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下朱村歷史多久

下朱村歷史多久

發布時間:2021-02-04 04:45:06

① 湖北省麻城市宋埠鎮朱家埠有多少年歷史

我叫項力福,現在哈爾濱。老家宋埠鎮彭店村周家大塘-細胡家(4大隊版13隊),和朱家埠是權一個村。朱家埠的朱齊家老師是我的小學和初中老師,我和朱順心、朱繼倫、朱仲生是小學和初中的同學。看到這個帖子,感到真親切。

② 朱姓的歷史,越詳細越好

朱姓是當今中國的第14大姓,擁有人口占漢族人口的1%以上。
朱姓來源
1、朱姓始成於西周,是古帝顓頊高陽氏之後。古帝顓頊的玄孫陸終有6個兒子,第五子名安,大禹賜曹姓。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後,封安的後裔曹挾在邾(今天山東省鄒城市一帶),建立邾國,附庸於魯國。邾國又作鄒國,亦稱邾婁,有今山東費縣、鄒城、滕州、濟寧金鄉等縣地市,建都於邾(今山東曲阜東南南陬村),公元前614年邾文公遷都於繹(今山東鄒城東南紀王城)。到了戰國中葉為楚所滅,邾國貴族以國為氏,就是邾氏,後邾國君主支庶子孫又去邑為朱姓。
2、另據<<魏書·官氏志>>記載,鮮卑族竭燭渾氏 朱可渾氏,在孝文帝時住在洛陽,他們一起改為朱姓。
3、《元和姓纂》記錄說舜時有一個大臣名叫朱彪(一作朱虎),他的後人以朱為姓。由此看來,帝舜時代就已經有了朱姓。居住在閩、粵等沿海地區的朱氏,從明代開始陸續有人移居台灣,進而又有人遠徙東南亞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
4、宋國的開國君主宋微子啟(商紂王的庶兄)有裔孫朱暉,原以國名為氏,稱宋氏。春秋時,諸侯滅宋,其後裔逃至碭(今安徽省碭山縣),改宋氏為朱氏。
中國姓氏的根源流布,與其博大的文化一樣,往往並不是簡單的一個源頭,而往往呈現出多個來源、匯百流而成大川的景象。
[編輯本段]神秘的蜘蛛——「朱」 姓的前身
朱姓本姓邾。那麼朱姓的前身為什麼姓邾呢?"邾"字是什麼含義?邾姓又是怎麼來的,邾氏的根源又在哪裡?
答案可能會讓人們哧一大跳:朱姓的前身--邾姓的"邾"字,竟然是指一種大蜘蛛。
上面的文圖是邾國、邾姓的"邾"字,從實物圖像到甲骨文到小篆的演變過程圖。
從圖中可清晰看出,邾字的演變有三個階段,即從最初甲骨文象形文字階段,到金文的從黽、朱聲的形聲字"鼄",再發展至從邑、朱聲的形聲字"邾"。
可見,邾國,邾姓的"邾"字是漢字規范化、形聲化後才有的,"邾"字原作鼄。
《說文解字》雲:"鼄,鼅鼄也。從黽,朱聲。蛛,鼄或從蟲。"可見,"鼄"字不但是"邾"字的初文(原始文字),而且也是今天"蛛"字的初文,它最原始的字義,就是代表一種蜘蛛。而從甲骨象形文字"鼄"可以看到,邾姓的"邾",它的甲骨文活脫脫就是一個張爪爬行的蜘蛛。
崇拜蜘蛛的邾氏族原來,早在遠古時代,今山東半島上生活著一支氏族。他們因種種說不清的原因而崇拜蜘蛛,認為全氏族成員都是這種神聖的蜘蛛的後裔,並受其庇佑。於是,他們把蜘蛛當作自己氏族的祖神來祭祀,用它來做氏族的圖騰和徽志,而稱呼本氏族為"邾"。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東省鄒城市一帶。他們將自己所居之地也稱為邾,因而在今山東鄒城市一帶留下了邾城(今鄒城南二十六里)、邾嶧山(又名鄒山、邾山,在鄒城南三十二里)等地名。總之,古人因為崇拜蜘蛛,才有了邾氏族、邾山、邾水、邾城、邾國之名,也才有後世的朱姓主體,而且曹封邾後,也承襲了古邾人的蜘蛛圖騰,因此,我們可以認為,今日大部分朱姓宗族,都是蜘蛛的傳人
遷徙分布
朱姓發源於今河南、安徽間地及江蘇省境。西漢朱質有二子:朱禹、朱卓。朱禹在東漢後期的黨錮之禍中被殺,子孫避難逃到丹陽(今屬安徽)。朱卓的後裔由於任官的原因,主要是在今陝西、河南、湖北等省境內發展繁衍。魏晉以前,朱姓已繁衍到北方河南、山東、安徽等主要地區。唐末有朱葆光遷居湖南。東晉時有朱瑋自河南南陽徙居南康(今屬江西),其後朱熹僑寓建陽(今屬福建)。朱熹之孫朱銓回遷廬陵(今江西吉安),朱銓的5世孫朱章甫於南宋末年避亂徙居吉安府安福縣(今屬江西),後又遷至廣東興寧寧中鄉竹絲湖立業,成為朱氏興寧竹絲派一世祖。朱章甫的三兒子朱泗於元代徙居羅浮(今廣西東興各族自治縣東)徐田,此後,子孫繁衍,分布於今廣西、廣東的許多地方。居住在閩、粵等沿海地區的朱氏,從明代開始陸續有人移居台灣,進而又有人遠徙東南亞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朱姓在歷史上一直是我國南方的大姓之一。
朱姓,在台灣是個較有影響的姓氏。清康熙年間,台灣的農民起義首領朱一貴,是落籍台灣的朱氏中較有影響的一個。朱一貴,原福建省長泰人,小名祖。明亡之後,他遷居台灣台南縣羅漢門,夏率眾起義,以反清復明相號召,稱「大明重興元帥」。各地農民紛起回應。他率領義軍,在諸羅的赤山取得大勝,人數發展到三十萬,進而佔領了全台灣。他被推為中興王,年號永和。後在清政府渡海進攻下,作戰失利,他被俘就義。從此,朱一貴在台灣留下了不朽的英名。早在明永曆十八年(公元1420年)朱元璋的後裔朱術桂隨鄭經來台開墾。下淡水港、北投、竹南、竹北、彭佳嶼、恆春等地,均有朱氏拓墾的足跡。現今台灣的新竹、台南、基隆等地,是朱姓人氏較多的縣。

