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保定在清朝叫什麼
北魏太和元來年(477)分新城縣置清苑縣源,因清苑河得名,系保定設縣之始。五代後唐同光元年(923)置奉化軍(治清苑縣),天成三年(928)升為泰州,為保定設州之始。北宋建隆元年(960),因清苑為宋太祖趙匡胤祖籍,又為北宋軍事重鎮,故於清苑縣治所設保塞軍。太平興國四年(979),宋太宗率軍北伐駐保塞半月余,稱金台頓。太平興國六年,保塞軍升為保州。淳化三年(992),州、縣治所遷至今保定城區。靖康二年(1127),金兵陷保州,仍沿宋制稱保州,又名金台驛。金太祖天會七年(1129),保州為順天軍節度使駐地。金貞
『貳』 保定古時候叫什麼
保定,古稱上谷、保州、靴城、保府,位於河北省中部、太行山東麓,是京津冀地區中心城市之一 ,素有「北控三關,南達九省,畿輔重地,都南屏翰」之稱。今保定之名意為「保衛大都,安定天下」,保定向來是「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
1、上谷郡始建於戰國燕昭王姬平二十九年,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小南辛堡鎮大古城村,因建在大山谷上邊而得名。
2、保州是如今的保定市。北宋建隆元年(960),因宋太祖祖籍所在之地,故在清苑縣置保塞軍,寓「保衛邊塞」之意。
3、保定地理位置緊鄰京城,為軍事要地,是京城立都的重要保障,軍防所需,早在明代根據地形條件,將城池就由「土城」改為「磚城」,形成似「靴狀」的平面輪廓,歷來傳誦「天子腳下立靴城」之說。而今古城保定仍保留著「靴城」遺址。
4、保府始建於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李繼宣知保州,築城關、浚外濠、葺營舍、疏一畝泉河、造船運糧,保州始成都市。元明時成為拱衛京師的重鎮,清保定府為直隸總督駐地。
(2)歷史上保定叫什麼擴展閱讀
保定歷史文化
1、方言俚語
保定話是保定市地方方言,屬漢藏語系冀魯官話保唐片,為四聲調、無入聲、部分兒化(很多er不與前面的字連讀,而是獨立成wer)、不分尖團,輕聲少於普通話,一聲較普通話更低平,少有二聲。
2、民間文藝
1)保定老調
老調又名老調梆子、老生調,從元代時尚小令「河西調」變化而來。保定老調是河北省古老地方劇種之一,也是保定特有的地方戲曲聲腔劇種。早期老調行當以生、凈為主,而生、凈兩行又是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調,故稱老調,為區別於河北梆子,故名老調梆子,即老調劇種。
2)涿州皮影
涿州皮影是流傳於保北涿州、定興等地的「皮影戲」。演出時使用的文場伴奏樂器有京胡、二胡、四胡、揚琴、小三弦等,隨之就有了伴奏音樂和過門。武樂還有大鑔、大鐃等。
音樂結構屬於板腔、曲牌綜合體,主要板式有頭板、二板、琴腔、垛板、還魂調、悲調,曲牌有「三趕七」等。行當分生、旦、凈、丑,各行當都有自己獨特的唱腔。
3)滿城寸蹺
寸蹺發源於滿城縣東於河村,據說由宮庭舞演變而來,已有200餘年的歷史。20世紀九十年代初,滿城縣文化館組織人員深入鄉村對該瀕臨滅絕的古文化遺產進行發掘整理,並將其搬上舞台映屏。
4)高洛古樂
淶水縣義安鎮高洛村古名「高樂」。「高樂」是一種古老的、原生態的民間音樂,其中的祭祀音樂相傳是華夏音樂始祖伶倫4800年前所創的「黃帝家廟」祭祀音樂的變存。「高洛音樂會」是高洛村民自願參加、義務排練、義務演出的民間器樂演奏花會。
2006年,冀中笙管樂(高洛音樂會)被批准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雄縣趙崗古樂
保定趙崗音樂會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傳承的樂曲內涵和譜式可追溯到唐朝晚期。由佛教曲、道教曲、民俗曲組成,表現形式有唱誦和器樂演奏,使用的樂器和傳承演奏的方式仍以傳統方式進行,吹奏樂有管子、笙、笛子、雲鑼,打擊樂有鼓、鐃、鈸、鐺子。
6)飲食文化
保定是中國第九大菜系「冀菜」發源地,從保定歷代文物中的穀物工具、熟食陶器,還有商代的爵,中山國當時的羊羹等,都印證了保定飲食的歷史。保定傳統小吃和菜餚有驢肉火燒、大慈閣香油、高碑店豆腐絲、白運章包子、鹵煮雞等等。
『叄』 古代 河北保定都叫過什麼
古代河北保定都叫過:保府、保州、靴城、上谷等名字。
河北保定介紹:
一、保定的地理位置:
保定,位於河北省中部、太行山東麓,是京津冀地區中心城市之一,素有「北控三關,南達九省,畿輔重地,都南屏翰」之稱。今保定之名意為「保衛大都,安定天下」, 保定向來是「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
