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學校的歷史是什麼

學校的歷史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2-04 05:26:57

㈠ 如果讓你調查學校的歷史你最想了解什麼

我特別想知道學校近幾十年的歷史,特別是關於考試成績方面的,還有一些學習好的都考到哪裡去?出過什麼名人?

㈡ 北京魯迅學校的歷史

讓魯迅中學的師生引以為豪的,是這所學校驕人的歷史。這里是原"國立北平女子師范學校"舊址。人類明燈"之譽的魯迅先生1923-1926年曾在女師大執教。校內有保存完好的魯迅先生任教時為學生演講的禮堂、講課時的教室等珍貴的歷史遺跡,禮堂現辟為"魯迅生平展室"。魯迅先生的夫人徐廣平女士曾為當年反對封建教育的"女師大風潮"的中堅力量,在"三一八"慘案中不幸犧牲的魯迅先生的學生劉和珍、楊德群兩位烈士更是芳存千古的英雄。那"沉勇而友愛的,""永存和藹和微笑的舊影"是全校師生永遠的珍藏。1931年北平女子師范大學畢業生為劉、楊二烈士所建的紀念碑至今仍完好地矗立於校園的青松翠柏之間。碑上刻有民族英雄文天祥所撰《正氣歌》中的名言:「氣所磅礴,凜然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自1958年學校遷入現校址後,歷任領導和廣大教師就堅持用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全體學生,以弘揚魯迅精神為己任,以繼承愛國主義傳統為目標,決心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北京市魯迅中學
讓魯迅精神在魯迅中學靈韻飛動,代代相統,要讓那份振奮人心的愛國情結在魯迅中學得以充分釋放。
自1977年起,學校明確把劉、楊烈士的事跡和魯迅先生在校工作和戰斗的情況列為該校一項傳統的德育內容,作為該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渠道。每年新生入校,第一項活動內容就是瞻仰烈士紀念碑,參觀"魯迅生平展室";每年九月,初一新生都要進行"劉和珍、楊德群大隊"旗交接儀式,三月十八日,都要舉行"繼承先烈遺志,發揚革命傳統"的主題紀念活動,高三年級學生則在紀念碑前舉行莊重的"成人儀式"。少先隊員堅持在魯迅塑像前和紀念碑前站"少年先鋒崗"。
一個學校的校史能讓我們清楚學校過去的歷史,我們當初選擇的正確性,告訴我們先輩們如何奮斗,如何發展教育,激勵我們更上一層樓
校史代表一個學校的的歷史,光榮,成績
我么看待學校的校史,應該以一種敬畏和學習的態度,某某領導的事跡能使我們更加懂得珍惜
從校史里我們可以得到一些新的啟發,展望未來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㈢ 學校歷史沿革怎麼寫

我們也要寫

㈣ 歷史上最早的學校是如何產生的

文字的發明,是兩河流域對世界文明的最大貢獻。有了文字,接著就產生了最早回的學校。答

烏魯克泥版文書主要是神廟經濟文書,也有學生使用的「課本」,如教學生朗讀單詞用的單詞讀音表。這證明至少在5500年之前,兩河流域就出現了正規的學校教育,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學校教育。不過,兩河流域的學校教育出現時間雖早,但發展比較緩慢,直到4500年前才形成教育網,系統地教育學生讀書、寫字。這時蘇美爾人使用的文字,也早已由原始文字發展為比較完美的楔形文字,並且有了音標。在蘇路帕克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大量的泥版學生課本。

