害漢民,先有驅數十萬漢丁修林苑甲兵,死傷遍野之舉(五十萬人造甲,十七萬人造船,死亡超過三分之二),後有奪漢女四萬入後宮肆意凌辱之行。漢兒冉閔為羯主石虎之義子,忍辱偷生三十載,一朝得機,旦夕間盡滅羯胡二十餘萬,及至遭群胡圍攻,其首戰以一千漢騎破胡騎七萬,再戰以漢軍八萬破眾胡聯軍十二萬,三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三萬,四戰又有以步卒八千敵慕容鮮卑鐵騎十萬竟十戰十捷之績!廉台決戰,冉閔騎朱龍,持矛戟,沖入鮮卑重軍,手刃三百餘人,及至馬倒被俘,面對鮮卑國主質問仍大呼:「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天下大亂,你們這些禽獸一樣的蠻夷尚且可以稱王稱帝,何況我們堂堂中華英雄呢!)其後鮮卑王慕容俊斬閔首於遏陘山,慕容俊遣使祭祀,追謚閔為武悼天王。
冉覲祖:字永光,清朝中牟人,康熙舉人,是清初著名作家,尤對理學有深刻研究。在主持嵩陽書院期間,講解他自己所作的《為學大指》以及《天理主敬圖》,學者雲集。後以進士授檢討,歸主請見書院,卒年82歲。著有《五經四書評說》、《詩文雜著》等20餘種。
冉楠:字行雲,生卒年不詳。相傳唐朝貞觀年間人,是古代罕有的探險家,少年曾游歷阿拉伯,高麗等國,中年後,組織一百多人駕船沿印度洋環游諸國。據說曾達到今天的模里西斯,馬達加斯加等地,曾著書《行雲西遊記》,後在日本海遭遇大風暴,無人知其所終!

冉子耕

㈦ 冉姓起源於什麼

一、 姓氏起源 1、 出自高陽氏,是帝嚳之後,帝嚳為炎帝部落首領,其下由八個部落組成,其中有冉姓,世代姓冉。 2、 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後裔。文王第十子季載,武王封之於聃(今河南新鄭,一說為四川茂縣),稱聃季載,以有令名於天下而輔佐成王。其後世子孫以封邑名為姓,去耳旁為冉姓。 3、 出自楚國叔山氏。春秋時期,楚國有大夫叔山冉,其後代形成兩支,一支仍以祖姓為叔山氏,一支以祖字為姓,稱冉氏,形成冉姓一支。 二、 郡望堂號 【郡望】 武陵郡:漢高帝置,治所義陵,在今湖南省漵浦縣南。 魏郡:漢高帝置,治所鄴縣,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 【堂號】 "南面堂":孔子弟子冉雍,氣量寬宏,沉默重厚,孔子誇他有人君風度,"可使南面"。 "迎聖堂":孔子弟子冉求,性謙遜,多才多藝,知兵,任左統帥,大敗齊師,將流亡在外14年的孔子迎回魯國。 三、 歷史名人 冉季載:周文王第十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伐紂滅商,建立周朝後,封弟季載於聃。因他有馴行,周公就舉他為周司空,輔佐周成王,有令名於天下。 冉耕:孔子弟子,字伯牛,唐贈鄆侯,宋封東平侯,加封鄆公。 冉雍:孔子弟子,字仲弓,唐贈薛侯,宋封下邳公,改封薛公。 冉求:孔子弟子,字子有,即冉有,春秋時魯國人,唐贈徐侯,宋封彭城翁,必封徐公。因為冉求做了季孫氏的家臣,幫助季孫氏發展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所以孔子對他極其不滿,聲稱冉求不再是他的學生,要他的學生"鳴鼓而攻之"。 冉孺:孔子弟子,字子魯,唐贈紀伯,宋封臨沂侯。 冉季:孔子弟子,字子產,一字子達,魯人。唐贈東平伯,宋封諸城侯。 冉閔:魏郡內黃(今屬河南)人,字永曾,小字棘奴,晉朝將軍。以善戰著名。他父親冉瞻就是當時有名的將軍,勇猛善戰,沖鋒在前。冉閔除繼承父親勇猛的武藝外,還善用計策,智勇雙全,曾任北中郎將游擊將軍。季龍敗於昌黎,閔軍獨全。及敗梁犢後,威名彌振。