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瀏陽河有多少年了
一樓的答案應該不錯
2. 瀏陽生物醫葯歷史發展政策有那些
瀏陽生物醫葯園規劃歷史:
⑴ 1997年由機械工業部研究院編制工業園工業小區規劃,規劃用地面積近期2.0 KM2,遠期5.8 KM2,遠景10 KM2。
⑵ 1998年1月省計委批復確認建設瀏陽市工業小區,並確定規劃用地面積近期2.0 KM2,遠期5.8 KM2,遠景10 KM2。
⑶ 1998年委託瀏陽市規劃設計院編制瀏陽工業園總體規劃。
⑷ 1998年7月省建委批復瀏陽市工業園總體規劃方案,規劃用地面積控制在7.1KM2。
⑸ 1998年委託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瀏陽工業園總體規劃調整編制和東園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規劃總用地面積為11.34 KM2。
⑹ 1999年7月省建委批復瀏陽工業園總體規劃調整規劃,用地面積8.18 KM2(包含鯉魚塘水庫),319國道以南部分作為遠景設想規劃,其規模視工業園建設需要再另行批復。規劃期限遠期為2015年。
⑺ 1999年11月,瀏陽市政府批復瀏陽工業園總體規劃調整規劃。
⑻ 2000.6瀏陽市建委批復工業園東園控規。
⑼ 2004年委託瀏陽規劃設計院編制生物醫葯園東擴區控規。
⑽ 2005年瀏陽市政府批復生物醫葯園東擴區控規。同年,委託湖南城市學院進行總體規劃修編,規劃總用地面積28 KM2。
⑾ 2008年進行新一輪總體規劃修編,規劃總用地面積50 KM2。
發展政策沒有找到,這個要寫當地招商部門聯系。
3. 長沙有多久的歷史了
長沙作為地名,應出現於城市形成以前。長沙一名最早見於《逸周書·王會篇》,《逸周書》又名汲冢周書,傳為281年(晉太康二年)得於汲郡(今河南汲縣)戰國時期的魏安厘王墓中,則其成書至少在戰國以前,雖然戰國至秦漢時期篇章有所增變,但據歷代學者考證其記載的史跡多有根據。「王會篇」記載了公元前11世紀周公營建雒邑竣工後,周成王大會諸侯,方國的盛況。當時「長沙鱉」是作為方物貢獻給周王室的,據孔晁注「王會篇」,謂「長沙鱉」「特大而美故貢也」。方物以地而名,可見長沙當時已是很有名氣的地方,這是長沙之名出現有據可考的最早時間,此後在《戰國策·趙策》中有「長沙之難,太子橫為質於齊」《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有「長沙,楚之粟也」等等,長沙的名稱就屢見不鮮了。如果說歷史文獻在流傳過程中還有可能失實的話,還有一份最有權威的資料,1986年湖北荊沙鐵路修建時發掘的包山2號大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簡,其中2件有長沙之名,一為「長沙正」名「龔懌」,一為「長沙公之軍」。包山2號墓的時代為戰國中期,約公元前300年。以上資料證明,長沙地名的出現不晚於戰國中期,可能早於公元前11世紀。據《湘川記》雲:「秦分黔中郡以南之沙鄉地區置長沙郡,則長沙之名始於洪荒之世,而以之為鄉為郡,則在後世耳。」所謂洪荒之世,也是指有人類聚居生活之始。 長沙一名是怎麼得來的,歷來眾說紛紜,史籍記載各異,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說: 第一,得名於長沙星。古代天文學家觀測天象時選擇一批星象作為定位觀測的標志,創二十八宿之說。認為上有星象,下有相應的「星野」,《史記·天官書》雲:「天則有列宿,地則有州域。」二十八宿中軫宿有一附星名為「長沙」,古人按星象分野的理論,將長沙之地以應長沙星,認為長沙地名源於星名,故長沙又有「星沙」之稱。