㈤ 在調查了解學校的歷史,發展和變化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

調查報告是人們對某一情況、事件、經驗或問題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而寫成的書面報告,它反映了人們通過調查研究找出某些事物的規律,並提出相應的措施和建議,是社會調查實踐活動的成果。學習撰寫調查報告,有助於同學們進一步認識社會,參與社會,把所學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怎樣撰寫調查報告 [例題] 以「發揚勤儉美德,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為主題,以周圍學生調查對象,根據他們的生活態度和表現,寫一份調查報告,題目自擬。 撰寫調查報告,要做到以下幾點: 1、著力點要明確: 首先,要深入調查,佔有材料。這是寫好調查報告的基礎和先決條件。為此,就應該親自了解第一手材料。既要了解「面」上的材料,又要了解「點」上的材料;既要了解正面材料,又要了解反而材料;既要了解現實材料,又要了解歷史材料。如上例中,同學們就要認真回顧平時手頭搜集到的有關於「勤儉是美德,是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奢侈浪費導致事業失敗」方面的詳細資料。 其次,要認真分析,找出規律。這是調查的目的。在佔有大量材料的基礎上,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地總結出事物的規律。此例中,除了要有具體的事例或數據外,還要對佔有的資料分門別類加以總結,如以「盲目攀比,鋪張浪費」、「勤勞節儉、合理消費」為門類加以歸納,從中找出規律性。 再次,要立場正確,觀點鮮明。調查報告要站在客觀的立場上,透過現象看本質,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如上例中,調查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勤儉節約的美德,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解決亂花錢、互相攀比、超前消費等不良習慣和問題。 最後,要概括事實,有敘有議。不能光羅列現象,而且要適當地進行分析、議論,闡述觀點。如上例,在做到有事例和數據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的社會原理進行理性分析,分析要觀點全面。 2、報告格式要規范 (1) 標題。 ①單標題,如上例標題可擬成:《中學生合理消費的調查報告》,以清楚交代調查的內容。 ②雙標題,可擬成《合理消費----XX中學調查報告》 ③標題不用「調查報告」字樣,也可用一般文章題目形式,如可擬成《中學生應該養成合理消費的好習慣》。 (2) 前言。這部分內容,往往對調查的時間、地點、對象、范圍作必要的交代,總領全文。如上例中調查地點可以是XX中學整所學校,也可以將初一整個年級作為調查對象,還可以隨機抽查的學生為調查對象,調查內容主要是學生的生活態度和表現兩個方面。 (3) 主體。主體是具體敘述調查內容、列舉事例和數據並做恰當的議論和分析,概括出經驗或規律,是表現調查報告主旨的關鍵部分。在材料的安排上,要把調查得來的大量材料歸納整理出若干條目,採用小標題式寫法,要注意層次清楚,條理分明。有的可按問題的幾個方面或幾個問題並列地安排材料,即採用「橫式結構?;有的可按事物發展過程的順序來寫,即採用?縱式結構」。 (4) 結尾。結尾是調查報告的結束語,也作歸納性說明或總結全篇的主要觀點,也可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㈥ 學校的歷史來源

西周稱學校為「辟雍」,是少數奴隸主貴族讀書的場所。古代的學校稱為庠、序、學、校、塾。在開始產生時並不都是專門的教育機構,而兼為習射、養老的場所。西漢時學校分中央和地方兩種,中央設太學,是國家最高學府,相當於今天的大學。地方上置學宮。唐時代辦學達到古代極盛時期,學校分類更細,明清時的學校基本是承襲隋唐的,但由於科舉制發展,使學校成為科舉制的附庸和裝飾品。清末,開始興辦近代教育,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的《欽定學堂章程》中稱學校為學堂。到1907年,新式學堂遍設各地。
辛亥革命以後,教育部公布新學制,「學堂」一律改稱「學校」,並一直沿用至今。 學校的定義歷史來源:
自夏商,便有了「庠、序」(就是學校)。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組織,學校一出現,便以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為己任,進而出現為培養人才所採取的因材施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教等教育之法,歷史賦予學校的地位。二千多年齊國的稷下學宮引發了百家爭鳴、孔子在大成殿的甬道開設杏壇以六藝而教眾賢、宋朝的六大書院所承擔著選俊功能。
19世紀末20世紀初,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淵、丘逢甲等先賢成功創辦新式學校,黃宗羲提出「公其非是於學校」,他認為學校不僅具有培養人才改進社會風俗的職能,而且還應該議論國家政事之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論在南京曉庄學校之實踐時,還提出「要把學校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去」……直至如今現代化的學校,培養人這一性質也沒有變化,因為這才是學校應有之義;只不過對於「培養人才」之內涵是更為豐富、更順應人之個性發展,也使學校更顯生命與活力。
由此可見,學校這一組織之特殊,承載了太多的歷史使命,自古至今,教書育人成了這一組織所特有的使命,多少千古偉人;便是從學校走向更廣闊的歷史空間,於是便有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㈦ 中國人民大學的學校歷史是什麼

