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大同多少年歷史

大同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2 05:11:46

⑴ 大同三年是哪一年

出現過大同年號的有6次,大同三年可指公元537年,年,808年,1934年,1226年。

大同年號在歷史上出現過6次,分別是:

大同(蕭衍),南朝 梁 梁武帝蕭衍的年號,由535年至546年,共計11年。

大同(隆舜),唐時南詔(今雲南,大理國前身) 地方領袖隆舜的年號,至888年。

大同(遼太宗),遼朝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年號,在947年。

大同(平城國王),日本平城天皇與嵯峨天皇的年號,由806年至810年,共計4年。

大同(溥儀),抗日戰爭時期偽滿洲國執政(後改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年號,由1932年至1934年。

大同(蒲鮮萬奴),金朝高麗國軍閥蒲鮮萬奴的年號,由1224年至1233年,共,9年。

(1)大同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1932年「滿洲國建國方案」決定成立偽滿洲國執政府,以愛新覺羅.溥儀為「執政」,定「都」長春。改長春為 「新京」。同年2月18日,宣布偽滿洲成立,3月8日,把溥儀從旅順接到長春 。下榻與長春尹衙門。

3月9日,溥儀就任執政, 年號「大同」。4月溥儀遷居到原吉黑榷運局辦公 樓,並將此樓改名為「緝熙樓」。1934年初,改 「滿洲國」為「滿洲帝國」,改「執政」為「皇 帝」年號「康德」。同年3月1日,溥儀即帝位, 並命其住所為帝宮。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8月17日,溥儀在通化大栗子溝宣讀《滿洲國皇帝退位詔書》,宣布退位,「滿洲帝國」滅亡。這場偽滿洲國的鬧劇就此結束。

⑵ 山西大同的歷史

大同市地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地理坐標為東經112°34′——114°33′,北緯回39°03′——40°44′之間。北以答外長城為界,與內蒙古自治區豐鎮、涼城縣毗鄰,西、南與本省朔州市、 忻州地區相連,東與河北省陽原、淶源、蔚縣相接。大同 最高峰是陽高縣六棱山主峰黃羊尖2420米,最低處為靈丘縣冉庄河558米,市區海拔1000 米。境內地貌類型復雜多樣,山地、丘陵、盆地、平川兼備。土石山區、丘陵區占總面積的79%。西北部山脈屬陰山山脈和呂梁山脈,主要有雙山、二朗山、雲門山、采涼山等;東南部山脈屬太行山脈,主要有恆山、太白山、六棱山等。全市一般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最高處為陽高縣境內六棱山黃羊尖(海拔2420米),最低處為靈丘縣境內花塔村冉河出口處(海拔558米)。桑乾河自西南向東北橫貫全市,形成了周圍高、中間低、兩山夾一川的槽型盆地。除桑乾河外,境內主要河流還有屬海河水系的御河、南洋河、壺流河、唐河和屬黃河水系的蒼頭河。

⑶ 關於大同古代的歷史

1、大同地方,歷史上曾為春秋時期代國地,後為戰國時期趙國雁門代郡地,秦漢魏晉皆因之。北魏時為京畿司州地。唐為河東道雲州雲中郡地。

2、遼金皆稱西京,為西京道(路)大同府地。元為河東山西道大同路地。明清為山西布政司大同府地。總體上看,區劃名稱雖有變化,而境域面積無大變。

其中以秦漢名邑、北魏京華、遼金陪都、明清重鎮最為世人所艷稱。北魏以平城為京師97年,歷六帝七世,其繁榮富庶超過南朝建業(今江蘇南京),是一個國際性的大都會。

3、遼金兩朝以大同為西京,此兩朝的其他陪都多有變化,而大同的西京地位穩如磐石,歷191年,且非親王不得主之。明朝開國皇帝為其子代王朱桂開藩邸於大同,此後歷252年,留下了世界第一的大同九龍壁,也留下了「九五、飛龍在天」的永久藝術形象。

無怪乎大同故老,歷來相傳大同之地有王氣,這是古人依據風水理論,對適於建都的江山形勝之地,地理環境優越性的概括,王者建都,必於此處,因而稱為王氣。

4、數千年來中軸線迄無變化的大同城,其祖山當為今內蒙古豐鎮之北的平頂山,其龍脈當為御河西源今稱巨寶河者,《水經注》稱之為獨谷孤城水,東南流與旋鴻池水匯合後合稱如渾水。其少祖山即今西寺梁山,古稱方山,是文明馮太後永固陵所在之山。