③ 朱姓起源於什麼時間根在哪裡

「朱」,其原始意義是指一種樹心為紅色的材木,「赤心不可象,故以一識之。」版清朝的學者段玉權裁認為,朱姓的形成與遠古洪荒時代一個崇拜赤心木的氏族和另一個崇拜蜘蛛圖騰的氏族有關。朱姓的來源至少有五:一為舜的兒子丹朱之後以朱為氏;一是舜臣朱虎(或作朱彪)的後裔;一為宋微子啟之後改宋為朱氏;一為邾子國之後去邑為朱;一是南北朝胡人渴濁渾氏改為漢姓朱。但在五個來源的朱氏中,又以邾子國之後曹姓朱氏生命力為最強。

見於典籍記載的第一個朱姓,當推上古傳說中伏曦神農之間的古天子朱襄氏,王

④ 朱家角古鎮有多長的歷史

朱家角古鎮有有約一千年的歷史。宋元期間朱家角鎮形成小集鎮,名朱家村;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分屬於華亭縣、上海縣、崑山縣;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屬於青浦縣、崑山縣;

明朝萬曆四十年(1612年)因水運交通便利,商業日盛,朱家角逐成大鎮。朱家村改名為珠街閣,又名珠里、珠溪,俗稱角里;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珠里分屬於五十七個三區之二圖、十一圖和一區二十五圖。清末實行地方自洽,本地域稱珠蔚自治區,為江蘇省青浦縣管轄的十六個自治區之一;

清宣統二年(1910年),實行地方自治,改稱珠葑自治區,區董掌管地方事宜,為青浦縣下轄的16個自治區之一。

民國初年,仍稱珠葑市,設市公所;

民國十六年(1927年),改為珠葑市行政局;

民國十八年(1929年)3月,撤銷行政局,仍稱珠葑區,為青浦縣十三區之二區;

民國二十年(1931年),改設第二區公所,列為青浦縣八個區公所之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汪偽青浦縣第六區,下轄珠東、珠西、珠北三鎮和薛間、葑沃、張甸、張丁、安庄、沈巷六鄉;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恢復第二區公所,仍轄三鎮六鄉;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撤銷區公所,改稱區署,轄一鎮二鄉,即將原有珠東、珠西、珠北三鎮和張丁鄉合為一鎮,名珠溪鎮;薛間、安庄二鄉合為一鄉,名安庄鄉;沈巷、葑沃、張甸三鄉合為一鄉,名葑沃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2月,實行鄉鎮歸並,全縣設青東(青龍)、青西(淀泖)兩個區署,珠溪鎮及安庄、葑沃鄉均屬青西區署;

1949年5月14日,朱家角全境解放,隨即成立蘇南行政公署松江專區青浦縣朱家角市,下轄沈巷、萬龍、葑沃、薛間四鄉及朱家角鎮。原屬崑山縣的東井亭、中井亭、西井亭三條街劃歸朱家角鎮;

1951年4月撤銷市建制,建立朱家角區,從所轄沈巷、薛間二鄉各劃出三個村,組成安庄鄉,遂成五鄉一鎮。

1954年原屬松江縣的天心鄉,劃歸朱家角區,同時把萬龍鄉的諸家村劃歸城廂區的城南鄉,把葑沃鄉的南橫村劃歸松江縣天馬鄉;是年夏,整編機構,撤銷朱家角區。將沈巷、安庄、葑沃三鄉劃歸練塘區,萬龍、薛間、天心三鄉劃歸城廂區。復建朱家角鎮建制,直屬縣領導;

1955年重新建立朱家角區,對原劃出的六個鄉全部劃回,並把城廂區的盈中、萬壽、城南三個鄉劃歸朱家角區管轄。朱家角鎮仍為縣屬鎮,鎮人民政府改稱鎮人民委員會,建制不變;

1957年,葉龍鄉萬隆片劃歸朱家角鎮;

1958年9月朱家角鎮和葉龍鄉合並,成立紅旗人民公社;

1959年改名為朱家角人民公社;

1961年8月朱家角公社成立城鎮工作組,負責城鎮工作,籌備鎮社分治。1962年2月,鎮社正式分設,朱家角鎮恢復為縣屬鎮,成立鎮人民政府;

1968年鎮政府改名為"鎮革命委員會",1980年恢復鎮人民政府名稱;

1991年,朱家角鎮和朱家角鄉合並成一個縣屬建制鎮。

2000年青浦區行政區劃調整中與沈巷鎮合並為新建制鎮--朱家角中心鎮,是上海目前最大的集鎮。

⑤ 涌山鎮石譚村歷史有多少年

1200多年。
石潭村在涌山鎮南偏東3公里架鼓山西麓涌山河畔。唐末,朱氏從安徽祁門版遷此建村,村北石山下有權一深潭,故得此名。據曾載,樂平朱氏大多以此村發出,如庫前、車溪、稍田等。
該村現存明清時期建築有10餘座,其中以一座明嘉靖二十八年按原制重造,清乾隆二十五年復修的單孔石拱橋保存最好。據置於橋頭石碑記,該橋建於宋元之際,是樂平婺源、浮梁必經之路。此外村中的一座「三興一成」的老祠堂戲台也保存較為完好。

