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歷史成本是什麼

歷史成本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2-04 10:16:27

1. 歷史成本是什麼意思

歷史成本一般指會計成本
計成本是會計記錄在公司帳冊上的客觀的和有形的支出,包括生產、銷售過程中發生的原料、動力、工資、租金、廣告、利息等支出,按照我國財務制度,總成本費用由生產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組成。
會計成本相關書籍
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燃料及動力等)、直接工資(生產人員的工資、補貼)、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費);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內的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分廠、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維修費、修理費及其他製造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等)。
管理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管理和組織經營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管理人員工資和福利費、公司一級折舊費、修理費、技術轉讓費、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攤銷費及其他管理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土地使用稅等)。
財務費用是指為籌集資金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利息凈支出及其財務費用(匯兌凈損失、銀行手續費等)。
銷售費用是指為銷售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銷售部門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運輸費及其他銷售費用(廣告費、辦公費、差旅費)。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稱為期間費用,直接計人當期損益。

2. 歷史成本的意思是什麼

歷史成本一般指會計成本。會計成本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實際發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資、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費用、折舊等。
會計成本是顯性成本,它可以用貨幣計量,是可以在會計的賬目上反映出來的。除了會計成本之外,還有另一種隱性成本。隱性成本往往不被管理者所認識。它與顯性成本即會計成本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來說隱性成本不能直接從帳面上反映出來,因而難以精確計量。比如,機會成本就屬於隱性成本。
經濟成本是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二者之和。因而經濟成本是一個比會計成本含義更廣泛、內容更豐富的概念。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經濟成本幾乎涉及了企業所有的經營內容和領域。經濟成本是企業運作過程中的全部成本,有些經濟成本項目我們沒有認識到,也有些經濟成本項目我們雖然也知道它的存在,但卻沒有把其當作獨立的成本項目來進行分析,比如組織成本。企業只有銷售最終產品和向外提供服務才能從市場取得收入,而在企業內部為了組織生產,就要建立各種組織。特別是對於大企業,其組織可能是相當龐大的,組織的結構可能是相當復雜的,而要維持這些組織的正常運轉就必然有支出,有時支出可能是很大的,這些支出就是組織成本。
企業中的組織成本通常不構成獨立的成本項目,因而企業沒有對它進行單獨的核算和分析。其實組織成本在企業中的總成本構成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由顯性部分和隱性部分構成。其中管理人員的工資、組織機構的運作經費等都屬於組織成本的顯性部分,而如由於組織機構臃腫等原因而降低了組織機構的效率等就屬於組織成本的隱性部分。企業的隱性成本還有很多表現。如影響力成本、權威失靈成本、信息失真成本等。
既然經濟成本是比會計成本含義更廣泛、內容更豐富,因此我們在進行決策時不得要考慮到會計成本,更要考慮到經濟成本。只有在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的管理上都取得了成本優勢,企業才能在總成本上取得了優勢,才能在激烈競爭中獨占鰲頭。

3. 歷史成本是什麼意思呢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會計成本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實際發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資、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費用、折舊等。


會計成本是會計記錄在公司帳冊上的客觀的和有形的支出,包括生產、銷售過程中發生的原料、動力、工資、租金、廣告、利息等支出,按照我國財務制度,總成本費用由生產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組成。


會計成本相關書籍


會計成本相關書籍


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燃料及動力等)、直接工資(生產人員的工資、補貼)、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費);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內的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分廠、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維修費、修理費及其他製造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等)。


管理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管理和組織經營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管理人員工資和福利費、公司一級折舊費、修理費、技術轉讓費、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攤銷費及其他管理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土地使用稅等)。


財務費用是指為籌集資金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利息凈支出及其財務費用(匯兌凈損失、銀行手續費等)。


銷售費用是指為銷售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銷售部門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運輸費及其他銷售費用(廣告費、辦公費、差旅費)。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稱為期間費用,直接計人當期損益。


希望高頓網校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會計碩士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4. 歷史成本的定義是什麼

歷史成來本就是會計成源本。

會計成本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實際發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資、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費用、折舊等。

會計成本(accounting cost)

會計成本=賬戶支出=已消耗+未消耗

其中:未消耗=資產,已消耗=產生收入(費用)+不產生收入(損失)

