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桂林有多少年歷史

桂林有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2 03:39:19

㈠ 桂林這座城市有多少年的歷史

桂林歷史悠久。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經考證,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距今約一萬年。夏商周時期,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年),在這里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東漢時改屬始安侯國。三國時先屬蜀,後歸吳。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時屬嶺南桂州總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貞觀八年(634年)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屬靜江節度。五代十國時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宋時,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元時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明清時均屬廣西省桂林府。民國時屬廣西省。
1914年改名桂林縣,1940年始設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為日寇佔領。光復後仍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1958年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1981年7月、1983年10月陽朔、臨桂劃歸桂林市管轄。1996年12月26日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按國務院,自治區批復的方案,實行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

距今約一萬年前 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考證,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
夏商周時期 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始皇 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一說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在這里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
東漢 改屬始安侯國。
三國 先屬蜀,後歸吳。
甘露元年(265年) 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南朝改為桂州。
隋朝 屬嶺南桂州總管府。
唐武德四年(621年) 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
貞觀八年(634年) 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
光化三年(900年) 屬靜江節度。
五代十國 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
宋 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
元 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
明、清 均屬廣西省桂林府。
1911年為廣西省會。
1914年(一說1912年) 改名桂林縣。
1940年 始設桂林市。
1944年11月-1945年7月28日 為日寇佔領。光復後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
1949年11月22日 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
1958年 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
1981年7月、1983年10月 陽朔、臨桂劃歸桂林市管轄。
1996年12月26日 桂林市委、市政府按國務院,自治區批復的方案,實行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
1998年9月8日 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
歷史沿革: 桂林歷史悠久。市區寶積山和甑皮岩洞穴發現多種距今約一萬年前的人類遺物。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開鑿靈渠溝通湘灕水系,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兩千多年來,桂林先後成為郡、州、府、縣治的所在地。1940年始設桂林市,曾長期為廣西省府。解放後,桂林為省轄市。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成新的桂林市。
歷史人物: 桂林山水甲天下,奇山異水自然地靈人傑,藏龍卧虎。古有趙觀文、曹鄴、蔣冕、呂調陽、石濤、陳宏謀、陳繼昌、王鵬運、況周頤、唐景崧、近有馬君武、李任仁、白鵬飛、李宗仁、白崇禧、周祖晃、梁漱溟、黃現璠、李天佑(以出生年為序)等一大批出生或長期生活工作在桂林的名人,成為「文化名城」桂林的驕傲。

㈡ 關於桂林歷史的資料

太泛泛了 哪方面的歷史資料啊 這個行嗎『
歷史背景
距今約一萬年前,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考證,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 夏商周時期 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始皇公元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當時的桂林郡治在布山,位於今天的桂平市西南。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一說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在這里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 東漢 改屬始安侯國。 三國 先屬蜀,後歸吳。 甘露元年(265年) 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南朝改為桂州。 隋唐時屬嶺南桂州總管府。 唐武德四年(621年) 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貞觀八年(634年) 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 屬靜江節度。 五代十國 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 宋時,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 元 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 明、清 均屬廣西省桂林府。 1911年為廣西省會。 1914年(一說1912年) 改名桂林縣。 1940年 始設桂林市。 1944年11月-1945年7月28日 為日寇佔領。光復後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 1949年11月22日 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 1958年 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 1981年7月、1983年10月 陽朔、臨桂劃歸桂林市管轄。 1996年12月26日 桂林市委、市政府按國務院,自治區批復的方案,實行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 1998年9月8日 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
歷史人物
桂林山水甲天下,奇山異水自然地靈人傑,藏龍卧虎。古有趙觀文、曹鄴、蔣冕、呂調陽、石濤、陳宏謀、陳繼昌、王鵬運、況周頤、唐景崧、近有馬君武、李任仁、白鵬飛、李宗仁、白崇禧、周祖晃、梁漱溟、黃現璠、李天佑(以出生年為序)等一大批出生或長期生活工作在桂林的名人,成為「文化名城」桂林的驕傲。

㈢ 桂林市有多少年的歷史

秦朝就有桂林了!!真是歷史悠久啊!!