中國人民大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7年,其間歷經陝北公學、華北聯合大學、北方大學、華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幾個主要階段:
陝北公學
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為造就成千上萬的革命幹部,滿足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需要,中共中央於1937年7月底決定創辦陝北公學,並於8月任命成仿吾為陝北公學校長兼黨組書記。陝北公學實行黨團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直屬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領導,是中共產黨中央直接領導創辦的一所革命的大學。陝北公學的辦學宗旨和培養目標「實施國防教育,培養抗戰人才」,為此制定了「幫助青年獲得抗戰中實際工作的方法與民族自衛戰爭的最低限度的理論基礎」的教育方針,並根據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的原則制定教學計劃,將理論和實際相聯系、教學內容少而精、教與學一致確定為教學工作的原則。在辦學過程中,陝北公學形成了「忠誠、團結、緊張、活潑」的校風。辦學兩年,陝北公學共培養6000多名學生,吸收3000多名青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是陝北公學教育的偉大成果,是陝北公學對中華民族解放事業的不朽貢獻。(二)華北聯合大學和北方大學 1939年夏,抗日戰爭的形勢發生了變化,日寇、國民黨頑固派加緊進攻解放區。6月,中共中央決定陝北公學、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延安工人學校、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四校聯合成立華北聯合大學,開赴華北敵人後方辦學。華北聯合大學在延安宣告成立,成仿吾任校長兼黨組書記,實行黨組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設社會科學部、文藝部、工人部、青年部。華北聯合大學的教育方針是:為革命實際斗爭的需要而培養革命幹部;注意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貫徹少而精和通俗化的原則。校訓是「團結、前進、刻苦、堅定 」華北聯合大學實行軍事化管理,培養出來的幹部都能適應在戰爭條件下工作的需要,它是中國共產黨在敵後辦起的第一所高等學府,被譽為「插在敵人心臟上的一把劍」。 一年後,學校向正規化方向發展,將各部改為學院,設有社會科學院,下設法政系、財經系;教育學院,下設教育系;文藝學院,下設戲劇系、音樂系、美術系、文學系;工學院,下設機械繫、采礦系。除原有的專修科外,增設了本科和預科。後成立法政學院、群眾工作部、中學部。這時全校共4000多人,其中學員 3000 多人,是華北聯合大學鼎盛時期。
1941年8月至1943年是晉察冀邊區最困難的年代,敵人的「掃盪」、封鎖使根據地縮小,邊區糧荒嚴重,生源減少。華北聯合大學經過兩次縮編,只保留了教育學院,改由邊區行政委員會領導。在此期間,許多幹部、學員在對敵斗爭中犧牲。1944年,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對華北聯合大學教育學院的性質、任務、教育方針等問題做了具體規定,即以提高在職幹部水平、文化為主,貫徹學以致用、理論和實際密切聯系的原則,培養幹部為抗戰和新民主主義社會建設服務、為群眾服務的技能。 抗日戰爭期間,華北聯合大學在殘酷的敵後戰場辦學6年,培養幹部逾萬。其中政治經濟行政幹部3000多人,教育工作幹部3000多人,文藝幹部1000多人,政治理論、文學藝術、教育、政法、財經等方面的教師和理論人才數百人,短期培訓幹部2000多人。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決定全面恢復華北聯合大學,任命成仿吾任校長兼黨委書記,實行校長負責制。設政治班;教育學院,下設教育系、國文系、史地系;法政學院,下設政法系、財經系;文藝學院,下設文學系、音樂系、戲劇系、美術系、新聞系、舞蹈組;外語學院,下設英語系、俄語系;復建了文工團。全校共約1100人,其中教工約400人,學員約700人。華北聯合大學明確學校的教育方針是政治思想教育先行,思想教育與業務教育並重,教學必須同實際密切結合。並規定:在解放戰爭的情況下,學校的辦學方向以辦短期訓練班為主,兼顧將來,積極建設學校,為向新型正規大學過渡作準備。從1945年8月至1948年8月,華北聯合大學共培養了政治、經濟、教育、 文學藝術、外語、新聞等方面的幹部約2000人。 北方大學1945年11月成立於晉冀魯豫邊區,是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和邊區人民政府創辦的一所規模較大、學科專業比較齊全的高等學府,由範文瀾任校長,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下設行政學院、財經學院、教育學院、工學院、醫學院、農學院、藝術學院。