永和六年(350年)自立為王,改元永興,國號魏,史稱冉魏,公元350—352年在位。在位兩年多,為慕容恪所擒,誅死。時有羯胡暴孽,殘害漢民,先有驅數十萬漢丁修林苑甲兵,死傷遍野之舉(五十萬人造甲,十七萬人造船,死亡超過三分之二),後有奪漢女四萬入後宮肆意凌辱之行。漢兒冉閔為羯主石虎之義子,忍辱偷生三十載,一朝得機,旦夕間盡滅羯胡二十餘萬,及至遭群胡圍攻,其首戰以一千漢騎破胡騎七萬,再戰以漢軍八萬破眾胡聯軍十二萬,三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三萬,四戰又有以步卒八千敵慕容鮮卑鐵騎十萬竟十戰十捷之績!廉台決戰,冉閔騎朱龍,持矛戟,沖入鮮卑重軍,手刃三百餘人,及至馬倒被俘,面對鮮卑國主質問仍大呼:「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天下大亂,你們這些禽獸一樣的蠻夷尚且可以稱王稱帝,何況我們堂堂中華英雄呢!)其後鮮卑王慕容俊斬閔首於遏陘山,慕容俊遣使祭祀,追謚閔為武悼天王。 冉覲祖:字永光,清朝中牟人,康熙舉人,是清初著名作家,尤對理學有深刻研究。在主持嵩陽書院期間,講解他自己所作的《為學大指》以及《天理主敬圖》,學者雲集。後以進士授檢討,歸主請見書院,卒年82歲。著有《五經四書評說》、《詩文雜著》等20餘種。 冉楠:字行雲,生卒年不詳。相傳唐朝貞觀年間人,是古代罕有的探險家,少年曾游歷阿拉伯,高麗等國,中年後,組織一百多人駕船沿印度洋環游諸國。據說曾達到今天的模里西斯,馬達加斯加等地,曾著書《行雲西遊記》,後在日本海遭遇大風暴,無人知其所終!

㈧ 冉的世系

1世華胥氏
2世伏羲(配女媧)
3世少典
4世黃帝(姬軒轅)
5世少昊(即玄囂,黃帝長子)
6世蟜極(少昊長子)
7世帝嚳(名夋,又名夒或夔,蟜極長子)
8世後稷(又名棄,帝嚳之子)
9世不窋(後稷之子)
10世 鞠(不窋之子)
11世 公劉(鞠之子)
12世慶節(公劉之子)
13世皇仆(慶節之子)
14世差弗(皇仆之子)
15世毀隃(差弗之子)
16世公非(毀隃之子)
17世高圉(公非之子)
18世亞圉(高圉之子)
19世 公叔祖類(一作「公祖類」,亞圉之子)
20世亶父:又稱「古公亶父」,公叔祖類之子,追謚為「周太王」;生三子吳太伯、吳仲雍、季歷
21世 季歷:亶父之子,追謚為「周王季」,或稱「王季」、「公季」;生三子姬昌、虢仲、虢叔
22世 姬昌:季歷之子,追謚為「周文王」
23世冉季載:周文王姬昌第十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弟,封於冉(國都在今山東定陶),以國為氏,冉氏得姓始祖
24世 冉羽:一作「冉羽叔」
25世 冉貞
26世 冉托
27世冉敏
28世 冉猛:生二子冉輝、冉煌
29世 冉輝:奔晉,居汾州(今山西孝義),其後不詳,僅知:冉輝裔孫有冉宗聖、冉廷宗,冉宗聖生三子冉從、冉紳、冉剛,冉剛生冉會、冉監
29世 冉煌:奔魯,居邾(後改為鄒,今山東鄒平)
30世 冉勝:冉煌之子
31世 冉在:一作冉離,生三子冉耕(字伯牛,故又稱冉伯牛)、冉雍(字仲弓)、冉求(字子有,又稱冉有)
32世冉子:名冉耕,冉在的長子,字伯牛,故又稱冉伯牛,生二子:冉興、冉志
33世 冉志:字子博,魯大夫,春秋從祀
34世 冉辛
35世冉智
36世 冉御:魯大夫
37世 冉議:中大夫
38世 冉阮:中大夫
39世 冉噲:字名成
40世 冉脈:下大夫
41世 冉謨:漢大夫
42世 冉斐
43世 冉亨
44世 冉謹
45世 冉鎡:字漢玉,博務識古,徵聘不受
46世 冉遂
47世 冉康:字楚寧
48世冉健
49世 冉乘:字子由
50世 冉舒
51世 冉戒
52世 冉本:字淵泉,清雅有學
53世 冉展:字好枝,通曉詩文,引進後學,以孝悌聞,舉有道不起