(3)大同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大同地理位置:

大同市位於山西省北端,東與河北陽原、蔚縣相連,北同內蒙古烏蘭察布豐鎮、涼城毗鄰,西南與山西朔州、忻州二市接壤。

地理坐標為東經112°06'——114°33',北緯39°03'——40°44',全市地區面積14152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080平方公里。

全市總人口約330萬,市區人口約120萬。依城市人口規模論,大同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素有「中國雕塑之都」、「鳳凰城」和「中國煤都」之稱。大同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全國省會城市外13個較大城市之一。

⑷ 山西省大同市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根據中國科學院抄古人類研究所賈蘭坡等專家來同考察證明,早在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棲居繁衍。春秋時期為游牧民族樓煩占據。戰國時期屬趙國,設置雲中、雁門、代郡。秦統一六國後置雁門郡。兩漢時期為平城縣,隸屬雁門郡。

以上看出,秦朝時開始設立行政區,所以應該從秦朝算起。秦朝是公元前221年建立的,故大同到現在應該有2200年的歷史吧。

⑸ 介紹一下大同的歷史

北魏京華,遼金陪都,明清重鎮,
久遠的歷史,瑰麗的文化,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大同
被譽為「塞外名城」的大同市位於山西省的最北端,處在內外長城之間,是山西第二大城市。這里三面環山,桑乾河的支流御河縱貫南北。長期以來,人們對大同的認識止於煤都的富饒、雲岡的瑰麗、華嚴寺的雄渾,其實,早在1982年,大同市就與北京、承德等24個城市一起首批入列「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成為山西唯一一座首批入列的城市。那麼,大同這座城市究竟承載了怎樣的歷史和文化,使它得以獲此殊榮呢?
第一點,大同的歷史確實悠久,准確的說兩千多年,大同的歷史是有了,而且在這個歷史長河中,它建過一次都—首都,做過兩次陪都。
第二項就是文化,一個句注山(雁門關)一隔,我們的太原、晉南屬於黃河流域文化,句注山以北,如果勉強說的話,就是桑乾河流域文化,那麼這兩個文化大不相同,這兩個文化的差異點在什麼地方呢?我覺得這么來看,句注山以南是中原的農業經濟文化,句注山以北是游牧文化與農業文化相結合的文化,那麼這地方的文化特點就出來了,它是一個少數民族文化的特點,正是由於少數民族文化給大同的文化帶來了特色,高不能算高,但是它有特色,特色就可貴呀!
第三條就是都城, 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裡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建過都的,比如西安、洛陽、北京、南京,這都是幾朝的都城,而且時間也很古,特別西安、洛陽這是古都嘛,那麼大同作為都城,僅僅是一朝,北魏,而且是南北朝分割的時期,它是北方的一個都城,但是准確的說,有九十七八年的歷史,在這個地方建都,在這九十七八年中,這個都城有過一段輝煌,這個輝煌的狀況,那還是文獻記載不多,通過近年的研究,那還是可觀的,都城加上遺址加上它的歷史,加上它的文化,使大同成為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當之無愧。
大同古稱平城、雲中,遼代改稱大同。歷史上這里是中原的漢民族和塞外的游牧民族爭奪天下的古戰場,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同綿延數千年的戰爭史和民族交融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就是在這里擯棄漢人笨重的戰車長袍,推廣輕便的胡服騎射,從而成就了一代霸業。漢朝時,劉邦率軍抗擊匈奴,在平城白登山被困七天七夜,後來用陳平的計策,賄賂匈奴單於的妻子閼氏,才得以突圍。這一次戰爭失利使西漢政府改變了對匈奴的策略,與匈奴結下了和親之約,也就有了後來傳為佳話的昭君出塞。
一座歷史名城,總是與一些傲視古今的歷史名人聯系在一起的。公元398年,一位來自草原深處的鮮卑族首領拓拔圭統一北方、建立北魏,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與南方漢族政權抗衡的少數民族王朝。北魏定都平城,就是今天大同市內的東北部。直到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為止,平城作為北魏的都城近百年之久。「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經過近百年的苦心經營,平城成為當時北方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書寫了大同歷史上最為輝煌的一章。