中國歷史經過了多少年

從有文字記載的夏朝開始,我國歷史上經歷了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

夏朝的起止年代沒有可靠的文字記載,根據資料推算,大約是從公元前二一○○年到公元前一七六○年,共存在四百多年。
商朝的起止年代也沒有搞清楚,大約是公元前一七六○年到公元前一一二○年,共存在六百多年。
周朝分好幾個階段。開始一段叫西周,從公元前一一二○年至公元前七七一年,共約三百五十年。接著是東周,從公元前七七○年至公元前二四九年,共有五百二十二年。其中前三百六十年諸侯稱霸,稱為春秋時代,後一百八十年七國爭雄,稱為戰國時代(戰國最後的二十八年東周已經滅亡)。
秦朝從公元前二二一年統一中國起,到公元前二○七年滅亡止,只存在十五年。
漢朝的前期稱西漢,從公元前二○六年至公元八年,共二百一十四年。後期稱東漢,自公元二十五年至二二○年,共一百九十六年(西漢、東漢之間有王莽稱帝等)。
東漢以後,西晉統一前,我國歷史上出現分裂局面,魏、蜀、吳三國鼎立,稱為三國時代,從公元二二○年到二八○年,共六十一年。
晉朝也分為西普、東晉兩個階段。西普從二六五年到三一六年,共五十二年。東晉從三一七年到四二○年,共一百零四年。
從東晉滅亡到隋朝統一這一段時期,歷史上叫南北朝時代,全長一百七十年。
隋朝從五三九年統一中國起到六一八年止,全長三十年。
唐朝從六一八年起到九○七年止,共二百九十年。
唐朝以後,我國歷史上又出現了分裂局面,這個時期叫做五代十國時期,從九○七年到九七九年,共七下三年。
宋朝也分為兩個階段,前一個階段稱北宋,從九六○年到一一二七年,共一百六十八年。後一個階段稱南宋,從一一二七年到一二七九年,共一百五十三年。
元朝從一二七九年滅南宋起到一三六八年止,共九十年。
明朝從一三六八年起,到一六四四年止,共二百七十七年。
清朝從一六四四年入關算起,到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時被推翻止,全長共二百六十八年。

我國近代史從什麼時候開始?

我國近代史是從一八四○年開始的。在這以前,中國社會是一個封建社會;在這以後,中國一步一步地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產生這個變化最重要的原因,是帝國主義侵入了中國。
一八四○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這以後,各帝國主義國家又連續不斷地發動了很多次侵略中國的戰爭。這些侵略強盜用戰爭打敗了中國,隨後就強迫中國訂立不平等條約,侵佔中國許多領土,取得了很多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的特權,任意在中國駐扎軍隊,開辦工廠、銀行,控制中國的海關、對外貿易、通商口岸,隨便在中國傳教,辦報紙,辦學校用進行其他文化侵略。為了壓制中國人民的反抗,侵略強盜和中國反動封建統治者勾結起來,使中國的封建地主階級變成它們統治中國的支柱。就這樣,中國從一個獨立的國家,逐漸變成了一個半殖民地的國家。
另一方面,帝國主義、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也破壞了中國的封建經濟。農民和手工業者大批破產,商品經濟逐漸發展,又出現了一種新的,就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中國社會里,除了原先的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之外,又出現了兩個新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中國社會已經不再是一個完整的封建社會,而是半封建社會了。
鴉片戰爭以後的中國,就是這樣從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變成了一個帝國主義及其走狗——中國封建勢力統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並且一天天走上了殖民地化的道路。
但是,中國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絕不甘心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黑暗反統治。從外國侵略者向我國發動進攻的時候起,中國人民也就同時開始了反抗外國侵略者及其走狗的斗爭。一部中國近代歷史,就是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主義統治的光輝歷史。(汝豐)