保定市總面積22190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末,下轄5個市轄區、15個縣,4個縣級市(定州為省直管市),設有1個國家級高新區 ,全市常住總人口1046.92萬人(不含定州)。保定市擁有華北電力大學、河北大學、河北農業大學等17所高校。2017年完成生產總值3449.7億元。
二、保定的歷史意義:
清代,保定為直隸省省會,是直隸總督駐地 ,自1669年至1968年的近三百年間,長期為河北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以及中國的區域性政治中心 ,新中國成立後也兩度為河北省省會 。保定也是傳說中堯帝的故鄉,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 ,是歷史上燕國、中山國、後燕立都之地 。
三、保定的文化底蘊:
保定市境內文物古跡眾多,如古蓮花池、大慈閣、直隸總督署、清西陵等 。保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也是中國首個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市 ,WWF低碳試點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戲曲之鄉、游泳之鄉,也被人們稱為「長壽之城」「冠軍之城」。
誕生了荊軻、劉備、趙匡胤、祖沖之、酈道元等一批歷史名人。2017年12月26日,保定市入選「2017年度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
(3)歷史上保定叫什麼擴展閱讀:
保定的民間文藝:
1、高洛古樂
淶水縣義安鎮高洛村古名「高樂」。「高樂」是一種古老的、原生態的民間音樂,其中的祭祀音樂相傳是華夏音樂始祖伶倫4800年前所創的「黃帝家廟」祭祀音樂的變存。「高洛音樂會」是高洛村民自願參加、義務排練、義務演出的民間器樂演奏花會。
2006年,冀中笙管樂(高洛音樂會)被批准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雄縣趙崗古樂
保定趙崗音樂會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傳承的樂曲內涵和譜式可追溯到唐朝晚期。由佛教曲、道教曲、民俗曲組成,表現形式有唱誦和器樂演奏,使用的樂器和傳承演奏的方式仍以傳統方式進行,吹奏樂有管子、笙、笛子、雲鑼,打擊樂有鼓、鐃、鈸、鐺子。
3、滿城寸蹺
寸蹺發源於滿城縣東於河村,據說由宮庭舞演變而來,已有200餘年的歷史。20世紀九十年代初,滿城縣文化館組織人員深入鄉村對該瀕臨滅絕的古文化遺產進行發掘整理,並將其搬上舞台映屏。在1991年正月初一,由該縣編排的寸蹺舞《小羊倌》在中央電視台多次播放。
4、保定老調
老調又名老調梆子、老生調,從元代時尚小令「河西調」變化而來。保定老調是河北省古老地方劇種之一,也是保定特有的地方戲曲聲腔劇種。早期老調行當以生、凈為主,而生、凈兩行又是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調,故稱老調,為區別於河北梆子,故名老調梆子,即老調劇種。
5、涿州皮影
涿州皮影是流傳於保北涿州、定興等地的「皮影戲」。演出時使用的文場伴奏樂器有京胡、二胡、四胡、揚琴、小三弦等,隨之就有了伴奏音樂和過門。武樂還有大鑔、大鐃等。音樂結構屬於板腔、曲牌綜合體,主要板式有頭板、二板、琴腔、垛板、還魂調、悲調,曲牌有「三趕七」等。
行當分生、旦、凈、丑,各行當都有自己獨特的唱腔。
『肆』 保定名稱的由來
保定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地處京、津、石三角地帶的中心,京廣鐵路穿過市區。西依太行山脈,東為冀中平原,北控三關,南通九省,被稱為「天下通道」,「京畿重地」、「北京南大門」。保定市是河北省轄市,現轄3區(新市、北市、南市)4市(涿州、定州、安國、高碑店)18縣(滿城、清苑、淶水、定興、容城、安新、蠡縣、博野、阜平、唐縣、淶源、易縣、雄縣、徐水、高陽、望都、曲陽、順平)。
保定的由來,與戰事有關。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約燕、齊滅中山。燕趙重新劃定疆域,現保定市區的地域范圍劃歸燕國,以南為趙國地。據明弘治版《保定郡志》記載,燕昭王曾於今保定城東五里建廣養城,俗稱空城,為放牧戰馬之城。保定始有燕南趙北之稱。由上可見,保定最初出現城鎮,就是為保衛燕國安全所設的戰備城市。
960年,因宋太祖趙匡胤祖陵在河北西路清苑縣境,清苑又為宋朝的北部邊塞重地,所以宋朝於清苑縣置保塞軍,取保衛邊塞之意。做為政區名稱兼地名的「保」字,首次出現。又因燕昭王所築黃金台位於保定地區境內,亦稱金台頓。保塞軍和清苑縣治在今保定市。981年,保塞軍升為保州,以寓永保安定之意。清苑縣改名保塞縣,並將滿城南境劃入保塞縣,以加強保州勢力。保州治所在保塞縣。}