至今,在大同還有北魏風韻的遺存,那便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雲岡石窟」。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里,現存洞窟53個,石雕造像五萬多尊。其中尤為珍貴的是第十六至二十窟,世稱「曇曜五窟」,是北魏名僧曇曜奉文成帝旨意開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令人驚奇的是曇曜五窟中的五尊大佛,竟然是北魏幾代帝王的真實寫照,連臉上腳上的黑痣也相吻合。《魏書》記載,「是年詔有司為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顏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體上下黑子。」這種天衣無縫的配合當然不會是巧合,而有著更深層次的政治原因。北魏之所以尊崇佛教、大興石窟,是基於佛教對於皇權有「濟益之動」的考慮。拓拔圭借高僧法果之口喊出了「皇帝即當今如來」的歷史強音。禮佛崇帝的要求,迎來了北魏在雲岡浩大的開窟造像工程,曇曜五窟也就應運而生,從而實現了北魏王朝政教合一的局面。
雲岡石窟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的氣度是空前絕後的。舉目望去:金樓玉宇,仙山瓊閣,滿堂絲竹,盡日笙簫……這是北魏文化中特有的華貴絢爛的造型、圓潤流暢的線條、豐滿柔和的構圖、熱鬧歡樂的氣氛。從中我們可以領略北魏王朝的大氣磅礴,感受鮮卑族人理解的佛教文化。
通過今天的分析,它(雲岡石窟)每一個造像,每開一個窟,兼顧兩個方面,一個方面,照顧了現實的帝王,一個方面把佛教的內涵,非常充分而巧妙的表達進去,我在這個方面,看到了《華嚴經》的佛教的空間觀念,《秒法蓮華經》的時間觀念,以及彌陀的西方極樂世界人們嚮往的觀念,以及將來彌勒佛在世的時候想像的那種太平盛世的觀念,無一不在雲岡石窟有所體現,而這個事情發生在北魏,距離今天一千六百年,那就是說,在北魏哪個時候,以鮮卑人的觀念理解的佛教很深刻。
1995年,考古工作者在大同城外東南方發現了北魏明堂遺址,這個驚人的發現令人們興奮不已。明堂是古代帝王舉行朝會、祭祀、慶賞等大典的地方,是禮治文化的載體。北魏明堂規模宏大,是北京天壇的三倍。是綜合兩漢與魏晉歷代儒家的結晶,並有所創新而成的。明堂文化是北魏文化成熟後的一大標志,它引領著今人去憑吊北魏王朝的文化建構。而且明堂的發現成為一個坐標點,由此,可以准確地判斷出,現存的大同城,就是北魏都城平城的所在地。
我們大同這個平城的內城呢從北魏哪個時候到今天,將近一千六百年都過了,沒有動地方,整坨坨的在這個地方,這就不同於我們中國前頭已經從都城學會劃出的八大古都,你比如典型的象西安、洛陽,漢長安、唐長安不是在一個地方,秦長安不是在一個地方,洛陽、漢洛陽、唐洛陽,都不在一個地方,都是搬遷過地方,北京比較年輕,遼、金時候,把那地方定為上京或者是中京,元代才正式在哪個地方,定都叫大都,它是元、明、清三代(都城),也就是七、八百年的歷史,變了三次,現在北京的考察已經很清楚,元大都的遺址是在什麼地方,遼、金時候的都城在什麼地方,明代才定了現在的地方,最起碼有三次變遷地方,那麼從都城的遷移和固定,這個點來說呢,大同又是唯一的沒有挪動地方。
五代時,後晉石敬塘為了當上「兒皇帝」,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人。大同由此劃歸遼地,從而一掃唐朝時的頹廢,進入了一個新的繁榮時期。此後的兩百多年,大同先後成為遼、金兩朝的陪都,契丹人和女真人鍾愛的「西京」。歷代文人似乎只鍾情於頹廢腐敗、偏安一隅的趙宋小王朝,而對強大鼎盛的遼金政權不屑一顧。其實,先後與南宋並存於世的遼、金兩代,不僅兵強馬壯、地域遼闊,而且繼承並創造了高昂奔放的北方文化。這種特有的多民族文化,發源於當時的國都北京,但因為北京後來屢次建都,早已難覓其蹤了,而在大同卻完整地保留了下來。位於大同市區的華嚴寺、善化寺以及觀音堂等遺存,淋漓盡致地反映了遼金文化的特徵。尤其是華嚴寺薄迦教藏殿內的遼代塑像露齒菩薩,造型極為獨特,菩薩口露香齒,盡展佛韻的神情,與山西太原晉祠聖母殿內行不動裙,笑不露齒的宋塑侍女相比,顯然是兩種不同風格的雕塑作品。宋人受『禮「制約束太深,內秀多於外露;而契丹人豪邁灑脫,齒露芬芳,是另一種美的表現。
明朝時的大同改變了都城文化的風貌,以一個軍事要沖的姿態掀開了新的一頁。當年朱元璋率明軍攻克元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元軍殘部退回蒙古高原,元氣大傷,但仍對中原念念不忘,對明朝北部邊境構成嚴重威脅。明王朝因此格外重視北部邊境的防禦,在北方設立了九個防務重鎮,稱為九邊。其中大同鎮的戰略位置尤為重要,當時全國十二分之一的軍隊駐守在這里,明成祖和明英宗都曾到此御駕親征,有「大同士馬甲天下」的美譽。