54世 冉列:字武功
55世 冉魯:字惟一,學本淵源,敦尚氣節
56世 冉勤:字公敏
57世 冉商:字量裁
58世 冉盛:字雲龍
59世 冉價
60世 冉芾:字盛分
61世 冉秉干:字純如,制行端謹,學文淵源
62世 冉西楚:字洛白
63世 冉恭寬:字得眾
64世 冉洪緒:字元復
65世 冉建業:字斯皇,性謹厚,不與人爭,鄉人化之
66世 冉之儀:字振恆,德行學問,足為世范,甘貧樂道
67世 冉允若:字盧虛
68世 冉奇之:字足法
69世 冉雲之:字仲未
70世 冉命與:字天篤
71世 冉成月
72世 冉道可
73世 冉必友
74世 冉世英:字右俊
75世 冉師周:字克生,四世同居,咸敦孝悌
76世 冉行果:字舒常
77世 冉叔謙:字心服,歲貢,文雅有學,勤於訓誨
78世 冉永安:字奕安,歲貢
79世 冉連惠:字五美,配季氏
80世 冉尚德:字澤久,孝聞鄉里
81世 冉興宗:字要年,員外郎
82世 冉國璘
83世 冉育智
84世 冉效祖
85世 冉箕
86世 冉宜:字貴來,宋末元初移居顏村冉馬庄
87世 冉就:字魯瞻
88世 冉忠:字良弼,永樂三年歲貢,仕山西太原府通判,為政寬平,民安其化;永樂七年歸守祖廟,主奉祀事
89世 冉通:字紹文,繼述父志,主奉祀事,精潔有加
90世冉靜:字定國,主奉祀事
91世 冉浩:字說初,主奉祀事
92世 冉慶:字昌府,主奉祀事
93世 冉思真:字古風,配王氏,主奉祀事,以齒德重於鄉,有司編匾,榮以壽官冠帶;長子冉希孟、次子冉希賜
94世 冉希賜:字秀川,因長支(冉希孟)無後,以次嫡主奉祀事
95世 冉魁:字望圖,主奉祀事;心性耿直,以理律身,宗族鄉黨以孝悌稱
96世 冉士朴:字和軒,號懷素,主奉祀事;清雍正二年恩詔為先賢;冉子伯牛設立博士,經山東巡撫岳濬查明,冉士朴委系嫡裔,於雍正十三年奉旨授為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97世 冉養尼:字衍公,因患癱症未襲
98世 冉廷硯:字佑臣,乾隆十六年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99世 冉傳科:字振里,乾隆六十年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100世 冉繼楷:字貢培,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101世 冉廣培:字繼楷,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101世 冉廣鑫:字廣培,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1世華胥氏
2世伏羲(配女媧)
3世少典
4世黃帝(姬軒轅)
5世少昊(即玄囂,黃帝長子)
6世蟜極(少昊長子)
7世帝嚳(名夋,又名夒或夔,蟜極長子)
8世後稷(又名棄,帝嚳之子)
9世不窋(後稷之子)
10 世鞠(不窋之子)
11世 公劉(鞠之子)
12世慶節(公劉之子)
13世皇仆(慶節之子)
14世差弗(皇仆之子)
15世毀隃(差弗之子)
16世公非(毀隃之子)
17世高圉(公非之子)
18世亞圉(高圉之子)
19世 公叔祖類(亞圉之子)
20世亶父:又稱「古公亶父」,公叔祖類之子,追謚為「周太王」
21世季歷:亶父之子,追謚為「周王季」
22世姬昌:季歷之子,追謚為「周文王」
23世冉季載:周文王姬昌之子,周武王姬發之弟,受封於冉(國都在今山東定陶),以國為氏,冉氏得姓始祖
24世 冉羽:一作「冉羽叔」
25世 冉貞
26世 冉托
27世冉敏
28世 冉猛:生二子冉輝、冉煌
29世 冉輝:奔晉,居汾州(今山西孝義),其後不詳,僅知:冉輝裔孫有冉宗聖、冉廷宗,冉宗聖生三子冉從、冉紳、冉剛,冉剛生冉會、冉監