(4)歷史成本是什麼擴展閱讀

由於核算目的不同,會計成本和定價成本在許多成本費用項目的核算方法和標准上存在較大差異,這是定價成本和會計成本的重大差別。比如,為加速固定資產更新換代,減少技術進步對固定資產減值的影響,企業可以根據有關制度規定採用加速折舊法,可以採用較短的折舊年限。

而在定價成本核算中,政府為維護消費者利益,保持價格的相對平穩,在滿足企業正常發展的前提下,通常會傾向於採取年限平均法或者較長的折舊年限。

新的《企業會計准則》給企業會計活動賦予了更大的自主權和靈活性,特別是許多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其條件和標准主要由企業會計人員根據企業需要和職業素質來判斷和確定,必然會與定價成本核算要求出現更多、更大的差異。

5. 歷史成本指的是什麼

歷史成本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實際發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資、利息、土地和版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費用、折權舊等。歷史成本一般又叫會計成本。

會計成本=賬戶支出=已消耗+未消耗
其中:未消耗=資產,已消耗=產生收入(費用)+不產生收入(損失)

6. 請通俗簡單舉例的講下什麼是歷史成本

歷史成本是指亦稱原始成本,資產在其取得時為它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例如一個企業三年前購置了一台電腦價值五千元,入賬時以五千元計算,則這五千元就是這台電腦的歷史成本。

7. 歷史成本原則是什麼

歷史成本原則又稱實標成本原則,是指企業的各種資產應當按取得或購建時發生的實際成本對價,而且即使物價變動,一般也不進行調整。

其主要內容是:企業取得的各種財產物資,應以其購進或建造時發生的原始成本即實際成本人賬,並以此作為分攤和轉作費用成本的依據。當物價變動時,除國家另有規定外,不得調整其賬面價值。按實際成本計價,能防止隨意性,使會計信息真實可靠,便於了解和比較。

實際成本原則主要用以確定財產物資的入賬金額。

(7)歷史成本是什麼擴展閱讀

會計上,企業資產價值通常以歷史成本為基礎,以公允價值為輔,這是真實、准確、完整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要求。

企業持有資產的價值,可能因為自然環境、技術革新、市場環境等因素而發生變化,比如企業持有的股票因股價上漲導致賬面值比取得成本高、亦或者持有的存貨因技術革新而無人問津,從而導致存貨可變現凈值小於成本......這些都可能導致資產的歷史成本和賬面價值出現差異。

實施條例從企業會計准則中引入了資產計稅基礎的概念:歷史成本為本。一般情況下不得調整計稅基礎,減少資產價值變動對所得稅的影響,以不變應萬變。考慮到實務中的需要,計稅基礎並非一成不變,符合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可以調整計稅基礎。

8. 我想知道歷史成本是什麼意思呢

歷史成本指會計成本。
會計成本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實際發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資、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費用、折舊等。
會計成本是會計記錄在公司帳冊上的客觀的和有形的支出,包括生產、銷售過程中發生的原料、動力、工資、租金、廣告、利息等支出,按照我國財務制度,總成本費用由生產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組成。
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燃料及動力等)、直接工資(生產人員的工資、補貼)、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費);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內的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分廠、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維修費、修理費及其他製造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等)。
管理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管理和組織經營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管理人員工資和福利費、公司一級折舊費、修理費、技術轉讓費、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攤銷費及其他管理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土地使用稅等)。
財務費用是指為籌集資金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利息凈支出及其財務費用(匯兌凈損失、銀行手續費等)。
銷售費用是指為銷售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銷售部門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運輸費及其他銷售費用(廣告費、辦公費、差旅費)。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稱為期間費用,直接計人當期損益。

9. 什麼是歷史成本

又稱原始成本或實際成本,是指以取得資產時實際發生的成本作為資產的入賬價值。

在歷史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其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

負債按照其因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會計成本(accounting cost)

會計成本=賬戶支出=已消耗+未消耗

其中:未消耗=資產,已消耗=產生收入(費用)+不產生收入(損失)

(9)歷史成本是什麼擴展閱讀:

歷史成本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實際發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資、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費用、折舊等。

原始成本會計模式以原始成本為計量屬性,並將原始成本視為會計要素確認、計量和報告的一般原則。在這種會計模式下,一切經濟業務和事項,一律以原始成本為入賬標准。

各類資產都按原始成本轉銷。各類權益都以業務發生時實際收到的或承諾支付的貨幣數量計價。產品成本也按原始成本計算。這樣,就把整個會計建立在原始成本基礎之上。

計量屬性的優缺點

原始成本計量屬性的主要優點是:

(1)原始成本是在市場上通過正常的交易客觀的確定下來的,而不是主觀臆想出來的。

(2)原始成本可以驗證。

(3)原始成本較近似於購置資產時的資產價值。

(4)原始成本數據易於取得,並且與收益計量上的實現概念相一致。

原始成本計量屬性的缺點主要有:

(1)由於資產的價值經常發生變動,經過較長時期以後,原始成本作為企業可用資財的計量屬性就缺乏重大意義。

(2)原始成本不能使利得和損失的實際發生期間有可能得到確認。

(3)由於資產的價值自始自終在變動,不同時期取得資產的成本在資產負債表早加在一起,缺乏可解釋性。

10. 什麼是歷史成本;什麼是實際成本

歷史成本原則是會計學中的重要方法.
歷史成本原則是指指企業的各種資產應按其取得或購建時發生的實際成本進行核算。所謂實際成本,就是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或其他等價物。實際成本核算原則要求對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項目的計量應當基於經濟業務的實際交易價格或成本,而不考慮隨後市場價格變動的影響。按照實際成本原則進行計量,有助於各項資產、負債項目確認與計量結果的檢查與控制;同時,也使收入與費用的配比建立在實際交易的基礎上,能夠促進會計核算與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當然,在貨幣購買力變動和物價上漲時,按歷史成本計價,就不能確切地反映企業資產的價值。因此,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企業出於自身經營管理的需要,也不排除企業自願在歷史成本基礎上對會計數據作出調整,以反映物價變動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但是對外報告的會計報表,必須堅持歷史成本原則。

"歷史成本法縮股全流通"我個人理解是按歷史成本法核算該公司的非流通股本在公司股票上市流通之前的真實價值,然後以這部分價值扣除通貨膨脹和利息收益等因素後計算現在這部分非流通股票上市流通的價格,然後縮股。這樣可以在不損害全體流通股股東利益的情況下實現該公司股票的全流通。

如何縮股?
縮股的方法是:選擇一個時點,以每隻股票的每股凈資產與該股的收盤價(或一定時期平均價)進行縮股,縮股後重新進行股權登記,縮股後的非流通股可以進行流通。
步驟為:
A:選擇一個時點,如11月30日市場休市一個月開始縮股。
B:每支股票開始縮股。縮股率=每股流通股的某時點收盤價(或一定時期加權平均價)/每股凈資產。非流通股經過縮股後的數量=某支股票非流通股量/縮股率。縮股後可流通股數量=原流通股數量+非流通股縮股後數量。
C:在這一個月之內進行工商重新登記和股權注冊調整。
D:恢復開市,有條件地允許縮股後的原非流通股流通。
以天士力(600535)為例:
天士力總股本19000萬股,流通A股5000萬元,境內法人股14000萬股,三季度每股凈資產5.4元,每股收益0.40元。11月15日收盤價為21.2元。
縮股率=21.2/5.4=3.9
非流通股經過縮股後的數量=14000/3.9=3590萬股。
縮股後可流通股數量=5000+3590=8590萬股。
每股收益0.885元,如果股價仍維持在21.2元,市盈率為23.9倍,比現在的市盈53倍降低很多。

縮股會不會給非流通股股東造成很大損失?
不會!非流通股的價值體現是以凈資產為基礎的,財政部允許國有股以凈資產或略高於凈資產的價格轉讓給民營企業或外國投資者的政策,已經說明財政部承認其所持有的非流通股中的國有股部份的股票價值。按凈資產賣方和按凈資產縮股後在二級市流通在理論上價值是相等的,以天士力為例,縮股前的14000萬非流通股以每股5.4元的凈資產計算的價值總和與縮股後3590萬股以每股21.2元的市價計算價值總和相等,都是7.5億元。當然,縮股後,個股的股價是有分化的,上漲的股票,非流通股股東的財產就會升值,下降的股票的股東的財產就會縮水。
縮股會不會給二級市場造成很大沖擊?
不會!二級市場資金不是固定不變的,在市場具有投資價值時,就會吸引部分場外資金,相反,場內資金也會離去,如果實現了縮股,市盈率下降到價值區域,社保基金的入市,外資的進入才會成為現實;縮股後的原非流通股的流通會受到分期賣出或賣出報告等規范性的限制,不會給市場造成集中性沖擊;很多股票的大股東並不需要將全部手中股票賣出,為了加強控制權有些還要從二級市場買入股票。縮股對市場是會有些沖擊,但決不是供求引起的,而是心理因素,是短期的。

