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歷史主要中考什麼

歷史主要中考什麼

發布時間:2021-02-04 07:48:01

⑴ 中考歷史主要考的內容有哪些 中考歷史主要有哪些題型

選擇主要題型有以下幾類:

一.單項選擇題
選擇題是歷史學科中考的基本題型之一,題干以文字形式或圖表材料呈現,可以考查歷史概念、歷史事實、歷史結論、階段特徵等各種內容,以及考查獲取和利用有效信息、歸納、比較、概括、辯證全面地認識和分析問題等各種能力,需要學生在平時扎實掌握基礎知識,是一種設題靈活、客觀性強、覆蓋面很廣的多功能題型。
1.概念型選擇題
此類選擇題主要依據基本歷史概念來命題,此類題在題干中提出一個基本概念,備選項則是對這一概念的闡釋。在題干中經常出現的主要標志性用語有「內容是」、「標志是」、「性質是」、「特點是」、「准確的理解是」等。
2.材料型選擇題
通過文字材料或圖表材料創設情境,提出問題,需要從材料中准確地獲取有效信息,是課改以來中考試題中廣受命題者青睞的題型。
3.分析評判型選擇題
此題型加強對歷史概念、歷史觀點和歷史結論等進行分析、判斷和評價,不著眼於「是什麼」,而著眼於「為什麼」
(1)揭示本質選擇:通過用材料創設新情境的形式,要求考生能夠透過材料的表象,深入地揭示歷史發展進程的本質。
(2)因果判斷選擇:分析歷史事件中存在著的各種不同因素,根據題目指向要求找出與上述因素相對應的背景、原因、目的、結果。
(3)比較選擇:把具有可比性的歷史現象、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放在一起或把同一歷史現象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表現放在一起,通過分析、歸納、比較,找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其形成的原因。
(4)程度選擇:選項與題干隱含著論點與論據的關系,在各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其他選項雖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夠全面或處於次要地位或不合題意而不能成為最佳選項。題干求答項前後,多有「最主要」、「最重要」、「主要」、「根本」等表示程度的副詞或形容詞。
(5)逆向(否定)選擇:要求選出與事實不符的選項。題幹部分採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無」、「沒有」、「不正確」、「不準確」、「錯誤」等詞語,
4.組合型選擇題
將同類選項按一定關系進行組合,通常在題干中列出三組或三組以上的歷史知識,並冠之以數字序號,然後分解組成備選答案作為選項。也可以構成否定形式,可據題意從選項中選出符合題乾的應該否定的一個組合選項。

⑵ 歷史中考考什麼內容啊!

考點1 侵略與反抗知識清單——明確考什麼一、外國列強的侵略1、鴉片戰爭(1)原因: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根本);清政府閉關鎖國、經濟落後、政治腐敗;林則徐虎門銷煙是英國發動戰爭的借口。 (2)結果: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內容:①割香港島給英國;②賠款2100萬元;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3)影響: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第二次鴉片戰爭(1)原因:為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2)罪行:英法聯軍於1860年10月佔領了北京,並放火燒毀圓明園;沙俄通過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侵佔了我國東北和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3)影響:外國侵略勢力由沿海深入到內地,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3、甲午中日戰爭 (1)原因:日本明治維新後,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同時,開始了對外侵略擴張。 (2)結果: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內容:①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3)影響:刺激了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原因: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義和團運動)。(2)結果: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內容:①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②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③從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台一律拆毀,允許列強各國在北京到山海關沿線要地駐兵;④清政府保證嚴禁中國人民參加任何反帝活動。(3)影響::①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②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知識聯想:中國是怎樣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淪為:鴉片戰爭———《南京條約》進一步加深:第二次鴉片戰爭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完全淪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二、中國人民的抗爭1、林則徐虎門銷煙(1839年) (1)原因:鴉片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 2)經過:欽差大臣林則徐赴廣東查禁鴉片,把收繳的鴉片在虎門海灘銷毀。(3)意義:表明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決心和勇氣,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2、太平天國運動 (1)興起: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2)太平軍抗擊洋槍隊:太平軍抗擊洋槍隊A、1860、8,青浦戰役,太平軍大敗洋槍隊華爾B、1862年,慈溪戰役,擊斃洋槍隊頭目華爾3、左宗棠收復新疆 (1)背景:阿古柏率軍侵入新疆;俄英對新疆虎視眈眈,俄國出兵佔領伊犁。(2)經過:1875年,左宗棠進軍新疆討伐阿古柏。1881年中俄雙方簽約,中國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省。4、甲午中日戰爭中鄧世昌的主要事跡 在黃海大戰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壯烈殉國。體現了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不怕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太多了,這里版面有限;你可以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ff0120100btfb.html 看看 答案補充 http://www.zxls.com/Article/czpd/Class189/200903/20090317083013_73477.html 的資料更新、更全面

麻煩採納,謝謝!