1952年,中央文化部主持了全國各地的古建築調查研究。以羅哲文先生為主的燕北古建築勘察組在勘察報告中評價:「大同保存下來的古跡、文物非常多,可以說是國內有數的保存古跡文物最豐富的城市之一。」正是這些文物古跡向我們講述著大同兩千多年來起起落落的歷史。一座歷史名城,凝聚著歷史上一個或數個朝代的精華和氣韻。因此,中國有這樣一個說法:秦漢隋唐看西安,宋齊梁陳看南京,錢越趙宋看杭州,燕元明清看北京……那麼,北魏遼金看大同,是理所當然的事。
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大同市,自古有「鳳凰城」的美譽。是北魏拓拔氏入主中原的第一都,也是遼金兩朝陪都。它集魏晉風韻為一山、遼金風流為一城,在悠久的歷史進程中,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遺存,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
大同古城整個布局好似一隻舒展單翅的鳳凰,南關為鳳之頭,主城為鳳之身,北關象徵鳳凰的尾部,東關為左翅,惟獨沒有西關。傳說是一位勇士搭劍射掉了鳳凰的右翅,所以這只彩鳳至今無法遠走他鄉。
北魏近百年的建都史和遼金二百多年的陪都史,使大同這座塞外名城有著不凡的王城氣度。這氣度不僅輝映在雲岡石窟的大氣磅礴和華嚴寺、善化寺的雄偉精巧,更滲透在古城的血脈里。自北向南穿越大同的這一條河被稱為「御河」,這名字透著都城的味道,應該北魏時就有了。
大同素有「龍壁之城」的美稱,至今還保存有龍壁九座之多。其中尤以大同九龍壁最負盛名。龍壁是古代一種特殊的建築物,一般用作建築物的照壁,多建於皇宮、王府、廟宇門前。既可作為院落建築的屏障,又能烘托出建築物的肅穆和華麗。大同九龍壁為中國九龍壁之最,比北京故宮皇極門前和北海公園的兩座九龍壁都要大。這座建於明朝洪武年間的九龍壁,是明初代王朱桂府的照壁。採用黃、綠、藍、紫、黑、白等五光十色的琉璃構件拼砌而成,巍峨壯觀、光彩奪目,為古城大同錦上添花。
今天的大同市已然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城市,近百萬市民在這里安居樂業,人們的生活似乎與其他城市並無二致。很難說得清他們操守的是什麼文化。然而這里畢竟承載著兩千多年的文明史,疊加著數十個古代民族的文化。歷史上,鮮卑人走了突厥人來,契丹人走了女真人來,蒙古人、韃靼人、沙陀種、瓦剌部走馬燈似的在這塊土地上生活、征戰,你來我往,一派多民族的聚散離合景象,大同獨特的城市文化也便由此而來。
大同文化究竟是胡化了的漢文化,還是漢化了的胡文化,還是胡漢交融文化,對這個問題,我經過長久的思考,發現我們大同有個特點,我們大同的居民談不上五代,就是說有五代人在大同世居,這就不象人家南方人,南方人家有祠堂,有家譜,人家一追溯,我們的祖先是明代的、宋代的、唐代的,一直追溯到春秋戰國去,人家都能夠排下家譜來,大同沒有,什麼原因呢,古代北方的民族,在這個地方出入來往、相當頻繁,因此,每一個民族來了,他們要留下他們的文化,當然這個地方也有本土的漢人,但是漢人在這個地方,占的比重有多大,應該說在百分之五十以下,不是絕對多數,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地方絕對是胡化了的一種文化,但是呢,漢文化的力量比較大,胡人來到大同以後要學漢文化,他們又把漢人的東西又學進了許多,那麼這個時候呢,又漢化了胡,你比如典型的北魏,北魏王朝(在大同)建都九十多年當中,它的治國方針,它的中心內容,大部分採用的是漢人的,所以說,大同的這個文化呢,經過這么多年的變遷,特別應該看到胡漢的交融,這是大同文化的特色,
這種多民族交融形成的獨特文化和民俗風情不只體現在聞名遐邇的文物古跡上,而要從大同的傳統民居中去尋找。這些破破爛爛的四合院里傳承著大同最鮮活的生機和韻味。古民居、古街巷是歷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組成部分。早在建國初期,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就曾說過:北京城的價值不在於王府、宮殿和寺廟,而在於所有建築物的空間秩序,我們要保護的不只是文物。大同當然也是如此。漫步這些街巷,你可能會踢起北魏的沙塵,也可能會踩到遼金西京的瓦礫,從中感受那一千六百年的古都遺韻。
(大同)作為歷史文化名稱,它的街道的格局是非常有特點的,因為它延續了隋唐的里坊制,這樣一種格局,這個里坊制怎麼說呢?就有點象我們現在講的居住區一樣,就是居住區和商業區是分開的,那麼,每一個「里」裡面,也是棋盤式的,又分成多少個居住的單位,那麼,這個街道呢,就是把這幾個單位聯系起來,然後再組成一個大的居住區,那麼,中國的里坊制是在北宋以後開始變化的,就是把商業發展到街道上,是從北宋開始的,就是打破了過去隋唐時期里坊制的這種結構,那麼,它(大同)恰恰是很真實的保存了這種結構,現在它(大同)的街道格局,仍然是這樣,只不過是有些建築,以經變成現代的建築了,但是大體的格局沒有變,那個時候它的每一條街和街之間的路口,都有牌樓,大同最有名的是四牌樓,這個四牌樓在全國也是非常少見的,但很可惜,大同被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後,不到兩年時間把四牌樓給拆掉了,非常遺憾。