29世 冉煌:奔魯,居邾(後改為鄒,今山東鄒平)
30世 冉勝:冉煌之子
31世 冉在:一作冉離,生三子冉耕(字伯牛,故又稱冉伯牛)、冉雍(字仲弓)、冉求(字子有,又稱冉有)
32世冉雍:字仲弓,生二子冉孟、冉季(冉季生冉穆,冉穆生冉三貴,冉三貴生冉仲孫(焚書坑儒時被坑殺))
33世 冉孟
34世 冉昭:生二子冉元貴、冉再貴(冉再貴生冉其真,冉其真生冉承乾(焚書坑儒時被坑殺))
35世 冉元貴
36世 冉其德:生二子冉曜、冉厚
37世 冉曜:生一子冉栗
37世 冉厚:居高唐,秦始皇焚書坑儒時被坑殺,育有一子冉性
38世 冉栗:居濟陽,秦始皇焚書坑儒時被坑殺,育有一子冉夢樓
38世 冉性:生三子冉兆東、冉夢東、冉在東(秦始皇焚書坑儒時,這三人皆遷河北臨漳(後屬魏郡))
39世 冉夢樓:秦始皇焚書坑儒時,遷居河北臨漳,生一子冉思魯
39世 冉兆東:生一子冉紹孔
40世 冉思魯:冉夢樓之子,生一子冉崇聖
41世 冉崇聖
42世 冉通靈:生二子冉岐文、冉岐武
43世 冉岐文
44世 冉相國
45世 冉聖起:生二子冉文、冉橫
46世 冉文
47世 冉仲達
48世 冉季友:前213年,遷居武陵(今湖南省敘浦縣)
49世 冉叔祖:冉季友之子
50世冉同吳
51世 冉大周
52世 冉建文
53世 冉明宇
54世 冉德量
55世 冉選:生二子冉種、冉趣(遷居陝西三原縣)
56世 冉種
57世 冉劉超:生二子冉世恩、冉世亮
58世 冉世恩
59世 冉統:生二子冉祿、冉張
60世 冉祿:漢元帝初元年間,遷居河南安陽(黎陽),生二子冉弘、冉璆(酋)
61世 冉璆:西漢建始年間拜授車騎將軍、河南都督;元始五年,兵戈四起,遂隱居不仕;生二子冉重光、冉漢
62世冉重光:生二子冉玉珍、冉玉瑞
63世 冉玉珍:生二子冉崇義、冉崇忠
64世 冉崇義:生三子冉勛、冉質、冉獻
65世 冉勛:生二子冉恩、冉俊
66世 冉恩:生二子冉溢、冉洋
67世 冉溢:生三子冉超、冉培、冉介
68世 冉超:生二子冉應蛟、冉應鳳
69世 冉應蛟:生二子冉大興(興邦)、冉大夏
70世 冉大興
71世 冉宗國
72世 冉興班;生二子冉國瑞、冉國安
73世 冉國瑞
74世冉隆:西晉初年,由黎陽遷外黃(屬魏郡,今開封杞縣);元康二年(292年)授鎮西將軍,領魏州刺史,且是一支流民軍首領,率所部流民軍投乞活義軍統帥陳午;永嘉四年(310年),後趙破晉,敗死黎陽,其子冉瞻被俘
75世 冉瞻:299年生於魏郡(今安陽內黃),陳午部將;310年帥所部流民在河內與劉聰、石勒作戰,被趙帝石勒所俘,所部流民降勒,被勒徒於蘭陵郡;年僅12歲,少年有力,長而勇悍,善騎射,臨弓矢不退;趙帝石勒愛他少年英雄,乃侍太子石虎(季龍)左右,並招冉瞻為石虎養子,易姓為石,名石瞻;石虎即位,拜瞻為積射將軍,封西華侯;東晉太寧元年(323年)在石勒攻凶奴前趙的戰爭中,冉瞻陣亡;生一子石閔(即冉閔)
76世冉閔:字永曾,小名棘奴,生於蘭陵郡;自幼果銳,及長,身長八尺,善謀略,勇力絕人,攻戰無前;趙帝深愛其才;少時任蘭陵郡游擊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338年參與昌黎之戰,功名大顯,升任北中郎將,修成侯;晉永和六年(350年)推翻石趙,自立為王,改元永興,國號魏,史稱冉魏;自此復冉姓,追祖父冉隆為元皇帝,父冉瞻為高皇帝,尊母王氏為皇太後,妻董氏為皇後,長子冉智為太子,餘子皆封王(冉胤為太原王);冉閔在世時,自謂為中土英雄(中華英雄);東晉永和八年(352年)農歷6月1日,冉閔被鮮卑王慕容俊斬於遏陘山,董氏、冉智、冉明、冉裕同時被俘,與冉閔同被殺害;誰知冉閔一死,遏陘山山石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北方從6月直至12月皆不下雨。慕容俊大懼,遣使者祀之,謚曰「武悼天王」,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冉魏滅亡,次子冉胤被京都守將蔣干扮做庶民帶出都城,逃到晉國首都倉垣投晉;冉閔後邑冉華的墓誌上稱冉閔為「平帝(魏平帝)」;西南一帶冉姓(包括土家族的冉土司系)皆為冉閔後裔;生5子:冉智、冉胤、冉明、冉裕、冉操