林則徐和虎門銷煙

一八四○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在清朝封建專治統治下,政治腐敗,軍備廢弛,財政困難,土地兼並劇烈,農民起義頻繁。清王朝象一座即將傾倒的大廈,搖搖欲墜。這時,西方各國已發展到資本主義較高階段,特別是英國有「世界工廠」和「海上霸主」之稱。它迫切需要開發更廣大的商品市場。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中國就成了它眼中的一塊肥肉。為了打開中國的大門,它竟然用鴉片作為侵略工具,把鴉片大量運到中國傾銷。
罪惡的鴉片貿易,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煙毒很快泛濫全國。上至官吏,下至士兵,國內吸毒者多達二百萬人,嚴重影響了清朝軍隊的戰鬥力。鴉片貿易還使中國白銀大量外流,銀階上漲。農民出售產品得來的是銅錢,交稅卻必須摺合成大量的銀兩,結果勞動人民的負擔大大加重,清政府國庫也日益空虛。
廣大人民強烈要求嚴禁鴉片,清政府中一些政治上敏感而又開明的官員也紛紛提出禁煙主張,湖廣總督林則徐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一八三八年,林則徐給道光皇帝上書,痛切指出如果不把鴉片嚴加禁絕,將來國家不但無人可以當兵,而且也將無錢維持財政開支。林則徐的正義主張深得人,道光皇帝也不得不考慮,如果不禁煙,他的寶座就會被鴉片沖垮。於是他採納禁煙主張,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販毒活動的中心——廣州查禁鴉片。
一八三九年三月,林則徐到廣州,一到就明確宣告:鴉片一天不禁絕,一天不回北京,一定要全始全終,決不半途而廢。接著,他收繳鴉片,捉拿漢奸,嚴懲貪官污吏,逮捕破壞禁煙的英國煙商顛地。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開展起來,英美鴉片販子被迫交出鴉片二萬余箱,共二百三十七萬余斤。
一八三九六月三日,林則徐在虎門鎮口村前的海灘上,主持了舉世聞名的虎門銷煙。這一天,虎門人山人海,三聲炮響,兵勇們把水放入禁煙池內,加入食鹽成為濃鹵,隨後拋入鴉片浸泡半日,再投進石灰。頓時,池內沸騰,虎門灘頭煙霧沖天,一箱箱鴉片化為渣沫。到六月二十五日,二百多萬斤鴉片全部銷完。
虎門銷煙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壯舉,它向全世界顯示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堅強意志。從此,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封建偉大斗爭的序幕。(張林娜)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虎門銷煙的消息傳到英國,引起了很大震動,英政府決定發動對華戰爭。一八四○年六月,英國派遣侵略軍隊四千人(後增至一萬五千人),攜帶五百多門大炮,他乘四十八艘戰艦,同喬治·懿律率領,侵入廣州海面。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了。
廣東沒海軍民在林則徐親自指揮下,嚴密防守,使英國侵略軍撈不到一點便宜,它只好改為進犯福建,又遭到閩浙總督鄧廷楨的迎頭痛擊。可是腐敗的清政府在其他港口不作任何抗敵准備,致使英國軍攻佔浙江定海,接著沿海北上,進犯大沽口,直接威脅天津。道光皇帝張皇失措,馬上轉向投降派的立場,斥責林則徐「貪功啟釁」,「誤國病民」,並派直隸總督琦善去向侵略者求和。
琦善抵達廣東後,拆除沿海工事,解散招募的丁勇,並與英國訂立了喪權辱國的《穿鼻草約》,答應永遠割讓香港,賠償煙價和開放廣州等苛刻條件。同時道光皇帝將林則徐、鄧廷楨革職充軍,想以此來解侵略者的焚煙之恨。
可是英政府並不滿足,
又進一步擴大侵華戰爭,先後攻陷廈門、鎮海、寧波等地。道光皇帝大為恐慌,派盛京將軍耆英為欽差大臣,會同原兩江大臣總督伊布里前往浙江議和。英國依丈戰爭中取勝的優勢,對清廷求和要求不予理睬,繼續攻陷吳淞口、鎮江,英艦直逼南京城下。道光皇帝心驚肉跳,發出了對侵略者「所求無不允准」的聖旨,讓耆英等大膽賣國。一八四○年八月十九日耆英等在南京與英國侵略者簽訂了出賣中華民族權益的《中英南京條約》,主要內容是:一、割與香港;二、賠款二千一百萬銀元;三、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口通商;四、英商可與中國商人自由貿易;五、中國海關抽收進出口貨物稅須與英方議定,不得隨意變更。
《南京條約》簽訂後,美國、法國相繼效仿,脅迫清廷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規定美國、法國享受《南京條約》中除割地、陪款外的一切特權。後來,沙俄、葡萄牙、荷蘭等國也爭相要求各種特權。後來,沙俄、葡萄牙、荷蘭等國也爭相要求各種特權,清廷一概允准。
《南京條約》是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標志著中國遭受外國資本主義奴役的開始。中國從此一步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張林娜)

金田起義

鴉片戰爭以後,封建壓迫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把中國人民推向了更加苦難的深淵。人民群眾走投無路,只有起來反抗。從一八四四年到一八四九年,全國各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終於在一八五一年爆發了革命,領導這次革命的是洪秀全。
洪秀全,廣東花縣官祿布為,生於農民家庭,當過農村私塾教師,也曾幻想通過科舉取得功名,先後四次應考都沒考中,由此逐漸看到了科舉制度的腐朽和封建社會的黑暗。鴉片戰爭失敗,更激發了洪秀全的革命激情。一八四三年,他利用西方基督教的形式,創立了革命團體——拜上帝會。第二年年初,洪秀全和拜上帝會最早信徒馮雲山從廣東前往廣西宣傳革命和發動群眾。開始成效不大,洪秀全便返回花縣,從事理論著述。馮雲山則進入紫荊山區進行艱苦的革命組織工作。
紫荊山在廣西平縣金田村附近,山深林密,地勢險要,居住者大都是種山燒炭的貧苦農民。馮雲山進入山區後,同許多受苦人結成了朋友。經過艱苦的活動,在群眾中建立和發展了拜上帝會組織,紫荊山成了革命起義
的根據地。
一八四七年,洪秀全完成了他的理論著述來到紫荊山區。這時拜上帝會已發展到三千餘人。洪秀全一面向群眾講述他寫的《原道救世訓》等三篇革命文獻,一面率領群眾搗毀廟宇,煞地主階級威風。在斗爭中,逐漸形成了以洪秀全、馮雲山、楊秀清、肖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為首的革命領導核心,拜上帝會也得到迅猛發展,從紫荊山區擴大到周圍各縣以及廣東各地。
拜上帝會同地主團練間的斗爭越來越尖銳,引起了清朝政府的注意。雙方劍拔弩張,金田村已成為一觸即發的革命火山。洪秀全、馮雲山等加緊製造武器,同時發布總動員令,號召各地會眾迅速向金田集中,准備起義。無數涓涓細流,終於匯集成洶涌澎湃的革命洪流。一八五一年一月十一日,洪秀全在金田村莊嚴宣布起義,震撼世界的農民革命爆發了。
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義旗所向,遍及十八個省,斗爭達十八年之久,達到了我國舊式農民革命的頂峰。(張林娜)