㈣ 桂林有幾年歷史

桂林是首批國家來歷史文化名城自,有4000餘年歷史,是桂柳文化、桂系軍閥發祥地,自秦朝始,桂林一直是華南地區政治、軍事、文化中心。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開鑿靈渠,溝通湘、漓二水後,桂林便成為「南連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秦始皇統一嶺南後,桂林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地位越來越突顯。「桂林」之名,始於秦代,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桂林郡因當地盛產玉桂而成名,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

㈤ 桂林山水有多少年歷史

桂林歷史悠久。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經考證,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距今約一萬年。夏商周時期,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年),在這里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東漢時改屬始安侯國。三國時先屬蜀,後歸吳。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時屬嶺南桂州總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貞觀八年(634年)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屬靜江節度。五代十國時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宋時,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元時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明清時均屬廣西省桂林府。民國時屬廣西省。
1914年改名桂林縣,1940年始設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為日寇佔領。光復後仍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1958年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1981年7月、1983年10月陽朔、臨桂劃歸桂林市管轄。1996年12月26日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按國務院,自治區批復的方案,實行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
距今約一萬年前 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考證,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

㈥ 桂林的歷史

距今約一萬年前 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考證,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

夏商周時期 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始皇 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在這里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

東漢 改屬始安侯國。

三國 先屬蜀,後歸吳。

甘露元年(265年) 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隋唐 屬嶺南桂州總管府。

唐武德四年(621年) 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

貞觀八年(634年) 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

光化三年(900年) 屬靜江節度。

五代十國 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

宋 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

元 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

明、清 均屬廣西省桂林府。

民國 屬廣西省。

1914年 改名桂林縣。

1940年 始設桂林市。

1944年11月-1945年7月28日 為日寇佔領。光復後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

1949年11月22日 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

1958年 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

1981年7月、1983年10月 陽朔、臨桂劃歸桂林市管轄。

1996年12月26日 桂林市委、市政府按國務院,自治區批復的方案,實行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