1127年,北宋滅亡,金兵陷保州,仍沿宋制,稱保州,又名金台驛。1129年於保州設順天軍,保州為順天軍節度使駐地。保州曾轄清苑、滿城、遂城三縣。
1213年,元兵攻陷保州,焚屠三天,使其變為一片廢墟。1217年,金將張柔投降蒙古軍,駐滿城。1227年,蒙古軍兵馬都元帥張柔率軍由滿城移駐保州,畫市井,定居民,置官廨,重建城池。遂使保州成為「燕南一大都會」。此為現保定築城之始,當時已有一定規模。1239年,元朝改順天軍為順天路,寓「順應天命」之意,保州為路治。因為保州為元代大都的南大門,1275年順天路改為保定路,寓「保衛大都,安定天下」之意。保定之名自此始有。保定路轄清苑、滿城、唐縣、慶都(今望都)、行唐、曲陽、新安、博野、易州(含易縣、淶水、定興)、祁州(含蒲陰、深澤、束鹿)、雄州(含歸信、容城、新城)、安州(含葛城、高陽)、遂州(今遂城)、安肅州(今徐水)、完州(今順平縣)等州縣。
1386年,明朝改保定路為保定府,又稱金台郡,因保定城位於保定府河之陽,故又有保陽郡之稱。此為保定設府之始,轄3州17縣。1669年,直隸巡撫由正定移駐保定始為直隸省省會。直隸省轄順天(今北京)、永平(治盧龍)、保定、正定、河間、順德(治邢台)、廣平(永年)、大名八府。1724年,改直隸巡撫為直隸總督署,轄區增口北道宣化府、熱河廳承德州、張家口廳。1748年,直隸總督署下屬轄區達11府(123縣)六州(含17縣)三廳(張家口、獨石口、多倫諾爾)。清代,保定市為省、府、縣三級官府所駐地。
1912年,直隸省會由保定遷往天津,今保定城仍為保定府和清苑縣二級官府駐地。1935年,河北省始以保定城為省會。1937年9月24日,保定被日軍佔領,河北省政府遂成為流亡政府。1946年6月14日,國民黨河北省政府由北平遷至保定。由於當時保定四周各縣基本解放,因而國民黨河北省政府於1947年10月10日開始由保定遷回北平
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12月6日成立保定市人民政府。這是保定建市之始。保定市轄一、二、三、四區。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市宣告成立,決定保定市為河北省省會及保定專署駐地。1958年4月1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由保定市遷往天津市。1967年河北省省會又遷回保定市,次年2月3日河北省會遷往石家莊市。1968年8月18日,建立保定地、市革命委員會。1982年7月19日,保定市革命委員會改為保定市人民政府。1983年11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保定市又升格為河北省轄市。
保定是一座軍事重鎮,歷為兵家必爭。春秋戰國時期,保定為燕、晉、中山、齊、趙等國角逐的戰場。戰國後期,中山國滅亡後,燕趙重新劃分疆界,今保定市區重新歸屬燕國,成為燕國南部的邊防重地。今保定市南大街的「列國石」,俗稱「保定府的大裂瓜」,即為燕南趙北的分界石。|
保定第一次做為軍事重鎮,是宋遼之際。石敬塘割讓燕雲16州,泰州、清苑成為後晉北部的邊沿城市。宋朝建立後,太祖、太宗一直把收復幽燕作為一大戰略目標,對河北軍事防禦十分重視。960年清苑縣置保塞軍,981年保塞軍升為保州。隨之,清苑縣改為保塞縣,並將滿城南境劃入保塞縣,以加強保州勢力。保州與雄州(今雄縣)、霸州(今霸州市)等地同為北邊重地,形成一道由西南向東北的軍事防線。宋朝常在此屯兵駐將,把保州做為北部邊防要塞。宋朝著名將領呼延贊、楊嗣等曾駐保州。1000年,抗遼名將楊延昭任保州緣邊都巡檢使。1003年升為保州防禦使,鑿河渠為障,防敵騎入侵。遼帝隆緒同其母蕭氏傾巢南犯,宋守將魏能、石普敗其先鋒。敵再趨保州,楊延昭固守並設伏出奇兵,敵軍敗潰,延昭獲其將,函首以獻。
1125年,金兵攻陷保州北部城鎮之後,直趨保州,未陷。1126年,金兵再次南下,因保州防守嚴密,易守難攻,金兵為避免在保州消耗過多實力,繞過保州直趨宋都東京(今開封)。1127年,金兵破開封,俘徽宗、欽宗二帝北上,並乘勢攻破保州。
1213年,蒙古軍陷涿、易等州後,乘勢襲保州。由於保州防禦堅固,連攻數日不破。於是蒙古軍改變戰術,填城壕,造雲梯,竭力強攻。由於蒙古軍攻陷保州付出很大代價,於是焚屠三日,保州變為一片廢墟。
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對抗建文帝。第二年四月,保定知府雒僉降燕王。此後,保定成了朱棣南下奪取政權的主要軍事基地。1403年,朱棣稱帝,定都北京。北平行都司復名大寧都司,移駐保定,轄前、後、中、左、右五衛和紫荊關、茂山衛,其常駐保定的軍馬約數萬,成為保衛北京的專門駐兵之地。
清代,保定仍為京畿重地。清廷對保定的軍事地位非常重視,乾隆皇帝六次巡視江南,都在保定駐蹕。1853年,太平天國北伐,林鳳祥、李開芳北上,出臨洺關,由趙州、晉州、藁城等地東趨深州。京師震動,清政府急命僧格林沁統禁兵進駐保定,以守門戶。L4>j.