第二次鴉片戰爭與火燒圓明園

北京西北清華大學附近有一片廢墟,叫作圓明園。一百多年前,這是清朝明皇帝的一座極為精美的大花園,比現在的頤和園學要漂亮得多。那裡面有宮殿祠廟、亭台樓閣,有中西風格的精美雕塑,還有無價的文物珍寶。清朝皇帝用了近二百年才營建起來的這座世界上少有的壯麗宮宛,卻在一八六○年被英法侵略軍一舉焚毀。
一八五三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南京),不但打擊了清王朝,也引起了英法美等國的極度恐慌。它們開始自稱「中立」,派公使到天京誘脅太平天國承認它們在中國的特權。遭到了太平天國嚴詞拒絕後,它們便趁政府急危之時,先用武力馴服清政府,然後協助清政府絞殺太平天國革命,以擴大它們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年得到的權益。
一八五六年,英國借口中國水師在一艘名叫「亞羅號」的中國走私船上逮捕水盜,污辱了英國國旗;法國也借口一個傳教士在廣西內地被殺,兩國共同向中國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一行動得到了美國和沙俄的支持。
一八五七年十二月,英法侵略軍攻陷廣州,俘虜了清朝兩廣總督葉名琛,接著北犯大沽口,直撲天津。咸豐皇帝驚慌失措,只能乞降,全部接受了侵略者提出的東西方條件:向英法兩國賠款,開放南京、漢口、九江等地為通商口岸,外國傳教士可入內地自由傳教,各國派公使駐北京等等,這便是《天津條約》。
一八五九年六月,英法公使前往北京交換條約,清政府要他們從北塘登陸進京,他們卻強行率軍艦闖進大沽口,遭到中國守軍痛擊,大敗南返.一八六○年八月,英法侵略軍重整旗鼓,再次北上,攻佔大沽口和天津,直逼北京.咸豐皇帝匆匆忙忙逃往熱河.十月,侵略軍佔領北京,大肆燒殺搶掠.圓明園內的珍寶文物\書畫古董,都被搶奪一空.為了掩飾這個罪惡野蠻的行為,強盜頭子下令燒毀全園.一時煙霧迷漫,火勢三天三夜不熄.一座世界聞名園,就這樣在侵略者的野蠻搶奪下,化為焦土.這是祖國文化史和人類文化史上無可估量的損失。.
清政府在敵人威逼下,又一次屈膝投降,與英法兩國分別簽訂了《北京條約》,除全部承認《天津條約》外,又給英﹑法各賠款八百萬兩,並增開天津為商埠,將九龍割給英國.中國從此喪失了更多的主權。.

太平洋痛打洋槍隊

太平天國建都在天京後,北伐西征,取得了偉大勝利.一八六○年繼續向蘇浙進軍,兵鋒直指上海.這時上海已成為通商口岸,外國侵略者在這兒建立了租界.許多清朝官僚地主逃亡上海,他們面對太平軍的凌厲攻勢,異常驚慌,極力慫恿外國侵略者出兵干涉,於是外國侵略者一面以武力威脅太平軍「勿攻上海,否則打擊」,一面由美國流氓華爾出面招募洋人,成立一枝洋槍隊,專門對抗太平軍.。
八月,太平軍進攻松江。華爾率洋槍隊迎戰,被打的落花流水,華爾也身中五槍,狼狽逃回上海。太平軍乘勝追擊,進抵城郊。這時,英法侵略軍只好公開參戰。由於敵我力量懸殊,太平軍被迫退卻。
一八六二年初,太平軍兵分五路,又一次向上海進軍。華爾的洋槍隊,改用中國人當兵,外國人當官,人數發展到五千人,加上英法侵略軍四千人,清軍一萬人,互相配合,共同向上海郊區高橋的太平軍反撲。太平軍奮起還擊,打傷洋槍隊副領隊白齊文,華爾和英海軍提督何伯幾乎被活捉。洋槍隊和外國侵略軍用炮火猛烈轟擊,太平軍不得不從高橋退出。清政府為此賞給華爾三品頂戴,並把洋槍隊改名為「常勝軍」。上海的大買辦楊坊竟恬不知恥地把女兒獻給華爾做老婆。
一八六二年五月,太平軍第三次向上海進軍,攻克了嘉定,並向青浦進軍。華爾急忙派「常勝軍」。救援,遭到迎頭痛擊,「常勝軍」副領隊法爾思德被太平軍活捉。太平軍連續作戰,乘機進攻,攻克了除松江以外的上海附近各縣。「常勝軍」成了常敗軍。華爾最後在浙江慈溪戰斗中被太平軍擊斃。這個罪惡累累的強盜終於受到了應有的懲罰。(林納)

鎮南關大捷

現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與越南交界的地方,有一座險要的關隘,叫友誼關,過去稱鎮南關。一八八四年中法戰爭,這里曾是聞名國內的重要戰場。
一八八三年,法國向越南侵略,並以越南為跳板,向中國發動了侵略戰爭。廣西前線的清軍在清政府投降路線的影響下,軍心渙散,全線瓦解,鎮南關為法國侵略軍佔領。法軍統帥尼格里派人在廢墟上插塊牌子,狂妄的寫道:「廣西的門戶已不在存在了!「鎮南關周圍的我國群眾針鋒相對,在關上奮筆直書:「我們將用法國人的頭顱,重建我們的門戶!」在人民群眾反侵略熱潮的激勵下,以馮子材為首的愛國清軍積極展開了抗法斗爭。
馮子材是廣東欽州人,早年曾參加農民起義,後投降清朝,被任為廣西提督,一八八二年因年老多病還鄉。法國的猖狂侵略,激發了他的民族情感,主動重返前線,奮起抗法。
馮子材到達前線,一面收集潰兵,穩定軍心;一面招募民間丁勇,積極團結邊防其它部隊,鼓勵軍民保衛國家,並在距鎮南關內十里的關前隘沿著山麓修築一道三里多的長牆,挖掘長壕,以備攻守。
一八八五年三月二十三日,法國侵略軍大舉進犯,馮子材率部下沉著應戰,不斷打退敵人進攻,激戰終日,相持不下。次晨,大霧彌漫,法軍在絕對優勢炮火的掩護下,分兵三路,猛撲長牆。炮聲震谷,槍彈雨集,長牆幾乎已被突破,形勢萬分危急。在這千鈞一發的緊要關頭,七十歲的馮子材以帕包頭,腳穿草鞋,手持長矛,一躍而出,全軍將士也一齊沖入敵陣,人人奮勇爭先,刀劈槍挑,法國侵略軍旗靡陣亂。這時關外的中越群眾一千多人也沖殺前來,里應外合,法國侵略軍全線崩潰,倉惶逃命。馮子材率軍乘勝追擊,斃敵官兵一千多人,法軍統帥尼格里也身受重傷。鎮南關清軍取得大捷,這在中國近代史上是罕見的。
法軍潰敗的消息傳到巴黎,法國菇費理內閣被迫下台,新成立的內閣急切期望與清政府妥協求和。而以慈禧太後為首的清政府害怕戰事延續下去會損害他們享樂苟安的生活,也想乘勝求和,於是派人與法國簽訂了不平等的《中漢議和條約》。打了勝仗還要投降,這真是千古奇聞,充分反映了清政府投降賣國的丑惡嘴臉。(林納)