⑶ 中考歷史什麼最常考

中國史是重點復, 題型主要制是選擇題、材料題、還有簡答題。網路文庫有2016年的,推薦你可以先去試做,明白自己哪方面薄弱再做打算。

採用人教版教材,七至九年歷史共6冊書的內容,涵蓋了中國歷史世界歷史,所佔分值為中國歷史約20分,世界歷史約40分,試題的難、中、易的比例是7∶2∶1。還有最近發生的時事相關,還有就是要注意老師給的提綱和資料了

⑷ 歷史中考主要考哪幾方面的內容

基礎知識會考時間地點人物文獻事件等,這些東西都要知道了解還能簡述,還有識圖題專,主要是秦始皇,開屬國大典,中英香港交接儀式,馬克思恩格斯,蒙娜麗莎這些常考,三大戰役,戰國七雄,三國協約這三副圖的位置要記、綜合題的話在理解的基礎上要會運用所學的知識,還會出現一些符合當前國際形勢的題目,我預測今年可能會考和新疆有關的知識,我們這邊還有十分的地方文化常識,不知道你那裡有沒有,不過話說回來,老師沒有給你們發考標嗎

⑸ 中考歷史重點

初三復習時應以歷史主題為主,中考的重點是初三的歷史課本。
專題一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1.含義:
專制主義是指中央的決策方式,具體說就是皇帝的個人專斷獨裁;中央集權指全國各種軍、政、財權歸屬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執行中央的政令。
2.發展歷程:
秦朝正式建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正式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總攬全國軍政大權;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地方實行郡縣制。
西漢鞏固:漢武帝解決了王國問題,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隋唐完善:創立科舉制,有利於選拔人才,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
北宋加強:北宋初年,「杯酒釋兵權」解決兵權的問題;將地方的政權、財權和軍權收歸中央。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加強。
元朝新發展:為了加強封建統治和對遼闊疆域的管轄,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這是加強中央集權的新舉措。
明清達到頂峰(衰落):明朝中央廢丞相,權分六部;地方廢行省,設三司;設立廠衛特務機構;實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設軍機處,大興文字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達到
頂峰。
3. 評價:
(一)雙重作用。積極作用:①有利於維護祖國統一與領土完整。②能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從事大規模的生產活動和經濟建設,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③在統一的環境下,有利於各民族的融合,又利於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消極作用:①專制容易形成暴政、腐敗現象,是阻礙歷史發展的因素。②思想上表現鉗制了思想,束縛了文化。③在封建社會末期,阻礙了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發展。
(二)不同階段作用不同:在封建社會前期,主要起積極作用;封建社會後期,主要是消極作用。
二、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的發展歷程:
1、科舉制的創立:隋朝
(1)背景: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不利於選拔有真才實學的人做官,為改變此弊端,隋朝創立了一種新的選官制度。
(2)創立: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
2、科舉制的完善:唐朝
完善措施:唐太宗時,擴充國學的規模,增加考試科目;武則天時,首創武舉和殿試;唐玄宗時,詩賦成為進士科的考試內容。
3、科舉制度的演變:明清時期實行八股取士,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考生只能根據指定的觀點答卷,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
4、科舉制度的廢除:清朝末年,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被廢除。
評價:
積極影響:改善了用人制度,擴大了統治基礎;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尤其是促進了唐詩的繁榮。
消極影響: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嚴重束縛了人們思想,阻礙了科技和社會進步。
三、秦亡漢興、隋亡唐興的經驗教訓
經驗:漢、唐統治者都注意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都繼承了前代的制度,並加以發展、完善。
教訓:秦、隋統治者都實行暴政,激化階級矛盾,發生大規模農民起義,最終被推翻。
四、封建治世、盛世局面
文景之治 貞觀之治 開元盛世
專題二 我國古代國家的統一和民族關系
一、總體概述:
1. 秦朝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
2.中國歷史上結束分裂、實現統一的四個朝代:秦、西晉、隋、元。
秦漢、隋唐、元明清是中國三大主要統一局面。
3.國家的三個分裂時期:春秋戰國、三國兩晉南北朝、五代十國遼宋夏金。
4.民族融合的高潮有三個時期:春秋戰國、三國兩晉南北朝、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
二、古代國家的統一和民族關系
1.發展過程
(1)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秦的統一
北方:秦始皇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地區,並修築了萬里長城。
南方:興修靈渠,連結 長江 水系與 珠江 水系,是溝通南北水路的重要通道。
(2)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初步發展: 西漢 時期
西域:a. 張騫 兩次出使西域(分別在 前138 年和 前119年),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
b.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在西域設置 西域都護 ,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
C.陸上絲綢之路開通。
路線:從 長安 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通往中亞、西亞,直到 歐洲 。
作用:「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
(3)多民族的大融合: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北魏 孝文帝 改革:遷都 洛陽 ,推行漢化政策,促進了 北方民族大融合 。
(4)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大發展:唐朝時期
a.在唐朝開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首領紛紛來長安朝見皇帝,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
b.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松贊干布是吐蕃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在他做贊普期間,漢藏兩族之間的交往
有很大的發展。他十分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去唐朝求婚, 唐太宗 答應把文成公主嫁給他。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與吐蕃的經濟文化交流,增強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
(5)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宋元時期
a.和北宋並立的少數民族政權是: 遼 、 西夏 、 金 ;
和南宋並立的少數民族政權是: 金 、 西夏 、 蒙古 。
b.金滅 遼 和 北宋 ;蒙古政權滅 西夏 和 金 ;元政權滅 南宋 。
C.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權(鐵木真 成吉思汗)
1271年, 忽必烈 (元世祖)改國號為元,建立元朝;1276年,元滅
南宋;1279年,元統一全國。形成新的民族 回族 。
結果:在元朝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盛況。
(6)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 明清 時期
A、乾隆帝時,平定了新疆大、小和卓發動叛亂,設置伊犁將軍。
b.清朝建立了對達賴和班禪冊封制度。順治皇帝冊封五世達賴為「達賴喇嘛」的封號; 康熙皇帝冊封五世班禪為「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1727年,清朝設立 駐藏大臣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2.歷代中央政府加強對邊疆的聯系和管轄
台灣:
三國——孫權派衛溫率萬人船隊到夷州,加強台灣與內地的聯系。
元朝——設澎湖巡檢司,加強對琉球的管轄。
清初—— 鄭成功 從 荷蘭 殖民者(佔領38年)手中收復台灣。
清朝——清前期(1684年),設置 台灣府 ,隸屬 福建省 。
新中國成立前——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從 日本 (佔領 50 年)手中收回台灣。
西藏:
唐朝—— 文成公主 與松贊干布成親。
元朝——設立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區事務,西藏正式成為我國的行政區。
清朝——清前期確立對達賴、班禪的冊封制度。
1727年設置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1 年和平解放,祖國大陸完全統一。成立西藏自治區。
新疆:
西漢——公元前 60 年設置西域都護,新疆正式隸屬中央管轄。
清朝——清乾隆皇帝時,設伊犁將軍。
左宗棠收復新疆,1884年清政府設 新疆省 。
三、認識:
1.國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主流和必然結果,分裂是短暫的。
2.國家統一的影響:
①保持了社會穩定,促進了經濟發展。
②加強了民族融合,促進了各地區間經濟文化交流。

