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人類社會生活和全部歷史的基礎
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生活和全部歷史的基礎。
生產力狹義指再生生產力,即人類創造新財富的能力。從橫向來看,生產力分為個人生產力、企業生產力、社會生產力。
從縱向來看,生產力分為短期生產力、長期生產力;從層次來看,生產力分為物質生產力、精神生產力。生產力是生產力系統的功能,組成生產力系統的要素包括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社會文化制度體制環境——生產力系統的結構就是組成生產力系統的要素之間的關系。
生產力系統的結構如果對稱,生產力發展速度就快;生產力系統的結構如果不對稱,生產力發展速度就慢。生產力系統結構的對稱程度決定生產力的發展速度,所以生產力發展是主客體相互作用、資源再生的結果,是社會系統的整體功能。生產力發展是增長向發展轉化的中間環節。
(1)什麼是歷史的基礎擴展閱讀:
原始社會的生產力表現在動物的採集或狩獵,勞動產出了採集或狩獵所得來的勞動成果,使動物生存了下來,鍛煉了動物的身體和協作能力,這些都是原始社會時期的動物勞動具備所價值產出的能力。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二十一世紀的勞動行為,是不是生產力的表現和具不具備生產力本身的意義,在於人類的勞動所產出的能不能體現出人類存在的本身意義和價值。就其生產力,也就在勞動產出價值的能力之內。
未來社會的生產力,依然脫離不了勞動產出價值的能力的范疇。而其他動物多數保持著原始社會的形態,只有像螞蟻之類的動物的生產力達到人類的古代水平,螞蟻們已經學會了耕種和養殖。
❷ 學好歷史要有什麼基礎
首先要對歷史感興趣,再養成良好讀書習慣。
❸ 歷史研究是一切什麼的基礎
比較研究的基本功能在於辯同異,從異中見同,從同中見異。世界歷史於諸多國別史基礎上發展而成,或者說是由揚棄諸「小一」(國別史)而成的「大一」(世界史)。不過這個「大一」並非抽象的明一,而是由諸「小一」有機地構成的一。因此,世界歷史研究的關鍵之點就在於明一、多之關系。比較研究的辨同異正是世界歷史研究中的明一、多的不可或缺的條件。
歷史的比較研究,不論在國外還是國內,現在都是一個比較熱門的研究取向。世界歷史(World History)或者全球史(Global History),現在也是一個日益為人們重視的研究領域。其實,比較研究作為一種方法,幾乎和歷史學一樣的古老;而世界歷史的寫作,也在很早的時期就是歷史學家的一種高尚的理想了。希羅多德(Herodotus)所寫的《歷史》雖然以希臘波斯戰爭為主題,但是它也涉及了當時他所知世界的歷史。司馬遷所寫的《史記》雖然以當時的中國通史為基本,但是也涉及了當時他所知的世界;而且,以後的中國歷代的
《史記》的作法。當然,這些都不是世界史,而只是一種史家注意周圍世界的傾向;真正敘述全世界歷史的書的出現,在時代上則要晚得多。因為在世界范圍的聯系出現以前,要求寫真正的世界史,那實際是不可能的。而且,如果按嚴格的要求來說,即使晚近某些以「世界史」為題的書也未必真能算得上是世界史。這一篇小文的目的,就是要談談歷史的比較研究和嚴格意義上的世界歷史的關系。
比較研究(Comparative study)就是對於不同對象進行的互為參照的研究,在一般情況下多用來說明對同時並列的諸對象的研究。「比較」一詞,英文作Comparison,法文作Comparaison,德文作Komparation,皆來自拉丁文Comparo,這個字由com和paro組成,前者意為「共同,後者意為「並立」、「平列」等,原有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結」、「結合」的意思,引申而為「比較」、「對照」的意思。在中國文字里,情況也很相似。「比」字在甲骨文和金文里與「從」字不分,都是兩個「人」字並列,所以「比」字原意本是「並列」;《說文解字》把「比」字和「從」字分開(只是兩個「人」的方向與「從」字相反),解釋說「比,相次比也。」這也就是並列的意思。而「較」字卻是「對照」的意思,例如,《老子》第二章:「長短相形」,王弼本作「長短相較」。「形」與「較」(與「校」相通)在這里都是對照、參校的意思。所以,在中國語言里,「比較」也是由並列而引出對照、比較的意思來的。
「比較」這個詞雖然產生於同時並列的事物之間,但是它一旦作為一種方法用於歷史的研究上,就在原有的同時比較之外,又加上了歷時性比較的方面。比較研究的基本功能不外乎明同異。橫向的共時性(Synchronic)的比較說明不同的國家、民族、社會集團等等之間在同一歷史時期中的同異,縱向的歷時性(diachronic)的比較說明同一個國家、民族、社會集團等等在不同歷史時期中的同異。前者說明歷史的時代特點,後者說明歷史的發展趨勢。歷史的比較研究,從總體來說,就包括這兩種取向。
❹ 歷史的基礎是什麼求解答!