沙俄強占我國大片領土

沙皇俄國早在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就加緊了對中國東北黑龍江流域地區的侵略。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沙皇尼古拉一世任命穆拉維約夫為東部西伯利亞總督,指示他加緊部署吞並黑龍江的軍事行動。一八五○年,穆俄維拉地派海軍上校涅維爾斯科伊率兵佔領黑龍江入口處的廟街,一八五四年強佔了中國領土庫頁島,一八五四年到一八五七年間,沙俄侵略軍大規模武裝入侵黑龍江地區,強占海南泡等地,設立哨所,修築炮台,企圖長期佔領。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穆拉維約夫乘英法侵略軍進犯天津、威脅北京的時候,率領兵艦侵入黑龍江的璦暉,以兵力挾制黑龍江將軍奕山,逼令他在預先擬定的條約上簽字,這就是所謂的《中俄璦暉條約》。依據條約,沙俄侵佔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
一八六○年,沙俄利用英法侵略軍攻佔北京的機會,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把烏蘇里以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四十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也強行侵佔。
一八六四年,沙俄根據《中俄北京條約》片面擬定的中俄西段邊界「走向」,與清政府在新疆會商,勘分西部邊界。談判中,沙俄以武力相威脅,威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把中國境內的三個大湖——巴爾喀什湖、齋桑湖和伊克塞湖,連同周圍面積共達四十四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割佔了去。
從《璦暉條約》到《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沙皇俄國一共從中國侵佔了一百四十四萬余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侵略、霸佔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也是奴役、鎮壓中國人民革命最兇殘的劊子手。(林納)

中日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發生在農歷甲午年(一八九四年),是日本侵略中國的一場戰爭。
日本原來是一個閉關自守的封建國家,一八六八年明治維新後,建立了地主資產階級的聯合專政,極力推行擴張侵略政策。它的侵略矛頭首先指向朝鮮和中國的東北。
一八九四年,朝鮮爆發農民起義,朝鮮封建王朝向清政府求救。日本竭力勸誘清政府出兵,同時它也借口保衛僑民,派大批軍隊在朝鮮登陸。朝鮮農民起義被鎮壓後,清政府向日本提出,雙方立即從朝鮮撤軍。日軍不僅不撤,反而大量增兵,並向駐朝鮮的清軍發動突然襲擊,挑起戰爭。
這時慈禧太後正在准備慶祝六旬大壽,根本不積極籌防備戰。她幻想西方各國能出面調停,妥協了事。朝鮮前線的清軍毫無作戰准備,日本一進攻,便節節敗退,戰火很快燒到了中國邊境。
與此同時,日本的海軍在黃海也對中國北洋艦隊挑起了海戰。中國艦隊毫無准備,完全處於不利地位。主力艦「定遠」號首先被日艦炮彈擊中起火,另一艘戰艦「致遠」號艦長鄧世昌命令艦兵拚死沖鋒,撞沉敵主力艦「吉野」號,以打亂日艦陣容。日艦官兵慌忙發射水雷,擊中「致遠」號,鄧世昌和全艦二百多官兵壯烈殉國。僅剩下的「經遠」號,彈葯庫也被日艦擊中,滿船起火。艦長林永升臨危不懼,命令開足馬力,向日艦沖擊,最後全艦官兵壯烈犧牲。在這場海戰中,北洋艦隊官兵充分表現出視死如歸的崇高愛國氣節。由於他們的英勇還擊,日本艦隊也遭到了嚴重的損失。
甲午海戰結束不久,日軍便兵分兩路侵入中國:一路越過鴨綠江;另一路在山東榮成登陸,包圍威海衛,擊潰了殘留的中國北洋艦隊。清朝統治集團一片慌亂,只得派李鴻章前往日本馬關屈膝求和,簽訂了《馬關條約》,主要內容是: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及所有附屬各島和澎湖列島;賠償軍費二萬萬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設立各種工廠;默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
《馬關條約》標志著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林納)