1912年,直隸省會由保定遷往天津,今保定城仍為保定府和清苑縣二級官府駐地。1935年,河北省始以保定城為省會。1937年9月24日,保定被日軍佔領,河北省政府遂成為流亡政府。1946年6月14日,國民黨河北省政府由北平遷至保定。由於當時保定四周各縣基本解放,因而國民黨河北省政府於1947年10月10日開始由保定遷回北平。rq
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12月6日成立保定市人民政府。這是保定建市之始。保定市轄一、二、三、四區。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市宣告成立,決定保定市為河北省省會及保定專署駐地。1958年4月1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由保定市遷往天津市。1967年河北省省會又遷回保定市,次年2月3日河北省會遷往石家莊市。1968年8月18日,建立保定地、市革命委員會。1982年7月19日,保定市革命委員會改為保定市人民政府。1983年11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保定市又升格為河北省轄市。
保定是一座軍事重鎮,歷為兵家必爭。春秋戰國時期,保定為燕、晉、中山、齊、趙等國角逐的戰場。戰國後期,中山國滅亡後,燕趙重新劃分疆界,今保定市區重新歸屬燕國,成為燕國南部的邊防重地。今保定市南大街的「列國石」,俗稱「保定府的大裂瓜」,即為燕南趙北的分界石。|%x1C
保定第一次做為軍事重鎮,是宋遼之際。石敬塘割讓燕雲16州,泰州、清苑成為後晉北部的邊沿城市。宋朝建立後,太祖、太宗一直把收復幽燕作為一大戰略目標,對河北軍事防禦十分重視。960年清苑縣置保塞軍,981年保塞軍升為保州。隨之,清苑縣改為保塞縣,並將滿城南境劃入保塞縣,以加強保州勢力。保州與雄州(今雄縣)、霸州(今霸州市)等地同為北邊重地,形成一道由西南向東北的軍事防線。宋朝常在此屯兵駐將,把保州做為北部邊防要塞。宋朝著名將領呼延贊、楊嗣等曾駐保州。1000年,抗遼名將楊延昭任保州緣邊都巡檢使。1003年升為保州防禦使,鑿河渠為障,防敵騎入侵。遼帝隆緒同其母蕭氏傾巢南犯,宋守將魏能、石普敗其先鋒。敵再趨保州,楊延昭固守並設伏出奇兵,敵軍敗潰,延昭獲其將,函首以獻。>
1125年,金兵攻陷保州北部城鎮之後,直趨保州,未陷。1126年,金兵再次南下,因保州防守嚴密,易守難攻,金兵為避免在保州消耗過多實力,繞過保州直趨宋都東京(今開封)。1127年,金兵破開封,俘徽宗、欽宗二帝北上,並乘勢攻破保州。Vm
1213年,蒙古軍陷涿、易等州後,乘勢襲保州。由於保州防禦堅固,連攻數日不破。於是蒙古軍改變戰術,填城壕,造雲梯,竭力強攻。由於蒙古軍攻陷保州付出很大代價,於是焚屠三日,保州變為一片廢墟。#
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對抗建文帝。第二年四月,保定知府雒僉降燕王。此後,保定成了朱棣南下奪取政權的主要軍事基地。1403年,朱棣稱帝,定都北京。北平行都司復名大寧都司,移駐保定,轄前、後、中、左、右五衛和紫荊關、茂山衛,其常駐保定的軍馬約數萬,成為保衛北京的專門駐兵之地。u4
清代,保定仍為京畿重地。清廷對保定的軍事地位非常重視,乾隆皇帝六次巡視江南,都在保定駐蹕。1853年,太平天國北伐,林鳳祥、李開芳北上,出臨洺關,由趙州、晉州、藁城等地東趨深州。京師震動,清政府急命僧格林沁統禁兵進駐保定,以守門戶。
在歷史上,保定曾是一座著名的文化城市,素有「文化古城」和「學生城」之稱。宋代,保定就建有最早的官學,即「州學」。明清兩代,保定的儒學教育一直比較發達,三所官學(府學、衛學、縣學)同時並立於一城之內,達幾百年之久。另有社學26所、義學30所。還有金台書院、上谷書院和蓮池書院等教育機構。清政府對蓮池書院十分重視,乾隆皇帝曾六次來此視察,並親筆題詩,勉勵學生。光緒年間,書院大盛。我國歷史上最末一名狀元劉春霖就是蓮池書院的學生。
清末,「停辦科舉以廣學校」。保定推廣新學,首先是從軍事學校開始的。1902年,袁世凱在保定訓練新軍,先後建立將弁學堂(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前身)、陸軍速成學堂、參謀學堂、測繪學堂等等。保定有高等學校十餘所。同時,保定府立中學堂、直隸女子學堂、直隸第二師范學堂、清苑中學、育德中學等等中等學校也大量出現。故保定當時有「學生城」之稱。1917年,育德中學開設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李維漢、李富春等為第一班學員。1918年,劉少奇等入校為第二班學員。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許多高級軍事指揮官,是從保定軍事學校培養的,如我黨著名軍事將領葉挺,辛亥革命骨幹李濟深,寧都起義領袖趙博生、董振堂。國民黨的許多高級軍政首腦,如蔣介石、張群、白崇禧、陳誠等,還有北洋軍閥吳佩孚等,也都是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或保定軍校的學生。