專題三中國古代經濟
一 農業問題
1、歷代農業生產工具和技術的發展
(1)春秋:春秋末年開始使用牛耕;開始出現鐵農具。
(2)戰國:在春秋開始使用鐵器的基礎上,戰國時期鐵農具的使用更為普遍,;牛耕得到推廣;各國興修水利,最著名的是秦國的都江堰。
(3)西漢:張騫通西域後,西域各族得到了鐵器,還學會內地鑄造鐵器的技術;西漢西域傳人的作物品種有葡萄、苜蓿、核桃、胡羅卜等。
(4)三國:大批北方農民為避戰亂遷居江南,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
(5)南北朝:賈思勰總結北方人民長期生產經驗,寫出《齊民要術》這部我國歷史上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6)隋唐:為加強南北經濟交流,隋朝開鑿大運河;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製造了曲轅犁;創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車。
(7)北宋:從越南引進的占城稻在福建普遍種植。
(8)元朝:棉花種植區域進一步推廣到全國。
(9)明朝:政府推廣植棉,棉布成為人民的主要衣料;原產美洲的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向日葵、煙草等作物傳入我國。
2、古代經濟重心南移
(1)影響因素:①南方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
②北方大量人口南遷,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技術、生產工具。
③江南地區的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過程:①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經濟逐漸開發,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②隋唐時期:唐朝中後期,我國經濟重心開始 南移,江南地區農業發展逐漸超過北方。
③南宋時:南移完成。標志:「蘇湖熟,天下足」,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
3、古代農業發展的共同原因:
▲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統治階級注意調整治政策,鼓勵發展生產。
▲重視水利的興修,改革生產工具和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如唐代製成曲轅犁、筒車等。
▲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
二 商業
1 商業和城市
(1) 隋唐:長安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也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
(2) 宋元: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北宋都城東京、南宋都城臨安是聞名世界的大城市;宋代海外貿易發達,泉州、廣州、明州是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
元朝大都是聞名世界的商業都市。
(3)明清: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出現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手工工場,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
2 資本主義的萌芽
(1)原因(條件):隨著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商品經濟迅速發展。
(2)標志:「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手工工場出現。
(3)實質:「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機戶就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就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是僱傭和被僱傭的關系。
(4)緩慢發展:清朝,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部門增多了,規模也進一步擴大。
專題四 中外交往與沖突
一、中國古代對外政策
●概況:自漢朝至明朝,我國一直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到了明末清初我國統治階級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我國古代對外關系的發展趨勢是由開放到閉關。
●具體史實
1、開放:
⑴秦漢:張騫通西域之後,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相繼開通。東漢時,班超經營西域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訪問洛陽,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的首次直接交往。
⑵隋唐:對外交往活躍。日本13次派「遣唐使」來華學習唐朝文化,唐朝鑒真東渡傳播文化;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唐朝時中國同天竺交往頻繁,貞觀初年,玄奘西遊天竺,著成《大唐西域記》
(3)宋朝:重視海外貿易,設置市舶司專門管理;泉州、廣州、明州是主要的對外港口;引進外國優良作物品種占城稻。
(4) 元朝:元朝時大都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義大利人馬可波羅,著有《馬可波羅游記》。
(5)明朝:鄭和下西洋與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直接貿易,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地區。
(6)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
●分述
1、中國古代對外交往開始的主要目的
宣揚中國聲威,擴大在海外的影響,加強友好往來,樹立大國形象
2、中國古代對外關系發展的條件
國家統一,國力強盛,經濟發達,對外交通暢通,政府實行開明的對外政策等。
3、不同時期對外商路的特點
先陸路貿易為主,逐漸發展為陸路、海路並重,後以海路貿易為主。
4、古代促進中外友好交往的代表人物
⑴張騫:通西域後開通絲綢之路
⑵甘英:97年受班超之派出使大秦未成功。
⑶安敦:166年派使臣從海道來中國。這是中歐友好往來的最早記錄。
⑷鑒真:唐朝高僧,六次東渡日本最終成功,在日本傳播唐文化。
⑸玄奘:唐朝高僧,唐太宗時期到天竺研究佛經,促進中印文化交流。
⑹馬可波羅:義大利人,元世祖時來華居住,著有《馬可波羅游記》。
⑺鄭和:1405—1433年七下西洋,促進中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交往。
5、中國古代對外關系史給我們的啟示
⑴開放國興,閉關國衰。
⑵加強聯系,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是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
⑶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是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條件。
