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潮汕地區那個市的歷史早久
遠古時,潮汕一帶稱為南交之地,屬於「揚州之域」,人煙稀少,居住在這里的居民,屬於百越的一支。 政權建制沿革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百越,置象、桂林、南海3郡,潮汕地區時屬秦朝南海郡,但尚未有政權建制。漢初,秦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設揭陽縣,始有政權建制。至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平定南越後,漢朝仍設揭陽縣(王莽時改稱「南海亭」),屬南海郡,潮汕地區開始有直屬中原王朝的政權建制。南海郡揭陽縣疆域,包括現在的潮汕地區、梅州地區及閩南一部分。建安時南海郡屬荊州,三國後期屬廣州。 隨著秦漢時代中原人口的南遷和西晉永嘉之亂後大批中原人民的遷入,潮汕經濟有了很大發展。公元413年(晉安帝義熙九年)晉王朝於此設立了地區性的政權組織—義安郡,統轄海陽、海寧、潮陽(三縣約相當於今潮汕地區)、昭義(今大埔)、綏安(今福建省漳浦地區)5縣。 潮州名稱由來 隋朝開皇十一年(591)改義安郡為潮州(潮之州,大海在其南,潮水往復,故稱)。唐垂拱二年(686),割潮、泉各半,設立漳州,自此,潮州不再轄有閩南之地。唐代的潮州也只有海陽、潮陽、程鄉(今梅縣)3縣。 宋代的潮陽,統轄海陽、潮陽2縣,至宣和三年(1121),增設揭陽縣,史稱「三陽」。 元代,改稱潮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之後至清代,稱為潮州府。明初,潮州府只有海陽、潮陽、揭陽、程鄉4縣。這時之潮汕地區,已成為人煙稠密的地方,農業、手工業、商業相當發達,開始有資本主義的萌芽,再加上軍事上的需要,先後增設了饒平、惠來、大埔、澄海、普安(萬曆十年改稱普寧)、平遠、鎮平(今蕉嶺)等縣級建制。至清雍正十一年(1733),割程鄉、鎮平、平遠3縣設嘉應直隸州。乾隆三年(1738),設豐順縣。潮州府共轄9縣:海陽、潮陽、揭陽、普寧、惠來、澄海、饒平、豐順、大埔。 潮汕名稱由來清咸豐八年(1858),清廷在英國殖民主義者的大炮威嚇下,簽訂了中英《天津條約》,潮州被列為通商口岸之一,後經多方交涉,咸豐十一年(1861)正式開汕頭為商埠,稱「汕頭埠」,屬澄海縣 浦司管轄。近代以來,隨著汕頭逐漸演變為粵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形成潮汕並稱,「潮汕地區」的名稱由此而來。 汕頭名稱由來汕頭原是揭陽(後屬澄海)海邊的一個漁村。元代,在現在的光華埠一帶已形成較大漁村,稱為「廈嶺」。至明嘉靖九年(1530),現在的外馬路老媽宮一帶至崎碌已形成沙脊,稱作「沙汕」。萬曆三年(1575),沙脊積聚成片,稱作「沙汕坪」。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在現在外馬路人民銀行汕頭支行所在地建炮台、煙墩,稱作「沙汕頭」。以後,清廷在這里設站收鹽稅,簡稱「汕頭」。至嘉慶十四年(1809),因商船停泊越來越多,稱作「沙汕頭港」。至開埠前,已建立了「漳潮會館」,商業活動日趨活躍,具備商埠雛型。汕頭開埠後,鴉片和外國商品源源輸入,而大批「豬仔」(契約華工)被源源輸送到各殖民地國家充當苦力。英、德、法、挪威、美、日等國先後在汕頭設立領事館,進行經濟、文化、軍事侵略。至民國14年(1925),汕頭港出入船隻超過2500艘,總約 300萬噸。如以來往船隻、噸數與當時其他港口相比,全國通商港之繁榮等級,汕頭居於上海、天津、大連、漢口、膠州、廣州之後,排第七位。 民國時期,潮汕先後成立軍政府和專員公署。民國3年(1914)改海陽縣為潮安縣,翌年,從饒平分出南澳縣,民國10年(1921)後,潮汕地區共有10縣1市。 