唐張守節《史記正義》雲:「長沙一星在軫中,主壽命。」又雲長沙星明則「主長壽,子孫昌。」這些說法適應於封建社會人們的認識和心理需要,故長沙得名的此說影響最大,流傳最廣。 第二,得名於萬里沙祠。萬里沙祠一說最早見於晉闞馬因 所著《十三州志》:漢「有萬里沙祠,而西自湘州,至東萊萬里,故曰長沙。」此後,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縣志》援引《東方朔記》雲:「南郡有萬里沙祠,自湘州至東萊可萬里,故曰長沙。」唐杜佑《通典》中潭洲「秦為長沙郡」的自注亦雲:「有萬里沙祠,故曰長沙。」於是以後的各代地方誌,多引此說作長沙得名之源,並加以闡發考釋,認為長沙在古代有祭禮沙土之神的活動。據《史記·孝武本紀》記載:漢武帝在元封二年(前111年)春,曾到山東東萊祈禱「萬里沙」(東來曲城有「沙徑三百餘里」的沙原),東漢應劭注曰:萬里沙,神祠也。長沙至東萊相距萬里之遙,人們將此事和此兩地聯系,於是有「長沙者,所謂萬里長沙也」之說。 第三,得名於「沙土之地」。長沙的地質結構為以石英砂岩、砂礫岩、粉砂岩及頁岩等為基礎,經過長年的外力作用,地層崩塌的岩石,經風化和水流的沖刷,使大量的砂、石都聚積於地表,特別是現長沙市區所在的湘江河谷地帶,分布著大片的沙灘,沙洲等,每當枯水時節,這些洲、灘露出,向人們展現出成片的砂土,尤其是沙粒長大,「白沙如霜雪」。在古代,自然環境未經污染破壞,這種景象很是引人注目,故古籍中多有稱長沙為沙鄉或沙土之地。如唐大歷間長沙太守張謂著《長沙土風碑銘》引《遁甲記》雲:「沙土之地,雲陽之墟。」又《路史》曰:「沙,為長沙;雲陽,為茶陵。」又《元和郡縣志》雲:「《禹貢》荊州之域,春秋為黔中地,楚之南境。秦並天下,分黔中以南之沙鄉為長沙郡,以統湘川。」 第四,得名於長形的沙洲。長沙湘江中的水陸洲,長約5000米,寬約100米,是一較有特色的地理景觀。關於水陸洲的出現,有不同的認識,過去人們根據宋代《太平寰宇記》說:「晉惠帝永興二年此洲生。」認為水陸洲是東晉才出現的。但地質工作者在對長沙的地質結構作取樣分析時,確認水陸洲為第四紀全新世時形成的一級階地的典型地層,時代至少在1萬年以上。古代湘江水位較低,如1986年發掘的長沙縣南土乇 遺址,與水陸洲南頭相距不遠,位置就在低於水陸洲的河灘上,遺址年代距今7000多年,其底層亦為屬第四紀全新世地層。因此,水陸洲應早在東晉以前就已出現,可能由於水位的漲落,有時被洪水淹沒。 第五,得名於「蠻越」語「祭禮女神的地方」。在楚國「南平蠻越」之前,長沙居民屬「蠻越」族。在蠻越語中,「長」是「祭壇」的意思,「沙」是「女神」的意思,而不是「沙土之神」。「長沙」在蠻越中的含義就是「祭祀女神的地方」。至今,壯、侗諸民族聚居區還有女神崇拜的風俗,他們的成語中有「未立村塞,先立長沙」之語。 以上數說,經過各時代文人學者的研討,第一、二說逐漸被否定。關於第一說,認為提出「天有九野,地有九州」理論的著作《呂氏春秋》中記錄了軫宿和長沙子星,但該書的成書年代約在公元前239年。軫宿名稱的出現也僅在公元前443年。曾侯乙墓1件漆器上有二十八宿圖和軫宿之名。此外,根據二十八宿的部分星宿在《詩經》已有出現,可把其星宿營的出現定在西周末年至春秋時期。但以上均晚於長沙一名出現的時間。正如《善化縣志》所說「星以沙而得名,非沙以星而得名也。」至於第二說,亦早有人提出質疑,明崇禎《長沙府志》雲:「通志謂郡有萬里沙祠,日方 (按:開始)於周威烈王之季,不可考矣。」又明《一統志》雲:「在萊州府城東北三十,夾萬歲兩岸,沙長三百里,是祠在東萊,與長沙無與。」綜合各方面關於「萬里沙祠」並無關系,長沙是否在周威烈王時始有萬里沙祠,不但連記述者都認為「不可考矣」,且周威烈王在位為公元前425年至前402年,距長沙一名出現的周成王時晚了600多年,恐怕即使有萬里沙祠,也在長沙地名出現之後。 