⑷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國人民同外國交往的主流。
二 反對外來侵略,維護國家主權
明朝後期至清朝前期,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殖民者的入侵,對外關系由友好交往轉變為沖突和戰爭,這種變化非常直觀地反映了當時處於封建社會的中國,在世界范圍內已經落伍了。面對侵略與騷擾,中國政府與人民進行了一系列反對外來侵略,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1、 明朝中期,戚繼光抗倭。
2、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澳門的居住權。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佔台灣,1662年鄭成功收復台灣;1683年,清軍進入台灣,1684年,清朝設置台灣府,隸屬台灣省。
3、 17世紀中期沙俄侵略東北,康熙帝兩次組織雅克薩之戰大敗沙俄軍隊;1689年,中俄雙方簽署了平等的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專題五:中外重大改革
一、 中國歷史上的重大改革
1、 管仲改革 國家:齊國
2、 商鞅變法:國家:秦國
3、 北魏孝文帝改革
4、 洋務運動: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清朝地主統治階級為挽救封建統治而進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階級開展的自救運動。
(1)背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的雙重打擊下,清政府面臨內外交困的危局。(2)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王朝的統治。(3)口號:師夷長技以自強
(4)內容:前期、後期。
(5)評價:
5、戊戌變法 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1)、背景國內:①中國資本主義初步發展;②19世紀末中國面臨被瓜分危機。國際背景:①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②啟蒙運動的影響。
(2)、目的:在保護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國發展資本主義,擺脫民族危機。
(3)、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4)、內容:①政治;②經濟;③軍事;④文化教育。
(5)、影響:戊戌變法邁出了中國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是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6)、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
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
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後,中國改革進入一個新時期。改革重點是經濟體制的改革。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從農村進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然後擴展到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影響:經濟取得巨大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國際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二、俄國歷史上的重大改革
1、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
(1)時間:1861年;
(2)人物:亞歷山大二世;
(3)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4)內容:①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地主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③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得到一塊份地,但須出錢贖買。
(5)目的:擺脫農奴制危機,鞏固貴族地主的統治;
(6)評價:是沙皇實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最積極意義是使上千萬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從而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局限性:一是政治上沙皇專制統治沒有改變,保留大量封建殘余;二是使農民背上沉重的經濟包袱,但必竟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2、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革
1、蘇俄新經濟政策(1921年)
(1)背景:三年內戰時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已不能適應和平建設時期發展。「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引起人民群眾尤其是農民的不滿,破壞了生產力發展,造成生產下降,社會不穩。
(2)內容:允許多種經濟並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農民向國家交了糧食稅後,余糧歸自己支配;大型企業由國家管理,允許私人和外國資本家經營一些中小型企業;廢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給制,恢復自由貿易)
(3)「新」的表現:允許多種經濟並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
(4)提高了人民生產積極性,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2、蘇聯六七十年代的改革:
(1)赫魯曉夫改革: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斯大林模式」,但未能根本改變「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2)勃列日涅夫改革:重點發展重工業,軍事力量大為增長
(3)戈爾巴喬夫改革: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後,首先以「經濟改革」為重點,沒有取得成果;後以「政治改革」為重點,失敗。最後導致蘇聯解體。
(4)蘇聯解體說明的道理:社會主義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社會主義遭遇挫折,但這只是蘇聯這種模式的失敗,我們要吸取蘇聯的經驗教訓,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和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5)、列舉世界歷史上俄國國名的演變:
沙皇俄國(1917年3月以前)、蘇維埃俄國(1917年11月-1922年)、蘇聯(1922年底-1991年底)、俄羅斯(1991年底至今)
三、日本歷史上的重大改革
1、大化改新:學習隋唐先進制度
2、日本明治維新
(1)時間:1868年;
(2)人物:明治天皇