民國10年(1921)汕頭設立市政廳,與澄海縣分治。民國18年改稱汕頭市政府。1949年10月24日汕頭解放。 汕頭「 島」別稱由來汕頭得名於海濱泥沙積聚而成的沙脊。由於韓江泥沙在海濱地帶的不斷沖積,並在潮汐風浪的作用下,在今汕頭老市區一帶形成一條自然的沙堤,這種沙堤就叫做 「汕」,開端處則叫「汕頭」。汕頭又有 島的別稱。 是一種體小而圓、帶有斑點的魚類,屬鯊魚的一種,稱作鯊 。汕頭市區因位於 濟河一側,三面環水,歷史上曾是半島,過去海灣盛產鯊 ,故稱「 島」。 建國後,潮汕地區建立潮汕專區。1953年與惠陽、興梅合並為粵東行署。1956年與興梅合稱汕頭專區。1958年割海陸豐入汕頭專區。1965年與興梅分專區,並設揭西縣。至1983年海陸豐割歸惠陽,汕頭地區與汕頭市機構合並,實行市管縣新體制,共轄8縣(澄海、饒平、南澳、潮陽、普寧、惠來、揭陽、揭西)1市(原潮安縣與潮州合並,改稱潮州市)和6個市轄區(安平、同平、公園、金砂、達濠、郊區)及經濟特區,全市共153個建制鎮、23個鄉、31個街道辦事處和3425個村民委員會,人口950多萬。1989年1月1日起,潮州市從汕頭市分出,直轄於省。 1991年12月7日,饒平縣劃歸潮州市管轄;撤銷揭陽縣,設立揭陽市(地級),揭西、普寧、惠來劃歸揭陽市管轄。汕頭轄潮陽、澄海、南澳3縣和市域4區,總面積2064.4平方公里。 1993年4月9日,撤銷潮陽縣,以原行政區域設立潮陽市,由省直轄,汕頭市代管。1994年,澄海撤縣設市,由汕頭代管。2003年1月29日撤銷潮陽市、澄海市,歸並汕頭市,汕頭行政區域重新調整,轄6區(龍湖、金平、濠江、潮陽、潮南、澄海)1縣(南澳)。6個區總面積1950平方公里,人口454 萬。
② 潮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多少年前
潮州建制歷史悠久。自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設立海陽縣以來,至今已有多年的歷史,隋朝時撤郡設州,始稱"潮州"。新中國建立前,潮州均為歷代縣、郡、州、路、府的治所,位居粵東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長期的對外交往和中西文化交融,使本土的原生文化與周邊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互相交流滲透,形成了風格獨特的地域文化--潮人文化,擁有地方特色鮮明、結構完整、門類齊全、品位甚高的文化景觀。728處文物點以及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潮州大鑼鼓、潮州戲等眾多"潮"字品牌,構成潮州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自古就有"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的美譽。 潮州文物古跡眾多。全市現有文物古跡72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市縣兩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5處,是粵東文物古跡薈萃之地。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始建於南宋、中國四大古橋之一、被譽為世界上第一座啟閉式石橋梁的廣濟橋,國內罕見的宋代建築府第許駙馬府,始建於唐代、堪稱粵東地區佛教活動中心的開元寺,集潮州木雕之大成的己略黃公祠,反映宋代潮州陶瓷業繁榮景象的筆架山宋窯遺址。