1998年9月8日 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

桂林歷史--古 墓
桂林歷史--造 像
桂林歷史--石 刻
桂林歷史--遺 址

http://www.cntour.com.cn/ArticleShow1.asp?ArticleID=73

㈦ 桂林的歷史文化

文明的曙光灕江邊的溶洞,是桂林人類的搖籃。 考古工作者發現,早在遠古時代,桂林市的灕江沿岸就有祖先居住在寶積岩、甑皮岩、轎子岩、丹桂岩等20多個山洞裡了。桂林當時是一個峰林谷地,氣候溫暖濕潤,山區有著茂密的原始森林,生長著落葉長綠植物,附近是淡水湖和沼澤地,大自然賜予了動物和植物豐富的資源,野獸成群,亞熱帶野生果實遍地。先民們吃著採摘來的野果和狩獵來的動物充飢,喝著清冽的江水,穿著樹葉樹皮或者獸皮打扮自己、抵禦寒風。他們住在桂林冬暖夏涼的石灰岩洞穴里,穿行在莽莽的原始森林和茂密的灌木叢中,用原始的石器,作為打擊野獸的武器和勞動工具,用燒制的陶器來加工食物,在此勞動生活、繁衍生息。 他們打造了桂林人類的文明史。 1979年,桂林市區的寶積山岩洞里,考古工作者發掘出兩枚人類牙齒的化石和一批打制的石器,還有劍齒象、獼猴、牛羊等哺乳動物化石,據中國科學院專家鑒定,桂林寶積山的寶積岩為舊石器時代晚期洞穴遺址,距今約有3萬年左右歷史。出土遺物中有人類臼齒化石兩枚,呈乳白色,為同一老年個體,屬晚期「智人階段」化石,命名為「寶積岩人」。這是迄今為止在桂林發現的最早的桂林遠古先民的遺跡。寶積岩的發現和發掘,彌補了廣西「柳江人」與 「甑皮岩人」之間的缺環。 桂林的洞穴遺址中,甑皮岩的發掘是我國考古界的重要成果,是我國目前發現古文化遺物最多、保存最完好的一個洞穴遺址,它的年代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約7500年至9000年,是我國南方重要的、可與北方的「山頂洞」相媲美的洞穴文化遺址。 甑皮岩位於桂林市南郊的獨山,距市中心9公里。獨山,是一座高約60米的石灰岩孤山,四周群峰並秀,峰林谷地開闊。洞口高出地表約有5米,如此高度既能夠避免水淹,又可防禦野獸侵入襲擾。甑皮岩洞高8米,寬13米,洞內面積約200平方米,地面較為平坦,氣流貫通,光照條件好。洞的一側,另有一個水洞,地下河常年流水,保證了洞穴中的先民們飲水不愁。陽光,空氣,水分,是動物和植物生存的必要條件,桂林祖先是有眼光的,他們把這個洞穴作為他們的居室,正是看中了這樣的生態環境。石灰岩的洞穴,經過石縫中滲透出來的水凝結成的碳酸鈣的長期侵蝕,漸漸積成了一層堅硬的鈣化板,將桂林人的祖先遺體密封於地底下,一直不為人所知。 寂靜的山洞裡,先民的身影消逝了,人聲消逝了,但他們的遺跡存了下來。從石縫里滲下的水滴,滴過了漫長歲月,滴答之聲,聲聲不息,象發電報時的密碼一樣,傳達著一種神秘的信息… 196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和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聯合組成的桂林地區文物普查隊,終於發現了這個遠古時代桂林先民的天然住宅。 1973年,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的考古工作者對甑皮岩洞穴遺址進行了發掘。當發掘人員揭開那層結實的蓋板時,看到了大量的人類的遺物、遺跡和遺骸,從蓋板之下到洞底有淺灰色的「文化層」,最厚之處達兩米多。考古人員細心尋找,挖掘出土了其中的部分人類骨骼30多具、動物骨骼40多種、洞穴中還發現了大量的陶器、骨器、蚌器和各類野獸的殘骨。 先民的遺物為生產和生活用具,打制的石器居多,有大量用來砍劈和敲打的石器。磨製的石器較少,主要有石斧和石錛等,石斧的中間部分鑿有凹槽。專家考證,這個凹槽是用來裝木柄的。出土的骨器中,多為獸骨磨製的鏢、鏃、錐、針等工具。其中用來縫綴的骨針3枚,從它們光滑度來看,是常用之物。令人吃驚的是,一枚骨針只有米粒大的孔徑。要知道,當時他們還並未懂得使用金屬,用石頭居然能夠鑽出這么精細的活來,可見當時他們已經有一雙巧手了。骨針是縫制工具,這工具用來縫制什麼東西呢?專家推斷,這里的先民用骨針縫制獸皮一類衣飾物品,那時懂得追求美,懂得抵禦寒冷,開始穿衣服了,不再像過去那樣赤身裸體。