我從小就喜歡的歷史,上學時歷史一般單科都能考班裡前幾名。我感覺歷史的基礎專在於平時對課屬外讀物的積累,平時看的歷史書多讀過的事多。老師不用講你自己也知道個大概。還有就老師平時上課讓你們記得那些重點了。想學好歷史很容易,死記硬背。能夠清楚的分析事,懂道理。
如果你是想學歷史的基礎。你直接看看http://wenku..com/link?url=Ih1PP___RSH8sq4nVdRTrvSzufeVgV3cna或許會對你有些幫助
❺ 歷史學的基礎是什麼的
歷史學是人類對自己的歷史材料進行篩選和組合的知識形式。歷史學,是個靜態時間中的動態空間概念。歷史學是由歷史、科學、哲學、人性學及其時間空間五部分有機組合而成。
❻ 歷史學專業基礎是考什麼
考研歷史學作為統考科目,其專業基礎綜合為:中國古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專代史,世界近屬現代史。
首先你是跨考專業考研,我們跨考為跨專業考研的學生推薦的復習輔導書為:
朱紹候主編的《中國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李侃等著《中國近代史》,中華書局出版;
何沁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王檜林主編的《中國現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世界史方面有:吳於廑、齊世榮主編的《世界史》(六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朱寰主編《世界古代中世紀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孔祥明主編的《世界中古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以上幾本書是必須要看的,但是復習時應根據自身的情況,以及所報考學校的情況進行有序復習。
❼ 了解歷史最起碼的基礎是什麼
記住:歷史由勝利者書寫,歷史是由人寫的。而人,總逃不過七情六慾,故其真實性可以持懷疑態度。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啊!
❽ 社會歷史的基礎是什麼
生產力。。人類的第一個實踐活動是物質資料生產活動,社會存在中,最重要的是物質資版料生產及其生產方式,生權產方式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統一,顯然在二者間,生產力是最終的決定力量,是社會進步的最高標准。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內容,是根本條件、根本體現、根本要求。
❾ 請問什麼是歷史的基本事實,它能夠弄清楚嗎,那史學家的解釋屬於什麼
歷史的基本事實就是歷史上曾經真正發生過的事,是真實存在的。史學家內的解釋也是建立在歷史的基本容事實之上的,可能會和歷史事實有一定偏差,畢竟很多年代久遠的事實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了,但是偏差再大也不會違背事實,否則就是歪曲事實了。
❿ 歷史學基礎是指些什麼
上篇 中國史(上古一1 991年)[1] 第一章中國古代史(上) [3] 第一節中國歷史的開端[3] 第二節夏商西周[7] 第三節春秋戰國[22] 第四節秦漢[36] 第五節魏晉南北朝[63] 第二章中國古代史(下) [88] 第一節隋唐五代[88] 第二節宋(遼、西夏、金)元[108] 第三節明清(前期)[132] 第三章中國近代史 第一節晚清時期帝國主義的侵華戰爭[173] 第二節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186] 第三節晚清政局的變化與清政府的自救改革[191] 第四節 晚清社會經濟和思想文化的新變化[198] 第五節戊戌維新運動與辛亥革命[203] 第六節北洋政局與社會革命[217] 第七節南京政府成立與蘇維埃革命的興起[227] 第八節抗日戰爭[233] 第九節國內和平談判與全面內戰的演進[245] 第十節民國時期的科學與文化[249] 第四章中國現代史 第一節.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1949--1956年)[253] 第二節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259] 第三節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267] 第四節撥亂反正(1976--1978年)[273] 第五節改革開放的進程(1978--1992年)[278] 下篇世界史(上古一1991年)[287] 第一章世界上古史 [289] 第一節史前人類[289] 第二節古代西亞諸文明[291] 第三節古代埃及文明[300] 第四節古代印度文明[308] 第五節古代希臘文明[317] 第六節古代羅馬文明[331] 第二章世界中古史 [343] 第一節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的過渡[343] 第二節伊斯蘭文明的興起與阿拉伯帝國[353] 第三節歐洲基督教文明[363] 第四節 中世紀東歐與亞洲的歷史[379] 第五節古代美洲文明[392) 第三章世界近代史 [394] 第一節16世紀的歐洲[394] 第二節資本主義的確立與發展[402] 第三節工人運動與社會主義運動[439] 第四節亞非拉民族主義運動[446] 第五節近代科學技術與文化[454] 第六節近代歐洲國際關系與第一次世界大戰[464] 第四章世界現代史 [475] 第一節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475] 第二節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479] 第三節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485] 第四節第二次世界大戰[507] 第五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514] 第六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524] 第七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蘇聯與東歐[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