現在最慘的就是街道的里坊制格局,現在比較還能夠看的出的就留下東南隅的一小塊,這種東西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希望盡快的拿出方案來,如何搶救這一片(傳統街區),北京現在不是定了五十幾片重點保護嗎,我們大同也不妨學學北京,我們就定一片行不行,東南隅這一片,把它保護好,這就是我的一個希望,這樣的話,我們大同這個歷史文化名城這個脈絡可以往下延續,
民風、民俗是最直觀的文化現象,它折射著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和氣質,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淵源造就了大同獨特的民風。
如果講到大同的民風,可以概括這么三點,第一就是這個地方比較尚武,大同人,尤其是縣里邊,到解放前夕都保存著一種練武的習慣,你象吳家窯呀好多地方,哪個地方好象習慣每個人都舞拳弄棒,這個與這個地方戰爭頻仍、參軍的人數多有關系,另外,大同人比較善歌,幾乎每個縣都有(小劇種),你象靈丘的羅羅腔,廣靈的大秧歌,朔州的秧歌,右玉的道情,陽高的二人台,渾源的扇鼓,還有我們的北路梆子,還有朔州的喜羅,渾源的扇鼓,有十幾種之多,我們研究發現,她為什麼遺存這么多呢?這是由於當時好多少數民族在這兒交流、融合,每一個來這兒的民族都帶著老祖宗的一種音樂的載體,發展到現在那就是那些小劇種,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大同人比較愛美,過去大同的民居,老百姓的家裡邊收拾的特別干凈,大同人特別講究衣著,衣著比較愛美。
在大同,你會發現這里的人大多都長得眉清目秀,尤其是大同姑娘,幾乎個個都是美女。其實大同多美女是古已有之,《大同府志》記載民間有諺語:「宣府的教場,蔚州的城牆,大同的婆娘,為三絕」。
這與大同歷史上少數民族的融合是分不開的,包括匈奴人、鮮卑人,鮮卑這個民族,現在好象從地球蒸發了一樣,這個民族到底哪兒去了?其實鮮卑從北魏哪個時候,改了漢姓了,這些人都融合到當地了,鮮卑人有個顯著的特點,高鼻子,大眼睛,這些人和漢族人婚嫁、結合,那麼生出的後代就要漂亮一點,恐怕這是大同人產生靚哥美女的根本原因。
大同工藝品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技藝精湛。其中,銅器加工工藝可謂聞名中外。至今在大同,手工製作銅器的作坊還在傳承著古老的手藝。大同的銅器加工始於北魏時期,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民國《大同志稿》記載:「大同雖非銅區,而銅製品向頗著稱,物美價廉,多運往外蒙古地方。手工業中,銅工最為獨步。」民間流傳著「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裡買銅」的說法,足見大同銅器的聲名遠播。描龍綉鳳的銅火鍋與其說是炊具,不如說是一件工藝品。1973年,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大同時,周恩來總理將雕有「九龍奮月」圖案的銅火鍋贈送給他,一時使大同銅火鍋享譽四方。
大同素有「煤海」之稱,煤炭開采歷史悠久。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已有當地居民開採煤炭用以炊煮取暖的記載。唐宋時大同煤炭開采已較為發達,成為商品、流通市場。明代詩人於謙曾有一首詠《煤炭》的詩: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炬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由於煤炭採掘歷史悠久,礦工眾多,以往民間有每年冬至慶祝礦工節的習俗。當天,大街小巷、商店住戶門前都要用煤塊壘成圓碉形「旺火」。到了晚上,滿城大大小小的旺火點燃, 一片歡騰熱鬧的氣氛。如今大同市已發展成為我國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大同礦務局是全國最大的煤炭企業,每天通過鐵路、公路將優質煤炭源源不斷地輸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大同,展示著兩千多年的文明史,融匯著數十個古代民族的文化,埋藏著豐富的資源,傳承著古樸的民風,今天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依然散發著恆久的光輝。