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民們也懂得這個道理,他們已經從勞動實踐中漸漸學會了製造和加工各種實用的工具,懂得了怎樣省力方便地使用石器,以提高勞動效率。這事實也說明勞動創造了人,勞動提高了人,勞動教導了人,勞動推動了人類的文明和進步。 洞穴遺址中出土的男女老幼30多件人骨中,專家進行測定認為,從頭骨的特徵看,與「柳江人」相近似,有較為明顯的繼承關系,同屬於「南方蒙古人種」。從先民的遺骨來看,那時已經有了葬俗,葬俗為罕見的「屈肢蹲葬」和「仰身屈體葬」,這種姿勢非常奇怪,與黃河、長江流域及東南沿海等地在新石器時代所盛行的「仰身直肢葬」截然不同。為何如此?有人推測可能是一種原始宗教信仰,意味著靈魂可以不死,可以轉世輪回。有人認為這是模仿生活姿勢或者睡眠姿勢。還有人說這是模仿母腹胎兒的姿勢,體現了一種戀母情結。「屈肢蹲葬」這種葬俗在新石器時代曾流行於世界各地,是原始的葬俗。桂林轎子岩,還發現舊石器時代末或新石器早期的洞穴遺址,年代在公元前1萬多年以前,岩洞里的葬俗也是「屈肢蹲葬」。 甑皮岩里,人們還發現洞穴中有「二次葬」的葬俗,即婦女和幼兒合葬:一個婦女死後葬了,又從其它地方把一個先葬的幼兒遷到這個婦女身邊合葬。出土的墓葬中,有兩具成年女性遺留的殘骸撒落的赤鐵礦粉末,這是當時一種非常隆重的葬禮,與山頂洞人的習俗一模一樣。種種跡象表明,甑皮岩先民處在母系氏族社會階段,婦女在當時享有至高無上的社會地位。從洞穴沒有發現明顯的隨葬品這點來看,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低下,沒有多少剩餘勞動產品和私有財產,這也佐證了當時具有的社會性質。 從洞中的陶器、蚌飾、蚌刀、蚌勺等物品和火塘、火坑遺跡來看,先民們雖然製作工藝有些粗糙,但開始有了自己的藝術追求,也懂得了煮熟食品來吃,也學會了儲存食物。那些火塘火坑就是當年先民們煮食物燒制陶器和圍爐的地方。這是人類多麼了不起的進步啊。洞內的堆積岩中發現的的動物遺骨,共有偶蹄類、食肉類、嚙齒類、靈長類等25種。發現的67件豬的骨骼中,能確定它們死亡年齡的就有40件,豬的門齒也明顯比野豬細弱,由此得出結論:這時的甑皮岩先民已有了原始馴養的活動。 由於發現的動物遺骨數量大、種類多,中科院鑒定,正式命名為「甑皮岩遺址動物群」,其中一個鹿科新屬種,是桂林灕江流域特有的,專門將它命名為「秀麗的灕江鹿」。 甑皮岩洞穴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9年,桂林市建立了「桂林甑皮岩洞穴遺址陳列館」,向世人開放。 由於當時發掘沒有詳細的分期,加之石灰岩地區出土標本年代偏老等問題,引起了考古學界對甑皮岩洞穴遺址年代的爭論。這個問題,直到2001年對它第二次發掘才解決。 2003年12月11日,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l3個國家及中國香港地區的考古學者共70餘人來到桂林市南郊的甑皮岩遺址博物館,參加「華南及東南亞史前考古——紀念甑皮岩發掘三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西文化廳及桂林市政府主辦,其主題是桂林甑皮岩史前考古在我國華南及東南亞地區史前考古研究地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慶柱認為,甑皮岩遺址奠定了桂林地區乃至華南及東南亞地區的史前文化序列。以甑皮岩遺址為標尺,參照桂林其他史前遺址的資料,可以初步構建桂東北地區距今35000年至3500年間的古代文化發展框架。 甑皮岩遺址1965年發現,20世紀70年代首次發掘,得出一個大概的結論:甑皮岩遺址上層年代距今約7500年,下層年代距今約9000年以上。2001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與地方文物部門對它進行了第二次發掘,獲重大考古發現,確定其中距今約一萬兩千年前的「素麵夾砂」陶器是迄今大陸考古發現最古老的陶器之一。這為研究中國制陶業的起源和新石器時代的開端提供了重要依據。甑皮岩亦是目前大陸發現人骨數最多的新石器時代人類洞穴遺址。根據發掘與研究,甑皮岩遺址是距今l2000年至7000年之間桂林先民生活的中心場所,與原來估計的距今9000年向前推進3000多年。