77世 冉胤:冉閔被殺時,冉胤被京都守將蔣干扮做庶民帶出都城,逃到晉國首都倉垣投晉,晉帝深愛其才,拜直閣將軍,封諸城侯;東晉元興三年(404年)朝政不綱,冉胤遂隱居不仕;生一子冉弘烈
78世 冉弘烈
79世 冉承憲
80世冉良
81世 冉續
82世 冉定:倉垣人,生二子冉道周、冉道傳
83世 冉道周:任平南將軍,假節鉞信州諸軍事,封雎陽公,始居信州(今夔州忠州);生一子冉軫
84世 冉軫:仕梁,為太子左衛,授荊州刺史,封巴東郡公;生一子冉黎
85世 冉黎:仕梁,為假節鉞雲麾將軍、湖州刺史;襲封巴東郡公;生一子冉安昌
86世冉安昌:除開封府儀同三司,隋末據巴東,唐高祖即位加柱國蜀國公,兼山南道大行將軍總管,信州刺史,奉命招安黔州,開拓思夷等州,肇基世業,卒贈十八州都督,加謚端肅公;生一子冉仁才
87世冉仁才:字徵文,隋恭帝義寧二年封金紫光祿大夫,拓土聚民,功績丕著,貞觀六年詔遷澧州刺史,十三年改袁州刺史,尋除江州刺史,高宗永徽二年入朝優詔,封上柱國;卒於永州,年五十八,謚果公,敕葬萬州威鳳山(今萬州東關外紅砂溪);生一子冉實
88世 冉實:字茂實,攫進士第,贈國賓司馬,遷使持節河州知營,使兼理諸軍事,敕葬河南定鼎縣;生三子冉顯宗、冉顯朝、冉顯邦
89世 冉顯宗:贈國賓
90世 冉某:冉顯宗之子
91世 冉某:冉顯宗之孫
92世 冉某:冉顯宗的曾孫
93世 冉某:冉顯宗的玄孫
94世 冉某:冉顯宗的5世孫
95世 冉某:冉顯宗的6世孫
96世 冉某:冉顯宗的7世孫
97世 冉某:冉顯宗的8世孫
98世 冉某:冉顯宗的9世孫
99世 冉某:冉顯宗的10世孫
100世 冉某:冉顯宗的11世孫
101世 冉某:冉顯宗的12世孫
102世 冉某:冉顯宗的13世孫
103世 冉某:冉顯宗的14世孫
104世 冉仁義:冉顯宗的15世孫,後人尊稱他為仁義公,這一支發展成冉氏的全司派。
104世 冉仁信:冉顯宗的15世孫,後人尊稱他為仁信公,生三子:冉守忠、冉守孝、冉守時。這一支發展成現在的冉氏土司派。重慶酉陽秀山一帶、貴州一帶都為冉仁信的後代,土司派字輩也是從他的子輩「守」開始的。
105世 冉守忠:酉陽始祖;宋徽宗宣和元年,授郎官聚制、誥總制御前兵馬使,仍令鎮洞守,諸洞夷獠便宜行事,苗獠率服,改塞為州;元順帝至元間加封宣慰使,後升沿邊溪洞都元帥府宣慰使司;生三子冉文炳、冉文燦、冉文獻
105世 冉守孝:遷居貴州沿河司
105世 冉守時:遷居石柱司
106世 冉文炳:世襲酉陽宣慰司,生三子冉世榮、冉世昌、冉世華
106世 冉文燦:元朝時,遷居建始縣田峽口
106世 冉文獻:遷居成都川西壩
107世 冉世榮:生二子冉勝宗、冉勝祖
108世 冉勝宗:生一子冉維義
109世 冉維義:生一子冉思通
110世 冉思通:生一子冉貴遷
111世 冉貴遷:生一子冉萬友
112世 冉萬友:生一子冉載朝
113世 冉載朝:生八子冉如龍、冉如彪、冉如豹、冉如虎、冉如狼、冉如蛟、冉如璋、冉如鶴
114世 冉如彪:任酉陽宣慰司
114世 冉如龍:明朝時,遷居思州衛都會壩(今利川縣)
114世 冉如豹:洪武時,遷居大田所千戶職(今咸豐縣)
114世 冉如虎:遷居夔府萬縣
114世 冉如狼:遷居貴州務川縣
114世 冉如蛟:遷居彭水縣龍潭
114世 冉如璋:遷居定鼎縣河南
114世 冉冬鏡:遷居武隆縣滄溝
114世 冉如鶴:遷居貴州麻兔司 1世華胥氏