『伍』 保定的歷史
保定是堯帝的故鄉,春秋、戰國時期,燕、中山就在境內建都,具版有三千多年歷史,保權定之名,寓保衛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保定自古為京畿重地,元朝設郡,明朝建府,清朝為直隸總督署,此後一直是河北的政治 經濟 文化 軍事中心。
【秦上谷郡】
上谷 , 是古郡名。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 , 分天下為三十六郡 , 把河北中北部改為上谷郡 , 保定位於其中。後來保定成了河北的都會 , 人們就把保定稱為上谷。
【始建保州城】
宋淳化三年(992)李繼宣知保州,築城關,浚外濠,葺營舍,疏一畝泉河,造船運糧,保州始成都市。因處於宋遼邊界,宋、遼多次在這一帶發生戰爭。金代末年,保州城在戰亂中成為廢墟。
『陸』 保定的歷史
概況
保定市位於河北中部,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新型城市,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非常豐富,是個很有文化底蘊的城市。
距離北京較近的淶水野三坡山清水美,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而白洋淀里飄飄揚揚的蘆葦絮,又給這個「華北明珠」增添了幾許捉摸不透的浪漫氣息。
保定歷史悠久,自古為京畿重地,是堯帝的故鄉,春秋、戰國時期,燕、中山就在境內建都,具有三千多年歷史,保定之名,寓保衛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秦漢至晉隸冀州、幽州。十六國時北燕在定州建都。隋設郡治,唐設河北道,宋設保州,元置保定路,明設保定府,大寧都司駐此。清雍正至民國初直隸總督署駐此。民國時是直隸督軍府,直隸軍閥曹錕的大本營。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是晉察冀邊區首府。解放後至1968年是河北省省會。清代以來近300年間為河北(直隸)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都南屏翰,冀北干城」之譽。
北宋時候,保定就是大城市了。只可惜它處在宋遼邊界,常年戰事不斷,千瘡百孔。歷史上,每次戰亂,打北京先打保定;保護北京,先清剿保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河北省政府在保定建立,保定為省會和省轄市。1958年,省會遷天津。1966年,省會由天津遷回保定。1968年省會遷石家莊。1994年12月,保定地區與保定市合並,為省轄市。歷史悠久、文化昌盛、名勝眾多 。市中心的古蓮花池是清雍正年間高等學府的所在地,是當時十大名園之一,園中古亭上的蓮葉托桃石雕據說是諷刺當年八國聯軍入侵時慈禧連夜脫逃的事兒;此外還有以出土了金縷玉衣而名噪一時的滿城漢墓、埋葬著清代四位皇帝的清西陵等。
地理位置
保定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太行山北部東麓,冀中平原西部。北緯38°10′-40°00′,東經113°40′-116°20′之間。北鄰北京市和張家口市,東接廊坊市和滄州市,南與石家莊市和衡水市相連,西部與山西省接壤。地處京、津、石三角腹地,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東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河北省會石家莊125公里。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之稱。
所轄區縣
保定歷史悠久,是堯帝的故鄉,春秋、戰國時期,燕、中山就在境內建都,具有三千多年歷史,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定區位優越,市場廣闊。京廣鐵路、京深高速縱貫南北,神黃鐵路、津保高速橫跨東西。隨著建設「大北京經濟圈」戰略構想的提出,從保定市向外擴展,在150公里半徑內,構成了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等城市為主,擁有4000多萬人口的多層次、大容量消費市場。