專家們對此也不得不嘆道:在一個洞穴里存留著幾千年的文明,乃世所罕見。 甑皮岩遺址代表著灕江兩岸的「土著文化」。 中國的專家學者通過研究廣西桂林甑皮岩遺址後提出,遺址出土的原始陶片與史前人類食用螺螄的飲食習慣有關。嶺南人類很早就懂得用火烤熟獵物,開始捏制陶器來煮食螺螄這類小食物。當時稻作文化還沒有傳入嶺南地區,嶺南人類食用大量芋類野生植物、鹿和野豬等野生動物,洞穴內各地層內殘留著大量螺螄殼。螺類只有在被煮熟後,才易使殼肉分離。現場證據也表明陶片出現的時間與螺殼的大量出現幾乎同步。 在廣西桂林甑皮岩遺址的各地層中,分布著密密麻麻的螺螄殼。傅憲國先生說,當時的螺螄比現在的大很多,直徑約在3--5厘米之間。數億年前的桂林地區曾被覆蓋在海水之下,水線下降後,留下了密布的江湖,盛產各類螺螄和魚。那個時期出現的陶器多是淺半球形,敞口較大,這些都是用於做飯的特徵。 長期以來,中外考古學家都在為陶器起源問題爭論不休。有的認為是用來做飯,有的認為源自生存方式的改變,有的認為與建築泥磚房屋有關。 但也有專家對吃螺螄產生了我國最早的陶器一說表示疑問。加拿大考古學家理查德·皮爾遜認為,當地人也有可能用燒烤的方式食用貝殼類食物。 對甑皮岩的發掘和研究還表明,甑皮岩人早在12000年前就能製作大型陶器,在遺址發現的陶罐被證實為中國最原始的成型陶器之一,專家們據此推測,桂林有可能是陶器的起源地之一。負責在2001年第二次發掘甑皮岩遺址的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傅憲國先生說:「30年來,甑皮岩考古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其年代之謎得以破解。」專家學者們在甑皮岩遺址發現的陶片是目前中國已知最原始的,有12000年的歷史,他們感嘆道:「一萬年前桂林就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了。」他指出,灕江岸邊的甑皮岩人在此繁衍了5000年,在7000多年前,由於地球氣候進入了一個溫暖潮濕期,高出地面約1米的甑皮岩變得潮濕多水,這里的先民終於走出了這個洞穴,利用樹木搭建房屋生活。 寶積岩與甑皮岩洞穴遺址的發掘,意義十分重大,無論從人類學、動物學、社會學、地質學、歷史學等各學科方面都有極其重要的科研價值,對於研究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的發展,特別是研究當時我國南方先民的社會狀況,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也是歷史唯物主義教育的現場講台。 陽國亮、周作明先生在《桂林歷史文化旅遊研究》一文中寫道: 沿著寶積岩人的足跡,翻越兩萬年的時間大山,考古學家在雁山區雁山鎮李家塘村發現了據今約10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廟岩洞穴遺址,這一時期是原始手工技術萌發的時 代,桂林先民掌握7穿孔技術和夾砂粗陶燒割技術。從甑皮岩遺址(據今7500年——9000年)、轎子岩遺址(新石器時代早期)、丹桂岩遺址(新石器時代早期)、象山頂遺址(新石器時代)、資源曉景寨山坡遺址(新石器時代)、全州渡里園山坡遺址(新石器時代)等考古發掘證明,新石器時代是桂林的一個發展時期,這一時期的桂林先民已逐漸擴大了生產與生活圈,從洞穴走出了低矮的山坡。桂林先民走向山坡,由依賴天然洞穴已發展到創建居室的階段,人們的生產生活也豐富起來……說明新石器時期的桂林已由漁獵時代向稻作時代發展。 桂林這些洞穴遺址,是文化城中的一座座歷史文化寶庫。 寶庫中的實物,證明了灕江流域曾經發生過的人類活動,展現了一群遠古時期的灕江兒女與大自然拼搏,在奮斗中成長的圖景。他們過著以採集和漁獵為主、以農業和馴養業為輔的母系氏族公社生活,在艱苦的環境中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戰天斗地,抗擊猛獸毒蟲和各種自然災難的襲擊,求得生存,謀得發展,用頑強的意志和辛勤的勞動汗水,開拓出新生活的道路,走向稻作時代,迎來了灕江文明的曙光。 這一縷曙光,穿透了漫漫黑夜,穿越了悠長的歷史隧道,漸漸發祥了文明普照的燦爛陽光。 於是,就有了後來桂林歷史文化名城的輝煌。