⑹ 關於大同的歷史

大同,在大禹劃分九州的時代,是屬於古冀州的,靠近九州的邊界,離北方游牧民族非常近。是華夏族與北狄的交接地帶。等到商朝的時候,商朝開國君主在今天大同南部地區,分封了一個國家,叫代國,他跟商朝王室一樣,姓子。

代國的歷史從商朝初年一直到戰國初期,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代國以北就完全是游牧民族的領地,史書記載,這些部落有東胡、林胡、婁煩等幾個不同的民族。等到戰國時期,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滅亡了代國,其領土就跟這些游牧名族接壤,經常受到他們的侵擾。

不久,趙國就建立了強大的騎兵部隊,憑借這支部隊,趙國軍隊將東胡,林胡,婁煩這個幾個民族從大同地區驅逐了出去,並在山西北部、內蒙古南部,建立了三個郡,雲中郡、雁門郡和代郡,並建立了大同歷史上第一座城市——平城。後來,趙武靈王的墓也建在了大同下面的靈丘縣。

西漢初年,剛剛建立漢朝的漢高祖劉邦在大同白登山,被匈奴冒頓單於四十萬騎兵,圍困了七天七夜。據說,最後靠陳平獻美人計而逃脫。從此,一直到漢武帝時期,七十多年,漢朝和匈奴一直是以和親政策為主。

等到漢武帝時期,大同是邊關重地,飛將軍李廣也長期在大同一代同匈奴作戰。

大同,在大禹劃分九州的時代,是屬於古冀州的,靠近九州的邊界,離北方游牧民族非常近。是華夏族與北狄的交接地帶。等到商朝的時候,商朝開國君主在今天大同南部地區,分封了一個國家,叫代國,他跟商朝王室一樣,姓子。

代國的歷史從商朝初年一直到戰國初期,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代國以北就完全是游牧民族的領地,史書記載,這些部落有東胡、林胡、婁煩等幾個不同的民族。

正是由於大同是山西北部難得的一塊平原,而且又緊靠游牧民族所佔據的蒙古高原,是他們進入中原地區的門戶。所以歷史上,這里一直是中原民族和游牧民族爭奪的焦點。

等到三國時期,這里重新被游牧民族烏桓和鮮卑佔領,平城逐漸成為廢墟。等到南北朝時期,蒙古高原上的鮮卑族逐漸強大起來了。他們建立了北魏王朝,他們在漢代遺址之上,重新修建了平城。公元398年,北魏帝國正式遷都平城,大同開始了他作都城的歷史。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段重要的事情,是北方游牧民族和漢族大融合的一段時期,也是佛教、道教、儒家文化大融合的一段時期。大同作為北魏帝國的首都,見證了一段歷史。