保定市是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地處環海灣經濟開發區中的京、津、保三角地區,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之稱,總面積2.21萬平方公里,人口逾千萬,是河北人口第一大市。
保定市地理優勢明顯,交通發達,通訊便捷,開放條件優越。市中心距北京140公里、天津145公里、石家莊125公里,直接可達首都機場、正定機場及天津、秦皇島、黃驊等海港。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津保高速公路縱貫市區,保霸鐵路、神黃鐵路將連通京九、京廣、津滬三大鐵路干線,使得保定擁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保定市自然物產、旅遊資源豐富,區域特色經濟發達,開發、貿易潛力巨大;教育、文化、科技、體育事業發達,文化底蘊豐厚,人才眾多。另外,保定建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涿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等11個省級以上開發區,高開區內設有海關、商檢和保稅倉庫,涉外服務體系健全。目前,保定已與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合作關系,先後有1000餘家外商到保投資合作。
保定市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以30餘家在全國有影響的大集團、大公司為骨幹,如中國樂凱膠片公司、保定風帆集團、天威集團、天鵝化纖集團、寶碩集團、八達集團等,形成了機械、紡織、電子、輕工、化工、建材、汽車、礦產、食品、醫葯等十幾個主導行業。保定農業具有一定特色和規模,形成糧食、蔬菜、草莓、葯材、油料、畜產品 、禽蛋、水產品、果產品九大主導產業。近年來,全市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縣域特色產業已具規模,一大批名優產品已打入國內外市場。
保定市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北文物大市,有很多歷史名勝古跡。如全國十大園林之一的古蓮池、全國保存最完整的省級衙署直隸總督署、易縣清西陵、長信宮燈的滿城漢墓、「華北明珠」白洋淀、定州開元寺塔、冉庄地道戰遺址、國家級旅遊名勝風景區淶水野三坡等。作為文化名城,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光榮的革命傳統,優秀的歷史文化造就了一大批歷史名人,如荊軻、趙匡胤、祖沖之、酈道元、關漢卿等,我國近代第一所陸軍軍官學校就建在保定市東郊,葉挺、蔣介石等都曾在此就讀;這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還曾是義和團活動的重要地區,北方辛亥革命的發祥地,省第一個共產黨支部誕生地,《紅旗譜》、《小兵張嘎》、《野火春風斗古城》等都記載著保定昨天的輝煌。
行政區劃
2005年,保定市轄3個市轄區、18個縣,代管4個縣級市。
保定市面積22159平方千米,人口1089萬人(2004年)。
新市區面積75平方千米,人口 44萬人。郵編071051。
北市區面積19平方千米,人口 29萬人。郵編071000。
南市區面積43平方千米,人口 27萬人。郵編071000。
定州市面積1274平方千米,人口114萬人。郵編073000。
涿州市面積 742平方千米,人口 59萬人。郵編072750。市政府駐范陽西路。
安國市面積 486平方千米,人口 40萬人。郵編071200。
高碑店市面積 672平方千米,人口 57萬人。郵編074000。
滿城縣面積 734平方千米,人口 39萬人。郵編072150。縣政府駐滿城鎮。
清苑縣面積 953平方千米,人口 62萬人。郵編071100。縣政府駐清苑鎮。
易縣面積2538平方千米,人口 55萬人。郵編074200。縣政府駐易州鎮。
徐水縣面積 736平方千米,人口 56萬人。郵編072550。縣政府駐安肅鎮。
淶源縣面積2430平方千米,人口 26萬人。郵編074300。縣政府駐淶源鎮。
定興縣面積 714平方千米,人口 56萬人。郵編074200。縣政府駐定興鎮。
順平縣 面積 714平方千米,人口 30萬人。郵編072250。縣政府駐蒲陽鎮。
唐縣面積1417平方千米,人口 54萬人。郵編072350。縣政府駐仁厚鎮。
望都縣 面積 357平方千米,人口 26萬人。郵編072450。縣政府駐望都鎮。
淶水縣 面積1666平方千米,人口 34萬人。郵編074100。縣政府駐淶水鎮。
高陽縣面積 497平方千米,人口 31萬人。郵編071500。縣政府駐高陽鎮。
安新縣面積 724平方千米,人口 41萬人。郵編071600。縣政府駐安新鎮。
雄縣面積 513平方千米,人口 34萬人。郵編071800。縣政府駐雄州鎮。