第三說和第四說的依據基本相同,都是突出長沙的地物特徵,不同的是前者偏重於個體,後者則偏重於群體。沙質土是長沙的地質結構特點,長如米,白如雪也一定是很引人注目的,但形成長約5000米的沙洲則是更壯觀的景物了。地名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古代人們以其居住的自然環境的突出特徵來命名地名,是古代地名產生的主要來源,這符合古代人們的認識水平和唯物主義的認識論。長沙地名,應是先民們根據長沙古代的自然環境特徵而逐步確認,最後約定俗成,流傳後世;理應「始於洪荒之世」,至西周時被確認。 至於第五說,雖無定論,但亦可作為一家之言。長沙地名的來源之多,正好說明了地名文化的豐富內涵。
求採納
4. 瀏陽的歷史有多久了
看這來個資自料吧:http://bk..com/view/55456.htm
夠詳細了吧。
5. 瀏陽的歷史成就
瀏陽河又名瀏渭河,原名瀏水,瀏,清亮貌。因縣邑位其北,「山之南,水之北,謂內之陽」,故稱瀏容陽。瀏水又因瀏陽城而名瀏陽河。瀏陽河位於湖南省東部,是湘江的一級支流,發源於羅霄山脈的大圍山北麓,有大溪河和小溪河兩個源流。全長共222公里,流域面積3211平方公里,流經瀏陽市、長沙縣市共40個鄉鎮。瀏陽河源頭至大溪河小溪河交匯處,楊潭鄉(現高坪鄉)雙江口河段為上游;雙江口至鎮頭市河段為中游;瀏陽河下游從鎮頭市起始,最後在長沙市的陳家屋場注入湘江。據《湖南通志》記載瀏陽河古稱瀏水,亦名瀏渭河,"瀏"是清涼的意思。瀏陽河上游,河谷切割深、穿林涉澗、飛瀑珠簾、幽林深壑、河水碧透;瀏陽河中游,瀏水九曲瀠洄、浪卷千堆、姿態婀娜、兩岸翠屏、風光旖旎;瀏陽河下游,河道寬闊舒緩、田疇沙洲、稻香四溢、波光粼粼、水綠魚肥。
6. 長沙有多久的歷史
在長沙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20—15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原始先民生息繁內衍,長沙有文字可考的容歷史有3000多年之久...
www.zydl.net/news2/Article_Print.asp?Arti ... 3K 2005-7-21
7. 湖南的歷史有多少年
遠在舊石器時代湖南境地就已有古人類活動。
湖南境內在40萬年前有舊石器時期的人類活動,距今1.2萬多年前人類即在此種植稻穀,距今5000年前湖南先民開始在此過定居生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1949年設置長沙地級市、1956年設置株洲地級市,以及長沙、衡陽、郴縣、常德、益陽、邵陽、永州7個直屬專區,湘西行政區及所轄永順、沅陵、會同3個專區。
截止2017年9月12日,湖南省共計劃分為14個地區(13地級市和1自治州),122個縣級行政區包括35個市轄區、17個縣級市、63個縣和7個自治縣。
(7)瀏陽政策有多久的歷史擴展閱讀:
湖南歷史沿襲:
湖南在夏、商和西周時為荊州南境。
春秋、戰國時代屬於楚國蒼梧,洞庭二郡。
秦始皇設黔中、長沙兩郡。
西漢初期屬於長沙國,漢武帝之後屬荊州刺史轄區,轄武陵郡、桂陽郡、零陵郡和長沙郡。
三國時屬吳國荊州,置昭陵郡,為荊南五郡。
西晉時分屬荊州和廣州;東晉時分屬荊州、湘州、江州。
南朝宋、齊、梁時分屬湘州、郢州和小部分荊州,南朝陳時分屬荊州、沅州。
隋高祖開皇九年(589年)平南陳,而統一中國後,在湖南設長沙、武陵、沅陵、澧陽、巴陵、衡山、桂陽、零陵等八郡。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時分屬山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在衡州置湖南觀察使,從此在中國行政區劃史上開始「湖南」之名。