北方大學以培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從事和平建國的各種專業人才為宗旨,確立了理論聯系實實際的教育方針,按照學以致用的原則,大膽創新,不斷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調整課程設置,並把政治思想工作同教學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提倡自由思想、民主討論、互相學習、追求真理、實事求是的學風,逐漸培育起實事求是、團結友愛、耐勞樸素、活潑愉快的校風。北方大學建校兩年多的時間中共培養了各種專業人才1000多人。
華北大學
1948年春,中共中央決定將華北聯合大學和北方大學合並,成立華北大學,以便集中力量擴大辦學規模,為迎接全國解放培養大批建設幹部。
華北大學成立,校址設在河北省正定縣城。華北大學受中共中央華北局領導,吳玉章任校長,範文瀾、成仿吾任副校長,錢俊瑞任黨委書記,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華北大學以培養為新民主主義社會服務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教育等方面的幹部為辦學宗旨,下設四部兩院:一部為政治訓練班,對知識青年進行短期政治思想訓練;二部為教育學院,培養中等學校師資和教育幹部;三部為文藝學院,培養文藝幹部;四部為研究部,從事研究和培養、提高大學師資;兩院是工學院和農學院。 校園景色(11張) 1949年4月,華北大學遷入北平。遵照中共中央關於放寬招生條件、大量吸收知識分子、為解放全中國迅速培養大批幹部的指示精神,華北大學把辦學重點放在一部,招收學員15000餘人,並在正定和天津各辦一所分校。1949年底,大部分學員畢業並走上工作崗位,至此,華北大學圓滿完成了為全國解放培訓幹部的歷史性任務。 華北大學孕育了新中國一批各種類型的高等院校——1948到1949年期間,為了適應文化教育事業大發展的需要,一些下屬單位陸續脫離學校獨立辦學。 工學院獨立出來發展為北京工業學院(現為北京理工大學);
農學院與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合並成立北京農業大學(現為中國農業大學); 二部外語系離開學校,同北平外事學校合並為北平外國語學校,後逐步發展成為今天的北京外國語大學;三部離開學校後分別籌建、創立了中央戲劇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後更名為中國美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以及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青年藝術劇院、中央歌劇院、中國京劇研究院等。
華北大學還抽調部分幹部、教師分赴中原和廣東,籌建中原大學和南方大學。從1948年8月到1949年底,華北大學共為國家培養幹部19194名,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人民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了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為了培養具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素養和專業知識的新中國的建設人才,中共中央決定以華北大學為基礎,合並中國政法大學,調來華北人民革命大學部分幹部組建中國人民大學。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十一次政務會議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議,通過《關於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的決定》。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任命吳玉章為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胡錫奎、成仿吾為副校長。 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中國人民大學黨組,胡錫奎任黨組書記。隨著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在社會主義道路上的前進,中國人民大學的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
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劉少奇同志出席中國人民大學開學典禮,指出:「中國人民大學今天就開學了。這個大學是我們新中國第一個辦起來的新型的大學,中國將來的許多大學都要學習我們中國人民大學的經驗,按照中國人民大學的樣子來辦。」