戊戌變法

一八九五年四月,清政府准備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消息傳來,人民群眾激憤異常,正在北京參加考試的各省舉人,紛紛擁向都察院,堅決要求拒和。廣東舉人康有為,早就懷有改革清朝腐敗政治的決心,曾上書光緒皇帝要求變法。現在他看到「士氣可用」,就和弟子梁啟超一起串連各省舉人開會商議,連夜趕寫出一份《上皇帝書》,慷慨陳詞,提出了「拒約、遷都、變法」的主張。在這份《上皇帝書》上簽名的有一千三百多個舉人,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公車上書」事件(漢朝被舉薦的人士入京,由公家備車接送。後來就用「公車」稱呼進京會試的舉人)。這份「上皇帝書」雖然沒能送到皇上手中,但被廣為抄傳,影響很大。
「公車上書」第二天,分試放榜。康有為考取了進士,並被授予工部主事官職。但他沒有就職,而是繼續忙於變法活動,積極宣傳維新主張。一八九八年四月,康有為發起成立「保國會」,宗旨是「保國、保種(民族)、保教(孔教)。」保國會的聲勢越來越大,受到光緒皇帝的重視,同時也引起了封建頑固勢力的仇恨。
經過一段醞釀、策劃,光緒皇帝決心採納變法主張。他起用了一些維新志士,並在一八九八年(戊戌年)六月十一日頒布實行新法的號詔令。新法主要內容是;撤並閑散衙門;廣開言路,允許官民上書言事;裁減綠營兵將;廢除八股;興辦學堂,提倡西學;准許自由辦報。
新政立即遭到頑固派的反擊。慈禧太後強迫光緒皇帝將他的師傅、支持維新派新的翁同和革職逐回原籍,並將用人大權控制在自己手裡。還准備秋間「閱兵」時,發動政變,廢黜光緒皇帝。
光緒皇帝無兵無權,感到形式危急,就命令康有為設法挽救。維新派只好求助於大臣袁世凱,要他在「閱兵」那天殺掉掌握大權的頑固派榮祿,以便繼續推行新政。殊不知狡猾的袁世凱當面答應,背地裡卻向太後告了密。九月二十一日,政變突然發生,光緒被囚禁,維新派的譚嗣同、楊銳、劉光弟、林旭、楊深秀、康廣仁等六位被殺害,康有為、梁啟超逃往國外。維新派的改革措施全部被廢止。
戊戌變法失敗了,但它給人們一個深刻的教訓:在封建勢力頑強的中國,想依靠皇帝,自上而下地進行改革,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亦青)

義和團英勇抗擊八國聯軍事

義和團又名義和拳,本來是北方秘密反清結社的一個支派。它的成員傳習拳棒,也畫符念咒。一八九九年,山東災情嚴重,老百姓無法生活也去,義和拳首領朱紅燈便領導高唐、茬平、長清等地的拳民起義。清政府派兵前往鎮壓,被義和拳打敗。後來朱紅燈雖被殺害,義和拳的勢力卻日益強大。山東巡撫毓賢看硬壓不行,便使用欺騙手法,假裝承認義和拳的合法地位,義和拳也把斗爭矛頭轉向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提出「扶清滅洋」的口號。
毓賢沒能把義和拳鎮壓下去,各帝國主義頭子很不滿意,要求清政府派袁世凱去替換毓賢。袁世凱帶領幾千「新建陸軍」來到濟南,貼出《查禁義和拳告示》,到處殺人放火,洗劫村鎮。義和拳迅速由山東直隸(河北)發展,各地勞苦百姓踴躍參加。一九00年五、六月,義和團運動已發展到天津、北京。他們焚燒洋堂,破壞外國人的鐵路、電線,聲勢越來越大。
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眼看躲在幕後指揮,消滅不了義和團,就公然派出軍隊進行武裝鎮壓。六月十日,一支由英、德、俄、法、美、日、意、奧八國級成的聯軍,在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下,從天津向北京進犯。義和團英雄手持長矛、大刀,英勇抵抗。十八日,義和團和一部分愛國清軍聯合向駐在廊坊車站的侵略軍發動進攻,大獲全勝,西摩爾被迫帶領殘兵連忙逃跑。與此同時,北京的義和團也因外國侵略軍官員開槍殺害團民、百姓而包圍了東交民巷的外國使館,並向西什庫外國教堂進攻。
在義和團強大的聲勢面前,清政府害怕自己被推翻,便耍弄起兩面手法,一面安撫、收買義和團,稱他們為「義民」,表示要和義和團一起抗擊侵略軍,並假惺惺地在六月二十一日對各帝國主義國家「宣戰」;另一方面卻又密電各駐外使節向所駐帝國主義國家「解釋苦衷」,「請求諒解「。當八國聯軍卷土重來,打向北京的時候,慈禧太後急急忙忙逃亡西安,臨走還命令清軍官兵務必協助侵略軍」剿辦「義和團。七月十四日,天津被侵略軍攻陷,八月十四日,北京被佔領。慈禧太後再次派李鴻章向敵人求和,於是一九0一年又簽訂了一個賣國的《辛丑條約》。
在中外反動派聯合鎮壓下,義和團運動失敗了,但它狠狠打擊了帝國主義,在中國人民反抗我國侵略斗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亦青)