五代十國時期,馬殷據湖南,建立楚國,國都為長沙。
宋朝分全國為路,路下設州、府、軍、監,各轄若干縣。湖南主要在荊湖南路。
元代實行行省制度。湖南屬湖廣行省,分14路3州:岳州路、常德路、澧州路、辰州路、沅州路、靖州路、天臨路、衡州路、道州路、永州路、郴州路、寶慶路、武岡路、桂陽路、茶陵州、耒陽州、常寧州。
元朝政府還在今湘西少數民族聚居地實行土司制度,置有10多個長官司或蠻夷長官司,分別隸屬思州軍民安撫司、新添葛蠻安撫司和四川行省永順等處軍民安撫司管轄。
明朝行省設布政使司,後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省下為府(州),府下設縣,實行省、府(州)、縣三級制。
湖南屬湖廣布政使司,轄地在今湖南境的有7府、2州、2司:岳州府、長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寶慶府、辰州府、郴州、靖州、永順軍民宣慰使司、保靖州軍民宣慰使司。
8. 中國有多久的歷史
中國歷史是來指中國從中華文自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虞朝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拓展資料: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始祖,人文初祖。炎帝更是被道教尊為神農大帝、五榖神農大帝。相傳黃帝曾問道於道教三清之首元始天尊座下闡教十二金仙的廣成子。
公元前21世紀,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從此結束了三皇五帝時期的禪讓制進入世襲制,由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
9. 湖南有多少年的歷史
湖南歷史悠久,舊石器時代有人類活動,古為苗人、越人和楚人的生活地區。西周時期為楚國南部。唐廣德二年(764年)首置湖南觀察使,至此中國行政區劃上開始出現湖南之名。
湖南省現行行政區域在周朝為荊州南境,春秋戰國時期納入楚國版圖。秦統一中國後, 實行郡縣制,湖南地區設置有黔中郡、長沙郡。
西漢實行州、郡、縣三級制,與封國並行。湖南境內設有武陵郡、桂陽郡、零陵郡和 長沙國。王莽新朝曾廢長沙國改立長沙郡,桂陽郡改南平郡,武陵郡改建平郡,零陵郡改 九嶷郡。東漢時恢復原郡名,但長沙不再立國而保留長沙郡。
三國時期,湖南地區為蜀漢和東吳角逐之所,零陵、武陵郡屬蜀,長沙、桂陽郡屬吳。 後零陵、武陵郡歸入東吳版圖,並增置南郡、臨賀郡、衡陽郡、湘東郡、天門郡、昭陵郡 6郡。
西晉時,湖南分屬荊州、廣州。東晉偏安江左,湖南分屬荊州、湘州和江州。 南朝宋、齊和梁前期,湖南分屬湘州、郢州和荊州。陳朝時湖南分屬荊州、沅州、湘 州。
隋朝裁並州、縣,改州、郡、縣三級制為郡縣二級制。湖南省境設8郡:長沙郡、武 陵郡、沅陵郡、澧陽郡、巴陵郡、衡山郡、桂陽郡、零陵郡。
唐初改郡為州,武德四年置潭州總管府,管轄潭州、衡州、永州、郴州、連州、南梁 州、南雲州、南營州8州。武德七年改總管府為都督府,統轄潭州、衡州、永州、郴州、 連州、邵州和道州。太宗朝始設道,道下設州(或郡),州下為縣。湖南分屬山東南道、江 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廣德二年又置湖南觀察使,湖南之名自此始。
五代十國時期,馬殷據有湖南,立楚國,國都為長沙府。楚分其所轄地為28州1監, 在湖南境有13州1監:潭州、岳州、郴州、朗州、辰州、溪州、邵州、錦州、澧州、敘 州、衡州、永州、道州和桂陽監。