容城縣面積 311平方千米,人口 25萬人。郵編071700。縣政府駐容城鎮。
曲陽縣面積1064平方千米,人口 55萬人。郵編073100。縣政府駐恆州鎮。
阜平縣面積2497平方千米,人口 21萬人。郵編073200。縣政府駐阜平鎮。
博野縣面積 331平方千米,人口 25萬人。郵編071300。縣政府駐博陵鎮。
蠡縣面積 652平方千米,人口 49萬人。郵政編碼071400。縣人民政府駐蠡吾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其他解釋
保定(561─565)北朝北周武帝宇文邕年號;
保定(1082年─?)大理段正明年號。
『柒』 保定名字的來由
保定歷史悠久,是堯帝的故鄉,春秋、戰國時期,燕、中山就在境內建都,具有三千多年歷史,保定之名,寓保衛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
保定自古為京畿重地,元朝設郡,明朝建府,清朝為直隸總督署,此後一直是河北的政治 經濟 文化 軍事中心。
北宋時候,保定就是大城市了。只可惜它處在宋遼邊界,常年戰事不斷,千瘡百孔,有氣無力,過一天是一天。而到了金代末年,保定嘩啦一下就沒了,好端端的一個大城市唏哩嘩啦成了一片廢墟。 為什麼?因為歷史上,每次戰亂,打北京先打保定;保護北京,先清剿保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建立,保定為省會和省轄市。1958年5月,省會遷天津。1966年5月,省會由天津遷回保定。1968年2月省會遷石家莊。1994年12月,保定地區與保定市合並,為省轄市。
保定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但是保定的『名城桂冠 ' 來之不易 , 當年在評審第二批名城時, 河北報來了邯鄲、宣化、山海關 , 保定是後來補送的, 結果經過多次評審, 河北的四個市中得到眾多專家一致通過的只一個市就是保定。當然其它三個市也各有優勢。但保定能更早地評為國家級名城是因為『歷史悠久、文化昌盛、名勝眾多 ' 。
『捌』 保定在哪裡,有什麼歷史
定市位於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北部東麓,冀中平原西部,北緯38°10′-40°00′,東經113°40′-116°20′之間。北鄰北京市和張家口市,東接廊坊市和滄州市,南與石家莊市和衡水市相連,西部與山西省接壤。全市總面積22190平方公里。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東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石家莊125公里。
今保定市區在戰國時期始建城池。保定是堯帝的故鄉,春秋、戰國時期燕、中山就在境內建都,有三千多年歷史。保定在殷商時期為北燕之地,西周至戰國為燕趙之地。
秦始皇統一天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改河北中北部為上谷郡,保定位於其中。後來保定成為河北都會,則稱保定為上谷。
北宋建隆元年(960)於清苑縣置保塞軍。太平興國六年(981)保塞軍升為保州,清苑縣更名保塞縣。金保塞縣復名清苑縣,並復置滿城縣。宋淳化三年(992)李繼宣知保州,築城關,浚外濠,葺營舍,疏一畝泉河,造船運糧,保州始成都市。因處於宋遼邊界,宋遼多次在此地戰爭。金末年,保州城在戰亂中成為廢墟。金天會七年(1129)於保州設順天軍,保州為順天軍節度使駐地。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張柔主持重建保州城池,重新劃市井,定民居,建衙署,築寺廟,造園林,修築土城牆,疏浚護城河,引一畝泉河水入城,既起到防禦作用又改善城中水質,並利用水能在城外建水力石磨,奠定了保定城的基礎。
新建的保州城為京師門戶,為燕南一大都會。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以保州為順天路治所,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順天路為保定路,轄1錄事司、7州、8縣,州領11縣,「保定」之名自此始,寓「保衛大都,安定天下」之意。
明代改建保定城,都督孟善加固城牆,以磚石砌城,築女兒牆堞口3710雉。隆慶年間(1567~1572),張烈文等三任知府將土城逐步改建成磚城,加固並增築城樓,從戰略防禦出發,根據當時條件和地利,確定城池形制,城周基本呈方形,唯西城南部向外呈弧形凸出500米,整個城池形似足靴,故有「靴城」之稱。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保定路為保定府。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決定將國都遷北平(遷都後改稱北京),並將北平行都司更名為大寧都司,遷駐保定,負責京畿附近的護衛與安全。