(3)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4)學習對象:西方歐美列強;
(5)內容:①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有利於國家統一);②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體現改革性質); ③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後世影響深遠)。
(6)影響:它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 。②保留封建殘余,日本強大以後,很快走上對外擴張的軍國主義道理。
(7)對中國的影響:一方面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日本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機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另一方面,日本的崛起也刺激了中國,中國的維新變法正是學習日本主張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走資本主義道路的。
四、美國歷史上的改革
羅斯福新政
(1)時間:1933年;
(2)目的: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干預和指導,消除經濟危機
(3)「新」的表現(特點):加強國家對經濟干預和指導
(4)中心措施:對「工業」的調整——根據《國家工業復興法》,
(5)影響:①新政取得顯著成效。美國經濟緩慢恢復,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增強。 ②新政開創了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先河,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五、歐洲其他各國的改革
1、奴隸主民主政治改革
伯里克里改革:使雅典的奴隸主民主政治達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2、封建主的改革
查理.馬特改革
3、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革:東歐各國的改革
代表:匈牙利改革。
結果:東歐改革未收到預期效果,反而引起國內經濟形勢惡化,進而帶來政治危機,最終導致東歐劇變。
歷史上的改革給我們的啟示:
(1)傑出人物對社會發展能起一定推動作用;
(2)改革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我們要堅持改革,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現代化建設;
(3)要擴大對外開放,善於學習別人長處。
(4)改革要符合國情,符合歷史發展潮流