宋朝分全國為路,路下設州、府、軍、監,各轄若干縣。湖南分屬荊湖南路和荊湖北 路。
元代實行行省制度。湖南屬湖廣行省,分14路3州:岳州路、常德路、澧州路、辰 州路、沅州路、靖州路、天臨路、衡州路、道州路、永州路、郴州路、寶慶路、武岡路、 桂陽路、茶陵州、耒陽州、常寧州。元朝政府還在今湘西少數民族聚居地實行土司制度, 置有10多個長官司或蠻夷長官司,分別隸屬思州軍民安撫司、新添葛蠻安撫司和四川行 省永順等處軍民安撫司管轄。
明朝行省設布政使司,後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省下為府(州),府下設縣,實行省、府 (州)、縣三級制。湖南屬湖廣布政使司,轄地在今湖南境的有7府、2州、2司:岳州府、 長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寶慶府、辰州府、郴州、靖州、永順軍民宣慰使司、 保靖州軍民宣慰使司。
清朝地方政權實行省、道、府(直隸廳、直隸州)、縣(散廳、散州)四級制。康熙三年 置湖廣按察使司,湖廣右布政使、偏沅巡撫均移駐長沙。湖廣行省南北分治,湖南獨立建 省。長沙、衡州、永州、寶慶、辰州、常德、岳州7府,郴、靖2州由偏沅巡撫直接管轄。 雍正二年,偏沅巡撫易名湖南巡撫。至此,現行的湖南省行政區域作為獨立的地方一級政 權組織才基本確立下來。
清代湖南總計分4道、9府、4直隸州、5直隸廳(不轄縣)。直隸州、直隸廳直接隸 屬道與省,而不由府管轄。縣以外設有散廳、散州,受府節制,相當縣一級。湖南有散州 3個,散廳1個。作為基本行政單位的縣和散州、散廳,包括不轄縣的直隸廳和直隸州在 內,共有77個單位。
中華民國成立後,湖南的行政設置幾經變化。民國3年(1914),分全省為湘江、 衡陽、辰沅、武陵4道,其轄區與清代長寶道、衡永郴桂道、辰沅永靖道和岳常澧道基本 相同,共75縣。
民國5年(1916),裁常德道,所轄縣常德、岳陽、平江、臨湘、華容、漢壽、沅 江、澧縣、安鄉、臨澧、南縣劃歸湘江道,桃源、石門、慈利、大庸劃歸辰沅道。全省存 3道,仍有75縣。
民國11年(1922),撤銷道制,僅存省、縣二級。
民國24年(1935),在沅陵設立湘西綏靖區,將指定綏靖范圍的19縣劃為慈石 庸、沅瀘辰漵、永保龍桑、芷黔麻晃、乾鳳古綏5個行政督察區。民國25年(1936), 正式設立專員公署。將澧縣、臨澧、靖縣、會同、綏寧和通道6縣劃入,與原19縣組成 4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員公署分別設在沅陵、慈利、乾城和黔陽。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是由省政府派出機構,代行省政府職權。
民國26年(1937)12月,全省普遍設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以專員兼任駐在地 縣長。全省劃為9區:第一區轄瀏陽、平江、臨湘、岳陽、醴陵、湘陰、長沙、湘潭、寧 鄉、益陽等10縣,專員駐瀏陽;第二區轄常德、華容、南縣、安鄉、沅江、漢壽、澧縣、 臨澧、石門、慈利、桃源等11縣,專員駐常德;第三區轄沅陵、大庸、桑植、漵浦、永 順、瀘溪、辰溪等7縣,專員駐沅陵;第四區轄乾城、龍山、保靖、古丈、永綏、鳳凰、 麻陽等7縣,專員駐乾城;第五區轄衡陽、常寧、衡山、耒陽、攸縣、茶陵、安仁、酃縣 等8縣,專員駐衡陽;第六區轄邵陽、湘鄉、安化、新化、武岡、新寧、城步等7縣,專 員駐邵陽;第七區轄黔陽、綏寧、會同、芷江、靖縣、通道、晃縣等7縣,專員駐黔陽; 第八區轄郴縣、桂東、汝城、永興、資興、宜章、桂陽、嘉禾、臨武、藍山等10縣,專 員駐郴縣;第九區轄零陵、祁陽、新田、寧遠、江華、道縣、東安、永明等8縣,專員駐 零陵。 民國29年(1940)4月,又將全省劃為十個行政督察區。曾一度增置陽明縣( 後改為陽明特別區),但不久即撤銷。先後還增設2省轄市(長沙、衡陽)、2縣(懷化、 隆回)。至1949年8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前,全省共有2個直轄市、10個行政督察 區,77個縣。具體情況如下:
省轄市:長沙市(民國22年設,省會),衡陽市(民國32年設)。 第一行政督察區,治岳陽,轄8縣:岳陽縣、長沙縣、湘陰縣、臨湘縣、瀏陽縣、平 江縣、湘潭縣、醴陵縣;第二行政督察區,治耒陽,轄8縣:耒陽縣、衡陽縣、衡山縣、 攸縣、茶陵縣、常寧縣、安仁縣、酃縣;第三行政督察區,治郴縣,轄10縣:郴縣、桂 陽縣、永興縣、宜章縣、資興縣、臨武縣、汝城縣、桂東縣、藍山縣、嘉禾縣;第四行政 督察區,治常德,轄9縣:常德縣、澧縣、桃源縣、石門縣、華容縣、南縣、慈利縣、安 鄉縣、臨澧縣;第五行政督察區,治益陽,轄6縣:益陽縣、湘鄉縣、安化縣、漢壽縣、 寧鄉縣、沅江縣;第六行政督察區,治邵陽,轄6縣:邵陽縣、新化縣、武岡縣、新寧縣、 城步縣、隆回縣;第七行政督察區,治零陵,轄8縣:零陵縣、祁陽縣、寧遠縣、道縣、 東安縣、永明縣、江華縣、新田縣;第八行政督察區,治永順,轄6縣:永順縣、龍山縣、 大庸縣、保靖縣、桑植縣、古丈縣;第九行政督察區,治沅陵,轄8縣:沅陵縣、漵浦縣、 辰溪縣、鳳凰縣、乾城縣、永綏縣、瀘溪縣、麻陽縣;第十行政督察區,治洪江,轄8縣: 會同縣、芷江縣、綏寧縣、黔陽縣、晃縣、靖縣、通道縣、懷化縣。
此外,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 下,湖南省境的平江、瀏陽、醴陵、岳陽、臨湘、湘陰、長沙、酃縣、茶陵、攸縣、郴縣、 宜章、永興、耒陽、資興、桂東、汝城、安仁、桑植、永順、龍山、大庸、石門、慈利、 華容等25縣建立了革命根據地,或者成為游擊區,並成立縣蘇維埃政府,建立區蘇維埃 政府170多個,鄉蘇維埃政府或革命委員會910多個,成為湖南最早的基層工農政權。 省一級蘇區政府,有1930年7月30日成立湖南省蘇維埃政府;1930年10月成 立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1931年7月,成立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後改為湘鄂贛省工 農兵蘇維埃政府);1931年10月成立湘贛省蘇維埃政府;1934年11月成立湘 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以上均行使省級革命政權的職能,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人民 政權的先聲。
10. 瀏陽的菊花石有多少年歷史了
菊花石據傳發掘於清乾年間。相傳當地鄉民取石壘壩,驚詫發現石中含有「菊花」,鄉中石專匠,如琢如磨雕刻屬,遂使奇石成為貢品,被歷代朝廷、官員、富商作為收藏、饋贈的佳品。據《瀏陽縣志》史載。1915年,巴拿馬萬國展覽會,我國工藝大師戴清升之絕創:「映雪」花瓶、「梅、蘭、菊、竹」屏風參展,令世人瞠目,拍案驚奇「石頭能開花」。一舉榮獲「稀世珍品金獎」,至今保存在聯合國博物館。1959年,新中國成立不久,瀏陽人民將一卷巨型立體雕件「石菊森山」呈獻北民人民大會堂,供各族人民觀賞。1997-1999年,舉國歡騰,喜慶香港、澳門回歸,瀏陽人民特意創意了二件具有紀念意義的菊花石雕,分別獻給了香港、澳門特區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