㈧ 灕江有多少年歷史

灕江屬於珠江水系,發源地在桂林北面興安縣境內的貓兒山,離這里88公里。貓兒山是史稱五嶺之一的越城嶺主峰,海拔2238米,號稱中南最高峰,灕江由貓兒山下的涓涓細流匯集而成。興安縣境內至今還保留著秦始皇時期修建的「靈渠」,它是中國的第一條人工運河,史稱「興安靈渠」,它把灕江的水和湘江的水連接起來。湘江在湖南境內,屬於長江水系。大自然賦予地理山川的一般規律,同時又賦予了它特定的方式。大家都知道,「世上無水不東流」是因為地球西部地形高,東部地形低所造成的,但惟有湘江的水是由南向北而去,灕江的水由北向南而下,所謂「湘漓分流」、「相離而去」,灕江故此得名,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另外灕江的「漓」字,在字典裡面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大概也是灕江名稱最佳的含義。灕江在中國的歷史上曾經起過重大的作用,靈渠開鑿之後,它溝通了嶺南與中原的聯系,對秦王朝統一中國的大業,以及對桂林乃至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都有深刻的影響。灕江從興安境內發源,流經桂林、陽朔、平東至梧州匯入西江,全長437公里。我們通常所指的灕江是指桂林至陽朔縣一段,全長83公里,這一段奇峰林立,碧水縈回,人稱百里灕江,百里畫廊。唐代大詩人韓愈曾經這樣贊美它:「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有道是「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

灕江的名字至少在秦始皇時就叫灕江了,2200多年了吧
至於這條江有多久,應該在神農氏以前就有了吧

㈨ 廣西桂林歷史有多久

桂林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了。並且桂林在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解放後省會改為南專寧屬。

秦代
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

東漢
改屬始安侯國。

三國
先屬蜀,後歸吳。

甘露元年(265年)
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隋唐
屬嶺南桂州總管府。

唐武德四年(621年)
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

貞觀八年(634年)
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

光化三年(900年)
屬靜江節度。

五代十國
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


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


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

明、清
均屬廣西省桂林府。

民國
屬廣西省。

1914年
改名桂林縣。

1940年
始設桂林市。

1944年11月-1945年7月28日
為日寇佔領。光復後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

1949年11月22日
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

1958年
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

1981年7月、1983年10月
陽朔、臨桂劃歸桂林市管轄。

1998年9月8日
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

㈩ 桂林市區的歷史

桂林地區的歷史悠久,早在一萬年多年前就有人居住過的痕跡。
距今約一萬年,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曾在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過他們的遺物。夏商周時期,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當時在廣西地區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也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是當時的桂林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區。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桂林這片地區設始安縣,隸屬於荊州零陵郡。東漢時改屬始安侯國。 三國時先屬蜀,後歸吳。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隋唐時屬嶺南桂州總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貞觀八年(634年)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屬靜江節度。 五代十國時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 宋時,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元時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明清時均屬廣西省桂林府。 民國時屬廣西省。1914年改名桂林縣,1940年始設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為日寇佔領。光復後仍為廣西省轄市。

閱讀全文

與桂林有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