2世伏羲(配女媧)
3世少典
4世黃帝(姬軒轅)
5世少昊(即玄囂,黃帝長子)
6世蟜極(少昊長子)
7世帝嚳(名夋,又名夒或夔,蟜極長子)
8世後稷(又名棄,帝嚳之子)
9世不窋(後稷之子)
10世 鞠(不窋之子)
11世 公劉(鞠之子)
12世慶節(公劉之子)
13世皇仆(慶節之子)
14世差弗(皇仆之子)
15世毀隃(差弗之子)
16世公非(毀隃之子)
17世高圉(公非之子)
18世亞圉(高圉之子)
19世 公叔祖類(亞圉之子)
20世亶父:又稱「古公亶父」,公叔祖類之子,追謚為「周太王」
21世季歷:亶父之子,追謚為「周王季」
22世姬昌:季歷之子,追謚為「周文王」
23世冉季載:周文王姬昌之子,周武王姬發之弟,受封於冉(國都在今山東定陶),以國為氏,冉氏得姓始祖
24世 冉羽:一作「冉羽叔」
25世 冉貞
26世 冉托
27世冉敏
28世 冉猛:生二子冉輝、冉煌
29世 冉輝:奔晉,居汾州(今山西孝義),其後不詳,僅知:冉輝裔孫有冉宗聖、冉廷宗,冉宗聖生三子冉從、冉紳、冉剛,冉剛生冉會、冉監
29世 冉煌:奔魯,居邾(後改為鄒,今山東鄒平)
30世 冉勝:冉煌之子
31世 冉在:一作冉離,生三子冉耕(字伯牛,故又稱冉伯牛)、冉雍(字仲弓)、冉求(字子有,又稱冉有)
32世 冉求:字子有,又稱冉有,生二子冉魁、冉孺
33世 冉魁:生二子冉點、冉烈
33世 冉孺:生一子冉熙
34世 冉點:生一子冉希東
34世 冉烈:生一子冉五福
34世 冉熙:生一子冉四錫
35世 冉希東:生一子冉遵先
35世 冉五福:生一子冉東景
35世 冉四錫:生一子冉際遠
36世 冉遵先: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時被坑殺
36世 冉東景: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時被坑殺
36世 冉際遠: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時被坑殺
【注釋】冉求後裔,至此失載

㈨ 「冉」氏起源

1、 出自高陽氏,來是帝嚳之後,帝源嚳為炎帝部落首領,其下由八個部落組成,其中有冉姓,世代姓冉。
2、 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後裔。文王第十子季載,武王封之於聃(今河南新鄭,一說為四川茂縣),稱聃季載,以有令名於天下而輔佐成王。其後世子孫以封邑名為姓,去耳旁為冉姓。
3、 出自楚國叔山氏。春秋時期,楚國有大夫叔山冉,其後代形成兩支,一支仍以祖姓為叔山氏,一支以祖字為姓,稱冉氏,形成冉姓一支。
4、按史冉本鳳姓,顓頊生稱,稱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吳回。重為高辛氏火政,是謂祝融以罪誅其弟,吳回復為火政。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曰樊,曰惠連,曰錢,曰來言,曰安季,曰季連。六人皆有後,各分為數姓。安季為曹姓,曹挾於邾,為邾附庸,其支食邑於冉,遂為冉氏。魯穆公改邾為鄒,遂為魯之鄒人。故山東渭河實發跡之所,陝西京兆乃住止之區,而黃之麻城孝感又其官寄遷寓之地耳。
5、據漢陸賈《冉氏源流考》載:「冉子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後。曹叔振鐸數傳至冉離。」始定居「菏澤之陽」。
附記:按姓氏譜武陵郡系出姬姓,文王少子季載封於彼,後世去邑為冉。

閱讀全文

與冉子的歷史淵源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