㈧ 學校發展史

縱觀教育發展史, 學校課程是社會時代的產物,反映社會歷史發展的特點,並因社會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 Responsibility is a topic for a long history. 責任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在道德規范的整個體系中,道德責任居於最高層次,它是學校道德教育發展史中永恆的主題。 3. Responsibility is an ancient topic. However, it is a perpetual topic in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school ecation of morals, too. 責任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又是學校道德教育發展史中永恆的主題。 4. This being so, the 30-plus years of the history of the comprehensive school have included a number of reforms aiming to increase equality in ecation. 正是這樣的體認,這30多年綜合學校的發展史 ,確實包括了許多提高教育均等的改革。 5.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that we should make an overall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school physical ecation system for the first time to make up the blank research on the systematic history in school physical ecation.學校體育發展的歷史是一個整體,目前研究學校體育發展史通常從思想和制度兩個角度入手。從總體上看,對思想史的研究多於和好於制度史的研究。 6. In the following eighty years, vocationalism has exceeded democratism and dominated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vocational ecation. 回溯美國近百年的學校職業教育發展史 ,其圍繞職業教育功能定位、發展道路與對象等問題產生了許多不同的思想。

中國歷史上的正規學校教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一、官學制度的建立與「六藝」教育的形成
1.學校萌芽的傳說
(1)時間與歷史條件:
我國的學校萌芽於原始社會末期或奴隸社會初期。學校產生的歷史條件是:
由於青銅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勞動生產有了剩餘,貧富差別、腦力勞動分工初步出現,使一部分人得以脫離生產勞動專門辦教育;
社會事務日漸復雜,需要培養專門人員進行管理;---社會需要
文字的產生為日益繁復的社會知識和自然知識的積累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同時也造成了產生學校的現實需要。
(二)原始學校的形態

1.舜、虞時期:--萌芽--序;序是我國學校教育最初的形態,標志著我國教育的萌生。
2.夏朝:--雛形--序、校
3.商朝--發展時期,較為完備---庫、序、學

2.西周的教育制度

(1)「學在官府」
學在官府」 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徵。主要體現學術和教育為官方所把持,國家有文字記錄的法制規章、典籍文獻以及祭祀典禮用的禮器全都掌握在官府,普通百姓根本無緣接觸到。民間無學術,也就無學校教育可言,只有廣義上的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教育,而此類教育通常都是融合在生產和生活中進行的。西周的政治體制是領主貴族制度,諸侯、大夫都有自己的世襲領地,政府的官職也多是世襲的,史稱「世卿世祿」。在這種體制下,培養統治階級治國人才的學校教育,其對象必然以貴族子弟為主,即所謂「國子」,他們的教育自然由官方來安排。
學在官府具體表現為官師不分和政教合一。官吏既負行政職責,也有教學的任務。比如西周時國學的主持者稱大司樂,負責祭祀和國家典禮,是國家最高禮樂官,同時兼管國學教育事務。大司樂屬下的一些官員,如師氏、保氏、大胥、小胥、樂師等就是國學的教師。此時的教育機構與行政機構尚未分離,教育與政事合一。國學既是施教的場所,又是國家舉行重大禮儀活動的地方,如祭祀、鄉射、獻俘等活動都在國學進行。各級鄉學也是地方舉行鄉飲酒禮、鄉射禮、士人議政、養老尊賢活動的場所。政事活動本身也就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學生在參與政事的過程中接受各種教育。
在「學在官府」體制下,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較為完善的學校教育體制以及以禮、樂、射、御、書、數等六藝為主體的教育內容。
(2)大學與小學
按學生的年齡與程度可分大學與小學。天子所設的大學,規模較大,有「五學」之稱,即辟雍、成均、上庠、東序、瞽宗。其中辟雍是中心,四面環水。諸侯所設的大學,規模比較簡單,僅有一學,半面臨水,稱「泮宮」。
(3)國學與鄉學
西周學校已有較完備的制度,從設置上看,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國學,一類是鄉學。國學設於王城及諸侯國都。國學之外,又有鄉學。鄉學是地方學校,按地方行政區劃設立。由於地方區域的大小不等,設學也有不同名稱,如閭塾、黨庠、州序、鄉校等。
(4)家庭教育
父母就是幼兒最初的教師。當時重男輕女的現象非常嚴重。女子在社會上和家庭里都沒有地位,也沒有受學校教育的權利和機會。
3.「六藝」教育
六藝:夏、商、西周時期教育的基本內容。「禮」,後世稱之為周禮,包括周代的典章制度和以孝、銻為核心的道德規范以及各種禮儀。「樂」包括歌詠、舞蹈和演奏樂器等。「禮」和「樂」密切配合,「禮」是外在的政治原則、道德行為規范,是其思想行為准則,具有強制性。「樂」則陶冶人的感情,使強制性的禮轉化為人們內在的道德和精神的需求。「射」即拉弓射箭的技術。「御」即駕馭戰車的技能。「書」是讀書、寫字。「數」是計數。「六藝」體現了文武兼備、諸育兼顧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文明發展早期的輝煌。

㈩ 誰來決定學校歷史教什麼

中小學各學科都有課程標准,由教育部制定。其中的課程內容一項,確定了各學科的學習要點。教科書的編寫,就是把這些學習要點具體化。

閱讀全文

與學校的歷史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