實際成本是企業在取得各項財產時付出的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及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成本。
計劃成本是企業自行制定的各項財產的分類、名稱、規格、編號、計量單位和計劃單位成本等資料,在取得財產時或發出時按這些資料計算計劃成本

按現行制度規定,原材料日常核算可以按實際成本計價核算,也可以按計劃成本計價核算。而對於材料收發業務較多且計劃成本資料較為健全、准確的企業,一般都採用計劃成本進行材料收發核算。
原材料按計劃成本核算的特點是:收發憑證按材料的計劃成本計價,原材料的總分類帳和明細分類帳均按計劃成本登記。原材料的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通過「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核算,月份終了,將發出的原材料的計劃成本與材料成本差異調整為實際成本。
其具體帳務處理可分為以下四方面:
1、貨款金額已定,材料月末未驗收入庫。
此種情況下只需按發票帳單的貨款和相應的增值稅等作購入處理,不必計算材料成本差異。即:
借:物資采購 (實際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應付票據、應付帳款等
在小規模納稅人下的增值稅計入物資采購成本,以下同。

2、貨款金額已定,材料月末已驗收入庫。
此種情況下既要按發票帳單上的貨款和相應的增值稅等作購入處理,同時又要計算材料成本差異。
借:物資采購(實際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應付票據、應付帳款等
同時作入庫處理: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貸:物資采購(計劃成本)
月底結轉材料成本差異,節約情況下:
借:物資采購
貸:材料成本差異
如為超支則作相反分錄。

或:入庫時結轉材料成本差異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借或貸:材料成本差異(超支記借方,節約記入貸方)
貸:物資采購(實際成本)

3、貨款金額到月末不確定,月末按計劃成本估價入帳,下月初用紅字沖減。
此種方法,以計劃成本作原材料入庫處理,但不計算材料成本差異。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貸:應付帳款(計劃成本)
下月初用紅字沖減,待發票帳單到達後再作購入處理。

4、發出原材料的會計處理。
材料成本差異帳戶的設置:
借方 材料成本差異 貸
期初余額:結存材料超支差異 期初余額:結存材料節約差異
發生額:購入材料超支差異 發生額:(1)購入材料節約差異 (2)發出材料負擔成本差異(超支用藍字,節約用紅字)
期末余額:庫存材料超支差異 期末余額:庫存材料節約差異

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成本差異+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異)/(月初結
存材料計劃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計劃成本)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
在計算出差異率後,用各車間、部門領用材料的計劃成本與成本差異率相乘,求出各種產品和各車間應分攤的材料成本差異。以實際成本等於計劃成本加材料成本差異為依據,將領用材料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例:甲公司原材料日常收發及結存採用計劃成本核算。月初結存原材料的計劃成本為600,000元,實際成本為605,000元;本月入庫材料成本為1,400,000元,實際成本為1,355,000元。
當月發出材料(計劃成本)情況如下:
基本生產車間領用 800,000元
在建工程領用 200,000元
車間管理部門領用 5,000元
企業行政管理部門領用 15,000元
要求:
(1)計算當月材料成本差異。 (2)編制發出材料的會計分錄。
(3)編制月末結轉發出材料成本差異的會計分錄。
解:(1)計算當月材料成本差異
=〔(605,000—6,000,000)+(1,355,000—1,400,000)〕/(600,000+1,400,000)
=—2%
(2)發出材料的會計分錄
借:生產成本 800,000
在建工程 200,000
製造費用 5,000
管理費用 15,000
貸;原材料 1020,000
(3)月末結轉發出材料成本差異的會計分錄
借:生產成本 16,000
在建工程 4,000
製造費用 1,000
管理費用 3,000
貸:材料成本差異 204,000

總之,對原材料計劃成本核算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於購入的材料只有在實際成本、計劃成本已定並已驗收入庫的條件下計算購入材料的成本差異,材料成本差異的結轉可在入庫時結轉,也可以在月末匯總時結轉;
(2)材料成本差異率的計算中超支或借方余額用「正號」表示,節約或貸方余額用「負號」表示;
(3)發出材料承擔的成本差異,始終計入材料成本差異的貸方,只不過超支差異用藍字,節約用紅字或×××表示,最終計入到成本費用的材料還是實際成本。

閱讀全文

與歷史成本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