在遼代,大同作為這里的地名被正式確定下來,一直到現在。看來,游牧民族對大同世界,也是非常的嚮往。

明代,大同終於又回歸漢民族政權的統治之下。但也意味著,他又成為邊塞之地,殺戮的戰場。更重要的是,自明成祖遷都北京之後,這里成為保衛北京最重要的軍事重症,將會承擔更多的沖擊。

1453年,蒙古大軍入侵大同,皇帝明英宗帥50萬大軍御駕親征,如同漢高祖一樣,又被包圍了。但這一次,他沒有劉邦那樣幸運能夠逃脫,而是全軍覆沒,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悲慘的俘虜皇帝之一。

明代,大同對北京太重要了,所以這里留下了堅固的城牆。城牆的夯土是如此的結實,以至於建國後一直沒有拆除完畢。當城牆磚被後人漸漸拿去建房子之後,就剩下黃黃的土牆了。

這種狀況持續了好多年,曾經讓大同的市容大受影響。近年來,大同重新維修了城牆,加添城牆磚,重修城樓,讓大同城牆的雄姿重現於世。

(6)大同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大同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北方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稱。大同自古為軍事重鎮和戰略重地,是兵家必爭之地。曾發生上千次大小戰事。大同境東北的采涼山是漢代劉邦與匈奴奮戰七晝夜的戰場;金沙灘(今屬朔州界)是楊家將血浴沙場的故址。

大同是民族融合的大平台,在促進中華民族大融合上功績卓著;是都城建設的里程碑,北魏平城的城市建設獨具特色;是改革創新的大舞台,北魏平城時代的重大政治、文化改革,影響深遠,蔭及盛唐;是佛教中國化的先行者,佛教的政治化、本土化是從平城時代開始的;

是古都藝術的新模式,無論是北魏時代的雲岡石窟,還是遼金時代的華嚴寺、善化寺等,均堪稱曠世精品,開創了大同模式;大同還是軍事防禦的大前沿。大同是在中國歷史上地位顯著的古都、藝都、佛都、軍都、融合之都、改革之都。

⑺ 大同市的歷史有多長

大同歷史來:追溯至石器時自代,有10萬年以上。

石器時代
據1976年-1977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大同地區發現和發掘,位於陽高縣古城鎮許家窯村南發現人類化石。據專家考證,許家窯人是北京人的後裔,約在10萬年前西徙時,遇大同湖阻隔,在此定居。與此同時,在大同城西青磁窯、小站、左雲賈家窯、廣靈洗馬庄等地先後發現多處舊石器遣址,計數千件打制石器製品(刮削器、尖狀器、石球、石核、石片等)。

大同其地由趙武靈王開辟,遠在公元前300年,已成為趙國的邊陲要地。至今建城史已有2310年。

⑻ 大同建城多少年了

2310年歷史了。夏商
之際即有居民在此定居。最早見於《尚書·禹貢》中記載。 春秋
為北狄內所容居。北狄系指以狩獵為生的游牧部落林胡、樓煩。戰國初為代國,後並入趙地。《史記·趙世家》載:「(武靈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復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據《史記·匈奴傳》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而置雲中、雁門、代郡"。趙名將李牧"常居代、雁門,備匈奴"。當時大同已成為趙國的「邊陲要地」,大同其地由趙武靈王開辟即公元前300年為大同設置行政管理之始。至今公元2010年已建城"2310年。

⑼ 歷史上曾經有多少個朝代在山西大同定都

就一個北魏在大同定都
公元398年 北魏 拓跋珪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還有個北漢那是在太原定都,不在大同