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始建於宋代、我國現存歷史最久、保存最完整的紀念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韓文公祠,始建於明代、全長2.6公里的古城牆,有與廣州越秀山鎮海樓齊名的明代建築廣濟城樓等。此外還有目前國內建築面積最大的泰式佛殿,有珍藏珍貴歷史文物的淡浮文物院等。"潮州八景"鳳凰時雨、湘橋春漲、鱷渡秋風、北閣佛燈、龍湫寶塔、西湖漁筏、金山古松、韓祠橡木等景點,如珠散落於韓江兩岸,與2.6公里古城牆、濱江長廊和古城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群一起,構成潮州古城文化旅遊區的壯麗景象。
③ 潮州府(古潮州)所轄各縣有哪些
在嶺南設南海郡,南海郡又下設揭陽戍,揭陽戍轄區含今廣東省潮州、汕頭、揭版陽、梅州四個地級市權與陸豐縣地域,以及福建省漳州下轄的雲霄、東山、詔安、漳浦、平和等五縣的縣域。揭陽戍以地處於揭嶺之陽定名。
④ 潮州府的介紹
潮州歷史悠久,是來中國歷源史文化名城之一。 考古材料證實,潮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潮州府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元朝潮州路改潮州府置,治海陽縣(縣府置地既今廣東潮州市潮安區),1912年廢。明、清時期有鹽場。府城東有廣濟橋(又名湘子橋,中國古代四大古橋之一)。 潮州府轄潮州八邑:海陽縣(既潮安縣)、潮陽縣、揭陽縣、澄海縣、饒平縣、普寧縣、惠來縣、豐順縣。清末民初,潮州概念已基本定型,這時潮州轄縣共9個:即潮安(原稱海陽)縣、潮陽縣、揭陽縣、惠來縣、普寧縣、澄海縣、饒平縣、豐順縣、大埔縣。(註:南澳縣時為饒平縣轄地,揭西縣時為揭陽縣轄地)中國解放後二次大的疆域調整,造成二個「潮州」概念, 廣義潮州即歷史上所說的潮州府,包括現在潮州市、汕頭市、揭陽市以及豐順縣;狹義潮州即目前的潮州市,管轄潮安區、湘橋區、楓溪區、饒平縣。湘橋區也就是通常民間稱呼的「府城」「潮州城」。
⑤ 潮州被稱為府城是什麼時候到現在有幾年了
根據網路:潮州府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元朝潮州路改潮州府置。
潮州府這個名稱,到現在有接近650了。府城一帶,也就是現在的潮州老市區。
⑥ 潮州古城在什麼地方擁有多少年歷史
每次談及廣東,很多人第一想法,就認為這里是一座特別發達的城市,但是卻不知道這里其實也有歷史悠久的古鎮。但是,一些外地人對廣東不了解,覺得在古代的時候,其實這里特別的荒涼是比較貧窮的地方。實際上作為省會的廣州市,它已經有2000多年的發展史,不過因為自身的發展速度比較迅猛,現在多數地方都已經感覺不到古城的味道了,很多地方給我們的感覺是現代化,如今的廣州,能夠稱得上古城的也就是「潮州市」。
很多人在旅遊的時候,往往會選擇一些知名的景點,其實忽略了自己身邊的古城。因為古城比較低調一些,所以有一些人沒有來玩過。其實,我們不妨在節假日的時候,帶上相機、帶上家人,來這里拍攝一些美美的照片,你就會發現,它的時代感很濃,而且拍出來的照片也是特別的唯美。所以,對於這座古城有很多人非常的熱愛,總是會來遊玩。朋友,對於這座古城你有什麼印象嗎?有來這里玩過嗎?
旅遊地點:潮州古城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內
⑦ 潮州有多少年歷史了
潮州有5000年的歷史了
⑧ 潮州的歷史最早有記錄的是什麼時候
西漢元鼎六抄年(前111年),屬南海郡襲揭陽縣地,潮州最早的建制始於東晉咸和六年(331年)在南海郡東部析置東官郡,東晉義熙九年(413年)分東官置義安郡。這義安便是潮州的前身。義安郡這個名稱一共使用了2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