清沿舊制,仍設保定府。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隸巡撫移駐保定,保定為直隸省省會。保定直隸總督署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初為保定府署,永樂年間為大寧都司衙署。保定之名,寓保衛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保定自古為京畿重地,元朝設郡明朝建府清朝為直隸總督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至清朝滅亡(1911)直隸總督駐此,一直為河北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中心。
同治九年(1870),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在城內建官刻印書局,約有200多名員工,為直隸較大的印書局,曾印《畿輔通志》《保定府志》《清苑縣志》和《四庫全書》的一部分,八國聯軍侵保時廢。
光緒二十四年(1898),直隸總督在城西南靈雨寺創辦畿輔大學堂(直隸高等學堂),為保定第一所以理工科為主的高等院校。
光緒二十八年五月(1902),袁世凱在保定練新軍,設陸軍速成學堂和將弁學堂(後改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師范學堂、巡警學堂等。三十年設立農務學堂,三十一年設立直隸學堂、法政學堂,以及測繪、軍需、馬醫、醫務等學堂。三十三年設直隸全省警務學堂、崇實中學、直隸女學堂。
保定陸軍軍官軍校,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規陸軍軍校,位於保定市區,前身為清朝北洋速成武備學堂、北洋陸軍的陸軍速成學堂,陸軍軍官學堂。1912年至1923年保定軍校辦過九期,畢業生有6000餘人,不少人成為黃埔軍校教官。在國民黨及共產黨內都有保定軍校學生,如蔣介石、葉挺、陳長捷等。從北洋軍學堂算起,保定訓練了接近一萬名軍官,當中超過一千六百人獲得將軍頭銜。
1921年直隸農專(農務學堂)、醫專(原醫務學堂)、法律、法政、高等師范學堂合並,建立綜合性的河北農業大學。
1926年,清苑人張培植在保定西大街創辦協生印書局,除印刷課本和報紙外還負責印刷中國共產黨北方組織的文件和馬列著作,出版單位署名「人民出版社」或「北方人民出版社」。1934年由於叛徒告密,協生印書局被國民黨保定行營查抄,張培植被逮捕關押,1936年釋放政治犯時獲釋。
1937年9月24日,日軍侵佔保定。1939年偽河北省公署由天津遷保定,日軍不斷推行「治安強化運動」,出動「掃盪」,殘酷屠殺抗日軍民。日偽還於1944年以保定城關及附近村莊成立保定市,並建立偽保定市公署。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6月中華民國河北省政府由北平遷保定。1947年10月,中華民國河北省政府開始由保定遷往北平。
1948年11月5日,解放軍圍攻保定。11月22日凌晨,駐保國民黨軍政人員逃往北平。解放軍隨即入城行政人員也陸續進城,建立保定市人民政府,為冀中區直轄市。
1949年8月1日建河北省,保定仍為省會,8月9日建立保定專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8年4月省會遷天津,11月29日,保定專區所屬22縣1市分別合並為保定市、定縣(現定州市)、阜平、淶源、涿縣(現涿州市)、易縣、高陽、徐水、安國、唐縣10縣(市)。
1960年2月,專、市合並稱保定市。
1961年5月恢復保定專區建制,市屬各縣變專區所屬,合並的大縣陸續
1962年恢復22縣1市建制。
1966年省會返遷保定。
1968年遷往石家莊。
1968年8月18日,保定專區改保定地區,建保定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改為保定地區行政公署。
1983年11月15日,保定市由地區析出,復為省轄市,滿城縣劃歸。
1986年5月7日增轄清苑縣,保定市轄新市區、南市區、北市區、郊區和清苑縣滿城縣4區2縣。
1987年撤銷郊區。
1994年12月23日,保定地區和保定市合並,建立保定市。
2015年5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同意將河北省保定市新市區更名為競秀區;國務院同意撤銷保定市北市區和南市區,設立蓮池區;撤銷保定市滿城縣、清苑縣、徐水縣,設立滿城區、清苑區、徐水區。至此保定市轄5區、15縣、2縣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