⑹ 中考中的歷史重點有哪些

從近幾年的中考歷史試題來看,基礎題所佔比例較大,突出考查學科的基礎知識,而大部分基礎知識來源於課本。
一、以課本為主,打牢基礎,決不能舍本
1、熟悉課本,善於讀書。
讀書也要講究技巧,而不是走馬觀花似的瞧。具體方法是先讀目錄,分清教材有哪幾個單元,每個單元的中心內容是什麼,每個單元有哪幾篇課文,這些課文之間有什麼聯系?其次要注意課文中有哪些歷史圖片、地圖和文字資料,這些圖片和資料中包含了哪些信息,課後的思考題應如何回答?做到知道哪些問題在第幾冊、第幾章、第幾節。例如:中國歷史第三冊第十二課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包括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三個子目錄,這三個子目錄概括了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掌握了這三個子目錄,這一課的內容就大體掌握了,考查到相關的知識點時,就會迅速快捷地定位於此。
2、.重視課堂45分鍾。做到認真聽課,關注老師多次強調的內容,因為這些內容往往是被反復考查的重點,有些內容是老師根據教學大綱和考試綱要精心揣摩出來的,決不能放過。此外,同學們應抽時間理解記憶基本知識點,這樣可以減少翻書的時間,提高答題速度。
二、構建知識體系
開卷考試更加註重對能力的考查。2007年中考歷史材料解析題和問答題共佔了25分(滿分40分),如果心中的知識是一盤散沙,想在中考中具有應變能力,那是天方夜譚。因此,為了把知識學活,用活,第二步的任務主要是結合課本,比較對照,重新組合教材,「縱橫」串聯地歸類知識,形成知識網路。
(一)理清線索。如:世界近代史中重要的資產階級革命可歸類:1640-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775-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1789-1794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1861-1865年美國內戰;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這就是「橫」的聯系。再如:中國近代史中,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和中華民族的抗爭就可以「縱」向串聯歷史知識,如下:
1.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1)鴉片戰爭《南京條約》;(2)第二次鴉片戰爭;(3)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
2.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1)太平天國運動;(2)義和團運動;(3)戊戌變法;(4)辛亥革命。
(二)善於比較。如:比較19世紀60年代俄國、日本的改革;將19世紀末出現的日本明治維新與中國的戊戌變法進行聯系,從改革的背景、性質、內容、作用、局限性等方面比較,明白為什麼一個成功、一個失敗。
此外,還有以時間為基點的知識串聯,如:《辛丑條約》、辛亥革命、共產黨的成立、「九一八」事變的年代分別是:1901年、1911年、1921年、1931年。總之,歷史事件之間是互相聯系和前後相承的,縱橫串聯十分重要,既可以鞏固基礎知識,又可以加深對知識實質的理解。
三、解題訓練
近年的教育改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歷史教材和中考試題都十分注重對學生研究能力的考核,從這幾年的試題內容看,已從單純的記憶型向研究型、開放型轉變。在2007年的中考歷史評卷中發現,有些同學不會閱讀,不會審題,不會識圖,語言表達能力差,失分較多。因此,必須進行針對性的強化訓練。要做典型試題,如近年的中考題,熟悉一下題型。解題時,必須要讀懂題意,抓住「題干」和題中的關鍵字,理清題目考查的是哪一階段的知識點。如選擇題可運用直選法、排除法、分析法進行選擇極為有效。問答題是一種多功能的題型,中考歷史問答題在朝開放性方向發展,難度略有偏高。解題時,要仔細審題,理清考查的知識點,審出「題眼」,即原因、標志及意義之類的關鍵詞語;答題要緊扣題目,簡明扼要,避免重復啰唆。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在解題時多角度地理解題意,拓寬解決問題的思路,才能在考試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

⑺ 大概一般中考的歷史是哪些內容啊

我現在讀高一復..經過了中考..比重製點中學錄取分數線多了20分..
其實中考歷史很簡單..我可以這樣告訴你...
考的內容從書上原本來的大概佔全部題目的%80..簡單吧..?而且有些題目是從你們做過的試卷中出來的..就是那種白色的試卷..另外%20是自主能力題..從書本上延伸開來的..也不難..只要復習了內容就可以拿分...

總之..中考的歷史不會難...畢竟是面向所有學生的考試...