⑽ 大同市的歷史是怎樣的

說起大同,你會想到什麼呢?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煤,的確大同的煤在全國都是出了名的。除了煤,還有什麼?雲岡石窟?恆山與懸空寺?刀削麵?其實還有很多。網路上明確寫著,大同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境內古跡眾多;是中國首批13個較大的市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性交通樞紐城市、中國雕塑之都、中國十佳運動休閑城市。不不不,大同絕不是這么簡單。一系列的稱號,只是對大同城市側面一個華麗展示,而非輝煌古樸的千年歷史。接下來,就讓小編帶你撥開歷史的層層面紗,觸摸一個歷史上真實的大同。
相較於山西其他縣市,「大同」顯得尤為不同,此名不僅僅取自《禮記·大同篇》,更蘊含「天下大同」之意。任何一個地名均不是憑空而來,這其中包含著極為有趣的演變過程。戰國時,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於公元前296年「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而置雲中、雁門、代郡」。當時大同已成為趙國的「邊陲要地」,屬雁門郡。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關於大同最早的記載。西漢時,將此地設為平城縣。因其地為戰略要地,兵家必爭,為祈福思安,渴求和平而得名。北魏時,道武帝在此建都。延和元年(432)改為萬年縣,太和十七年(493)改為平城縣,為代郡治。
南北朝時,天保七年(556年)改北恆州為恆安鎮(今大同),又名東州城,隸屬恆州太平縣(今大同西5公里,又稱西城)。翌年廢鎮,仍為北恆州。公元577年北周滅北齊後,改太平縣為雲中縣(趙武靈王於今內蒙托克托縣東北建雲中城,漢末僑徙於原平縣東南,北周時徙置於此),屬北朔州。
開皇元年(581年)因避諱(隋文帝楊堅之父名忠)改雲中縣為雲內縣。恆安鎮隸屬烏邑郡雲內縣。
宋代淳化五年(994年),改道為路,因宋、遼對峙,大同在遼的統治區域,故宋宣和五年(1123年)預置雲中府路,治雲中府
而我們熟悉的「大同」一名,最初源於隋代。開皇年間,為防止突厥進攻,在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建大同城,取「天下大同」之意。
遼代重熙十三年(1044),升雲州為大同府,根據《禮運-大同》篇將此地定位大同,並一直沿用至今。
經過古今歷史演變,大同其他名字如雁門、雲州、平城等等名字依次出現,名字的漸次演變,證明了大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實際上絕大多數人對於大同歷史的了解,僅僅限於雄渾的雲岡石窟、庄嚴的華嚴寺以及孝文帝改革。事實上,很好有人知道,大同是中國少有的歷史文化名城。
1982年,大同市就與北京、承德等24個城市一起首批入列「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成為山西唯一一座首批入列的城市。那麼,大同這座城市究竟承載了怎樣的歷史和文化,何以獲此殊榮呢?首先,大同的歷史悠久,准確的說兩千多年,從大同地名考據可以看出,大同最早可追溯到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時期。大同的歷史是有了,而且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它建過一次都—首都,做過兩次陪都。從這一點上看,大同足以稱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其次是罕有的地域文化。一個句注山(雁門關)一隔,我們的太原、晉南屬於黃河流域文化,句注山以北,硬要有所區分,那便是桑乾河流域文化,那麼這兩個文化大不相同,這兩個文化的差異點在什麼地方呢?
應該從地理與歷史結合相分析。按照民俗學劃分,句注山以南是中原的農業經濟文化,句注山以北是游牧文化與農業文化相結合的文化。這一點從漢族的家族文化便可以窺見一二。
大同的居民談不上五代,就是說有五代人在大同世居。不同於南方人,南方人家有祠堂,有家譜,無論多少代人,即使是明代的、宋代的、唐代的,甚至一直追溯到春秋戰國去,他們都能完完整整拿出對應的家譜。
而大同沒有,究其原因源於古代北方的民族,在這個地方出入來往。歷史上,鮮卑人走了突厥人來,契丹人走了女真人來,蒙古人、韃靼人、沙陀種、瓦剌部走馬燈似的在這塊土地上生活、征戰,你來我往,一派多民族的聚散離合景象,大同獨特的城市文化也便由此而來。
最後就是評選標准。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裡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建過都的,比如西安、洛陽、北京、南京,這都是幾朝的都城,而且時間也很久遠。特別西安、洛陽這是古都嘛,那麼大同作為都城,僅僅是一朝,北魏,而且是南北朝分割的時期,它是北方的一個都城。但是准確的說,有九十七八年的歷史,在這個地方建都,在這九十七八年中,這個都城有過一段輝煌,這個輝煌的狀況,那還是文獻記載不多,通過近年的研究,那還是可觀的,都城加上遺址加上它的歷史,加上它的文化,使大同成為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當之無愧。
不管風雲如何變遷,大同依然矗立在這里,展示著兩千多年的文明史,融匯著數十個古代民族的文化,埋藏著豐富的資源,傳承著古樸的民風。直到今天,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依然散發著恆久的光輝。

了解更多大同歷史,敬請關注掌上大同傳媒。
歷史沿革、美食考據、人物傳記,你想知道的應有盡有。

閱讀全文

與大同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