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資治通鑒記載了哪幾個朝代的事
司馬光 北宋 編年體通史
記載了從東周三家分晉到五代十國的1360多年的歷史。
應該與<<史記>>參照著看,因為 <<史記>>是編年體通史。
東周 前770年-前256年 周平王 洛邑
春秋/戰國 前770年-前221年 / 洛邑
秦 前221年-前206年 始皇(嬴政) 咸陽
西漢 前202年-8年 高祖(劉邦) 長安
新 8年-23年 王莽 長安
東漢 25年-220年 光武帝(劉秀) 洛陽
三國(魏) 220年-265年 曹丕 洛陽
三國(蜀) 221年-263年 劉備 成都
三國(吳) 229年-280年 孫權 建業
西晉 265年-316年 武帝(司馬炎) 洛陽
東晉 317年-420年 元帝(司馬睿) 建康
十六國 304年-439年 / 洛邑
南朝 宋 420年-479年 劉裕 建康
齊 479年-502年 肖道成 建康
梁 502年-557年 肖衍 建康
陳 557年-589年 陳霸先 建康
北朝 北魏 386年-534年 拓跋圭 平城→洛陽
東魏 534年-550年 元善見(高歡立) 鄴
西魏 535年-557年 元寶炬(宇文泰立) 長安
北齊 550年-577年 高洋 鄴
北周 557年-581年 宇文覺 長安
隋 581年-618年 文帝(楊堅) 大興
唐 618年-907年 高祖(李淵) 長安
唐 618年-907年 高祖(李淵) 長安
第1任 618-627年 高祖(李淵) 長安
第2任 627-650年 太宗(李世民)
第3任 650-684年 高宗(李治)
第4任 684-684年 中宗(李顯)
第5任 684-684年 睿宗(李旦)
第6任 684-705年 武則天
第7任 705-710年 中宗(李顯)
第8任 710-710年 殤帝(李重茂)
第9任 710-712年 睿宗(李旦)
第10任 712-756年 玄宗(李隆基)
第11任 756-762年 肅宗(李亨)
第12任 762-780年 代宗(李豫)
第13任 780-805年 德宗(李適)
第14任 805-806年 順宗(李誦)
第15任 806-821年 憲宗(李純)
第16任 821-825年 穆宗(李恆)
第17任 825-836年 敬宗(李湛)
第18任 836-841年 文宗(李昂)
第19任 841-847年 武宗(李炎)
第20任 847-860年 宣宗(李忱)
第21任 860-874年 懿宗(李凗)
第22任 874-889年 僖宗(李儇)
第23任 889-904年 昭宗(李曄)
第24任 904-907年 哀帝(李祝)
五代十國 907年-960年 / /
後 梁 汴 州 907——923
後 唐 洛 陽 923——936
後 晉 汴 州 936——946
後 漢 汴 州 947——950
後 周 汴 州 950——960
吳 揚 州 892——937
南 唐 金 陵 937——975
前 蜀 成 都 891——925
後 蜀 成 都 925——965
閩 長 樂 893——945
楚 長 沙 896——951
南 漢 興王府 905——971
荊 南 荊 州 907——963
吳 越 杭 州 893——978
北 漢 太 原 951——979
⑵ 資治通鑒中講了哪幾個朝代的歷史
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紀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紀元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中國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資治通鑒》所記歷史斷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1年。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後梁紀》六卷、《後唐紀》八卷、《後晉紀》六卷、《後漢紀》四卷、《後周紀》五卷。
⑶ 《資治通鑒》是一部什麼記載了從什麼到什麼共什麼年間的史事
春秋戰國到五代十國
⑷ 資治通鑒記載了哪幾個朝代的事
《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是我國編內年史中包含時間最長的容一部巨著(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資治通鑒》所記歷史有限,上起周朝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時期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2年。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後梁紀》六卷、《後唐紀》八卷、《後晉紀》六卷、《後漢紀》四卷、《後周紀》五卷。
⑸ 資治通鑒記載了從幾年到幾年共1362年間的史事
資治通鑒記載的歷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23年寫起,一直到公元959年,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6年征淮南為止。
⑹ 資治通鑒是記載什麼時候到什麼時候歷史
全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涵蓋了中國一千三百六十二年。
⑺ 資治通鑒記載了從____到____共1362年間的史事
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
《資治版通鑒》(常簡作權《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資治通鑒》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
(7)資治通鑒記載了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司馬光曾患歷代史籍浩繁,學者難以遍覽,因欲撮取其要,撰紀傳體史。初成《通志》8卷,起戰國至秦二世,表進於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視。治平三年(1066),詔置書局於崇文院,繼續編纂。宋神宗即位,賜書名為《資治通鑒》,並序以獎之。元豐七年(1084)書成。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北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夏縣)人,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原字公實,後改君實,原號迂夫,後改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
⑻ 《資治通鑒》記載了哪些歷史時段的歷史
《資治通鑒》是來中國古代史學巨著源。北宋司馬光撰。全書二百九十四卷,另有《目錄》三十卷,《考異》三十卷。《通鑒》自《周紀》迄《五代紀》,記載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到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
⑼ 《史記》、《資治通鑒》分別記載的是從何時開始到何時結束的歷史
《史記》是一部貫穿古今的通史,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內帝元狩元年,敘述容了我國三千年左右的歷史。
《資治通鑒》所記歷史斷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共1362年。《資治通鑒》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後人。
⑽ 資治通鑒寫了多少年的事
資治通鑒歷時19年完成。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回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答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