⑻ 中考歷史主要考哪些內容

分三個方面
一.從內抄容上看:分世界史和襲中國史。考察歷史事件對其歷史的影響,這是宏觀的考察。世界史和中國史所佔的的分值不同,大多數地區中考側重於中國史。
二.從微觀上看:一個事件要分幾部分來考察,也就是大題中的1234小問。主要分為:事件的原因、過程(其中的人、地、時間、結果)、影響(作用)、啟示(開放性為主)。所有時間都可以這樣考。
三.總想考察歷史事件間的聯系。這是比較難的的一部分,多通過材料大題讓找聯系、啟示。要求考生要自己的准確認識、理性的去分析。
其實歷史不難,認真復習,把歷史當做一串串有趣的故事自然會學好。

⑼ 中考歷史的重點是什麼

從近幾年的中考歷史試題來看,基礎題所佔比例較大,突出考查學科的基礎知識,而大部分基礎知識來源於課本。因此,復習的第一步要以課本為主,打牢基礎,決不能舍本求末。那麼,在復習中怎樣掌握基礎知識呢?

1.熟悉課本,善於讀書。讀書也要講究技巧,而不是走馬觀花似的瞧。具體方法是先讀目錄,分清教材有哪幾個單元,每個單元的中心內容是什麼,每個單元有哪幾篇課文,這些課文之間有什麼聯系?其次要注意課文中有哪些歷史圖片、地圖和文字資料,這些圖片和資料中包含了哪些信息,課後的思考題應如何回答?做到知道哪些問題在第幾冊、第幾章、第幾節。例如:中國歷史第三冊第十二課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包括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三個子目錄,這三個子目錄概括了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掌握了這三個子目錄,這一課的內容就大體掌握了,考查到相關的知識點時,就會迅速快捷地定位於此。

2.重視課堂45分鍾。做到認真聽課,關注老師多次強調的內容,因為這些內容往往是被反復考查的重點,有些內容是老師根據教學大綱和考試綱要精心揣摩出來的,決不能放過。此外,同學們應抽時間理解記憶基本知識點,這樣可以減少翻書的時間,提高答題速度。

構建知識體系

開卷考試更加註重對能力的考查。2007年中考歷史材料解析題和問答題共佔了25分(滿分40分),如果心中的知識是一盤散沙,想在中考中具有應變能力,那是天方夜譚。因此,為了把知識學活,用活,第二步的任務主要是結合課本,比較對照,重新組合教材,「縱橫」串聯地歸類知識,形成知識網路。

(一)理清線索。如:世界近代史中重要的資產階級革命可歸類:1640-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775-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1789-1794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1861-1865年美國內戰;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這就是「橫」的聯系。再如:中國近代史中,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和中華民族的抗爭就可以「縱」向串聯歷史知識,如下:

1.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1)鴉片戰爭《南京條約》;(2)第二次鴉片戰爭;(3)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

2.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1)太平天國運動;(2)義和團運動;(3)戊戌變法;(4)辛亥革命。

(二)善於比較。如:比較19世紀60年代俄國、日本的改革;將19世紀末出現的日本明治維新與中國的戊戌變法進行聯系,從改革的背景、性質、內容、作用、局限性等方面比較,明白為什麼一個成功、一個失敗。

此外,還有以時間為基點的知識串聯,如:《辛丑條約》、辛亥革命、共產黨的成立、「九一八」事變的年代分別是:1901年、1911年、1921年、1931年。總之,歷史事件之間是互相聯系和前後相承的,縱橫串聯十分重要,既可以鞏固基礎知識,又可以加深對知識實質的理解。

解題訓練

近年的教育改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歷史教材和中考試題都十分注重對學生研究能力的考核,從這幾年的試題內容看,已從單純的記憶型向研究型、開放型轉變。在2007年的中考歷史評卷中發現,有些同學不會閱讀,不會審題,不會識圖,語言表達能力差,失分較多。因此,必須進行針對性的強化訓練。要做典型試題,如近年的中考題,熟悉一下題型。解題時,必須要讀懂題意,抓住「題干」和題中的關鍵字,理清題目考查的是哪一階段的知識點。如選擇題可運用直選法、排除法、分析法進行選擇極為有效。問答題是一種多功能的題型,中考歷史問答題在朝開放性方向發展,難度略有偏高。解題時,要仔細審題,理清考查的知識點,審出「題眼」,即原因、標志及意義之類的關鍵詞語;答題要緊扣題目,簡明扼要,避免重復啰唆。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在解題時多角度地理解題意,拓寬解決問題的思路,才能在考試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主要中考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