⑦ 朱家角鎮的歷史沿革

朱家角之地,大約成陸於7000年前,澱山湖底發現有新石器時代至春秋戰國時代的遺物。
唐朝以前分別隸屬於由拳縣、婁縣、嘉興縣、信義縣、崑山縣。
唐天寶十年(751年),分屬於華亭縣、崑山縣。
宋元期間朱家角鎮形成小集鎮,名朱家村。
元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分屬於華亭縣、上海縣、崑山縣。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屬於青浦縣、崑山縣。
明朝萬曆四十年(1612年)因水運交通便利,商業日盛,朱家角逐成大鎮。朱家村改名為珠街閣,又名珠里、珠溪,俗稱角里。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珠里分屬於五十七個三區之二圖、十一圖和一區二十五圖。
清末實行地方自洽,本地域稱珠蔚自治區,為江蘇省青浦縣管轄的十六個自治區之一。
清宣統二年(1910年),實行地方自治,改稱珠葑自治區,區董掌管地方事宜,為青浦縣下轄的16個自治區之一。
民國初年,仍稱珠葑市,設市公所。
民國十六年(1927年),改為珠葑市行政局。
民國十八年(1929年)3月,撤銷行政局,仍稱珠葑區,為青浦縣十三區之二區。
民國二十年(1931年),改設第二區公所,列為青浦縣八個區公所之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汪偽青浦縣第六區,下轄珠東、珠西、珠北三鎮和薛間、葑沃、張甸、張丁、安庄、沈巷六鄉。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恢復第二區公所,仍轄三鎮六鄉。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撤銷區公所,改稱區署,轄一鎮二鄉,即將原有珠東、珠西、珠北三鎮和張丁鄉合為一鎮,名珠溪鎮;薛間、安庄二鄉合為一鄉,名安庄鄉;沈巷、葑沃、張甸三鄉合為一鄉,名葑沃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2月,實行鄉鎮歸並,全縣設青東(青龍)、青西(淀泖)兩個區署,珠溪鎮及安庄、葑沃鄉均屬青西區署。
1949年5月14日,朱家角全境解放,隨即成立蘇南行政公署松江專區青浦縣朱家角市,下轄沈巷、萬龍、葑沃、薛間四鄉及朱家角鎮。原屬崑山縣的東井亭、中井亭、西井亭三條街劃歸朱家角鎮。
1951年4月,撤銷市建制,建立朱家角區,從所轄沈巷、薛間二鄉各劃出三個村,組成安庄鄉,遂成五鄉一鎮。
1954年,原屬松江縣的天心鄉,劃歸朱家角區,同時把萬龍鄉的諸家村劃歸城廂區的城南鄉,把葑沃鄉的南橫村劃歸松江縣天馬鄉;是年夏,整編機構,撤銷朱家角區。將沈巷、安庄、葑沃三鄉劃歸練塘區,萬龍、薛間、天心三鄉劃歸城廂區。復建朱家角鎮建制,直屬縣領導。
1955年,重新建立朱家角區,對原劃出的六個鄉全部劃回,並把城廂區的盈中、萬壽、城南三個鄉劃歸朱家角區管轄。朱家角鎮仍為縣屬鎮,鎮人民政府改稱鎮人民委員會,建制不變。
1957年,葉龍鄉萬隆片劃歸朱家角鎮。
1958年9月,朱家角鎮和葉龍鄉合並,成立紅旗人民公社。
1959年,改名為朱家角人民公社。
1961年8月,朱家角公社成立城鎮工作組,負責城鎮工作,籌備鎮社分治。
1962年2月,鎮社正式分設,朱家角鎮恢復為縣屬鎮,成立鎮人民政府。
1968年,鎮政府改名為鎮革命委員會。
1980年,恢復鎮人民政府名稱。
1991年,朱家角鎮和朱家角鄉合並成一個縣屬建制鎮。
2000年,青浦區行政區劃調整中與沈巷鎮合並為新建制鎮--朱家角中心鎮。

⑧ 關於朱氏的歷史和現狀

當代朱姓的分布頻率
朱姓人口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安徽東部,每平方公里的朱姓人口達到6.4人以上,有的地區最高達到11人以上。密度最高的(6.4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區僅僅占國土面積的2.1,朱姓人口大約161萬;3.2-6.4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7.4,朱姓人口大約283萬;1.6-3.2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35.1,朱姓人口大約767萬;不足1.6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55.4,朱姓人口大約301萬。
朱姓分布很廣,但不均衡。朱姓在華東地區的長江三角洲是最常見的姓氏之一。在江蘇南部、浙江、安徽東南。廣東珠江三角洲、雲南昆明地區,朱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1.6以上,杭嘉湖地區高達3,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4.5;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江西大部、福建、廣東大部、雲南大部、黑龍江東部和西北,朱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1.2-1.6,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9.2;在青海湖以東的其他地區、新疆西北,朱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4一1.2,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52.8;其他地區,朱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不足0.4,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3.5。
血型分布特徵
朱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O型497萬,佔32.9;A型437萬,佔28.9;B型440萬,佔29.1;AB型138萬,佔9.1。朱姓總人口1 512萬。
江蘇大部、浙江大部、安徽南部地區是朱姓人口最密的地區,約占國土面積的3.3,朱姓220萬,約占朱姓總人口的14.6。其中O型76萬,A型66萬,B型59萬,AB型19萬。
蘇浙皖其他地區、冀魯豫、川鄂湘贛、閩粵、滇中北、黔北、甘南、青東南、寧夏、陝南、遼吉黑、內蒙古東部地區,約占國土面積的41.3,朱姓991萬,約占朱姓總人口的65.5。其中O型325萬,A型287萬,B型289萬,AB型90萬。
其他地區,約占國土面積的31.1,朱姓301萬,約占朱姓總人口的19.9。其中O型96萬,A型84萬,B型92萬,AB型29萬。

朱亮——下相(現江蘇宿遷)人,天賦異能,降生之日平息20餘日暴雨。天空大亮,故名亮。能通過意志力改變事物最終結果。與宣氏奇才宣力井一見如故,一同隱居於項王故里共探大宇宙之奧秘。

一.朱姓是當今中國第十四大姓,人口占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在台灣排名第三十二。朱姓原作邾姓,出自曹姓。其祖先曹挾,是古帝顓項的後代,被周武王封在邾,建立了邾國。因為邾國比較弱小,就依附於強大的魯國。到戰國時期,邾國被楚國滅掉,邾國的王室成員逃到沛,以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後來又把「邾」的右半邊去掉,就成了朱姓。 發展和演變:朱姓也有另外一個起源,是說帝舜時有一個大臣叫朱虎的,他的子孫也以朱為姓。雖然這一支的時間比較早,但朱虎的後代卻沒有資料可以查證。朱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沛縣,丹陽,吳郡,錢塘,譙郡,義陽,太康,洛陽,長沙,南康,吉安,建陽,廬陵等。朱姓名人,尚有朱子清、朱子謙等。

閱讀全文

與下朱村歷史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